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

已完结

主演:杨玏,何泓姗,白敬亭,杜维瀚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4

 剧照

匆匆那年 剧照 NO.1匆匆那年 剧照 NO.2匆匆那年 剧照 NO.3匆匆那年 剧照 NO.4匆匆那年 剧照 NO.5匆匆那年 剧照 NO.6匆匆那年 剧照 NO.13匆匆那年 剧照 NO.14匆匆那年 剧照 NO.15匆匆那年 剧照 NO.16匆匆那年 剧照 NO.17匆匆那年 剧照 NO.18匆匆那年 剧照 NO.19匆匆那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匆匆那年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的最后一年,在少男少女的心间投下了毕生难忘的耀眼光斑。陈寻(杨玏 饰)、赵烨(杜维瀚 饰)和乔燃(白敬亭 饰)三个大男孩尽情挥霍着仿佛没有穷尽的青春年华,他们插科打诨,与老师大马猴对抗,狂打街边游戏。而在青春时代特有的律动感染之下,再懵懂的傻男孩也能察觉心底对青涩恋情的向往和渴望。乔燃开始留意之前似乎一直在帮老师对付他们的女孩方茴(何泓姗 饰),赵烨则尝试着和喜欢篮球和流川枫的女孩林嘉茉(蔡文静 饰)套近乎,陈寻与方茴之间仿佛又有着一份不易察觉的情感悄悄萌芽。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本片根据九夜茴同名畅销小说。©豆瓣一切皆允波尔达克 第一季非正式会谈第八季夜疯狂魔法禁书目录唇色第二季搜查班长1958午夜系列之脏脏洗衣店生存相会的广场花椒红了青色归途蓝风衣辛弃疾1162恋爱假期三八线上末世纪暴潮音乐2023冒险游戏1995男友变形记 (2018)老妇杀手要命会议棉花糖和云朵妈妈第二季萨克雷传町田君的世界风骚律师 第六季略解风情一九四二窃听风云(粤语)寻找隐秘的维度不可遗忘第四季2020第77届金球奖颁奖典礼九香你的鸟儿会唱歌超神保镖双重危机1999可怜的东西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第三季三三两两的恋爱圣路教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那么请问,这是谁的青春?

       
    《致青春》火了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商机,带动了一部又一部的青春系列电影并且票房纷纷过亿。其实仔细想想也觉得很正常,毕竟受众面广,谁还没个青春啊?我没钱我没势我没颜值,但我一定有过青春,这个是零门槛的。然后,80 90后的无病呻吟,70 60后的怀念过去,谁不想再去感受青春。

      那么重点来了,难道我们的青春就是逃课打架甚至流产吗?不,那只是其中一种青春而已,它存在,但不多。编剧为了剧情为了戏剧的矛盾冲突为了情节的张力来着重表达青春的不羁,这可以理解。但,当一部部打着青春棋子的电影里都充满着这些负能量青春时,那似乎就偏离了“青春”蕴含的美好。

      倪妮那发型以及故作迷离的眼神,彭于晏那一口台湾腔加突兀的下巴我就不吐槽了,但是当陈赫和郑恺出来时我分分钟以为回到了奔跑吧兄弟,感觉下一秒他两就要联手撕掉彭于晏这个渣男的名牌,然后大叫一声:彭于晏,OUT!然后全片,完。

       导演也是MV导演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啊。一大堆毫无必要的慢镜头、虚焦的夸张运用和白莲花一样矫情的拍摄角度,感觉下一秒这部MV的歌曲就要响起:等下一个天亮,把偷拍我看海的照片送我好吗。

     当彭于晏吃避孕套那里我只想说一句“要两个一起吃才是最好”。

     当两人各自找到炮友时我想说一句”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当他们在树上刻名字时我想说一句”把你的名字写在烟上吸进肺里“。
  
     当方茴人流拒绝麻药时我想说一句”我将身体的疼痛放大到极致来麻痹自己“

     当方茴人流完出来两人抱在一起时我想仰天长叹一句”请你俩坚定的做彼此的天使,别去祸害他们了!“

     哦,我真是非主流。但让我用七个字描述这部电影那就是:非主流,无病呻吟!

     呀,忘了对这部电影里作为专业歌手的演员魏晨说一句:”你喜欢的是丁香花,而方茴是白莲花,所以你注定得不到她。真是委屈你这全片唯一的清流啦。“

    还有,何时能不再”绑架“青春。

 2 ) 所以人人都逃不过最后变成大傻逼

(此文有剧透)


全片最让我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是方茴被邝强睡的那一段,掉在床边的会计学原理整个就是陈寻的化身。他不用在现场就签定了丧权辱国的的江宁条约,他只要听到一句话就看到了火烧圆明园的火苗蹿起,他只要一个蚊子的哼哼就能在多少个夜里不断地想象。


也许他是活该。可是方茴呢?这么好的一个姑娘,不就是人生遇到了一个劈腿男吗?多大的事儿非把自己弄进流产室?多少年后回过头来看难道不想亲手抽死当年的自己?用一句老套的话说谁年轻的时候还不爱上个把人渣(陈寻还没那么人渣),吐口唾沫走了就得了何必自己还沾两手血?


我多想自己能永远是个只会这么想的傻逼,那样至少我还是个能够单纯快乐的小傻逼。可是时间啊,活生生地让我发现——我特别能理解方茴为什么能上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的床。


——你都不要我了,世界还有什么意义?
——那个人不是你,身边是其他的任何一个男人又有什么区别?
——不让自己有那么痛,怎么能让自己心里少想你一点点少难过一点点?


要是方茴能始终是那个酷酷地说出“刚刚是你跟我在一起的最后几秒”的方茴就好了。那样她还能是个不食人间烟火只是偶沾凡尘的小仙女。可是她在雪地里哭得爬不起来。可是她分手都说出去了还找个还书的借口冲进男生宿舍。可是她还是会在陈寻出现的时候同时出现。可是她还是哭着求陈寻说你都不要我了我们不是说好了要永远在一起。



于是小仙女上了一个恶心男人的床,于是小仙女怀上了一个恶心男人的种,于是小仙女也跟劈腿男一样变成了一个大傻逼。


可是身为观众的我却没办法把唾沫都吐到渣男陈寻的脸上。因为他好像还是有那么一丝人性。他喜欢了方茴三年却没跟她上床。他发现自己错过了生日誓言咻地一下就冲到方茴面前认错。他听到恶心男人上了原本是自己的女人啪的一拳就飞了出去。甚至多少年后他还幻想能让时光倒流导演再喊一声Action人生可以重新再来一遍。


也许错的是无知。无知而无畏。无知而无所谓。无知而不懂得有些错犯了永远也弥补不回来,不懂得有些话说出去会永远伤了一颗心,不懂得有些人一旦放开了就再也拉不回来,不懂得再怎么悔断肠子人生都不能剪掉重演。


所以林嘉茉喜欢的是仅仅姿势很帅的苏凯而不是对她永远满眼爱心的赵烨。
所以乔燃拿得了作文奖去得了英国却在方茴最需要他的时候也抢不回她。
所以陈寻以为自己喜欢辫子妹却又站出来说方茴的孩子是我的。
所以初恋总难长久爱情不能最后故事全都变成了不能回首。


而看完整场电影的我们,又有几个能逃得了这样的轮回。也许球场边送水的会看不起教室里编手链的,黑板上写六字情书的会看不起沙滩上改名字的,打架时候乔峰附体的会看不起蛤蟆功上身的,但是说到底其实我们都一样,一样对过去有着无尽的忧伤。也许电影里的故事已经散场,可是在我们的生活里,也许我们都逃不过最后变成大傻逼的模样。


---------

微信公众号:shaosling
私人微信号:shawsling/个人微博:邵司令呀

 3 ) 「老师,这个我懂」

第一章:你还记得她吗?
第二章:你还记得发过的誓言吗?
第三章:你后悔吗?(也不是记得特别清楚)
坐在角落的我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老师,这个我懂」。
岂料老师生气教训我:「有些童鞋就是爱显示自己,好像自己什么都懂。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老师最不喜欢了」。

以前我说过导演张一白拍电影是在写作文,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他会跟你一一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将爱情进行到底》是这样,《匆匆那年》亦是如此。《将爱情进行到底》分成3个MV,而《匆匆那年》也是这种格式,有点像社交网站Timeline。所以在影院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我靠,你不需要这样,我们看得懂。」

结尾:就在大家陈寻、方茴、赵烨、赵烨、乔燃、林嘉茉和观众都在纳闷:这个拍摄VCR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她为什么打听这些?她那屎黄色的等离子烫是不是团购做的?是在美团还是大众点评团购的?团购券节假日是否可以通用? 这时候仿佛听到了导演张一白在后面窃喜:「这下你们就不知道了吧?」 然后画面一闪,VCR拍摄者对着穿红裙的方茴说:「你有什么想对陈寻说的?」。整体来说,感觉导演需要表达的太多了。我估摸到120钟的时候导演自己也舒了一口气,「靠,总算拍完了」。

而关于陈寻最后居然喜欢上了(当然:这个"上"也可能是动词)沈晓棠我更是无力吐槽,此时我的脑海就闪现导演王全安(放着娇妻不用,外出嫖娼)。我靠,电影版的沈晓棠是不是也太丑了点啊?

另外,有个挺有意思的数据:
《致青春》没有戴套→做手术
《同桌的你》没有戴套→做手术
《匆匆那年》没有戴套→做手术

我惊奇的发现,这很可能不是简单的校园题材电影。我初步猜测这是关于「校园性教育」电影,观众还是图样图森破啊。

 4 ) 谢谢帮我补足青春

1
周末去电影院看了《匆匆那年》,整个观影过程痛苦不堪,不是说这部影片有多么逻辑混乱、情结扯淡,或者实在烂到无以复加,但确实就是觉得别扭,无比的别扭。回来以后就想写点什么,却总也无从落手。
想来想去,还是写点我自己的故事吧,这样比较直接。不敢说我对这部电影有丁点儿的话语权,但作为小半个中国影视业的从业者,有些话真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2
我和张一白算半个朋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和他有过几面之缘。几年前有位投资人想拍一部献礼片,找我写本子,说白了就是所谓“命题作文”。那会儿我对这行非常没有经验(当然现在也不算有),只写过一个电视剧剧本,当过两个小成本电影的剧本统筹,另外还独立写了两个电影剧本(不出你所料,这两个本子也是“命题作文”)。由于缺乏原创性,没啥想象力,失之理想,毫无理念,对所有的影视剧本也没有任何主观诉求,于是我就理所当然成了“命题作文”的合理人选。
在北三环团结湖附近约了一起吃饭,张一白也在,那回也是我第一次见识“二锅头掺红牛”的威力。他那时候不算非常大牌,但在中国电影圈已经是很有影响力的实力派导演了,别的不说,98年大热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恐怕没人不知道。坦白说,后来张导拍的几部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秘岸》等等,我都挺喜欢。
于我而言,我蛮佩服张一白,在国内导演中,他算是能坚持的了,起码一直坚持到拍摄电影版《将爱》——在此之前,他的理想化不容置疑,也绝对堪称第六代导演中探索性最强的一位。

3
既然算是半个朋友,当然不应该以最恶意的揣度来对应他——做不到两肋插刀,也不至于两面三刀。所以原打算以吐槽的心态来写这篇影评(应该是观后感),想了想还是尽力以我以为客观的角度来说两句吧。
我说《匆匆那年》让我感觉拧巴,不在于这个片子完整的故事性。它有没有故事?有,而且从单纯改编的角度说,做得还不错。脉络大致清晰,没有人看不懂。
那么问题就来了,看得懂并不代表看得进去。
有一类导演,他们总是鄙视观影者的智商,动辄就用俯瞰的眼神审视他们的“上帝”;还有一类导演,他们尊重观众的智商,在他们的理念中,“平等”是被提上议事日程的,但是他们却不尊重观者的感受,以为自己的审美趣好和价值观念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凌驾”倒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推销摊派”。张一白属于后者。

4
我个人蛮喜欢青春电影的,无论是欧美的、日韩的、港台的还是内地的,如果和青春嫁接,通常我都会去看上一眼,这是个人的趣味,更重要是我和大多数70末80初生人一样,该到了回忆、纪念和反思青春的年纪了。
九把刀的《那些年》上映以后,我在台北的电影院看了一次,回来以后又在线看了一版广电局审后的版本。那两次的体验就无比欢快且满足,所以也写了一篇观后感(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00198/)。坦率地说,从电影的角度看,《那些年》和《匆匆那年》其实别无二致,选取的体例相似,表现手法也类同。
《那些年》的故事中描写的也是一群80后的孩子的曾经的生活,台湾人的青春大概和我们不一样,但为什么我对那些故事更感同身受呢?因为那确实就是我们的青春。
而《匆匆那年》说的这些堕胎、谎言、友谊、虚妄、恋爱的理由、分手的因果,暧昧但谄媚、理想但纠结,所谓勇敢其实草率、所谓真诚其实装逼——这真的不是我们的生活,不是我们的身上发生过的,也不是我们的眼中亲见过的。
既然不是,你们凭什么用胶片这样描述我们?

5
这其实是一个蛮严重的问题,如果青春片也算是一个类型片,那么这两年真的是属于青春片的好年份。只要和青春沾个边儿,基本上收回投资成本就不算事了。但最好的时光不是被用来肆意消费的,更不应该成为为烂片遮羞的破裤衩。
即便我曾看过九夜茴的原著,我也再不想被导演在整个混沌且混乱不堪的故事中拴着项链转圈,除了郑恺扮演的角色,剩下的一水儿渣男渣女。你想说的无非就“那都是年轻时候发生的事”、“年轻时的事再也回不去了”、“你会后悔也没用”;要么就是“青春时都不懂爱”、“懂得爱了爱却分离了”;再往高了拔,“80后生人是相对最缺乏理想的一代”、“他们的生活就是混乱、虚妄、不自爱”、“即便再混乱那也是青春啊”、“回忆起那些混乱的青春,谁都可以付之一笑”.......
等等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汗牛充栋是罄竹难书......
现在再回到和《那些年》的对比,后者说的也是80后的校园生活,人家没有上床更没有堕胎,故事性就不丰满了?再换个维度看,《蓝色大门》整的是女基友的故事,怎么看起来还是那样生机勃勃,浑没有《匆匆那年》们的沉溺黯淡?
我个人觉得,两部影片——或者说两类影片(那些年、九降风、听说、蓝色大门、逆光飞翔等台湾青春电影;和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小时代系列等内地电影)最大的差别仍然是“态度”,或者索性更直白一些吧,最大的差别在于占两岸大多数人口基数的,其总体价值观和审美导向的差异。
有人说风格不同,台湾人走的是青涩风,日本人喜欢纯爱,而韩国青春片的社会思考更多一些,整体基调也更晦暗一些。内地拍不出《蓝色大门》,台湾人也拍不出《熔炉》《少年菀得》,所以内地青春片要的就是这“垮掉的一代”的范儿。这话部分有理,但是内地影人绝对不是没能力拍那些,就青春片而言,你要纯爱有张暖忻的《青春祭》,你要晦暗有吕乐的《十三棵泡桐树》,哪个又差了?
还有人说台湾影人拍青春片有传统,人家有杨德昌、侯孝贤,人家20年前就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有《风柜来的人》,有《黑暗之光》,我们有什么?
但其实我们也曾经有过非常非常好的青春电影,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伍仕贤的《独自等待》,贾樟柯的《站台》,即便将时间线定格在“校园”内,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高晓松的《那时花开》,那也是足以让人看得下去的。
60、70后的故事足够丰裕,沉重且跳脱,饱满而富张力,怎么现在开始轮到拍80后的青春,咱就只有堕胎这一条路了?

6
影片从主角到配角,没一个能让人喜欢,也没一个能让人记住,但这原本是一本不错的小说,群众基础还是有的。
好比说,一个新来的女生不说话,走的高冷的路线,结果两个最优秀的男生就开始疯狂喜欢她。怎么喜欢上的?你一点铺垫都不做,难道80后的青春都是弱智?
再好比说这个高冷女生和男主玩暧昧,男主被人打了以后她吼一句“我们分手吧”,好家伙男主就顶着青皮蛋傻乐“原来我们在一起了啊”,于是就真在一起了。难道80后的爱情趣味都是脑残?
再再好比说男主踩两只船玩暧昧,女主发现了不去说,自己臭屁着吼“打今儿起开始咱分手”,人家真分手了,你又哭爹喊娘得要复合,不和你复合就去找个人渣上床,彻底将高冷进行到底,这样女孩到底值得爱在哪里?我是没发现,难道80后的偏好都是重口?
再再再好比说男主在电影里前后5次提到“为了她我少做13分的大题”,当然中间要配合4次动力火车的《当》、3次《灌篮高手》配乐和2次陈赫飘逸的长发,他是在表现自己的爱情伟岸,还是烘托“我用13分爱你,就足够炫耀一生”的影片主题?这样的男孩又到底值得爱在哪里?我还是没发现,难道80后的帅小伙都是人渣?
我是真的很少看一部主打回忆的青春片,可以看到最后极端不喜欢每一位主角配角路人酱油的,这也是奇迹。一不小心还真的会以为张一白是企图用这部电影表现他70后之于80后的优越感呢。只能痛声疾呼:“我们80后的青春,真的不是这样的啊!”唯独一个郑恺的故事,和我们大部分人很接近,也仅此而已。
哪怕,你把魏晨在“快乐大本营”上给初恋女友打电话的那一幕拍成电影,都会好很多,因为这才是我们的青春。

7
类型片导演里面,张一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值得尊敬,比如他拍的《秘岸》,某种视角上看影片格局和贾樟柯的《小武》很像,但后者拍得更克制些。尽管《秘岸》的对白设计有硬伤,但镜头语言有新意,叙事独特,故事的张力也够,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探索。
他开始消费中国电影工业,或者说他的沉沦始于《将爱》,而自我毁灭在于其监制的《杜拉拉》,这是大部分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们都曾经、正在和将来要做的事。
张一白是1973年生人,比我大7岁,他不是80后,严格意义上也沾不上那些70末生人的边儿。所以真正80后的生活他未必懂。
80后是这样的吗?
绝对扯淡。
当然,2014年有许多比这部影片更烂得多的电影,前几年只有更多。但是豆瓣评分似乎却比《匆匆那年》好一些,为啥呢?很简单,后者宣传公司的枪手少请了一些,软文少写了一些,新注册号评分少发了一些,仅此而已。
说起来可笑而且悲哀,假如这也算是一种风骨,我们不得不为此拍手叫好,因为烂着电影、圈着钱并承认烂着并继续圈着钱的电影人,当下居然还不多。别人还不如张一白。
说到这里,我了然了,这群人还能拍出好的青春电影?我反正呵呵,你随意。

8
在《匆匆那年》中提到了新概念作文,提到了韩寒、郭敬明。所以我就说说他们两个。他们两个我都认识,现在他们是不是还记得我就不知道了。
认识郭敬明,是在2004年的北京图书秋交会上,那时他已经有了名气,但不像今日般风生水起,那会儿说话轻声细语,有些安静,不算偏激。我说挺喜欢你写的书的(那会儿我还不知道庄羽和她的《圈里圈外》),他会抬着头说谢谢,很简单地说谢谢。
现在他会异常客气地和你打招呼,稍稍低着头,但已经没有精力和你寒暄,然后正襟危坐地在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评委席上谈笑风生。郭敬明无疑是极端聪慧的一个人,所以他选择拍的电影也正是这种因为过度聪明而导致有些投机的类型。
认识韩寒要晚两年,那会儿我在北京主编一本杂志,有期杂志要做文化名人,通过好姐们吴虹飞的关系采访到了崔健,她那会儿还在《南方人物周刊》工作。想着崔健这么难做的都做到了,索性就搞搞大吧,于是又要到了韩寒的电话。电话拨过去,那头客气得很,比郭敬明还轻声细语,爽快地约在上海采访,思维照样活跃,言辞倒不犀利,期间还经常会心地发出大笑。对韩寒,第一印象比郭小四更好。后来他的电话再打就不通了,可能换手机了吧(所以不要再来问韩寒电话了)。
现在他们都去拍电影了,尽管我对他们印象都不错,并且也确实佩服他们,但我必须诚实地说,对他们的电影,我还是不敢苟同,难道中国电影的门槛就这么低?是个人都能拍吗?
《小时代》上映以后我没有写文章吐槽,实在是槽都不想吐,最大的问题和《匆匆那年》一样,小时代中发生的任何一个故事,你在哪一个正常的80后生人的身上看到过?你郭敬明自己体验过那种生活吗?既是完全的瞎编乱造,又如何代言我们的青春?
至于《后会无期》,我只想说,这是一部我很想为之欢呼叫好的电影,但这根本不能算是一个基本结构完备的电影。所有的一切想要表达的盲目、沧桑、萧索、体验、探寻和试图隐藏的意识形态,他的剧本结构,根本无法将其承载。
无论好的坏的,是不是电影的,可不可以有信心让人完整看完的,甚至自己睡了一觉就忘记拍到第几场的,一窝蜂地统统跑来拍电影——而这,正是我们当下的文化现状。

9
我始终认为,投资人、导演、编剧,你们中最少应该有一个人,是对自己所拍的青春片感同身受的。我一直说《那些年》拍得并不怎样,但回忆足够真诚,且饱含炽情,就是因为编剧导演对自己的故事感同身受,这很重要不是吗。
看看匆匆那年,古永锵感同身受的是他的微视频理想,还有这部影片能给他的投融资领域带来多少利好;
张一白感同身受的是票房是不是超过了《一生一世》,并且盘算着20年后他终于拍完了《将爱之将爱进行到死》《杜拉拉升职记之九》和《八生八世》以后,可以攒下足够的钱去追逐自己真正的电影理想;
很遗憾的是,对这影片唯一有所感悟的应该是编剧之一,也是《匆匆那年》原著小说的作者九夜茴,但作为本片排行老三的“编剧之一”,毫无疑问这一次她彻底丧失了话语权。

——————————

10
下面是一个题外话,和本片无关,可以跳过。
电影体裁会有一个类型趋势,这是由市场决定的,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早先情景剧,后来历史战争、都市伦理、古装武侠,再后来谍战、清宫,曾流行过一阵体育,到现在终于流行抗日(当然抗日剧由市场决定的规律例外,因为审查制度对于抗日剧出奇得宽松,大多数投资人出于不让剧集无法上星播放的考虑,这才致使洛阳鬼子贵)。
市场决定流行类型,这很正常,如果你做过图书就会知道,几乎所有的出版社和书商考虑的最多的就是未来三五年内的热门题材,假如你能打包票告诉他在图书二渠道市场,明年流行盗墓小说,后年讲究人物传记,大后年唯玄幻武侠是从,那么你躺在家里年入百万不成问题。
很多年前,我对一个影视制作公司的老总说,未来几年势必流行青春剧,那时候《匆匆那年》小说才刚刚问世,竞相致青春的人不多,当时正在致青春的是林青霞而轮不到赵薇。
这很容易理解,电影市场消费的主力是80后,这群人正在步入他们的第一个三十岁关口,进去了以后,他们势必开始无比怀念自己的青春,这种现象在70后和60后身上是很难看到的。
80年代是中国最后一个文化思潮,70后生人来到30岁以后,他们怀念的是自己曾经无比波澜壮阔的理想化命题;60后生人来到30岁以后,他们怀念的是在戡乱中自我救赎和生存的物质化命题。他们不会花钱买票去看只有风花雪月和人流堕胎的感情化命题。
只有80后生人来到30岁以后——我们只能怀念那些狗血的,矫情的,自己觉得惊天动地海枯石烂,但其实真的一名不文的所谓爱情,我们觉得我们的青春就是爱情,以及点缀在爱情身旁的那些流行符号、审美趣味、歌曲、漫画、书籍、电影亦或网络春晚。
既然我们只能怀念这些个破东西了,你还指望他们能把这些破东西拍出怎样天花乱坠的美好瑰丽?
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啊,我们原本就不配拥有好的承载青春的电影,所以是个导演就凑过来拍青春片是正常的,他们以如此的心态去描绘本不属于他们的青春,说是“贩卖青春片”委实轻了,而应该说是糟践——反正糟践的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他们是无所谓。但是我们招谁惹谁了,你糟践我,我还要付钱给你?

11
你肯定会说,你丫说得那样溜,那么未来几年影视剧的流行类型是什么?有种你说一个啊。
我还真不是纯粹为吐槽而吐槽,假使你对这个领域深入研究过一阵,这个答案并不难找。2005年我在北京做图书,曾对21世纪出版社的社长提过,玄幻武侠小说纸质化,将是未来一个趋势,很荣幸,他采纳了我的意见,最后的结果也不差。
第一类仍然是青春片,并且必定从大荧幕大量转战电视屏幕,直到有一天终于消费完我们所有人的青春记忆,这才算完。
第二类是集中在院线的恐怖类型片,目前粗制滥造,未来势必继续粗制滥造。在欧美电影市场,恐怖片也是小众,但却有非常固定的收看人群,而且票房保障非常稳定,换言之就是只要你拍得不是太烂,那么拍一部恐怖片上院线,基本是不亏的。在国内,这个风头刚刚兴起,虽说大多幼稚,但我相信在未来三年中,出现一部较之目前所有国产恐怖片都好得多的此类类型片,并不是难事。而在此之前,你放心,投资恐怖片是很好的生意。
第三类集中在电视领域,具有时代印记的人物类传记改编故事片。这在最近几年已经有所尝试,比较成功的是段奕宏主演的电视剧《大时代》,当然还有不久前的《中国合伙人》。一方面,中国梦是上头说的,而目前除了改编几个马云柳传志王健林的故事,咱还真做不出旁的什么梦;另一方面,拍一拍大佬们曾经的打拼岁月,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怀念逝去青春的途径,兼具励志疗伤功效。投资吧,百赚不亏。
不要怪我没有给你分析了,未来的流行趋势,就这三大类,再赶着趟拍什么公路片、文革知青、铁岭医生、山东爱情故事、蜗居媳妇小姨子、泰囧韩囧日囧马尼拉囧,这些统统风险很大,投资须谨慎啊。

——————————

12
最后来个结尾吧。
朋友看了《早熟》、《匆匆那年》、《同桌的你》、《一生一世》、《致青春》,等等等等以后,QQ给我留了句言,他说:
“再不堕胎就老了......”
我回了句:“我没让女人堕过胎,是不是我的青春白过了?”
他说:“没事,这么多大导,都帮我们堕了。”
也算补足青春了。谢谢啊。

13
最后的最后,请大导们不要再请王菲唱主题曲了,但凡她唱过的,无一例外的,统统歇菜。话说你们不是一个个都挺迷信的吗?就不怕彼此毁了彼此吗?
拍一部烂片,毁的无非你自己的口碑;但赵薇张一白赵宝刚们一起拉着王菲拍烂片,毁掉的就是天后和属于我们的共同的时代了。

 5 ) 匆匆那年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 是否还能红着脸 就像那年匆促刻下 永远一起那样美丽的谣言 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 别太快冰释前嫌 谁甘心就这样 彼此无挂也无牵 我们要互相亏欠 要不然凭何怀缅 ”

影片讲述了痴心的方茴爱着阳光少年陈寻 温情暖男乔燃一直保护着自己心爱的方茴 还有赵烨 林嘉茉五个人的友情 青春 记忆的故事

影片采用倒叙 以陈寻的口吻讲述回忆起匆匆那年与方茴的时光

陈寻是属于校园里校草级别的人物 帅气 阳光 乐观 自信 乐于助人 是很受人瞩目的人 因为打赌而莫名其妙的爱上了方茴 开始了一段纠葛的爱情 他在高考的时候因为想和方茴在一起而放弃了一道大题 但是在大学期间却出了轨 辜负了方茴

方茴是一个如丁香花般的姑娘 安静 做很多事情都是很被动 在初中的时候一个男生喜欢她 因为方茴打架死了 之后死了的这个人的哥们儿们一直认为是方茴害死了李贺 一直找她的麻烦 陈寻一帮人一直帮她解决麻烦 从而让方茴又一次打开了心扉 爱上了陈寻 但是陈寻的背叛 让她为了报复而把初夜给了别人 从而失踪 一直让陈寻背负着罪恶感 方茴的身上总是有一种明媚而忧伤的感觉

乔燃一直暗恋着方茴 在感情中他选择的最傻的方式:守护 之后他出国也一直没能忘记方茴

匆匆那年个人觉得是一部很忧伤的电影 很有泪点

小说中有很多经典台词都让人感觉悲伤

方茴:可能人总有点事 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我真的很爱过 也真的很恨过 可是那些爱啊恨啊就那么匆匆过去了 现在想想我其实不后悔 如果再让我选择 我还会这么来一遍...

我觉得小说比电影更有感觉 推荐去看看小说

“不悔梦归处 只恨太匆匆”

 6 ) 爱无常,恨无常,珍惜好时光

原著我没有读过,咱们光谈谈电影讲的故事给我的感受。青春、爱情这种几乎人人都有过的东西,最容易产生共鸣,所以怀旧永远能打动人。片尾曲《匆匆那年》很好听,王菲+林夕,听得人哭得稀里哗啦。这部片子有笑点也有泪点,很多情节能产生共振。点映时,在电影院里我后面有个姑娘全程多半的时间在哭。想来应该是有与片子里很相似的经历吧。
我看的过程中感觉美好、惊醒、奇妙、困惑和无常:
▌▌1.美好的是青春,是逝去的时光,是那些已经改变又从未改变的人,也是那些深深刻在脑海中的爱的印记,甚至是后悔,那些证明我们存在于世的全部经历:
当人们从一个原点出发,相逢又散去,投入到各自的生活洪流中时,片刻的驻足,怀念起过去,几乎很多人都在习惯性美化它们,这大概和大脑的工作机制有关,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我们忘记了很多伤痛,并且在怀念过去时上了滤光镜。
陈寻回忆起高中时初识方茴那阵子,老师领读古文的情节,让人想笑。我记得来京工作第一年,在北京一所中学听到朗朗读书声的时候,心里感觉也是美滋滋的,可是我回忆起我的高中,并没有觉得有多么美。长大后觉得甜蜜的回忆,在经历的当时,不过是一种平淡无奇的体验。那时想着的可能是放学后干点什么,也可能沉浸在被家长批评的烦躁之中,我们还不会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生活,也就没有对生活的即时的审美判断,只是认真而专注地活在当下。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说,那段经历确实也是很美的,那时的悸动与后来我们成熟时的恋爱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彼时的青涩和扭捏。年轻时我们无法想象将来会怎么看待过去的自己,但是那些经验和教训化为记忆,存在我们的脑中,还是一点点地将我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方茴与陈寻从教室里出来,他们忽而男的在前,又忽而女的在前,两个人旁若无人地一前一后像两颗纠缠的双星系统一样,让人觉得心里真是甜滋滋的。我们都早恋过,知道那种神秘而美好的感情,我与我的妻子也有类似的经历。陈寻打球的时候把校服反穿,就为了让方茴一眼认出他来,少言倔强的方茴骑车总会绕道走,就为了多看陈寻一眼。年轻时的勇敢,总是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来表达。
男主角陈寻故意少答13分的题,就为了能与方茴上同一所大学,他们在可控制的领域,各自在为自己的目标奉献和努力。即便上了大学,物是人非,伤了意中人,再回头看时,虽然后悔,但生活依然要不停向前。我们每个人都从过去的精彩或者不堪的经历中获得了很多。
▌▌2.让人惊醒的是,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之为我竟是由那些平淡无奇的小决定导致的,当下我荒废的,在意的,认真的,不认真的,都会对将来产生影响,那就不能不让人想到那几句偈子“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活着,一定要抓紧时间,过好当下:
这种强烈的感觉是在我看到大学时他们恋爱不顺的时候产生的。作为当局者,会以为彼时发生的,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作为旁观者却明白,生活的精彩其实是无边无际的。我喜欢方茴的执着,但我更喜欢沈晓棠的洒脱。我喜欢陈寻的放不下,但我更喜欢乔燃的不打扰。当陈寻还在问乔燃,方茴变了没有的时候,乔燃说他去法国的大学看了她,但没有说话,他悄悄地离开了。这种定力和对别人生活的尊重,值得人学习。
时间不停歇,你做每一个决定都会花费时间,你是打算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之中自怨自怜,还是自己去找寻新的生活?两种态度,不一样的人生。很多小决定,当时你以为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未来你才发现,巨大的分歧的缘起竟是源于那些不起眼的决定。比如,方茴从父亲的自行车上下来,往操场跑去看陈寻的时候,我一直替方茴感到着急,怎么就不能等人散了的时候,去找他呢?再比如方茴去上课时,在楼梯间,陈寻想和她唱歌,她怎么就不能去逃课呢?再比如陈寻怎么就会忘记方茴的生日呢?
但是转念一想,就是这些东西和想象中的一样,也难保他们就真能走到一起。生活无法假设,这是它残酷的一面,我们必须选择,并且为每一个选择负责。过后再来审视,再来后悔,毫无意义。我们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好好过好现在。哪怕我们初心不改,却物是人非,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跟我们自己说,我努力了。
▌▌3.让人感觉奇妙的是缘分,真的是不可言说,谁和谁认识,谁和谁再分开,谁变得智慧而豁达,谁被外物所奴役和束缚,谁曾勇敢向前,谁又活在过去,这些都在每个人心头各自萦绕,众生百态,亿万种灵魂自由滋长,妙不可言:
在一个高中,座位一定,挨的近的就容易成为朋友。这个组合到底怎么决定的,某种程度上就是随机。就像陈寻、乔燃和赵烨的友情,又像我们一生遇到的各种奇奇怪怪的人,很难说这不是一种命运,有时候所谓命运并不一定说的是那种注定的东西,只是一种我们不知道缘由的聚散,佛家把这种东西叫做缘。
你回忆一下过去,那么多同学,为何成为朋友的是他们,其他人不可能成为朋友吗?并不是,只是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定下,只有那些人来去你的生活。《闪电侠》里有一句台词,也表达了这种困惑:人们因何进入我们的生活,又因何而离去?留下的人,与我们密不可分。一些友谊,能够永存;还有一些友谊,结束得太快。并非所有朋友,都能陪伴我们一生。唯一永久的是,朋友离去时,我们的痛苦。
陈寻变成了会计师,乔燃变得更文艺,赵烨变成了土豪,而那个年轻时的篮球队长苏凯变成了势力的副行长,见了同学就卖金融产品。他们一些人还在过去的经历中不能自拔,但也有一些人懂得勇敢向前。而往前回溯,我们总是有一种那样的感觉:他们在相识的当年,都是一些差不多的人,可是如今已经截然不同。我们不去评判他们的好坏,就说成长这件事,就让人深刻意识到,每一颗灵魂都有自己的归宿。凡事随缘,会让我们有一颗宁静的心灵。
▌▌4.让我困惑的是为何我们喜欢的人却不喜欢我们,总是你喜欢他,他却喜欢她,而她又不知道为谁心猿意马,即便两人相爱,可也有很多人不能永远在一起,所以为何相爱的人不能永远相爱,是世界变了,还是人心变了?抑或都没有变,是爱情变了:
有时候,两情相悦修成正果,除了缘分,还可能得有对爱情的信仰。我们周围这种一见面就互生情愫,然后顺顺利利走在一起的案例太少。大部分的感情都是对付着、凑合着。要么是一开始没感觉,过着过着习惯了,要么就是努力地爱,却发现对方并不爱自己,自欺以维持生活或伤心诀别再不相信爱情。
可是为何就不能总是一对对的相互喜欢呢?为何就不能少一点多角恋的戏码呢?如果说有上天,那上天为何不帮助那些深信爱情的人,一次性找到他们的另一半呢?生而为人,如果不能在情感上做一个富足的,能爱别人,恰好别人也爱自己的人,那生命还有什么意思?为何这种求不得苦,必须要那么多人去承受?
看电影的过程,我理解林嘉茉喜欢苏凯,也理解苏凯不喜欢她,但是我不理解为什么林嘉茉喜欢苏凯时,苏凯不喜欢她。我理解赵烨喜欢林嘉茉,也理解林嘉茉不喜欢他,但是我不理解为什么赵烨喜欢林嘉茉时,林嘉茉不喜欢他。我所不理解的是,两情相悦为什么那么难,人们为何总是喜欢那些几乎注定悲剧的事情。
电影里陈寻在大学喜欢上了沈晓棠,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说沈晓棠是天空,方茴是陆地。陈寻与方茴当然是相爱的,不然彼此之间不会有那么多的放不下。但是为何在沈晓棠出现以后,他就抛弃方茴了呢?答案是贪婪。贪婪使人既向往天空,又想在累了在陆地上休息。但是这种事情太靠信仰了,太靠缘分了。爱得不够深,又不懂珍惜,于是终于过去的誓言都成了谣言。方茴这姑娘太让人心疼了。但是她除了逃避什么都不做,她没有一天听到对方说分手,她就和别人说陈寻和她课表不一样。
唉!相遇、相知、相爱,却不能相守,其实只是因为人们不能不顾一切。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当然除了不够爱,还有不懂珍惜。
▌▌5.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无常和我执的可怕。不知道哪一天,很多东西就和从前都不一样了,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命运,就像一只神秘之手,在岁月中把人打磨得遍体鳞伤或者圆润光滑:
我最喜欢郑恺饰演的赵烨。这个人有着踏实的生活智慧,有什么说什么,不逃避,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不撕破脸。该干嘛干嘛,洒脱,自由。其次比较喜欢乔燃,他写的那篇作文里有两句话非常打动我:
我喜欢丁香花 白的 紫的 都喜欢
我喜欢你 是我的 不是我的 都喜欢
还有他在于陈寻聊起方茴时,说他去巴黎看方茴时,他只是看了看,没说话就走了。这件事我代入了一下,觉得这个人真是了不起。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而成就别人的生活,这里面的牺牲精神令人动容。
而陈赫饰演的这个搞笑龙套,其实也让人蛮心疼的。为了生活,变得无趣,老婆又被人带了绿帽子。虽然夸张了些,但是也并不是就高于生活,君不见很多人每天都能听到“你知道安利吗”的段子吗?
曾经在树上刻上“永远在一起”字样的朋友们,最终都分崩离析了。曾经追求的人们变得令人生厌。曾经以为会永恒的东西都消失了。那么人们执着的那些还有意义吗?真的,很多东西都变得和从前不一样了,我也不知道我们当下执着的到底在未来是否还有意义。
▌▌▌整部片子里我总是为他们每个人着急,语言虽然不万能,但有什么话都可以直说呀,可主人公们不是因为自卑而逃避,就是变得贪婪而不敢承认,有的缺乏勇气,而有的又特别情绪化…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错过。错过等待的心,错过可以挽回的恨,错过那些破镜重圆的可能,错过本来可以解释清楚的沟通。
可是时间不等人,后悔没有用。时过境迁,你再不是从前的你,我也再不是从前的我,虽然说“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可是他们都刻在你的生命里,成为你抹不去的一部分。
生而为人,最伤心莫过于经历了一场一生难忘的有缘无份。
我感觉很难过。

 短评

如果这是一部3D电影,那最立体的大概是彭于晏的胸。

6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较差

现实中的女一女二是反过来的吧;中学生的你很傻很天真π_π

9分钟前
  • shield
  • 还行

还不错。灌篮高手和还珠格格的插曲不错,安西教练cosplay超赞。说真的,不喜欢方茴这种拧巴的性格。林嘉茉很漂亮~曾小贤你是负责来搞笑的吧,总感觉下一句台词就该是“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小贤”

12分钟前
  • 筱晗
  • 推荐

人物的认同感还是有的,就是逃脱不了国内青春片老气横秋的表现方式,真是三而竭。如果我们回忆青春真是如此沉重的话,那为何还要怀念它?

14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当一部片子只剩一群没演技的当红小生谈着不着调的爱情,这样毫无内涵的青春片还有什么意思吗?我的青春是淡淡的且充满正能量的,是偶尔迷茫但认准方向就绝不回头的,不是一大堆慢镜、虚焦和怀旧金曲拼凑成的无病呻吟的青春。那些没事儿就怀旧、看个烂片也泪流满面的成年观众,你的青春是有多幼稚无聊。

17分钟前
  • 李濛Lemon
  • 很差

张一白从将爱(片段集锦)开始就无法完整拍电影,这次以最Low不堪的VCR主题问答来作为“影片”结构。试图照《同桌的你》画嫖,堆砌流行音乐MV集锦,加以标致面瘫化表演和鬼哭神嚎式对白,最终迷失在妇科医院手术桌上,还不用麻药!大概这年头不开房不堕胎都不好意思叫(青)春片。

18分钟前
  • 水怪
  • 很差

陈赫一出来,这电影的基调就成了搞笑了。

22分钟前
  • 小岩井
  • 还行

“永远不是以前,也不是以后,我们在一起的那些时光才是永远。” 攒SK的钱、没听到的那首歌、爱上一个名字笔画多的人、被安在一个车上的两备胎、好吃的套套泡泡糖、写满名字的石膏、说不起的对不起、物归原主的《会计学原理》…课表不一样,怎么在一起?“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这部关于回忆的电影却仅剩了些许年代符号的拼贴。何况,这些符号出现的机会甚至还没有广告多。高中时期演员与角色年龄差距过大让影片缺乏基本的认同感,大学时期则只剩作死与琼瑶剧。这是一部对电影缺乏基本尊重的圈钱片,反复慢镜、抒情音乐与莫名其妙的伤感。打开广告,还是广告,不晓得在干什么

2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很差

先看的剧版,真心觉得影版没有剧版好,好多人都说不看剧版看不懂影版,稍微过度的商业化是我的感受,

32分钟前
  • 八贝勒爷
  • 还行

其实真的很一般,情节支离破碎的,可能因为电影没法承载长篇小说的故事?但电影《致青春》改编得很好啊,这部《匆匆那年》的改编其实挺失败的。虽然如此,我看的时候还是流干了眼泪,再次证明我只要在电影院里看悲伤爱情故事时听煽情配乐就会如条件反射般流泪,就像巴甫洛夫的狗……

36分钟前
  • 丁小云
  • 还行

比网剧版差那么多也好意思圈钱?

39分钟前
  • red红
  • 很差

致我们终将堕胎的青春....

40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较差

青春可以肆意挥洒,可以无悔,但不要狗血好吗,跟他们的青春比起来,我仿佛过了一段漫长的童年

41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还行

我总算明白为什么有人说看完哭了,因为心疼票钱。此剧一出又提升了同名网络剧的水平。

44分钟前
  • 半块绿糖
  • 较差

匆匆那年;三男两女;三个备胎;两个分开;全都活该。

45分钟前
  • Nissen
  • 较差

感觉电影制片公司之所以能一部接一部地贩卖青春,就是因为有一大群刚过二十几就在豆瓣、微博、人人、QQ空间呻吟感叹青春已不再的伪文青买单!

46分钟前
  • 衮雪
  • 很差

为什么青春电影里的女生都在堕胎?《致青春》里的阮莞堕胎,《同桌的你》里周冬雨堕胎,到了《匆匆那年》,方茴也毫不意外地堕胎去了。表达爱情的代价只有流产这一种选择方式么!

47分钟前
  • ChelseaQinWang
  • 推荐

并无特别之处的回忆,常常在回想之时被赋予了太多太多。就像电影里一样,调了色调,加了配乐,放了慢镜头。然而只有一件事是不变的,它们都会过去,全部都会。而且关键在于,你也不会在乎了。

49分钟前
  • 小海
  • 推荐

在豆瓣风低是正常的,因为这是一个贩卖情怀的电影。而你们还没老到有情怀的年纪。

53分钟前
  • 十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