不留痕迹

HD中字

主演:托马斯·兹代克,Sandra,Korzeniak,雅采克·布拉茨亚克,阿格涅兹卡·格罗乔斯卡,罗伯特·温茨凯维奇,托马斯·科特,亚历山德拉·康涅兹娜,亚当·博比克,巴特罗米耶·托帕,安杰列·查拉,迈克尔·茹拉夫斯基,Jerzy,Bonczak,Mikolaj,Grabowski,Dariusz,Chojnacki,塞巴斯蒂安·波拉克,Andrzej,Nejman,拉法·马考维阿克,马特乌斯·戈尔斯基,Witold,Wielinski,Kazimierz,Wysota,Michal,Michalski,Pi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不留痕迹 剧照 NO.1不留痕迹 剧照 NO.2不留痕迹 剧照 NO.3不留痕迹 剧照 NO.4不留痕迹 剧照 NO.5不留痕迹 剧照 NO.6不留痕迹 剧照 NO.13不留痕迹 剧照 NO.14不留痕迹 剧照 NO.15不留痕迹 剧照 NO.16不留痕迹 剧照 NO.17不留痕迹 剧照 NO.18不留痕迹 剧照 NO.19不留痕迹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想那些树

《叶落无痕》带我回到了13年的伦敦西的Magna Carta和18年的Tasmania,除了山海之外,也许我还爱着森林吧。第一次骑上矮脚马是在荷兰瓦格宁根附近的森林;伦敦附近森林里与嬉皮村落共同生活;巴厘岛骑摩托几十公里经过猴子成群的森林;还有去塔斯马尼亚攀岩时露营的国家森林公园。那么多自然over人类的地方,想起来,感觉自己站在树脚下抬头仰望,自觉渺小但满心欢喜。

想那些树

参天巨木和蜿蜒的公路

潮湿的森林

躺在帐篷里呼吸自己的水雾

裹紧冬衣

听雨声敲打幕布

睡于冬天的腐植物

围着火盆弹琴歌唱

走3公里的泥路

dumpster diving

满载而归食物与福享

蹬自行车得来微弱电光

就着星星看月亮

曾经的嬉皮村落,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自建公屋泥巴墙壁上开了窗户,望出去有些杂乱,但是也是一片祥和

现在不知道流浪到哪里去了的那位朋友自建帐篷的内饰

塔斯马尼亚的夕阳

在这种岩壁上哭了1天,90米的线路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被parter和另外两个朋友rescue上到了山顶

露营地也是参天巨木环绕,晚上睡觉十分香甜,早上总是被鸟鸣和晨光叫醒

 2 ) 逃离城市,做一个归隐山林的野人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

深夜12点,一名小学家长在班级群里问女老师:“睡了吗?”老师回答:“睡了,有什么事?”那名家长说:“你睡觉了,我闺女却写作业写到12点还没睡。”

随后这个挑事儿的家长被老师“请”出了班级群,但是却有很多人支持家长的做法。

其实像这种不满教育体系的家长有很多,有条件的可能会请家教,让孩子在家里自学;还有的可能亲自上阵,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辅导子女;更极端的则像电影《神奇队长》一样,将孩子们完全与社会隔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当然,就目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现状来说,很多时候我们没得选,那些敢于做出另类选择的人,往往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由黛布拉·格兰尼克执导,本·福斯特主演的影片《不留痕迹》,就探讨了在现代社会,普通人对于子女教育乃至生活方式的选择权。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女,他们像“荒野求生”类节目一样,长期生活在森林公园的帐篷里,靠采摘野菜、收集雨水为食,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才会走到镇上采购生活必需品。

父亲的身份是一名退役士兵,他不仅教会女儿野外生存的能力,还教她如何隐藏踪迹,因为他们不想被外界打破隐居避世的生活,这也正是片名“不留痕迹”的来源。

影片并没有明示这对父女隐居的原因,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可以推测父亲是在服役期间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这导致他无法正常融入社会,并且厌恶一切现代化产品。

隐居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静谧祥和。直到有一天,这份静谧被森林里的伐木工人打破,随后警察和志愿者搜索到他们的露营点,并且把这对父女带回了救助站。

救助组织发现女儿正是上学的年纪,于是对父亲进行了心理测试,以确定他是否有虐待子女或者反社会倾向。不过这些心理测试给人的感觉非常宽泛,恐怕正常人作答也会得出心里不健康的结论,这也是对主观偏见的一种讽刺吧。

志愿者还对女儿的受教育水平进行了测试,发现她的读写能力甚至强于同龄人。原来在隐居期间,父亲经常和女儿一起下棋、阅读,还会督促她做功课。

不过根据法律规定,女儿还是要到正规学校上学。于是志愿者把这对父女安顿在一个愿意提供住所的农场里,并且帮他们办理入学手续,以期待他们能够回归社会。

这对父女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这些帮助虽然是善意的,却不是父亲想要的。

那个农场主对父亲说:很多人都幻想有你们这种生活方式,但是我很高兴能有现在的结果(指他们回归社会)。

本质上,农场主和志愿者们是慷慨的,他们不仅提供物质伤帮助,还带这对父女去教堂礼拜。女儿很快喜欢上了这个花花世界,还和不少同龄人交上朋友,而父亲依然厌恶现代社会。

有一次女儿离家晚归,她对父亲说:“如果我们有电话,我就可以打给你了。”

父亲则回答:“永远都有方法不通过手机联系。”

在农场生活的这段时间,父亲需要帮农场干活作为回报。这个农场的主营业务是种植圣诞树,就是将杉树修剪成整齐划一的造型,然后用机器打包运往各地售卖。

这份工作对父亲来说有着某种象征意义:在森林隐居期间,他周围的树木都是形态各异的,自由生长;回到文明社会后,他就和圣诞树一样,被迫与主流保持一致。

其实对于隐居者来说,他们避世的最大原因可能就是不想工作、不想参与经济活动、不想应付社交场合,而主流社会显然无法理解和尊重这一点。

农场里的生活当然不是父亲想要的,于是在一个早上,他和女儿偷偷溜走了,逃到了更远的北方森林。

父亲的计划并没有征求女儿的意见,女儿虽然继续和父亲流浪,却渐渐对这种艰苦的生活方式产生厌倦。

北方的森林更加寒冷,露营的条件更艰苦了,女儿差点被冻感冒,父亲也在一条小溪边扭伤脚,差点被冻死在森林里。

幸亏得到了森林附近一家好心人的帮助,于是他们就在好心人的房车里借住了一段时间。

等到父亲的脚伤痊愈后,父亲又想再一次的逃离,女儿则决定留下。

在以前的日子中,父亲从没有征求过女儿的意见,这一次,他终于明白:如果救助机构无权让自己重返社会,那么他也无权让女儿离开社会。

收留女儿的女人说,森林里有很多像父亲一样的隐居者,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采购一些生活必需品挂在森林里,让那些隐居者们自行取用。

和父亲分开后,女儿接手了这项工作,这成为她与父亲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

其实像父亲这样的消极避世者,在生活中有很多例子。

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写过一部《树上的男爵》,主人公因为与家人的矛盾选择在树上生活,他搭建了树屋,还学会了在树上打猎和取水,此生再也没有回到过地面。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荒野生存》,主人公放弃了优渥的生活,跑到阿拉斯加隐居,最终因为吃了一种有毒的植物,死于食物中毒。

有人说,这种生活方式很自由,返璞归真。

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断绝自身经济属性的“消极抵抗”。

其实怎样去看待他们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每个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毕竟敢于对社会主流说“不”,就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了。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3 ) 各自选择

我和女儿生活在森林公园里,两个人过着逃离社会的生活,每天我们进行着演习,就是防止被别人发现的演习,从前的我是一个军人,过着战争的生活,躲避起来很轻松,我也教导女儿很多知识,虽然没有给她过上平常小孩儿的生活。一天,和女儿下着国际象棋,突然有人闯入破坏了原本的平静,我们被迫走出了森林走出了我们的圈子,进入到社会中。那天我回答了很多的问题,很多我不喜欢回答的问题,这让我很是难受,我们经过测评分到了一个屋子,进行融入社会的一系列事情,这让我很不习惯。压抑着自己但是工作的一天又听到了直升飞机的轰鸣声,噩梦又开始缠绕着我,战争对我心灵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疼痛,每天充斥着我的脑袋,每日每日噩梦回忆着可怕的记忆。人性的谴责让我不能在融入这个社会,我要独自生活。

 4 ) What does it mean to regret when you don’t have a choice? It’s what you can bear. It was death, and I chose life.

这部电影是女主角汤玛逊麦肯锡(Thomasin McKenzie)一鸣惊人之作,改编自Peter Rock所著的小说《My Abandonment》,故事启发自真人真事。故事描述一对父女在公有森林公园裡扎营,过著与大自然共存的生活,但某天却意外被人发现,福利团体开始介入他们的生活。

这部电影在2018年与各影展曝光后获得了众多影评人盛讚,把它列为2018最爱电影第一名,烂番茄上更维持100%的成绩。片名Leave No Trace除了形容这对父女的生活方式之外,也是一种野外环境礼仪“无痕山林”。这是一套为了保护野外、建立良好环保意识的道德规范,包含7个原则: 提前计划和准备、在坚固的地面上旅行和露营、妥善处理废物、留下你找到的东西、尽量减少篝火的影响、尊重野生动植物、善待其他访客。

很喜欢这部电影很重要的原因是,真切的“用画面说故事”。电影一开始几乎没什麽对白,观众通过镜头语言慢慢拼凑这对父女的生活,包括为什麽他们会选择住在森林公园、父亲过去遭遇了什麽、女儿又有什麽想法等等。尤其最近疫情严峻,每个人在家的时间变长,“家”的意义变得更重要。究竟现在的生活,是你真的想要的,还是因为大家都这样,只好选择随波逐流了呢?

父亲Will是位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的老兵,他常做噩梦、听到直升机的声音就睡不著,更害怕文明社会,不敢与人接触。他固定会去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领取药物,再把药通通卖掉换取金钱。通过他与其他老军对话,我们知道这些药并没有效,这些经历过可怕战争的军人们,纵然一切已成历史,他们却每一天仍活在过去的梦魇。导演用轻描淡写的方式,诉说著爸爸沉重不已的一生。政府的弥补仅是表面作业,内心残缺的部分无人问津、亦没人愿意承担。Will是个特别温柔的人,他在女儿的成长、教育上花了极大的心思,看向对方的眼神一直都充满著爱与温暖。

搬到农场生活后,我们看到了Will更多内心深处的阴影,而这远比一开始想像得还要更严重。Will被农场主人要求伐木,原本视树木如避风港的他,此时被迫接受这一切。他在四面牆的房子中无法入睡,更拒绝所有能与现代社会产生连结的产品,包括电视、手机,他害怕被豢养,于是不停嘱咐女儿即使住别人家、吃别人食物,也要有自己的思想。因为这份恐惧与担忧不曾消失,所以他一而再的选择出走。虽然说Will选择住在公园裡一部分原因是想逃避现实,但另一部分猜测也是想好好保留女儿未经污染的灵魂本质。

女儿Tom是个聪明的女孩,谈到这个角色必须说到3种动物:海马、兔子、蜜蜂。儘管Tom把野外生活适应得很好,但他在接触现代社会后,陷入了一个挣扎:究竟,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麽?Tom非常喜欢海马,对于海马一生只会有一个伴侣的生活特别著迷,这个阶段的她认为和父亲相依为命是最美好的状态。后来被福利团体安排住到农场后,认识了一位养了兔子的年轻男孩,她和对方相谈甚欢,隐约还透露出了一丝情窦初开的感情,她想像自己如对方怀裡的兔子般备受呵护,或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她想像呵护兔子般呵护另一个人。

最后谈蜜蜂的意象。因为父亲受伤,Tom意外住进了林间的房车,和当地的住户们产生了深刻的连结。她第一次主动争取想要的生活。她从住户身上学会了信任,就如养蜂人所说的:“蜜蜂不会蜇你,牠蜇你的话,自己也会死亡,这是一种互相信任的练习。”Tom带著父亲来体验蜜蜂停留在身上的感觉,向他说了和养蜂人一样的话,企图说服父亲找回对人性的信任。

《游牧人生》的Fern用旅程来思念丈夫,《荒野之心》的Will则用“无痕山林”的生活方式,向过去赎罪。这部作品虽没有《游牧人生》磅礴壮观的画面,却拥有难得纯朴与写实(抛弃先知角色)的说故事方式。全片除了谈论生活,还涉猎了反战、环保、对社会的批判。最后的结局是心碎的,这对相依为命的父女因为对生活的理解产生不同的想法,于是从此踏上了分歧路。班佛斯特在分别那一刻的演技,相信都会让大家泪腺失守,那些不捨、难过、愧疚的複杂情绪,全写在他们的脸上。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分开,就如《时时刻刻》中Laura曾说的:“What does it mean to regret when you don’t have a choice? It’s what you can bear. It was death, and I chose life. ”父亲最后穿过树林慢慢消失在观众眼中,就如片名那样,不留痕迹的走了。这条路看似是离去,实际上却是归途。而Tom能做的,就是定期在林中挂上补给品,知道父亲仍安然无恙就好。

 5 ) 尊重选择

没有谁的命运是一生来就注定的。

常有这样的父母,他们对孩子寄予了厚望,如果孩子没有按照他们的厚望前行,便是孩子的不是,是不能容忍的,仿佛他们生孩子只是为了一己私欲,完全不去考虑孩子怎么想。

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

也许一开始,孩子只会跟在父母后面,以父母为榜样,父母做什么,他们学什么,父母要求他们做什么,他们毫不犹豫地去做,但孩子总会长大的,孩子总有一天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喜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时若是一味逼迫孩子跟在自己身后,便是父母的蛮横、愚昧和不知变通。

美国电影《不留痕迹》便讲了这样一个道理。

父亲威尔是个很不社会的人,他拒绝一切正常人的拥有,比如工作、房屋、汽车、电视、手机,他喜欢住在深山里,沉浸在蛛网、蕨类植物、藓类植物、三叶草的世界,他逃避人群,除了与他亲近的女儿之外,他恨不得地球上的人全部消失。若是他孤家寡人这样生活也就罢了,他偏偏要带上自己的女儿汤姆,两人形影不离,患难与共。

在他眼里,汤姆很乖,很听话,至少在他们住在波特兰的森林公园之前是这样。之后发生了很多事,他们让警察给抓了,慈善机构给他们找了个种植圣诞树的乡下居住,他们又从那里逃走了,到了华盛顿的一片巨大的森林里,差点儿饥饿寒冷而死,后来威尔外出补给食物发生意外,被一个小村子的好人所救。

在种植圣诞树的乡下,机构想让威尔父女过上正常的生活,给他们房子住,让威尔去工作,让他们去教堂,给汤姆申请学校。我们看到威尔确实尝试了,但他适应不了,他感到剧烈的恐惧,当机构人员把越来越多的文件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凌乱了,无法接受。然而汤姆呢,她交到了朋友,还去过养兔子的俱乐部,她对一切的新事物,也就是正常人家的孩子所要经历的一切都充满好奇,这是一个孩子的天性,是不可避免的。当威尔没有任何解释地连夜带着汤姆逃出那个地方的时候,汤姆说,我挺喜欢那里的。

在威尔养伤的小村子,汤姆感受到了住在那里的人们的快乐与温暖,你见过蜂巢内部吗?用手去感受它们,这是一种信任。汤姆又一次对父亲说,我挺喜欢这儿的。汤姆决定将戴尔提供给他们的房车租下来,长久居住,但腿脚稍有好转的父亲还是决定离开。汤姆从外面回来,看见父亲又在收拾东西,汤姆说,我不想离开,父亲说,他们对我们很好,但我们……,汤姆立刻打断了他,大声说,是你,是你需要,不是我,同样的,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

对,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你有你想过的生活,我也有我的,你觉得成为一个医生、老师才有前途,我只想当个农民,你认为结婚生子才是人生,我倡导一个人的自由。这其中没有对错,只是不同的选择。

汤姆终于发出了酝酿已久的内心里的声音,这是全片的转折,也是升华,如一声惊雷,让影片的主题一下子获得凸显。

说出这番惊雷一般话语的汤姆仍旧收拾了东西,跟在父亲身后,她绝不会再一次屈服,而是想要最后一次看着父亲的背影,目送他远去,作一次永远的告别。

爸爸,汤姆叫住了父亲,威尔转过身,深情地望着女儿,就快哭出来了,他害怕这一刻的来临,他已经知道了女儿的决定,他真心希望女儿可以继续与他同行,但他明白这不可能了,一切都过去了,女儿长大了,他干预不了她的选择。

我知道你不得不离开,汤姆说。

两人拥抱,父亲落泪,女儿下巴颤动,挤出了一声再见,轻到连自己都不曾听见。

女儿尊重了父亲的选择,放他归隐,父亲尊重了女儿的选择,做一个正常人。这不很好吗?

其实收留他们父女的戴尔女士也是如此,她隔一段时间便将装有食物的袋子挂在森林里的钩子上,给一个住在森林里的人。

这是对别人生活方式的理解与尊重。

与本片类似的《神奇队长》也讲了一个把孩子放到树林里培养的父亲,他同样面临着人的社会性这一难题,但确有些孩子就喜欢树林,比如新西兰的电影《追捕野蛮人》里那个小胖子。

所以,凡事无绝对,因人而异,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尊重不同的选择。

 6 ) 「没关系,不着急」

今天亚马逊上买的原作《My Abandonment》到了,还是忍不住想写一下我做的阅读理解(观后感。

太喜欢这个故事了,平平的讲完整个故事出来之后心里满满的,想了很多,关于怎么去定义”好的生活“,关于怎么去定义”对的事“,关于怎么去定义”有意义“。故事里安排的每一场戏都值得回味,很久没有看完电影有这种感觉了,更多时候都是在看剧情是不是有故事性。

“好的生活”

好像什么时候开始默认了「更多钱」、「更高的生活品质」、「更多的资源」就意味着好的生活,但看到他们的野生又基本的生活,衣食住行都没有好的保障,会因为环境,天气,受到伤害受到威胁,也并非就是不好。

养小蘑菇,看书和大自然做朋友,养蜜蜂,反正都有时间,没有人在背后追,慢慢都会好起来,伤口都会愈合。如果真的没有好起来的话,也不算个大事,没有痕迹地走过这一生,多数时候也是自然规律。

同时,看到这种「恶劣」的野外环境也总是可以征服的,我才想起来人类毕竟也是动物啊,也是有适应性的。并不是更好的生活之下才能更有安全感,安全感还是人和自身、和周围之间的关系。受伤和与世隔绝很危险,但是也不意味着就过不去了,蜜蜂也没什么好怕的,狗也没什么好怕的,人到底还是皮很厚。

“正确的事”

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大概就是「合群」,影片里出现的一些人就像生活中会出现的一些人一样,在输出「正确」,试图干预你去和人相处、工作、使用电话,接受分离。所以但最后结局很温柔地没有用这个标准来设定爸爸的人生。

PTSD错了吗?对错那么重要吗?

最后妹子有了自己的成长,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爸爸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两个人都哭了。或许会再重逢,或许就在这里结束,郑重其事的告别,心碎又动人,很美。也是这两种不同的选择,结尾还是给另外一种人生的可能性留出了空间——我们也可以「不正确」。很疗愈。

我喜欢这个电影在「正确」之间没有立场,没有硬要给他们一个「好」的结局。最后在回味里这种温柔的力量爆发了,很感动很震撼——不一定要「正确」,不一定要「快乐」,不一定要「有意义」。有的话很好,没有的话也不是就无路可走。

电影好多细节,好多场景一幕幕慢慢地记录下来,想起了是枝裕和的笔触。

也很喜欢中文译名,我觉得很好地解释了两层意思,leave no trace和live in the forest。

最后记一句喜欢的台词: 学校的意义不仅仅在培养智力上,还包括教会你怎样和人们交流和相处。

顺手拍了配乐单

 短评

又是一个灵气十足的小女生,Ben Foster演技更是没话说。同题材作品里的翘楚

7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在不影响其他人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救助机构无权让男主融入社会,男主也无权让女儿离开社会。

8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还行

片儿不错,什么《神奇队长》之类的都应该跪着看这片儿十遍。细节很丰富,靠细节而不是说教讲故事,用戏剧化的对白表现父女俩对野外生存态度的转变。Debra Granik这个导演有两下子。摄影很好,色彩很鲜艳。20190226: 今天给一个项目做健康安全计划,查到野外露宿的内容,才知道Leave No Trace是美国一个致力于野外露营者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组织的名字。所以片子有可能reference了这层含义,从父女二人对野外生存的态度入手,探索两个人的关系,两个人的态度与Leave No Trace的精神有怎样的艺术上的呼应等等,我们又多了一个理解这部电影涵义的角度。

12分钟前
  • 小A
  • 推荐

难得全片保持着一种无侵略的中立性。先以雄性繁殖的海马来代独居的父女关系(项链,书本,橘皮),继而又用蜂巢呈现群居的一种可能,最后再用留置食品包裹传达尊重相异的生活方式;至此,各个方面都完整了,于是,末尾父女两人各行各路也如同林间漫步一样自然。

15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小身材大作为,于无声处直击灵魂!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没有花哨的鸡汤,没有炫技的台词。退役军人父女远离尘嚣,选择一种自我孤立、自我边缘、自我放逐的简约生活,如此坚定,义无反顾。对于父亲的过往,以及心态,没有闪回,无从知晓,但恰恰这种提纯的手法,让影片更耐人寻味,仿佛一面谁都不忍心泛起涟漪的静水。更重要的是,每个节点都是反套路,一直到结局都如此让人唏嘘但合情合理——简约却不简单,年度佳作。

20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这个故事有一万种变俗套的方式,但是都没有,结尾很心碎动人但同时也留下了力量。小女孩很灵,但父亲的角色更值得回味,让我想起瓦尔达的《天涯沦落女》。一个人的放逐或许根本不需要去寻找任何答案。看完Old Joy再看这部,对俄勒冈州的森林非常向往。

2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也许有的人天生血液里真的没有现代文明的基因吧,血浓于水的父女二人,在自由与现世之间的挣扎,令人困惑又同情,最终二人的的选择,更是让人心痛不已。两个主演表演太赞,小姑娘有成为下一个Jennifer Lawrence的潜质。

24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导演替观众问了几次why?但他一次也没回答过

29分钟前
  • FlyDonkey
  • 推荐

Wish you every day get a beer to drink and a folk to sing

31分钟前
  • 桥山小野姬
  • 推荐

与阿莉切·罗尔瓦赫尔相比,差太远了。

34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刚开始觉得只是美国独立电影那种大路货,就差半场离席了,然而小女孩演技像是显灵一般,成就了接下来一切微妙细节,就像森林里的呼吸,

36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以为会是一严肃版《追捕野蛮人》,结果弱化了“追”,放大了“逃”,后半段有意隐去了承载现代社会功能的追击者(不然哪会这么轻松),转而试图严肃探讨(在借助一定外力的条件下)离群索居的可能性,同时还埋了条父女关系演变的暗线(或者在某些观众眼里这条才是真正的主线),当然,如果注意力没放在这条线上,结局可能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冲击;拍得倒是非常认真,也不是说这样的事例不具有信服度,只是动机实在太牵强附会了,编导给父亲披上一层创伤老兵的身份就妄想糊弄过去也太低估如今观众的接受能力了,掐头去尾的拍法也够偷懒,结果企图靠只言片语建立起来的父亲形象也完全没撑住,倒是又见证了一位零零后戏咖的诞生。

40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住在公园就是无家可归,离群索居就会格格不入。关在笼里的驯马才可获得安全,修剪统一的枞树才能庆祝圣诞。用冰冷机器的提问定义什么是正确,剪有关梦想的贴纸畅想什么是未来。我们是藏在钢筋水泥后等待投喂的人,却视幕天席地的旅客为异类。我们都躲在面罩里怕被生活蛰,却从未试图获得大自然的信任。

4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对大部分人来说,生活充满着理所当然。男主的生活离我们太远,但正因如此,我们得以照见自己的生活,得以发现我们或许不是方方面面地被给予,而是不同程度地被剥夺。深邃的森林安放着许多彷徨,男主的只是其中一种。看完片子,想到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归处,竟然也获得了一些安慰。一个另类而诗意的电影。

43分钟前
  • 任原
  • 力荐

父女最终还是在融入社会和独善其身之间做了抉择。不论是社恐般的远离人群和普通日常,还是和人平淡地沟通接触,都没有所谓的不好的选择。影片致力于呈现边缘个体的生理以及心理状态,也探讨了回归社群的可能。女儿打开袋中文件,从影片给出的信息可以发现,那些文件并非身份证件以及别的重要文件,而是一些心理问答的暗示和报道社会问题的报纸。我们一定要感受到主流社会的情爱与归属,才能说明我们是安定幸福快乐的吗?当主流社群强制安排所谓的居所和工作时,也许他们并没有想过个体的感受,或者严重地说,他们直接忽略了个体存在的意义。

47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 Oh and I, I know you must go, and I think I know why, but I don't know why ♪

51分钟前
  • Février
  • 力荐

有的人他可能有PTSD,或者他干脆就不属于现代文明,而我们自大狂妄的人类,为什么又去给他们提供所谓的“帮助”呢,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更不用你来允许不允许,尊重同种生物的多样性,这是我看完这个电影最大的感受

52分钟前
  • 豆瓣逼我改名
  • 推荐

片子太棒了,无话可说。要吐槽的是,中文片名的翻译,此Leave非彼Leave啊,这意思是“别暴露”(信息量很大的!军人、野战、丛林生存、PTSD......),不是“叶子没有痕迹”……呃……

57分钟前
  • 王安安
  • 力荐

和“神奇队长”一样都是反物质文明的丛林乌托邦题材,但女性导演用包容取代了对抗,给厌世的现代人留下了逃遁的出口。父女感情刻画得温柔而深厚,更重要的是彼此都学会了放手。小女主太灵了,真人比电影里还腼腆,才满18岁!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2018375 二星还行

1小时前
  • 多不利登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