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生活

HD

主演: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安妮塔·艾克伯格,阿努克·艾梅,伊冯·弗奴克丝,玛加莉·诺埃尔,阿兰·居尼,安尼巴莱·宁基,瓦尔特·圣泰索,瓦莱里娅·钱戈蒂尼,里卡尔多·加罗内,伊妲·伽利,Audrey McDonald,波利多尔,Alain Dijon,米诺·多罗,劳拉·贝蒂,尼可,恩佐·塞鲁西科,恩佐·多里亚,恩里科·格洛里,Adriana Moneta,莱克斯·巴克,贾可·塞纳斯,娜迪亚·格雷,Giuseppe Addobbati,Gabriella Andreini,Armando Annuale,詹尼·巴吉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意大利语年份:196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甜蜜的生活 剧照 NO.1甜蜜的生活 剧照 NO.2甜蜜的生活 剧照 NO.3甜蜜的生活 剧照 NO.4甜蜜的生活 剧照 NO.5甜蜜的生活 剧照 NO.6甜蜜的生活 剧照 NO.13甜蜜的生活 剧照 NO.14甜蜜的生活 剧照 NO.15甜蜜的生活 剧照 NO.16甜蜜的生活 剧照 NO.17甜蜜的生活 剧照 NO.18甜蜜的生活 剧照 NO.19甜蜜的生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甜蜜的生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马切罗(马塞洛•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 饰)是某杂志的专栏记者,他曾试图成为一名作家但是事与愿违,只得终日为明星绯闻奔忙。马切罗经常出席一些社会名流的交际酒会,于是他暗自和摄影师勾搭,设计拍摄明星隐私然后公诸于众。马切罗有一个女友元玛,在送 她回家的途中,搭乘了一位妓院老鸨,后者对他讲述了很多风月场中的轶事,这让他对名利场更加厌恶。在基督教的某个仪式上,一位从美国来的名模总是对着媒体搔首弄姿,后来马切罗的批评家朋友斯泰纳一针见血指出了她的虚伪之处,这让他逐渐认清了上流社会的腐朽,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他发现自己并不热衷奢华的生活,而且对于那个自以为是的元玛也并不满意,并进行了我行我素的反抗……最后的城堡星期三2022谢谢你的爱没有方向的家太极宗师死亡夜线国语裸婚时代2011星际旅行6:未来之城缘来缘去布兰卡和弹吉他的人喂帅哥2一种谋杀天赐灵机血战午城22号追击者振华英雄费城夜美丽天堂血路国语版妖星哥拉斯谁都知道我爱你惩罚者 第一季兵临城下季节风哈法欧尼特工插班生父与子酒吧第二季和平使者 第一季养家之人国语牛郎织女2008我的杀意恋爱了宇航员文森特要看海莫斯科陷落国语机密档案超时空要爱盒子里有猫腻雪山奇迹茶花女2000花岗岩七彩满天神佛太阳刚刚出山

 长篇影评

 1 ) 摘自《我,费里尼》

    这本书里的这部片名一直都是《生活的甜蜜》


  “大家没弄清楚我对La Dolce Vita这个片名的用意。大家赋予它更多反讽的想象。我的意思是‘生活的甜蜜’(THE SWEETNESS OF LIFE),而不是‘甜蜜的生活’(THE SWEET LIFE)。这现象真奇怪,因为通常我碰到的是相反的问题。也就是,如果我说了一句反讽的话,别人反倒会拿它表面上的意思来看。于是,别人引述我说的就永远都跟我的想法相反。之后,这些表面上是从我这里引述出来的话就会一直回来纠缠我。
   有人问我《生活的甜蜜》到底是再说什么的时候,我喜欢回答他们这部片子讲的是罗马-----一个‘内心之城’,以及‘永恒之城’。故事并不一定要发生在罗马,可以在纽约,东京,曼谷,索多玛和蛾摩拉,哪儿都可以,但我熟悉的是罗马。
   纯真的人可以从别人那儿学到东西,这是浅显的道理;最让人吃惊的是懂得多的人反而不肯继续观察学习。疲乏的目光被颠醒了,添了信的敏感度,才发现原来你每天都是过着视而不见懂的日子。
   这就是马尔切洛在《生活的甜蜜》片尾所丢弃的东西。他没注意到宝拉跟他说她愿意接受他的好意向他学习打字时,其实还有别的暗示。他不了解宝拉的纯真和对生命开放态度可以带给他一种新鲜的视野,进而把他愤世嫉俗的摧毁性态度转化成明晓事理的建设性态度。她是马尔切洛的乡愁与不再的浪漫。”
                          -------《我,费里尼》

 2 ) 海上的救生筏

开场直升机吊着基督像飞越城市上空,梵蒂冈的广场堆满了游客,接着基督像的特写直接切成了泰国舞蹈中的神仙……信仰沦为了装饰。
接下来就是马切洛的游戏生活,勾搭上女富二代,搭妓女回家~清晨回家发现了自杀女友。
米国女明星来访,因为没找到住处和各种原因未成奸,以挨揍收场。
在教堂中遇到自己唯一认可,也算是心灵上的朋友~~音乐声中,马切洛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
圣母显灵的段落有点困惑,感觉和整个电影的风格不是很协调。也许是对应上一段和朋友的谈话,他带上了自己的女友。他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在圣母显灵最后的段落,女友也加入到抢夺神树的人群中。最后以一个病人在闹剧后死去告一段落
带女友参加朋友的家庭聚会。看起来那是令人羡慕的生活,大房子、谈论艺术的朋友、优雅的举止。但朋友却隐藏着自己深深不安~马切洛并没有意识到,而且被那种和谐的家庭生活迷惑。收场是朋友介绍他做个编剧,以摆脱目前的窘境。
马切洛在一个海边小餐馆试图写作,但却为周围的小事不能进行下去。我们都知道他根本写不出什么~和餐厅年轻小女孩交谈,暗示女孩属于另外一个世界。教女孩打字,也许是一种交流的试探吧……女孩拒绝结束了这个段落。
父亲突然来访,一起去了夜总会,和姑娘们狂欢。父亲的身体和精力显然不能承受这样刺激,突然不舒服然后吵着离开罗马。他想从父亲那里得到安慰的愿望落空了,父亲自己也空虚的要命,况且年纪也不允许他寻求刺激。他向同伴解释他和父亲的感情并不深,因为他父亲很少在家。
被女郎拉去参加另一场狂欢,一座古老的城堡。遇到女富二代,带他进到一间谈话的房间。在神秘感的影响下,他像女人倾诉自己对女性的依恋和对生活的恐惧,可后面很快变味了。女人轻易被另一个具体而实在的男人诱惑……他找不到女人,却跟随着一群人进封闭的老宅探险,寻找鬼魂。天亮了,一群看起来就像是鬼魂的人出来。
和女友激烈的争吵,他不能接受女友那种疯狂的占有式的爱情,可却依恋那种附着在他身上的存在感。之后,他又开车回来。
和女友在一起时接到突然的电话,他可说唯一的朋友,生活的目标,信仰的支柱却自杀了。而且是非常惨烈的方式,杀死了两个孩子,之后自杀。
最后一个段落,更加疯狂的享乐~~半醉半狂癫的马切洛把趴体引向了邪恶的高潮。天亮了,人们离开了房子来到海滩。他们被渔民打上来奇怪的鱼吸引,马切洛看着那个丑陋的生物的眼睛像是在注视着自己。
先前海边饭馆的女孩和马切洛隔着好大一片沙滩,海浪声让两人都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女孩说愿意跟他学打字~可马切洛离开了。那也许是他和另外一个不同世界的通道,可因为听不见,被嘈杂的声音阻挡,他回去了自己的世界。
据说这电影是三个半小时,可看到的版本是174分钟,不知道剪掉的部都有什么。
看这个片子忍不住和安东尼奥尼的《夜》比较,那种疏离感、虚无感很相似。也许同是新现实主义出身,都被存在主义影响,又关注的同样的问题吧(也许演员都是马斯楚安尼的原因)。《夜》感觉更细腻,探索微观的人之间的情感世界。而费里尼更带有社会化倾向。
最后狂欢的段落有很多邪恶的性暗示~后来在编剧名单中看到了“帕索里尼”的名字,暗想,难怪呢。
摄影几乎全用的长焦镜头,前景、背景都被刻意虚化,让人像鬼魂一样飘荡在画面中。
摄影机很少移动,固定在那里,注视着表演的人们。狂欢的人们都像是在盒子里舞蹈,疯狂而不觉。

 3 ) 这是一个寓言

我一点也不觉得羞愧,我只欣赏我能够懂得或者我以为我能够懂得的艺术。
  
  所以,每个团体都会有各式各样的他们的皇帝。有些人可能会彼此不屑,可是谁又是真正的比较厉害呢?只是标准不同罢了哇。
  
  费里尼的电影。我原先只看过Fellini's Casanova。
  看了《甜蜜生活》,连我这样不迷信大师的人,也要鼓掌说,大师就是大师哇。
  
  《甜蜜生活》是一个寓言。
  
  3个小时的电影结束的时候,我问:他提出了那么多问题,可是并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啊?老方调侃的语气:现代艺术就是这样啊!
  
  又回到了老问题,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马尔切洛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遇到富裕空虚的玛莱达,冷漠而颓废,用性填补精神空虚,却无法逃避无处不在的孤独。
  
  马尔切洛遇到为自己而自杀充满嫉妒的女友埃玛,她的生活中只有爱他,其余什么也没有,暴烈的争执他依然不忍分手。
  
  马尔切洛遇到肉弹女星西尔维娅,没有灵魂,但拥有充满了性感、力量、诱惑的身体,让人无法抗拒,他沉醉其中。
  
  马尔切洛遇到纯真美丽的女侍者奥拉,他被震撼,内心涌起的温柔让他重新慰问女友。
  
  马尔切洛遇到老友斯坦纳,他的家庭幸福温馨,马尔切洛觉得自己浮躁不知所向的心无法面对斯坦纳平静而安详的弹出巴赫的管风琴作品,他甚至一度觉得这些才是应该追求的,此时斯坦纳将两个孩子杀死,然后自杀,马尔切洛再次困惑了。
  
  马尔切洛遇到狂热而愚昧的人群疯狂的追求着根本不存在的信仰,在悲剧的面前才能回复现实。
  
  马尔切洛遇到他那寻欢作乐却忽然失去部分记忆的父亲。
  
  马尔切洛胡闹的海滨别墅聚会,酩酊大醉。人们沉浸在虚假的欢乐之中,拼命地去寻找新鲜的花样来刺激早已麻痹的神经,在这种寻找中愈发的不知道在寻找什么!
  
  一个夜晚接着一个夜晚。电影中几乎没有白天的场景。
  直到最后一幕,才是一个黎明。人们走出别墅,疲惫萎靡的神态。一条渔民从海里打出的巨大怪异的鱼。
  
  影片荒诞而又现实。
  它没有假惺惺的揭示什么社会的沉沦之类的无聊东西,根本不是。
  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前,现在,以后在我们的身体里存在的东西,一切。

 4 ) 从一个喜剧迅速向悲剧坍塌的故事

不敢说自己看懂了费里尼的故事,只是在这里写下一些自己的解读和注意到的细节。我觉得很多评论也没有解读得很详细,有些细节没讲清楚,恰恰是这些细节,非常体现费里尼本人的偏好和想传达的理念,我喜欢称这种为导演夹带的私货。可能因为大家看的都是一个非常不走心的翻译版本。看电影一不能忍受删减,二不能忍受的就是歪曲,所有的漏翻、乱翻都是对导演的不敬,许许多多的外文电影都充斥着不负责任的机翻、对修饰定语的漏翻、甚至过于卖弄搞点漂亮句子,观众看到的电影不是导演的电影,而是这些“再创作”者的意淫。我也不懂意文,整部电影断断续续看了7、8个小时,中英字幕一起看,主要理解的参考依据都是英文,英文始终跟意文较接近。下面进入正题:

电影分成多个小故事:1、直升机吊着神像升天(神像升天);2、恰恰恰酒吧跟踪王子偷情(偷情跟踪);3、马切跟M女郎勾搭并载一个站街女回家,并在站街女家放荡(初遇M女郎);4、马切归家发现艾玛自杀,将其送院就医(艾玛自杀);5、S女郎嫁到,马切带其在罗马游玩,最后被S的老公爆锤(美国女星S);6、偶遇斯坦纳老友,在教堂弹琴(教堂弹琴);7、圣树神迹降临,媒体疯狂(神迹降临);8、在斯坦纳家聚会(友情聚会);9、在一个未知的餐厅写作,并认识了一个小女孩(初遇天使);10、再见父亲,游玩了恰恰恰酒吧,还去了一个女郎的家,最后与父亲分别(再见父亲);11、偶遇N女郎,跟随她去了一个趴,并进行古堡探险(古堡探险);12、跟艾玛大闹一场,又和好并打了一炮(分分合合);13、斯坦纳杀了自己孩子并自杀(老友去世);14、彻底疯狂的一晚通宵,以及黎明时分在海滩上游荡(彻底堕落)。

整个故事表露出罗马富丽虚浮的群众生活之下精神萎靡道德缺失心灵空虚,里面的各种人行为都十分豪放狂热,近乎到有些痴线的地步。乍看之下觉得这种豪迈的人生、豪迈的生活作风,整个人都焕发活力,引人靠近,罗马这片魔障之城、到处涌出堕落的土地就是这样诱人深入。神像升天一节之中,神像被直升机吊起,其寓意有大量的解读不多赘述,直升机经过一大片尚在开发的土地,显示出这个时期的罗马正在急速扩张,越来越多人进驻到罗马。在做日光浴的女郎跟马切用耳语和手语调情,马切显然十分擅长这种隔岸交流的活儿,还甩了几个飞吻。然后神降临于城区之上,整片城都笼罩在神的庇佑之下,镜头一转来到恰恰恰酒吧偷情跟踪,酒吧的表演充满荒唐的搞笑气息,一片混乱中马切勾搭上了

居中的jester充满东方神佛特色

M女郎,马切的小弟啪啪洛萨(paparazzo)也出场了,其实我个人认为paparazzo不是这个小弟的名字,只是个代名词,paparazzo也是狗仔的英文,这位低层人物似乎不配拥有姓名。

M女郎很漂亮,她主动载了一个站街女回家,昭显其与妓女似乎有点心灵相通相互理解,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中对妓女的用词丰富得令人发指,用了很多个不同词,都是妓女娼妇的意思,我认为费里尼有意把大部分女人都归成娼妓一列,穷的只是娼,富的也不过是妓,导演库布里克酷爱费里尼的片子,在其《大开眼戒》中同样有传达出类似观念。在站街女积水的地下室里,M和马切来了一发,里面其实透露出两人对站街女的人权漠视,站街女下班了回家就回归了正常生活,但仍要献出自己的生活空间给他人行不苟之事。屋子外站街女与一个应该是皮条客的人在讨论要不要诈M和马切一笔,但站街女拒绝了,似乎是这位底层在这方面更有道德感可言,而皮条客已经习惯对来自上层的羞辱逆来顺受并从中牟利。

艾玛自杀,被马切送院。过程中马切又骂她疯婆子,又不满她找麻烦,他眼里可能认为艾玛就是个娼,送到医院后还念着M,给她打电话,但她只顾睡觉没理马切。马切对于上流的妓来说,又不过像是个找乐子的附属品。镜头一转来到美国女星S的故事,接机过程中不断有人提及这位女星的瑞典脸庞诱人犯罪,但S是位美国女星。来到S家里,S的老公对她不闻不问与艾玛打电话给马切问长问短生怕他掂花惹草形成对比,接下来带S游览罗马古建筑的部分就比较有趣了,所有人都不及S这位美国女星有活力,但在塔楼顶端,S却问马切Giottos Campanile在哪里,马切说不在罗马在佛罗伦萨(这段的中文翻译严重出错,S和马切交流讲得是明明白白的英文),整个过程反映出这位瑞典女郎受美国影响,变成喜欢上蹦下跳但缺脑子的猩猩,大概当时对老美的刻板印象都是如此。S在楼顶稍稍对马切示了好,接下来的舞会马切就发了情的野马,疯狂舔狗,讲话虽浪漫但也极度荒诞,整个舞会的镜头表现一片欢乐,

整个舞会都受S女星的带动,跟在她背后欢乐,多年前我似乎在猫和老鼠等动画里看过类似表现

只有S的老公在沉闷地画肖像画,中间一个侍从把S脱掉高跟鞋捡了回来,后来S老公跟S讲的是一个怪诞的罗马人把你的鞋子送回来了,我认为这里怪诞罗马打扮侍从代表的其实是这个扭曲的罗马,这个城是有生命主观能动性、有魔力的,会对一些人的行为进行修正同化,罗马就是这样一直培养信徒的。

S老公还点评了一番侍从的衣着,其斯巴达特色张冠李戴,就像民国人还留着清朝辫一样
与S女郎调情的这个人的形象也值得注意,想不起在哪里看过类似的面容但这个面容是十分像恶魔的

后来马切把S带到了街上游荡,其实S从来没正视过马切,在特雷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差点亲上了S,突然就天亮了。而后马切悻悻地把S带回她家,还被她老公暴揍了一顿。

这一幕,又漂亮又好笑

来到教堂弹琴章节,刚开始摄影师问马切接下来该怎么拍,马切就说让马站桌子上,女人躺在地上拍一张,可见媒体创作背后的粗制滥造,喜欢搞荒唐噱头,当然后面对媒体有更大的嘲讽。然后马切像受到神启一样走进了教堂,邂逅昔日好友斯坦纳,斯坦纳的存在对马切来说确实如希望一般,迷茫的马切的确因为有斯坦纳这一缕希望指引而避免了一开始就像深渊堕落,斯坦纳是位有文化有地位有家蕴的作家,他赞赏马切,他也希望把他引向正途,希望他成为正直的文学作者,而不仅是当媒体的傀儡。但教堂里一句对话却很玩味,体现出费里尼对教派的讥讽。

英文的正确翻译是“他们甚至允许我在教堂里play organ”,organ可以是琴,也可以是生殖器

来到影片的一个小高潮,神迹降临。据传有两个小女孩在一棵奇迹之树附近见到了圣母玛利亚,吸引大批媒体前往,也有很多求神拜佛想治病的群众前往,政府出于某些原因扣押了几个召唤神灵的神童,现场迅速被搭成一片影棚,不禁让人怀疑媒体示之于公众的新闻,是否都是在这样的“影棚”里拍摄出来的?到底读者读到的报导内容是否算真实呢?还是读者其实只是媒体任意摆布的群体,媒体想让读者知道什么,读者就只能知道什么。啪啪洛萨几个狗仔在“神迹降临”上演还以物质金钱诱惑那些祈祷的群众进行摆拍。入夜正式开戏,一次采访中,记者给了采访人一篇读稿,甚至读稿还写错了内容,可谓十分不走心,这样的影像播出去侮辱公众智商。神童终于放了出来,与神对话开始了,过程啼笑皆非。

过程拍摄过度敬业,连场面镜头的调度都十分敬业,制片水准不可谓不精良
暴风骤雨里群众哄抢神树的树丫,场面一度yin乱

费里尼对媒体的抨击是非常猛烈的,伍迪艾伦在自己的《解构爱情狂》里也深度讥讽了媒体,片中地狱里的第八层留给了媒体人,最后一层留给变态。老美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也一直在声讨媒体的诸多不良行为。西方对媒体的怀疑一直存在,媒体总是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甚至断章取义,好事都能用坏角度解读,误导众多读者。一如国内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公众号一条条标题党,一篇篇软文,一句句口号,制造盲目崇拜,再收割崇拜,还号称为知识付费,实则其文章,水里没有一点干货。他们不是不讲真话,有时候他们只讲一半真话,制造恐慌,拉拢脑残跟随他们的脚步对他们的敌视目标进行网暴声讨,一个个不曾拜读康德,对道德无甚深入理解,却大言不惭指责他人缺德。可怕的是不仅大量中年人盲目相信,广泛传阅,连年轻群体都被精神腐化,近年盛行的消费主义文化我认为就是其中一个表现。回到正题,求神的孩子当场暴毙,次日清晨,只有部分人为死者祈祷,十分讽刺,神救死扶伤却有人在神的眼底下暴毙,而媒体力量庞大,却多数冷眼旁观,甚至以新闻价值牟利。

友情聚会上,马切真正做了一次心灵洗涤,这里的座上客都是有思想的艺术家,所以不像其他社交活动那样声色犬马。费里尼夹带了自己喜欢莫兰迪画作的一些个人私货。斯坦纳一再劝说马切做正经文学。在聚会上录音带回放的海浪声、鸟语声中,马切终于找到了一丝平静。中间一段与斯坦纳与其孩子的交流显示出他非常喜爱自己的孩子,还经常从他们的讲话中得到文学启发。最后斯坦纳与马切的一段谈话隐约透露出斯坦纳走入思想胡同,临近崩溃的苗头。

在一个餐厅里,马切初次见到了天使的化身,是他亲口说。马切会来这里,大概是的确有了真正搞文学的心,但他一直受到来自艾玛的追问,难以静下心创作。

小女孩确实很漂亮,后面她再出现时,仍是天使化身的象征

再见到父亲,马切燃起了更多的希望,年少时父亲经常不在家,老妈经常以泪洗脸。马切一直想跟自己的老爸来次认真的相处,做一次多年来一直缺失的和谐,感受下父爱。他们又去了恰恰恰酒吧,仍然是充满特色的小丑表演,老爸还勾搭了一位舞女,并且表示腿玩年。从马切父亲的把妹举动可以看出他精于玩了,想必抛下家庭的这些年锻炼不少。马切其实十分不愿意父亲跟舞女回家,但父亲根本不理他,病了一通之后,父亲又默默走了。马切本想重新寻回家庭温暖,起码家庭可以给他生活希望,可惜他失败了。

接下来进入古堡探险,马切被N女郎带到了一个古堡里聚会,这种聚会是马切堕落的开始,以后马切的生活里充满了这种糜烂的聚会。聚会的地方在远离城区的城堡里,上流的人都喜欢在城郊幽静的深院大宅里搞点糜烂的聚会,《大开眼戒》里亦如此。在去的路上以及古堡中,都一再有男人嫌弃狗的片段,但女的却对狗钟爱有加,男的从女人身上寻欢,女人就寄望于狗身上作乐。马切在城堡有见到了M,M给这位新参者介绍各位贵族,带他游览了城堡,,到处的古色古香的艺术油画。在接下来玩的隔室传话游戏里,M亲口承认了自己就是妓女,心甘情愿,一边说着喜欢马切一边在边上就跟另一位情人搞上了,其实上流里面各个女人都是这样游走在男人之间,个个男人都钓着,哪里有好处就扑向哪里。趁着夜色,这群人组织了一次古堡探险,里面讲到的一句话很重要——Careful, the place is overrun with mice, beetles, vipers,owls and vampires. 这句话出自吸血鬼德古拉的传说,吸血鬼居住的城堡满是蛇虫鼠蚁脏东西,如果想对这句话有更多了解不妨看下《惊情四百年》。然后说这句话的人还补了一句And now it will also be full of whores,意思是现在这里还会充满娼妓,我认为这句话既代表了这些男人对这群女人的看法,也昭显出罗马这片糜烂之地充满淫乱,一如吸血鬼古堡充满脏污,罗马的核心是堕落,所以滋生、吸引各种堕落,同时也暗示这座古堡从古至今,都是这种不正经用途,现在是将来也是,所以后来那个黑发中夹着一缕白丝的女人就在这里来了一发。过程中他们还玩了一个招魂游戏,说着这里有鬼魂出没的时候,镜头里就有一只手飘过去牵马切,然后就开始了不可描述。

离开古堡时可以清楚看到一个牛鬼蛇神版的维纳斯像,寓意这群人道德和艺术观的扭曲

接下来与艾玛的分分合合里,马切说了一句我反感你充满侵犯、依赖、母权的爱。先是被父亲抛弃,还有昨晚开的眼界,加之被M的羞辱以及艾玛扭曲的爱已经让马切走到了崩溃边缘,好不容易来了一发有点心灵安慰,斯坦纳的自杀事件又接踵而至,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连斯坦纳这座希望灯塔都倒下了,马切彻底走向了堕落,从一个旁观者升格为参与者,融入了这片堕落。在最后彻底堕落的聚会上,马切成为了疯狂的领衔人物,撞门破窗,表示自己已经成为了广告商,为了钱可以出卖灵魂,一个女郎骂他是蠕虫,而在他与艾玛吵架的时候也说过艾玛的爱逼得他像蠕虫一样,确实除了成为蠕虫别无出路。只要给足佣金,他可以写文章把你包装成任何人,25万是保罗纽曼(主演《铁窗喋血》)、30万是马龙白兰度(极为出名的《教父》)、40万是约翰巴里摩尔(《大饭店》、《化身博士》),从那时起,商业包装已经显露出其荒诞,到现在流量明星时代更是顶峰。堕落聚会上,有律师、明星、演员等等,上演了基佬芭蕾、脱衣舞等等表演,马切的行为越发离谱,简直像个精神病,在屋主下逐客令之后,马切仍然坚持进行派对,对在场的各人都进行点xiu评ru描述,最后公然撒鸡毛作贱了其中一个女郎,这是马切堕落的高峰。最后终于天亮了,马切又一一给粉墨退场的各位作了谢场献词。在海边骚男芭蕾舞演员又讲了一句很重要的话——The more that retire, the more new ones come out, two go and ten take their place, by 1965 there will be complete depravation.有人退休就会有人上位,走了俩又来十个新,1965年就可以全面堕落。罗马的堕落简直像政治目标一样。海滩上搁浅了一条怪鱼,怪鱼的象征也有很多人解读了,不多细述。最后关头,天使出现此岸彼岸间,马切一开始隔岸调情的功力尽数失去,所以对于天使伸来的橄榄枝不为所动,最后天使只好挥手告别,马切也举起了手,无名指上没有戒指。马切已经大概认识清了“生活的甜蜜”。

———————————————————

最近发现B站翻译的版本还不错。希望各位都能不受渣字幕毒害。

 5 ) Memorable Quotes

"I like lots of things.But I like three things the most. Love,Love and love."-Silvia
  
  "When I make love-Yes! Then I came alive, only love gives me strength."-Maddalena
  
  "You are the first woman on the first day of creation. You are mother, sister, lover, friend, angel, devil, earth, home."-Marcello
  
  "A man who agrees live like this is a finished man, he's nothing but a worm! I don't believe in your aggressive, sticky, maternal love! I don't want it, I have no use for it! This isn't love, it's brutalization!"-Marcello
  
  "Don't be like me. Salvation doesn't lie within four walls. I'm too serious to be a dilettante and too dabber to be a professional. Even the most miserable life is better than a sheltered existence in an organized society where everything is calculated and perfected."-Steiner
  
  "By 1965 there'll be total depravity. How squalid everything will be"-Transvestite

 6 ) 喧嚣中的现代荒原

因为我在古米亲眼看见西比尔吊在笼子里。孩子们问她:你要什么,西比尔? 她回答道:我要死。 ——艾略特《荒原》 费里尼给这电影的副标题是:现代荒原:罗马。 两架直升机轰鸣开来,地面上的孩子雀跃追逐,飞机由远及近,巨大的耶稣像仿佛从天国降临,旋即远去。 这著名的开头,多年后被安哲在他的《雾中风景》中给予了致敬,码头上水中升起的巨手,指引方向的手指断裂……剧中的奥瑞提斯(名字取自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特亚》三联剧的主人公)喃喃吟诵里尔克的哀歌:若我呼喊,谁会,在天使的序列里,听到我? 罗马的荒凉,马切洛的悲剧,有着与安哲电影的悠远凄清完全不同的调子,它表面上是如此喧哗,以至于让主人公陶醉迷恋,流连忘返。甜蜜生活,逐幕展现。 第一幕:欲望之名 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夜夜笙歌,曲曲尽觞。马切洛飞舞花丛,以记者的身份合理地窥探,劫取,满足自己追逐甜蜜的欲望,玛达莱纳惊艳出场,满脸都是厌倦的淡漠和冷感。她轻撩裙裾,款脱秀履,无声潜行如猫。街头随便邀请一个妓女上车,兴之所至去她家喝咖啡。阴暗潮湿的小房间里忽然起兴做爱,不设定的一切,如同罗马的夜风,倏忽来去。 春宵一刻之即,那边厢痴情女友艾玛却服毒自尽,疲惫归来却面对一具昏死的躯体。欲望以不同的名字呈现自身,内里却总是如一。艾玛想要独占,马切洛想要更多。 更多的更美的,从飞机的喧腾中降临,每一个人都毫无吝啬的献上自己的殷勤,全意大利都拜到在瑞典女神的脚下,她——西尔维娅,谁会不想要她,她金发飞舞,狂狼无边,她丰盈的躯体如春水激荡,沙哑的嗓音有着孩童般纯真的魅惑。女神降临,哪个男人能平静?马切洛捡回她踢飞的高跟鞋,在美人失意时快步跟随,全仗着那热切眼神一秒未松的密切关注。罗马的街巷,每每驻留时,他想倾吐的爱语,却总被一些美人随时游走的兴趣阻断,他不得为她偶然捡到的流浪小猫去找牛奶,在街头左奔右突,狼狈不堪。归来时却见美人嬉水喷泉,一副绝世美景毫无预告地蓦然出现。 她在水流中行走,水幕就在她身后,她迷惘而沉迷的表情,是一个谜。 他想高诉她:你是造物主在第一天创造的第一个女人,你是母亲、姐妹、情人、朋友、天使、魔鬼、大地、家园……她,就是他想要的那更多吧。然而,她好像并没有听见,他看到行人愕然的注视,这才意识到,喷泉水停了。 梦醒了。 天亮了,又一个黎明。 他送她回去,在旅馆门口,被等待的未婚夫施以老拳。只因她是如此彰显的欲望符号,以至于每个染指的男人都必须受到惩罚。 艾略特的《荒原》中,情欲的泛滥也是现代荒原的肇始和表征。 第二幕:信靠之地 “圣母显灵”,马切洛、艾玛和摄影记者帕帕拉佐一起去看个究竟,采访中,见证神迹的孩子的家人被指示摆出各种姿态,老人在一本正经的叙述中忽然停下问,需不需要我抽只雪茄?神圣事迹片刻被颠覆消解。 癫狂的群众,烧钱的大场面,费里尼的神奇的调度能力,艾玛远远看到显示神迹的树下抱着病孩的妇人在祈祷,又眼见大雨中人群随着孩子们指示东奔西跑,结束时,病孩却死去了,但这并不能阻止人们相信神迹存在,许愿树的枝条被蜂拥而上的人群疯抢。艾玛也冲了进去,她抢到了一枝,不管怎样,宁信其有。 这就是他们的信仰,马切洛在高高的摄影架上,只看到了混乱,神并没有出席。 游走中马切洛又随一个相识的模特搭上了去乡下的车,一行人各色各异,玛达莱纳居然也在其中。在城堡的大厅里席地而坐,谁认识谁,谁是谁,好像都没那么重要。忽然有人提议去附近一个古堡探险,幽冥的古建筑中人影越发扑朔迷离。被玛达莱纳牵引,马切洛来到一个空旷的房间,玛达莱纳却把他留下,自己绕到隔壁,通过传声孔,向马切洛吐露真情。她说,她想嫁给他。惊觉爱情,原来以往的露水情缘都是为这一刻而存在。马切洛心潮澎湃,不由得大声说出自己的爱。他不知道的是,原来这一切,真的只是玛达莱纳所说的游戏,隔壁房间里,她的情人正拥着她窃笑着听着这真心告白。黑暗中,一双手拉住马切洛,不是玛达莱纳,马切洛却也没有拒绝这好意的邀请。 天亮,又一梦醒。回途中,玛达莱纳已不见人影。 信仰和爱情尽是虚妄,但也有人活得真实幸福。马切洛眼中,斯坦纳就是如此。他忠于内心,纯粹清明。家庭幸福,其乐融融。这正是马切洛想要的一切,从斯坦纳身上,马切洛看到了自己的空虚和堕落。客厅中艺术家齐聚,听斯坦纳录下的雷声,自然的声音。看那一双美好的小儿女,卧室中睡得恬静。面对马切洛的羡慕,斯坦纳却说,最悲惨的生活都好过于在一切事情被精确计算好的有组织的社会里受保护的生活。 第三幕:荒凉之夜 父亲来了,马切洛有点不敢相信。父亲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重温罗马的繁华夜生活,马切洛找来摄影记者朋友陪伴,同去熟识的酒吧。费里尼的高明在于用朋友的嘴巴,巧妙地讲出电影没有交代的前文,父亲这个角色,在马切洛心目中,基本上是失职的,除了能惹母亲生气,离家出走之外,好像没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父亲显然并没有留意到朋友的讥讽,他全身心沉浸在酒吧的欢快气氛中,迅速被法国艳舞女郎深深吸引,以至于要跟人家回家过夜。马切洛无奈,只得随后跟从,然而他身心俱疲。想要偷偷溜走之际,却被酒吧舞女叫住,原来父亲在她房间中人事不省了。 父亲坐在椅子上,没有一点声息,在这宁静的一刻,马切洛忽然发现自己其实有很多话想跟父亲说,他想把从前岁月中的那些伤害和误解,痛苦和委屈都倾吐出来,他想跟父亲和解,有一次真正的父子交流。后来,父亲忽然醒了,醒来的父亲却只想离开,想赶上夜行客车回家,无论马切洛如何挽留,父亲还是不管不顾地走了,在街头送父亲上车,他追出几步,怅然停下。 身边最近的人就是艾玛了,然而两个人却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同坐一辆车,吵闹不断,艾玛屡次下车,又被劝回,最后,在艾玛的温柔恳求下,马切洛却再次爆发,把艾玛从车上揪下,扬尘而去。艾玛独自一人在路上彷徨,车声渐进,是的,马切洛又回来了。 这就是情侣不是吗?相爱相杀,片刻不得安宁,却离不开斩不断。到了还是会睡到一张床上。 警察局忽然打来电话,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斯坦纳自杀了,子弹穿过太阳穴。就在那天宾客云集的客厅上。还有两个孩子,他一并带走了。迷惘之际还得带着警察去车站接回斯坦纳的外出的妻子,她对一切都还一无所知。媒体是贪婪而堕落的,他们不管别人,只要新闻,斯坦纳的妻子被狂拍时还以为记者认错了人,她怎么活下去,这是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第四幕:怪鱼与天使 怎么办? 艾略特在荒原的最后所言:舍己为人。同情。克制。 马切洛却选择了逃避,躲到浮世的喧哗里,在更深的无聊中去躲避无聊,用更多的泡沫去掩盖虚空。脱衣舞,众人围观下亲昵暧昧,马切洛骑在一个姑娘身上,把酒洒满她的全身,把从破垫子里掏出的鸡毛鸭毛粘上去,马切洛是否是想要造一个天使,带领自己飞升? 又见黎明。大家都跑到海边去了,有人说,渔民捞到了一条大鱼。 这是一条怪鱼,它庞大的肚腹朝向天空坦露,奇怪的眼睛注视着人群,马切洛感觉那鱼在看自己,看到了什么,他也不知道。 (注:鱼的古希腊文正是人子、救主的缩写,因此鱼和十字架一样,成为基督教的象征。) 那个女孩,在轻轻呼唤,那是一个天使一样的女孩,马切洛在一个餐馆里看到过她,她的侧面跟某个教堂里的画像极其相似。然而,他听不清她的话,隔得太远?还是周遭太吵? 马切洛还是随着昨夜狂欢的人离去了。女孩轻轻一笑,转身走开。 他拒绝了天使。也许他原本就不相信有天使。 浮华之后,大地荒芜,费里尼的荒原景象,带着他自己的狂欢色调,萨克斯手悲凉的演奏之后,一挥手,那些气球蹦蹦跳跳地跟随他到后台去了。这神妙的一笔,恰如电影的整体意蕴:现代荒原中唯一可以凭靠的就只是这人造的幻觉。 光影的绚烂,就是费里尼对人世荒凉的最后拯救。

 短评

174分钟,坐了一上午,抽了八根烟,喝了两瓶零度,加上上一部,懵逼一天。知道为什么传说中的清华北大学霸就喜欢看无脑爆米花电影了。

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该沉醉的时候痛苦着,本甜蜜的却带忧愁…人生不一定要跟随音乐节奏。

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费里尼代表作,与新现实主义分道扬镳。构图和光影绝佳,叙事有意识流的影子,内容上结合了社会批判和精神分析,揭示了罗马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生活背后精神上的无根状态。吊耶稣像的开头(后被[尤里西斯的凝视][再见列宁]借用)和结尾海滩段落充满象征性,大喷泉、古堡魅影、圣母显灵、淫乱狂欢。(9.0/10)| 20230218费里尼回顾展大光明4K大银幕重温,虽则由看似松散的断片组成,实而相当有逻辑性与戏剧性,对罗马这座永恒之城在现代的奢靡沦落空虚颓废作了无与伦比的描摹,结尾堪称妙绝。

1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优美,迷人,神秘,深刻。喷泉那段或许可以称得上影史最美的桥段之一,圣母显灵的那段会是影史上最让人震撼的段落之一,脱衣舞那段或许是影史上最具诱惑力的场景之一。

15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4.5。难以言表的绝望与其无以言传的美。费里尼模糊了悲观与乐观、沉重与轻浮的界限,成就一场令人彻底沉醉的悲剧。男与女、当局与旁观、上流与下流、身死与心死、乃至影语与情绪,充斥着的无数迷人的相对,都积聚成最后浅滩上相对的两岸。自然、坦诚、灵动、优雅,看过最美的黑白电影、暂时保留之一。→21.7.31 时隔五年大银幕重温,资料馆二刷,五星满上。卷轴一般!细致又宏伟,个人、行业、国家的纵深,广阔到不自觉,一直波及到我们在此时此地的生命体验。多少场面多少情境,就是热搜浮动背后的模样,就是你脚踏媒体创作两只船的模样,就是我们在围城状态下的模样。羡慕死了那场雨,什么时候有钱有力拍这种雨戏。

17分钟前
  • Ocap
  • 推荐

三刷。1.费里尼通过淡化情节而注重情境描述的散文式叙事,将平民出生的马尔切洛(工作和情感经历)作为视点切入骄奢淫逸、精神世界匮乏的罗马上流社会,借由十二个几无关联的生活片段构成一场谱写风月众生浮世绘的城市交响曲。以人物置身特定环境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状貌为中心,逐渐延展至宗教、情欲、家庭、传媒与自我存在价值的探索和剖析。2.主要角色具备的象征意义:平民背景、被奴役方的艾玛;资产阶级、奴役方的玛达莱娜;身为巨星却内心简单纯粹的西尔维娅;斯坦纳是焦虑和恐惧的化身,而海边笑语的外来少女宝拉是马尔切洛内心深处的愧疚乡愁以及再也回不去的浪漫与纯真。3.日夜流转的如幻若梦,看似甜蜜的生活在人生过客陆续退场之后,也只有独自面对落寞的虚无。|你是夏娃,母亲,妹妹,情人,朋友,天使,撒旦,地球,我的家。(9.5/10)

21分钟前
  • 糖罐子.
  • 力荐

夜晚总是特别长,耗尽一切力气才被拂晓打断。生活是甜蜜的,但马切罗却一直如此痛苦。

26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天,突然就亮了。很灵的段落:结尾海滩、古堡魅影、大喷泉、俯瞰广场、旷野决裂……伊伯特每隔十年重看,心生不同感悟,最后他的结论是同情马切罗这个电影角色,也爱他。

28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那场喷泉的戏,一生只能有一次

31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看了三个晚上才看完,前面觉得简直太无聊了,完全靠着无以伦比的摄影在撑着(60年哪找的这么一套如此优秀的变形宽银幕镜头?意大利自己家产的畸变控制可不这样啊…)考虑到当时的电影主流观众年龄层,我甚至觉得这和《小时代》贩卖的东西本质上也没什么分别啊,如许知远说的那样,浮华背后的虚无和悲伤不就是知识分子的春药嘛……哦但后三分之一把我看跪了…这悲伤可不是春药级别的悲伤…这悲伤直接破表了。而且60年前的罗马,跟现在的北京上海可不就一个样嘛…人类果然是毫无进步啊

34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费里尼影展# 没有睡着看满三小时!特别喜欢那些超现实的细节:气球跟着小丑走,海滩上的怪兽鱼(这段以前怎么没注意!)、直升机吊基督像等。相比之下《绝美之城》只是山寨致敬版。

38分钟前
  • btr
  • 推荐

相比于《卡比利亚之夜》,本片已能全然呈现巴赞所谓的“现象学写实主义”。不再束缚于戏剧性的情节,影片呈现出片段化的小母题结构,让人想起老塔的《卢布廖夫》。不同于老塔静谧而宏阔的影像营造,费里尼的镜头是世俗的、喧嚣的、个人趣味的隐喻,它直接而完整地讲述着自我的心象,所见即所得

39分钟前
  • Bolin
  • 推荐

费里尼,想说爱你不容易……毫无防备地挑战三小时观影,过程中难免睡睡醒醒,从不知所云到若有所悟。狠狠批判了媒体和记者的盲目和狂躁。一个男人最失败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在情欲欢爱之间辗转停留。所谓甜蜜的生活,只是一个沉沦的幻觉。到最后他完全迷失自我,认不出那个单纯姑娘的笑容。

42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很久没看过让我这么不适的电影了,真心不懂费里尼,也不想装看懂。花三个多小时解构和揶揄上流的淫乱和虚无,我只想感叹:导演你是有多无聊,金棕榈真是鱼龙混杂……ps:叙事节奏和情节线也真是烂得令人发指~

45分钟前
  • Beluga
  • 很差

物质配给的高度组织和基础欲望的廉价消费,遮蔽了上流人士的前进眼界和价值理想,即使是寻觅形而上价值的两性心灵对话,也需要在身体诱惑的安全距离外才能进行,并轻易被另一具肉欲燃烧的胴体打断。曾经的纯真心灵在命运的沙滩上试图和你对话,但尘世的喧嚣最终让你放弃了这次沟通。【10】

48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08年左右初看;12个众生相浮世绘的段落,以一个平民出身的记者之眼窥上层浮华朽败、析恐惧灵魂、涉道德宗教,宛如一个包裹了巨大的梦的外衣里面,还深藏着即将醒来的零碎梦境;印象最深的仍是斯坦纳,他应该是马切罗内心最深沉最焦虑最恐惧的化身。

4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我努力了三次想看完本片,仍旧未果,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翻译的问题?对题材不感兴趣?情节的理解不够?文化差异?表演不对自己的口味?逻辑性不符合自己的习惯?节奏太慢了?故事性不强?太文艺了?混乱?也许是综合性因素吧,总之,我仅仅看完了前一小时,后会难期!

53分钟前
  • 毕大费
  • 较差

费里尼的夜与日切换的如此之快,一切亦真亦幻,神迹与绯闻,名利和欲望,每一幕都是荒诞的舞会,之前以为的正常人的爱玛,最后也是疯子。也许就那饭店里的姑娘,片尾呈现的笑容是真的。。。

58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字幕窘的都想死了!

1小时前
  • 維恩埃里
  • 推荐

8/10。费里尼象征式开场:悬掉着一樽耶稣像的直升机上,马切洛隔空与比基尼女郎调情,罗马的奢华糜烂给基督教精神蒙尘。但丁游历地狱式的结构连缀起夜店的狂宴、古堡的纵欲到海滨别墅的脱衣舞、人骑人和易装癖的恶作剧,男男女女或郁郁寡欢或逢场作戏,而摄制组在圣母显灵处布光、搭架,狂热的宗教氛围支配下万千信徒跟着瞎指挥的女孩无序乱跑、指大树为圣母,明显带有理性世界崩溃的隐喻;未婚妻理念朴素的结婚成家带不给马切洛甜蜜,潮湿的妓女房间折射出他权势的卑微,富人偷情被拍就派手下抢夺相机、老父亲与舞女行欢时差点丧命、名媛上一秒说娶他一下秒搞上陌生男子,上流社会的丑态俨然游历地狱,马切洛呆在乡村餐馆打字被可爱的女孩唱歌打搅,麻木的灵魂刚复苏立刻陷入好友杀死儿女后自毙的悲剧,结尾海滩捞起的大怪鱼映射这群人灵魂搁浅的灾难。

1小时前
  • 火娃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