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里卡 Ourika

第7集

主演:亚当·贝萨,Noham,Edje,Max,Gomis

类型:美剧地区:法国语言:年份:2024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奥里卡 Ourika 剧照 NO.1奥里卡 Ourika 剧照 NO.2奥里卡 Ourika 剧照 NO.3奥里卡 Ourika 剧照 NO.4奥里卡 Ourika 剧照 NO.5奥里卡 Ourika 剧照 NO.6奥里卡 Ourika 剧照 NO.13奥里卡 Ourika 剧照 NO.14奥里卡 Ourika 剧照 NO.15奥里卡 Ourika 剧照 NO.16奥里卡 Ourika 剧照 NO.17奥里卡 Ourika 剧照 NO.18奥里卡 Ourika 剧照 NO.19奥里卡 Ourika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边境杀手》Sicario:穿越理想到现实的边境

个人评分:88(A-)

Sicario的故事底子本身并不强,无非就是涉世未深的FBI女探员在正义感的驱使下卷入非常规的跨国缉毒行动,残酷的现实,暴力的手段以及利益下的阴谋,冲击并摧毁了她的理想主义和传统正义观的过程。远的不说,相似的情节在美剧《国土安全》中就已涉及。但是Denis Villeneuve却就是能把这么一个从内容到主题都不算新颖的故事,讲得精彩有趣,令人耐人寻味,甚至让一年懒得写长影评的我,有动笔的冲动。

看过《囚徒》Prisoners的人都了解,Villeneuve被誉为电影气氛大师,充分利用影像声音剪辑来制造悬疑,操控观众的心理和情绪。本片也不例外,最大的亮点便是女主角Kate的设定,与其说观众随着女主角的视角带入故事,更不如说女主角其实就是观众的投影和喻体。Kate最开始绑架案的行动,胸有成竹,好像掌控全局。而这正好像观众,走进电影院前,自以为对这种缉毒探案的电影了如指掌,并不觉得本片能有什么特别。而就在这时,事件发展升级,才发现自己管中窥豹,对大局一无所知。于是观众其实与Kate处在同样的状态下,对一切毫无所知,充满好奇,在悬念与正义感的驱使下,逐渐深入电影,去揭开真相。

当然,女主角和观众间的暗喻,并不仅是导演抖机灵的表现,更有在主题上更深层次的勾连。Kate随着特勤小组,越过边境,进入墨西哥腹地缉拿毒枭,一路以旁观者的身份,目睹残暴现实,便是与观众的属性再一次勾连。而这个过程中,她以往的行事原则,道德准则,被完全打破而不再试用。在现实的冲击下,她的理想主义受到第一次冲击,她也试图否认排斥,企图利用惯常的正义法律程序去缉拿嫌犯,不但无济于事还反而遭致危险。而第二次从美国到墨西哥地道中的穿越,使她彻底认清了现实,残酷暴力,利益勾结。这其中的隐喻也逐渐清晰起来,女主曾经的理想主义的正义观,都是在美国境内构建起来的,而现实的残酷,都是在越过边境后,才目睹经历到。所以女主角象征着观众,更进一步便是指向在理想主义气泡中的美国人,而导演就旨在通过这个电影,去揭露出所谓美国正义的虚伪,将真实残酷的现实展现给不明真相的观众们。

话说回来,Sicario并不是第一个去揭露真相的电影,所以这种类比总会给人做作自恋的感觉。但Villeneuve这种从电影人物到观众心理构建的连接,从电影故事主题到实际现实的交互映射的构思,确实令人叫绝。

与主线想比,电影对墨西哥警察家庭这条副线的插入,就显得有些毁誉参半。双线叙事,但主次分明,而弱肉强食,利益争夺,受害的只有像女主角和孩子,这样边缘弱势群体,也确实开拓了主题的新层次,但每次的插叙都显得非常断裂生硬,与主线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巧妙,确实是编排上的一大缺憾。

除了编剧,其他部门都在Villeneuve的协调下发挥出色,其中特别突出的就是摄影,特写,全景,航拍,监视,夜视,无所不尽其极,边境上暗流涌动的冷峻残酷的美感,也是呼之欲出。

表演方面,女主角功能化与平凡化的设定,注定让Emily Blunt不会有像劳模姐Jessica Chastain在《刺杀本拉登》中的发挥空间,但Blunt还是抓住了人物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发展,把理想主义逐渐崩塌的过程细腻的展现了出来,尤其最后和Del Toro的对戏,在如此强大的气场下表演都不落下风,真是精彩。如果竞争对手不强,Blunt凭借影片质量和自身履历提名,还是颇有希望的。而Del Toro就更不用说,和Josh Brolin都是anti-hero反英雄角色,设定本就讨巧许多,一出场便气场十足,尽显人物阴郁神秘的特质。同时比Brolin简单的不羁形象更进一步,他的复仇和与女主的纠葛,更让人物丰满而富有层次,作为配角应该算锁定奥斯卡提名。

 2 ) 边境杀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最后失去老爸的孩子在这片充斥着炮火和枪声的操蛋大地上踢着他热爱的足球,一副习以为常的木讷表情,从此注定在破碎的家庭和常年溢满残酷暴力、危机四伏的黑暗国度中成长度日,即便内心怀有一丝诚挚的希望迎来更多的也是无力的绝望,内心的单纯也会被周遭的见闻和深入的了解所洗涤,这里没有所谓的善恶分明,一切的规章制度都形同虚设,捍卫正义和公道的法律毫无作用,只有一群不管不顾、个人利益先行的豺狼虎豹,以他们的处事原则想方设法的达到各自的目的。几部珠玉在前,维伦纽瓦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叙事手法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出自枫叶国的导演不怎么好文艺这口,也绝不沉浮于商业的虚名,反倒更加善于精心的布局,一步一个脚印不疾不徐地带领观众揭晓和窥探其中值得深思的真相。

影片一开始就非常重口的给出了十分震慑的一幕,艾米莉·布朗特饰演的凯特一伙FBI警员冲进屋子发现了诸多隐藏在墙内被残忍杀害看着毛骨悚然的尸体,随即发生意外爆炸,拉响警报的迷局就此拉开帷幕,本怀着国家大义想要一举歼灭幕后罪魁祸首的凯特自愿加入看似吊儿郎当的CIA警探马特和神情凝重的侦察能手亚历桑德罗带领的缉毒团队,深入边境揪出制造出一系列恐怖事件的幕后毒枭大BOSS,不料随着一步步的了解,一头雾水的凯特开始意识到自己一直被牵扯鼻子走,所参与的过程和局面似乎也没她想得那么纯粹,她坚定不移的道德界限和职权意识不断地受到挑战,进而发现原来他们不过是一边借由打击罪犯一边以非法的手段完成斩草除根的任务和复仇的目标。

<图片1>维伦纽瓦将整部电影都处理得相当稳重利落,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肉,看到最后会发觉线索和目的都非常的明确,就着他不按常理出牌张弛有度的节奏和片中角色视角、立场的转换,逐步体会影片所传达的信息和核心,非常有意思。牛逼的摄影大师迪金斯为这片立下奇功,那个弥漫着战火的硝烟和死亡的血腥味的墨西哥边境之地,在他无可挑剔的镜头中流露出了一种死寂、冷峻而荒凉的美感,晚霞的映照、大气的俯拍,一时想到了去年我比较偏爱的西班牙电影《沼泽地》,使整部影片的质感和氛围更加迷人,迷雾重重之中透着厚重的杀机感和虚无感,但那种贫瘠荒芜的景象依旧让人无能为力的沉醉和欣赏。配乐的融入时刻低调又重点的挑逗着观众的心理素质,看得我几次都坐立难安手心冒汗,为充满悬念和危机的紧张气氛推波助澜了不少,这片的基本配备可以说都做到了无懈可击。

一开始他们一伙人来到墨西哥抓捕重要线人的一段,拍得很有张力和力道,被悬挂的分支尸体作为铺垫和对讲机中发出的指示让人提高了警惕,从按兵不动到下车开枪射击,三下五除二快速干脆利落的搞定,就在充满着平明百姓的拥堵公路上大开杀戒,这样在混乱的当地看似异常合情合理的杀戮场面给初来乍到的凯特和观众的冲击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后来他们深入隧道狙击的一段,从黑夜中小心翼翼紧张刺激慢慢地深入隧道,透过几次视觉效果的转换,几具倒下的尸体,火光频频闪现,枪声不绝于耳,看得我整个人都紧绷起来,屏息凝神,非常带感。欲透过情欲发泄的凯特看到捆钱的皮筋意识到被骗中计,继而被救后洞悉到马特他们的计划,最后凯特被威胁,亚历桑德罗说出的那句点题的话,明白他立场的凯特没法扣动扳机杀他的一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亚历桑德罗独自一人跑到毒枭大BOSS家报仇雪恨,太过轻而易举干掉他全家的举动实在是有点扯,其中或许也有维伦纽瓦不想模糊焦点将过多的情节放在会略显拖沓的枪战场面上的想法。

身处中立报以惩奸除恶正义的态度、以局外人身份介入的凯特,从恐惧→疑惑→分歧→利用→真相→挣扎,是揭晓这个迷局非常重要的一把关键钥匙,前半段观众基本都是跟着她的心态变化和立场角度来看待一群早已熟悉当地生存法则的猛兽,潜藏着阴谋和凶残的杀戮之地,体会他们有违法理的所作所为,直截了当的杀戮,滥用绝不手软的私刑,利用凯特做诱饵和合法证明,不管是对是错只要有利用的价值,即可达成合作。但若单一将凯特作为主观视角进行刻画,就以这样不太出乎意料的叙事走向揭晓他们的目的,那这片注定会摆脱不了平庸的标签,也有违于维伦纽瓦一贯不甘寻常的风格,妙的地方就在影片的后半段,自然而然的重心一转,从凯特身上毫无违和感的过度到了亚历桑德罗身上,马特吐露了亚历桑德罗的真实身份、实际目标和要为妻女报仇的理由,在观众的观影意识中维伦纽瓦就很巧妙的开辟出了另一条分支,开始更进一步的随着亚历桑德罗的意图和行径深入了解到交织在这个社会中充斥着阴暗残暴的恶性循环中。

因为是在墨西哥和美国动乱受限的边境上,加上那里的社会形态和局势趋向,马特他们一伙人只能以非法手段放长线钓大鱼,并非像凯特那样单纯的想要将所谓最大的幕后黑手绳之以法,那样完全无济于事,只会让人觉得是个笑话,而是依靠一个更加庞大的毒贩集团以极权主义的势头控制住这片土地上混乱的局面,用一块有分量的大石头压制住那些想要作怪捣乱的小石头,但前提是要除掉之前那块镇压在这片土地上的巨石,想要彻底击垮就要借由同一个目的的拉拢棋子,利用凯特的身份和和亚历桑德罗的双手,一个保行动的合法性,一个保能铲除毒枭大BOSS,这就是边境上纯走形式主义没有丝毫价值的法律和正义所无法撼动的处事方法和生存之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三位演员都表现都很好,艾米莉·布朗特的思想斗争和情绪波动,乔什·布洛林的胸有成竹,本尼西奥·德尔·托罗的沉稳内敛,整体代入感很强。

一开始墙内那几十具不忍直视血肉模糊的尸体,公路上毫无顾忌的肆意射杀,之前还吃着早餐陪儿子踢球的老爸转眼就成了走私毒贩死在亚历桑德罗的枪下,亚历桑德罗的妻子被砍头女儿被硫酸浸泡,惨死在毒枭大BOSS的指令下,以此为由亚历桑德罗杀入他家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一口气干掉了毒枭大BOSS、他老婆和两儿子,送他们一起去见上帝。战火纷飞、枪声频繁、毒贩横行、法治无效,亲人成了要挟和利用的筹码,不用绞尽脑汁的区分和挣扎于是与非,就像那些麻木的百姓,一切都变得力不从心,凯特想要走正规渠道的处理方法只会变得可笑,马特那套以非常规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效,活在这里,摆在眼前的只有杀虐和交易,一场场带有仇恨、愤懑、权利的对峙和火拼场面不断地循环上演,在这片动荡惨烈的大地上,可叹只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 ) 面对世界的真相至少你我都未绝望

所有的铺垫都是为“女主举枪瞄准男主却最终放下枪”这一瞬间服务的,这是一个奉行丛林法则的人发现软肋的故事,这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被摧毁价值观后最终决定活着坚守自我的故事。

导演的灵感源于恐惧,他将恐惧层层推进,当生命时刻受到威胁,当曾经坚信的价值观即将崩塌,到底什么才是值得坚守的。

那个运毒的警察对儿子说,永远都不要碰枪。

“我建议你不要站在阳台”,男主对女主说,“你让我想到了我的女儿,离开这里,去个仍有正义和法律的小镇。” 这是怎样的心情,让一个在罪恶中穿行自如的人,由始至终地想保护你,渴望你远离自己的世界。

“如果不签字,你相当于自杀。” 男主无奈地用枪指着女主,真心地安慰她,擦去她的泪水。

求生还是求死,女主选择了求生,失望与绝望,她选择了不绝望。

男主把枪拆解后丢弃在屋内,独自离开。他当然知道女主会组装枪支或拥有配枪,也知道她有可能拿枪对准自己。当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他转过身,坦然地面对。血海深仇已报,即将面临的局面他再清楚不过,这一刻他根本没有理由畏惧,如果女主开枪,只能证明这世界根本不值得苟活。

对男主来讲,你签字求生,我才心安,你放下枪,我才不至于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

黑与白之间有无数不同层次的灰,无论接受与否,这个世界自有它的规律,罪恶永远无法灭绝,有时甚至异常猖獗,爱恨此消彼长,美好与罪恶并存,你必须和你深恶痛绝的东西共生,还要时刻保持清醒,不为黑暗辩护。

也许正是在没有所谓真相的时候,在一切都不可确信的时候,坚持自我才更具意义。事实上,即便在女主最无助地以为自己根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她依然影响着身边的人,依然改变着这个世界。

一个人存在本身,就是在改变世界,微弱地,孜孜不倦地,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坏一点点,或者更好一点点。

绝望是种罪过,如海明威说的:“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4 ) 人性善恶与暴力执法的残酷

本片无论在摄影、配乐、场景的调度,以及演员的发挥上都是极度的精赞,而比这些更具优势的是本片所折射出来的内容深度。 影片虽然是警匪题材,但编导却巧妙的借助了这个平常的视角揭示了道德与法律、人性善恶与暴力执法的残酷,顿时升华了片子的主题,提高了档次,显得极其不平常。几位主演均以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角度对比讽刺了现实社会法律的漏洞,而由漏洞引发出来的一系列人性善恶着实令人发指。 本片的叙述手法不愠不火,节奏推动错落有致,剧情铺垫层层深入,以无声胜有声,以静制动,看着人心惶惶,看完内心压抑,再加上艾米莉的出色发挥,更为本片加分。

 5 ) 为什么塞车戏是影史上最令人紧张的场景之一?

原文 | How Denis Villeneuve Made the Gridlock Scene in \'Sicario\' Unbearably Tense 文 | V Renee 译 | Dora Tan 校 | Solemn

故事的戏剧性来源于紧张的气氛,而构建这种紧张则依赖于故事的结构性。

丹尼 · 维勒纳夫导演的《边境杀手》中大塞车,是影史上最令人紧张的场景之一。

在这场戏中,FBI 探员凯特(Kate Macer)连同政府特遣部队的车队押送毒贩,穿过毒枭控制的墨西哥边境小镇。

到底是什么让这场戏使人神经如此紧绷呢?

电影播客 CineFix 在视频中逐帧拆解场景。

我们也做了一个一览图表,这样导演怎样构建场景就一目了然了。

《边境杀手》中紧张的塞车戏是怎么拍的

构建紧张焦灼的场景并不是只有一种办法,但是一些具体的因素是需要被具体考量的,因为这里面其实都是人体生理学的运用。

时间

制造紧张的感觉全靠你给你的观众施加一些压力,同时又让他们在内心忐忑中产生各种期待,而创造这种压力的条件完全基于时间。

这样就需要你谋划一下怎样设置这些障碍,包括逐步构建紧张感所花的时间,并且让紧张感在贯穿这个场景的过程中有起有伏。

起伏跌宕

《边境杀手》中的塞车戏足足有 13 分钟,确实有点长。

但这场戏却不让人厌烦、能紧紧地抓住观众,正是因为它的波澜起伏。

换句话说,这场戏的紧张程度并不是一路直线加强的,而是带间隙的有增有减,因此观众无法准确预期接下来什么时候有新的悬念被揭开。

或许,当特遣部队转移到墨西哥监狱之后,或者之后跨越边境回到美国的时候,观众们能稍稍喘口气,但一旦镜头移到车窗外大塞车的场景,难得放松的机会就瞬间没有了。

高潮(payoff)

我应该叫它们高潮么?塞车的这场戏里其实全是高潮,但是紧张的程度又变换莫化。

比如剧情高潮的这一部分吧,在塞车戏的末尾,双方的对峙达到顶点,毒贩之一试图拿枪,但被特遣部队扫射成了筛子。

然后这并不是最终的高潮, 而这恰好就是维勒纳夫真正展示其大师技巧的地方。

对峙中的互射铲除了敌人的威胁,这标志着特遣部队外部冲突的高潮。但是,凯特探员还有一个内部冲突没有解决——从道义的角度他们的所做所为是对还是错。

她悚惶地目睹着光天化日之下车流之中的枪战,并问道 “我们他妈的在干啥?”

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毒贩从车后偷袭她,她还击干掉了对方。她声嘶力竭的咒骂让内部冲突达到高潮。

至此她的内部冲突其实也解决了,她的问题其实就是她想要寻找的答案。

以下是 CineFix 做的信息图表,我们把这 13 分钟每一个场景都抽离并展示出来。在这个时间轴上你能看到维勒纳夫是如何构建这个无比紧张的场景的。

《边境杀手》的张力变化一览图

 6 )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不少影迷的2015年度十佳里都少不了《边境杀手》。老实说,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想要跻身像大卫·芬奇那样的超一流导演中,还需假以时日。《边境杀手》称不上完美的作品,但在乏善可陈的2015年的好莱坞,已属难得,可圈可点、值得一说的地方还很多。

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学,应该了解这部电影的剧情。女主角凯特(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 饰)是FBI探员,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打击毒贩,她遵纪守法、满怀理想,但是自从加入了马特(乔什·布洛林 Josh Brolin 饰)的队伍,尤其是看到亚历桑德罗(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Benicio Del Toro 饰)的所作所为之后,她一贯奉行的正义观发生了动摇。电影不仅在故事的设定上,一次又一次地打击女主角所秉持的信念;还利用画面构图,辅助叙事。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部电影的这一特点。

<图片27>

「高调出场

电影开场,女主角带队执行任务。这个开场,是独立于后面的叙事的,主要目的,是隆重推出女主角。这时候的女主角是个“立场坚定主义真”的女汉子,所以在构图在对她的表现,要让她看起来尽量的高大。

女主角的出场镜头是一个单人面部特写,时间大约持续16秒钟左右。用这么长一个镜头意在强调这个人物在电影中的重要性,非常直接,非常清晰。

<图片1>

接下来镜头拉开,我们可以看到女主角和队友们坐在一辆行进的车中,这个时候的女主角依然是被突出的,因为镜头的焦点一直在她脸上,其他人则是模糊的。

<图片2>

到了行动现场,镜头也主要集中在女主角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主角的表情非常坚毅,说明内心的坚定。





<图片5>

在双人镜头中,导演将女主角安置在前景,突出女主角,虚化景深处的队员。我们看,这个镜头是从地面上死人的视角往上斜角仰拍,这个时候的女主角看起来很强、很大。

<图片6>

<图片7>

接下来的室外镜头又是一个斜角仰拍,强调女主角的高大,而不远处的黑人队友则刻意矮化。同角度剪辑,很流畅。

<图片8>

这个时候,女主角是个法制观念坚定的人,要么白,要么黑,要么好人,要么坏人。所以,镜头对她多仰拍,仰拍常常表达一种崇敬的态度。

「矮化

接下来,故事正式开始。真正的边境杀手登场了,女主角高大的汉子形象开始被矮化。

首先,女主角被男二号马特选中这一场戏中,女主角进入会议室之后,所有人都坐着,只有女主角拘谨地站着。女主角这个半身镜头的角度是模拟坐着的人视角的微微仰拍。站着的人,从高度上应该对坐着的人形成一种压迫之势。这里正好相反。坐着的大佬们显得气定神闲,咄咄逼人;站着的女主角缩手缩脚,像一场新工作的面试。而且,比起坐着的人,女主角在画面上所占的比例,明显要小得多,我们可以进行一下对比。

<图片9>

<图片10>

这样还不够,导演可能怕观众没有认识到,在接下来的全景镜头里,更是把女主角挤在整个画面的深处,以传递女主角的地位的变化,与女主角的开场亮相,形成了对比。

<图片11>

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镜头里,女主角的个头,也被矮化。我们目测男二的身高其实跟女主差不多,甚至还要矮一点,但是导演却故意让男二比女主角高大很多。

<图片12>

去墨西哥带回被抓毒贩这场戏之前,有一个行动会议。在这个会场里,女主角对男主角亚历桑德罗的身份表示疑虑,并与男二发生了口角。女主角和男二一开始都是半身镜头,为了让男二在气势上打败女主角,男二向镜头走来,形成肩部以上的中特写时停住,面部占据了画面的中心,让女主角在画面构图上处于不利地位。





这时,男二又一次高出女主角一大截,女主角处于被压迫状态,女主角的无力感,有没有?



最后,看这个构图,你就可以知道女主角这次的质疑与挣扎肯定失败了。



「自我矮化

最后一场戏,是对女主角的信念彻底摧毁的一场戏,所以导演对画面也格外考究。

女主角在阳台抽烟,男主角像幽灵一般出现在女主角的房间里。先是一个照明度较低的布光的镜头,显示女主角的内心是灰暗与沮丧的。

<图片18>

女主角被男主角叫回到房间里,这是从男主角的视点拍摄的。因为是对着阳台,形成了一个逆光镜头,这当然是故意的,导演是不可能不知道补光的,只能解释为女主角陷入了黑暗与危险之中。

<图片19>

男主角也在一片灰色之中,看过电影的同学应该知道,男主角还没有拿到女主角的签字,之前的杀戮行动还不是合法的。但是,我们看到男主角的后面是亮的,是不是也意味着后面的戏对男主角来说是明亮的呢?

<图片20>

双方坐定之后对视,然后,男主角走位,把女主角挤在墙角,占据了绝对优势,完全控制了场面。

<图片21>

<图片22>

女主角被迫签字之后,男主角离开了女主房间。女主角拿枪追至阳台。导演先给了一个纵深镜头,这个时候,在画面中,女主角是明显占优势的。

<图片23>

但是接着男主角一个转身,切成了一个半身镜头。

<图片24>

等等, 这个镜头是有问题的,看出来没有?

这个镜头接在女主角的正面镜头之后,是女主角的人称视点。正常来说,女主角在阳台上,在高处,接一个俯拍镜头,才符合逻辑。但是这个镜头却是从低处拍上去的,男主角显得气场十足,高大威猛。

视角的变化,实际上暗示了女主角内心的变化。如果说,之前导演在画面故意矮化女主角,这里就明显有了一个女主角自我矮化的感觉。看对方是高大的,那么显然自己是渺小的。

导演让这个他很得意的形象在画面上停留了12秒钟,以一种时间的延续,增强视觉冲击力,不仅击溃了女主角,也击溃了观众。

看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意识到,拍这种男女之间冲突戏,其实就是按照爱情戏的套路来拍的,这不就是一个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吗?这时的男主角的光辉形象,不禁让我想起张爱玲的名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所以,接下来女主角完败,她所坚守的信念也随之崩溃,是再自然不过了。

这个时候,依然是一个纵深镜头,跟刚才的纵深镜头形成对比,这一次,男主角在前景,女主角在背景。

<图片25>

女主角放下枪,男主角走出了越走越大,直到走出画面之外,把渺小的女主角留在了昏暗不明的灰色世界之中。

<图片26>

最后,我要说的是,好的电影,始终使用画面配合、加强叙事,明白了这点,看电影的乐趣又多一分。

微信公众号:电影拉片室。欢迎关注。

 7 ) “Senseless? Well, F@#k You!”

Emily Blunt 饰演的FBI探员Kate,被招入了一个神秘兮兮的特殊政府侦毒小队,领头人Matt Graver (Josh Brolin饰演) 总是对她遮遮掩掩,只告诉她当前的一步行动计划,而顾问Alejandro (Benicio Del Toro)也如暗影一般,有丝神经质、又貌似比Kate有经验好多。Kate一开始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当街面战术参谋而已,却发现队伍的行动在美国-墨西哥边境一代越来越过头,越来越离谱,到底她被招来是干嘛的?到底谁是敌谁是我?片子从头到尾都让人心弦紧绷,延续了导演Denis Villeneuve的风格,到头来也偏不让你把倒吸进去的气舒舒服服的吐出来。

我好喜欢这部片子!

比较钟意@包子岛 写的那篇影评,对于导演Denis Villeneuve和摄影Roger Deakins的介绍,以及他们对片子的贡献,都讲得挺清楚的。

有一点补充,就是很多“从上而下俯视墨西哥”的镜头其实是Drone(无人机)的镜头,我不知道是他们是直接选择“俯视镜头”、还是选择了“无人机”镜头,不过效果都一样,让人感到危机。另外,车内的镜头处理是非常妙的,比如墨西哥的街道仿佛是单独的一个角色一样,别有性格。

Emily Blunt, Josh Brolin, Benicio Del Toro三个人的戏都很强。

至于人物,我看到有人说EB的角色太弱了,我想大概是觉得她没有完全靠自己脱险、最后没有做出英雄一般的举动。但是那样的话电影的真实性就大降了,而Kate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被蒙在鼓里,一直摸不着头脑的设定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她就是一枚棋子而已,如果最后把她写得死不服输,让你看舒服了,这就不是Sicario,而是Die Hard,它可以是一部好的Die Hard,但还是Die Hard.

Brolin其实是中介角色,从头到尾有点One-Note(人物没太大起伏或发展),但是Del Toro的角色却非常有意思,我抱着心理准备,也被自己对他真面目的反应吃了一惊。这个人物的过去有很让人同情的遭遇,而他也真是一个狠角色,特别实际,不讲一点人情。表演上压得真好,安静、沉着、冷血、慑人,他在Guardians里面那个夸张的卡通表演是我唯一觉得不好意思看的戏,希望漫威的人跟他讲讲,到哪儿都正常演就行,别朝着Joel Schumacher的蝙蝠侠方向使劲儿……题外话了。

至于主题的话,@包子岛 提到了Kate的执着、“正义主义,黑白之间并无灰”,我同意,这个角色是很天真、有一丝的理想化,整部电影所描画的这幅大环境,确实比她所想得要复杂、险恶、难以招架多了。

不过Kate的“理想”,只停留在“执法”上,她对与自己学到的东西——due process, procedure, protocol, International Law等等,这些都严格遵守奉为自己的原则,但是在电影中,她却没有想过法律本身的对与错,所以她对“正义”“黑白”的追随还是比较盲目的。这让我想到电影Lone Survivor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836070/) 的主角(真实人物)Marcus Luttrell,他在推广电影时听到记者评论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入侵、以及这么多年无法脱身的纠缠是“毫无意义”的("senseless"),Luttrell立马就不高兴了,“你凭什么说我们的拼命是没有意义的?我救了很多穆斯林的命,我的很多战友都死在那里了,你竟然说那些都没有意义?” 这就是我文章标题的由来。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并没有打压“理想主义”或者以消极的态度看待对正义或者真理的追求。当然,美国政府的很多政策,对内对外,都让人诟病,“美国不是完美的”已经不是什么惊人之语了,美国离自己标榜的高度差远了。但是我们对任何东西的认识,停留在这一步,不就太懒太没意思了吗?想想不完美的东西怎么能更好,不也挺有意思的?Kate这个人,若发现自己所遵守的“秩序、程序”都是没用的狗屎,发现黑白两道其实是在合作维持某种“秩序”,即使她不再干警察,也可以继续进一步往下思索,怎样才能真正解决毒枭和暴力的问题。即使人物不去想、想不到,我们观众总可以去想。

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太深入的研究,只是想提一下第一时间进入我脑子的想法:当Josh Brolin的角色说出“秩序”这个词时,我想,既然用药的人总是存在的,既然黑白两道在合力维持非法贩毒的秩序,那么如果毒品被合法化、药品使用被政府制定了安全的监督程序、毒瘾被当做医保问题对待,“秩序”是否能在减少非法交易和暴力的同时依旧存在呢?

最起码,我们应该意识到,“毒品战争”打来打去,打到现在,是已经变得"senseless"了,继续打下去,无数对现存法律和秩序有“理想”态度、想要在报效社会的事业中展翅高飞的小兵就会像Kate一样被现实一个个打落。但走出“毒品战争”所限定的思维看这部电影,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太“愤世嫉俗”(cynical)的片子,我觉得这部电影反而比Prisoner或者Enemy更加积极,不单单让人们感受到沉重,还在尝试把我们往前推。在各个辩证一看都不完美的国度里,哪个地方有希望更快的往前迈最积极的一步呢(当然只是“有希望”而已啦)?——那个已经可以公开讨论这些问题的地方?还是那个你敢咋呼就让你消失的地方?

没有给它5个星,是因为有几处叙事有些含糊。比如Emily Blunt的一句台词算是阐述中的范例(Exposition),这句词里包含的信息,让观众自己看出来不更好么。另外几处出了电影院走了几步就想明白了,但是我觉得电影明明可以处理得好一点从而避免这个时间差。

电影开场前的一条条预告片都特别有分量,Brie Larson的Room,Keaton、Ruffalo的Spotlight,Sorkin的Steve Jobs,拼奖季来了,好兴奋啊!!

 短评

这片如果变成真人就是一个冷峻漂亮有气质却有点心理疾病的孤僻汉子or妹子,差不多就是艾米丽布朗特和德尔托罗的合体,摄影屌炸天,配乐也非常赞,大气到让人数次窒息,动作剪辑没话说,地道里那场夜戏太牛逼了,虽然知道不可能#戛纳电影节#获奖,但回味几次都觉得实在是喜欢。

9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此片拥有废话最少的男主。预告有欺骗性,让你不知道谁戏份多(笑)。非常像零黑30,却缺少它的力度,在摄影和音乐加分的情况下比较奇怪。导演果然擅长处理暴力前的张力,让人如看恐怖片般喘不过气。几近白描的动作场面也是我的菜。可是总觉得哪里缺把力,可能是过场不够利落的缘故,耗节奏。

14分钟前
  • Rebel Scum
  • 推荐

一部看到一半发现换了主角的电影。维伦纽瓦延续了他在“宿敌”和“囚徒”的作者风格,把慢条斯理的惊悚炖得恰到火候。几处高空航拍镜头和敲打心脏的配乐都很抓人,可惜女武神没有发挥余地啊...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第一分钟就爱上的那种电影,硬核程度难以想象,年度最佳摄影、配乐、音效跑不了

19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每一帧都屏息凝神,太tm吓人了...片头墨西哥运送囚犯戏份,拍得吊炸天。不过,看完后,一直深深沉浸在本尼大叔的双眸中不能自拔,好想被他睡啊...

22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节奏和视角控制这么精准的片居然有人说剧本差?你们是不是只认识一个摄影师啊?

26分钟前
  • 谋杀电视机
  • 力荐

被烂番茄92%的评分骗了,故事平淡而漫长,也并没有任何悬疑成分,动作也只是机关枪突突突,好后悔浪费了两个小时去看这个

30分钟前
  • Amberose
  • 还行

除了剧本稍弱外,其他环节都出色的令人惊讶,尤其是摄影和音乐!导演对氛围的控制也非常出色!只需一个好剧本,他就能上天啊~~(20160416北京电影节CBD万达9号全景声厅大银幕观影,此片音乐和音效非常出色,影院观影体会尤其深刻。我发现下面的绝大数提问或疑惑,看完「电影」后其实都能明白了)

33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边境杀手》比较解构的地方是,或者比较像希区柯克《惊魂记》之处在于,从隧道(时空更迭,乃至人性突变)那一段以后,电影完全进入另一种疯狂的状态。时间从白天变成晚上,主角从女探员凯特变成男特工亚历桑德罗。缉毒也不再是重点,复仇成了必须完成的使命

38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维伦纽瓦+迪金斯,两人就足以让这部电影在视觉和氛围上令人称道了。从美国进入墨西哥的连续航拍太厉害了,直接想到了十二宫的Harris Savides!但总体不如《囚徒》,主要是可惜Emily Blunt这个线索式关键人物没有写好,感觉她一直在问“为什么”。。。

4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已经沦陷于维纶纽瓦的魅力里!镜头和BGM屌屌的!运送囚犯的过程竟然能拍得这么精彩!但是故事开头的case和后面有些脱节,想讲一男一女两个边境杀手的故事,但是关系却扭得不够紧,相比起来囚徒的剧本还是工整得多。

43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正义邪恶分不清了,我们跟着女主体验了一番心理斗争,最终选择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这个本子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没将女主塑造成无所不能的英雄,甚至有些弱化女主的功能。迪金斯的摄影存在感强大,每一个画面都稳健有力,这才是大师。

46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一直在等维伦纽瓦走到这一步,即搞出一部技术层面无可挑剔的烂片,终于等到了耶~

50分钟前
  • 喷子
  • 较差

莫怪那些裝逼文青搞不懂這片怎麼能與聶隱娘齊坐金棕梠了,全片意象隱喻於畫面的伏流之中。"暴力執法"說穿了只是劇情引子,畫面真正帶出的是女主角無所不被侷限的視覺(會議室,車窗,夜市鏡,山洞)與巨大廣角鏡(空拍,衛星圖)的對比,型塑出"視而不見才是美德"的尖銳觀點。著實厲害!

52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和导演的前作都一样,剧本上选择了一个不一样的切入点,打破了常规的观影经验,想法很不错,但并不代表可以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几位主角的角色功能性很不一样,最后电影要讲的主题也是,最有力最聪明的反而是那个看似闲笔的墨西哥家庭,剧作算计的很聪明,突破常规,能不能爽是另一回事。★★★★

5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Kate这个角色的无力感不知是否刻意为之,从头到尾一直云里雾里,使整片失去了流畅感...

1小时前
  • 伪装的甘党
  • 还行

迪金斯的摄影吊炸天了,维伦纽瓦也是够硬。墨西哥边境运送囚犯那场戏稳进年度TOP3。

1小时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Cannes2015#故事情节上非常的主流和商业化,世道艰险难辨正邪的主题实在见得有点太多了。用慢节奏拍惊悚片依然还是维伦纽瓦的风格,可惜《囚徒》慢节奏里的心理戏全都被各种过场戏代替,虽说即便是过场戏在狄金斯凛冽的低光镜头,壮阔的大俯拍与曼妙的微焦之下美到让人窒息啊!隧道一段剪辑大赞!

1小时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我和睡意对抗的激烈程度比这故事的激烈程度激烈十倍

1小时前
  • 笑点低
  • 较差

世界变成虎狼之地,平凡者如何生存,如何自洽。本来是奔着EB去的,以为又是那种重装女战士,但却不是,而是一个隐喻,代表着程序正义、道德、秩序。她始终在场,却无法参与,她旁观和焦虑,最终就是怀疑自身存在的意义。无人机的各种长镜震撼。两个男配(主?)气场强大。

1小时前
  • 朗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