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HD

主演:凯·伯德,Ellen Bradbury,艾伦·卡尔,Jennet Conant,David Eisenbach,乔恩·埃尔斯,Gregg Herken,加来道雄,比尔·奈,罗伯特·奥本海默,Richard Rhodes,Mareena Robinson Snowden,Alex Wellerstei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剧照 NO.1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剧照 NO.2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剧照 NO.3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剧照 NO.4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剧照 NO.5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剧照 NO.6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剧照 NO.13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剧照 NO.14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剧照 NO.15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剧照 NO.16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剧照 NO.17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剧照 NO.18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剧照 NO.19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看《奥本海默》之前,你需要知道这些知识点

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的二战题材传记电影《奥本海默》,今天正式中国内地上映。

不少影迷期待这部诺兰的新片很久了,毕竟自从2020年的《信条》之后,已经三年没看到诺兰的新片。

《奥本海默》改编自书籍《美国普罗米修斯:奥本海默的胜与悲》,讲述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

尽管这是一部传记电影,但是按照诺兰一贯的风格,叙事必然庞大,人物关系必然复杂。

如果不提前做点功课,观影过程极有可能看得一头雾水,等电影结束了再狂刷解析,就很影响观影体验了。

有一部纪录片,堪称是电影《奥本海默》的背景知识补充。

观看诺兰的新片之前,不妨先看一下这部纪录片,对奥本海默其人,以及电影中涉及的人物和背景知识,有个初步了解,这样观影时会轻松很多。

这部就是2023年7月刚刚上映的《终结一切战争:奥本海默和原子弹》。

诺兰在片中也有出现,他对于奥本海默的评价是:

历史上很难找到一个人身处如此复杂的情况,面对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却要完全靠自己去判断。

这或许是所有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的共性。

只有在回顾历史时,才意识到当时的自己影响了全人类的命运。

当奥本海默目睹原子弹毁灭性的威力之后,才惊觉自己“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1904年,罗伯特·奥本海默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富有的德裔犹太人家庭。

父亲朱利叶斯·塞利格曼·奥本海默是德籍犹太人,早年移民美国,经过奋斗成了一家纺织公司的总裁。

母亲艾拉·弗里德曼是一位画家,有自己的画廊,收藏有毕加索和梵高的真迹。

但她在奥本海默九岁时就已离世。

奥本海默还有个弟弟弗兰克·奥本海默,也是一名物理学家。

艺术家气质的母亲,在对奥本海默的教育上,有几分神经质。

她不让奥本海默出门和同龄人玩耍,这也造就了他成年后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的内向性格。

不过总的来说,奥本海默的成长经历,完全是学霸样本。

从小就是神童的他,求学经历充斥着两个词:全优和跳级。

1925年,21岁的奥本海默就从哈佛大学提前毕业。

有别于同龄人迷茫的青春,二十岁的奥本海默是个聪明又有主见的天才。身材修长潇洒,气质忧郁烟不离手,颇有几分神似摇滚歌手鲍勃·迪伦。

之后,奥本海默来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实验物理。

然而,学霸终于碰了钉子,奥本海默虽然聪明过人,但动手能力一般,不擅长做实验。

实验物理显然是他的短板。

突然间的挫折让一直是尖子生的奥本海默备受打击。

直到他转向理论物理学,开始研究量子物理,才发现了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

奥本海默转到德国哥廷根大学,师从理论物理学家马克思·玻恩。

他在德国遇到了全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讽刺的是,其中也包括将领导德国原子弹项目的沃纳·卡尔·海森堡

1941年末,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加了二次大战,向纳粹德国宣战。

当时的德国早已经开始研究核武器,一些美国科学家提议要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其中就包括爱因斯坦,为此,他还亲自写信给罗斯福。

德国纳粹的疯狂,使科学家克服了伦理和道德上的疑虑,专注于原子弹的研究。

谁先造出原子弹,不仅能赢得二战,还能统治世界。

1942年夏天,美国陆军正式成立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

计划负责人是格罗夫斯将军(电影《奥本海默》中,由马特·达蒙 Matt Damon扮演),然而他不懂物理。

格罗夫斯将军需要一个在科学圈内有一定声誉的人来管理这些世界顶尖科学家。

他认为奥本海默是最合适的人选。

1943年,格罗夫斯将军听从奥本海默的建议,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沙漠里,创建了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试验室。

1940年,罗伯特·奥本海默跟生物学家凯塞琳·哈利生结婚,婚后有两个孩子。

然而,这段婚姻并不幸福,妻子凯塞琳·哈利生为了照顾家庭,放弃了生物学事业,这让她长期处在沮丧之中。

而奥本海默真正疯狂迷恋过的女人也另有其人——神经病学专业的女学生吉恩·塔特洛克,即使在婚后,他们也依然保持着情人关系。

然而,塔特洛克的共产党员身份,也让奥本海默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FBI的跟踪和调查。

1944年春,吉恩·塔特洛克自杀身亡,这无疑给奥本海默带来沉重的打击。

奥本海默给核试验场地取代名为“三位一体”(Trinity),这一名称出自约翰·多恩的《圣十四行诗》。

也是为了纪念自杀身亡的吉恩·塔特洛克,因为是塔特洛克介绍了多恩的作品给奥本海默。

1945年,罗斯福去世,希特勒自杀。

德国纳粹的威胁不复存在,原子弹的研究却不可能半途而废。

希特勒死后,目标变成了日本。

毫无疑问,日本会被打败,但是打败和投降是两码事。

奥本海默认为:有原子武器的世界,战争会停止。

因为在如此强大的武器面前,任何人都只能选择投降。

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沙漠地带爆炸。

之后奥本海默回忆,他在亲眼目睹核爆那毁灭性的威力时,想起了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中的句子:“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如今我成为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我们知道世界自此就不再一样了。

有的人笑,有的人哭,但大部分人沉默无言。”

身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在试验成功的兴奋之外,也看到了一种人类毁灭的恐怖前景。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奥本海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十分割裂,一方面他同情那些即将死伤的日本平民,另一方面他不得不履行职责。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炸弹威力超过2万吨TNT,日本天皇于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奥本海默始终希望这将是人类最后一次使用核武器。

核爆后,日本平民的悲惨影像传到美国,深深刺激了参与原子弹研发的科学家们。

尤其是奥本海默,他的余生都因此备受道德煎熬。

另一方面,奥本海默也凭借“原子弹之父”的身份,一跃成为美国的明星,事业走上了人生巅峰,一时风光无限。

但奥本海默反对研发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氢弹。

一枚氢弹杀死的人数就等同于整个二战的死亡人数。

奥本海默称其为“种族灭绝武器”,从战略上必定会用于攻击平民目标,殃及上百万人。

1945年11月,他离开洛斯阿拉莫斯,到新泽西州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

然而,奥本海默树敌太多。

1949至1953年间,奥本海默卷入了一宗又一宗的争议和权力博弈之中。

1954年4月至5月进行的听证会,就是关于奥本海默和共产党的关系,以及他在曼哈顿计划期间和对美国不忠的科学家的联系。

结果,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被撤销,他被原子能委员会停职。相当于被剥夺了政治权力,无法对官方政策再做任何的影响。

诺兰的电影《奥本海默》剧情就是从那场听证会展开。

电影《奥本海默》剧照

在那之后,奥本海默成了个空心人,失落的他不再做物理研究,也不再评论当今关于核武器的任何问题。

被剥夺政治影响力,意味着科学家自己也无法控制别人如何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

一生吸烟成瘾的奥本海默,在1965年底被确诊患上了食道癌。

1967年2月18日,奥本海默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去世,终年62岁。

2022年末,能源部撤销了安全听证会的决定。

原子弹,是奥本海默留给世界的遗产。

它终结了死伤无数的二战,但与之相对的问题是,如何控制这些毁灭性武器。

然而,无论如何处置原子弹,世界都在那朵蘑菇云升起时,永远地改变了,再也无法回头。

正如奥本海默所言:“如果再爆发世界大战,这个文明可能毁灭。我们需要自问,我们是否正尽一切努力避免它。”

*本文作者:RAMA

 2 ) 他重塑了世界秩序,但被时代造就

作为电影背景知识看很合适。提供了一些电影没有涉及的知识,有助于理解Oppenheimer人物的复杂性,比如讲解了核弹原理,其中一次的致命挫败,Oppenheimer差点放弃;比如试验地点命名Trinity是对已故前女友Jean的致敬,因为他们做爱时在读但丁==;比如他否决了震慑式空投方案,亲自指导了原子弹投放地点;比如他是黑洞理论的第一人,若黑洞在他去世前发现,他很可能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也非常有助于判断电影反映出的诺兰的女性主义观点,因为诺兰亲口提及对Oppenheimer妻子的想法。

最重要的是,非常有助于理解他悲剧性一面的是,纪录片讲了审判前后Oppenheimer的变化,他被爱因斯坦称为当代物理学家中最聪明的人,他的charm开创了Oppi Style,他的intellectual sex appeal无人能挡;审判后他是hollow man, 沉默消沉,不停抽烟,最后死于癌症。

爱因斯坦得知他准备参加hearing时说他是傻瓜,他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他完全可以walk away。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诺兰在电影给出了答案,诺兰升华了整部电影。

 3 ) 以战止战与反思

一个科学家的怪诞与天真,与《奥本海默》选角来看,真实的他显得更为沉静,并没有那种悲剧性的深邃。

主要是凝视他的眼睛。

对于《薄伽梵歌》的引用,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他的精神层面出现了无法疏解的压力,从而在宗教层面寻求解脱。

在二战背景下,又与美国共产主义相联系,我认为他的性格特征对于人是偏向于保持距离,但是又渴望被触碰,因而在感情上属于被动。

在核武器的使用上,他选择了以恶止恶,亦是题目中的以战止战,因而在投放核武器地点的选择上,广岛与长崎承担了展示人类原子武器威力的作用。同时,也迅速地结束了二战,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可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关于科学与伦理的辨析,这亦是他主动去承担的责任。

他在做出选择之后,长久地需要去反思这样的选择是否必要,是否超过了限度。我们自然无法去评价这样的抉择,毕竟历史只能选择一条道路前行,不是人人都需要写出《高堡奇人》的剧情。而我感觉他之后的人生,正是因为认识到科技所带来的威力,因而未来的人们是直面毁灭本身,而非单纯的冲突。

科技带来了效率,带来了复杂世界的简便解决方案。技术本身的暴力可以无视规律,粗暴地解决冲突与矛盾,这便是人们当下即是显露,又是克制的过程。我们或许谈过太多与技术相关联的进步,同时其带来的社会变革,我们并没有相应的“科学家”去善后。在变化过程中,只能将希望付诸于宗教或者哲学,将焦虑在思想中化解,这是当下的趋势,也是在社会大环境中我自身的观察。

历史必然会以某种形式返归未来,这种必然是来自于人性的抉择,一方面沉溺于工具(欲望的实现),一方面寻求解脱(欲望的失落)。在这两端摇摆过程中,人所笃信的事物会产生变化,思想也因为“卷”(对现实的不确信以及对欲望满足的迷恋)而显得激进。这亦是平稳时代利己主义者的大规模出现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思想教育所被重视的时代。

回头去看奥本海默的晚年,我的脑海中显现的是那些虚无主义哲学家的身影。

 短评

很美式、电视台(着重各种视觉效果)的纪录片。节奏慢,突然冒出一个细节,突然进入下一个阶段。

7分钟前
  • 安獭獭
  • 还行

对于了解奥本海默很有帮助,采访到了传记作者和电影导演,他的内心挣扎,他的默默忍受,他的负罪感

8分钟前
  • 风中奇缘
  • 力荐

历史是用来学的,看到了不起的人物,好奇地探究历程可以明白:人生来不同,能留下大写的名字必须有天时地利人气和自己的智商。

11分钟前
  • 三点少
  • 力荐

美国政审,指让人丢工作。

16分钟前
  • 不错子
  • 推荐

对于纪录片本身并不算太满意,关于奥本海默的叙述中有的部分时间线是混乱的,比如他的爱情和儿女出生的部分让我很困惑。此外还有后期叙述突然加速好像忽略了很多问题和细节。但是对于奥本海默这个人以及一生的行动和成就来说真的很值得思考。你很难用完全正面或者完全反面的想法来形容这样一个人。他对于广岛和长崎发生后的思考和做法似乎是人道主义,但是轰炸真的有必要吗?我不知道。在这个纪录片里能看到那个时期的恐怖和复杂,可是在这个时代似乎也是一样。死神不是他,而是那些坐在高位的官员。不管如何,总该拒绝战争,对于那些拍手叫好说应该全部炸死的人,我无话可说…不过这种环境下所做出这种行为是早就可预见的。我还是要说那句,鼓吹战争的人全部都该死该下地狱的。善良一点,祝你和我。

17分钟前
  • 废话大王-
  • 推荐

诺兰竟然出镜了,看《奥本海默》之前,可以拿这部纪录片来补课。电影回顾了奥本海默的成长,原子弹实验,轰炸广岛和长崎之后引发的思考,以及被麦卡锡主义者迫害,直到1967年初死于咽喉癌。这部电影系统的回顾了奥本海默一生中重要的几个阶段,好奇诺兰的电影版会怎么改编。

2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给《奥本海默》预热,纪录片已经讲的比较完整了,就等看诺兰的视角和讲法。世界运作本就是熵增,自我毁灭是迟早的事,潘多拉的盒子已经被打开。顶尖的科学家们虽然考虑到更宏观的物质,宇宙本源层面,他们对人类绝对是有一种更宏大的爱,但可惜社会还是政治机器控制的。

25分钟前
  • 一壹1口鸟
  • 力荐

最后奥本海默抽烟的镜头犀利帅炸,他以为自己将科技变成了死神,谁知跟政治相比,不值一提。

26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诺兰给预热;Trinity计划,原来是罗伯特纪念他前女友,他们一起在床上读诗多恩的三位一体;‘现在我变成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27分钟前
  • 祖萌无双
  • 力荐

noble, honour, humane, fragile。。本来是想看了这再看电影会更好理解,现在看完这个觉得不需要看电影了。。。

28分钟前
  • sarah🇺🇦
  • 推荐

《奥本海默》观影预习

32分钟前
  • YI-HA
  • 推荐

传记原作有声版,《奥本海默》总结版,可以直接放到蓝光碟里当花絮

33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传记里基本都写了,传记作者也在访谈里屡次发生,但能看到奥本海默本人的影像资料,依然激动,里面还有诺兰老师。

36分钟前
  • 冯凝
  • 还行

3.5 《奥本海默》“观影前必看”的补课纪录片,诺兰出镜讲述奥本海默的跌宕一生。他这一生是典型的“美国式悲剧”,兼具世纪级伟大科学家、伤害数十万平民生命的策划人、二战后的时代明星、遭ZZ迫害的公众人物、余生再不发表政见的普通人等多重身份于一体。三段式的动荡生活,巅峰的火速爬升与地狱的瞬间跌落,都恰好对应他的“三位一体”理念。看时不免将他对位里芬斯塔尔,都是无法被后世一切的争议所概括、却又似乎概括了一整个20世纪的复杂动荡生命史。

4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一个科学家的天真…误以为加速造成的伤害能够让人类警醒🤷🏻但按照手冢治虫的看法,美国人直到83年《浩劫后》这部美国大片的上映才对核伤害有切实体会(而且比起真的核爆来说依然小打小闹)…奥本海默说自己是死神,但明显zz杀人更多

43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领导,我的双手沾满鲜血。” “你骂谁?我才是最后做决定的那个人。秘书,让这个哭唧唧的科学家有多远滚多远,我再也不想见到他。”

48分钟前
  • 楚门
  • 推荐

世界自此不再一样了。有人笑,有人哭,但大部分人沉默无言。

52分钟前
  • Leito
  • 力荐

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无法抛开结果,把奥本海默当作一个单纯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来看待。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火车悖论,站在天平两端的都是生命,无法预计无法估量的生命。到底是终结一切战争,还是彻底毁灭人类文明,这个问题一直都是进行时。

56分钟前
  • AilsonAir
  • 推荐

平庸的流水账,即使堆砌资料也稍微用心点呢,素材的编排和重点的凸显都乏善可陈,不过作为了解其生平的科普作品可看看;原子弹就好像人类文明发展到某个阶段,各种因素催发生成的恶疾,一旦放出实验室,从此恶魔在人间,以科学的名义去要求甚至约束政治考量,无疑是天真的,有关原子弹之父在道德伦理方面的折磨,希望在正片里能看到。

5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纪录片的艺术化有点过头了,也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让人怀疑是否忠于史实。信息量不错,故事也讲的不错。4星传记片

59分钟前
  • bugz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