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抓几个重点解读下:
(一)“把你带到这儿的人是我,我也忘了怎么出去。”
这句的潜台词指:让宰夏陷入如此境地的人正是英佑,英佑无法自拔,而宰夏也无法自拔再也出不去了,除非同归于尽,一起殉情(话剧中的上吊一幕,两人出不去,只能死)。
(二)雕塑:雕塑是一个象征符号。雕塑指代的正是熙媛(或者是雕塑就是熙媛的象征),影片前期有个在室外的戏,熙媛宰夏英佑三人坐在一起,熙媛告诉英佑雕塑是她唯一的自画像,是学生时代的作品,宰夏硬要买下这尊雕塑,她不愿卖,雕塑于她而言是非凡的意义,是不可用金钱衡量的东西。于是她告诉他买走可以,但必须连带她一起(东西连人一起都将属于你,买一赠一不单独出售),所以影片中才会出现宰夏在出进门前都会自然地习惯性的抚摸一下雕塑(熙媛),这是对所爱所亲之人的举动。
如果习惯的养成之初是因为相爱的爱人,那么到了最后,在经历了将现实和演技完全混乱之后,宰夏在那一天中出门居然差点忘记了这个习惯,他的迟疑和停顿也就意味了熙媛在他心中已然开始淡却。
英佑注意到了宰夏的这个习惯,在听过宰夏和熙媛爱情故事之后也“模仿”着去抚摸雕塑,但他的目的却不只在于抚摸雕塑(熙媛),而在于抚摸(触及)宰夏。在生活中,我们喜欢和迷恋一个人,会收集或者密切关注他(她)周围的一切,并尽可能的触及,甚至爱屋及乌,仿佛这样做我们就能触及到那个他(她)似的。那么在这个时候,不难理解英佑已经被宰夏深深吸引且崇拜。
最后,在所有观众都以为英佑潜进家是想杀了熙媛的时候,英佑没有(否则那将无法收场)这么做,但他打碎了雕塑,惊到了熙媛。打碎雕塑这个符号(熙媛)在此处的隐喻就等同于杀掉了熙媛。所以在后面的话剧上,英佑说我杀掉了c,并说我今天会成为完美的Singer,一度暗示宰夏他杀死了熙媛。
(三)手指:手指是一个重要的媒介,是仅存在于Walter和Singer之间的媒介。手指于(普通的)宰夏而言仅仅是道具,于(普通的)英佑也仅仅是道具;手指于已然成为Walter的宰夏而言是Walter的手指,身体的局部,手指于已然成为Singer的英佑而言是想要带走并留在身边的Walter的手指(身体的局部);手指于Walter而言是身体的一部分,手指于Singer而言是想要带走的Walter身上的一部分。(unchain这个话剧本身带有感情的极端性)所以影片末尾两人都没有拿走手指,一个人是故意不拿走(于是英佑最终没有成为完美的Singer),另一个是欲要拾起最后却没有拾起,因为那颗木手指,本就只能被Singer拿去(参见话剧)。
(四)所以结尾处英佑出了剧场又被粉丝人群簇拥,在经纪人的陪护下上了保姆车叹了一口气,眼中满是失落难过,失落是因为激烈地萌芽之后没来得及生长就注定会被扼杀的爱情,难过是因为自己最终没能成为完美的Singer,接下来依然要回到现实直面自己曾经提不起精神和兴趣的乏味的idol生活。
宰夏在熙媛的搀扶下离开,眼神满是空洞和虚无,和熙媛的笑脸相应形成鲜明对比。熙媛高兴地认为他演完了话剧就回归到了她的(普通)宰夏,然而宰夏在看她的时候,眼睛再无生机,没有爱意和温情,没有一切情绪,因为所有的爱意、温情、喜怒哀乐,都早已给了英佑(蜕变后的英佑),剩下的,是行尸走肉般的没有灵魂的空壳罢了。
——————
注:方法派源自于斯坦尼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但却比“体验派”更为极端,因演员无法剥离角色最为人诟病,令人疯狂。之所以无法剥离是因为演员不是去表演一个人,而是真正成为那个人,举个例子,假如要一个方法派演员去演妓女,她不会仅仅只是局限于和卖yin者接近后,融入她们的生活,而是真的去卖yin,so…… 某种程度上来讲,演员表现出的东西这已经不是“演技”、“表演”了,而是一段真实的人生经历。
一开场,整个话剧剧组的人都在等小鲜肉偶像英佑。
而他独自倚着楼上的栏杆,不想接经纪人的电话,默默看着楼下如热锅上蚂蚁、如无头苍蝇一般找他的经纪人,以及追着他盲目跑来又跑去的那些少女粉丝……
他也并不是调皮,故意恶作剧,或者能从中得到快感,仿佛都不是。他只是想置身事外。一脸的冷漠。
你看,那些热闹都是他的,但其实热闹都是看热闹的人认为的,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刻可能是他这一天中最不被打扰的一刻了。
下一刻就被扔进新的剧组了。
有了流量的就想要得到演技上的肯定,有了演技的也希望自己可以更红,这是娱乐圈的明规则。吴亦凡挤破了头要去演王家卫的《繁花》,范冰冰抢角色也要演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同样的,刘烨金马影帝之后也还是眼红陈坤、周迅拍电视剧有那么多粉丝,于是演了海岩的《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都是各有打算,各取所需。
偶像小鲜肉英佑就算粉丝无数,也要“屈尊纡贵”来演话剧,而实力男演员李宰夏就算在舞台上演技再好,也要“屈尊纡贵”和小鲜肉同台竞技。
大家起先都看不上对方。
演话剧对英佑来说不过也是众多走过场的工作中的一件而已,他并不会因此更用心。所以一开始他一切演绎都流于表面,总是进入不了角色Singer的内心。这也让李宰夏越发看不上他。
但是就算看不上也还是要一起对戏。甚至,在这出叫做《Unchain》的戏里最亲密地相爱。
突破来自李宰夏的突然爆发,他突然之间Walter上身,给予了英佑刺激,让英佑在莫名其妙之下居然流下泪来。让英佑如醍醐灌顶突然明白了舞台真正的魅力,李宰夏真正的魅力。
那也是英佑走进李宰夏的开始,从那一刻开始,小傲娇就这样要慢慢变成一个小忠犬了。
李宰夏是方法派演员,所谓方法派就是演谁那就先成为谁。就像罗伯特·德·尼罗要演《出租车司机》,他就真的去开了一段时间出租车。
而这一次,李宰夏要和英佑在舞台上演一对同性恋人。
或者起先是李宰夏主动接近英佑的。和他一起去市场挑道具,在他的手上比划……两个人深夜喝酒聊天……当大家都对小鲜肉初演舞台剧表露出自然的看不上(虽然前不久李宰夏也是这样的态度),李宰夏去安慰英佑,帮第一次上舞台的他适应灯光……
然而真的走到爱情那一步,一定是两个人的相互配合,彼此合拍。
英佑也开始对李宰夏主动起来,比如拍宣传照时主动要求光着身子合影,在他耳边说:“结束了一起走”……在李宰夏深夜难眠回到剧场时,发现英佑竟在台上等着他,对他说:“我有多期望你能来。”……在李宰夏跑步的地方等他……
所以车库中的那一吻我倒不觉得突兀。吻之前,李宰夏还问英佑:“你是Gay吗?”
如果这只是李宰夏表演的方法派,他不会问出这么“出戏”的一个问题。
然而爱情的魅力不就是出戏,就是失控,就像之前李宰夏和英佑对戏不小心弄伤了他,老戏骨的他也已经不能自如控制自己,这便是感情的吸引人之处啊。
而英佑的回答是:“不是,我只是喜欢哥而已。”
这个回答成为压垮两人之间试探、矜持与压抑的最后一根稻草。
之后的走向自然开始遭到现实的打击。正当红的小鲜肉,英佑身边的人怎么可能允许他沉浸于和一个大叔谈同性恋情?而李宰夏是有婚姻的。
方法派的问题在于就算再深入体验角色人生,然而戏总是要落幕的,角色死在戏里,演员的人生却那么长。就像同性恋情,开始时如梦似幻,没人想到在现实世界会有多么难以为继?收尾又会是如何的仓皇狼狈?
记者会前,英佑去找李宰夏,他本以为李宰夏会和他站在一起共同承担这段恋情,这或者是他想到最好的方法了。然而李宰夏选择了在记者会上表示一切都只是演员的“方法派”而已,就是一次演技的演习,否认自己的真心。是两个演员业务的切磋,而不是相爱。
这样的否定成为对英佑最大的伤害。
好了,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感觉到被骗被伤害的英佑因爱生恨,亦或者是一种顺水推舟的成全,制造了现实里和舞台剧中一样的情形(假象)——你李宰夏不是讲究体验的方法派么?那就让你完全沉浸于和舞台上角色Walter一样的人生,让李宰夏以为英佑绑架了自己的妻子,于是受到刺激,迸发出最厉害的演技,两人都在舞台上献出一段最激烈和最完美的表演。
说起来也是讽刺啊!真心无法得到成全,只能假意(表演)不留遗憾。
你用方法派赢得了我的爱情,那我只能用爱情赢得你的方法派。
公平吗?
我们都有得到和失去。只不过,你想得到一出好戏,结果得到的却是畸恋;而我想得到爱情的,结果却只得到一场演技。
没有人能分出轻重输赢,因为戏里也是人生啊,而人生亦如戏。
我们的对手戏就此演完了,我回到我的生活里,你回到你的生活。
就像爱情逝去,只能分手,别过,相忘于人海。
只是,不知道有一天李宰夏看到那一截手指的道具,会不会想到曾经切肤地、人戏不分地爱过英佑那样一个男孩……
很喜欢的一部电影,看完心里确实难受了一会儿,为爱豆,为演员,也为女友。
看到大家都在讨论,两位男主到底有没有陷入爱情。其实那本本该写满文字,却一片空白的角色演绎笔记,就是最好的答案。根本不需要方法去进入角色,而是任由感情自然流露罢了。
Singer在戏里说,你不是在帮我是在帮你自己吧。这句话也是爱豆想对演员说的,在发布会上,演员选择退缩以保全自己的一切,被女友带离的时候,他也是迷茫的,究竟是总有一天可以出戏的方法派演技,还是真的感情,或许演员在这一刻也没有搞懂自己。爱豆确实用演技进行了复仇,他是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包括自己的感情和对演员的怨恨。但是复仇之后呢,爱和演员都不再属于自己,曾经短暂的拥有,只会留下更大的遗憾吧。
女友的角色其实是最惨的,从女友的角度来看,这就是相爱多年的男友出轨了,对方还是个男的。在演戏期间,男友义无反顾选择了那个出轨对象,对她的痛苦和求助,选择了冷漠的无视和拒绝。女友固执而强硬的挽回演员,并且欺骗自己这不过是有一次短暂的入戏。靠着欺骗自己,这样真的能重新过得幸福吗?对女友来说,这就是彻头彻尾的一场悲剧。
晚上找来这部电影,看完迟迟无法入睡。让每个人都过得幸福,这好像是个无解的问题。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仍然没有找到答案。
或许生活就是充满遗憾,才能留下痕迹。或许道德约束和坚定的底线,能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
目前仍是无解。
从电影《method》的预告片被放出以后,我反复看过许多遍电影的预告,感觉英佑和宰夏的矛盾、冲突、吸引、犹豫、害怕、恐惧都被全部集中在那短短的几分钟中里,换句话说,预告里所有的亮点都特别吸引人,究竟这个故事是相爱相杀还是蒙太奇式的跳跃。所有关于预告片里埋下的伏笔都吸引着我去电影里找寻答案,所以当我真正看这部电影时,更像是解谜而非是沉浸其中,因为看电影的时候,高潮都被预告给演绎了,关于电影本身只能是看细节了。电影里的英佑在第一次参加剧本研读会的时候就因为迟到给宰夏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作为大学路话剧演技派的宰夏十分看不惯吊儿郎当、任性胡闹的偶像派英佑,这对于认真专注投入于每一次话剧演出的宰夏而言,这样的一位合作伙伴实在让他头痛万分。整部电影的第一个矛盾冲突也在这里出现,演技派的大叔遇到偶像派的少年,火药味的戏剧冲突与后面两人的互相吸引显得无比矛盾却又特别吸引。为了话剧能够顺利进行,宰夏对于毫无舞台演出经验的新人英佑,从一开始的忍无可忍的对戏到有点不耐烦的传授经验,却慢慢的开始对英佑虚心学习的态度变得接纳甚至是同化,一个是投入其中,一个是人戏合一,两个人之间微妙的变化却让宰夏的女友渐渐变得不安,因为她发觉宰夏的太过投入,并不是因为剧本本身。电影中宰夏的女友在发现这一切后,并没有真正说出来,但是从她半夜翻看宰夏记录的话剧人物心得的本子里一片空白到发现宰夏带着英佑到自己最常去的海边相处了一夜之后,她在海边愤怒指责宰夏时的一段话,却讲出了宰夏的所有秘密,因为宰夏每次演出话剧的时候由于太过投入人物,总是人戏不分,入戏太深,所以宰夏的女友才会说到,每次都是这样,这次又换成男人了么?请你不要说话,因为无论怎么样,看起来都像是在演戏。从这句话不难发觉,原来宰夏对于英佑的感觉来自于角色,可是对于英佑的投入其中,宰夏却开始有些人戏不分了,究竟他是作为话剧里的Walter爱上了singer,还是对英佑本人产生了错觉?电影前半段所有两个人种种的相处,其实也给观众产生了一种错觉,深夜剧场相遇的英佑笑着反问宰夏,不记得台词了吗?这个时候,Walter应该回答singer,我想你了?然后是情不自禁的深情一吻,明明是一开始占据主导的宰夏在这一刻,被英佑这句充满诱惑意味的台词,仿佛变成了剧中的Walter,爱着singer的Walter,有什么理由拒绝眼前深爱的人呢?电影从这一幕开始,把两人之间对于彼此角色的演绎从剧本中变成了现实中,也把两个人的吸引变得更加暧昧不明。宰夏的体验派和英佑的方法派让Walter和singer变得更加生动立体也更加模糊不清,因为宰夏对于英佑似乎更像是Walter真的爱上了singer,当这个答案变得没有结果的时候,话剧的真正演出却开始了,一个是分不清自己和Walter的宰夏,一个是掌控一切的英佑和singer,演出时的英佑在聚光灯下彻彻底底的把自己变成了疯狂爱着Walter的singer,而此刻的宰夏更多的像是在质问英佑的,不是作为Walter这个角色,反而像是一个把剧中台词变成心声发问的宰夏自己,他分不清眼前这个让他觉得恐惧又迷失的人,是singer还是英佑。直到英佑凑近宰夏耳边,替singer问Walter,哥,你爱我吗?你怎么不抱抱我,不吻吻我?但下一秒,却变成了英佑问宰夏,现在在剧中你也不吻我了吗?这句话让人一下子分不清此时的英佑究竟是在演singer还是演自己,仿佛此刻的绝望,英佑和singer同时具备,爱上Walter的singer,英佑其实分离的很清楚,真正分不清的是作为Walter的宰夏。就像话剧开场三分钟前,英佑自信的对宰夏说出那句,我觉得我今天能完美地成为singer?到话剧结束落幕的时候,英佑问宰夏,我演的这完美的singer角色,而你,你是真正的Walter呢?关于这两句话,宰夏也好,Walter也好,都没有回答英佑或是singer。因为电影的最后,话剧落幕的那一刻,先走出舞台的是宰夏,留在舞台的是singer。英佑把自己变成了疯狂爱着Walter的singer,宰夏却没有,所以对于英佑的问题,宰夏其实是迷茫的,没有答案的,因为连他自己也分不清singer和英佑的区别。整部电影关于两人的纠葛在这里戛然而止,宰夏被女友牵着离开舞台,英佑在车上的独自落寞惆怅的神情,却让我觉得心疼,也许宰夏从未真的爱过自己,所有两人发生的一切,不过是Walter被singer被吸引着,而不是英佑吸引了宰夏,曾经任性胡闹的英佑因为被宰夏认真专注的演技吸引,却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过他想要拥有的。电影里一切关于两人的纠葛,就像singer的那句台词,把哥关到这里的是我,把我关到这里的也是我,你明明说你很爱我,可是为什么,我很憎恨小孩子和狗,那些毫无理由就被爱惜的家伙,这世界上爱是有总量的。就像对于英佑来说,吸引他留在舞台继续演出的人是宰夏,而他自己对于这种吸引到最后完完全全是心甘情愿的,他分的清自己和singer,真正分不清singer和Walter是宰夏他自己。
意外惊喜。戏中戏的设置很精彩,现实剧情和话剧剧情处处对应,method被用了两次。对这一词真正的实践来自于吴承勋的角色,在演出时用表演进行了小型的复仇,词词句句皆有所指。喜欢结局,尘埃落定之后什么是演技,什么才是真实,界限不再分明。配乐也好,处处都是秘而不宣,正对无疾而终的爱情。
太瞎了。。人物心理变化一点道理都不讲的。。这个电影最好看的部分是剧情简介。。
这个电影传达了一个这样的中心思想:要不是看上了同事,谁他妈想要好好上班啊!
不能因为同性题材和戏中戏结构就尬吹吧,人物莫名其妙,RPS成真也不那么有趣了。以及这可能是彼得·布鲁克被黑得最惨的一次。(小年轻活动起来好像白敬亭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小狼狗更胜一筹。把小狼狗最后在车上若有所思的表情换成意味深长的微笑,这片就绝了。ps:那段吻戏大概能算年度最动心场景。
8.8/10 在今年的韩影,绝对可以进第一梯队了。时长短格局小,但是填得很满。新人完美演出,感觉看到了未来的演技赏候补;圣雄叔演技也是超强,戏和戏中戏都演的很有层次。同性元素不是直白展现,而是眼神和心理;爱情观也是很少见。只是可惜人物深入刻画过少,转折突然;肉也没见多少。TT
意料之中的難看。臺詞非常矯情,很多情節的安排都很刻意。不過吻戲還是可以給好評的。
故事簡單俗套。這段情談得短平快,莫名且不濃烈,電影可以說很一般了⋯⋯沒有咱們的晉江耽美好看。還是更吃老戲骨的顏,小鮮肉get不到啊,怎麼就誘到叔了?心疼女朋友,“你讓我怎麼辦?每次你出戏入戏,‘离开’又‘回来’⋯⋯”談個方法派演員風險忒大!
这剧情走向……emmmm……让我想起了军烨
呵呵
好带感的耽美小说剧情啊!想看想看哈哈哈哈哈(我是第一篇短评吗?四星马克一下,上映看完再来打分~)
都2017年了,同志题材里怎么还会有「我不是同性恋,我只是喜欢你」这样的台词啊,大方点不行吗?
「我讨厌狗和孩子,因为他们总是能轻易地获得爱,而爱的总量是有限的。」前半部分节奏火急火燎,好似只存活在小说里的不真实。后二十分钟的戏中戏拯救了整部电影。一切的不真实好像找到了一个理由,一个出口。终于找到的断指,承受不起的错误,再也点燃不了的爱。
单独把它看成爱情片的标准。色彩,镜头,节奏感,还有演员的演技,尤其是那一段戏中戏,真的无可挑剔,甚至可以说国内没有任何一部男女爱情便可以比得上。一个简单的故事,能表达成这样真的不容易。本来说这个故事打九分,但是看着老演员的妻子拉着他的手走出了剧院的那一刻大灯一盏盏关上,10分。
14年后,两人儿女双全,家庭美满,在一档亲子真人秀栏目再度相遇。他泪盈于睫,推着自己的儿子轻声道,快,叫伯伯。
反正我已经在脑海中拍完一整部段奕宏×白敬亭/刘昊然版了!(然而现实最多只能给我孙红雷张艺兴
演员的诞生之极限挑战
剧本是个好剧本,不知是不是剪辑的原因,每条激进的感情线都太过仓促。演员的演技在线,音乐到位了,但整个电影的脉络不够稳定,本身这种沉重的故事讲的越清清浅浅越震撼人心。话剧部分非常出彩,想要话剧的冲击感没有问题,问题是像快进一样。正在震撼中变戛然而止的电影,难道这是导演追求的话剧感?
霸王别姬的壳还能再用一百年,只是再也没有谁能学到它的里子。
前半部分进展太快太跳跃 最精彩的是结尾话剧部分 新人吴承勋小哥在话剧中的演技真的绝了 上吊部分他真的演出了人戏合一震撼人心的感觉 在他身上说明演员这个职业需要天赋 不仅是表演情绪 而是感同身受的天赋 所谓完美的演技 都是以牺牲自己入戏那一刻的灵魂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