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alyn Murray O'hair是一个矛盾、倔强的女人吧。狡猾又敏感。
参加二战,出轨怀孕,生下大儿子。法学院毕业,后又怀孕,均未结婚。
成功通过立法废除了公立学校强制学生祷告的条例。
成立了美国无神论者组织。
同神父一唱一和巡回辩论,金满盆钵。
有了新男友,被cheated。
儿子“背叛”转而信封基督。
死于一个小小的汽车旅馆,跟小儿子,孙女一起,被碎尸抛在了荒郊野外。
她的一生中充满了冲突。她是一个无神论者,却出身于一个基督教家庭,她把圣母玛利亚当作玩笑一般地挂在嘴边,每每到需要感叹抱怨时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颇有些讽刺;她说什么都伤害不了她,流言蜚语,威胁信,为万人唾弃,统统都大笑面对甚至言辞犀利地反击,而儿子却成为了她心口永远的痛。David一番言论深深刺痛了她,她强烈反击将David不堪过去公之于众,也为她最后的死种下了祸根。
她在卡森脱口秀上说,她想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着:女性,祖母,母亲。虽然她可能根本就不需要墓志铭这种东西,但不得不说,她爱作为一个母亲的感觉,作为祖母,作为一名女性。
所以片子还是客观地强调,Madalyn抛去身上的光环也好,臭名也罢,她不过就是一个母亲罢了。一个严厉,但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
Netflix独立出品三部电影,传记,公路还有歌舞。公路看了一半,有意思。
无神论者、女权主义者、还是共产主义者?
––《最为美国所憎恨的女人》影评
影片的标题可谓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何人竟然触犯众怒,被号称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美国所憎恨?他既不是掌握核弹按钮的独裁者,也不是手持长鞭的赳赳武夫。更准确地说,他应该是“她”,美达琳 ·默里·奥黑尔 (Madalyn Murray O’Hair) (1919-1995)。影片以“最为美国所憎恨的女人”为名, 讲述自六十年代起在美国风靡一时的“无神论者”(Atheist)美达琳充满戏剧性和争议的一生。影片标题其实来源于1964年《生活》杂志对当年成为风云人物美达琳的评价 。
影片以美达琳生命的终点,同时也是最具戏剧性的一刻——临终前的绑架案为叙事主线——将其一生的重要事件以倒叙的方式在影片穿插呈现。1995年8月27日,美达琳及其二儿子加思、孙女罗宾一同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美国无神论者”(American Atheist)协会所在地的家中被人绑架。起初,没有人相信这是一起绑架案,甚至没有警察愿意插手调查。毕竟作为一个公开宣扬无神论者的女人,美达琳被数不清的宗教信仰者所唾弃,即使是警察等政府公职人员也不例外。关于美达琳的纪录片《无神论在美国》(Godless in America) 甚至暗讽,时任德克萨斯州州长的小布什,虔诚的卫理宗信徒,对美达琳失踪案有意怠慢,阻止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更多人愿意相信,被称为“铁三角”的美达琳及其时刻随行的两名家人已经携巨款外逃,或者只是短暂性地不辞而别。更为震惊的是,美达琳的大儿子比尔·默里 (William J. Murray)也不愿意相信母亲被绑架。毕竟母子二人在宗教信仰的问题上公开分庭抗礼,已经断绝关系十几年。彼时,比尔已经加入基督教,与母亲美达琳、女儿罗宾及其“美国无神论者”协会的事业撇清关系,毫无往来。
美达琳的成名经历不得不提到大儿子比尔。1960年,美达琳在结束了失败的婚姻关系后,搬回巴尔的摩与父母同住,并将比尔送入当地的公立学校。一次偶然的机会,美达琳发现比尔就读的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参加祷告会和诵经仪式,对于非基督教信徒也不例外。比尔受到母亲的影响,认为自己是无神论者,不愿意参加此类活动。健讼的美达琳决定为儿子而战。1960年,学习法律出身的她以“违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由将巴尔的摩公立学校系统告上了法院,认为公立学校强制性的祷告会和诵经违法了信仰自由,特别是无神论者不信宗教的自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拥有宗教信仰是美国正统社会主流的背景下,美达琳的言行可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此,美达琳每天都能收到大量反对者的信件、甚至死亡威胁,儿子比尔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欺凌和漠视,父母则受到所在社区邻居的回避。因为其无神论思想,美达琳被人称为“共产主义者”,甚至有谣言称美达琳当年在法国工作期间曾试图投靠苏联。面对种种困境,是儿子比尔坚定了母亲继续抗争的信心。影片不断重复一个细节:面对质疑和困境,比尔和母亲笑称自己为“non-conformist”。这个词在宗教史上有着特殊的含义,原意为“不信奉英国国教者”,十七世纪长老会、公理会、浸信会等基督新教在成立之初都曾被冠以这一名号,之后也被引申为“不守成规的人”。1963年,美国最高法院最终以8比1的绝对优势判定美达琳方获胜,公立学校系统中的强制性诵经活动被法律禁止。美达琳也由此一战成名。
诉讼期间,在收获恐吓和威胁的同时,美达琳也开始陆续收到支持者寄出的支票,资助她打官司。被他人以种种理由辞退工作的美达琳在“无神论者”的口号中找到了自己托付一生的事业。她随即成立了“美国无神论者”协会,为处于弱势而缄默的无神论者代言。 美达琳的诉讼之路才刚刚开始。为致力于实现美国建国之初的“政教分离”思想,美达琳以其敏锐的视角和大胆的作风,将诉讼扩展到美国社会中浸润着宗教的方方面面。她对白宫每周例行的宗教仪式提出异议,她反对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宇宙飞船的读经和祈祷仪式,她甚至提出将美国货币上刻印的小字“In God We Trust”(我们信仰上帝)抹去。即使这些诉讼并未取得积极的回应,美达琳无疑树立起自己终身奋斗的形象:她是美国“政教分离”的坚定拥护者。在此过程中,一说是为了躲避因侮辱巴尔的摩市警察所面临的100年监禁,1979年,美达琳将“美国无神论者”协会的总部搬到了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
法学出生的美达琳是天生的演讲家。她开始频繁出现在电视脱口秀、广播电台等大众媒体。她不惜满口脏话,抑或在舞台上作出撕毁、烧毁圣经等大不敬的行为。影片显然也并未刻意美化美达琳。例如,对于1970年美达琳与基督教牧师鲍布之间带有巡回演出性质的“终极论战”,影片对这场论战的真实目的提出质疑。影片中,在直播休息的间隙,鲍布对美达琳低头暗语,“如果我们两合作,岂不是能赚得更多?”一个声称是上帝的代言人,一个被视为恶魔一般的无神论的代言人。两人之间种种论战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信众只是各取所需,通过大手笔的捐赠、购买高额门票表达自己的宗教抑或是非宗教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神论者”协会已经化身为另一种宗教组织,成为尚处于暗流的“无神论者”的信仰归宿。乘着196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的东风,在宣扬无神论信仰的同时,美达琳从中赚得满堂钵,事业蒸蒸日上。
美达琳人生的转折点在于与大儿子比尔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影片中美达琳宣称自己一直被男人所抛弃,这主要指自己失败的两次婚姻,以及和两个儿子的两个父亲之间未婚先育的感情纠葛。和任何普通的母亲一样, 两个儿子成为美达琳感情的寄托。大儿子比尔在巴尔的摩公立学校一案中的鼎力相助是美达琳事业的起点,美达琳也一直视比尔为自己人生的延续及事业的继承人。然而,美达琳的事业充满了风险,其家人遭到恐吓、威胁、甚至直接置于枪口之下的机会数不胜数。比尔结婚之后,更注重家人的安全,曾提出离开母亲。美达琳不愿意,并劝比尔离婚,提出为比尔争取孙女的抚养权。片中,事业上强硬的美达琳将同样的作风带到了家庭生活,以大家长的做派对比尔说:“只要你不离开我,其它的我都能帮你摆平。”比尔陷入严重的自我认同危机,毕竟一直以来他都生活在母亲的巨大阴影中,笼罩在母亲“臭名昭著”的盛名之下。他开始酗酒,开始对生活产生厌倦。终于,在与母亲的一次激烈争吵爆发之后,比尔决定离开母亲,不再做“妈宝”。之后,比尔加入带有宗教性质的戒酒协会(Alcoholics Anonymous)。几经挣扎,比尔出人意料地在1980年正式皈依基督教。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的比尔致力于将祷告重新回到公立学校的系统中,完成自我的救赎之路。
如果说一开始美达琳对于比尔的离开并不在意,因为她一直坚信儿子离开自己并不能真正独立生活(不管是物质上还是人格上),比尔皈依基督教则意味着对美达琳的致命一击。对于儿子的“背叛”行为,美达琳立场强硬,声称这是“产后堕胎”,并与比尔从此断绝一切母子关系。从此,两人分道扬镳,形同陌路。这也解释了在影片一开始,比尔在接到母亲失踪的电话之后,为何他拒绝卷入其中,毫不关心自己的母亲、弟弟及女儿的安危。对于自己前半生,比尔曾出版畅销书《上帝缺失的前半生》(My life without God),揭露出成年过程中母亲的专制和粗鲁,与母亲针锋相对。比尔的“叛变”无疑成为宗教人士攻击美达琳最强有力的武器,因为最亲密的家人往往能带来最深的伤害。
美达琳的离奇失踪案则成为其最后为人津津乐道的谈资。这也是影片的一开始出现的场景: 美达琳及二儿子加思、孙女罗宾一起从奥斯汀“美国无神论者”协会的家中失踪。即使协会工作人员发现家中乱成一团,美达琳最爱的两只小狗留在家中无人看管,也没有人相信美达琳一家被绑架的事实,没有警察愿意插手调查。之后的一个月,尽管协会工作人员陆续接到加思和罗宾的电话,三人的行踪依旧不明。同时,高达60万美元的金额从协会资金的秘密账户上消失。没错,美达琳掌控的“美国无神论者”协会成为其敛财的工具,长期积累的巨额捐赠被保存在包括新西兰在内的几个海外金融账户上,逃避美国国税局的征税。正因为如此,比起绑架,人们更愿意相信遭人憎恨的美达琳已经携巨款逃之夭夭,没有必要再去追寻她的下落。最终,圣安东尼奥一位富有正义的报刊记者对于美达琳失踪案的连续报道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美达琳的案件这才得以侦破。尽管如此,直到失踪案发生的六年之后,这一案件才真相大白。
吊诡的是,美达琳的失踪与被杀是由“美国无神论者”协会曾经的雇员大卫·沃特斯(David Waters)一手策划。大卫曾经是一名重罪犯,青年时期就曾将从事妓女职业的母亲杀死。对于美达琳来说,她欢迎这些曾经有“污点”、被上帝所遗弃的人加入“美国无神论者”协会,为其服务。大卫起初只是协会旗下《美国无神论者杂志》的排印工。由于他表现出色,最后被提拔成为办公室主任,被美达琳委任重职。在此期间,美达琳开始信任大卫,向他透露出协会秘密账户的存在。谁知大卫并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大卫曾在任职期间偷窃协会近5万美元公款。一怒之下,美达琳在协会杂志上毫不留情地揭露出大卫恶贯满盈的前半生,并将其驱除出协会。两人也由此交恶。这也是大卫绑架美达琳及其家人的悲剧的原因。残忍的是,大卫等同伙在敲诈勒索成功之后,将美达琳及其两位家人杀害,并将美达琳的遗体肢解。2001年,大卫被正式逮捕。在减刑的诱惑下,大卫这才将埋葬美达琳等人尸体的地方告知警方,美达琳的尸骨才得以安葬。在仇恨美达琳的信教人士看来,美达琳的不得善终似乎证实了其不信上帝,死后下地狱的预言。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关于绑架案发生之后的一个月中,美达琳死亡的种种细节是导演和编剧根据报道想象出来的,事实的真相随着大卫等人在狱中的去世早已不得而知。
影片的最后,比尔将三位家人的骨灰盒安置在公共墓地中的骨灰台,没有仪式,没有祷告。这样的葬礼正是美达琳一生所追求的无神论者的理想葬礼。根据纪录片《无神论在美国》,事实上,美达琳最终被安葬在奥斯汀郊区的一处坟场,没有墓碑,甚至没有任何显眼的标志。根据影片叙述,在生前,美达琳曾希望在自己死后,墓碑上只要刻下三个词足以:“女人,母亲,祖母”。显然,这是美达琳对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三个身份的认同,即使未必得到其他人的赞同。终其一生,美达琳始终以一个强硬女性的姿态与以基督教为正统的美国社会对抗。美达琳称自己为“激进的女权主义者”(这一称号即使在现在看来也毫不为过),对美国社会中的男女不平等、男性将女性的物化表达过强烈的不满。美达琳也为自己母亲及祖母的身份感到骄傲。她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并和任何充满私欲的普通人一样,为自己的子孙留下了一手创办的协会和可观的财产。然而,她或许并没有料到,由于自己的错信于人,最终导致自己、二儿子以及孙女丧命的悲惨命运。大儿子比尔的离家出走也意味着自己的事业无法在家族的血脉中得以延续。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达琳及其家人的离去反而有益于“美国无神论者”协会的长远发展。今天,这一协会在美国仍然存在并不断发展,会长不再由美达琳家族的人担任,而是由各分会选举产生。吊诡的命运为美达琳奉献终身的事业安排了最好的继承方式。
抽离出影片来看,美国自成立之初就与清教徒为代表的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使美国的国父在建国之初,早已颇具先见之明的将政教分离、信仰自由写进宪法,直至今日,宗教在美国社会的影响仍然不容小觑。无论是美国总统宣布就职时手持圣经进行宣誓的仪式,还是参、众两院议员以基督教信仰占绝对优势的背景,都表明宗教在美国政坛运作中的重要性。同时,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7年对美国宗教图景的调查显示,以基督教为主体的信仰人数逐年下降,不隶属任何宗教组织的人数开始占到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强。在宗教逐渐式微的当代美国社会,美达琳及其开创的事业似乎不再显得那么异端。
正如美国政教分离思想的奠基人、总统杰弗逊所说,信奉宗教自由是在政教之间树立一道墙。这道无形之墙的建立有赖于美国建国三百余年以来法律诉讼和判决的推动,其中自然包括美达琳及旗下“美国无神论者”协会的努力。即使在当今的美国社会,政教分离也并非绝对,而是值得讨论的模糊地带。正如影片中的情节,美达琳这般强硬的无神论者也热衷于过圣诞节,这一法定的基督教节日。最终,如何评价美达琳?似乎用她和大儿子给自己的标签“不守成规者”颇为恰当。在以基督教占主体的美国,美达琳对权威的对抗是她奉献一生的事业,也是她留给后人宝贵的遗产。
参考文献:
http://www.newsweek.com/madalyn-murray-ohair-most-hated-woman-america-netflix-atheism-biopic-574697WHY MADALYN MURRAY O’HAIR WAS THE MOST HATED WOMAN IN AMERICA
http://www.nytimes.com/2001/03/16/us/bodies-identified-as-those-of-missing-atheist-and-kin.htmlBodies Identified as Those of Missing Atheist and Kin
//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womens-blog/2017/mar/22/how-atheist-campaigner-madalyn-murray-ohair-became-americas-most-hated-womanHow atheist campaigner Madalyn Murray O’Hair became America's most-hated woman
//en.wikipedia.org/wiki/Madalyn_Murray_O%27HairMadalyn Murray O'Hair
http://www.thedailybeast.com/articles/2017/03/20/the-most-hated-woman-in-america-melissa-leo-on-the-murder-of-atheist-madalyn-murray-o-hair“The Most Hated Woman in America”: Melissa Leo on the Murder of Atheist Madalyn Murray O’Hair
//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AtheistsAmerican Atheists
//www.youtube.com/watch?v=TGCEeln0OBQGodless in America. The COMPLETE Short Film of Madalyn Murray O'Hair
http://www.pewforum.org/religious-landscape-study/Pew Research Center-Religion & Public Life
【又發現一滄海遺珠真人真事的電影!!!!】
“1963年,美國最高法院最終以8比1的絕對優勢判定美達琳方獲勝,公立學校系統中的強制性誦經活動被法律禁止。”
在本片中,她關於這些垃圾宗教說的多段對白都是精華和正確無比。雖然此片拍出無神論者的精髓並不夠多,但基於此片將這位無比,注意,是“無比”,無比勇敢地說出真理來對抗整個國家的那個強逼別人相信的垃圾宗教的女性的部分真實人生拍出來,故給5星好評。
她對白的大概意思(完全就是我一直說的):我沒有干涉你的宗教自由,也請你不要強逼我接受你的所謂宗教和神,請你把對我來說是垃圾的聖經從我家中扔掉,也請你不要強逼我的子女信奉你的神,他們也有自由,你可以繼續信你的神,我從來沒有叫你不要信,但請不要把你的信仰強加於別人身上,美國第一修正案就是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你不要把你的宗教踐踏我的信仰自由。
从故事来理解,麦达琳欧黑尔在之后应该是只做了无神论一件事,但走过了许多动机,在这一点上剧本似乎没有表达的真切,我想每个阶段的动机其实应该是最能展现这个人物的。但导演还停留在《美国田园下的罪恶》类似的方法上,朴素的叙述是能够纪实甚至是逼真的展示,但若不吃透整个事件,就是囫囵吞枣。
中规中矩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好像没什么 闪回的太蠢了
What if Madalyn were a man? Would these all have happened?
7,有信仰是好事,但是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苍蝇。美国打着宗教旗号的暴行还少么?足够让人觉得反感了。
#观影手记# 1957 2.5 关键不是有神无神,关键这是饭碗。冷静不够冷静,黑又不够黑。
麦德琳.莫里.欧海尔(Madalyn Murray O'Hair),美国最著名的无神论者,1963年通过最高法院判决把公立学校的宗教祷告踢出校园,成为美国最可恨的女人;美国建国者规定“不得立国教”,对很多人是耳旁风;信仰者一边满嘴仁义宽忍爱人,一边跳脚威胁咒骂无神论者,还恶心地说“你迷失了”,令人喷饭!
真实故事改编,可发挥的空间并不大。但故事本身还是挺有意思的,主角的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为了宗教自由、为了博眼球、为了钱。贪心的人被推上战士的舞台,不管获得多大成功,最终也还是要回归贪心本色。即便她可以幸免死于绑架,也逃不过IRS的起诉。法制的好处是,它保护你做对的事情的权利,也防范你做违法的事情。
小制作影片能有这样的信息量应该是足了。
可怕。
故事太平铺直叙了,可以更好
这种传记片可不常见。。。
65/100 无神论者犯罪和信仰宗教的人犯罪,哪个更让人生气一些呢?
偶然看了此片,感觉是好作品。直观了解美国的公民权利、宪法第一修正案等等。间而了解人性的复杂与荒缪。
好题材,但是太浮于表面了,走马观灯式地展现了她的一生,她坚持与伪善的一面,她和大儿子的关系是两条非常好的线,但都没有做好。
有点遭报应的意味。
人性很多面,不管信不信教……
女人,奶奶,母亲,每一个词都柔和温暖,但在特定的情境中看,就超级讽刺。
人物和故事都有讲到
片中每一方都显得傻里傻气莫名其妙。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怎么交待女主这样的“反动”思想是怎么来的。宗教猛于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