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青春的青春

HD中字

主演:蒂姆·罗斯,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布鲁诺·冈茨,安德烈·赫尼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2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3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4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5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6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3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4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5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6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7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8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19没有青春的青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没有青春的青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改编自罗马尼亚神学家伊利亚德的同名小说。1938年,年逾七十的哲学教授多米尼克•马泰(蒂姆•罗斯 Tim Roth 饰)本打算自杀,却被闪电突然击中。严重烧伤的多米尼克得到了罗马尼亚医生斯坦库里斯库教授(布鲁诺•岗茨 Bruno Ganz 饰)的救治,痊愈后,多米尼克竟发现自己返老还童,并分裂出另外人格。不仅如此,多米尼克还具有梦中学习、透视、意念移物等特异功能。为了躲避纳粹医生鲁道夫(安德烈•汉尼克André Hennicke 饰)的追踪,多米尼克化名辗转于瑞士、罗马尼亚、马耳他、印度等地,直到二战结束。六十年代,某次登山时多米尼克遇见一名叫做维拉尼卡的女子(亚历山德拉•玛利亚•拉拉 Alexandra Maria Lara 饰),与他年轻时的未婚妻劳拉一模一样。维拉尼卡及朋友山中遇险,被多米尼克救治后便拥有了梦中追溯语言起始的能力,却因此加速衰老。多米尼克一方面希望维拉尼卡助他完成语言及时间起源的著作,一方面又不愿看到爱人因此早夭,矛盾中痛苦不已……  本片获独立精神奖最佳摄影提名。东边日出西边雨猫咖营业中杀手西蒙成人婴儿的进攻钻石也疯狂十分手枪名校的阶梯全面揭发:印度板球造假丑闻迈克·艾普斯:委屈求红解语花2016神偷艳贼1966人造新娘藏药令2023东方卫视中秋晚会瘦身男女(国语版)The Bronx Bull爱本无罪猫女2004温柔时刻喜从天降第73届托尼奖太王四神记末路皇妃壁花少年寅次郎的故事28:寅次郎纸帆船目露凶光海怪来袭恐怖热线之大头怪婴(国语版)异虫咒欢乐一家亲第八季宛若淑女地狱厨房(美版)第五季魔表我和妈妈2014美食、祈祷和恋爱三餐吃鱼我要复仇2002仲夏之恋

 长篇影评

 1 ) 最后一朵玫瑰

如果说让我印象最深刻场景是什么,我只能说是影片结尾在死去的多米尼克手里的那最后一朵玫瑰,那朵玫瑰是真的很漂亮,就和多米尼克一生或是再生一样。但是再漂亮又能怎么样,也只是被人摘下不久将会死去的一朵花。过得精彩又怎么样,死的时候还不能瞑目。
      最后一朵玫瑰出现的时候,是一个女人的声音,是劳拉还是维罗妮卡?我觉得是劳拉,可能一开始就错了,在“梦里”一直守护多米尼克的根本就不是第二人格,而是死去的劳拉。劳拉送给多米尼克玫瑰是什么意思呢,是爱情么。当然了这是我自己的“粉色想象”。

 2 ) 《没有青春的青春》:留待岁月回味

(芷宁写于2008年7月9日)
   倘若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在饱经沧桑、年过古稀后,重又恢复年轻而强健的身体,同时还获得了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是不是一件超完美的奇遇?除却梦幻唯美派的作品,这个答案都是理性而否定的,经验和突变、爱情和选择、相守和衰老在这个过程中变得纠结而矛盾,且不可调和,更无法挽回,事实上,这个答案不仅是否定的,它更是残酷的。想要获取穷其一生都想知道的学识秘密和历史坐标,却要以爱人的生命极限为代价,影片《没有青春的青春》用超现实的故事和娴熟的光影技法,以迷梦般的境界阐述了主人公语言学家多米尼克·马泰的意识体系和没有青春的高龄体验。
   影片是电影大师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近10年来的首次光影回归,有网友在看了该片后认为这位《教父》三部曲的导演“不过如此”,这话令人感到有点悲哀,就像感叹一些小孩无法理解《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命运一般,说“不过如此”的那位貌似没能留意影片所具有的悲怆感和纵深度,也没能觉察一位老人对生命、对青春的感佩和拆析,更没理会老人家这些年来在哲学体系上所取得的成就和慎思,如时间与人类意识。在片中,科波拉对时间的各种可能性的推断进行了迷梦般的追寻,通过对多米尼克获得神奇能力及其跌宕人生的架构,为人们拉开了一个认知体系,关乎历史变迁、关乎人种学、关乎人本性,更关乎语言学的渊源,片中多次引用了《奥义》和《庄子》中的经典,特别是对“庄生晓梦迷蝴蝶”的一再借述,令这出繁复迷离却始终在探究真相的梦境更富有了一丝迷惑且魅惑的气息。
   影片的风格十分个人化,当然,个人化的东西本就不可能被所有人欣赏,因为它看上去有一种清寂辽远的疏离感,没有浅层的互动,还执着于自我阐述和剖析,更是在真挚而平静地解说着科波拉个人的“影像思考”。对此《电影沙龙》如此评价——“如果影片不需要太过浓重的文艺气息的话,科波拉实在是没必要如此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不过,个人却很激赏科波拉此次的“自恋”,蛰伏10年的他不想重复以往拍摄过的类型,内心也因不能将寄托厚望的《Megalopolis》完成而充满了挫败感,此时他看到了小说家米尔恰·伊利亚德的短篇原著,对男主人公的人生感同身受,并籍此感受到重获年轻的喜悦,更享受着历练成熟所带来的智慧和欣然。再者,人家的拍摄资金源于自家在加州经营得非常成功的葡萄园,就算人自费抒发一下累积10年的头脑风暴也不为过,更何况这个风暴很可观,经得起思辨和推敲。
   科波拉曾表示:“……你可以把这部影片当成是一个浮士德式的故事:一个老人重新获得青春,拥有一个完成他穷其一生追求的伟大作品的机会,然后再次坠入爱河,不过最终他还是死去了……”与歌德、托马斯·曼笔下浮士德不同的是,多米尼克没和魔鬼签约,他的超能力源于自然的力量,74岁的他被雷劈后,获得了年轻的身体和解开更多知识之谜的本钱,而故事背景设置在欧洲的动荡期(主要情节发生在1938-1956年间的罗马尼亚和瑞士),故而不论哲学诉求还是知识溯源,都变得颠沛流离而扑朔迷离。
   多米尼克和同样因雷电击中而被另一个古老灵魂附体继而获得超凡能力的女人维罗妮卡的相遇相知相守、仿佛预示着迷题解密的可能性,似要揭开人类历史和语言的真相,堪比人类语言刻录机的维罗妮卡给了上下苦苦求索的多米尼克一次契机,然而,知识和容颜都被时间所捆绑被羁绊,一切就像迷梦蝴蝶一样,必须避开美好的婚恋,借来的青春也终将结束,片尾,衰老的多米尼克终于死在了布加勒斯特积雪的街头,时年1968年,欧洲的又一个特殊年份。
   可以说,影片的呈现手法相当丰富细腻,演员也将角色演绎到了一定的精神层面,特别是出演多米尼克的蒂姆·罗斯,他对人物的精彩拿捏和收放,使得这个难拿而缥缈的形象丰满立体而真实。同时,影片于光影流转之间,流露出的探究而优雅的气息十分迷人,不断氤氲变换着的画面不时地形成一种时光流逝、心脑复苏、感悟丰饶的态势,特别是画面倒置与回溯的手法,配合适时响起的配乐,令那种精神层面的探寻仿佛是在生命中或匆忙穿梭或短暂停留,又仿佛在反刍生命铸成的历程,并将最终的真相浮出雾霭——人类所追寻的东西常常显露出触手可及的假象,实际上却永远不可控,拥有的东西虽伴在左右却总在飞速流失,就像人们无法超越摆脱皮囊的束缚一般。
   或许该片那庄肃而寂寥的哲学氛围使得很多人无福消受,也或许正如《新闻日报》所言——“影片还是非常伟大的,只是它的优秀之处太过分散了,让你没办法一下子就产生共鸣。”影片在意大利首映时也令观众产生了“不知所措及不确定”的观感。然而,这部承载了很多象征意味的影片却是值得思索和回味的,它以语言的探寻作为人类历史和权利的佐证,这样的光影探索显然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和价值,而且,科波拉大师显然也已步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或许很多年后再看这部影片时,会获得更多新的领悟,那么,就将它留待光阴检验吧。
http://nicolew.blog.hexun.com/20806950_d.html

 3 ) 没有青春的青春

由于经济原因,大多数涉及宗教题材的电影都是以基督教为背景,其实佛教和其它东方宗教可发掘的东西远比基督教要多。

本作女主角维罗妮卡意识错位,得到了宝生空行母的记忆和思想(或者说被附体),片中又提到了月称菩萨和湿婆,杂合印度教与佛教的元素,赚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可惜维罗妮卡逃脱不掉成为主人公写书素材的命运,又神奇地进入更原始的语言状态。

如果在女主人公身上找出男主角被雷击之后神起变化的更深层原因和意义就更好了。

 4 ) 《没有青春的青春》:能否重塑《教父》的辉煌?

    能否重塑《教父》的辉煌?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以其雄心勃勃的《教父》和《教父2》奠定了他在1970年代好莱坞的新霸主地位,这两部电影分别获得1972年和1974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成为影史上唯一第一集和续集都摘取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系列,并把主演阿尔·帕西诺塑成好莱坞新一代演技影星,随后科波拉在1979年推出更磅礴大气的反越战作品《现代启示录》,它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囊括了最高荣誉金棕榈,加上此前导演已凭借5年前的《对话》摘取过金棕榈,科波拉从而成为了1970年代最具国际声誉的电影作者。但《现代启示录》的票房惨败着实让科波拉从此一蹶不振,要知道,该片是他的独立制作,他举债3000万在拍摄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3000万在当时是一笔大数目),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拍就,但美国人在该片上映的圣诞节根本没做好接受一部把矛头直指自己国家战争创痕的心理准备,伟大的科波拉在此后的30年里,只能靠接拍质量平平的商业片和自家葡萄酒厂的盈利,来偿还债务,深刻与宽广开始在离他远去,他在一个艺术家创作能量最为蓬勃的年龄过早地舍弃了他的远大理想,我们都知道,那时的他有句嚣张的名言,“给我2亿,我再借20个亿,我将拍出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等到再次拾起“最伟大的电影”之梦想时,他的鬓边已是白发丝丝,今年的4月7日,是他69岁的生日。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没有青春的青春》都更像是这位曾经叱咤影坛风云的大师对自己壮年时代理想的一次郑重回归。这部改编自罗马尼亚作家米尔恰·伊里亚德同名小说的电影,讲述的正是一位已臻老年的大学教授,在回顾往事中发现他的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挫折,既没能赢取心爱女人的欢心,在学术建设上也没能获得如愿成功。但上苍却在他悔恨不已的情况下,给予他机会。一次,影片的主人公被划破天际的闪电偶然击中,莫明其妙地恢复了青春,这个非比寻常的超现实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过去几十年的岁月已经赋予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而此时青春的再次拥有,则让他有能力和意志去实现那些错过的理想,正如科波拉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阐释他为什么改编《没有青春的青春》时说的,“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在年轻时有一位年长导演的人生经历,那么也许我也能在年长之时拥有一个年轻导演的生活。”显然,这是科波拉借影片所传达的最主要命题,“在依然拥有时间赋予的智慧的同时,人能否重返过去?重塑昔日的辉煌?”《现代启示录》给他的打击,在30年里,不可避免使他丧失了创作伟大电影的激情和动力。
    史蒂凡·德洛姆,在去年11月份的《电影手册》上敏锐地指出,《没有青春的青春》在题材和主题上和导演本人之间存在着的必然关联,“科波拉在该片官网逐词解释了电影的题目:‘青春’、‘没有’、‘青春’。这篇精彩的文字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伟大的艺术家们只有在年轻的时候才相对更伟大一些?也似乎表达了科波拉自己对于当年拍摄《教父》和《对话》的辉煌过去的某种向往和留恋。他在文中写到,人在青春时期所特有的冒险精神、勇气还有甚至于盲目的创新态度,都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所必有的;为了能够继续进行创作,人必需要重新变回年轻。他又补充说,他自认为50岁就是一次重生,现在自己66岁,就等于自己只有16岁,一切还要重新开始。”
    科波拉的夫子自道,其实替很多辉煌不再的创作者说出了心声,所以影片在相当一部分创作者那里引起了强烈共鸣,但观众和影评人似乎并不怎么买账,的确,《没有青春的青春》即使不与伟大的《教父》相比,仍与次伟大的《对话》或者《斗鱼》有很大差距,更何况,《没有青春的青春》缺少《教父》清晰易懂的故事,也不具备《现代启示录》撼人心魄的力量,《斗鱼》的青春影像在这里遗憾地缺席,它更多的是哲学层面上的晦涩叙事和象征所指,它哪是导演本人说的“16岁的作品”或者“电影系学生的习作”,它更像是年老智者的一次哲思冥想。有人赞它“借用一个巨大的哲学主题来表现一个爱情故事”,有人批其为“美国版的《太阳照常升起》”,不管怎样,它难懂的电影语言和隐喻的手法的确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在后者眼里,影片不免是失败之作。

    原载《国际先驱导报》

 5 ) 梦中の女子与玫瑰

(2011.12.07) 不论是一心只求学术、理性地求知求学求问的多米尼克,还是愿意为深爱的女人放弃一生成就、感性至上的多米尼克,他们都注定不能完成那部语言学巨著,都注定与爱人分离,然而后者多了心爱女人为自己诞下的灵童,让她们过着美好、充满希望的生活。

第一朵玫瑰落在手中,那是已然的事实,第二朵玫瑰掉落在腿上,那是一个如无底洞般的梦境,第三朵玫瑰紧攥手中,那是多米尼克又回到了自己的现实,并通往第三个世界继续求知的通行证。

因为爱,早已催化了时间,可以返你青春,也可以牺牲青春的容颜。多米尼克最后打碎了镜子,回归了真我。一切如庄生梦蝶、蝶梦庄生,人生成就一个二十年积淀的梦,也终究惟有道。科波拉告诉我们,没有青春的青春这个悖论,是如何穿透了多米尼克的一生,或者只是那一晚短浅的梦。

 6 ) 存在与虚无之间的梦游——解析《没有青春的青春》

理解《没有青春的青春》的关键线索,包含在一句话,两次闪电和三朵玫瑰里。

存在与虚无之间的梦游

——关于《没有青春的青春》的主旨和哲学的解构

文=空语因明

《没有青春的青春》犹如梦话般,在经历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交融,在意义的存在与虚无之间旋转。它如同一幅超现实主义绘画,看起来似乎难以理解,实际上却是直观要素的组合或错位。它和存在主义(大部分)相似,都有故弄玄虚之嫌疑,但经过适当诠释之后,那些玄虚实际上相当直白。接下来,我自以为可以对该影片作出适当诠释,避免过度诠释,避免东拉西扯,或者用不怎么靠谱的口号来说:回到影片本身。我觉得,若回到这个影片本身来看,虽然本片的叙事并不算完好,但它的主旨和脉络还是相当清晰和一致的,并非它看起来的那么发散和含糊。当然也会有含糊的地方,比如影片中玫瑰的意义,然而也会有明确的领会。

一,题解:人生如梦,唯有道

《没有青春的青春》的主题很明确,是用汉字写出来的:人生如梦,唯有道。这可能对于不懂汉字的观众而言,就属于本片的故弄玄虚之处了,但对于懂汉字的观众而言,它的意思相当直白。本片的主角就徘徊在梦与道之间,进行选择,完成自我。天朝古典思想里的“道”,大致相当于欧洲古典思想里的“逻各斯”。这样“人生如梦,唯有道”就可以转换为“生存如梦,唯有逻各斯”。逻各斯的粗略宽泛原义是“言语”,而对这个词的具体粗略理解是“概念”。那么,所谓“没有青春的青春”实际上就是概念式“青春”。它之所以“没有青春”是因为作为概念的青春是脱离时间的,不会幼稚,也不会衰老。除了在概念中,现实中并不存在永恒的青春,除非发生奇迹。《没有青春的青春》就发生了这样的奇迹:男主角在奇迹中获得了“没有青春的青春”——道化的青春,概念(逻各斯)化的青春。在这个奇迹之前,男主角本来耗费了青春和人生都在探求逻各斯-言语的起源,但以失败告终——遭遇意义的虚无。拥有了现实的逻各斯化青春后,男主角可以完成自己探求逻各斯-言语起源的目标——或者说他完成了生活意义从虚无到存在的转变。

本片里的宗教-哲学立场实际上很简单,无非就是:道教(老庄)+佛教-中观派(天朝称之为空宗)+(叔本华)-尼采+存在主义。它们是一个系列,而且都是“大众哲学”所熟悉的内容。再简化这个系列,它相当于:虚无主义+存在主义。本来,存在和虚无的意思并不限于人的生活,存在的意思大致相当于有,虚无大致是无。对于存在主义(生存主义)的玄虚而言,存在或虚无都是和生存及其意义相联的,因此,“存在与虚无”在这样的语境下就是“生存的有意义与无意义”。在人带着自我意识去思考这种问题的意义上,存在与虚无就关联到了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非我。而这些对立所获得的内容在时间中。

时间是什么?本片里所用的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而是存在(生存)主义意义上的时间。本片中,在男主角对言语起源-逻各斯起源的研究中,时间是一个概念,一个言语-逻各斯的符号;在科研狂人门罗对男主角的反问中,时间“表达了人类生存状况的最强烈的意义不明确状态”。这是典型的生存主义的时间:时间是自我生活的有意义和无意义-这种意义和那种意义之间含糊不清的状态——被过去和未来所烦扰,以及自我对这种状态的意识和无意识——被记忆和期望所纠缠。如果有人要说生存主义所说的时间根本不是时间,那么也可能是合理的,但它就乐意用这样名不符其实的词汇。对于本片而言,当男主角因为奇迹获得了道化的青春之后,却没有摆脱生存的焦虑(自我生存的时间性),而是成为一个失去原本身份的流亡者;为了摆脱焦虑,代表他的意义的著作和感情都要被抛弃,最后凄凉地死在雪中——完成他的时间-生存,回归虚无。

本片从虚无开始,到虚无结束。这是道化的循环,而不是时间性的循环。影片最后,男主角在故乡的咖啡馆似乎回到了1938年,在那个咖啡馆里,男主角意识到自己像梦游那样看到了以前的同事,他讲起了“庄周梦蝶”的典故。这是梦游式的回归,不是说男主角最终真的死在了1938年。他死的时候,携带的身份证件可以证明:上面写的是他修改了的身份,出生日期是1938年。旅馆给咖啡馆打的电话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对于存在于时间中的主角而言,经历了奇迹,拥有了超人的洞察力,却仍然摆脱不了在时间中消磨。他的人生-生存时间,似乎确实如同梦境,意义若有似无=若存在似虚无。男主角意识到“庄周梦蝶”的故事,也是在回应时间。他打破青春,放弃奇迹,回到时间中,完成衰老,直到死亡=意识的虚无状态。

“没有青春的青春”,无论对于道-逻各斯,还是对于生存-时间而言,都是如此。生存-时间的青春不是永恒的,而道-逻各斯的青春也是虚妄的。道-逻各斯,从虚无到存在,再回到虚无。存在如此,恰如梦境。《没有青春的青春》通过两次闪电奇迹,演绎了道-梦境的这种周期。似乎很多观众都忽视了这两次闪电对于本片叙事的标志性意义。第一次闪电发生在男主角身上,促成了他经历从虚无到存在的转变;第二次闪电发生在女主角身上,促成了男主角经历从存在到虚无的回复。道-梦境的时间性交融就在这两段往复的经历中演绎,而其中涉及的宗教-哲学思想,则是对这种演绎的注释。

二,从虚无到存在

【略】

三,从存在到虚无

【略】

四,玫瑰的意义

第一朵玫瑰在(生存着的)自我手中,第二朵玫瑰在自我面前,第三朵玫瑰在(死去的)自我手中。玫瑰的象征意义,就这样澄明若揭。简化点说,第一朵玫瑰象征自我-把握,第二朵玫瑰象征你-爱,第三朵玫瑰象征时间完结-死亡。第三朵玫瑰要放在那里呢?时间中的自我-存在,不会知道它的位置,除非直面虚无。玫瑰是虚无的身体,是存在的残骸,是虚无与存在之间的朦胧。

 短评

在年轻时受了劳拉的离去,返老还童后维罗尼卡重获青春抱着孩子.非浮士德

7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还行

这儿部还真的是一般,看过一遍了,连名儿都没记住,又荡了一遍,看着看着,才慢慢想起来,好像看过,一般一般。看着儿遍,才知是科波拉老爹的作品,失敬失敬...

10分钟前
  • leslieQ
  • 还行

还可以

13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推荐

实话实说 故事很简单 但我就是整不明白导演啥意思……

16分钟前
  • 花都满
  • 还行

又是黄粱一梦

17分钟前
  • eel
  • 推荐

太对胃口了,向科波拉致敬!

20分钟前
  • 时间
  • 力荐

炒不好一盘大杂烩

24分钟前
  • 无心
  • 还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只是当时已惘然...

29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雷劈物语

32分钟前
  • benlovingmusic
  • 推荐

看过,但是印象不深刻。

34分钟前
  • 小小白药不能停
  • 还行

没懂啊我擦!!

38分钟前
  • gnitiz
  • 力荐

直言看不懂,也需迷入其中...馬特戴蒙還來客串...

42分钟前
  • 野人泰
  • 力荐

这才是真正有回味的“返老还童”故事。

4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晦涩难懂。。各种扯淡的情节。。

49分钟前
  • freeup
  • 还行

神秘,追溯时间的第三支玫瑰。

52分钟前
  • 麦兜
  • 较差

我应该把玫瑰放在哪里

5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奇幻,宗教,哲学,真是迷人的电影

57分钟前
  • 齐自多
  • 力荐

抛开 科波拉 这次过于宏大的企图:生命、轮回甚至人类的源起的哲学思索;科学与玄学的辩证。抛开他对东方哲学粗浅的表达。作为电影的电影躯体却是足够伟大的。

60分钟前
  • 神甫
  • 还行

中段看得满眼泪——呵欠打得。但终场镜头结束一回想,我居然还满喜欢。科波拉暮年复出的这部个人独资制作,在没有投资方与制片人压力下,被他几乎是尽可能地塞进了包括彻底误读的东方文化和完全为个人意图服务的语言学在内的各种元素,统统揉散到梦呓一样的意识流镜头里团成庄生梦蝶,乱,过玄,但提神

1小时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2009-02-08,想表达的东西貌似有点儿多,魔幻主义的味道浓了一些。7

1小时前
  • itrek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