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的白夜

HD

主演:Aleksey,Tryapitsyn,Timur,Bondarenko,Irina,Ermolova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1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2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3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4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5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6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13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14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15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16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17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18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19邮差的白夜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们都清醒的选择了白夜,清醒的死在了白夜

对于邮差来说,音乐在哪里呢?曾经的酒带来了音乐,酗酒遭受意外之后,他意识到不能不戒酒了。清醒之后是无边无际的寂静,难以忍受,怎么办?于是每次吃早饭,他都会把收音机打开,声音巨大。于是每次送信件之后他都会跟每一家人聊天。于是当他发现小男孩儿是个不错的伴儿之后,去哪里都喜欢带着。

又何止只是邮差需要音乐?

一个嗜酒如命却又瘦骨嶙峋的老人,把邮差送来的养老金花在一瓶瓶的伏特加上。

一个参加过战争的退伍老兵对邮差说他的灵魂永远都是痛着的,清醒的时候更痛。

一个老人一直重复他在越南当兵的经历,邮差的到来带给他唯一的听众,抓着邮差开始说他讲过千百万遍的故事。

战争结束之后,生活的寂静靠什么填充呢?远处上腾的火箭照映着老兵落寞的背影。宏大的时代,渺小的个人。

音乐消失了,音乐总会消失。于是我们开始慌张失措,失魂落魄,试图抓取身边一切可以填补寂静的东西。有人用伏特加,有人赚钱,有人用女人,有人靠埋怨。有人靠回忆过去。可是最终生活就像影片里那个灵魂总是痛苦的老人说的一样“他们给的养老金够,商店的东西也多,怎么还是焦虑呢?”对啊,怎么还是焦虑呢?

老兵对邮差说他的灵魂永远都是痛着的,清醒的时候更痛。邮差想了一下,说他有时候躺着,不知道怎么,也会觉得难受。那天夜里,邮差梦里出现了一只灰猫,压着他胸口,直视着他。转眼灰猫就不见了。邮差再也睡不着,打开门,镜头定格在门前锋利的两把镰刀。邮差在想什么?如同那个老兵说的那样,去自杀么?镜头忽地又转到门前的那一片树林。邮差站在那里,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鸟叫,看着树叶上爬行的虫子。邮差在想什么?

之后邮差发现快艇发动机被偷,送件的工具就这样没了。镜头从邮差惶然的脸转移到了河边石头上的青苔,良久。此时,邮差在想什么?

后来邮差指责邻居偷他发动机,被人打倒在地,那些前一秒还张牙舞爪的人突然停止了拳头。导演的镜头再一次如此近的打在邮差狼狈的脸上。镜头里面的邮差此时脸上圣母一般的平静。他盯着远处的天空,看着飘着的那些云,他又在想什么?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里,那个小人物主人公喜欢用幻想代替现实的庸常。在每次生活经历波荡之后,带给他安慰的是周边的那些自然景色。 而这部《邮差的白夜》里,我们是否可以推定导演不加吝啬给了那些树,湖面,青苔,蓝天那么多镜头,是否也想暗示它们也给了邮差同样的安慰呢?在众多对生命意义的追问面前,这是导演想要给我们的答案吗?

 2 ) 在节日和哀悼日之间,人们过着一样的生活

当一个人逃离家乡时,他会带着什么?他会在路上遇到谁什么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想知道,谁决定体验冒险的精神,探索遥远的地方,认识其他人,学习新的东西。这可能就是andron konchalovsky电影的主角,谦虚的孤独邮差alexey brypitsin想要做的,他暗恋着一个在观众面前自鸣得意的邻居,照顾她的儿子。这一切都发生在大自然中。然后电影结束了,没有一个大点。这个真实的角色几乎每天都在不断出现。作为村里和外面世界的联系,仅次于电视和收音机。就像一座活生生的纪念碑,受到人们的尊敬。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日复一日地从一个村庄旅行到另一个村庄,给每个人带来信件和证券,他只获得了信使或信使的名声,他所做的就是不停地送啊送,只得到几个干枯的“谢谢”“再来”。所有的日子都很单调,他几乎和第一只鸣叫公鸡一样早起。日常的一切就像一个昏昏欲睡、懒惰的篮子,你几乎无法把它拖到外面,日子一天天过去,岁月一天天逝去。康查洛夫斯基习惯于谈论真实的人。那些不怕在镜头前说真话,嘲笑别人的不幸,为别人的胜利而悲伤的人,一些并不引人注目的形象。电影里几乎都是普通人,从来没有演过电影,他们创造了电影的背景。大部分镜头都是用隐藏的摄像机拍摄的。当然,村民们知道他们在拍电影,但有时他们会忘记。这就是乡村生活今天有人被埋葬,明天又有人出生。在节日和哀悼日之间,人们过着一样的生活。

 3 ) 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的进程

可以说是相当小众的电影了。

镜头绝美,几乎每一帧都堪比特列季亚科夫画廊里的油画。看得出,导演对这片土地、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倾注了足够的关怀与热爱。

小岛村的凋零,何尝不是俄国自己的缩影?苏联解体后的惨状,虽然无论是爱沙尼亚的《极乐迪斯科》还是我国的历史纪录片都已经讲得足够详细,然而也许因为不是俄国人自己的作品,所以似乎还是给我一种隔靴搔痒之感。

直到看了《邮差的白夜》,我突然感觉到,那些俄国大爷大妈跟我说的那些对苏联的赞美,以及因为他们当下生活产生的抱怨甚至痛苦,还有我很多俄国同学那些实质上与西方青年无异的思想与做派,一下子就这么和电影里的那些点点滴滴重叠在了一起。

苏联时代的学校,以及学校里那段回响在会议中的悠扬歌声,是包括邮差在内的成长于苏联时期的一代人的美好回忆。而破败的村庄、因为被背叛、被出卖而不得不陷入尔虞我诈的原本淳朴的村民,又何尝不是俄联邦贫富差距悬殊的缩影?

没错,一个的奋斗,既是个人的命运,也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苏联解体这个历史的进程,说得中性一点就是给包括前苏联国家在内的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给他们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而这个伤害,今天仍在继续。

想起自己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正是新冠疫情最为严重、不得不宅家隔离的时候。

是啊,历史的进程何时又曾远去?

我们将走向何处?世界又将走向何处?

我们愿走向何处?我们又希望世界走向何处?

而我这样一个渺小的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又能做些什么呢?

希望我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4 ) 邮差的白夜

春夏,绝美的俄罗斯外景拍摄,仿佛列维坦笔下的纯净幽蓝的大湖泛起层层涟漪,村民们的日常拙劲十足却死水无澜。生活不在别处,对生之梦的幻灭感却无孔不入。寡妇,醉鬼,退伍老兵,调皮男孩,所有这些人有年金,有生活保障,但他们不快乐。邮差是一条线索,将故事串联起来,但在火箭悄然升空的现代社会,古老职业(象征性的脐带)也变得若有若无。谁偷了发动机?只能在梦中回顾童年记忆,神秘的蓝猫在黎明的光影里起身离去,每天,一双历经风霜的脚踩在同样花纹的地毯上,重复的诉说。他人视角的生活在画里,内心体验被习以为常解构成活在平面里。

 5 ) 蓝猫,火箭,军装

以为又是《那人,那山,那狗》没想到完全不同。

蓝猫,火箭,军装,准备外出工作的女人,全片几乎就可以用这几个元素给概括。

看了许多煞有介事的分析制度问题的评论,都觉得滑稽可笑。蓝猫象征着什么需要三点,第一点:蓝猫第一次出现是在镜子前,这么鲜明经典的符号“镜子”与“猫”竟然完全被影评人给抛在了脑海,第二点:蓝猫只出现在村庄的男人家中,当男人去姐姐家睡觉时镜头明显交代了蓝猫消失了。而姐姐家位于小镇之外,一个满是繁忙火车的一个地方。第三点:结合剧情。所以综上,猫我更愿意把他理解为一种自我意识的反应,他不出现在其他任何地方,只出现在这个有一点与世隔绝的村庄里,再结合剧情,可以说蓝猫就是村庄的集体观念,但是这种构成看似平静祥和,实则摇摇欲坠。

火箭升空。

这让人不禁想起《三峡好人》和《山河故人》里的UFO。但是这里火箭的意义更为明确,在一个充满火箭模型,就连钓鱼也会遇见火箭发射场里将军的一个乡村里,那硕大的火箭似乎与他们毫无关系,邮差以为自己会得到将军的保护将其作为犯错的说辞,丢了发动机也去找他帮忙,可不料当他真正去找将军的时候,连一句话也搭不上,只好默默离开。还有当邮差去城里寻求补贴的时候,填个申请表也只能到旁边的秘书桌上。所以种种的事情让邮差让小镇的人们无法融入,虽然她们个个都穿着军装,可永远也不会现代体制给注意到。于是当火箭在不远处升空时,他们没有回头,继续谈论着自己的琐事。

外出的女人

遇到多数类似影片一样,邮差爱着这个女人,对她无微不至,当邮差上门有事找这个女人时,不小心看见女人在自卫,他悄悄的坐在门口,然后把想要闯入家门的儿子给拦了下来…邮差本以为和这个女人的关系已经到位了,可衣服脱到一半被拒了(卧槽,这也太尴尬了吧)。这是个姿色不错的女人,当他要离开小镇时,她打扮的“花枝招展”好像要奔向了美好似的,可她离开时那句“没有授权书”预示着女人的进城之旅可能会非常困难。

这个半乌托邦的小镇,每天都做着相同的事,看相同的电视,喝相同的酒,领相同的钱。一切似乎都像那平静的湖面,但这种结构竟被一个酒鬼的一句话打破,淡淡的忧愁笼罩在村子的上空,死亡就像奇奇莫拉一样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6 ) 满腹的心头话儿没法讲出来

短暂的夏天即将结束,新学年开始前,单身妈妈Irina在俄国北方大港口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找到了一份工作,她兴奋的拖着儿子Timur赶上大巴,迫不及待着离开美丽却又乏味的故乡克洛泽罗湖。暗恋她的老邮差Lyokha只得在收获了一个礼节性的嘴对嘴亲吻后,目送着她的远去。红梅花儿在田野小河边开了整个盛夏,水草也都忙着结婚生子,可老邮差那满腹的心头话儿最终没有讲出来。

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的这部新作《邮差的白夜》,与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本《白夜》毫无关联,如若非要联想,大抵也就是文学和电影共同传达的等待、错过以及失望之情吧。

77岁的康查洛夫斯基,在好几十年的拍摄生涯中,制造了太多良莠不齐的作品,也因此他在影史上的声誉和地位,比弟弟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差了一个量级。幸运的是,这部回归广袤俄罗斯乡村土壤,却将情怀深藏起来的新作品,算得上是继1979年那部讴歌国家工业建设的《西伯利亚颂》后的又一艺术高峰。时代跃迁,国已不国,如果说前者展现蓬勃时代中的大我,后者则温情抚摸被苏东剧变抛于荒野的小我。

“如今的退休金真实不错,商店也琳琅满目,可人们压力却这么大。”
“这就是今天的样子。”

落日时分,两个老人在清秀的克洛泽罗湖畔对话着。

此片里全采用了非职业演员,以一种有剧本的纪录片方式拍摄完成。这是康查洛夫斯基早已熟谙的手段,在1966年的《阿霞·克里亚契娜故事》、1984年的《花斑母鸡》和2002年的《愚人屋》中,他都这么做过。北方湖区的居民,有着亘古不变的生活,在惬意的夏天纵情玩乐狂饮,接着在漫长的严冬安睡以及继续买醉。与他们相伴的大自然,成了长途游客歇息的风景名胜,木屋建筑、东正教圣像画和手工艺成了文化遗产。邮差的角色,也就是这些“遗产”与文明外界沟通的桥梁。“纵使人们都用互联网了,可总有人需要收到面包和报纸吧”,老邮差对孩子说到。

可事实上,在近五年内,俄罗斯的乡村数目已经从5万1千个,缩减至3万4千个,有的村子里居民甚至不超过10户。历史学家列夫.鲁尔耶相信,“欧洲是石头建的,俄罗斯是木头建的”,于是但欧洲发展成以城邦为核心的一个个国家时,俄罗斯还注定是一个以乡村为基础的农业社会。乡村才真正是俄罗斯这辽阔大地的灵魂,而非20世纪急速的工业化进程。来源于祖上,口口相传的农作知识延续着乡村文化的命脉,劳于此就该死于此,他们遵守祖训,如同电影里北方湖区的居民,在夏末时节,为过冬的土地翻滚着土豆。

本来,斯大林式的专制模式理应适应农业社会,集体农庄、集体劳作,这体制也适合一切农业国家。当上世纪末苏维埃政治体制土崩瓦解后,乡村也就跟着消亡。某种意义上,在《邮差的白夜》中,康查洛夫斯基就在忧虑这种消亡,因此,以跟随村民生活并观察塑形第一剧本,并找寻平静日子里有着些许涟漪的个人故事,也称得上是对抗消亡的一种努力。

水上快艇,是邮差为村民送达邮件的必备交通工具。一天,快艇的马达却被人偷了。老邮差带着暗恋女人的孩子,来到镇上换新马达,走进老战友担任指挥官的军区,一个巨大的运载火箭站在组装待射。影片结尾,当也想离开乏味村落的邮差又回到湖畔时,在与老友关于现代性失落的对话中,火箭在湖对岸升上了天空,那只总出现在他梦境里的猫儿,也爬上了岸边小舟。这只猫儿,或许正是从普希金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那里爬过来的,或许它也准备一边绕着树转悠,一边建树民族史诗呢。

    这一次在电影里,康查洛夫斯基用上了老爸谱写的著名歌曲——曾经苏联的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也是在联盟最终破产后、应普京之邀改换歌词而成的俄罗斯国歌《我们神圣的祖国》。而贯穿全片的最迷人音乐,则出自苏俄配乐大师爱德华·阿尔捷米耶夫。为塔可夫斯基的《索拉里星》、《镜子》和《潜行者》配乐经历,让他声名大振,后来他也为康查洛夫斯基和米哈尔科夫兄弟俩,分别撰写过《西伯利亚颂》和《毒太阳》的原声。在年初的索契冬奥会上,我们又听到他美妙而又冲击力的音乐,在开闭幕上回响。开幕式直接用了《西伯利亚颂》里的英雄之死主题,闭幕式则用上了米哈尔科夫早期作品《敌我难辨》里的主题。因此,为有着隐约大国情怀之《邮差的白夜》再撰写音乐,是一件理所当然的可贵任务。这乐声轻轻拂过湖面,红梅花儿已经开败,邮差那满腹的心头话儿没法讲出来。

 短评

快艇发动机被偷,火箭上了天;灰猫被落下,喜欢的人儿去了城市;退休金还买得起伏特加,可我已经戒酒了……时间静止,白夜永恒。镜头第一次随快艇渡湖,我真的以为自己正滑过镜面般的湖水,看得竟然痴呆了;海报场景横幅出现时,我不由深吸一口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忘记呼吸,把自己憋死了。

4分钟前
  • Mumu
  • 推荐

人生如黾,水上回光。邮差寡妇小孩老醉鬼,念叨越南往事的老头还有彪悍的俄罗斯大妈……他们过着封闭的生活,然后觉得人生不开心。康查洛夫斯基在第一幕就交代了“旧日时光不可追”,这是一部被时间抛弃的电影,那些墙角俯看的监视镜头,愈来愈少的信件,响起唱诗音乐的校园废墟,水上的女巫,神秘的猫

7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我觉得太平淡了。

8分钟前
  • 欧.尹
  • 还行

北方的村镇,木刻楞房子,平静的湖。无时无刻不让人想到秋天的大东北,也罢,俄罗斯电影只肖一幅截图就能诗意弥漫。灰猫和腾空的火箭,无尽的隐喻,和平年代的烈日灼人。大开大合的国度,连个火车的柴油声都怎么拍怎么有。

12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影片中,包括邮差在内的绝大多数角色都是由村庄里的真实人物原生态出演。不存在任何表演,导演的镜头仅仅捕捉他们最自然的生存状态和最真实发生的故事。

17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无与伦比的绝美自然风光,无比单调乏味的往复轮常。湖面上那一叶扁舟是行走着的孤独,地面上的塑料拖鞋才是他每一天的归宿。

19分钟前
  • 牛逼协会会长
  • 还行

火箭升空,百姓落地。Who cares?

22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风景很美

24分钟前
  • 文西
  • 还行

纪录片似的故事片,北俄罗斯依旧壮美诗意。主题还是城市化与原生态的对峙。蓝猫是心中隐隐的不安,火箭是现代文明的逼迫,夹缝中的邮差还是受不了火车轰隆隆声响,选择回归村落。[B]

28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很真实的美

30分钟前
  • 潇潇暮雨
  • 还行

失望。

3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形散而神聚。看似讲邮差的孤独,实则是把这种心态平移到国家和历史当中。破败的学校里回荡的仍旧是苏联的爱国歌曲,幽灵一样可观不可即的黑猫,完全脱离乡村背景而存在的火箭,还有不知道从哪儿出现的背景音效,所有这些带来人与人、人与人群、社会与国家、现状与历史的隔离。少见的使命感。

33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前苏联被判流放,从大陆分裂出去,悬浮成一爿孤岛,毒太阳冷却,大厦在倾颓,白桦林依旧,有人死去,有人逃离, 有人留守, 选择经受百年孤独,管它身后火箭升空

3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SIFF@影城;永恒孤寂如漫漫白夜,瞠视拖鞋一幕反复出现,形成时间间隔和心理上的转化;灰猫乃意识产物,神秘灵动中见虚无荒诞;火箭升空,与地上似乎凝固的时空呈有趣且隐秘的对比;户外自然景绝佳,春夏的俄罗斯静美至极;离开又回归的个体心态折射整个民族。

3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富有诗意的文艺片。

39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可能是非职业演员、自然光和极简原生态的拍法难以承载起一个足够宏大的主题,片子有点太随意,就让不存在的灰猫、腾飞的火箭或者死去的老人葬礼这类的符号变得有点直白。年轻人进城,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儿童,邮差单调重复的日常生活,片中人物在细节上的刻画非常出色,最后有些东西不见了。★★★☆

4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影片导演荣获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殊荣

46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这真是一个难以打分的片子,打低的话显得自己逼格不够,打高的话可我真心难以集中精神看进去,于是我只有机智地打个中间分。零碎散乱的生活流,长镜头和清冷的画面带着人物迷失的诗意表达。

51分钟前
  • Tito
  • 还行

时间侵蚀的村庄,春天的绿色与步步紧逼的荒草之对峙。不能得偿的情欲,灰猫指引的机械化时代幻梦,逗弄孩子的水妖传说,快艇于水面划开的长长波痕,以及注定眷恋垂死村庄的邮递员之宿命 ,全部随着升空火箭化为新旧世界交替的挽歌。“如果村子没了,还需要邮递员吗”“村子不会一瞬间消失的。”

55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他需要再三确认自己生活的世界是他所熟悉的世界,可突如其来的事那么多,多到他终于明白恐怕突如其来才是生活真正的常态。从描摹到叙述,举重若轻,不留痕迹。

5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