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空

第22集

主演:魏子,杨常,若曦,孙昊,崔杉,韩萱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9

 剧照

仰望天空 剧照 NO.1仰望天空 剧照 NO.2仰望天空 剧照 NO.3仰望天空 剧照 NO.4仰望天空 剧照 NO.5仰望天空 剧照 NO.6仰望天空 剧照 NO.13仰望天空 剧照 NO.14仰望天空 剧照 NO.15仰望天空 剧照 NO.16仰望天空 剧照 NO.17仰望天空 剧照 NO.18仰望天空 剧照 NO.19仰望天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生活中的无用之用

看之前扫了一眼评价,本以为会昏昏欲睡,没想到看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这是一部特别好看的影片,每一帧都像是浪漫的艺术品,从构图到色调都很爱。整部电影充斥着大量的慢镜头、特别钟爱局部特写,常通过光影的明暗来传递感情,很有韵味。影片讲述的故事很简单,甚至带有些寓言性质。第三者的旁边讲述了爱而不得的两个人再次相逢,重识彼此。这个过程的推动者是导演本身,拍摄过程的融入,有点元叙述的味道。配乐非常好听,最喜欢孩子们一起踢足球的场面,非常夏天且快乐。阳光下随风摇摆的树叶,女孩子们金灿灿的发丝,众人围坐一团的拥抱。就像是影片结尾所说,这个故事充满矛盾,但镜头拉至街景处的行人,又像是每天发生在周围的事情。让我突然很感动,生活可能就是如此琐碎又奇妙美好。像是跟着影片进行了一场漫无目的地发呆与闲逛,内心充斥着治愈与轻松。喜欢影片里的每个人物,都很美,更羡慕他们身上散发的平和与自洽。我想,这部影片就是想通过这些可爱美丽的瞬间,来展示生活中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吧。

 2 ) Notes on 《抬头看天》

首发于 奇遇电影 图文版

如果不看导演科贝里泽的前作,或许能够把握住影片的手法,但一定理解不到影片的主题。这部电影非常之“可爱”,一方面是影片的剧情就像是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对刚刚一见钟情的恋人因为被恶魔之眼诅咒而被改变了外貌,无法认出彼此并因此饱受磨难的故事,有很多可爱的(童话式的)奇幻元素,导演甚至还有动用了无所不知、自我反射甚至打破第四堵墙的(童话故事式的)旁白叙事人(特别是开场警告女主角诅咒即将发生的段落,以及狗狗们看球的叙事段落);另一方面则是导演延续了前作中的“有声默片”手法,不少完全是使用默片技巧的段落(大都加上了默片风格的配乐),以及经常通过旁白而不是台词来讲述故事(作用类似默片中的字幕卡)。一方面利用身体局部特写的手法让我明确了他的参考系之一是布列松,另一方面整部影片的气质又很接近奥塔·伊奥塞利阿尼(或许还有一点米哈伊尔·寇巴希泽)的小曲子风格,有很多令人舒适的闲笔。

理解影片的关键,其实在于片中“PartII”的开篇旁白,这个童话故事发生在“世界杯的那个夏天”,但这次世界杯是虚构的,正如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一样——在影片中,拥有梅西的阿根廷队,在四分之一决赛踢出了5:1的大胜(这个比分在阿根廷的世界杯比赛中从未发生,是的我连这个都查了),并在决赛中3:1战胜对手,获得冠军。除去导演可能是个阿根廷球迷之外(虽说导演主要居住在德国,很可能灵感来源是2014年世界杯),世界杯所提示的,实际上是他在前作《夏天不再重来》中反复在段落开头旁白中讲述的“发生战争的那个夏天”(指的是2008年俄国入侵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战争)。因此Part II的开场旁白才会讲到“这段时间会被未来的人们认为是一段最暴力的时间,而我们同他们一样,无法理解巨大暴行发生时候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世界杯的记忆,结构性地提示的其实是对战争的记忆,而这种突如其来,没有逻辑的“诅咒”,也是“暴力发生时的日常生活”的前提。

当然,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也不妨碍享受这部影片,导演把格鲁吉亚古城库塔伊西的夏日,拍得非常美丽,而且影片还有一个特别迷人的迷影指向,最后是电影拯救了这对命途多舛,明明就在眼前却无法相认的恋人。我其实觉得影片的另一个创意来源是辛波斯卡的《一见钟情》,这个故事有时也会让我想起《向左走向右走》。

还有,闲笔好是好,不过影片还是应该再短一点……

 3 ) 评《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 导演访谈(选自Sight&Sound 2022/12

丽莎和乔治是一对命中注定的恋人,但当命运让他们相遇之时,恶魔之眼却使得他们再次形同陌路。徘徊在格鲁吉亚库塔伊西的城市街头,他们思念着对方却认不出彼此。重逢之日是否还会到来?

作者 | Tom Charity

迷离,幻游,难以定义,这是亚历山大·科贝里泽的第二部长片。一串字幕出现在屏幕上,温柔地提醒观众在听到提示后闭上双眼(并在听到第二声提示音后将眼睛睁开)。随后便是倒计时:3,2,1……

故事的开始,女主人公丽莎与巧遇的乔治约定在附近的咖啡馆见面,但就在约定好见面的日子后,她被恶魔之眼诅咒将在一夜间改变样貌,变得面目全非。

第二天清晨的醒来时刻,我们或许会见证一个转变,但科贝里泽却让我们将眼睛闭上。其实哪怕睁着双眼,我也同样不会出离。但这一巧思会让观众感受到这部电影的俏皮和魔幻现实主义,天马行空的童话般的故事以一种突袭的狡黠、温柔的荒诞、可感知真诚的画外音(来自导演本人的配音)呈现出来。总而言之,这部电影捉摸不定地徘徊于神秘与坦诚之间。

科贝里泽的场面调度与叙事方式完全不同,他尽可能减少流于表面的情节,转而关注周遭环境,美丽且历史悠久的格鲁吉亚城市库塔伊西,住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小孩和狗。我们就这样去观察、去感知,这些事物并非毫无关联,但也不能够同类而语。影片中,丽莎如约而至拜访了一个声称可以推翻咒语的女人,她在一所儿童音乐学校工作。这貌似是一个戏剧性的转折时刻,那么科贝里泽想呈现什么呢?漫不经心的镜头定格在阳光下的校园廊梯,丽莎前来寻找那位老师,学生们熙熙攘攘,门内传出嘈杂的音乐,然后便是丽莎联络人的教室和书桌,她的茶具……这场戏仅由这些事物构成,不指向任何意义。它含蓄地暗示了丽莎并没有恢复样貌,这个女人在夸大其词。

我们无需在意导演对叙事的弱化,更重要的是他对气氛的渲染、对特定空间和情绪的表现。2014年的库塔伊西,阿根廷挺进世界杯决赛将影片的时间定格,不过按照导演的一贯风格,他在影片中改变了决赛结果,由此解构了时间。他还挑选了一只叫Vardy的流浪狗,它是英国队的球迷,这又让我们联想到了2018年的世界杯。无论如何,故事发生在哪一年似乎并不重要,但梅西显然非常重要。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暧昧的电影,童话般的纯真是一种对政治的回避,或者说是文艺片所携带的逃避主义。诚然,库塔伊西有着中世纪怀旧的浪漫主义残余,甚至可以说是隐匿的民族主义,尽管这样形容显得有些荒谬和不可理喻,同时也难以确切。但我们有必要去感受导演悠然自得的实景镜头,以及影片整体艺术化表达的永恒性。

故事是天马行空的,影像却很直白,真实的人物、街景,像布列松的镜头那样严谨的极简(欧仁·格林的当代童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他将巴洛克风格融入世俗生活)。事实上,我们可以将这种美学风格追溯至无声电影时期,《当我们……》这部影片很长一段都没有对话,部分片段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而且总是能隐约感受到手持摄影的存在。科贝里泽偏爱缓慢淡出、溶解,甚至是以光圈的形态。他迷恋城镇广场、校园、中景、河流、街头的狗、白昼与夜晚的街道、街头陌生人的脸庞。在这一点上,这部电影与“城市交响曲”电影《星期天的人们》(1930)和《在希尔维亚城中》(2007)一脉相承。摄影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影片用镜头定格了存在之美。还有些偏离主线的段落,例如孩子们的足球比赛(以欢快的慢动作拍摄);乡村面包店的田园风光;一组拍摄在酒吧里看世界杯的男人们的蒙太奇镜头,从肩膀、肘部到腿部。

导演的弟弟乔治·科贝里泽所创作的迷人配乐(用竖琴和小提琴)渲染着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场景,与一切叙事性段落一样,音乐同样是影像表达的基础,也同样具有非凡的魅力。这些片段体现了影片对于社区的特别关注,对稍纵即逝瞬间的跨时空共享,这其实很像一起看电影。其中蕴含着与实验电影的近亲性,就像纳撒尼尔·多尔斯基和斯坦·布拉哈格带来的视觉享受与艺术灵晕,但影片同时有充分的故事情节支撑来吸引我们,就像那几个恶作剧的人把一美元钞票挂在钓鱼线上来引诱路人一样。

我们可以自由解读影片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并引申至影片的叙述,“当我们凝望爱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所爱之人的目光同样落在我们身上吗”在下半场出现的一个副线情节中,一个拍摄团队(其中两人由科贝里泽自己的父母饰演)在征集六对爱人的脸。但摄影真的能够捕捉情侣之间无形的联结吗?

对于影片中所有引人遐想的暧昧与模糊,科贝里泽事实上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老套的肯定。一个偶然的机会,丽莎和乔治被邀请参加这部片中片的拍摄,尽管他们尚未认出彼此,也没有当即坠入爱河。选觉导演已经筋疲力尽了,需要最后一对情侣报名参与才能收工。

在影片结尾处,电影剧组和他们的拍摄对象在当地的影院相聚放映。灯光渐暗,放映机开启,我们看到了电影独有的魔力。这是幸福的结局,就像一个成真的童话。

导演采访

BY Arjun Sajip

Q:梦幻般的镜头流动赋予了这部电影极大的美感,你是如何进行剪辑的呢?

A:剪辑对一部电影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是一个很私人化的过程。对我来讲,独立完成剪辑很重要,我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反复推敲,完善起初可能看起来很别扭的地方。在剪辑室里独自待一整个晚上,你会发现自己的电影中有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我差不多刚好完成《当我们……》的剪辑工作。但我有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无别的事可以做,除了在家里继续剪片子。这几个月的高度集中让这部影片与初始状态完全不同了。

Q:你和摄影师Faraz Fesharaki是如何让影片构图如此丰富,像画一样的,尤其是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的那部分?

A:这是我们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在正式开拍前,我们一起在库塔伊西度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需要去熟悉彼此的想法,并在审美上达成一致。

最开始我们想用低分辨率摄影机来拍,然后跟随影片进展去不断提高分辨率。但想到影片中设置了一个咒语,有一个清晰的前和后,为了凸显这一点,我们决定用16毫米拍摄诅咒来临前,用数码拍摄诅咒之后。

Q:你现在有在筹备什么新作品吗?

A:八月份我开始用索尼爱立信拍摄另一部新片(这是继2017年的影片《夏季不再重来》之后再一次使用爱立信设备),名字叫《干枯的叶子》。这是一部公路片,我们已经出发两个月了。和我其他的电影不同,这次的拍摄地点设置在小村庄和公路上。我已经构思好了整部电影,并且已经确定了沿途的目的地,但这次我舍弃了明确的剧本和分镜。偶然和直觉更加重要。


2022.11

 4 ) 谁能说自己看见天空

格鲁吉亚电影《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首度引发关注,是在2021年初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它拿了最高调的会外奖:主竞赛单元的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除了看起来是个日本电影式的流行长片名,小国家、电影冷门地区的电影,很难引发持续更多的关注。小,意味着波动起落,产量不均,整体上,也缺乏国际平台的曝光。

大半年过后,《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先是拿下了平遥国际电影展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的特别表扬,又打入《视与听》杂志的年度十佳电影榜单。

然而,本片并非战力超群的程咬金,有人宣告它年度最动听,也有人说它不知所云——平遥的放映场次,不少豆瓣影迷抱怨它难以进入。电影有一大部分内容,恰如差评者所言:极其松散,没有故事线索可言。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散文日记体的影像电影,是非常时期的非常电影。真人不露相的导演,广邀世界各地包括大陆影迷,只要开始看我的电影,大家就是好朋友——他就像《大佛普拉斯》的导演阿尧,冷不防以画外音现身说法,参与到自己拍摄的电影之中,邀请大家,一起做游戏,“3、2、1,天黑请闭眼”——请在恐怖的提示音后闭上双眼,再次听到提示音后,打开双眼。有意思的是,PYIFF话题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也玩了这么一场影像游戏,当即坠入路边野餐的乡野,光怪陆离的世界。

这些事实合在一起,都一再告诉我们:有些电影,它是只能属于电影院的🎦。纵然毕赣在后来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也采用了中途戴3D眼镜的观影提示。但都不用到3D技术被全民喊打的《沙丘》,这种玩法,只是令我更抵触拉高电影票价的3D片。

导演邀请观众参与游戏时,你很容易配合,也可能觉得鬼马,什么玩意啊不以为然,这时候,你会注意到身边场内的些许骚动。自然有人是愿意配合的,只要进了电影院,就把自己的一切全部,交给了电影。有些人却冷眼旁观,偏要张大眼,等着看这野路子导演杂耍露怯,多可怜。

如此,城中邂逅的情侣,被邪眼诅咒,更换了原来容貌,就此每天看见却错过。《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在开场不久,就制造了一道分水岭。有人投入,享受起来小城畸人的阳光普照,有人发现故事失焦、方向跑偏,阿猫阿狗都出来了。

电影抛下这么一个事,有头,当然也得有尾(其实慢慢的也容易猜中)。可是中间,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它大谈小城里的狗,世界杯比赛转播,卖冰淇淋和啤酒的河边咖啡馆,吊单杠收割智商税是男人就挺过120秒的游戏。小城似乎处在无尽的,过于绵长,不会休止的夏日。

今年的平遥,也俨然是阿根廷球迷的节日,有《永安镇故事集》悲歌《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也有《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放足了一曲《意大利之夏》,还让这支队伍拿了世界冠军🏆。

这座让我不止一次发出“我想生活在这部电影里”、“想出国去玩!”的城市,叫库塔伊西(PYIFF字幕翻译为库泰西),是格鲁吉亚的第三大城市(第一大城市是首都第比利斯,第二大城市是我写《站台》影评出现的巴统)。影片也叫我想起十四年前,淘碟时代的西班牙电影:《在希尔维亚城中》

平遥影展放映开头,导演录制了一段“你们看不见我,但我真的在这里”的PYIFF订制版问候视频,这个与电影知行合一的创意,已经值得给它加一星。它在事实意义上,打动到了我。瘟疫蔓延时,活生生的人,变成看不见的鬼。外面的世界,被阻碍,被隔离,被化约为躺平、失败、不可理喻的危险地区。而这部电影,或者电影节的意义,恰恰在告诉我们,世界本来的样子。它还会以电影的样子存活,一直如是。

高加索三国与足球的故事,当然不只是电影里,夏日暖洋洋的面相。它也有血腥残酷的一面。格鲁吉亚往南,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征战不休的纳卡地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有一座毁于战火,被夷为平地,至今未能复元的城市阿格达姆。阿格达姆有一支足球队卡拉巴赫,它的主场酋长体育馆建于1952年,后来同大清真寺和整座城市,变成了留存到此时此刻的“战争废墟博物馆”。这支失去主场的卡拉巴赫,在巴库落户暂驻,却在阿塞拜疆的超级联赛,愈战愈勇,打进了欧足联比赛。

同在纳卡地区,归属亚美尼亚,纳卡首府的斯捷潘纳克特足球队曾是苏联足球的一支劲旅,它被禁止参加国际球赛。如今缺乏经费,战绩萎缩。

足球在世界各地滚动,纳卡地区的战争也还在继续。既有卡拉巴赫人放话,要杀光亚美尼亚人,赤裸裸的种族挑衅。也有亚美尼亚人因为人口少,军队兵源紧缺,职业足球队员不得不脱下球衣,披挂军装上前线的惨烈故事。对阵双方以外的观众与看客,都希望这场比赛,能够握手言和,而不是分出个输赢胜负。然而,如今的世界应顾不暇,交织千年的仇恨与血泪,似乎很难在这代人身上消解。高加索山脉下,亚欧大陆咬合的纳卡地区依然被人们忽视着,这块地方太边缘,问题太复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圣诞节休战(即2005年法国电影《圣诞快乐》的故事),也有足球的身影。当时,英德双方已经在西线的比利时圣伊翁小镇,交火了一个多月。圣诞节这天,军队选择停战。有个苏格兰军官踢出去了一个皮球,然后,敌对的双方在友好气氛中,进行了一场足球比赛。

这些与电影无关的足球播报,确实在部分影迷看来,也是不知所云。然而,知道滚动发生的人类故事,依然在滚动发生,也许能带你找到目标物,参与到这场影像游戏之中。你会在电影银幕上,看到更多东西。

只属于电影院的电影

 5 ) 看起来散漫其实都是出其不意的一串,这真是一部浪漫又温柔的电影

没有想到是这样的风格,反而有点后悔因为时长选择了换票从院线到家中自行观看。

中间有段与观众的互动,听到第一声响闭眼,第二声睁眼,也变得毫无气氛。

色调非常喜欢,想到了《春光乍泄》的海报。

本以为是个冗长风景片,没想到挺多细节和近景,以及不少有意思的对话,和旁白跟观众的隔空对话。

虽然里面出现人物众多,其实就几个主角,一个运动员男主角Giorgi,一个学医女主角Lisa,还有一个做小生意的大叔(雇佣了女主角,还因为随手找人帮忙偶遇了男主)。

以及拍电影的Nino姨和Irakli叔,助手Lado小哥和负责找演员的Ana姐。

电影海报那个球,是end of part 1的场景,操场一jio起飞,结果落在了河里漂走。

这个出其不意的转场真棒。

还有许多有印象的镜头——

河在流淌人在跑楼梯;

老爷子把烧开的水壶从炉子拿起直接开窗给扔了;

小狗伙伴相约看球,结果Vardy被鸽了,Marzipana跑去Red Bridge Pub而不是“传统看球”选择的那个剧院旁的路边摊Dino Express;

1/4决赛,出现了四只狗,除了黄狗Marzipana和白底黑点Vardy,还有朝山上跑看球的黑狗Gishera,和一只在路边犹疑不决的浅棕色长耳Kharahura(此段堪称全剧最可爱);

桥上设个杆子吊2分钟(字幕写的pull up bar,但是这没有向上,只是吊着),奖励从路边摆摊卖咖啡和冰激凌的大叔的一顿饭到接手小伙主角Giorgi的100块(好奇有多难,甚至还发给了coach叫他试试看);

预想中的看球人群没吸引来,大叔只能靠冰激凌的美味招揽生意,结果好不容易来了群逃课学生点了11个甜筒冰激凌的大单,女主角Lisa发现冰激凌机没准备好;

在一棵大树下的石桌上的生日聚会,摆满了当地特色的蛋糕和糕点(饿了);

最后电影拍了,请出镜的情侣来观看,数了数,包括男女主角,一共六对。起先Ana劝说迟疑的男女主出镜的时候,明明说我们选40多对你们肯定不会入选(LOL)。这时候G先生和L小姐,估计明白了什么,我的理解,就是爱情的不同阶段,他们是相遇,还有在一起,携手到老,and so on.

电影最后,阿根廷赢了球,男主却因为送女主回家错过了观看决赛。

五个小男孩,金色笔刷一挥,人手背后一个messi 10的背影现THE END。

*希望这部电影能被VIFF回炉展播,有机会一定去剧院坐红沙发,点个喝的再看一回。

*看完想吃Khachapuri了。之前在仓库区的Lamajoun吃过一次,还挺好吃。

*电影Q&A主持人说,喜欢你的电影那种轻松的氛围,让时间慢慢说话(跟现在许多的矛盾和冲突的展现相佐)。原来这是导演的毕业电影,他2008年开始在柏林学习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只是希望能做点什么。神奇的在他那个学校,可以学习as long as you needed,于是12年的时间,也没啥评分系统也没啥硬性规定,就是有点子了跟老师同学聊聊天,没事还能去一栋楼看看电影,这么晃晃悠悠过来的。估计就是这种“没有评分也不需要证明自己“的院校,才能培育出能拍这种风格电影的人才吧。

 6 )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我偏爱许多此处并未提及的事物

这是一部如果没有电影节很可能更湮灭无闻的电影。

这是导演亚历山大·科贝里泽的第二部作品,拍摄于格鲁吉亚的第三大城市库塔伊西,冷门导演冷门城市。这部150分钟的电影没有故事,或者说聊胜于无。

主线故事就是一对年轻人的邂逅。足球运动员乔治和年轻药剂师丽莎在街头偶然相遇,他们约定再见面。但他们的爱情遭遇“邪恶之眼”的诅咒,幼苗,雨水槽,甚至风,都想提示他们,但他们没有明白。于是第二天,他们的相貌发生变化,乔治和丽莎变成了另一个乔治和丽莎,而且他们失去了自己最擅长的技能和知识。他们放下了爱情,游走在城市里,谋生或发呆。

交代故事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其他时间里观众跟随导演的眼睛漫游时空,但不仅仅是看,更是感受。

一座城市在电影中被赋予新的面貌,从“平平无奇”到勃勃生机。

这里有河流,森林,草地,有喜欢看足球的狗,有可以吃冰淇淋的咖啡馆,有路灯整齐的街道,有聊天的腿,踢球的腿,吃饭的腿,有各式各样的路口,各式各样的墙角,各式各样的桌椅,各式各样的风吹过各式各样的寂静。

这座城市的浮光掠影像幻灯片一样徐徐展开,导演似乎毫不在乎“故事”,足球在水中漂流的长镜头,踢球少年的慢镜头,还有很多零碎的蒙太奇,仿佛处处无关紧要。在街头“摆摊”的乔治和在咖啡馆打工的丽莎,偶尔出现在画面中,似乎也忘掉了自己主人公的身份。电影里的人很少对话,很多对话场景镜头只是远远看着,他们在谈论什么观众无从知晓。

存在感最强的是娓娓道来的旁白,介绍人物,陈述故事,解释疑问,大部分时间是在喃喃自语,思绪万千。

电影最后,乔治和丽莎被拍摄纪录片的导演偶然拉到一起,咒语突然消失了,他们就这样重逢了。没有欢欣鼓舞的温暖场面,这个结局只是旁白的男子用低沉的声音平静地讲出来。直到此刻,我才意识到,这一切都没有目的,为什么是这个人,这条街,这棵树,这片光,不用思考,镜头没有目的,旁白没有目的。

看就是目的。

感受就是目的。

故事是虚构的,贯穿其中的一直被讨论的足球赛也是虚构的,导演只在旁白暗暗地说,这个故事发生在“最暴力的时期”,人们都很冷漠,但这都不重要。导演甚至夫子自道地自我设问,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题材?这对社会没有意义,毫无意义,“然而如果你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确实有一定道理。”

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件事都需要“意义”和“道理”?意义和道理是不是已经超越了生活,甚至遮盖了生活。

在“后浪电影”采访中,导演解释片名的涵义:每次梅西进球后都会朝着天空望去。他进球时的经典动作,他与我们头顶这片天空的联系,这些一直令我印象深刻。他有着自己的理由抬头仰望天空,我们亦是。这是一个具备个人经验的普世性动作。世世代代以来,人们都会仰望头顶的这片天空,所见之物也有所不同。现在,我们可以在学校里得到关于“天空”的精确答案,但我感觉未来也可能会再次发生改变。

导演在一些采访中的表述很朦胧,甚至用诗歌来“阐释”电影。他拒绝定义电影,他用诗意的方式解释电影,就像电影里多次出现的转场诗歌。

这部电影就是一部散文诗。

有人根据简单的剧情想起了辛波斯卡的《一见钟情》,也许这是导演的灵感来源之一:

《一见钟情》

......

如果从未相遇,他们确信,

他们之间将什么也不会发生

然而,从街道、楼梯、走廊传来的词语在说着什么?

也许,他们已无数次擦肩而过?

我想问一问他们

是否已不再记得——

在某扇旋转门里

在瞬间,他们曾看见彼此的面容?

也许,在人群里,曾低声说“对不起”?

在电话里,不经意地说过“打错了”?

然而,我知道答案。

是的,他们已忘却。

他们如此诧异,多年来

机遇一直

摆弄着他们。

......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 辛波斯卡诗选2》

但我觉得电影的感觉更像辛波斯卡另一首诗:

《种种可能》

......

我偏爱有所保留。

我偏爱混乱的地狱,胜于秩序井然的地狱。

我偏爱格林童话,胜于报纸头版。

我偏爱无花的叶,胜于无叶的花。

我偏爱割掉尾巴的狗。

我偏爱明亮的眼睛,因为,我的如此晦暗。

我偏爱桌子的抽屉。

我偏爱许多此处并未提及的事物

胜于许多我不愿说出的事物。

我偏爱那些散漫的零

胜于被编排成序列的零。

我偏爱昆虫的时间,胜于星辰的时间。

我偏爱在木头上敲打。

我偏爱不去问还要多久,什么时候。

我偏爱惦记着可能性,

存在自有其理由。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 辛波斯卡诗选2》

在如此呆板、凝固、束缚,人人带着镣铐跳舞,带着枷锁冲锋,狂热追求确定性的当下,需要提醒自己,生活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

天空永远在那里,只是我们忘记了仰望。

 短评

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魔法”,只觉得很多段落有点鸡肋...

4分钟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还行

#71st Berlianle# 主竞赛-费比西。9分,因为真的很讨喜还是打五星吧。被诅咒的恋人,要靠电影拯救;世界杯的那个夏天,狗狗们也会看球,而在电影里,拥有梅西的阿根廷队3-1获得了冠军。这部电影非常之“可爱”,完全可以翻成“库塔伊西童话”这样的片名,因为片子的剧情和叙事旁白都很像童话。导演延续了前作中的“有声默片”手法,不少完全是使用默片技巧的段落,能看出一部分视觉来源是布列松,影片气质也让人想起伊奥塞利阿尼。这个故事有些辛波斯卡《一见钟情》的意思,也会想到《向左走向右走》。不过政治层面的东西藏得比较深了……

8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导演怪可爱的,所以我真的很听话闭上了眼睛。

9分钟前
  • 身居地狱求杯水
  • 推荐

4.5,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去楼下买了啤酒烤鸭,这样的片子值得用最舒服的方式去看

11分钟前
  • 阿树~
  • 力荐

这座让人想生活在电影里的城市,叫库塔伊西(PYIFF字幕翻译为库泰西),是格鲁吉亚的第三大城市。影片让我想起十四年前,淘碟时代的西班牙电影,《在希尔维亚城中》。放映开头,导演录制了一段“你们看不见我,但我真的在这里”的PYIFF订制版问候视频,这个与电影知行合一的创意,已经值得给它加一星。它在事实意义上,打动到了我,疫情把活生生的人,变成看不见的鬼,外面的世界,被阻碍,被隔离,被化约为躺平、失败、不可理喻的危险地区。而这部电影,或者电影节的意义,恰恰在告诉我们,世界本来的样子。它还会以电影的样子存活,一直如是。

15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默片与城市风情画降临到了新大陆,好奇地看着,如蒲公英般飘落到土地上,像小野狗一般撕碎整个空间——“诅咒”不就在于两主角几次偶遇时,镜头从未给到脸吗?当我们以为这只是虚构的魔法,直到第二天醒来,我们方知这一切仅仅只是走进一个城市的无限个入口中的一个。

19分钟前
  • TWY
  • 推荐

连狗都可以爽约去另一家酒吧看世界杯,世间没有什么遇见是理所当然。关于邂逅、关于足球、关于电影的散文诗,导演是真的很爱很爱梅西...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很难代入电影本身导致观影体验的疲惫,爱情元素成为影片可有可无的一个符号,一切又都没有服务于故事本身,导演彻底打破观众对情节和影片节奏剪辑的预期,观影体验堪比拆盲盒,所幸格鲁尼亚风光甚好,交响乐的滥用更使其成为了完完全全的旅游宣传片。初次见面资料馆and小夏😚

22分钟前
  • 岁月静好卷卷猫
  • 还行

柏林遗珠,前60分钟清新出奇如魔法。你必须承认,即便在地球已经被航路和交易腐蚀得密不可分的今日,世界上有些角落仍然自顾自地流淌着另一种速度,仿佛喧嚣和变迁都未曾存在过,容得下一个属于秘密的夜晚:咒语之中,邂逅以后,幽会以前。

25分钟前
  • 白斬糖
  • 推荐

太任性了,以至于最后导演也不知道自自己怎么去解抛出的谜面。但艺术和趣味的直觉是让观众都看到感到甚至参与到的。阿根廷球迷身份和90意大利之夏记忆,还让他记忆的家乡库塔伊西,有了人狗共享的城市足球地理,和一届只存在于此片并献给梅西点世界杯。这甚至是奥塔·艾索里亚尼《四月》的无敌增强版。

28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D+/ 爱情从相遇中开始,还是经过无数的中介、从被第三只眼“看到”开始?一种经坦诚裁剪的、如透明迷宫般的叙述,但还是觉得一个半小时就看到尽头了。不明白的还是,指认关于“日常生活”和“灾难”之间的断裂有何意义?创作者对这个问题是完全无力的,不知道提出来干嘛……但我们又显然不会对《花样年华》的结尾提出这样的疑问。因为王家卫不会把“日常生活”当做一个彻底真实的平面,他只会假意浸入其中,然后通过虚构到真实的突转,揭示出其瓦解的、摇摇欲坠的命运。

30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84/100 #MIFF2021# 想到最近重新对阿巴斯电影的关注(虽然放在一起说起来本片还是显得繁杂),始终在追问电影为何物,其意义在何处。当我们观看教练指导球员时使用语言的方式是否看到了一些音乐性,然后我们就看到镜头被切到了下一场的歌唱,恍惚间我们重新问起自己起初在看什么以及最后看见什么?电影作为引导观看和聆听的媒介工具,指导我们在平凡中发现魔法、诗、童话及各种可能的音乐性。一切渺小的事物构成了我们是谁,哪怕从局部的身体入手,构成幻想的可能性与电影中才有的小型乌托邦,变焦则是一种非常可触的方法和隐喻,在当下的现实已被诸多因素如暴力和外在喧嚣的影响裹挟之下,重新认真观看变得尤为重要。#2022.09.25@蛋清放映#

31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掺杂了魔幻元素的叙述和自由灵动的创作让整个小镇的生活都活了起来,诅咒爱情的“邪眼”,和女主说话的风,约着一起看足球的狗,神秘消失的猫,创作者对这一切事物饱满且动人的热爱,流动在每一个镜头和每一个音符之间,私人金熊pick!

3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所以暂时将你眼睛闭了起来”:)

37分钟前
  • .幽浮
  • 力荐

有不少有趣的剪辑和“废笔”,比如有一些故意偏离剧情的、絮絮叨叨的调侃旁白,或者配乐先行、根据配乐节奏来剪辑,很多局部镜头、拉伸镜头、升格动作镜头、默片转场特效等。把静物和狗狗作拟人化讲述非常可爱。全片摄影都很注重自然光、轮廓光,画风有种暖洋洋的夏日田园小镇的感觉,淡淡雀斑的女演员都很美。会有很多影迷喜欢这片子,形式确实比较新颖,但就我的观感来说,还是有些太散太空了,又150分钟这么长,让人犯困。今年平遥评分最高的华语片和外语片,看到结尾发现,表达的都是对阿根廷队的爱,啊哈哈。孩子们都渴望拥有队服,永安镇编剧有好几件~仰望天空的导演肯定也是个好玩的人吧,平遥片头VCR都是导演出镜打招呼,这位导演拍个空椅子,说有时候人会突然消失,哈哈哈是个社恐吧!3.5

3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放完一整首《意大利之夏》,让阿根廷和梅西加冕世界杯冠军,为了冰淇淋等待一小时,甚至是片前片后导演隐身版的短片,当然还有那个诅咒,以及会说话的树苗、监控、排水管,等等...无法抗拒这样自由恣意轻盈飘荡而「毫无用处」的电影,拍的就是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的奇思妙想和胡思乱想,足以让人忘记一切诅咒与戏剧性,只关注生活本身的流动。

43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啊来自默片时代魔法电影,写给库塔伊西的情书,一个连狗狗也热爱足球和电影的城市,有解开所有恶毒诅咒的解药。

47分钟前
  • 江声走
  • 推荐

好的部分都在局部,但又过分沉溺于局部,对空间的有力塑造或是对细节的准确捕捉,都在漫长的演绎中消失殆尽了。旁白的一再介入,一方面剥夺了人物自我言说的权利,另一方面极大地破坏了情境的宁静,聒噪地把我挡在故事的流动之外。#MIFF2021#

51分钟前
  • 晚不安
  • 较差

很新鲜的观影体验,这样的电影电影出现在主竞赛单元,还是挺特别的,放在戛纳估计会是一种关注吧。它有点像有情调的默片,导演将声画间离,大量的第三人称旁白配上大量的小镇生活细节,用靠音乐、旁白和日常重塑一个理想化的奇幻小镇爱情故事。这部电影可能会像《索尔之子》当年那样,影响未来几年里某些新导演的创作,鼓励创新可能正是柏林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吧。

5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第五届平遥电影节卧虎单元在一堆沉重的现实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对格鲁吉亚不大了解,诅咒应该是有基于历史事件,而不是简单的爱情故事。导演擅长出其不意地记录可爱一瞬,无论是人还是物还是自然,大量旁白的故事讲述,布列松式的瞄准局部,变焦的一些镜头很有印象,机灵的转场,默片式的段落及和观众的互动很有幽默感…通过对城市日常的细微记录,能感受到导演对库塔伊西浓浓的爱,一封沉甸甸的情书。很自然地想到了阿玛柯德,也明白了没有被被本片打动的原因正是人的缺失。导演在映后说自己出于对人的尊重导致不呈现私人的状态,但缺失不等于留白,还是会质疑这是举重若轻还是避重就轻呢?阿根廷是本届平遥的最大赢家,看的第三部对阿根廷表达热烈爱意的电影了

56分钟前
  • 吴邪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