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跷家去

HD

主演:罗伯特·古斯塔夫森,伊瓦尔·韦克兰德,戴维·维贝格,米娅·斯凯林格,延斯·赫尔腾,比安卡·克鲁赛罗,阿兰·福德,斯文·勒恩,戴维·沙克尔顿,凯瑞·莎勒,菲利普·罗施

类型:电影地区:瑞典语言:瑞典语,英语,德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2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3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4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5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6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3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4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5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6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7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8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19百岁老人跷家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繁體字幕就是我翻譯的,作爲字幕翻譯製作我說兩句

《百歲老人翹家去》是我在網上收集稀有電影的時候找到的,當時覺得好玩就下載了,文件好大的,1080那個版本比特率高達9954,當時是就着從瑞典語機翻的英文字母和英文字母機翻的中文繁體,一愣一愣地看到底,然後我居然看懂了,確實是個驚喜,本人本來就是個怪咖,阿甘這種宣揚主流價值觀的我都不想理(其實就算現在這個世界就是垮掉的一代,新浪潮文化,憤怒青年什麼的祭奠的,也不看看現在還剩多少大師 ̄□ ̄||),然後就想看看原著了,截止2014-10-30,網上原著只有英文譯本在免費流通,於是我就着英文,硬着頭皮看了下來,看到一半終於受不了了,於是就買了中文譯本《爬出窗外並消失的百歲老人》,那個時候我就想要翻譯這電影的字幕了,
其實比較慚愧,這是我自發看第二遍的書,上一本是《少年維特的煩惱》,維特當時看得我心塞啊,是不是夠消極?反正爲了翻譯字幕,電影DVD看了不知道多少遍,於是我就對照,機翻的英語,機翻的繁中,英文譯本,中文譯本,一點點來,就我一個人,搞了兩禮拜,最後放在B站上,現在B站能在線,搜一下就是,其實那個版本我還是不滿意,於是在2014-11-04決定進行修正字幕精確校對,應該不久後也會發出,字幕其實在網上能下載了,這此就這樣吧,如果還有較多的補充,我再開一篇影評。

截止2014年底 我個人所翻譯電影列表
挪威2011《完全真愛》
瑞典2013《百歲老人翹家去》
意大利2006《等待黎明1》
瑞典2013《我們是最棒的!》
蘇聯1980《夢若初見》
瑞典2004《棕色十字旗》
瑞典芬蘭2007《初戀在夏日》

 2 ) 生命无境——解读《百岁老人跷家去》的文本意图

       瑞典电影《百岁老人翘家去》改编自瑞典作家约纳斯·约翰松2009年出版的幽默小说《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从互文视角来看,本片融合了多部经典的特征,既有如《阿甘正传》般以历史事件为叙事时间线索,也有如《两杆大烟枪》般逐步扩展出复杂的关系网络并设置关键事物串联起一切事件、引发冲突,还有如《肖申克的救赎》般透露出无尽的自由意蕴。这些特征的融合使影片在情节上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荒诞性,但导演并没有进一步采取风格化的摄影方式和剪辑处理以强调这些性质,反而在视觉上从简,通过粗糙的画质、手提摄影机、灰白色调等写实主义倾向的手法去讲述一个浪漫化的故事。
一. 敬意的表达意图
       《阿甘正传》不仅是美国影史上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之作,更因其诞生时所处的社会语境而有着明确的政治立场,映射着当时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显然,《阿甘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关注和再现是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目的性的。主人公跨越了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社会的重要历史时刻,黑人民权运动、政治腐败、越战等动荡的时期在许许多多美国人民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创伤,而影片则试图通过阿甘和其他角色间的互动向观众提供一种想象中的和解和心理上的救赎。
       与《阿甘正传》在叙事特点上拥有互文性的《百岁老人跷家去》在时空格局上比前者更为宽广,时间上横跨百年世界史(从1905年主人公阿郎出生到2005年阿郎的百岁生日);空间上根据两条叙事线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大小两个格局,在过去时态的叙事线上,空间在多个国家之间穿梭,而在现在时态的叙事线上,空间则限定于瑞典境内。以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线索,这样的表述方式也赋予了影片政治意味,但与《阿甘正传》相比,政治文化并不是本片的核心,它更多地就是作为线索在履行叙事功能的本职。另一方面,选择这样的叙事方式也离不开本片的致敬意图。
       影片的首尾都通过字幕清楚地表达了对瑞典名人诺贝尔的敬意。具体体现在影片中则是将诺贝尔重要的生平事迹投射到主人公阿郎的人物形象上,其中最明显的有三处:一是“诺贝尔发明炸药”与阿郎的“爆炸情结”;二是“诺贝尔没有妻室儿女”与阿郎被医者以优生学的理由实施了类似结扎手术的行为;三是“诺贝尔没有固定住所”的人生历程与阿郎穿梭于各个国家的人生轨迹。诺贝尔因父亲工作的关系,从小就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因学习工作或政治局势等原因,他不断穿梭在俄国、美国、法国、奥地利、英国等全球各地,而这恰恰成为了本影片原文本的叙事灵感。此外,炸药是诺贝尔最著名的发明,影片中的阿郎则是自小养成了一种“爆炸情结”。这个情结的由来并不是突兀的,有着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一战期间,阿郎的父亲在俄国因自圈土地的罪名被枪毙,死讯传回家的那一天,阿郎开始了他的“爆炸情结”。此后,他又尝试了两次小型爆炸实验,却在第四次实验中意外炸死了一位曾对其母亲进行变相压榨的批发商,至此,阿郎的炸药也与死亡有了因果联系。此后阿郎不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战争中,甚至在二战时推动了美国原子弹的发明。
       如果说阿甘的“长跑”象征的是一种救赎形式,那么阿郎的“炸药”则是一种对暴力的合理化表述。诚如上述所提,阿郎第四次实验炸药的时候,因批发商的意外介入而致后者死亡。然而,由于批发商在先前的情节中表现出了个人的道德污点,因此这样的意外并不会引发观众对主人公进行道德批判的欲望,反过来,甚至迎合了某些观众对批发商的审判欲望。接下来,炸药正式起到军事作用。在西班牙内战时期,阿郎不断地炸毁桥梁;在太平洋战争时期,他介入了曼哈顿计划,推动了美国原子弹的发明,间接地炸毁了广岛与长崎;在苏联,他阴差阳错地炸毁了劳改营,重获自由……炸药不仅成为影片中与叙事线共生的重要意象,更因为影片所选的表述角度使它背后的暴力意义获得了正面的合理化表述,也使得影片的敬意表达意图更加纯粹。
二. 哲理的传递意图
       提到瑞典导演,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英格玛·伯格曼,他作品中的诗意与艺术气息充满了这个国家平和与深沉的人文特点。位于北欧的瑞典作为少数的永久中立国之一,具有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民族特点,他们注重民生,拥有先进的养老福利体系……或许正因为这样的民族性格,包装在本片荒诞情节和复杂叙事的背后是最为原始的生命母题。
       不仅是“暴力”在本片得到了合理化的表现,“犯罪”在本片中也脱离了审判,为了使这样的处理得到认同,影片采取的是荒诞化处理,使其远离现实。于是,我们看到影片中不断出现的个体死亡始终与事先预设的动机无关,它们总是发生在阴差阳错的巧妙时刻。就连引发现在时态叙事线上一切情节的那一箱金钱的盗窃也不过是一场意外,即便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犯罪团伙”中企图分一杯羹,这个团伙里的人物却都不是真的如此受金钱欲望的驱使,他们秉持的仍旧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戏谑态度,他们更在乎逃亡过程中的人生体验。可见,除了显露的致敬意图,影片还有更深层次的价值传递意图。
       影片开头通过展示阿郎的生活片段,伴随他的主观自白,表现了他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阿郎是一个典型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在了无人烟的郊区房屋,面对空落的椅子独自进餐,他最重要的也是他唯一的陪伴就是一只宠物猫,孤独的阿郎像与人对话般与它相处。“冬季”、“白雪”、“郊区”、“独自生活的百岁老人”,环境的塑造和人物几乎自言自语的状态使情绪更显孤单。尔后,猫被狐狸咬死,悲痛的阿郎决心报复,这一段情节不仅是为了说明宠物猫对于阿郎的重要性,更重要的作用是表现出阿郎性格中暴冲、智慧的一面,也为故事后来的冒险情节和对阿郎“爆炸情节”的讲述做了铺垫。
       本片虽关于冒险,却无关热血,反而有一种岁月沉淀下来后随遇而安的气息。阿郎从养老院出来后的一段情节别有深意:他缓慢行走,途径墓园,然后他站在墓园的外沿,透过眼前在试验炸药的孩子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他露出愉悦的神情,而孩子却仿佛受到惊吓般仓皇逃走。这一小段情节的情绪从愉悦到落寞,如同生命从蓬勃走到无力,迟暮的阿郎已游走在生命尽头的边缘,但镜头里的他背对死亡,看着岁月溜走的方向。这种随遇而安的气息在现在时态的叙事线上更是表露无遗。对主人公目的地的询问反复出现在这条叙事线上,而阿郎从未做出明确回答,最终都以随他者的安排结束,这种公路片的韵味体现出主人公在即将迈入生命终点前依然追求独特生命体验而不甘于屈就在养老院中等待死亡降临的意念。
       阿郎受到时光与生命力的召唤,于是迈出脚步,即便步履瞒姗,依然前行不断。他的抽屉里有着年轻时游历世界与各地名人的合照,然而,他一件行李都没带就只身上路,因为回忆无需依靠实物去证明其存在。他是如此地了无牵挂,这种洒脱或许是因为孤单,却也是个体在面对生死时所必须具有的独立和自由。

 3 ) 《百岁老人跷家去》超140字影评

带有哲学色调的北欧影片,在这一尺度上无限接近欧维。对这样不虚妄不浮躁,用心演绎又拥有淡淡哲学思辨叙事浓浓哲学味道的影片,还没有什么抵抗力。omar sy的触不可及,凯恩的年轻气盛,朱塞佩的西西里——慢慢品尝那丰富又调皮(又不失沉重)的人生。节奏是很棒,完全紧张不起来,可是脉络、内容和讲述都逐渐有些掉,8- 转向魔幻风,略略挽回一些颓势,却越来越乏味。二流喜剧

 4 ) 说做就做的傻人,有傻福

看惯了美国电影,偶尔看看欧洲电影别有一番味道,相比美国人内涵的说话方式,欧洲人简单直白的语言,让这种喜剧电影观看的更为轻松。

百岁老人一边淡然的面对出逃中的各种遭遇,一边回忆自己颇有成就也滑稽荒诞的一生。智力缺陷的他却拥有爆破怪才般的天赋,带着妈妈交给他“说做就做”的信条,再加上一些好运气,一个类似阿甘正传的故事便发生在了他身上。

喜剧的背后也带来一些感悟,人生漫漫会经历太多故事,我们大可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果断坚决的去追寻梦想和目标,从容淡然的去面对困难和磨难。至于结果,那就交给命运吧。

 5 ) 活着,百岁,需要的是自由!

活着,百岁,需要的是自由!和国内的飞跃老人院很相似。
故事本身很有吸引力,双线的平行叙事也还行。但是节奏毫无变化太平了,有点阿甘正传的味道。说实话,瑞典电影产量很小,演员的额知名度也有限,罗伯特·加斯塔夫森是在没什么资料。本片改编自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阿朗怎会救下了佛朗哥,还跟即将成为总统的杜鲁门共进晚餐?他为何搭上了前首相邱吉尔的便车,又被扔进中国的国共两党之争?此外,他是如何度过翻越喜马拉雅山的那几个月的?自己买书看看吧!

 6 ) 百岁老人跷家去

有人正在忙着制作一个大蛋糕,在纠结着,用巧克力口味的还是草莓口味的,用软糖还是松松的面包,从商店那里买来的蜡烛,一包究竟有几根,以及那些蜡烛插上去,是不是真的那么多了,至少应当数上两遍才好。这里,一些人负责去采购,一些人负责撒金色的彩粉,一些人专门拿摄像机准备拍照,还有的,是要负责打扮这个蛋糕的,布置场景的,唱生日歌曲的。最后,总落得一个位置,全部这些先前为了准备来庆祝的,要为这么一个位置上的主角服务。他们大声的吼叫过,在之前甚至到现在。他会至始至终的认为,这些只不过在简单的交涉中,而不止是一个更为恰当的,去寻求一种更高明的解决方案的博弈中。

倘若他是他们中的一员。那个位置上的特殊身份一直没有被揭晓的话。要让他们认为他不过是个路人甲而已,是太简单了。

“你应该把车子往后倒,不要这么横冲直撞的。”手指慢慢地在半空中画圈圈,用来指挥着方向盘应该怎么转。完全的适合于他的年老的身份。看不出那人此刻正在发泄一种愤愤的不满。但他之前真的,没有给一个明确的答案说,“我现在正很不爽呢!”“去死”“各位小心了,我要开车乱撞了。”而更多的,归于一种抿嘴巴,扩张鼻孔,来回地搓拳头,然后重重的摔了一下车门。关于语言方面,或许这么说:“哦!这个是你的新男友吧!很好,很好,我只是要过来拿之前的盆栽和一些碗碟。”“那些东西是你之前送我的,你我都知道,现在给我滚。”最后再大方地上前握了旁边人的手。嗯,看来就是这样嘛!有人过来拿东西,遭到拒绝,然后友善的想要回去了。他的心里就会这么想。然后真的也这么去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慢条斯理的,不加掩饰的去和别人交流。

另一种又不一样。有舒适的床,一扇窗户,屋子里干干净净,外面绿草如茵。但一切沉浸在只有走路,桌子碰撞才能发出的一点声响。这还不够,它们是狭小得,不是你用行走就能看出来一个拉洋片的过程。他会有一点勇气去探究这么一个现状,像是打开窗户跳出去,而不止是安于看到人们已经表露出来的现象,总结的观点。此刻,陌生的人看到了他,就如一个得了失忆症的但别人并不知道真相的人。总让别人先问了,或者不是,他要回一个招呼,敬礼。如果,问题过于深刻和没有预知,诸如:“你准备到哪里去。”,回答,“哪里最快”或者反问“你要到哪里。”摸一摸口袋,发现只够得上另一个地方,那么也可以欣然的接受。人们会在他回答的通顺及没来由的琢磨出何以至此,将他定位到一个不羁的旅人。。。

 短评

特效化妆、演员编排、多国取景、昂贵道具、场景还原,还有男主角奇妙的各种爆破爱好,怨不得本片成本高昂。和爱因斯坦越狱或气死斯大林的脑洞设定精彩,然而走马观花的场景变更只是流于表面,单方面展示冒险没有深层人生领悟。可能人家翻拍的时候也没想那么多,只为博君一笑。

7分钟前
  • 国产凌凌期
  • 推荐

【酷老头系列】感谢翻译君各种原著的细节,浑噩酷炫的一生,你永远不可能是个路人甲,比主流的阿甘来得更有趣。参与国共之争爬喜马拉雅山与江青泛舟没拍出来太可惜!!!【7.5】

10分钟前
  • 推荐

瑞典版《吹牛大王历险记》,匪夷所思的一生。最早看到关于百岁老人跷家去的推荐是通过GR订阅的一个台湾人的博客,那时候大概刚出港台译本。如今电影出了,GR关闭,没人写博客了,想想真是有点沧海桑田。

11分钟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力荐

在电影院看的。文艺商业两不误,据说是根据一部畅销小说改编的,于是,我去书店买了一本。

15分钟前
  • 张翔森
  • 推荐

看在笑了几次的份上四星吧,一个阿甘经历式的人,总之各种大事全让他赶上了,还是“被”赶上了,并非自己主动的。再次说明,心大一点,乐呵一点,会活得长久。碰上一个看过原著的摁都摁不住从头到尾嘚瑟的翻译,可惜,他连原著都打成了“原着”。

20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奇葩世界里的奇葩人物在奇葩逻辑下上演的奇葩故事,在我这个奇葩观众看来还算蛮有奇葩意思的。现实与回忆的双线叙事,不及《阿甘正传》那般自然又趣味十足,而回忆部分于我的稍显无趣也间接削弱了我对现实故事发现的兴趣。……联想到《独裁者》(2012)和《蠢蛋搞怪秀4:坏外公》……字幕翻译用心给力!

2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蠢萌 比较我的风格 @ mk2 bibliothèque

22分钟前
  • 马西吼吼吼
  • 推荐

一个有趣老头的现在,一个传奇人物的过去,魔幻任性的故事和浮夸以及无厘头的情节在加上一群蠢得要死的坏蛋,也是有点小趣味。3.5

25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老爷爷这辈子算是值了,开发过原子弹气死过斯大林还和爱因斯坦逃过狱。瑞典人自娱自乐的心态蛮不错的,就是想整黑色幽默却不小心整成了北欧童话哟...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爆炸就是艺术

30分钟前
  • 国王KING
  • 推荐

就像是荒诞的英式黑色喜剧遇上【阿甘正传】,可惜却是用北欧的文艺范儿呈现出来,它既不黑色幽默,也不主旋律励志,两边不靠,只是蠢萌的让人脑洞大开,一边插叙老人的一辈子,串联起一个世纪的历史,一边是荒诞的追杀,两条叙事线完全可以是两部电影,当故事讲很精彩,当成电影就算了。★★★

3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人生处处是巧合,一路嗨下去

36分钟前
  • 申由己
  • 力荐

想看原著~

37分钟前
  • robnick
  • 力荐

生活的激情徐徐而来,改天要去借原著来看看

38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有点厌倦这种神棍奇遇记了

39分钟前
  • 油漆未干
  • 还行

阅人无数,鬼扯神片

41分钟前
  • 曼特宁
  • 力荐

这才是真实地世界近代史!无知狂妄荒谬覆盖了这个星球!12颗星推荐。

43分钟前
  • 泥巴
  • 力荐

有些細節挺有趣,但中途我還是睡了幾次。

45分钟前
  • hmmux
  • 还行

多么奇幻的一生啊,傻人有傻福,电影拍得好呆萌

50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现实与回忆交织是不错的叙述手法,想读原著

51分钟前
  • 一实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