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菱艳

HD

主演:莫伊拉·希勒,安东·沃尔布鲁克 Anton Walbrook,马留斯·戈尔林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普通话年份:194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红菱艳 剧照 NO.1红菱艳 剧照 NO.2红菱艳 剧照 NO.3红菱艳 剧照 NO.4红菱艳 剧照 NO.5红菱艳 剧照 NO.6红菱艳 剧照 NO.13红菱艳 剧照 NO.14红菱艳 剧照 NO.15红菱艳 剧照 NO.16红菱艳 剧照 NO.17红菱艳 剧照 NO.18红菱艳 剧照 NO.19红菱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红菱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佩吉(莫伊拉·希勒 Moira Shearer 饰)是一名很有天赋的芭蕾舞演员,她对芭蕾舞的热爱让她觉得她生来便是为了舞蹈。她参加了芭蕾舞剧《红菱艳》的演出,在剧中,她扮演那个穿上红鞋一直舞蹈到死的舞女,她的演出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她的演艺事业就此扶摇直上。之后,她结识了作曲家朱利安(马留斯·戈尔林 Marius Goring 饰)并且迅速坠入了爱河。为了所爱的人,佩吉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但婚后平静的生活令她无法忍受,似乎总有一种魔力在召唤她穿上舞鞋翩然起舞。佩吉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她离开了朱利安重新回到了舞台,但渐渐的,她想起了自己曾经扮演过的那个穿着红鞋的舞女,她觉得她们的身影正在慢慢重叠,不安的佩吉猛然醒悟,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并非舞蹈而是家庭,她冲出剧院想要重拾朱利安的爱情,但一辆火车从天而降,终结了她年轻的生命。  影片荣获1949年奥斯卡最佳配乐及最佳艺术指导奖。热血街区极恶王:O篇章唐砖(下)灵域双生兵出潼关陈翔六点半2015响舞莫莉2017巴图的故事独眼龙政宗真爱满行囊加利福尼亚坏女孩镰仓物语淘金行动两个人的小森林枪神传说超人前传 第二季奥斯陆,8月31日开心超人联盟之平行时空大冒险Tinder诈骗王然后我们跳了舞不得不走斯特莱克探案集第三季路西法第二季狂暴1963汉娜的驱魔黄金猪小煤炭商哪一天我们会飞粤语有块石头毛泽东与斯诺重案行动之限时拯救巴黎来的私生子飞天大盗第五季老家伙监狱犬计划征服太空姬姥的青春期狙击精英:巅峰对决一个隐形女孩的自白死灵的陷阱

 长篇影评

 1 ) 转:史上最折腾的译制片——《红菱艳》配音内幕

作者: 唐煜 中国配音网 2017-09-01

"内参片"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当全国所有的文艺单位、电影厂几乎都停产闹革命时,只有上海电影译制厂(以下简称上译厂)从1970年初至1976年粉碎"四人帮"为止一直忙活着,他们"以厂为家",不分昼夜地工作。我们后来看到的影片,像《简·爱》《巴黎圣母院》《魂断蓝桥》《鸳梦重温》《音乐之声》等等,当时都是作为内参片译制的。

  这些内参片都由上译厂译制,上译厂随着这些内参片的诞生而闻名全国,然而在确定由哪个电影厂译制内参片曾大费周章。当年,由李梓、向隽殊分别领衔的上译厂、长影厂及八一电影制片厂三家配音演员来到北京,就"中央领导"选定的某一影片片断展开了"擂台赛",他们对同一剧情进行配音,录制后由"评委"评判,结果上译厂胜出。由于此后大批影片需要译制,当时甚至考虑把上译厂全体演职人员调到北京工作。因该方案实施起来难度大,最终决定仍在上海译制,译配完成后再将片子送到北京。因中央领导看片"心切",译配时间短而急,片子往往在最后一刻才被送上专机。

 "在内参片译制历史上最折腾的是英国电影《红菱艳》,影片引进后北京的左派就扬言:'干嘛一定要上海翻译片厂的人配啊?北京演革命戏的人也可以配!'结果电影让'北京演革命戏的人'那么一配,就硬是把《红菱艳》给配出革命味儿来了。第一次配音完成后江青亲自看了一遍,觉得实在不行,之后《红菱艳》的配音任务就被转交给了上译厂。在上译厂配的第二版是由上影厂演员中叔皇配莱蒙托夫,李梓配女主角,却不知为何这第二版又未能在北京通过。于是再次走马换将,把正在木工间劳动改造的邱岳峰放出来担纲'莱蒙托夫'一角,这才算是在北京过了关。"(摘自潘争《棚内棚外——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辉煌与悲怆》一书)

  十几年以前,有一次我在李梓老师家,她问我:"你知道《红菱艳》配音的事吗?"我说:"不知道"。于是李梓老师讲起了《红菱艳》译制前后所发生的"趣事"。她说:"《红菱艳》是上级下达的一部重点片。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样的影片要由出身好的同志担任配音,所以男主角选择了故事片演员中叔皇来配。虽然我出身也不好(注:因出身问题,文革前李梓老师始终无法入党。文革后全国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李梓老师作为典型、1980年代初被正式批准入党,解放日报第二版曾登出大标题:《李梓入党》),但因为是女主角,所以就由我来配。谁知影片配完后,江青非常不满意,于是决定更换男主角的配音演员,女主角仍由我配。当时厂里就男主角该由邱岳峰还是由毕克配音,产生很大争议。这是一部返工的片子,为了保证质量,最终决定由邱岳峰担任男主角配音。"

李梓老师接着说:"这个配音版本在北京通过了,江青提出接见《红菱艳》的配音演员。我们去了以后在那里左等右等,江青最终没有出面,是她的亲信接见了我们……幸好江青没见,要不以后就说不清了。"关于《红菱艳》译制组来北京一事,2014年12月我走访了李梓老师在北京的弟弟李念,他说:"那次李梓在北京待了10多天,我们问她来北京的目的,因为保密需要,她就是不肯跟家里人说。"上译厂作为文革时期的"保密厂",译制的影片连片名都不能提、只能说它的代号,当然更不要说让江青接见这件事了。

  在李梓老师讲述《红菱艳》的配音事件时,她谈到邱岳峰的配音造诣,她那发自内心的、对邱岳峰的佩服之情让我着实一惊。我没有想到,艺术造诣同样精深的李梓老师,竟然如此谦虚。另外,关于邱岳峰"节奏好、可以背对着银幕配戏"的普遍说法,李梓老师说:"没有这回事,实际上在配到重要场景时,邱岳峰会摘下花镜、凑到银幕跟前去看(口型)。他对待艺术极其认真,绝不会玩儿帅的。"

  《红菱艳》在译制史上并不算特别经典的影片,但因江青反复折腾这部译制片,使得这部片子显得极为特殊。据曾担任过江青的秘书回忆:"江青对电影尤为着迷,有时一连看两三部电影,仍不疲倦。有的影片反复看。我们说:'江青看《红菱艳》,百看不厌。'"(摘自《文史精华》2009年第11期)

 2 ) 一个天才舞者的个人悲剧

最大的受害人和牺牲者才是佩吉,这个为了艺术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傻姑娘。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猜想这是哪个年代的片子,讲的又是哪个年代哪个国家的故事,结果从头看到尾也没有答案。可能这就是创作者的高明之处,故意淡化了现实时代因素,让你心无杂念地去好好感受一个舞者的悲欢离合。而当后来得知这是上世纪40年代的电影时,我惊得差点门牙落了一地。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不像那个年代的电影,往后推个几十年才像话。经典就是这样,总是超越时代的。

下面从片中主要的三个演员大概谈一下这部电影。

1,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是剧中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他对艺术绝对真诚,却从不谈个人情感,而且对于把个人情感和舞蹈混为一谈的行为深恶痛绝憎恨无比。他总是对人一脸鄙视地说着“愚蠢的爱情”,还很肯定地说“爱情会毁了舞蹈,因为两者无法兼顾”,在莱蒙托夫眼里,艺术理想和世俗生活(具体到一点,那就是爱情生活)水火不相容,无异于鱼与熊掌。

依我拙见,很可能在他身上发生过什么不好的事情,比如他曾经最看好的女演员因为爱情抛弃了舞蹈,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巨大阴影和创伤,从此对于感情用事的演员他一概不待见。也可能他本人曾经在感情里受过伤害,从此发誓远离感情,并转而一头扎进艺术事业,不再对爱情婚姻有任何幻想。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天生就是一个艺术狂人,对于艺术有着宗教般狂热的高尚情感,精神上有艺术洁癖,不能接受任何背叛舞蹈理想(艺术梦想)的人和事。也因此为一般人所难以理解,而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他能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并在艺术界享受如此崇高的地位,各种达官显贵无不对其敬仰有加,对其作品趋之若鹜。

而最后一种可能性无疑是最大的,因为电影一开头就已经暗示了。在公爵夫人家宴上,公爵夫人热情地邀请莱蒙托夫,想要让他欣赏自己女儿佩吉的舞蹈表演,莱蒙托夫却表现地很没兴趣,无礼而冷淡,从他们的对话即可看出。

“您女儿跳的如何?”
“她跳的可好了,简直就像一首美丽的诗篇!”
“舞蹈对我如同宗教信仰一般,您觉得我会乐意在这种场合欣赏它吗?”
“多么精妙而粗鲁的回答!”

即便如此,莱蒙托夫对于自己一手培养捧红的女演员还是很有感情的,你可以理解为是对她们才能的欣赏,也可以当做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莱蒙托夫和佩吉

他性格里是有扭曲的地方的,就是自己可以和女演员接近亲昵,但是任何之外的男人都不可以这么做。否则他就会撕破脸皮搞得鱼死网破。比如当他发现女主角佩吉和剧团作曲朱利安恋爱时,他就大为不快,直接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把朱利安解雇了。而莱蒙托夫的这种性格在影片开始也有端倪,比如那个带着法国口音的舞蹈女演员当众宣布自己恋爱时,他直接表情狰狞地冷漠离场,和众人一浪接一浪的热情祝福形成对比。这让那个法国女演员倍感失望,悻悻说了句,“他真是没有心肝的人!”

2,佩吉

佩吉是《红菱艳》的绝对女主角,她出身公爵家庭,可谓名门,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修养品味都不落俗套,她尤擅舞蹈,不仅舞技精湛才华横溢,而且对于艺术有着“从一而终”的坚定决心。这从电影开篇她和莱蒙托夫在家庭宴会上的对话即可看出。

莱蒙托夫:你为什么要跳舞?
佩吉:那你为什么要活着?
莱蒙托夫:因为我必须要这样。
佩吉:那我和你一样,也必须要这样!

可见佩吉是把舞蹈当成生命一样珍贵的存在。即使死也要不断跳下去。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红舞鞋》的那个倔强的小女孩,为了能够跳着喜欢的舞蹈,哪怕与爱人分开,哪怕孤单一人,甚至一直跳到死也无所谓。

足蹬红舞鞋的佩吉

命运之神对她是眷顾的,她被莱蒙托夫相中,担任芭蕾新作《红菱艳》的女主角,并且在蒙地卡罗首演。首演盛况空前,把她推到了最受瞩目的舞蹈新秀行列,她从此星途不可谓不灿烂。莱蒙托夫是个很有远见与野心的成熟男人,他不断给佩吉打气,对她说,“我要让你参演《天鹅湖》《吉赛尔》《睡美人》……要把你打造成一个世界巨星!”

本以为一切都能顺遂人愿,可是偏偏横生枝节。人是感情动物,什么都好控制,偏偏感情难以自已,自从佩吉和朱利安相遇的那一刻,似乎一切已然注定。

3,朱利安

朱利安是一个热血方刚的年轻小伙子,在音乐创作上才华横溢,并且很有主见想法,敢于打破常规。正因此,莱蒙托夫才充当了伯乐的角色,邀请他来自己的乐队担任指挥兼作曲。

朱利安善于笼络纯情少女的心,在地中海月光下的那一番表白,简直惊天地泣鬼神,他对佩吉说,“有一天,当我老了的时候,可以对我的儿孙们说,我曾经认识一个才华横溢的美丽舞蹈家,我们曾经在地中海的月光下畅谈,那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回忆。即使我们以后不能在一起,我也不后悔……”这简直和至尊宝那段“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有一拼。哪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不能为之着迷呢?于是,佩吉就主动投怀送抱,认定了朱利安这个人。在莱蒙托夫开除了朱利安后,她也敢于“为爱牺牲”,很潇洒地说“我也不干了”,留着莱蒙托夫扼腕叹息。

《红菱艳》中的朱利安

可是朱利安也绝非单纯之辈。虽然他对佩吉的感情毋庸置疑,可说到底他这个人也是个自私鬼,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直男癌”患者。他和佩吉结婚后,凭借才能成为伦敦皇家剧院的作曲,可谓事业有成,可是他却让佩吉放弃自己的梦想,整天宅在家里准备相夫教子,这对于在舞蹈上天赋异禀并且视舞蹈为生命的佩吉来说,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可想而知。片中有个镜头,就是朱利安半夜起身去练琴,佩吉偷偷从柜子里拿出舞鞋,神情惊慌地四处张望,生怕被丈夫发现。可见婚后的她精神上承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她每天都在梦想与现实间挣扎。

而当莱蒙托夫终于把佩吉的心意挽回,说服她登台表演的时候,朱利安竟然嫉妒心作祟,不惜放弃重要演出也要匆匆赶来阻止佩吉登台,他以佩吉对他的感情为要挟,逼迫佩吉放弃梦想和他回家,佩吉说演完这一场就立即和他回家,可是他却依然决绝不肯同意。演出即将开始,佩吉却要必须在梦想和爱情之间做出决断,一时痛苦万分,面对茫然无助痛哭流涕的爱人,朱利安竟然无动于衷不作任何理解,只是冷漠地说了句“再见”,就推门而出。这几乎把佩吉的心给伤透了。于是,一时走投无路的佩吉才自寻短见,纵身从高楼上跳下,酿成悲剧。

4,疑问

很多人看完后,自然会联想到“理想和现实”“事业和爱情”这种话题,影片创作者无疑也是想要阐释这样的一个命题。毕竟这种主题相关的电影也不少,甚至可以说蔚为可观。可是我观看后却不禁心生疑问,佩吉的悲剧究竟能不能避免?

爱情诚然和事业会有矛盾,可是有爱情就必定不能有事业了吗?未必吧,如果是真爱,为什么一方不能尊重另一方的选择呢,让爱人去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难道不好吗?如果是出于善良的让对方幸福的考虑,我想这也不是什么艰难到死的抉择吧?

更何况,电影里的悲剧结局完全可以避免,编剧们刻意夸大戏剧冲突的主观恶意非常明显,稍有常识的观众都能看出破绽。佩吉当时横下心登台演出又能怎样?她回去和爱人解释磨合一下不就成了?如果朱利安连这都不能原谅,那就说明她看走眼了,最好速度和这种渣男离婚,别拖拖拉拉让自己受罪了。而这也是检验爱情的一个好机会,发展成跳楼自杀就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挣扎中的佩吉

而从朱利安的角度看,他本来心胸狭窄,对于莱蒙托夫解雇自己一直怀恨在心,所以绝对不能接受爱人继续回来给仇人演戏,他对佩吉演的那出苦情戏,说到底也只是为了借机报私仇,而不是为了佩吉着想。所以,最大的受害人和牺牲者才是佩吉,这个为了艺术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傻姑娘。她就是因为太单纯太热烈,谁都不想伤害什么都不想放弃,才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所以这部电影所讲的故事并非普遍现象,只是无独有偶的个例,绝对不能推而广之,说什么“事业和爱情不能两全”“有艺术就不能有生活”“跳舞蹈的女人都很不幸”“理想战胜不了现实”的屁话,这都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毕竟这个故事并不具有普世意义和推广价值,把它当成一个女演员个人的人生悲剧更为合适。

 3 ) 红菱艳——红头发,红舞鞋

也是听说了很久的片了,从译制片知道的它,买来DVD却压了3年的箱底。故事挺阴冷的,有兰克电影公司一贯的风格,含义也比较艰深。剧情是从安徒生童话《红舞鞋》引申出来的,童话中的女孩因穿上一双跳舞不停的红舞鞋而劳累致死,片中的舞剧女主角则因演出《红舞鞋》而意外死亡。其中舞剧《红舞鞋》正是女演员维姬艺术生命的写照。
 
情节仍旧不复杂,芭蕾舞女演员维姬在排演安徒生童话改编的舞剧《红舞鞋》时,与青年作曲家克拉斯特相爱,不顾剧团老板莱蒙托夫的反对而与他结婚。但婚后平庸的生活使她无时无刻不思念舞台,因她的生命是属于艺术而非俗世生活的。直到她终于被莱蒙托夫说动了重演《红舞鞋》,却必须面对丈夫与舞台之间的二选其一;尾声之时,当她终于决定放弃演出,不顾一切地追去奔向丈夫时,却失足从路桥跌下铁轨,丧失了生命。
 
难以忘怀最后她丈夫将她脚上的红舞鞋缓缓脱下的画面,如同童话中鞋匠为死去的小女孩脱下红舞鞋的隐喻。
 
剧情虽然阴郁得使我有些害怕,却是值得在观摩之后细细回味的。网上有人评论说最讨厌丈夫克拉斯特,认为维姬的坠亡就是被他逼迫的,但我也不喜欢莱蒙托夫,正是他为了自己的艺术价值,排斥女演员有婚姻和爱情;他认为沉浸在个人感情中的女演员是愚钝的,演不出真正的艺术,只有全然委身于舞蹈,将它视作生命,才能表演到最纯粹、最高尚的境界。
 
他的想法是没有错误的,哪怕辖制了维姬追求个人幸福;艺术不正需要献身精神么?因此我对他只是个人小我情感上的不喜欢。而克拉斯特又何尝有错?但毕竟是他逼迫维姬放弃舞蹈事业的,看着仍使人心寒。或者说:男人都是自私的,虽然这里与艺术和生命价值有关。正如开头维姬的姑妈向莱蒙托夫推荐维姬,却遭到傲慢的拒绝;直到他在酒桌旁初次见到维姬,问她为什么跳舞,她反问他为什么活着,然后告诉他这也是她的回答。我想莱蒙托夫最垂青的正是这样的演员:将舞蹈视为自己生命的演员。
 
莱蒙托夫对维姬的感情,必然是复杂的。她是他一手捧起的女主角,她实现了他的艺术梦想和追求,他为她度身创作了数部优秀舞剧,她是他的珍宝;他像爱一件稀世珍品一样地珍爱她,不容许别人触碰她的情感世界,哪怕他自己无法给予她纯粹的爱情。他不允许其他人演出《红舞鞋》,因他深信唯有她才配得……或者艺术家需要有这样的痴狂;毫无疑问,莱蒙托夫是个真正的艺术家。正如维姬的姑妈说的,真是个“迷人的魔鬼”。
 
片中有大段的芭蕾舞表演,实在太漂亮了,使我不禁心驰神往,要是自己也能这样跳啊、舞啊,该有多美。十分喜欢那双红鞋,美极了,无法形容;又一个“迷人的魔鬼”。我完全沉醉于那音乐和舞蹈中,尽管是阴郁的、毫不温暖的。
 
大众对这部片的评论有很多,重点似乎多数都在维姬的身上。所以对这一块我就不赘述了,因为维姬这个人物的意义很明显。而她最后确乎是为了艺术而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亦是无憾了。
 
这个女演员有着一头鲜艳的红头发,这本不是我最钟爱的红色,但随着观摩的深入,渐渐地我越来越欣赏她;除了舞台妆化得有些吓人,尤其是眼睛,不过十分独特,仍是欣赏。喜欢那个时代及膝的白纱芭蕾舞裙,抬腿的时候,那裙摆就撑划出一个好漂亮的弧线,美极。还有放下的头发以及脑后垂下的缎带,随着旋律飘呀飘的。
 
看到一段挺深刻的评论:

物欲或许把你的心灵一时蒙蔽,但最后你会发现眼前一切不是你心目中的终极幸福,唯有事业、理想的追求是人生的归宿,或许你走的是一条痛苦的路,但艰难困苦,玉宇于成。或许你会生前孤独,但你必含笑九泉。
 
与其过把瘾但潇洒死去,我宁愿穿上这红舞鞋永远跳下去。梦里,我看到许多人与我同在人生舞台上快活地跳着以至终生。
 
PS. 有网评说到邱岳峰精彩的配音(配莱蒙托夫),我这回是放在英语音轨看的,下回放在上译音轨听听。想象不出,70年代末的配音,那些演员是如何领会这样艰涩的主题的;而80年代初的公映,当年的观众又有多少能够看懂其中真意。

 4 ) 红菱艳,这灰眼睛的姑娘

剧团的名字叫“莱蒙托夫芭蕾舞团”,大量的演员都是俄罗斯人,格里沙这名字等等,甚至连最后的情节都完全仿效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就是一个罗密欧·朱丽叶+安娜·卡列尼娜+当时英美家庭主妇之抱怨(参照《时时刻刻》那小说和电影)=红菱艳,貌似说个女艺术家,说的还是女白领要不要上班还是在家带孩子,总之,不让这个女艺术家有想法,说的就还是个女白领。
这个结尾说实在有点儿故意制造高潮,即便是半个世纪之前的片子,从爱情的冲突到事业的冲突有点儿勉强——结尾大大削弱了作品的力量。
你为什么跳舞?
那你为什么活着?
我也说不清……
这也是我的回答。
也就是说,活着=跳舞,爱情在她的生命里如同盛名一样置于跳舞之后的次要地位——一个细节,在她桌子上的照片里放着朱里安的和班主的照片,这两个人是共同打造了她,一个是红舞鞋的作曲,一个是老练成熟、视芭蕾为宗教的经纪人,但并不意味着她必须属于他们其中一个,也不意味着她要为其中一个去死。否则,就等于看轻她对艺术的痴迷和热爱。
安娜是性格悲剧,维多利亚似乎只是个痴迷跳舞的灰眼睛的姑娘,几乎没有大脑思考——跳舞不需要大脑只用脚尖吗?她怎么爱上朱丽安的?没交代。她与经纪人兼班主的冲突倒是更动人,因为他们是一种精神平等的默契。她贸然打破了二者的秘密约定自然让高傲的经纪人无法忍受——但艺术和私密生活的界限在哪里?(虽然这里不乏有美化经纪人的嫌疑)她也许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或者认为是能同时拥有,但经纪人显然不这么认为——除了艺术是宗教的原因外还有他深刻的嫉意——维多利亚挑战了他大半生的信条——一个艺术宗教狂人发现自己也渴望获得人间之爱,一个男人的基本情欲。这是古典的性格冲突。 这种冲突在维多利亚深身上发生的太突然了,因为她一直视它为生命,享受舞台,为何无端死?
她可以艳,但大可不必凄艳。
注意这主角——红舞鞋,这是一个典型触目惊心的道具。芭蕾的脚尖让人联想到三寸金莲的形状,是一种非常态(不用变态)的审美,是一个人和地球重力的较量,制造出一种轻盈非常时刻能飞离地球的印象,如果在月球表演慢动作更现实一些——这是非常态的艺术,从一开始,美丽、生机勃勃的维多利亚·佩吉就知道这一点,从她在小剧场的表演就知道,她要跳舞,不在乎盛名,她要盛名,但更在乎跳舞——她为什么会到莱蒙托夫芭蕾舞团,因为那人更了解她,而且她要跳红舞鞋那出戏——她的性格和独立和魅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领悟力是超常的,这样的女人是女艺术家,不缺大脑,不会死,她并不是红舞鞋那出芭蕾舞剧里的天真一心跳舞的乡村女孩儿。
从过去到现在,从文学到电影,从艺术和生活未分家的激情时代,到今天艺术作为生活方式的平庸时代,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也许就是这些灰眼睛的姑娘们。
对了,安娜·卡列尼娜的眼睛什么颜色?
即便是王小波大加赞赏去寻找青梅竹马灰眼睛的姑娘无双,但他也没找到……

 5 ) 剧中剧

剧中十六分钟的the red shoes芭蕾舞,叫我看得目不转睛,惊叹其舞台布景的宏伟及其精美。其剪辑手法和特技,既匪夷所思又行云流水,该片的灯光师、美工师很是了得。

 6 ) 送人类达到天堂

20年间,这部片子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

无怪乎一些芭蕾大师都把这部电影奉为经典

,我想林怀民,这一生是把他自己看成是佳吉列夫吧,

我总想复习,人与人那第一次的相见,若只如初见,所有的才能爆发出来,在蒙地卡罗的海景边上,才子之间相互撞击,迸发出伟大的艺术

,所有的人都互相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了缪斯

——野心和占有欲像魔鬼一样

,最后吞噬了一切。

突然想起有一年,我采访一个老道士,他就抱怨自己对自己的小道士不能够控制,他说:

“我确实不想送我这里的小道士去道学院读书,为什么呢?去读了两三年,结果读出个废物来,

高不成低不就

,回来连道场都不会做了,还得从头再学过

,可回来心就野了,要他再学做道场,也不肯好好学了,你说怎么办?”

他和佳吉耶夫面临的都是同样的境遇,片中的莱蒙托夫的是一个魅力魔鬼,字字珠玑,充满激情,这是老演员才能达到的表演境界

我想它最终还是一部艺术影片,所有对人性、对哲学的探讨,到了该深入的时候,都有一个词儿来横加阻断,这就是跳舞!

这倒是和安徒生的童话一致起来了,因为最后美丽的女孩说,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红舞鞋更美丽的啦。他跳啊跳啊,最后刽子手把他的脚砍了下来,仍在继续跳着,

而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这残疾的少女加仑,最后获得了上帝的宽恕,他在教堂生中心里充满了光明,灵魂到了天堂。

原来艺术家都是这样,通过自己通向地狱的沉降,使人类达到天堂。

 短评

迈克尔·鲍威尔&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联手打造的又一经典之作,影史最佳芭蕾舞题材影片。1.探讨女性在艺术/事业与爱情/家庭间的两难抉择,献身舞台vs相夫教子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由男性的自私逼迫所极化。2.影片中17分钟的[红舞鞋]芭蕾舞剧段落堪称色彩的盛宴与乐舞的极乐园,亦为[雨中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蓬车队]等后世歌舞片争相效仿,开创了影片中插入整段歌舞的传统。3.借助剪辑、机位变换、叠化特效等方式让舞台剧电影化,成为奇崛超凡、流光溢彩的典仪:橘黄,湛蓝,虹色层云,烛台,汽灯,帘幕,骷髅,高耸歪斜扭曲的塔楼契如德国表现主义变奏,黑色古堡与魔怪颇具哥特气息,暗夜中的孤寂房屋+无尽纸片+无限纵深令人忆及基里科画作,与报纸人的双人舞则漫溢着童话感。4.Moira Shearer与Anton Walbrook的表演赞绝。(9.0/10)

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red shoes成名 red shoes落幕

8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推荐

E&M太会写人物和对话啦,男孩子一个个讨喜得不得了,剧作也不落俗套,拒绝精神分析,拒绝对号入座的态度真喜欢,舞台效果甩黑天鹅十几条街,缺席的演出回味无穷。她不再是童话里的诱惑者,她是一个真实的人。

11分钟前
  • Trillian
  • 推荐

推荐的是片中长达16分钟的舞台剧,非常,非常精彩。

15分钟前
  • 2013
  • 推荐

败笔和亮点一样多,当然仍然是好片。对于舞蹈/作曲/芭蕾的执念把所有人都逼上了绝路,红舞鞋成了最佳象征,有好几个段落拍的相当有意思,在事业和爱情的选择,或者说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实现的选择中,电影最后还是推崇了后者,可以看出导演的判断。

18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这是穆里尼奥吧!

22分钟前
  • mideastsptfire
  • 推荐

戏里戏外的红舞鞋,高度统一的故事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1080p首次呈现Technicolor的风采,可惜没有邱岳峰的配音,否则就完美了。7年修复一个电影,而且是老马筹的款,中国人何时能做到?比如让冯导出钱修复《北京你早》?

27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莱蒙托夫无疑是具有慧眼同时又是善嫉的商人,扮演者将莱蒙托夫的形象扮演得很不错。电影的前十分钟铺垫过于冗长,得耐着性子看。中间的剧中剧架构通过芭蕾的形式表现,1948年的舞美布景是花过大心思的,而且音乐与舞蹈结合得相当棒。

29分钟前
  • 。光本
  • 推荐

舞者与角色之间的吸引、迷恋与重合,真像是一场艳红的梦,沉睡时被永不停歇的红舞鞋带到天地尽头,醒来时确切知道,能被红舞鞋主宰是一种残缺的幸福。舞台上痛快,马车上甜蜜,转眼身边至亲的男人不是利用就是曲解,哪有童话故事纯粹?即便绝路,也曾酣畅。@ 资料馆,修复版。

31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1. 为什么女人必须在事业和爱情之间做出选择,而男人就不需要?2.舞台背景有质感。

36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非常经典的海报但第一次看就是一直入不了戏,老胶片效果不佳也犯困。剧情为了和红舞鞋契合还真是非常抓马,女主有几个段落演的很好尤其最后对镜一瞪。那场著名的舞蹈戏用电影的蒙太奇完成了舞台上不能达到的效果在当时可以了,地中海风景美。2020.9.25资料馆修复影展二刷加一星。

39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造就電影的时刻】补標再看蓝光 —— 电影院没有看过,但是我直接看过DVD和蓝光CC版,也为那个时代有这样美轮美奂的电影而感动。在《造就電影的时刻》推介下我打开硬盘再次观看电影(当然电影会越看屏幕越大,我期待100吋高清再次观看的时刻)首先,我对芭蕾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而電影就是和《莫扎特》一样在究極了艺术追求完美极致上的那种“爱的妒忌”,而最后的女主角也因为左右为难而跳轨自杀,成为艺术的牺牲品,而那双沾满血迹的“红舞鞋”会停下她的舞步吗?電影的色彩、音乐、舞蹈、漂亮的演员,都可以让電影在硬盘里循环播放,我们或者沉浸在一段经典的旋律中忘掉一切;也可以跟着故事替男女主角的命运扼腕叹息,说天妒红颜也好,说爱情事业的矛盾也罢,总之電影把一个经典的文学故事用影像給我们还原成一部唯美的画卷,亦歌亦舞

42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其实她要嫁给剧团老板就没这破事了

43分钟前
  • 张京
  • 推荐

刚发CC版,重看一下。

4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8.6 她本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舞者,一个男人的毁了她,她也可以成为一位贤妻良母,但另一个男人毁了她,她为红菱艳所累,但当她脱下红鞋子之时,便是她死的时候。色彩浓重但不油腻,鲜艳但不浮夸,怎么看怎么舒服。

50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力荐

多好一姑娘 哪里是红舞鞋杀死了她 分明是那两个男人~ 莱蒙托夫的占有欲固然无耻 朱利安的自私更虚伪 还不如莱一直摆张臭脸呢。。。剧情有点不饱满 但彩色修复真的让我惊艳!!! 还有 怎么我看什么红什么 最近预热的黑天鹅不是就是向此致敬之作么

52分钟前
  • ivyzhu
  • 推荐

1.朱利安的音乐作品被老师帕尔马教授盗用,他前去找莱蒙托夫,结果却阴差阳错被其聘用;2.故事联想到《黑天鹅》,但佩姬最后那一跳有些刻(mó)意(huàn),在事业和爱情之间选择死?那“鱼与熊掌”不就都得不到了?3.……一辆火车从天而降,终结了她年轻的生命。→ 豆瓣的剧情简介还能更胡扯点吗?4.《英文电影片名文化意象转换的翻译原则》:Red Shoes 这部英国影片片名被译成了“红菱艳”,细细品味“红菱艳”这一译文,译者把那双纤巧的红舞鞋比作了中国观众妇孺皆知的红菱。它寓意红菱虽生长于浊水污泥却娇艳迷人,特别是那两只弯弯的红菱角,犹如中国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虽然小巧,但凝聚了多少女子的血泪,有的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红菱艳”这一片名隐含穿着如红菱般舞鞋的舞女艳丽却薄命。……

5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昨晚失眠的时候看完...其实觉得这故事没啥意思,不是搞艺术的不懂他们这种感觉。不过配乐和特写用得很漂亮。

57分钟前
  • yrh
  • 推荐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在艺术和爱情中选择啊,Vicky其实也能跳舞的,只是也许舞台没那么好,当然因为版权问题,她也跳不了《红舞鞋》。而两个男人的对峙,其实是因为他们有仇啊,Boris是恨Julian夺走了他即将完成的完美作品,Julian是因为Boris为了拆散Vicky和Julian,因此解雇自己而生恨,但这个矛盾是可以解决的,毕竟Irina也回来跳舞了。舞剧开演前好好沟通,说明情况就不至于Julian放弃首演来抢人,毕竟Boris也能轻易说服Julian放弃追究Palmer剽窃。这么戏剧化地爆发矛盾,把女主硬生生害死了。还有为什么高级酒店露台旁就是火车轨道,难道住客们是来享受轰鸣声、震动感和煤烟蒸汽熏蒸的?还弄出个安娜卡列尼娜式结局

1小时前
  • helmut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