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HD国语|粤语

主演:刘雅丽,苏玉华,罗冠兰,冯蔚蘅,吴大维,杨英伟,谢君豪,冯宝宝,毛舜筠,黄霑,黄百鸣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9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剧照 NO.1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剧照 NO.2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剧照 NO.3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剧照 NO.4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剧照 NO.5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剧照 NO.6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剧照 NO.13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剧照 NO.14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剧照 NO.15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剧照 NO.16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剧照 NO.17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剧照 NO.18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剧照 NO.19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代歌后姚小蝶(刘雅丽 饰)自加拿大返港,准备在即将拆除的丽花皇宫进行一场纪念演出,这里是当年她和露露(罗冠兰 饰)、莲茜(冯蔚蘅)、凤萍(苏玉华)三名姐妹歌唱事业起步的地方。六十年代,东南亚的战争阴云对香港也多有波及,此时的四姐妹在丽花皇宫刚刚开始自己的演唱之路,凤萍被烂赌的男友拖累,有孕在身却经常入不敷出,最后消失在混乱的南洋,为四姐妹无忧无虑的日子画上了句号。小蝶属意乐队萨克斯风手家豪(吴大维 饰),但后者意识到小蝶的前途会远比自己灿烂,遂留下一曲《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消失在茫茫人海……  本片根据香港话剧团名剧改编,演员基本由原版话剧班底组成。福二代台风圈里的女人黄克诚王海涛今年四十一孤味霹雳儿媳醉公主龙卷风(下)猎物2019我最棒追金行动工人大院说好的幸福医院革命第三季大话西游:至尊宝终极教师嗨!前任不完美的幸福爆裂直播之全城追缉阿喜我们这十年相思债一路川囧快把我夫人带走蜡笔小新 超时空!呼风唤雨的我的新娘大器晚成第一季便当店的款待情人我们的1944邮差的白夜这!就是灌篮第二季问答睡魔情迷V女郎潜渊听说2009妻子的资格戴夫·施佩尔:天旋地转的时代2017宇宙心茶杯头大冒险第三季波尔达克 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友情与爱情的启蒙

"丽花皇宫""小蝶,家豪""萨克斯"这些一直存在记忆中,不久前欣喜地在电骡上发现这部片子,重新温习了一遍.以前看的时候总是搞不懂为什么小蝶一直追着家豪,为什么家豪明明喜欢小蝶又别别扭扭;搞不懂为什么多尼烂赌不争气,凤萍偏偏不接受痴情的星哥……现在只能笑自己当时年少无知-不懂爱情.爱情与其说是前世注定不如说是今生相约,在特定的时间遇到的这个特定的人就会改变你的一生.比爱情更让我感动的是四个女孩子的友情,这份无条件无目的性的友情出于人性的本质--给他人心灵以温暖.走入社会的人更能体会这份友情的珍贵,现代人缺乏而又渴望的心灵慰藉.

 2 ) 我和时代的约会

看完电影版和舞台版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百感交集,写篇不算影评的观后感。始终认为观后感应该是不成体系没有逻辑的团团意绪,可以天马行空自由自在。所以,文章杂乱,是感不是评。

舞台与电影

很懊恼先看了舞台版的《南海十三郎》《暗恋·桃花源》,结果电影版就看不下去。这次学聪明,《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就先看电影版。

先有舞台剧后有电影的,剧本、表演设计统统都是舞台气质,最适合平面演出,亮点往往也在于现场的一颦一笑大众呼应。改成电影之后,电影里不免要带着舞台剧气质。毕竟是两套语言,电影导演不是要拍舞台纪录片,而真是要拍成电影,于是两套语言彼此消解稀释,胶片色泽下居然是舞台味道,明明舞台风格却偏要推拉摇移的电影姿态记录,或许能成为另类清新被眷顾,也可以沦为四不像而被漠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开始,柔光镜打得浓得化不开,姚小蝶在似梦似幻的化妆间忆当年。电影可以通过镜头及一些特效来做到怀旧与时空交错,而舞台剧的手段很少,且没有画面切换这种最容易调度的方式,只在平面里展现,最重要是靠演员表演,从少女新人到功成名就的退役歌后,服装有限道具有限,端看演员七情上面。这点来说,舞台表演更纯粹,但是电影表演更细致——有技术来烘云托月十足完美。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似真似幻,周遭环境都有戏剧感觉,布景虚实结合——并不是因为知道舞台剧改编而看出来的,和电影《虎度门》一样,其天生的舞台感来自于剧本给养,也和电影《茶馆》类似,原著就是封闭环境,拍成电影也没有外景必要,而棚景里的喜怒哀乐与舞台差异又有多少呢?《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电影版我还是喜欢,因为光影里记录剧本传递的沧桑并没有过火滥情,亦未用电影努力消解舞台“阴霾”,还能看出舞台的节奏,是幸事。

舞台要求现场笼络或者催眠,即设计要抓住观众使之在短时间内入戏,剧本与演员表演节奏都要“使劲”而近乎疯狂,这听上去更像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广告营销,但看戏就是看的这种“使劲”和阴谋。演员和观众是面对面,表演是现在进行时,完全可以受到观众的反馈甚至被其反应所左右情绪,如果舞台不主动,掌握主动权的观众不再是看戏,而是发挥其影响演员表演的意志来干预戏剧进行,变成一场巨大的错位悲剧。而电影是已经完成的作品静态记录与胶片与观众见面,表演不是现在进行时,观众与演员不能面对面交流,即观众干预不到正在放映的电影进程,所以电影不需要太过迁就“现场感”,起承转合需要自然流畅,手法多变,不需要太过“使劲”,就可以完成任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常可以听到说某某演员有话剧腔,那时候话剧在影视表演里腔意味着过火和虚假,这种以影视表演为标准的评价似乎不公正,但也确实点出了两者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是因为两种艺术形式本质区别所决定。我喜欢舞台剧的过瘾,就在于这些因为笼络或催眠现场的“使劲”设计,如《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舞台版的金露露为了防止大笑起来的鱼尾纹而用两手卡住眼角,在戏剧开始时其子已经向姚小蝶(其实是观众)曝光这个习惯,观众一笑,只是觉得好玩,但场景转到回忆阶段,四女打牌,金露露大笑时确实如其子所言两手卡住眼角,观众是哄然——前面伏笔在此已经开花结果。这种小设计放在电影里就十分夸张且无味,可剧场里就效果十分。两者之区别使得深沉忧郁适合电影来展现千回百转,而火炽劲爆的味道应该给舞台剧洒狗血。可是无论是《茶馆》最后一幕三个老头儿撒纸钱还是《南海十三郎》十三郎身死寒街,我都喜欢舞台剧的沉静怆然,而不是电影版的煽情浓烈。或许仅仅因为是偏见吧,任何审美都是偏见。

粤语与国语

香港舞台剧看的不多,最赞《梨花梦》里黑妞白妞“一句句将风云收”的几段唱。粤语好奇怪,古装戏里可以古色古香庄严肃穆,时装戏里可以市井伧俗生活可爱。粤语必须同期声,直接交流没有隔碍,生活便是这样天荒地老至死不渝。方言之好,在于真实严肃的生活态度,普通话里全是官方修正后的彬彬有礼,骂起人来都像摆pose一样。“表演工作坊”是台湾国语,偶有李立群冯翊纲等国语倍儿棒的还是往京片子上贴。正儿八经的普通话似在作假,端着架子教化众生,新闻联播一番。

看《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无论电影版还是舞台版,粤语声声入耳,起码在台词上享受,一些俚语可能蒙查查,但是那种生活气质马上就能进入,好像一起成长一起悲喜过来,入戏了。因为陌生,反倒生出认同感,最熟悉的因为太熟悉而失去了新鲜不被承认。如昆曲之好,也在于明清传奇里古旧隔阂的戏词,需用注解才明白确切意思,看文本皱眉,一旦演出却大略明白意思,但惟其因为历史距离,才放心欢喜,如果是如白水老妪可解的戏词,语言的高贵神秘丧失,节奏也松垮,则斯文扫地不堪一睹。

舞台版里莲茜说凤萍:“你冇咁糯米屎忽啦。”意思是不要死呆在椅子上扭捏犹豫。第一次知道这个典故是詹瑞文《万千师奶贺台庆》“选举香港师奶”环节急智问答,有句“糯米屎忽磨烂席”,形容客人死缠烂打不离开。这种俚语用的好生活化,如姊妹谈天的真实。黄霑便说过有些粤语神来之笔国语翻译传递不出来,确实如此,方言胜于普通话细小的表现力。比表意更深一层的会心传神,非要土生土长的语言不可。

但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曲是国语,粤语歌因其俚俗而不登大雅之堂,只是小调流传。《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夜总会承袭老上海的时代曲风格,《梅兰梅兰我爱你》《偷偷摸摸》《忘不了》等等。《偷偷摸摸》歌词极好,忍不住录下来:

你为什么偷偷又摸摸呀
偷偷摸摸跟人去拍拖呀
你瞒着我呀你躲着我呀
可是你又遇到我
难道你还不认错
什么叫做偷偷又摸摸呀
偷偷摸摸难道就算错
你自己想呀 你自己说呀
你若不是去拍拖
怎么你会遇到我
你拍拖呀 不许我拍拖
你还要骂我错
我没错呀 你也没有错
拍拖呀算什么
香港地方哪个不拍拖呀
哪个不是偷偷又摸摸
我也不说你 你也不说我
姐妹两个都不错
明天一块去拍拖

“拍拖”是粤语,音译英文partner,谈恋爱的意思。这首国语歌里却放进了“拍拖”的词汇,标志着两种文化的交汇融合,或者时代曲开始香港化。当时香港的中上层除了港英政府,便是上海移民,上海话和普通话都有市场,邵氏与电懋都是国语片,精良过“七日鲜”的粤语片(七日鲜形容粤语片七天就可以拍一部,极为粗陋)。国语时代曲的流行我以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香港本土意识的未萌发,粤语只能作为生活语言交流,不够足以承担文化形式的实力。如古时的正经文体永远是文言,话本小说因为是白话文而不登大雅之堂,不被纳入得到肯定的文体形式里,到了市民文化勃兴的时代才有一席之地,最终成为文化主流。而粤语可以谱曲成歌也是这个发展轨迹,由许冠杰开创的粤语鬼马俚语歌曲始,粤语歌发端,到了TVB剧集《啼笑姻缘》顾嘉辉写主题曲,粤语歌才成为了一种可以上升为“文化”的艺术样式得到被承认为有品质的流行。然而基于老上海“靡靡之音”血脉的“时代曲”也只能有国语包办,和粤语无缘,那种市民社会纸醉金迷国际性大都会的繁华绮梦,只有铿锵激昂或柔情百转的国语可搭配成双,互相成就一个乱世回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里大唱的时代曲是一个记忆,歌女们说着粤语,却唱国语歌,这就是时代,而今一个轮回,似乎又是这样了。

当年与如今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是1994年出品。剧情内容是回忆1967年。我是2011年看了这个电影和舞台剧。时间的三个段落,我在2011年看1994年时怀旧1967年故事,是百感交集么?

方大同翻唱1976年关菊英的《狂潮》,生生听出满是疲累的回望沧桑,而关菊英原版却有七十年代一致的水平单纯(抑或单薄)。可以说关菊英版太老了,我却觉得老的是方大同。时间是单向不可逆的,可关于时间的感知你有一个标准吗?曾经过去的年月是新还是陈,唐代的中国是老旧还是年轻?七十年代的风格今日看来固然老了,但为什么不是初长成的青葱岁月而年轻幼稚呢?七十年代的香港文化于我看来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一切的积淀来源于那十几年的百花齐放,关菊英的《狂潮》可能单薄如水,却是七十年代的忠实记录,她无意总结,就像照镜子,现在进行时里痛快的唱歌。而方大同却是对七十年代的一个回顾,远远跳出来,带着崇敬或悲悯,不是照镜子,而是在看一幅七十年代图画,也不是现在进行时,而是过去完成时里的向经典致意,于是七十年代至如今的岁月隔阂全都因为这个致敬而“沉渣泛起”涌动如潮,重新编曲配乐演绎七十年代的顾嘉辉风格,底色是黑白的老旧沉静。

如今对于当年的解构分析对当年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感动的只是如今的对当年的观望态度。每个时代对于过去的回忆都会走样,于是过去不断的被掺杂的价值洗的走形。1994年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编剧导演演员“讲番啲陈皮老姜”可能只是要做到“温馨怀旧至意难忘”(《南海十三郎》舞台剧台词),感觉单纯统一,花俏都实在可爱。如今再次怀旧已经到了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主力怀旧不会到六十年代尾,即超出了他们(或我们)的存在范围,且怀旧的方式和理念都有重大变化。《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南海十三郎》是九十年代的香港回头望,如今的香港再次回头,不会再有这两部戏的风格神髓,取而代之另一种语言系统。无所谓进步或退步,我看《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说不清是怀旧六十年代还是九十年代,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当年与如今永远纠缠。

 

再过多少年看这些感觉,又是一层灰尘,又能一腔感觉。

 3 ) 怀念往昔青春和跌宕起伏的爱情

这是一部怀旧片,描写了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
姚小蝶,昔日歌后,退隐加拿大,为了丽花皇宫夜总会的最后一场演唱会,她故地复出,唱响怀旧名曲: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她想起当年的三位好友:兰衣歌女,爱上纨绔子弟,在越南死于战火;红衣歌女,爱唱英文歌曲,经受不起夜总会生意冷落的打击,酗酒过度而死;金衣歌女,嫁入豪门,隐身为阔太太。还有一个玩乐器的她的意中人。他的养子出现在晚会现场,弹奏钢琴,原来那个意中人收养了兰衣歌女的儿子。
对四位歌女姑娘的描写个性分明,蓝衣女痴情,红衣女豪放,金衣女敦厚,白衣女小蝶纯情。
我个人十分喜欢红衣女郎的表演,奔放洒脱,十分自然。
当片尾那首怀旧名曲再次唱响的时候,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4 ) [怀旧]离春天那么远。

本来是想要找绮贞歌曲的伴奏,结果因为没有找到多少,有些沮丧。
就顺带翻了伴奏的歌手目录,看到个熟悉的名字,刘雅丽,和熟悉的歌曲。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你你你为了爱情》。

想起来小时候的那些迷恋,那部电视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那时候还不知道纸醉金迷这个形容词,只是觉得那样的一个舞厅那样的一个舞台,多么的闪亮。
女子总是有着好看的裙装,而男子定是把头发梳得油光发亮。
女子总是唱着好听的歌,而男子的萨克斯风吹得深情不已。
那时候也还不知道原来所有的歌都不是演员自己唱的,只是看着屏幕看着他们唱歌的样子,天真的觉得好听。
灯光忽明忽暗,女子站在台上,唱的大都是听不懂的粤语歌曲和咬字不准的普通话歌曲,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玫瑰玫瑰我爱你》。
还记得很喜欢片头的那首《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了能够把歌词完整的抄下来,每日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拿着本子等待。
片头曲响起的时候总是很紧张地抄写,一句一句歌词。
偏小学生写字都是一笔一划,很容易就跟不上下一句,于是只能一集一集地等,一天一天地等。
不像现在,网路上一搜,歌曲歌词剧照剧情简介,3秒内全部出来。
等到最后终于全部抄好,却又不会粤语。
依旧是每集每集地看,然后用心记住一个一个发音,再沾沾自喜地模仿,唱出来。
还记得唱《玫瑰玫瑰我爱你》的时候,那个带着港腔的“最”字,也一定要声音低沉。
而《你你你为了爱情》,最后的那个音一定要唱高并且决绝。
是属于小孩子的一份单纯的喜好,四个不同性格女子间的友情和和男子间的模糊的爱情。
看的过程总是欢喜,一遍一遍。丽花皇宫,古老的街道,小食店,背景不断转换,故事在此间发展。
从开始的因误会而变成欢喜冤家,到后来的在意和彼此喜欢,到最后的无疾而终,看得迷迷糊糊。
那时候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最后小蝶和家豪没有在一起,也不明白那个结尾究竟是什么意思。
有疑问却又没有心思追究,只是觉得好笑,一些其它的小小的细节。
如平时视若仇家的白浪和莎莎在唱歌比赛时给婉碧却有惊人一致的评价,那句“鬼才给你一个吻”;如小蝶替露露上台时唱《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时对家豪的那种挑衅的眼神;如露露又犯了杂七杂八的糊涂,那些夸张搞笑的表情。
也有感动得时候,四个姐妹结义金兰,红黄蓝白,各自挑选了一种颜色。又或者是小蝶和家豪站在同一个舞台上的时候,彼此间的默契。
也在很多地方留下了眼泪,凤萍的苦命,和命运对连茜的不公,小蝶和家豪最后的没有结果。
其实现在想起来,那些歌曲都是老到不能再老的歌曲,故事的情节也有些老套。那些女子的浓妆看上去多少有些不实,而男子的头发更是好笑无比。
可是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就是喜欢得不得了,并且这样的喜欢的感觉,延续到了现在。每当想起来的时候还总是感慨颇多。
总觉得美好,关于生活,友情和爱情。

BT还在孜孜不倦地爬,突然就很想把这40集的老故事重温一遍,连同守在电视机前的那些童年时光。





2006/6/27 3∶36
于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
夜阑人静处响起了
一厥幽幽的saxophome
牵起了愁怀于深心处
夜阑人静处当听到
这一厥幽幽的saxophome
想起你茫然于漆黑夜半
在这晚星月迷蒙
盼再看到你脸容
在这晚思念无穷
心中感觉似没法操纵
想终有日我面对你
交底我内里情浓
春风那日会为你跟我重逢吹送
夜阑人静处当天际
星与月渐渐流动
感触有如潮水般汹涌
若是情未冻请跟我
哼这幽幽的saxophome
于今晚柔柔的想我入梦中
它可以柔柔将真爱为你送
若是情未冻始终相信
我俩与春天有个约会
i have a date with spring
*————————————————————*
早上起来开始看,开头是一点一点慢慢看,后来变成了一点一点快进,晚上看到后面的时候索性就直接跳到了第40集。
只是想快一点温习完一遍,寻找回当初的那种感觉。却在看完以后写不出任何的字,暂时。
是因为有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的记忆涌起,也突然的发现原来无形之中忘记了这么多的细节和事情。
开始的时候总是美好而富有趣味,而后来在快乐中总是带有悲伤,从凤萍离开香港开始的吧。
因为不适合看这些悲伤难过的情节,因为太容易难受起来,所以才希望看得快一点。
那时候的结局,在今天看来也依旧是个迷。
更是偏爱开始的那段,开始有了小喜欢的心情,彼此间的默契。
一起赶场,一起在同一个舞台上,她唱他的歌,他为她吹着萨克斯风。
是最美好的时刻,彼此的心灵相通。
然沈家豪始终是太过于太男子主义的人,永远太过于冷静。



2006/6/28 0∶07
*————————————————————*
P.S:因为也是突然想起突然想看,而之前在写的时候多半是凭很多年以前的记忆,有些失真,所以也不大敢说算是一个评论。
是用一种怀旧的感觉写出来的。

 5 ) 那曲幽幽的Saxophone……

   终于看了电影版,作为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提名之一,自然要列入94年复习的片录。

   怀旧的风调追忆起时光的过往。丽花皇宫并没有那么纸醉金迷,只是热闹的渲染使她裹得一身炫色。能不热闹吗?火爆的莲茜,妩媚的露露,温柔的凤萍,纯情的小蝶,还有几人联合整蛊的对象婉碧。叽叽喳喳的歌与笑,不解愁味,但求得过,单抹的色彩只得绘出寂寞,而红黄蓝白一起交织,则是春天丛里曼舞的群蝶……

   90分钟的电影版毕竟不能容量饱满,除了莲茜的刻画较为生动之外,其他三人显得较为单薄。凤萍只是一个柔弱不禁的女子,露露出场时候不多,也不显年轻时的的风韵妖娆,更多是年老后追味友情的温馨,而女一的小蝶怎样倏忽就成名而红,红后的心路转变,以及与家豪的分合,都让人觉得缺了太多火候。然而这部片中的演员的殊荣可不少,当年金像奖丽花皇宫的四大癫王上了仨,女一女二均有涉猎,罗冠兰一举拿下最佳女配,刘雅丽拿了当年的最佳新演员。当然,更多的时候,她们是四人一体,我们也享受和追味那种姐妹一窝的时光,所以各自的性情不论,重要的水乳交融。喜欢看的是莲茜为了凤萍而大发脾气,喜欢看的是莲茜和凤萍联手把小蝶拱上压轴席,喜欢看的是小蝶为四人买了标志性的四色不同的耳环,喜欢看的是露露四人麻将时露露偷瞄……当然,也喜欢多年后凤萍的儿子带上母亲的耳环,追寻上辈未尽的友情,那些流光容易把人抛的片段,喜欢最后家豪的到来,携手小蝶,幽幽吐出那句极尽韵致的“I have a date with spring……”

    怀的是那个年代的旧,如同今天看来土到掉渣的衣裙,那时候却是最美的风情。

    春日清风,夜阑人静处,一际发丝轻扬,往事就徐徐进了脑袋……

 6 )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已经记不清电视剧版的是在多大的时候看的了。
最近很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见了电影版。勾起了很多回忆!很美好!这里的歌都是那么好听!听多少次都不烦!也许看这个电视剧就是为了这些歌吧!
也许是先看的电视版,先入为主了吧,觉得电视比电影的好一些!不管是电影版,还是电视版,这都是一个经典的片子啊!

 7 ) 对一部片子的纪念~

    今天突然很想一部十一二岁时看的片子《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那是我们都很喜欢的一个电视剧,相信年纪相仿的女孩子也都会记得。七十年代的姚小蝶、洪莲茜、蓝凤萍、金露露——白、红、蓝、黄,四个经历特别的魅力女子,她们的歌唱,还有她们的丽花皇宫夜总会……当初爱的是她们友情——近乎纯粹的东西,特别干净,最喜欢的就是她们挑选蝴蝶发卡时的样子,好象一切都是她们的。当然还有爱情,虽然是没触及过的东西,但看了她们不同方式不同结果的爱,心底也会偷偷泛起一些小小的感伤和憧憬。小蝶和家豪的无言结局,莲茜看似硬性却是坚不可摧的生命守侯,凤萍爱的执着却依旧悲伤的结局,惟有最幼稚的露露能够有和爱人偕老的机会。
    有的爱了一去不回头的人,有的爱了不该爱的人,有的不认为这世上有什么爱情,也有的终能找到平凡的爱侣……这似乎就是命运。。
     把她们的歌当成是一种符号,小蝶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凤萍袭一身优雅蓝装双手合握mic唱的《忘不了》,莲茜眼神游离坐在高脚椅上百无聊赖唱的《changing par》。这是她们给我的回忆,像她们的颜色。不能忘。。
     我知道,如果选择现在再看一遍这个片子的话,肯定会有沧桑的感觉和感动,这是成长吗?不知道。如果有眼泪溢出眼眶,我会说是无声的纪念,而不是~~伤怀

 短评

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時長太短了吧,時長短還想講很多事,就反而變成有點流水賬的感覺了,雖然編導已經很努力去展現這種10幾年的姐妹情了,但是你想90分鐘講好一個有點歲月痕跡的故事就真的太難了。而且這部電影既然已經是把話劇改成電影了,為什麼還要保留話劇的形式呢,這種處理令人覺得有點意義不明,高志森畢竟是很熟手的電影導演了,讓一部話劇變成真正的電影版對他來說應該不算難的,可能是他們思想還比較守舊的關係吧。這部電影其實拍的已經挺好了,演員也挺賣力,劇作也還算扎實,甚至還有一些伏筆反轉什麼的,但還是我一開始就說的,這些東西濃縮在90分鐘裡,真的太少時間讓人融入了,而且又有點突然就結束了的感覺

4分钟前
  • Krizz觀影實錄
  • 还行

四大癫王 神仙放屁你会红嘅。等你大红大紫嗰阵时,你唔识我嘅啦。你你你为了爱情,听得起鸡皮,想起《柔道龙虎榜》里面的小梦和托尼。剧本实在太好。展现的几种男女,情情爱爱无非就是这回事。而在回忆的梦幻交织之间,那种人情跨越时间的美好,令人动容。

6分钟前
  • 滑稽
  • 力荐

(求保佑!)虽然有些地方挺仓促,都挺额感觉兼顾而已性质挺多,但是我却不知为何哭了三次。值了……

7分钟前
  • 一切顺利!
  • 力荐

2009-8-4 20:29:57 7/6.7(39) 你你你为了爱情,今宵不冷静。原来是柔道龙虎榜里听应采儿唱过

11分钟前
  • 德拉库拉拉
  • 推荐

前两天被新版雷去看的,虽然演员老了点但是和电视剧版一样也是经典之作了。四姐妹风尘味歌女味更浓,吴大维也蛮帅的嘛~以及谢君豪啊哈哈哈,每一部的DANNY都是神作

14分钟前
  • 天然呆小竹子
  • 力荐

94年票房前十最后一部看完,90--95年60部里没看过的花11天补完。活在那个时代的香港随心所欲,为爱情一往无前是对是错。春夏秋冬春夏走了,还剩秋冬露露和小蝶。春天已不在留下孩子,夏天热情如火却还是病走。秋天也是感慨良多,冬天终于迎来爱情。四姐妹一别物是人非,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歌是真好听!!

19分钟前
  • 清舞翩翩
  • 推荐

舞台前后四姐妹,二十多年岁月弹指一挥间。有一些多人物同时出场的全景镜头桥段,残留话剧感的痕迹,叙事结构完全又是电影化的,太喜欢这个剧本了。完全可以扩充为几十集的电视剧,提炼浓缩到90分钟内,回忆的重温和时间的流逝体会更加强烈。最后唱出点题的一句「I have a date with sping」,怎能不百感交集。

21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是她们,也是你我;是那一代人,也是每一代人;是浮生,也是坠梦。我不害怕孤独,我只害怕别离;我不害怕物是人非,我只害怕故地重游。

22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和亚视的剧集比起来,电影版比较简化,人物也很简单,有点小闹腾,不过电影有种专属的情怀,那些老歌一响起,时代变迁,物是人非只剩回忆的感觉还是让人感觉有点心酸,再配合香港电影的现状,这种心境被放得更大了。四个演员里冯蔚衡实在太抢戏了,相当出彩,年轻时候的吴大维和谢君豪也是帅炸天。

26分钟前
  • Ron Chan
  • 力荐

本片根據杜國威的同名舞檯劇改編,由導演高志森帶舞檯劇原班人馬進行拍攝,還找了當時非常紅的小生吳大維扮演男主角。該片以九十分鐘的篇幅講述四個歌女長達三十年的故事,本就有些勉強,幸好杜國威的劇本仍然有戲劇張力,而且重視人物性格與感情的刻畫,雖新意欠奉,但仍然提供了一個簡單紮實的故事結構,雖略帶婆媽煽情,但仍然有一定感染力的對白。全片的懷舊氛圍以及後現代的感情色彩,亦可為九七大限前末世香港人的空虛感提供了療癒作用。只是,導演高志森這種照搬舞檯劇的改編,未免太過不思進取,缺乏一種超越的勇氣。

27分钟前
  • 听见流星的声音
  • 还行

明明是电影,怎么那么多标电视剧的脑残

30分钟前
  • 大宸
  • 很差

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它的舞台味儿有点重了。但作为一部怀旧之作,它真是刻画出了时间的痕迹。

35分钟前
  • 叶子窝
  • 推荐

老歌荟萃,姐妹党

3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事情变,人情在,旧时光,常思量。她比星光灿烂,他比岁月绵长

38分钟前
  • 大灰狼
  • 力荐

刚知道这片是根据舞台剧改编的,因为看过电视剧版的,基本所有的剧情都能一一对应,一场当下与过去交错穿插的戏表现得特到位戏剧张力强,全片在回忆的幸福与伤感中徘徊,很牵动观众情绪,但是与电视剧比起来,同样的歌曲并没有多出彩。

43分钟前
  • 刘小青
  • 推荐

#2018香港影展#太纯粹的香港电影了,我只能这么讲,那种吵吵闹闹的烟火气,处处都自然流露的对话和神态,略显夸张但如行云流水一般噼里啪啦不由分说得呈现在面前,镜头节奏超快,却又精准到位、细腻入微。就好像饿不饿啊煮碗面给你吃啊这样的人生智慧一样,举重若轻。杜国威作为大男人能对女子间的情谊把握得这么准确,真的是心里充满了爱才行吧。片中所有怀旧金曲和剧情的贴合程度堪称完美,几段歌女轮流上台唱歌同时台下剧情激烈地发展的剧情,歌词声声入戏,融合得太妙了。纸醉金迷的那个世界不会再回来,像一个金光闪闪的梦一样。另一个额外的细节是看完南海十三郎紧接着看这部,于是所有出现谢君豪的镜头都让人充满了眷恋和爱意。真希望他们能在那个华丽热闹的世界里永远伴着悠扬的萨克斯欢唱下去啊。杜国威真的是,太美好了。

44分钟前
  • 艾栗子
  • 推荐

能看得出来预算不高,走位啦拍摄手法啦还是比较舞台剧的,主要是拍了个氛围,讲述的是这几十年的情谊,但为其如此则更动人,那些歌那些旧时的人,所有技术上的细节都不重要了。这个戏当年居然没有斩获任何音乐上的奖项简直不科学,是最经典的原声之一。家豪同denny的演员很该调换一下,那段时间吴大维演了许多很有年代感的角色,非常让人迷惑。期待有一天我能有机会去看舞台剧。

47分钟前
  • 胖丁桃
  • 推荐

故事講得略快 人物略。。。。竟然還吳大維

49分钟前
  • T.V.Zoe ி
  • 还行

刘雅丽的歌声,自始至终......

50分钟前
  • 水瓶座女孩
  • 还行

看着看着就跟着唱起来。当年追电视剧如痴如醉,一起看的朋友也像片中角色一样今生前世。因为电视先入为主,看电影很不习惯,只觉得仓促。如今记忆淡薄才能将它当做单独的电影再看过一遍。剧本太好,围绕情字,凤萍如何被Donny吃定,四姐妹打麻将串起的感情,和家豪的矛盾没有鸡飞狗跳,情感含蓄又激荡。舞台灯效化妆镜里看到凤萍,非常邵氏歌舞片,期待看到修复版(居然是16mm)。看得出拍得节省,往往一镜直落,你方唱罢我登场,多亏几位主演都是戏剧演员,台词走位丝毫不错。谢君豪演Denny狮子搏兔,期待2020的春天他演沈家豪

53分钟前
  • 山下猫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