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玛

HD

主演:大卫·奥伊罗,卡门·艾乔戈,蒂姆·罗斯,汤姆·威尔金森,吉奥瓦尼·瑞比西,亚历桑德罗·尼沃拉,小库珀·古丁,奥普拉·温弗瑞,科曼,迪伦·贝克,勒凯斯·斯坦菲尔德,肯特·法尔考,科瑞·雷诺兹,泰莎·汤普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塞尔玛 剧照 NO.1塞尔玛 剧照 NO.2塞尔玛 剧照 NO.3塞尔玛 剧照 NO.4塞尔玛 剧照 NO.5塞尔玛 剧照 NO.6塞尔玛 剧照 NO.13塞尔玛 剧照 NO.14塞尔玛 剧照 NO.15塞尔玛 剧照 NO.16塞尔玛 剧照 NO.17塞尔玛 剧照 NO.18塞尔玛 剧照 NO.19塞尔玛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马丁路德金的个人传记以及如何推进议程的教科书

赶上BLM于是Amazon Prime限免。本来以为是个如《林肯》一般令人昏昏欲睡的片子但是看了10分钟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本片没有小马丁路德金牧师(以下简称MLK)塑造成一个高大全形象,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反倒是化了不少时间拍MLK如何沮丧退缩徘徊艰难地向妻子坦白出轨,使得人物形象更丰富也更真实。

本片也是一部美国黑人如何争取投票权的简史。理论上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赋予黑人投票权但是南方州用人头税和教育测试。片中阿拉巴马州SELMA一个黑人大妈去注册投票,注册员先是让她背宪法序言然后再问阿拉巴马总共有几个县,大妈都答上来了结果再被刁难说要把县治安官的名字一个个都报出来。

另一方面因为黑人没有投票权州一级行政立法司法机构都被白人种族主义者把持,针对黑人的种族仇杀层出不穷,如电影里表现的伯明翰四女孩。看片的时候可能要了解一下知识背景。

于是为了争取关注MLK组织了从SELMA到阿拉巴马首府蒙哥马利的进军以推动赋予黑人实质投票权的立法。影片展现MLK如何动员,如何协调组织内部的分歧,如何将暴行展示在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前,如何同更激进的Malcolm X分进合击,如何预演可能遇到的冲突,如何争取总统林登约翰逊(LBJ),如何争取国际同情,如何在法院挑战对行军的禁令,如何唤起白人尤其是宗教人士的支持和加入,如何认怂,如何安排后勤保障,如何安排医疗救护。有勇有谋,简直如百科全书一般。

电影里MLK问LBJ,为啥美国能派成千上万的人去越南打仗,却无法派军队去阿拉巴马保护美国人民,LBJ哑口无言。60年代民权运动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跟美军深陷越战泥潭不无关系。

最后要说的是MLK的演说真的是很富有感染力,比后来那位同肤色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也就强个几十倍吧。

 2 ) 美国选举权议题上再起抗争

得克萨斯州议会民主党议员以集体逃离首府奥斯汀的戏剧性方式抵制共和党力推的选举法改革,类似的举动在全美至少有十多个州已经或正在施行,其州议会全都由共和党人士掌控。修改选举法的用意并不错,包括防止选举欺诈、保障选举过程的完整性与公正性,问题在于这些可能的差错都源自想象,美国联邦和州一级的实际选举运作中并未系统发生过欺诈。按照目前多个州的方案,实际造成的结果是提高投票门槛,尤其在选民登记、身份证件、邮寄投票、提前投票等环节。

所有这些调整对我参与投票不太可能造成任何影响,但有少部分选民会因此受到阻碍,他们未必有灵活的工作时间、方便的交通工具、基本胜任的语言能力,他们也不一定生活在种族关系更为包容的东西两个海岸或者都市区。

电影《塞尔玛》(Selma, 2014)为了解美国公民履行投票权的抗争提供了历史样本,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初民权运动在南方逐渐展开的时候。电影开头,欧普拉·温芙瑞扮演的黑人护士安妮到阿拉巴马州法庭完成选民登记,申请表格的“种族”栏里填写的是“Negro”,这个词因歧视意味现在已经不再使用。

她看上去需要深呼吸以后才能调集勇气,捧着表格走到登记窗口。

白人登记员通过心理暗示设置了第一道障碍,“你为老人院的杜恩先生工作,对吧?”

安妮:“对”。

白人登记员:“如果我告诉杜恩先生他的护士在这惹麻烦,不知道他会说什么。”

安妮:“我没有要惹任何麻烦,我只是要完成选民登记。”

接下来登记员要求安妮背诵美国宪法的序言。我对美国政治和历史有一丁点了解,但只能说出序言的开头”我们合众国人民”(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其他内容可以大致讲出来,无法做到准确背诵。在中国做学生时强记路线、方针、政策、计划的能力到了美国已经基本丧失,这里基本上“转述”(paraphrase)清楚就行,无需标准文本。

安妮可以,她一字一句背诵出完整的宪法序言,“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盟,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

白人书记员此时已经知道安妮完整背诵不存在任何问题,所以立即打断她,并设置新的障碍,“阿拉巴马州有多少县一级的法官?”

安妮再次深呼吸以后回答,“67个。”

白人书记员紧接着要求,“他们的名字?”

谁能记住67个县级法官的名字?安妮因此无法完成选民登记。

这种刁难在国内不容易见到,因为并不知道有谁实际参加过选民登记。但想象一下,如果一对新人去民政局领结婚证,办事员冷不丁地发问,政治局有多少成员?特别熟悉国家大事的少数年轻人或许知道“25”这个答案。但如果办事员接着要求背诵所有成员的名字,否则无法领取结婚证呢?中国一定会出现大面积的晚婚晚育。

安妮或许好几代都生长于美国,她完成选民登记需要经历爬雪山过草地般的艰辛,成年以后才移民过来的我做同样的事情却如同水桶里抓鱼一样手到擒来。马里兰州的选民登记表格只有一页,填写内容非常简单,包括年龄、是否美国公民、性别、出生日期、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引起我注意的是表格的第九项“政党”,说明文字为“为了参加初选和政党大会,你必须完成登记。”无需介绍人、漫长的考核期、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汇报,我只需要在“民主党、共和党、面包与玫瑰党、独立身份和其他党派”5个选项中找一个划勾就算入了党。表格寄出后就会收到马里兰选举委员会的确认信,自此以后我就成为登记选民,有权在联邦、州和地方的政治选举中投票,过程简单方便。

安妮的选民登记之难与新移民选民登记之易,最粗略地概括,几十年民权、平权、选举权运动的历史性努力起着关键作用。地理因素也很重要,自由派聚集的都会区与南方偏乡有很大不同。针对共和党在州一级开展的选举法改革,民主党人士以“开历史倒车”回应,包括拜登在内。有的说这是要退至南方推行种族隔离的Jim Crow时代,更有语出惊人者说是要退回到1860年代的美国内战,电影《塞尔玛》中马丁·路德·金等人带着安妮们勇敢抗争获得的权力有可能略微缩水。

 3 ) 从黑人没有选举权到黑人当了总统

说点电影以外的一点个人感受:

1, 马丁实在是一个出色的演讲家,他的演讲非常具有鼓动性,他天生就是一个演讲家和活动家!立志提高自己演讲能力的同学,不可不参考马丁啊。尽管马丁不是一个完美的人,野史总被人勾出来说,但我依然觉得他很伟大。因为作为民权活动家,本身就冒着巨大的风险,但是他有勇气,不畏强权,而且坚持下去。对一个人指指点点很容易,但做到他这份上,我敢说没多少人会这样。

2,南北战争打破了贩卖奴隶的习俗,而马丁的民权运动才真正free the black。美国能够从当黑人作猪狗一样(见《为奴十二载》),到现在黑人能当总统,真是了不起。没错,现代美国还是有对黑人的歧视(何止是黑人,还有其他肤色人种),但是一个国家能够有如此飞跃进步,不容易!看看别的国家能不能让有色人种当总统?让我感动的,是黑人们选择非暴力的方式,如同甘地提倡的一样(见《甘地传》),看上起很weak,但最终战胜邪恶的,却是非暴力。这让我想到伦茨的中篇小说《灯塔船》,为什么船长坚持非暴力对抗罪恶。

3,游行。游行的背后有多少准备和力量的较量,有多少鲜血铺路啊。游行能够聚集人的力量,能够感化更多的人,从甘地到马丁,都意识到这个力量。这也许是为什么我朝极力压制不让人们三五成群了。虽然不同国家不可比,但内心默默觉得在我朝事件死掉的人悲哀。人们努力了,却依然无法撼动民主自由的巨轮。

 4 ) 写在颁奖礼前夜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将在明天早上举行,而直到前一天完上我才看了这部电影。睁大眼睛、竖起耳朵,仔仔细细地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看完这部电影。总觉得不能在颁奖礼之后才去看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电影。

       在我的心里好电影一直有一个标准:一部好电影要讲好一个好故事。举几个我喜欢而且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暴雨将至》《低俗小说》《卧虎藏龙》《大鱼》《本杰明·巴顿奇事》《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塞尔玛》是部好电影,它讲了一个好故事:MLK引领众人去完成一个伟大的梦想。千万不要把这个故事单单理解为MLK带领大家搞民权运动,用游行示威的方式争取选举权。

       不过,这部电影好像没有完全讲好这个好故事,我在这里点出两个问题。第一,虽然主角表演很卖力,但配角比主角还惊艳,每个黑人演员表演也很卖力,万万没想到蒂姆·罗斯会饰演州长George Wallace,一出来就那贱贱的样儿。第二,虽然剧情很流畅,但总觉得叙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略显单调,而且对这段历史不太了解的国内观众很可能会觉得这部电影有些无聊,比如有的观众会问“I have a dream去哪儿了”,好在配乐对其有所弥补。

       另外,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时正遇到了弗格森事件等一系列涉嫌种族歧视事件的社会问题,电影结尾曲也提到了弗格森(本人很喜欢John Legend)。广大爱好和平、民主和正义的美国人也正需要这样一部《塞尔玛》去安抚受伤的心灵,在美国好评如潮情理之中。啰嗦一句,可惜啊!贾樟柯的《天注定》······
       (PS: 这是本人第一篇豆瓣影评,近来豆瓣水军太多,不喜勿喷。)

 5 )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fact, after I saw the film, I didn't know what it was talking about. I don't have so much knowledge of Western history, but even so, I can understand that this is racial discrimin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I learned that racial discrimination because my teather told me to see the movie call the Green Paper, and I burst into tears several times. For the doctor and for his countrymen.Such a thing is unfair to them who live in the same land. That's why I hope more people can see this movie. To know the black's pain and courage.Try our best to maje them feel warm.I promiss that Racial discrimination won't happen in china.

 6 ) 塞尔玛

历史传记题材电影《塞尔玛》由阿娃·杜威内执导,蒂姆·罗斯、大卫·奥伊罗、小库珀·古丁、汤姆·威尔金森主演,影片聚焦美国民权斗士马丁·路德·金1965年组织的“由塞尔玛向蒙哥马利进军”行动。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

 短评

喜欢它的摄影和配乐 主人公精彩的演绎使得主旋律更加深入人心 更有震慑力和感染力

7分钟前
  • 不侠与
  • 推荐

很不错了呢

11分钟前
  • 一颗栗子
  • 推荐

3.5. vs Lincoln-2012 、Mandela: Long Walk to Freedom-2013,过程都是比较流水账的,阵容和结尾动人。

12分钟前
  • vivi
  • 推荐

非常四平八稳,但对于塞尔玛游行细致而尽量克制的刻画仍有着极为动人的力量。虽说是主旋律政治正确,但比预期要好。

14分钟前
  • mOco
  • 推荐

又一曲只会抬头45度角仰望伟人的脸谱化主旋律赞歌

16分钟前
  • Bill
  • 还行

尽管全片对赛尔玛大游行的再现极其生动且感人,但仍然不能掩盖角色塑造的单薄乏力,为数不多的几个配乐场景的煽情用力过猛。三星半

18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在电影院里直接Déjà vu了,实在是太套路化的民权片啊,恍恍惚惚就像看过一样。 其实美国现在的种族问题也没改观啊,看弗格森骚乱的起因,和60年代有差吗?(烂番茄98%的“政治正确”真让人反感...)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重现65年马丁路德金的“塞尔玛游行”,几十英里的路,真的由他们的鲜血铺成... 虽然为了突出King的伟人特质,其他的政客都被或多或少地脸谱化了(尤其总统林顿约翰逊),但看见那么多真实的人在为了自己的宪法权利不惜流血牺牲,实在感动!如果说这也是“主旋律”,那我愿意看更多这种的

2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在美国的电影院的观影结束后 我经历了人生中全体观众为一部电影掌声雷动 我是个愚昧的观众 不关心所谓的政治正确奥斯卡脸谱化 我只知道五十年后的今天 我可以和白人黑人共同在同一个舒适的电影院看到这部电影 这就是金博士和当时所有有良知的美国人的胜利

29分钟前
  • 克里斯托空
  • 推荐

出得太是时候了

34分钟前
  • lusinthesky
  • 力荐

挺真实的

37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众星捧月... 政治任务很重,黑人演员们都是在呕心沥血的演啊... 林登·约翰逊对内的政绩不错,就是越战搞得很失败。这部片也顺便把他吹捧了一遍。4星

41分钟前
  • bugz
  • 推荐

history professor 说 lyndon johnson 其实是 pro-civil rights

44分钟前
  • Shuyang
  • 推荐

恕我直言,跟豆瓣的“主旋律”——但凡涉及与强权作斗争及民权运动的题材(比如韩国民主运动、女权运动、同性恋平权运动、去年的《华盛顿邮报》)就普遍过誉的情形相比,本片不仅分数低于IMDb还被不少人污名化为“政治正确”,这背后隐含的,是某些国人对黑人族群莫名其妙又根深蒂固的偏见与歧视。

48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拍得中规中矩,适合用来了解历史参照当下。“If anyone had a right to believe that this democracy did not work, and could not work, it was those Americans. Our ancestors. They were on the receiving end of a democracy that had fallen short all their lives. And yet, instead of giving up, they joined together and said somehow, some way, we are going to make this work.”

49分钟前
  • Helicopter
  • 推荐

有些人天生就是演讲型人格。追求自由,永不停歇。

50分钟前
  • 倩婧箐菁靓
  • 推荐

每一次游行都描绘得非常安静,却透露出决心之大的壮烈。82岁的老头看着如何叫人不心酸。King的演讲爆发着力量,配上黑人的音乐,足够的冲击。

55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这种叫做正确,不叫政治正确

60分钟前
  • The 星星
  • 推荐

每年金球奥斯卡都有这种主旋律八股文电影入选,当然也拍得不错,但按部就班四平八稳的没什么特色。很多地方看得犯困。电影尽量煽情,马丁自己在上面讲得热血沸腾,唾沫横飞的,但我希望更多地通过电影细节呈现,而不是煽情那些freedom民主people之类的演讲口号,否则真是看得厌倦了。最后的歌曲Glor

1小时前
  • 葱油饼
  • 还行

马丁路德金坚持的是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和平,他也不讨厌白人,而本片充斥着敌对,把白人都刻画成恶,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加上,这整部电影,从表演到配乐等等都是如此的平庸,不过大卫·奥伊罗的MLK演的不错,演讲戏是唯一的看点。

1小时前
  • TW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