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香

HD中字

主演:朱旭,王玉梅,费洋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9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心香 剧照 NO.1心香 剧照 NO.2心香 剧照 NO.3心香 剧照 NO.4心香 剧照 NO.5心香 剧照 NO.6心香 剧照 NO.13心香 剧照 NO.14心香 剧照 NO.15心香 剧照 NO.16心香 剧照 NO.17心香 剧照 NO.18心香 剧照 NO.19心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心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与丈夫离婚后,女儿以“跟着学京戏”为由将10岁的儿子京京(费洋)丢给了早年丧妻今独自在南方城市生活的老父亲(朱旭)。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京戏琴师父亲因不满女儿婚事及对京戏的逃避,与之心生罅隙,祖孙两人初见尴尬之外,他对京京还有种莫名的怨恨。无意间知道女儿已同丈夫离婚时,父亲对京京愧疚之外多出怜爱,祖孙两人情感日趋正常。  祖孙两人渡江拜会也是独自生活的佛教徒莲姑(王玉梅),莲姑一席话让京京初识人生,心细的他也发现外公与莲姑早已相敬如夫妻。莲姑收到杳无音信40年的丈夫从台湾寄来的信件,外公一时心重如山,但莲姑并没等来她的丈夫而是听到噩耗,不久也重病不治故去。弥留之际,莲姑表示对外公多年的照顾不胜感激,并希望他能替自己超度。为了帮莲姑达成心愿,外公忍痛欲卖胡琴,这时,京京给了他意外的感动。活着(美版)红楼梦(下)24号储藏室Angela拉拉黑霹雳第三季杨光的快乐生活之好好先生搭车人2:我在等你来丧尸围城:瞭望塔邻居大战2:姐妹会崛起我的野蛮男友浪子神探第一季笑澳江湖2金钱与爱情波吉亚家族第二季绝世按摩师捉鬼敢死队1984达摩卫士融和不容易第一季地下墓穴昨日奇迹水星领航员OVA红色小提琴他们第一季我的英雄学院第七季闪光少女2019蝴蝶春梦公牛星座天上人间安吉丽娜电锯惊魂8:竖锯黑暗收割49号旅舍第二季冰之启示录终极谍匪二狗返乡记永夜金融决战血光假期裂痕第三季揭秘亚瑟王

 长篇影评

 1 ) 心香

与丈夫离婚后,女儿以“跟着学京戏”为由将10岁的儿子京京丢给了早年丧妻今独自在南方城市生活的老父亲。多年前,名噪一时的京戏琴师父亲因不满女儿婚事及对京戏的逃避,与之心生罅隙,祖孙两人初见尴尬之外,他对京京还有种莫名的怨恨。无意间知道女儿已同丈夫离婚时,父亲对京京愧疚之外多出怜爱,祖孙两人情感日趋正常。祖孙两人渡江拜会也是独自生活的佛教徒莲姑,莲姑一席话让京京初识人生,心细的他也发现外公与莲姑早已相敬如夫妻。莲姑收到杳无音信40年的丈夫从台湾寄来的信件,外公一时心重如山,但莲姑并没等来她的丈夫而是听到噩耗,不久也重病不治故去。弥留之际,莲姑表示对外公多年的照顾不胜感激,并希望他能替自己超度。为了帮莲姑达成心愿,外公忍痛欲卖胡琴,这时,京京给了他意外的感动。

 2 ) 心香

整体电影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有头有尾,故事的整体非常的顺畅,现在有很多现在的电影都不会去在意细节,对于一些场景外的故事逻辑根本就说不通,经不起推敲。而《心香》给人的感觉就是故事很自然,整个剧情给人感觉都很舒服,虽然我觉得还是有一些些瑕疵。 京京和外公要分开的时候,外公似乎又想提让京京去学戏剧,但是珠珠在京京想要答应的时候拉了他的书包一下,这点特别打动我的是,外公在最后还是痛苦的,他生活的希望从莲姑变成了京京,他还有私心,还希望孙子能陪在自己身边传承自己的技艺,而珠珠的提醒就在于其实外公的悲剧就在于戏剧,虽然为自己钟爱的戏剧奉献了一生,但是戏剧是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坚持自己的坚持要付出的代价其实可能就是像外公一样,不会有一个很美好的人生,而不论京京怎么在这段时间喜欢上外公和莲姑,外公其实都应该明白不应该让孙子在身边和自己学戏剧了,因为可能让孙子幸福、不像自己这样悲惨才是一个老人家需要去做的

 3 ) 一种民族叙事:回归

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什么才能算是,中国民族电影?是有中国悠悠山水,抒情音乐,叙事节奏平缓,讲的是家庭伦理人际关系就是吗? 看完这部电影,模模糊糊,似是非是,好像探到了一点民族电影的边。 剧情没有什么剧烈的起伏,都市文化下的家庭破裂,孩子来到偏远祥和的小镇投靠曾是京剧名角的外公。

现代与传统第一次碰撞发生在外公的弟子来采访之时,通过镜头语言表现出来。弟子刚进门时,外公热情的招待。坐下后,外公上茶不停走动。这时镜头还是正面平视的。随后问起弟子现在的行当时,弟子放弃京剧做法让外公心生不满却又无可奈何。这时,外公颓然坐下,倒是弟子站了起来不断向外公解释缘由。镜头移动到180度,两人的背后,之间隔着一张大大的桌子。一动一静的对比,正面背面的反差,虽然不着一词,但两人的关系已由先前的热情亲密出现了隔阂。

第二次碰撞发生在外公给京京读自己小时候的书。京京说,这东西学校没教。外公说,这不是东西,这是书。可以看出,现代文明与传统之间对于文化,知识的观念发生了巨变。与其过度解读说,现代人对历史的轻视,更倾向于,现代人被太多繁杂琐碎的事情分散了注意力,没有外公那样的纯粹了。

第三次的碰撞更多的表现现代对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偏见。“戏子”这样颇有污蔑性的词汇从外公嘴里说出来,与影片一开始京剧式微的情形相呼应。而这时,京京没有说话,在他心里也是默认了这种贬义性的称呼。这与之后京京在江边唱作,两个路人对着京京笑骂“戏子”时的反应和心态形成了强烈对比。

什么是传统文化?京剧是传统文化,平和小镇里的人情世故是传统文化,沿袭千年的风土习俗是传统文化,家人亲属之间的相伴相依也是传统文化,情感的真挚动人更是传统文化。

外公虽埋怨女儿的婚事,埋怨女儿许久未归,但从来没有把怒火瞄准向她,而是愤愤不平于那个没什么本事又不教好的女婿。父女之间的爱被转移到了外孙身上。京京对外公的看法由一开始的疏离,到慢慢的接近,到最后的依依不舍,祖孙关系也由一开始的对峙(安排京京上学旁听被京京搅黄告吹,被关在屋里)到相互的交流沟通(外公了解孙子家庭出现破裂),再到外公嘱托孩子告诉妈妈“不论有什么难处,这里总是她的家”,孙子离开时呼应外公唱出“云--------来----------呀”完成了现代传统之间的情感沟通路途(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p283)

孙周在电影中表现了现代的弊病和传统的祥和,但影片最能打动人的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通过两代人进行表达。

先说说年轻的一代。京京和珠珠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夏天相识。孙周在这一段中用高饱和度的色彩和明艳的光亮表现孩子之间的美好纯粹的情谊。即使两人被坚固的栅栏隔绝,也丝毫隔绝不了孩子们想要靠近的心。京京给珠珠化妆后一个在屋外,一个在屋里,应和着跳起舞来。在阳光,微风映衬下,孩子们心心相印的情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挚动人。

但这美好的情谊被珠珠的父亲打破了。就像现实生活中常有的,孩子们之间的嬉笑打闹被父母误解成打架斗殴,孩子们的关系总是会被成人的目光审视。~孙周对神话的观察可谓真切。

长辈之间相濡以沫的情感在外公和莲姑身上得以展现。孙周设置莲姑这个人物很有意思。她像外婆,有着天下所有外婆身上的美好品质和亲切感,但又不是京京真正的外婆。这个角色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侧面。她忠贞,留守远去台湾的丈夫40余年,但又不愚昧,谁以心待她,她就真心回应。她的执念仅在于见上一面远游人即可。她和外公就像老夫老妻,懂外公的脾气,也理解他的任性。两人的情感在莲姑丈夫要回来看看的那一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真正的断裂却是生离死别,天人两隔。就像念念不忘要回家的莲姑丈夫在踏上飞机的那一刻突然离世,莲姑等到归家人与外公继续举案齐眉的日子永远都不会来了。

世间最大的无可奈何,不是我等你,但是等不来。

外公身上有着传统文人的风骨。他对现代的文化嗤之以鼻,讲究文人意气,坚决不肯收莲姑家人的资助而不得已把祖上的胡琴变卖来给莲姑夫妇超度。正因为莲姑不是外人,给家人做法事是幸存者为数不多的能表达自己心意的机会。坚决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表明了外公对莲姑的情深意重。

周星认为这部电影展现的是现代人对现实的厌倦而投向传统的理想心灵世界(p284)

这未尝不是一种“回归”的表现。归去何处?京京代表母亲回到自己父亲身边;莲姑丈夫想回家,夫妇二人在天国相聚;京京最后回到都市,回到自己父母身边……都是在表现回归/归家。

现代都市文明其实也是传统的新时代发展。而在现代文明下的人们常常遭遇现实处境和精神追求的矛盾(外公弟子),孙周的电影始终思考着这现代进程中人无法避开的难题。

(最后的唠叨。这篇其实写的很混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不知道想说的是什么。这也跟我想一出是一出的坏毛病有关。原先写简评的时候,是想围绕着影片中显露出的民族风韵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我对民族电影了解不多。到底什么是民族电影?看的书里都很抽象,用很多概念堆砌出一个新的概念。我觉得这也是艺术的毛病。总是用一些高深莫测的语句把艺术描述得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可艺术不只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呀。话题扯回来,民族电影,或者换一个大的概念,中国电影,再换一个更大的概念,华语电影,区别于其他民族电影,其他国家电影,其他语种电影就是电影里有没有体现出特有的,独一无二的,别具一格的韵味。正如西部片是欧美国家特有,武侠片也是华语世界的独创。要在电影里体现出民族的东西,就是民族电影吧。)

 4 ) 淡淡的哀伤,浓浓的心香

这是我考重大导演系时三试的让写影评的篇目,考场上写的中规中矩,但现在想重新写上一下~不算影评~算是读后感吧
杨德昌在导完《一一》之后说一部电影等于三辈人生,心香也是,爷爷辈儿的,固执,朴实,外冷内热,父辈的人,接受了大多不成熟的西方教育,虽不知道京京父母为何离婚,但总之感觉很是浮躁,对于爱情的稚嫩,对于孩子的不负责任,对于父母的有欠孝顺......或许是为了赚钱吧,钱赚的疯了就会忘掉了很多本不应该忘了的东西,比如亲情,比如爱情,比如良知~京京这辈儿,天真,执拗,就像现在的我....我该算是幸运,有个完整的家,不知道导演安排京京所说的“结婚离婚,是必然规律”是黑色幽默还是对这一命题的深刻思考,但是总感觉里面有着很多说不清的有关希望希望,失望,渴望,绝望的东西...
这就是人生吧

阿公和莲姑的爱情,姑且算是吧,他们的相守让我感动了很久,四十年的等待,对于我这类见惯了劳燕分飞的人或许只是个笑话,现在的爱情,是经不起两地分居和时间的摧残的,但是莲姑和那个压根没在影片中出现的台湾男人居然可以相守四十年,莲姑和阿公相爱四十年却没有结果,这份等待或许是就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心香吧~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心里很温暖,有人告诉过我,爱情就是占有,我那时很相信,但是在学过一段时间的导演之后,却发现最伟大的爱情叫做心香,叫做相守
京戏我听不懂,和无数无限趋近百分之百的同龄人一样,但是再看剧本的时候,里面那些含蓄蕴藉的典故,唯美的说辞却可以让你拍案叫绝,京戏的没落已成定局,但是影片中京剧没落的片段却让人心痛
阿公在用收音机听着国粹的时候,外面的人用公放唱的却是港台的流行乐,阿公这个当年名角的土地却跑到夜店里唱唱靡靡之音的小曲,不得不说阿公的表演者的演技很有张力,让你感觉到他在拿着钝刀子一刀一刀的割着你的血肉
京京被外公锁在家中看书,临家的女孩珠珠来找他时的一段是个亮点,考生们都笑了,包括我,但是囊袋里重新涌现那个画面的时候我却怎么也笑不出了~灿烂的阳光下,珠珠被画着脸谱翩翩的跳着”高雅“的芭蕾,而京京却只能在充满灰暗的冷色调的被反锁的小屋里打折筋斗,门德尔松的交响乐刺耳的响起,头脑中的慢镜头将这滑稽的画面演绎得十分的严肃,可笑耶?可叹耶?可赞耶?可悲耶?或许等我们80后90后成为正午的太阳时京戏就该下山了吧。呵呵~原谅我笑时的无知吧~京京,京戏,京戏!
这样的看似搞笑的镜头有很多,无一不充满了隐喻,印象深的镜头还有几个,但是很模糊,在太原买不到影碟,呵呵,有太原的同志知道哪有卖的记得留言哈~我要收藏....很珍贵的印象
京京和阿公的对手戏很精彩,前半部充满了令人心痛,充满隐喻的幽默,后半部确是温情戏,我的考场荧屏主要也是后半段,叫理解的天堂,很扯淡,呵呵~不废话了
有个镜头很精彩,似曾相识,京京在浴室里哭,水龙头开的大大的,企图掩盖自己的悲痛,在充满梦幻般蓝色的水雾中,阿公推门进来,将京京紧紧的抱住,觉得讲得很像我们80后,够自立,够坚强也够敏感,比想象中的脆弱
阿公卖祖传的二胡那段戏也很精彩,一身很中国很中国的衣服,干净,从容,就像朝拜前要辟谷净身更衣一般。使我想到海上钢琴师马尔克斯的那句“It is my life!”京戏是阿公的生命,却为了给莲姑,这个观音菩萨一般的女人和她的四十年等待超度将他祖传的宫里的二胡卖掉,配合着淡雅的京戏声,让我放佛看到了阿公的人生,人性的光辉会在这里狠狠地撞击你那有点干枯的心灵
本片有两段镜头展现了导演孙周的功力,龙舟的那一段平行交叉蒙太奇,和阿公卖琴时的那段平行对比蒙太奇,紧凑的节奏,高亢的京戏声,演员忘情的表演将整个影片推向了高潮,一切的一切十分的中国
~使人能想象到京戏的颠峰有多么的辉煌,京京穿戏服的样子,那些京剧舞台的动作显得那么的神圣,最后那段千帆过尽的画面更是让你误以为进入了天堂,神仙般的阿公,圣子般的京京,那个仰视的慢镜头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我脑袋里,久久挥之不去....
说实话,这两段戏词我是半句也没听懂,但朦朦胧胧的,我觉得我抓住了那些声音要告诉我的故事。就像《肖申克的救赎》瑞德在听费加罗婚礼时的感觉一样,“我根本不知道那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但是她的声音穿过了高墙,到达了我的心里....”不一样的是,瑞德听到了自由的呼唤,我听到的是理解和人性的价值...很美...无以言喻
结尾时的景深更是漂亮,京京从景深中慢慢离开,银幕失焦,渐出...
有种水墨画的感觉,很中国,安静,淡雅,不带走一片云彩
全片充满了中国古典的气息~意韵深长~京戏,古宅,千字文,胡琴,脸谱,龙舟,千帆....
呵呵~该好好学文化课了~但是看电影,特别是看好电影是个上瘾的事情~不愿戒掉,哪怕3个月这么说短不短的时间
希望能上重大的导演系吧~随意吧~呵呵
一句话评价,是艾薇儿《innocence》的一句歌词
It's so beautiful,it's makes your wanna cry










 5 ) 最爱的电影

外公的房间古旧破败,给人舞台的感觉,光线从天井直射下来,如舞台的射灯,外孙在上面偷看外公的举动,像在观看前台的表演。戏如缩微的人生,人生像场没有边界的大戏。老少两人因戏有了沟通和共鸣,送别之时,老人低吟一声戏词,孩子哇呀呀叹一声,然后别去,情在不言中。

 6 ) 一种追忆,一种和解

文化追忆在中国电影中有很种形式。
第一是通过民族情结。比如《黑骏马》,异族风情,广漠草原,朔风吹起情思。而少数民族一般都是经济落后与文化存留的合体,人物长大后远离草原就是摆脱落后,而《黑骏马》的歌谣就是留存心间的文化,这份存留到底有多大意义,或者,存留只是暂时的,而永久消亡才是必然的,电影不需要给出答案,只要勾勒出感觉即可。
第二种是通过女性。比如《香魂女》。女性问题是几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虽然老早就有《新女性》这样的崇尚女人独立自由的电影,但女性的真正普遍觉醒在中国仍然没有完成。因为太多人心中有着自以为缠绵悱恻不可破碎的情结,女人是受侮辱与损害的,这天经地义,这样才顺乎生活情理,日子才能过得舒畅,虽然有着淡淡的压抑。《香魂女》中,人可以依靠香油改变经济,但内心的改变却有多难。
第三是通过老少对立。老少对立在电影中是个常见题材,如众所周知的《偷自行车的人》,如《菊次郎夏天》,但在中国某些电影中却内涵独特。如《心香》,一个老人是丧偶的,又固守着实际上已经边缘化的国粹京剧艺术,另一个老人一边守望着海峡对岸的夫君,一边默默等待着自己的死亡,两个老人可能有爱,却无法说出,最后只能任由死神带走一切,而孩子是率性的,两个孩子的相识也是通过京剧的脸谱,但一个孩子承受着父母离异的痛楚,而最终两个人还是面临着别离,老者老去,少者成长,指称着衰老蜕变中的传统,和标新立异却不无迷惘的现代。现代中国要成长,必须摆脱传统,却又得留念着过去的辉煌,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矛盾。
无论形式怎样,最后都无一例外采取了和解的方式。对立的双方,谁都不能碎裂消亡,又似乎谁也无法取胜,最后呈现的只是一种中庸味十足的和解。如《心香》中最后,孩子也唱起了《打渔杀家》,并且和老人一起把背影留在夕阳流水中,人离开,留下的是对老人的记惦。
这可能是中国文化的本质,也是很多中国艺术电影的精神实质。
它令人感动,但平心而论,只有打破这种和解,只有肆无忌惮,国产文艺电影才能保持生命力。

 短评

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

6分钟前
  • 鱼婆婆
  • 推荐

朱旭老爷子真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推广大使…《刮痧》、《变脸》、《洗澡》还有这部充斥着传统文化符号(京戏、龙舟、古文、胡琴、祠堂、观音、守候、慰灵、落叶归根)的《心香》,他总是担当着传统的继承者,不停地面临着新旧世代的断裂,却永远显露出那个心中秉承旧规矩的辛酸老者形象,在他身上我们总能找到自己长辈的影子而略去他们骨子里的陈腐,某种程度上这应该也算是记忆的美化。而此类电影也多采取传统且亲民的古老叙事方法,吴天明(伙同第四代)是拍摄此类电影的佼佼者,孙周很难有所超越,加之本子偏单薄又采用了稍显刻意的儿童旁白(不知为何国产儿童电影非常喜欢使用旁白,如《谁说我不在乎》),更是落了下乘。但本片的打光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加深了电影质感。并且京京这个男孩形象没有落入窠臼,写得算是可圈可点。拷贝状态不佳亟待修复。

8分钟前
  • 还行

第五代的浓郁写意、台湾新电影的温厚写实、混乱的南北时空自洽在一处

12分钟前
  • 仙女羡鸲鹆
  • 力荐

京剧已成老朽,电影也要死绝了吗?

15分钟前
  • デブリ
  • 推荐

当外公看见京京站在码头唱京戏的时候,留下了一滴眼泪,仅仅是一晃而过的镜头,却给我内心强而有力的震撼。

16分钟前
  • 御姐控_光崽
  • 力荐

我太怕看朱旭老爷子的戏了,那里总是太多逝去。有阳光透进木窗的风景,冥顽的童真,共处一室转霎的相伴,回望往事后知后觉的察悟。像在看一幅染了重笔的时光油彩画,总会有那时人们绘制它的冥思透着光泛出来。

18分钟前
  • bird
  • 力荐

功夫茶,赛龙舟;广东祠堂,吹拉弹唱;文化的传承,亲情的碰撞,倔强中坚守,含笑后离世。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20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结尾不太好,把余味都冲淡了。构图和布光可以用惊艳来形容(碎掉的观音像,屋内外的共舞,老宅大榕树),配乐也是大气深沉,虽然南方城中城的那种深与静还没有被完全展示出来,但已经可以感受到光影里流动的生死、时间与难以名状的乡愁。

24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董桥书里推荐了好几次,终于看了。这个感觉是在广州拍的吧,趟笼、老荔湾那些巷子和屋顶、黄沙那边的珠江边、五仙观…京戏、台湾、隔阂,好看但不成熟更不完美。

29分钟前
  • vivi
  • 推荐

1.悲悼时光流逝,感怀生离死别;2.“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3.镜头里的光影弥漫着淡然的哀伤,幸有几抹温暖的人情在。

3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跟友人都看哭了,不刻意煽情,就是淡淡地、缓缓地把现实呈现给你看,想到了小时候,那些记忆,我有把握地说会记住一辈子啊…光影很漂亮,小演员老戏骨都很赞,寥寥几笔勾勒清晰群像、事件、大背景,是导演功力。没有这种电影的土壤,是当下的悲哀。

32分钟前
  • 阿蛮
  • 力荐

片子哪儿都好,尤其是用光和人物,还有一条始终无法交合但意味深长的台湾线,但这个价值观实在是太保守了:从菩萨到京剧,流动的满是依依不舍,最后的无奈分别如果只从爷孙角度上考虑自然是极好的,但传统不是一个筐,所有东西的分别都需要“无奈”…可能也是政治风波之后文艺受到的影响吧。可与朱旭的《变脸》对看,一破一立。

34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老广州风情拍出来了,两小孩的戏比较有趣味,朱旭演得很棒,结尾俩人唱上去有些概念,我们处理这种题材始终后劲不足。

37分钟前
  • 语然小语
  • 推荐

一个导演,能找到朱旭老爷拍部戏,值了。。外公家那高阔敞亮的大房子,可把我欢喜坏了。。。。

38分钟前
  • 不去
  • 推荐

《心香》在经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这种对抗和冲突上显得没那么刻意

39分钟前
  • 圣墟
  • 推荐

古韵悠然。

44分钟前
  • 判官
  • 推荐

一部难得的中国电影,难得在于其中立性。并没有预想的煽情和强塞观念,而是用细致构建的美学去打动观众。

45分钟前
  • 睡睡睡
  • 推荐

中国人该拍这样的电影。情真!动人!

47分钟前
  • 季轩
  • 力荐

因为《孙子从美国来》而得知的《心香》。看完后想说:就演员的表演而言,感觉《心香》更胜一筹;不过,从故事剧情上看,我倒是更喜欢《孙子从美国来》。

5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节奏悠缓,但看得并不着急,难得。广东的老房子、老榕树、老街以及唱戏的老人,慢镜头都有滋有味,关于生死的追问抒情尤其动人。和同是朱旭主演的《变脸》有些重复,一个川剧一个京剧,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但这部在前嘛,而且同样不管老人孩子都演得好。

54分钟前
  • 肖浑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