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HD

主演:邓超,孙俪,许魏洲,段博文,蔡宜达,丁冠森,孙浠伦,阿如那,吴京,梁超,俞灏明,白玉,王西,谭希和,石凉,封柏,李晓强,张懿曼,李李子,代乐乐,李茂,弦子,张典哲,马豪泽,马安则,冯国强,申雪,赵宏博,赵雪儿,张小婉,管乐,张振雷,米勒,王博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1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2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3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4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5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6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13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14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15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16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17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18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19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放弃喜剧的超哥是懂电影的

一部非常工整的运动类历史片,兵乓球是名副其实的国球,故事发生在一个男乒最跌宕起伏的时刻,整体还原度很高,可看性强,称得上一部佳片。

超哥团队第二次放弃喜剧(上一次是《银河补习班》),再一次说明了他们与正剧的适配性…天生喜感的人,不一定适合喜剧…

说回这次的中国兵乓之绝地反击,二次加长的片名挺好,不然原来的名字有点太大…故事选择了中国兵乓队尤其是男队最失利的那段日子,他们最终是如何逆袭的,光听这个简单的描述就已经能感觉到很燃了…历史片我认为是不存在剧透一说的,尤其是这种尽量去还原的,好不好看更重要的是叙事的角度,整体节奏,人物塑造等等…因为一部分受众,是知道甚至印象深刻的历史亲历者,而更多的是不太清楚这段历史的人们…因此还原和故事性都要做到是不易的~

尤其是像乒乓这种国球地位的运动,故事不应杜撰,也不宜润色过渡。这可能恰恰是本片处理的最好的一个部分。它对技术、训练场景、人物间的关系和当年的历史大背景的刻画都是自然得宜得。这就是选对故事时期的重要性,基已经成功一半了…

另一个可圈可点的是选角,好几个教练团的老演员演技非常自然,浑然天成,这些人是打造这次真实还原的功臣之一。还出现了二喜的身影,提示一下有小婉管乐,你们可以找找在哪…

影片里还有一些金句和锁定放大的一些非主角型人物,共同营造出了的满满的运动精神,以非常细腻的方式表达出了竞技运动的意义,对于这样一个题材来说就足够了…

最后必须一提,电影主题曲真的很不错,因为我之前对鹿晗的作品不熟悉,这次没听出来是他唱的,片尾滚屏幕听的时候被惊艳了,事后来搜才发现竟然是鹿晗场的,感觉会火…

PS:对于年龄比较小的我(过年不要脸一点怎么了?),我以为“五虎”没有我熟悉的人,后面发现其实是有的,就是那两位小将…还有一个后遗症是会去翻当年的比赛视频看😂欢迎您们观片以后和我一起补课~

本片整体推荐度还是很高的,是一个适宜在春节档放映,阖家观赏的影片~顺祝大家新春大吉~

我会在初二看完今年春节档的7部影片,再出一个综合排名~欢迎大家关注~

 2 ) 命题作文既视感

邓超梳着大背头,穿着体面,再加上走路姿态那股轴轴的劲儿,总让我感觉他下一秒要喊出“we are family”,看《影》的时候都没有这种感觉。建议邓超少拍点现代片,多拍点古代片吧

我这还算跑男看的不多的,就两三集的样子,但是架不住当初实在太火了,各种梗在生活中真的是立体环绕式洗脑。不敢想象那些经常看综艺的观众,在影院里看到综艺明星是什么感觉。

整个电影让我感觉就是个zz任务,然后主创去组局拍一个电影,电影拍的中规中矩,不算太糟糕,但也算不上好,甚至感觉男主还没扮演郎平教练的巩俐更下苦工揣摩原型

孙俪也很镶边,本来以为她会来演,应该会有个重要角色,没想到也是点缀而已

剧情节奏有点问题,前面用了大篇幅描写多不容易的努力,从失败到第二,男主事业跌入谷底,吹牛失败,最后却只用半小时不到快速讲了球队振奋,最后获胜,拿到世界第一,很潦草的感觉

那个记者,好想嘲笑他,怎么只盯着男乒报道啊,有本事盯着男足啊

看完平平淡淡的,甚至感觉没有多少可以围绕电影本身故事可以写的内容,不知道跟我不太关注体育有没有关系

俩年轻乒乓球员,挺可爱的,有个甚至像彭昱畅

23号看的,影评拖到25号写,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点,甚至感觉没啥内容可以写

要不是有写影评的习惯,甚至不会特地来写这电影。

 3 ) 乒乓,赢在用心,输在档期

先说结论,比“夺冠”“我心飞扬”好,目前为止国产第一(主旋律)体育片。 没有俗套烂梗,不整无聊笑点,没有胡乱煽情,没有刻意过度宣扬某种主义精神,容易让观众诟病的地方都没有大面积地出现,全片妆造还原度高,细节掌控的非常好,剧情打磨的非常稳,把那个年代硬件条件的落后,大多数人认知层面低,拍的很清楚,90年代特有的政治生活体制环境下的比赛与生活也侧面点出,相对群像地塑造了那个年代不安分的青春期体育生训练生活,全片几个长镜头与哥德堡比赛的体育竞技镜头值得点赞,相对于“中国女排”的段落式疏解心态式的体育纪录拍摄,那个年代国际体育赛事,国内没有那么容易放下输赢的心态,拍摄的也相对真实。 全片整体剧情推进有些平庸,邓超的表演有些脱离时代背景,主教练多面形象塑造没有立起来,大杂烩式的角色塑造,没有详略,能看出导演骨子里既要又要还要,群像塑造稍显僵硬,高潮段落平庸,故事性强,但对于一个已知结果的比赛故事,只有隐约的精神主义,没有拍摄出该项体育运动的魅力,且几乎所有角色都是以功能性为主,全片剧情推进都给人一种走流程的敷衍感。还有对外国球队的心态、形象,解读的过于片面化。 但相对邓俞组合,这部电影的确能看出他们用心的打磨,已经是该组合目前的最佳出品,但此类题材在过去三年已经被观众审美疲劳,不知在“高手”云集的春节档胜算几何。

 4 ) 真心才能打动人

可能是过年档太火了,追了小破球2就没有看其他片子的动力了,这两天无聊,准备找个片子打发时间的,没想到还不错,不知道为什么豆瓣给分这么低,是不是有点双标了?

开篇外国人各种改规则,虽然是一闪而过,但是新闻越短事越大。合伙欺负人这事,老外干了一百多年了吧?不要脸是天生的,口号喊的震天响,但是何来公平?

先从整体上说,可以算是乒乓球发展历史的回忆录,印象中乒乓球是最省心的体育项目了,从邓亚萍到王楠张怡宁,从刘国梁,孔令辉,王励勤到马龙许昕张继科,一代代运动员给我们创造了太多奇迹,以至于不懂球的胖子说我们就是冠军多。从有印象开始,乒乓球就没输过,但那只是印象,之前也有过低谷,这也符合事物发展到规律,有高峰就会有低谷,这个片子让我看见了低谷,也让人反思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无论是一项运动的发展史,还是一个国家的历史,都要学一学。

从布局上说,以历史为依据,剧本可发挥的空间不大,完整的叙述了那个时代的一些重大节点和历程,有泪点,有笑点,能够看到剧组是用心的,从大部分影评上看,除了不看好邓俞组合,没有其它硬伤,历史乱入这种。

从情节上看,开头选人的故事,让人第一反应就是女排的《夺冠》模式,突出人物或者展现教练,但其实又不太一样。同时,这里也是本片争议最大的地方,感觉片子对教练的刻画篇幅过多,对运动员,对比赛本身讲的比较少,拍的不好。在那个年代包括现在,教练组或者教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要不穆里尼奥,里皮,波波维奇这些人怎么总会被提及呢?不说郎平以一人之力带飞女排吧,但她卸任后女排成绩下滑是事实,所以多拍点教练无可厚非,总比动不动运动员和教练谈恋爱要好吧?至于体育运动类型电影应该怎么拍,我也不清楚,毕竟不了解,直观的感觉就是不同侧重点拍不同内容,类似乒乓球、女排这种想展现精神风貌的就不必太拘泥于每一场比赛,每一个球这样的细节了,关键的地方把握住就好,是不是呢?

最后说一说观众情感问题吧,就是所谓的国内观众的G点,每次看到这些评论,感觉不是很友善,电影这些本身就是传播价值观的一种方式,能带动情绪说明导演团队有功力。但不能因此说观众好忽悠,就拍烂片,卖爱国情怀。我们国家历史很厚重,形成了这样一种民族性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这是民族特色呀,为什么要去诋毁呢?

感谢那些在各个领域默默付出的前辈们,感谢那些隐藏在荣耀背后的功臣们,也许你们不在聚光灯下,也许没有人知道你们是谁,但会有人记住,会有人因你们而精彩。

 5 ) 中国乒乓的前世今生

海报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这个片名取得好,因为中国乒乓的概念很大,历史跨度很久,而电影取材的正是90年代中国男乒处于低谷的那个时段。虽然电影中角色的名字都是虚构的,但我们很容易找到其原型:戴敏佳的原型就是带领中国男乓走出低谷重新夺回斯韦思林杯的重要人物蔡振华。而片中的男乒五虎就是出战1995年天津世乒赛的马文革、王涛、丁松、刘国梁和孔令辉。作为国球的乒乓,在大众的认知中一直都是常胜将军,编剧、导演能把目光投放于此,可见其在选材上眼光独到。

在影视创作中,体育题材是最不好拍的一种,其专业性就已经令一些导演望而却步了。印象中,中国的体育电影有谢晋的《女篮5号》,以及陈可辛的《夺冠》等。篮球、排球,我们都拍了,但作为国民度最高,最能牵动所有国人神经的乒乓球却一直无人敢碰,可见邓超、俞白眉的野心不小,胆子也挺大。

从小我就知道,中国最厉害的运动项目就是乒乓球,一直处于领先不败的地位,甚至有的时候,冠亚季军都是五星红旗飘扬在上空,中国几乎垄断了整个乒乓赛事。这么重要的乒乓球,想拍成电影,难度很大。拍好了没事,拍不好肯定会被骂得狗血淋头。幸好,这次邓超和俞白眉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做到了这一点,137分钟的电影,不仅把故事讲清楚了,几个赛事的紧张感、节奏性把握得也很到位,人物之间的戏剧张力也有,起承转合比较流畅,没什么掉链子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从几方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邓超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1、人物

戴敏佳的原型是蔡振华。蔡振华的特点是头发一直梳得光亮亮的,对自己的形象很在意,这一点电影中邓超表现得也很好,虽然两人长得不是很像,但是能做到形似兼神似,可见邓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电影始于蔡振华在意大利期间,当时他在那里执教,带领意大利队进入了世界前几名,因此被意大利人民称为“乒乓教父”,他是唯一一个被印在瑞典邮票上的中国体育运动员。但是当中国队总教练许绍发叫他回来时,他丝毫没有犹豫,放弃了国外优渥的条件和薪资回到祖国,并住在简陋的宿舍里。回来的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能带领中国队获胜,那这种荣誉和成就感是在意大利不可能获得的。

戴敏佳的原型是蔡振华

当时中国乒乓队的打法落后于欧洲,连设备都不如欧洲先进——无论是训练场馆,还是捕捉动作的回放监视器,都没有。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蔡振华,也就是电影中的戴敏佳通过自己独特的排兵布阵法,将几个之前不被看好的队员编入国家队,用当时的话说,就是一群虾兵蟹将。蔡振华的伟大之处,除了会用人外,还有对当时僵化的体育制度的改革。他第一个大刀阔斧地把“竞争机制”引入国家队,成绩好的得到重视,成绩不好的逐级下放。他曾经破格从省队把小将孔令辉、刘国梁提拔到国家队,即电影中那两个最年轻小伙子的原型。

原型是孔令辉和刘国梁

再来说说传说中的“乒乓五将”,现在有些人已经成了传奇,有的人也成为了乒乓队的主教练。

许魏洲饰演的白民和,其原型是马文革,而马文革也参与了电影的拍摄,字幕中多次出现他的名字。许魏洲在片中的造型也十分贴合原型,完全认不出是他,角色塑造上已经成功了一半。电影抓住白民和的肩伤做文章,从戴敏佳担心他的伤开始,到他刻意隐瞒伤病,到带伤上阵,白民和是中国乒乓队的主力,擅长横版弧圈结合快攻。如果没有他的话,中国乒乓很难拿到冠军。

原型是马文革

龚枫的原型是丁松,上海人,性格很奇怪,常以自我为中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他是一个很厉害的削球手,有“乒乓球”魔术师的称号,是蔡振华特地找来对付瑞典队员卡尔松的。为了这个秘密武器,好几年都不让龚枫出战,直到把他培养成一个可攻可守的绝世高手。就像武林奇才一样,外界只知道龚枫擅长削球,但不知道他还有别的绝招。

原型是丁松

黄昭的原型是王涛。王涛是个左撇子,有点胖。演员段博文为此增肥30斤,让人敬佩。王涛的著名战绩是在天津世乒赛上打败了瑞典名将佩尔松,一雪中国乒乓屈辱史。之前,中国乒乓队屡战屡败,都是败在了瑞典人手里。真的没想到,瑞典这个民族居然诞生了那么多会打乒乓的人。乒乓球不是瑞典人发明的,也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是英国人发明的,但是英国乒乓球早就没落了,反而是中国人,把小球推向世界,而瑞典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有些运动员甚至打了一辈子乒乓球,和中国几代乒乓球员都打过,这种竞技精神,也值得敬佩!

原型是王涛

片中两个最年轻的队员,从青年队一路走来的冠军,其原型是刘国梁和孔令辉。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他们俩是比较熟悉的。1995年天津世乒赛上,年仅19岁的小将刘国梁击败了瓦尔德内尔和萨姆索诺夫,其实力不可小觑。

但是除了这些原型外,最让我唏嘘的反而是因为一次错误离开国家队回老家开饭店的陈文,不知道他的原型是谁,如果有的话,我想对他说,无论你现在是不是在打乒乓,你都是值得尊敬的。就像在片中,他哭着对着电视机说“我也赢了,我也赢了”。那一刻,荣誉属于所有爱乒乓的人。

陈文可能是虚构的

2、比赛的紧张感

电影中有三场比赛.第一场是韩国世乒赛;第二场是哥德堡世乒赛得了亚军;第三场就是主场天津世乒赛拿到冠军。这三场比赛选得很有意义,真正扣了主题“绝地反击”。当戴敏佳夸下海口两年夺回斯韦思林杯的时候,我们以为奇迹会上演,没想到在哥德堡依然输给了老对手瑞典人,这种挫败感也带给了在场的所有观众。直到两年以后的天津世乒赛,最亲近的人都不敢再看比分,生怕又一次希望落空,结果众望所归,夺得冠军,这个冠军来得太不容易了。

在这三场比赛中,导演用了慢镜头、快切等视听手段来营造紧张的氛围感,还有现场的解说,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瑞典球员

3、年代感细节加分

电影描述的是90年代的环境,所以无论是意大利还是中国、韩国、哥德堡,都在细节上做足了功课。包括电影的色调,也极具年代气息。特别是中国本土的部分,人物的衣着、发型,家里的布置,乒乓训练球馆,都能找到90年代的影子,让我们也重回到那个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年代。

最后,我认为最有意思的几个点,一个是乒乓球赛制的变化,我们现在所看的乒乓球赛,都是11个球一局,而当年,是21分制,所以在片中看到两个对手都打到22分了还难分胜负的时候,有点懵,回来查资料才发现,2001年9月1日,乒乓球21分制改为11分制了,据说以后可能会改到5分制。

还有就是中国乒乓球拍的胶水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胶水屡次遭到国际诟病?这几年也存在,总是有一些人认为中国人乒乓球打的好,是在球拍上做了手脚,所以国际乒联的规则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改,都无法阻止中国人在乒乓球上的一路高歌,说我们胶水有问题,我们就把胶水问题解决,然后把对手打得哑口无言。

中国乒乓是值得尊敬和骄傲的,中国乒乓也不是从始至终都战无不胜的,我们也有过低迷有过彷徨,但是正因为几代乒乓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才把乒乓球这种小球玩得出神入化,变成了我们的国球。

中国乒乓精神激励的不光是一代代的运动员,同时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然而就像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一样“如果赢总那么容易,那赢还有什么意义”,感谢《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段曾经的乒乓传奇往事,也希望这部电影能激励到那些正处于低谷的人——看,现在在世界乒坛称霸的大魔王们,也曾有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但只要你还有一颗想要赢的心,那你也能捧起那座属于你的奖杯。

 6 ) 邓超写了一篇合格的流水账文章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6分。

邓超、俞白眉导演,邓超、孙俪主演作品。

传闻“邓+白”基本是烂片,这一部还谈不上烂;又传闻夫妻档拍电影,总归票房不太行,看来是真的;还传闻邓超同志大部分时间都耗在综艺上,耽误正业,看来也是真的。

看完全片,有几点看法,仅为个人观点,还谈不上影评:

1、挂“中国”字样的影片看来是要告一段落了,连姆·尼森搞营救系列都不行了,咱不能紧着给观众上一道菜。事实上,陈可辛导演的《夺冠》就已经很倒胃口了;

2、全片拍得十分中规中矩,相当于邓超同学写了一篇合格的流水账文章。此前有网友说,本片没有编剧,因为全部照搬的历史,然后找特性演员完成拍摄;

3、确实全片只有邓超最出戏,演得特别像邓超,没有哪一点能看出这是国乒队总教练;

4、孙俪好像变丑了,故意变丑的?总之,怎么看都像一个中年妇女孙俪。

 短评

没有邓超和俞白眉的自恋,这次真的不错了。至少是拍了一部不鸡汤,不喊口号的电影

7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过年在家实在太无聊一个人把我们这第一场的中国乒乓看了东京奥运后不再做大赛党开始追竞技体育后虽然不是胖球粉但整部影片还是挺有感触的最开始的为了避免国乒的过于强大不断改规则的不公,到后面终于拿到天津世乒冠军的热血看哭了好几个地方 竞技体育,开心是瞬间的,但走下领奖台,又重新开始

10分钟前
  • 芋泥泡芙
  • 推荐

剧本工整的像打印机

11分钟前
  • 王富贵
  • 还行

乒乓不是一直都能赢,邓超俞白眉也不是一直就差。真诚、用心是所有观众都能看出来的。如果少些限制,应该还能强一点,“越来越好”和“坚持”值得鼓励。

16分钟前
  • 不脱袜子同学
  • 推荐

邓超俞白眉这次是真行,把自己喜欢的体育片拍的是真好,看得我热血沸腾!

19分钟前
  • 塞纳河moment
  • 推荐

千万不要因为邓超+俞白眉就劝退,真的好看,他俩也算是熬出来了。这片子故事讲的很好,也没有过分煽情,节奏佳,所有演员表演高分,比赛镜头尤为惊艳,摄影牛逼。在春节档几部片子里绝对可以拿高分。

22分钟前
  • 吃瓜专业户
  • 力荐

进步了,从一星到两星的进步,俞白眉和邓超不会年夜饭也在一起吃的吧,这片儿唯一的路人缘还是邓超在春晚上刷出来的。

24分钟前
  • 凯文·史派东
  • 较差

「只要整盘棋能活,死哪个子儿都无所谓。」「干事的人,被不干事的骂,这就是干事的人的命。」

25分钟前
  • null
  • 推荐

合格的春节档体育励志电影,带着一股邓超特有的得瑟劲儿,整了几个长镜头,但是比赛本身拍得乏善可陈。我们的电影人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体育并不只有民族主义这一种玩法。

30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邓超俞白眉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一部作品,之前的片子甚至都不配和这部相比。虽说整体是主旋律式跌宕起伏,如题“绝地反击”,但感情刻画的比同题材前作更细腻些。语言上抛弃了以往邓俞的无聊恶趣味观感舒服多了。摄影角度来说最喜欢哥德堡失败后以主教练为角度看身边一切,压力直接透过屏幕冲进我大脑了。适合合家欢,看完想打乒乓球。

33分钟前
  • 无名花生
  • 推荐

邓超俞白眉组合迄今为止最佳作品,二人在体育题材相对难拍的条件下,仍然拍出了一部挺“飒”的电影。尤其是邓超,这次自导自演是下了真功夫了,电影一气呵成,节奏和情感的编排都很“飒”,表演上也贡献出自己最近几年最好的一次发挥。而几位年轻演员虽然外形上并没有和功勋老将十分相似,但从神情形体上都还不错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许魏洲,看完都没有认出他演的是谁,颇令人印象深刻。相信电影一定可以“逆风翻盘”。

34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PPT做得很好,下次不要再做了。比《中国女排》好那么一点点,至少剧组是懂中国人的情绪G点和环境。但我最不能忍受的是一帮不懂体育比赛的人拍体育电影,比赛拍的一塌糊涂,最关键的决胜时刻好像急着下班走字幕一样结束。但凡有《灌篮高手》一半会拍比赛,绝对能成春节档黑马。

39分钟前
  • Bryan·Mai
  • 还行

哪怕能够说出这个片子的一百个不足,群像塑造僵硬,高潮段落太平,剪辑点也很奇怪,但这次确实是讨厌不起来。主要是,片中有一句台词“干事的人就是会被不干事的人骂,这就是干事的人的命”(大意),如何解读这句台词决定了该如何看待这部片子,甚至影片背后遇到的那些波折,退出国庆延档春节什么的,其实都在这句台词上得到了验证。从这点来看就觉得,哪怕它是个主旋律,但还是能感受到创作者的一点劲劲的“反”的意识,挺不容易的。当然了,不会有人为了一句台词而拍一部电影,而回到电影本身,那些问题也是难以忽视的。个人认为,真要拍主旋律表忠心的话,还是放过体育运动题材吧,放到现阶段的市场来看,只能是吃力不讨好。整体的话,观感的确是邓俞组合最舒服的一部了,两星半。

40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结局没有悬念的故事却拍得有笑有泪,体育题材电影实在是不容易了,春节档简直是全面追赶好莱坞成果大展示!

43分钟前
  • 嘟呜噜
  • 推荐

复古体育题材,剧本扎实,人物利落,节奏干脆,拍得还挺燃。弧圈、削球、推挡、提拉这些术语配合一场场顶尖高手对决甩出来,颇有各大江湖门派光明顶比武的架势。我们这代记事起中国乒乓俨然已成独孤求败,还真不熟悉那些狼狈的绝地时刻,剧情走向“无敌是多么寂寞”的爽感顿时拉满。

47分钟前
  • 东门捷径小V
  • 推荐

孙俪演的很好,那一段反击质疑的台词,感觉就是真实情绪。

50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邓超导演最佳,这绝对是在夸超哥的进步,但也全靠前辈衬托。超哥还是更适合拍中国足球,好歹吐槽也有国足挡着在。

53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他们都很棒…那时候他们不用天天登录学习强国攒积分,也不用积极转发评论各种宣传稿,也不用写周总结,也不用每天开早会,也不用学习各种报告精神写体会,也不用每周迎检…

57分钟前
  • 超超闹闹
  • 还行

胶水粘不上乒乓球拍的脸面,垫脚石爬不上四方水泥球台。孩子在复杂的语言环境里学不会说话,许下了豪言必须用铁腕带兵。最可怕的人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敢逼停开往机场的客车,也能甘当秘密武器训练。赢的是六点十分的闹钟,是一万次的折返跑,是苦功也是勤奋,播撒的是无数孩子眼中对运动希望的种子。

5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作为乒乓球爱好者,必须说邓超这回扬眉吐气了,可能是最好的一部导演作品。三场大赛,还原了真实赛场,国乒五虎势如破竹,比女排燃一点。当然为了最后上映有很多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以及不乏一些狗血情节,但正如“飒”一样,这就是绝地反击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

1小时前
  • 2666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