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凶记

HD中字

主演:乔·芬奇,巴里·福斯特,芭芭拉·雷吉-亨特,安娜·玛西,亚历克·马克温,维维恩·莫坚特,比莉·怀特劳,克莱夫·斯威夫特,伯纳德·克理宾斯,迈克尔·贝茨,吉恩·马修,埃尔茜·伦道夫,杰拉尔·德西姆,迈克尔·比尔顿,哈里·弗雷德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罗伯特·里耶蒂,迈克尔·谢尔德,苏珊·特拉维斯,丽塔·韦伯,理查德·怀勒,Madge Ryan,John Boxer,Jimmy Gardner,Noel Johnson,Brian Badcoe,Joby Blanshard,Gerry Cowper,Ott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7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狂凶记 剧照 NO.1狂凶记 剧照 NO.2狂凶记 剧照 NO.3狂凶记 剧照 NO.4狂凶记 剧照 NO.5狂凶记 剧照 NO.6狂凶记 剧照 NO.13狂凶记 剧照 NO.14狂凶记 剧照 NO.15狂凶记 剧照 NO.16狂凶记 剧照 NO.17狂凶记 剧照 NO.18狂凶记 剧照 NO.19狂凶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狂凶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理查德是一名飞行员,退伍后,他在一家酒吧打工,认识了同事芭芭拉(安娜·玛西 Anna Massey 饰)并与之相爱。性格粗暴的理查德同老板发生口角后被开除,身无分文的的只得投奔前妻布伦达(Barbara Leigh-Hunt 饰)。布伦达经营着一家婚姻介绍所,她友善的接待了理查德并偷偷的在他口袋里塞了一些钱。没想到几天后,布伦达在介绍所中被她与理查德共同的朋友鲍伯(巴里·福斯特 Barry Foster 饰)玷污并用领带勒死,原来鲍伯就是伦敦臭名昭著的领带勒杀狂魔。  布伦达死了,理查德成了最大的嫌疑人。为了将更大的罪嫌推到理查德身上,鲍伯又趁机杀死芭芭拉,一时间理查德成为了全城通缉的对象,最终落网。负责此案的奥克斯福德(埃里克·麦克文 Alec McCowen 饰)觉得事有蹊跷,经过夫人的提点,他发现真正的罪犯已经露出了马脚。尽善尽美英语杀人软件侠义神捕之请君入瓮甜蜜家园2性爱自修室 第二季狮口惊魂金沙血花之锁致命的记忆约克女巫会溥仪:末代皇帝孤国春秋 第一季转场追忆:艾伦·卡尔的80年代2015年美国公告牌音乐大奖颁奖礼魔鬼牧师冰雪金达莱滚石摘星号芝加哥烈焰 第十一季撤退刘家媳妇迷域行者两个世界之间冷面宫少的小甜妻稻草狗炸酱面狂想曲米斯特和皮特不可避免的失败危急时刻虎父无犬女红色之山网络惊魂2.0约会大作战燃冬无语问苍天1990老炮儿富贵吉娃娃大追捕地球最壮观的景色天使战士不及将军送我情家师父一体爱在天摇地动时52赫兹的鲸鱼一秒钟

 长篇影评

 1 ) 《狂凶记》:希区柯克式的寻根之旅

《狂凶记》是希区柯克的倒数第二部电影作品,也是希区柯克晚年作品中颇受好评的一部,称得上是他晚期作品的代表作。

《狂凶记》比较特别的是,它在在希区柯克的“故乡”伦敦拍摄的。拍完《牙买加旅店》(1939)后,希区柯克前往好莱坞发展,此后长期在美国工作、生活,甚少返回英国,以至于很多影迷都将其视为美国电影大师(他后来也确实加入了美国国籍)。

希区柯克生于1899年,进入70年代,他也来到了古稀之年。人到了这个年纪,是很容易思乡的,于是,希区柯克回到了“故乡”伦敦,并于1972年拍出了这部很希区柯克式的电影《狂凶记》——这部作品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次“希区柯克式的寻根之旅”。

《群鸟》(1963)之后,希区柯克的创作能力开始下滑,再也没有拍出技惊四座的经典之作。他创作电影的步伐也开始放慢,此后十多年间,只导演了五部电影(长片)。

希区柯克是从伦敦出发的电影大师,也许,这座城市仍然会眷顾他,会给这位电影大师带来灵感和好运。

希区柯克到好莱坞后,也几经起落,拍摄过全明星阵容的豪华制作,也能以较小成本的作品(如《惊魂记》【1960】)重塑威望。

《狂凶记》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作品中,是成本相对较低作品。影片缺少大牌明星,也没有比较宏大的场面。但电影的制作成本与电影的质量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有时候较低的成本反而让导演更加敢于创新,突破自己。

“希区柯克一辈子都在拍同样的电影。”这是对希区柯克比较普遍的“评价”。是的,希区柯克是一位深耕于悬疑、惊悚类型片的电影大师,但他之为电影大师,正在于他能够在既定的“电影程式”中不断找到新的“爆点”。

《狂凶记》就是这样一部有着希区柯克最后的“爆点”的作品。

1、伦敦,伦敦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伦敦城的航拍镜头,泰晤士河及河上的著名建筑双塔桥非常“标志性”带着观众走进伦敦。

镜头一转,观众的视点又被带到了岸边。一位政客正在发表演说,而大量的民众正在“围观”。这时,突发情况出现了,一具脖子上绑着领带的女尸出现在河面上。吃瓜群众自然蜂拥去“围观”,而希区柯克本人也“混”在吃瓜群众中,他戴着一顶圆帽,神情貌似有点忧伤。

希区柯克本人作为“路人”出现在影片中,已经成为他的影片的一大特色,而这一次的出现,他的神情似乎暗示着他的“故乡”发生了令人发指的暴行。

和希区柯克的大部分作品一样,《狂凶记》也主要是在摄影棚拍摄的。

泰晤士河外,《狂凶记》的另一个主要外景是在伦敦当时的水果批发市场,一个叫科文特哥登的地方。这也是凶手鲁斯克工作的地方——他是一个水果店店主。

有趣的是,影片拍摄的过程中,有一位老人“冒昧”来找希区柯克。希区柯克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开始阻止了这位老人,当老人表示他认识希区柯克的父亲后,希区柯克便将其奉为“座上宾”,在片场请他吃了大餐,并和他畅谈往事。

这位老人告诉希区柯克,当年希区柯克的父亲曾在科文特哥登做生意。希区柯克来自一个普通的商人家庭,但他对家里的营生一点兴趣都没有。没想到几十年后,他会以这样的方式和自己的父亲“相遇”。

2、三场谋杀

“谋杀”几乎是希区柯克的“必杀技”,《狂凶记》当然也少不了谋杀。

连环杀人狂鲁斯克一共用领带“绞杀”了多少位女性,影片并没有给出数目,但影片呈现了三场谋杀。

第一场,直观,暴烈,尤其是死者的死相,十分恐怖,甚至会让观众感到恶心。

第二场,在杀人者与受害者进门后,希区柯克用一个空镜头来“呈现”这场谋杀。画面中,镜头从关上的门开始,沿着楼梯下行,最后“退出”到街道上,街道上人来人往。观众什么都没有看见,但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两场谋杀开始前,杀人者都说了同一句台词:“你是我喜欢的类型。”在第二场谋杀中,细心的观众听到这句台词时,心里面已经咯噔一声了。

鲁斯克处理完尸体回到家里后,突然发现自己的胸针不见了,这时,这场谋杀的闪回画面便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第三场,无名女子被鲁斯克用领带勒死后,被“无辜的人”理查德·布莱尼和警官奥克斯福德发现,鲁斯克被抓了“现形”。

在希区柯克的作品中,暴力的表现一般是比较含蓄的,但在《狂凶记》中,暴力却是赤裸裸的。而且,影片中还出现了较多较明显的裸露镜头,尺度之大,也是希区柯克之前的作品所没有的。

希区柯克的作品虽然充满谋杀与暴力,但他一直把这些“儿童不宜”的内容处理得相对优雅,这一次,他为何要带给观众“辣眼睛”之感?

《狂凶记》中的凶手是一个攻击性极强的性暴力狂,大尺度的谋杀画面和裸露画面,才能充分表现凶手的变态与凶残。

此外,六十年代欧美电影在暴力、色情方面的表现,尺度是越来也大的,希区柯克这样做,也许是不服老,向新锐的电影导演“挑衅”——希区柯克也可以这样拍,而且拍得比你们更“狠”!

3、黑色幽默

希区柯克一直是幽默的,他很清楚,观众来受惊吓的同时,也想有偶尔放松的一刻。回到英国,他的幽默更加优雅了。

警官奥克斯福德有一个热爱烹饪的妻子,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各种“好吃的”。但这些所谓“好吃的”,其实极富我大广东特色,而这对奥克斯福德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作为典型的英国人,他其实更喜欢煎牛排和烤土豆。

奥克斯福德虽然每天都吃不好饭,却能在跟妻子的闲聊中获得破案的“灵感”。

这种“错位”,加上夫唱妇和的夸张表演,成就了很英式的黑色幽默。

也是警官奥克斯福德,在影片的最后,对凶手说:“鲁斯克先生,你忘记戴上领带了。”多么优雅又幽默的“指证”!然后,我们看见鲁斯克拿来准备藏尸的行李箱掉在了地上。影片到此结束。

和《惊魂记》(1960)、《迷魂记》(1958)、《后窗》(1954)等经典之作比起来,《狂凶记》确实不算希区柯克最好的作品,但它绝对可以跻身希区柯克第二梯队最好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典型的希区柯克作品,它是希区柯克的“寻根之旅”,它也是希区柯克在求新求变上的“最后一击”。

 2 ) 没用不如切掉?

超好看,故事紧凑,亮点众多,人物各有性格。 多年多次作恶的Rusk,目前已经是成功的商人,以虐待女性为乐趣,表面看起来一切都好,这是恶的集中表现。 少年风光中年落魄离婚破产的Richard,看前半部分真要被他气死,不好好上班被开除,女朋友对他关怀有加,去找离婚目前已经开婚介所的前妻,喝酒后就发酒疯口不择言,前妻闻言好语,带他吃饭还暗暗的塞钱。拿到钱就花掉大部分去跟女朋友开房。成为嫌疑人,还有战友窝藏。已经入狱了,还能找到帮手,还不止一个。一个让人生气又让人敬佩的人。这种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的人,才是正常人吧。 最可怕的两场戏,真是看得我如坐针毡。一场是办公室,整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过程都记录下来。一场是土豆车,恐怖紧张恶心。这两场把人性中的恶全部展现出来。 好多可爱的人物啊。独立自主温和的前妻,眼光毒辣毒舌的前妻的女员工,聪明风趣坚持立场的女朋友,探长那天天做黑暗料理第六感特别准确以及极具推理能力的老婆。天天被迫吃黑暗料理还要违心三连夸赞以及无比想念面包煎蛋咖啡烤肠培根的温柔探长。 最后探长说了,强奸犯性无能,是暴力让他们兴奋。无能就不要强求了,不如考虑做个手术切掉?

 3 ) 几乎完美的作案充分证据的反转案件和我的一个疑惑

这应该是希区柯克比较后期的一部作品,也是一部构思精巧、跌宕起伏的悬疑片。演员表演都相当不错,让我吃惊的是本片的暴露程度比当今的中国的审查尺寸还要大胆,可能还是中国太保守了。影片前面人物刻画的笔墨很多,罪犯Bob Rusk(鲍勃卢斯科)很早就出现了,所以悬疑主要在于Blaney(布雷尼)是否能洗脱嫌疑。本片还成功地在最后20分钟内剧情“百转千回”,我曾以为影片最后的20分钟一般也就有一次转折,没想到本片可以实现多次转折,而且不论是在故事里还是电影本身,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非常合理的转折。

Blaney不是犯人,但是在一连串巧合下,他确实有一系列几乎完美的作案证据,如果不是他在法庭上大叫是Rusk,要杀了他,引起警探的思考,估计他就无法翻案了。

这部电影给我启示的是:每个人都有他不自知的问题,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有道理的。Bob不自知他永无休止杀人的欲望终将同归于尽,Blaney不自知他的暴躁和不知感恩、不知悔改,其前妻不自知前夫改不了他的坏品行,Blaney女友不自知她的轻易相信别人造成了她迟早的毁灭,警探不自知他固有的偏见和依赖证据造成了未审已下定论的结果,警探妻子不自知自己厨艺不佳非要让别人盛情难却,Blaney的朋友为了保全自己出国而眼睁睁看着放弃做Blaney的alibi,前妻女助理先入为主的看见Blaney 从公司出来就指认他是凶手,当然最隐晦的还是Bob的母亲不自知她曾经的举动留下了Bob的祸根——憎恨女人、永无休止的欲求、女人是他无法摆脱的梦魇,因为我下面要讲到的我的一个困惑。

Bob杀死第一个受害者的过程是完全展现的,从声音的展示上看,Bob似乎在性侵受害人而且还获得了高潮,获得满足后他马上变脸,由喃喃的lovely变成bitch。但随后镜头在他杀死受害人站起身后,可以清楚地看见他并没有脱下裤子,并没有衣衫不整。这时我是疑惑的,我觉得他应该是性侵了但是却没有脱裤子,难道是当时社会保守使影片不能展示强奸过程?但转念一想,心细如发的希区柯克应该不会允许影片有如此大的纰漏。可以有很多种拍摄方法可以不用直接显示,可以通过光影、声音等周围的环境来表现,所以画面审查应该不是遮蔽强奸的理由。

后来,警探用餐时向另一警察在阐述这种色情杀人狂的心理时说,他们很可能是性无能,因为勒死受害者的过程比强奸更能使他们满足。也就是说这里明确表示犯罪分子是性无能。按理说,是否有强奸是可以验尸出来的,虽然当时DNA无法提取,但是否有强奸应该是可以查出来的,但这里片子并没有表明验尸结果。在影片开始两个警察在酒吧讨论该案时,一个老女服务员还问是不是“先奸后杀”?但后面影片并没有直接回答是否有强奸。观众看到的是赤身裸体的受害者,窒息的脖颈,其实并没有看到性侵过程,除了第一宗。

结合第一个前妻受害者的案情,Bob并未脱裤子的事实和警探阐述杀人狂可能是性无能的理论,可以推断:Bob并没有实施真正的强奸,他很可能是性无能的。正因为性无能使得其内心严重扭曲,靠武力制服女性后勒死对方。那我的问题来了:他没有脱裤子,是如何获得满足的呢?答案只能在第一个案子里找了。经过回看可以确定Bob完成撕去衣物后就无再大动作,有一个从上向下俯视的镜头可以证明。Bob只是沉醉于想象中的性侵,并不是真实的发生,正是因为他的无能,所以他希望受害人反抗以使他发挥正常男人具有的武力,他想要真正摆布和征服女人,但只能靠勒死对方,所以勒死对方的过程就是战胜女人的过程。这个就是警探说的变态杀人狂真正在意的东西。

前几日,我刚看完《杀人回忆》,根据韩国强奸杀人连环案的真实案件改编,两者有类似之处,都是罪犯心理变态、痛恨女人、滥杀无辜。但不同的就是,《狂凶记》给了观众一个令人安慰的真相大白的正义结局,而《杀人回忆》却没有抓住真凶,只能在电影的最后通过主演警察的眼睛愤愤地直视屏幕,似乎是在对真正的罪犯无声地控诉着。天下真的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吗?

看完电影后,我有一丝疑惑。为什么历来强奸杀人连环案的罪犯都是男人呢?从来没有过是女人,从来没有。按理说:憎恶男人的女人应该不比憎恶女人的男人少。原因可能是:女人体力不占优势无法完成这种高难度的犯罪;女人即使性无能也没有心理变态;女人不太会从杀戮过程中获得快感。我的记忆里只有一部电影《本能》是女人利用性向男人杀戮,现实中那是完全没有的。男人和女人还真是天差地别呢。

本片只有一处情节不太合理,那就是结尾,Bob在Blaney投入大牢后很快再次作案,关键是他没有等到Blaney被判刑,那么再次抛尸的他难道就不担心又一具尸体会证明Blaney不是真凶吗?头脑机灵的他似乎不该犯此种低级错误。而且犯罪现场又是在他家里?!这些巧合给我的感觉:这是导演给希望伸张正义的观众一个交代,作为观众看到将坏人绳之于绑才是大快人心。

这是我看的希区柯克的第七部电影,有些镜头可能只有一分钟但感觉上长得有点令人不耐烦,这部片子出现很多次这种故意延迟的镜头,就是导演在吊观众的胃口,当你越在意越想看到进展时就会越着急越急不可耐,而导演就好像是坐在暗处把玩观众的情绪,我想这可能就是希区柯克的乐趣所在吧。

 4 ) Frenzy

二刷

希胖!

symbol

构图,色彩

台词,构图

在楼下等,寂静后的尖叫声

台词

主观镜头

台词

运镜,两张大特写的脸

运镜,从楼道退出,到公寓对面

各种特写,强调frenzy的心理状态

构图

构图,被包围

主观镜头

角度

角度

太太做饭这个梗太好玩了,看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去注意;再一次的the wrong man主题

角度

凑字数:

理查德是一名飞行员,退伍后,他在一家酒吧打工,认识了同事芭芭拉(安娜·玛西 Anna Massey 饰)并与之相爱。性格粗暴的理查德同老板发生口角后被开除,身无分文的的只得投奔前妻布伦达(Barbara Leigh-Hunt 饰)。布伦达经营着一家婚姻介绍所,她友善的接待了理查德并偷偷的在他口袋里塞了一些钱。没想到几天后,布伦达在介绍所中被她与理查德共同的朋友鲍伯(巴里·福斯特 Barry Foster 饰)玷污并用领带勒死,原来鲍伯就是伦敦臭名昭著的领带勒杀狂魔。

 5 ) 《狂凶记》:被习惯性忽视的希区柯克晚期经典

imdb#250中归于希区柯克名下的就有10部之多。10部之中还不包括《群鸟》《三十九级台阶》这样的经典影片。而《狂凶记》,这部被本人以及很多其他影迷视为经典的希区柯克的晚期作品,竟然还没有资格在评分上紧随上述两部“落选”作品之后?!

在有些过于庄严的开场音乐的反讽映衬下,影片一开场便进入了希区柯克式的惊悚加黑色幽默的主基调:一位先生神采飞扬的在泰晤士河畔向大家介绍着伦敦的市区美景,并不忘为政府的辛苦付出唱几句赞歌。聚拢在周围民众真的就马上看到了此人所说的“令人过目不忘的景致”:河上飘着一具裸体女尸!从耸动的民众的议论中得知,她是令人恐怖的“领带系列谋杀案”新的受害者。镜头随后一转进入下个段落。男人在打着领带……希区柯克在这里用了一个影评家大卫波德维尔称之为古典影片中的“钩子”技巧。它的作用是对观众心理进行引导:通过前面的对白加深你对于案件的性质的感知,而后面紧接着出现的画面中正在打着领带的男人就不可避免的被在潜意识中认为是凶手。
 
主人公布兰尼就这样暗示下出场了。而更倒霉的是,他随后被老板解雇了。解雇的理由也没法让人对他产生同情:作为吧台伙计,他非常缺乏职业素质的喝了柜台里的酒。而紧接着在其与卖水果的好友罗斯科交谈的段落中,希区柯克加入一个也许是大家当时都不太注意的情节,用以强化对于布兰尼的罪犯身份的暗示:巡警从一旁走来,罗斯科非常热情之打招呼并与之攀谈起来。可当他想起一边还有布兰尼时,镜头随目光一转。后者已经走了。布兰尼为什么要走?难道他害怕和警察交谈吗?为什么害怕?……其实,镜头中的演员的表演都是中性的,是已被希区柯克掌控了心理的观众在这么想!
 
如果说与追捕者相关的段落还稍显隐晦的话,那么随后与潜在的受害者,他的前妻的会面则明显加强了观众对男主人公的怀疑。布兰尼不仅在前妻的婚介办公室内态度粗暴,而且还在俱乐部的晚餐中一度失控,打碎酒杯扎伤自己的手指。可就在大家已经越来接近将布兰尼视为真正的罪犯的时候。故事奇峰突起,罗斯科来到了中介所之后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恍然大悟,布兰尼是无辜的!

为什么希区柯克要一改以往的“无辜的人”电影的传统,没有一开始便指明男主人公是被冤枉的,却反而引导观众认为他就是凶手呢?个人揣测可能与英国社会的历史文化变迁有些许关系。建立在传统等级制度之上的旧有社会文化形态早已在二战以后消亡殆尽,七十年代的英国社会现实,已经不可能提供给希区柯克所钟爱的那种古典风格的现实题材。同时,由于本土演员们也多向着方法派和平民化转变,缺少老派电影明星如加利·格兰特、英格丽·褒曼式的迷人魅力和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希区柯克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通过大牌明星引导观众先入为主的移情于角色。换句话说,客观环境已不允许他再拍摄诸如《西北偏北》《三十九级台阶》之类的纯粹意义的“无辜的人”的电影。

在随后的女职员发现老板被杀的一场戏中,希区柯克表现出了他非凡的叙事和制造悬疑的技巧。婚介所的那幢楼一定要有三条路,行凶后的罗斯科从主路离去。

而布兰尼随即从后面的一条路走来。两人没有照面的可能。

而当他发现门锁着并离开时,吃完午饭的女职员正巧回来并看到布兰尼离去(拐的方向保证了她可以看见他的脸)。时空关系交代的非常精确而清晰。

随后,狐疑中的女职员进入楼内。注意!这里,希区柯克没有跟进表现女职员上楼、开门进屋、发现尸体并尖叫的全过程。而是空镜头一动不动地对着楼门持续了“好一段”时间。

为什么要这样?一方面显然是为了避免重复。因为刚刚表现过布兰尼上楼敲门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这是一种“延时”的悬疑手法:已然了解所有内幕的观众,此时越是渴望听到那声尖叫,导演就越是让你等待,而且还是一种看不见的“漫长”等待,吊足你的胃口!虽然,从实际的时间跨度上看,这段空镜头也许并不一定比女职员需要完成动作的用时更长。但是已经习惯了通过剪接缩短人物行为过程的观众,显然还是产生了某种焦躁感。而这正是导演所要的心理状态。希区柯克虽然是标准的类型片导演,虽然所拍摄的作品普遍带有相似结构特征,但他却在总是在不断创新,试图以更新颖别致的方式去表现那些相对套路化的段落情节。同样是一个“发现主人被杀并尖叫”,在《三十九级台阶》中女仆的尖叫喜剧式地过渡到火车的汽笛声,而在本片中则变成了加长版的令人焦虑的空镜头。

希区柯克在三九年初到美国的一次演讲中曾说,格里菲斯表现断头台救人是飞驰的马蹄与刑场之间的镜头之间切换不断加快以营造紧张气氛。而他则追求的是只表现其中一方。对另一方,则是让个观众去焦虑“他们上马出发没有?”布兰尼酒店脱险这场戏,便给与上述悬疑手法以较完美的诠释。镜头跟着女人起床,穿袜进浴室,然后短距横摇至门口,给一个报纸的特写。然后转到酒店柜台,老板娘也在看同样的报纸,并发现警方通缉犯与新晋入住的客人特征相符,随即打电话报警。注意,此后镜头再也没回到过屋内。虽然观众渴望知道布兰尼是否看到了门缝下塞进的报纸,渴望知道他是否能在警察到来前逃走。但导演偏偏不用画面内容来满足你,就是要让你在焦虑。直至门打开那一刻,紧张情绪才得到释放:床上是摊开的报纸,人已经逃走了。

接下来,布兰尼女友被杀则又是一段惊悚、悬疑和省略手法完美组合。酒吧内与老板的吵架一定不能是在里屋,因为必须让旁人听见。随后得知老板报警,她辞职并焦虑地走出酒吧,头部特写。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有地方去吗?女人吓了一跳,转头让出了画面,换做了凶手罗斯科的特写。这次是观众被吓了一跳!完美的运镜!

观众随即便开始替女人焦虑,而希区柯克此时反而加入一段“废话多多”跟拍镜头,以延长这种紧张气氛。等到了罗斯科的房间,镜头突然变得消极了,停在了楼梯拐角。为什么不跟进?因为已经没有必要了。凶手肯定要准备行凶,为了让你更有理由推断出这一结论。罗斯科进门前所说的台词,和他在办公室行凶前的一样:你是我喜欢的那一类……后面通通省略。但希区柯克却没有省略情绪。观众从紧张焦虑到失望(女人的被杀)的释放,被给与了一个充分的缓冲:镜头并没有简单地淡出,而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的的后撤,退下楼梯,退出楼门,直至大街……完成了本片中最被世人所称道的镜头。

围绕负责侦破此案的侦探的故事情节,几乎成为本片中唯一的希区柯克式的幽默来源。笑点当然是来自他妻子拙劣的厨艺给他带来的种种困扰。但是出色的剧本绝不会仅仅为了幽默而幽默。表现侦探家庭生活的段落也一定要和犯罪主干相关联。除了妻子那比厨艺高明的多的女性对犯罪认识的直觉之外,甚至劣质菜肴本身都有其独特功效:大家有没有觉到,侦探所面对的困难,是不是和卡车上凶手的有点类似?这里是切不开的小鸟猪爪和葡萄,那里是混在土豆中的掰不开手指的女尸……哈哈。但本片最幽默的台词却不是来自于这夫妇二人。在前面的段落中,两位英国男士在酒吧饮酒提及领带系列杀人案。说道凶手的犯罪方式时,两眼放光的胖老板娘加入讨论:他是先奸后杀?这时,其中一位先生回到:再糟糕的事情也有好的一面。然后是男人的窃笑。虽然早在三十年代的希区柯克电影中的台词便不乏以婚姻和两性关系为讽刺对象的黑色幽默。但显然此处是有史以来最黑“色”的一个。不过,上面所提及的影片拍摄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却可以为这种性幽默,甚至是更招人诟病的暴力裸体场面进行某种开脱:既然故事背景和角色形象都已经明显呈世俗化和平民化特征,那凭什么苛求希区柯克的镜头、台词依然保持含蓄而节制的古典风格呢?形式和内容难道不是要追求统一吗?

“先结果后原因”的悬疑手法,通常是使观众对人物做出的行为产生某种好奇感,进而有兴趣关注剧情的发展。这种手法多出现在“Whodoneit”式侦探剧中,但在强调观众预知进而产生移情、紧张焦虑为主要悬疑手法的希区柯克电影中很少采用。而本片中却出现了两次。首先是布兰尼的不幸落网。罗斯科的行为却是有些令人出乎意料,他非常热情的招呼走投无路的布兰尼回家,然后离开。结果片刻功夫,警察就上门逮捕了布兰尼,随后镜头切换至屋外罗斯科在与警察交谈,观众此刻才知道“原因”:他出卖了布兰尼。不过合情合理,以他的立场本来就该如此。注意,希区柯克在这段中没有单纯的运用“先结果后原因”,而是与其所擅长的紧张手法巧妙结合起来:在稍早的段落中,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当罗斯科将尸体处理后突然发现胸针丢失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拉开衣柜最下面的抽屉去翻女人提包。而此时,当罗斯科借故离开后,舒了一口气的布兰尼倒一杯酒并信手翻看罗斯科的衣柜。他拉开第一个抽屉,关上。再拉开第二个……你是不是陡然间产生某种期待,希望布兰尼能够发现女人的提包,并推断出罗斯科就是真凶?!哈哈,狡猾的希区柯克不给你这样的机会,关键时刻,警察夺门而入!第二处应用是布兰尼的摔伤。这一行为的动机直到他逃亡复仇时才给出。

关于影片的结尾,也有可说的话题。既然凶手身份已经通过土豆粉的追踪调查而败露,为什么希区柯克还有加入主人公逃离医院报复的故事呢?看到最后一个镜头才明白:一切设计都是为了回归传统服务的。回想一下《电话谋杀案》的结尾。侦探把所有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凯莉两人以及观众。然后他说,如果她丈夫,也就是雷米兰用钥匙打开了门,那么他就是凶手。于是,观众就和侦探、受害者一起等着这一幕的来临。在罗杰艾伯特称之为影史上最佳之一的《美人计》的结尾中,雷恩斯被带着褒曼离开格兰特拒之于车外,这时屋内的纳粹同党“请”他进屋说话。绝望的雷恩斯低着头迈着灌了铅的双腿一步步踱上台阶。观众已经能推测出关上门后等待着他的将会是什么结局。而希区柯克在此刻,要的就是这种含蓄的令人回味的古典式结局。所以本片最终三个人一定是以那样的次序出现在场景中。凶手一定是最后一个!而关门之后,侦探负责给出那句黑色幽默的结束语:“罗斯科先生,你忘了打领带……”

带图文章:http://www.mtime.com/my/hitchitsch/blog/986509/
 

 6 ) 20部希区柯克了

终于看完第20部希区柯克的电影,得到了徽章,总共花了一个月时间,把大师的经典作品看了个遍。

最开始是无聊时看了后窗,被半个多世纪前的剧情、画面惊到了。然后产生了按照时间顺序把希区柯克榜单上的20部作品看完的想法。从黑白看到彩色,从琼芳登到格蕾丝凯莉再到蒂比海德莉,演员一茬又一茬,剧情有相似也有突破,等到看完这一部狂凶记,终于可以说多多少少了解一点大师的风格了。

狂凶记还挺特殊的,悬念设置得很有新意,主角是不太讨好的性格,即使蒙受冤屈,作为观众的我也没特别想站在他那边。在希区柯克的其他电影里,经常会有让观众不由自主地站在犯罪者这边,然后不由得担心什么时候事情败露这样的悬念设置。不过大师对悬念设置自有一套,即使让人隐约猜到,也依然能吊足胃口,或者设置反转。还有看过的这20部里越往后期的电影感觉麦格芬用的也相对少了,不知道在希区柯克的所有电影中是不是这样。

最后感觉豆瓣的评分很符合看下来的观感,自我的观影体验里辣手催花相对低了,一些精神分析向的影片我个人觉得偏高了。除此之外还有群鸟、怪尸案和狂凶记这种相对特殊的。总体来说,心目中最精彩几部有:西北偏北、后窗、惊魂记、迷魂记和辣手催花。而作为一个胆小的人,我的个人最爱或许恰好是入门的第一部希区柯克:后窗,最值得反复看的是迷魂记。

 短评

8/10。希胖的罪孽转移法再次奏效!主角虽然无辜,但前半小时将他塑造成粗鲁的杀人犯形象,而真凶找遗失证物那段,故意让土豆车被拦停,观众从而全身心体验真凶的焦虑心理;用画面制造紧张上,婚介所奸杀的反复特写,分镜头逐步暗指秘书发现尸体的惨叫,芭芭拉走入凶宅的楼梯回旋运镜都预示着不详阴影。

10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此片比凶手更可怕的是探长夫人的厨艺

12分钟前
  • 一期一会
  • 推荐

探长跟他夫人真是可爱啊!还是保持了悬疑与幽默元素相结合的特色。结尾的时候还让人紧张了一下,接着收得也很干净利落。

13分钟前
  • Marty McFly
  • 推荐

这部作品的犯罪手法也可以用希胖的另一部电影名字概括就是辣手摧花,作为其晚年生涯也是倒数第二部电影,能交出这样一份答卷真的非常棒了。希胖作为一名成熟的类型片导演,几十部作品几乎快穷尽了犯罪悬疑类作品的各种叙事方法和惊悚表现手法,然而本片依然在追求创新,比如为多数影迷津津乐道的两次杀人长镜头,一次通过延时效应制造效果,一次通过不跟入现场反过来倒退回街道形成反差效果,再加上几次消音处理也是绝妙的展现方式。而诸如裸体女尸,被勒死后略带喜感的模样,从已经尸僵的手里拿回胸针,探长夫人那糟糕的黑暗料理一方面集中反映了导演的恶趣味形成独特风格,另一方面也为影片增色不少,显得饶有趣味。

15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力荐

遗作放在最后。没有了海斯法典以后希胖总算是放飞自我。除了本就擅长的快速蒙太奇外,凶手与受害者进入房间后镜头后撤引出了极强的惊悚氛围,大家都知道房间里会发生什么,希胖却故意留白不展现出来,观众夜瞬间意识到了自己的窥视者身份。不过背锅这个套路用过太多次了,一定程度上丧失了那种绝望的代入感。警长夫人的做菜日常或许也是有意展现的,毕竟性欲与食欲是互通的,这种乏味的婚姻生活本身也是一种性压抑与摧残。

20分钟前
  • 灰色幽默
  • 推荐

将土豆与女人的身/尸体一起构成隐喻,除满足恶趣味之外,更体现了艺术敏锐度(后餐桌旁食物-身体的关系也极其有趣)。主角不再无辜,但迷惑观众的凶手暗示却失效了,只因WrongMan深入人心。谈及精神分析层面,强奸犯在犯罪时连裤子都未解开却大喊lovely,是希胖深深的讽刺吗?

21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希胖的倒数第二部长片,重回英伦的他展示了一个冷峻而古典的伦敦。用赤裸的女体填补构图,以纯暴力的手法去消化心理病征。多处运镜显出极佳的拍摄状态,那个二次凶杀前的楼梯退行长镜简直惊呆。至于探长那条哑笑的故事线,本就是英国人的拿手好戏。

23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伴随着两次谋杀的两段长镜头“等待”,一静一动,第一段固定,好似观众焦虑的围观,第二段倒撤,好似观众绝望的后退,还有萌翻天的探长夫妇家的晚餐,杀人魔“大战”土豆,法庭的隔音门,医院潜逃……满脑子都是希胖一脸傲娇道:你看,调戏观众就是这么简单,认真学着点儿!

26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真是好看,每一分钟都藏着悬念,利用镜头语言刻意给出误导性的暗示,既加深了悬疑也颠覆了镜语的表意方式;西装可以视作所谓“男性阳刚”的外在体现,男主角从曾经的军人沦为底层穷人最后成为背锅的阶下囚,连打了补丁的西服也被剥去,而领带杀人狂行凶的武器正是颇具阳具形态的领带,“强奸犯都是阳痿”,讽刺的正是所谓“男性气质”;在这样一部节奏紧凑的电影中,探长夫人所表现出的幽默是伟大的,就像我们会在《双峰》这样的杰作中所能感受到的那样。

28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低调炫技,黑色幽默,暴力美学,晚期希胖路数有点偏,不过依然扣人心弦;男主本身也不讨人喜欢,性格造就命运,结尾完全可以开放成另一个结果,那就成恐怖片了。

3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晚期作品,意外地喜欢。Eros is sick显示为食欲和性欲的无能。错误的人和真凶拥有相似的精神机理:老兵的masculinity已经死了,只能通过嘶吼、暴力和直白的性来掩饰。前妻还是二战后走上社会舞台的新女性,领带和扼杀也就清楚地指向性无能和仇女症了。结尾运尸箱的十字架。

34分钟前
  • Yinanaa
  • 推荐

8.0/10。①讲述了男主如何被一步步错认为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并入狱,以及探长后来查到真凶(男主朋友,他参与了诬陷男主)还男主清白的故事。②误导性蒙太奇/复调深焦镜头(领带凶杀案—男主打领带;两路人谈论杀手的性格特点—男主的行为对上了)。③女助手进屋发现女主死亡那段镜头停在屋外等女助手尖叫,制造悬念;男主女友被连环杀手引诱进屋那段镜头逐渐退出屋内进入闹市街道,没展示任何强奸或凶杀画面没有任何尖叫但异常惊悚;女主被杀和男主女友被杀两段快速剪辑。④很多片段利用运镜和人物走位代替正反打来拍对话。⑤低饱和度调色表现残酷压抑感。⑥太多人物生活细节的展示了,导致电影节奏拖拉。

39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逼匝、冷酷、粗俗、残暴,还带有一丝真实感,完全不像是出自希胖子之手。4星半。

41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永远优雅的希胖难得如此简洁粗暴,一股伦敦郊区臭水沟味儿扑面而来。土豆车上那场戏,同电话谋杀案一样让观众被牵着鼻子对凶手产生了认同感。探长夫人最具喜感,绝对正点的英式幽默,我估计她就是希夫人奥玛的化身,厨艺“了得”,并在不经意间为老公指点迷津。

46分钟前
  • 喷子
  • 力荐

徒有其表的希区柯克式电影,虽然有一个非常美妙的退行长镜头和闪回的高潮片段,但是没有优雅的谋杀,或过程中的紧张与刺激;被冤枉的主角也没有任何受难姿态,完全抛弃了作为观影者的“偷窥”能动性;更让我失望的是色情的直接裸露镜头,希胖悬疑的本质便是色情与罪恶的内在化,在这部电影里完全没有

51分钟前
  • 醉舟
  • 还行

1.两次谋杀的镜头处理呈现对比,直接激烈与含蓄温吞;2.警长夫妇这条线亦是精美辅料;3.土豆车一段有点紧张感;4.希区柯克一般水平。

5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希胖一旦回到英国,就会有很多本土化的元素加入电影,这与他在好莱坞的流水线制作有很明显的夹带私货之嫌,在美国拍的片子很难见到这种英式风情化的表达。

57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不知道为什么都吐槽过早暴露凶手,让观众很早就知道答案,然后看角色们置身其中走向错误方向,本身就挺挑战观众的,也会产生着急的代入感,而每个人的命运也都相应的引发观众的担心,这也是希区柯克擅长的啊,整个过程也很精彩,谁规定要最后才暴露凶手的

1小时前
  • 尾生
  • 推荐

三刷,最被低估的希区柯克作品。1.一动一静,两次谋杀的两种情境诠释:尖叫前故意让观众焦急等待的空镜头,及离开凶案现场外放绝望感的倒推长镜。2.行凶之时手、脖、眼交替呈接的快速剪切;突然占据整个屏幕的面部大特写;庭审开关门的消音处理。3.晚期影像风格的转变与保留:依旧辣手摧金花;混淆观众认知的潜意识铺陈;延承传统的古典式收尾;往昔情欲暗示的直接外象化(性无能及女体裸露);为顺应时代革新,在传统叙事基础增添的大段生活流描绘。4.探长支线,妻子和餐桌上的冷幽默桥段完全迎合英国本土风趣;食色皆属天性也,希区柯克通过难以下咽的畸形食物譬喻杀人狂扭曲诉求的性变态行为(压制和放纵)。5.启用《偷窥狂》女主演员,扼杀戏码的再现或有传承怀旧之意。(9.0/10)

1小时前
  • 糖罐子.
  • 力荐

希胖晚年时期作品,悬疑感一般,个人风格也不是很强,更像是希胖低调炫技的集大成之作。镜头语言依旧功力深厚,各种空镜推镜退镜慢镜长镜闪回,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完全称得上是行走的镜头拆解教科书。其实个人觉得探长和夫人妙趣横生的餐桌对话比这个故事本身好看多了,男主实在蠢得令人发指,开放式结局有点意思。

1小时前
  • 张苑希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