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HD中字

主演:詹姆斯·麦卡沃伊,杰西卡·查斯坦,维奥拉·戴维斯,伊莎贝尔·于佩尔,比尔·哈德尔,妮娜·阿里安达,塞伦·希德,威廉·赫特,杰丝·威克斯勒,妮基·米歇尔·詹姆斯,杰里米萨默斯,茱莉·塞尔达,吉米·帕伦博,维尔·贝布林克,瑞安·艾戈尔德,玛尔塔·米兰斯,Brendan Donaldson,Wyatt Ralff,June Miller,Daron Stewart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剧照 NO.1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剧照 NO.2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剧照 NO.3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剧照 NO.4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剧照 NO.5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剧照 NO.6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剧照 NO.13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剧照 NO.14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剧照 NO.15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剧照 NO.16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剧照 NO.17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剧照 NO.18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剧照 NO.19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们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论打开他和她的孤独情事的正确方式

关于写作有一个基本的5W+1H原则(Who, What, When, Where, Why, and How),常常作为小学生作文入门参考手册,在刷完第一遍《他和她的孤独情事》的今日,就让我们借用5W+1H原则来谈一谈这部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1、Who
首先要列出这部电影的适宜观影人群,No.1和No.2都是充分条件,两者合体更佳。
No.1 詹一美或是劳模姐的粉丝,尤其是脑残粉。
楼主作为一只婶婶的沦陷在詹一美的蓝眼睛里的痴女纸,就是在一种脑子里不断闪着“WTF?!!”的情绪中结束观影的。
No.2文艺青年或至少伪文艺青年
看过预告片的筒子应该都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文艺气息,come on,N个多小时的片子,讲述一个简单到逆天的故事,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和少的可怜的对话和慢的要死的叙事结构中不睡着又能不骂娘这样的文艺青年必备技能是一定要get的。

2.What
关于电影,我来复述几句废话,这部电影应该是最早上映于2013年9月份的多伦多电影节,导演Ned Benson大人颇为豪迈的拍了三个版本,分别从他、她、他们的视角来讲述了同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真心超级简单,大致来说,它是酱紫的:
从前有对恋人,各自出身中产富裕之家,然后他们相爱结婚了。后来他们有了个孩子,somehow,孩子死了,然后女方不能接受,出走跳河了。女方获救后两人分居,两人几度接洽没能圆满,女方去了巴黎读书,男方破产后接管父亲的饭店,一年后,两人又在初恋的公园一前一后走着,over。
好吧,这么说来,故事好像有点无聊的样子。

3、When+where
鉴于前面已经说过这个三个片子加起来有N个多小时长,所以建议选择一个睡眠充足环境安逸心情良好手头无功课无工作,身边无宿敌无基友无恋人的情况下观看。
因为观影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包括1)入不了戏类:困倦、走神、骂导演、点右上角的×、开始和基友胡侃、莫名愤怒;2)入戏过深类:抑郁、想把him和her的版本重新看一遍试图搞清状况、对爱情失去信心无法摆脱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想法……(相比入不了戏类,这一类副作用较为少见)。

4、why
1)参照who一栏。
2)就楼主个人而言,会去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预告片里詹一美的一句话。他搂着他心爱的姑娘,不经意的说:我只有这么一颗心,请好好待我。(There's only one heart in this body, have mercy on me.)
当时这句话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萌点和泪点,忍不住翻来覆去听了无数遍,还自动脑补了詹一美同学念出这句台词的中文矫情版:鲨鲨,我把自己的一颗心好好放在你手上,你可要好好待我……噗……
(其实这句话台词才是驱使我写影评的关键动力啊!!)

5、How
好了,下面要说的才是重点。这部电影三部曲的正确打开方式是:Him——Her——Them。
Him采用的是男性视角,相对来说客观冷静,能够比较清楚的了解整个故事,詹一美的演绎也比较细腻,能够满足视觉上的观影需求。
Her中是以女方视角讲述故事,补充了him中看不到的细节,女性观众可能更能在观影中产生共鸣,但是只看Him也完全可以get到整个故事,有基友反应先看了Her会对him产生莫名敌意。
Them是三部中最无聊最无聊的视角,说真的我觉得导演剪辑出这个版本完全就是多余的,男女对爱情的不同见解和对同一事件的不同领悟在前两个版本中都已经很清晰的表达了,看them版本的时候我脑海中不断飘过的就是……………………。

6、废话
1)在IMDB上这三部片子的评分都在7.5左右,平均四颗星,其实有那么一瞬间楼主也想打四星来着,然后严肃的审视了自己,摒弃了自己因为詹一美的缘故加上的那一颗星。
2)男主女主的生活可以说是过的一团糟啊,但是在结尾俩人都基本上拥有了正常的生活,知道这是为什么不?因为他们都有个好爸爸。
今天《卫报》的头版头条就是世界上1%的人占据了全世界50%的财富,投胎真的好重要哦。
3)关于导演拍三个版本这个事,虽然楼主觉得玩的有点脱,但是拍个him和her的版本还是必要的,很多时候问题都在于女人想了太多而男人根本什么都没有想。
4)詹一美同学在这个片子里的角色叫康纳,看到这个名字我真是又要奸笑了,法鲨同学在《鱼缸》里演的那个勾引小妹妹的帅大叔也叫康纳是不是,你俩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还有就是,虽然劳模姐那么漂亮那么有演技,我还是觉得,詹一美,你真的是和法鲨站在一起最有CP感,那眼神之间电光四射的,行了我啥也不说了。
5)这片子好像国内不会上映了吧。

 2 ) 你只能看见,你想看见的世界

影片从妻子忽然离家出走开始。
丈夫根本不明白妻子为什么要走,
而妻子深陷悲伤,认为两人早已不能回头。
男人和女人,从来就不在一个频道,
他们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世界。

度过了热热闹闹的年三十,初一初二也已走完了各家亲戚。
这时,当你开始觉得有些无聊时,不妨看看这部电影。电影的玄妙之处在于,这是一个故事,却被写成了两个剧本,拍成两部电影。你可以畅快的在家看上一天。

一部电影叫《他和她的孤独情事:她消失以后》,是以“他”的角度,来解读在夫妻遇到危机时,男人的面对和处理方式。
另一部叫《他和她的孤独情事:他离开以后》,是描述了夫妻在遇到危机时,‘她’的内心活动和处理方式。

“他”和“她”的结局不一,从电影结构来看,先看“他”的那一部,感觉会比较顺畅,对下一部留下的悬念也会稍微强一些。

我们就先来看“他”的这一部,《她消失以后》:从开始两人的热恋,忽然妻子就沉陷在悲伤中,转而出走。

妻子的离家出走是有原因的,电影模糊的交代了一下背景,这对夫妻曾经有过孩子,却不知为什么夭折了。妻子反复强调,永远无法忘记那个下午。

但在他的眼中,却完全无法理解妻子这种行为举动,他爱她,他曾经和她一样悲伤,但悲伤不能永远继续,他还需要继续自己的生活,这就是男人们相对理智而冷静的形象。


“他”角度的电影的推进,就是在妻子消失以后,他仍然理智的处理各种问题,一边是找妻子,一边结束自己营业的餐厅去接手父亲的餐厅,一边甚至还能和别的女人发生关系。他疑惑妻子的行为,但他并不悲伤(需要注意并不悲伤,可能就是妻子亦无法理解丈夫的地方)。

再来看“她”的这一部,《他离开以后》:悲伤从电影的第一分钟就已经开始,一个失魂落魄的女人,想也不想的跳入河中,而后自杀未遂,只能躲回父母的家中。

父母和妹妹千方百计地哄她开心,小心翼翼的不触碰她的伤口,她却反而更加走不出去。于是她选择逃避,她先是逃离自己原本的环境,重新来到学校上学。而后她发现必须逃离这座城市她可能才能放下,于是,她越逃越远。

电影中,她的老师对她说:当人一旦开始逃避,就会想越逃越远。
是的,这就是女人,懦弱、感性而小气。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不止一次觉得她太过于“作”,但她有她的情绪,是男人们永远无法理解的情绪。她说:“我们在同一间屋里,却好像相隔万里。我在悲伤中活不过来而你却从来不知道。我一个人面对悲伤,这不叫难过,这叫孤独。。。”

在他看来,收起丧子之痛继续生活才是生活的方向。而在她看来,当时选择逃避和退缩可能是最理智的选择。

观看的时候,两部电影有相同的几个场景,需要留意一下。虽然相同却又有差异,这其中的差异,也许正是传达出导演拍成两部,区分”他“和”她“的意义

男人和女人本就来自不同的星球,思维方式相差甚远。

很久以前,听说过一个故事,叫作“这不是钉子的问题”,当男人和女人吵架时,他们总觉得女人脑袋上有根钉子,他们以为拔掉这根钉子就能解决问题。(有兴趣可以找来看一看),这就是当一个需要倾听的女人遇到一个想解决问题的男人,永远无法看到同一个世界。

当我们跟一位女性思维的人倾诉时,Ta往往会感同身受你的处境。而当我们跟一位男性思维的人倾诉时,Ta往往会想着怎么快速高效地把问题解决掉。其实女人想要的不是怎么把问题解决,而是你要倾听,甚至要陪她一起陷入某种情绪。

男女间是天生的差距,当夫妻已经在一起,是否能收起自己看世界的眼光,试着透过对方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PS:电影其实还有一个版本叫作《他们》,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一起看完,可能会有更深的理解。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再转。

 3 ) 我們在同一間屋裏,卻相隔萬里

「我們在同一間屋裏,卻相隔萬里。」

《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im & Her》。
一個故事,寫成兩個劇本,拍了兩套電影:一套叫Him,丈夫的角度;一套叫Her,妻子的角度。中文片名譯成《她消失以後》和《離開他以後》,故事就是由妻子離家出走開始。

她突然離家出走,並非無緣無故。

在Him的眼中,他不能理解她的行為舉動。他不愛她嗎?他當然愛她,妻子突然消失,他切切地找尋她的下落。過程中,才借對話輕輕帶出原來這對夫婦經歷過一件重大的悲劇。

到Her的角度,悲傷早就由電影第一分鐘開始。自殺不遂,離家出走,回到娘家。家人的過份小心奕奕,生怕勾起她的傷心事,反而令她更介懷。

Him和Her敘事的次序不同、同一場景中的對白不一、人物反應不一,突顯了二人處理婚姻危機的落差。Him相對冷靜,電影的推進就是他怎樣處理問題:妻子消失,去找她;獨力經營的餐廳撐不下去,無可奈何結業吧;找到妻子了,問她發生甚麼事,可以做甚麼去補救。Her卻困在悲傷之中,無法理清這些哀傷從何而來,該放哪去。

導演沒有很強調他們遇到的那件「重大的悲劇」,一來,在Him,他狠狠地將悲傷收起(這也是很男人的處理手法);二來,Her那邊,她不能面對這件悲劇,只能極力逃避,離開令她難過的地方。

他們用著完全不同的方法面對苦痛,就像各自說著兩種語言,無法溝通造成二人之間的鴻溝。這心與心的距離,如兩度力把曾經纏繞的感情線各向相反方向拉開。毛線交織的纖維愈來愈疏,終至一個斷點,分開成兩條毛線。

她說:「我們在同一間屋裏,卻相隔萬里。」我不能理解你處理事情的方法,我在悲傷之中活不過來你從來不知。我一個人獨自面對悲哀,真的很悲哀。這不單叫難過,這叫孤獨。我不知道孤獨的感覺應該怎樣描繪說明,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英文片名中的「Eleanor Rigby」,來自The Beatles一首講孤獨的歌。電影裏的Her,正是叫Eleanor Rigby,一個孤獨的人。

所以我和她才會說:「我們在同一間屋裏,卻相隔萬里。」

溫馨提示:
※Him和Her的結局不一,我認為先看Him後看Her,心理上會好一點。從電影結構看,也是先看Him比較好,故事會順暢些。(但千萬不可只看一套,故事會變得一忽忽。)

※留意夫妻二人同場的幾幕。當中的差異,正是電影之所以要分為Him和Her的意義。差距造就不了解,不了解成了隔膜,隔膜變成孤獨,孤獨的她堅決離去。

※這套有Before系列那種真實淡然,也同樣把許多小細節收藏在對白之中。但就不及Before系列的對白往還精警。畢竟,她已經不想說話,也不太知道還可以跟他說甚麼話。

※論孤獨的命題,《觸不到的她》要好一級,角色的發展在在訴說了導演所思所想。不過,《她消失以後》和《離開他以後》用對比方式突出命題,大膽地分成兩部電影,手法新穎,就連觀影先後都會直接影響後感。此外,婚姻危機比科幻愛人在地得多,我想,許多人看Him & Her會有共鳴。(Him & Her的配樂也很好,拍得住《觸不到的她》。)

※10月2日,Him & Her同步上映,多謝「高登先」。送上電影Trailer:
http://youtu.be/2gP58r22DBg

※電影還有一個Them的版本,據說是全知的角度,導演把一些Him和Her剪走的片段加回。我好希望會有一個「最終」、「真實」的結局。但看來香港唔會有Them的正場了。

 4 ) 她的孤独情事(Her)

《她和他的孤独情事》分成三个不同的版本来进行叙事。而以“她”为视角进行的故事,整个基调显得特别的缓慢,悲伤。有很多爱情电影习惯以传统视角,男女主的主观镜头来陈述故事的情节。而在“她”的视角下,一段悲痛的往事看似风轻云淡,实则透过女主的大量近景和特写的表情,呈现出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无论是内心极大的痛苦还是对于整个人物气质显现出来的寂寥,落寞,都显得非常的真实。
电影命名的灵感来自披头士的经典歌曲“Eleanor Rigby”。整首歌渲染的是一种寂寞、哀伤、忧愁的情境,和片中女主被悲伤压得喘不过气,以及和丈夫面对悲伤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而产生的寂寞感都十分契合。“Eleanor”也是片中女主的名字。从开头推镜头展现女主骑自行车,全景到特写细微到几乎没有的面部表情的人物登场形式,节奏显得尤其缓慢并且奠定了整部电影基调。而El跳海自杀未遂又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悬念的情节中来——虽然这个版本中并没有确切的说明女主的孩子因为什么离开,但是由此带来的婚姻破碎和身心疲惫到绝望的情感宣泄,都恰到好处的从侧面得到了诠释。
整部影片围绕着女主El重回校园读书展开。从她的视角上来说,所有的人物都是围绕她内心活动进程的陪衬。关于和丈夫Conor之间的感情,运用了几个颠倒式的切换画面来进行叙述。最为重要的就是车中的两个对比性非常强烈的情景:在他们浓情蜜意之际,一起开车到一个“Someplace good”,做爱、跳舞到天明(这也是闪回的一个重要镜头:女主独自开车到和丈夫曾经一起去过的地方,对比画面情感落差非常大);之后和丈夫再一次开车来到同一个地方,却因为下雨而无路可走,颇具讽刺的意味。同样的地方却有着不同的心情,这个时候的EL还是深爱着Conor,但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所有的一切是现实而不是仅仅让人活在回忆里面。他们都知道已经回不去曾经的美好,所以最后EL在大雨中仓皇而走,在地道靠墙而立,整个远景配合镜头的大景深以及大雨凸显的画面暗沉,算是整部影片最让人回味的画面。
关于女主El这个角色的定义,可以看得出导演的煞费苦心。因为这算是一部以第一人称为视角展开的影片,所以女主无论外在和内心的活动都非常关键。杰西卡查斯坦的演技可谓是恰到好处,由于配合整部影片基调的沉重,人物的内心发展历程需要靠大量的面部表情、语言和动作来展现。整部影片运用了大量的近景和特写来体现人物的个性,并且将配角的个性化定义的模糊,让所有的配角都用来映衬女主,顺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出女主的个人特色。这样整体来看,这更像是一部围绕着女主心路历程的电影,而悲伤的基调会越发的强调影片的特性,从而使得人物形象变得非常丰满。片中El在现在时的发展中以一头短发,烟熏妆和面无表情的标志性形象贯穿整个叙事进程,而又与倒叙闪回中一头长发,笑容满面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有她总是穿着一身素色的衣服,一双简单的黑色平底鞋加上浓重的烟熏妆,这种非常简单个性的外在形象与妹妹Katy总是一身鲜亮且变化繁琐的外表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此在这些小的细节里面,更加能够凸显出女主落寞、悲伤的性格。
以她的视角呈现在观众眼中的故事里,有三个场景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而这三个场景也先后出现于影片最后的几十分钟。第一个场景是El从楼梯上走下来,看见客厅中父母相拥着跳舞。影片少用配乐,而在这个跳舞的场景中的轻柔女声衬托出了一种让人特别感动的情绪。父母跳舞的场景运用了主观镜头,而镜头切换至女主时,大特写中她的眼中泛着非常纯粹的泪光。第二个场景是El和Conor在曾经共同孕育孩子的房间里相拥接吻。两人的对白仅限于简单的不需要回复的自言自语,却在这快要结束的时候出现的非常真实(Conor:“I love you.” El: “ I know.”)而最后一个场景可以说是影片的高潮或者是一种戛然而止的循环式结尾。片尾响起的音乐“no fate awaits me”, 配合着镜头跟随着女主的步伐移至男主的背影,显得别有用意。而男主的回头显得那么自然,最后的镜头没有给出女主的脸,观众看不到她此刻的表情,而是需要猜想她现在的心情到底是怎样。这种处理最后男女主人公感情归宿的方式,可以说算是圆满的回到了他们最初相爱的那个时刻。所以到最后的结束,这部影片之前所有的悲伤基调变得似乎是明亮了起来。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整体显得过于沉重并且情节发展单调,有些情节显得拖沓让人索然无味。但是一般有关爱情的影片大都是走两个极端:一是轰轰烈烈,二是平淡深刻。仔细揣摩女主的内心历程,可以发现看似平静却又极具起伏的感情是非常的真实深厚。影片从开头到结束一直没有确切的说明她的孩子是因什么缘故离开,反而将男女主破碎的婚姻的主要因素抛开,放大了女主内心对于男主的不舍,深沉的爱和最后的宽容。
所以,在最后男主回头的那一瞬间,所有的一切回到最初的起点,那个甜蜜的夜晚,她和他在草坪上笑着接吻,一同开车去一个“Someplace good”,做爱、跳舞,相拥着一直到天明。

 5 ) “All the lonely people, where do they all come from?”

  中文名起的挺好的,要是直译,就跟gone girl无差了。他和她的孤独情事,这样的题目,分分钟想起“他和她的XXX”还有“彼男彼女的故事”,是中学时期看过的漫画。
  
  打了五颗星之后才看到豆瓣评分之低,明年的总结,这部片又会被提出来说我和大家审美不一样了,笑。
  
  看这部片的时候老是想起法鲨的Shame,想起妹妹在餐厅橙黄色灯光下的歌唱,想起法鲨戴着耳机的夜跑。

  不是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讲生活中的一个片段的影片,告诉人们的,无非是生活再怎么无能为力、无以为继,时间还是会走的,无论抓住了,还是没抓住。

  Jassie在影片中美丽的短发,苍白的肤色,黑色的眼影,和笑容。一到Her,仿佛为了与金发相映,色彩温暖,明媚;一到Him,倒显得非常昏暗。失去孩子的母亲首先绷不住了disappear了,剪了头发,回到课室听课,半夜却又驱车去给萤火虫放生,平白又把母亲吓了一场。父亲和chef基友维持着餐厅,像是没能理解她一样跟踪她,到她家里,到她课上。对于孩子的缘分,只怕还是十月怀胎的那位感触更深罢。

  微信关注的公共账号有新闻的时尚的读书的,豆瓣果壳知乎一应俱全,只是有时候也不由得我不考虑,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All the lonely people, where do thet all come from?”老师说这是披头士的歌,披头士红红火火的时候,天朝只怕是在Mao's Revolution。

  上学期的期末,我还得闲到第一课室大楼坐坐。彼时,还和那个将三个半钟守望者传给我的孩子讨论过电影类型的喜好。一个昆塔的发烧友,和我这个且以喜乐、不求甚解的刷片者,倒也有两句可聊。虽然只是一个下午闲坐闲聊,现在想起来倒显得又遥远又珍贵了。

 6 ) 木已成舟 覆水难收

就像简介上所说的,该片讲述了一对住在纽约的夫妇经历婚姻危机的故事,麦卡沃伊饰演一家餐馆的老板,而查斯坦则饰演他的妻子,一位婚后重回大学读书的女人。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有两个剧本,拍成两部影片,一部以丈夫的视角进行叙事,而另一部则以妻子的视角来叙事,均由内德·本森担任编剧和导演。

当该片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时,片长是惊人的191分钟,这个爱情故事当时被一分为二,分别从两个主人公各自的视角展开叙述。而来到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导演将两个部分合二为一成了123分钟的一个“通俗”版本。68分钟的片长差异,从故事的铺成和观感来说,显得有些凌乱。可以想象,瘦身成为一部浪漫的约会电影,将能为影片带来更好的商业前景,但它也因此失去了原本的完整和饱满度。

对于这部浓缩之作,很多地方都是可圈可点的。影片的逻辑和走势虽然很凌乱,但导演对男女主角的性格刻化形象深刻。

如:1.康纳与埃莉诺在餐馆吃饭时,康纳问她“如果我不付饭钱 你还会爱我吗? ”,“Possible”。两个人的性格特征一下子就显露出来。康纳没带钱包显得很窘态,于是编剧对他说:你看啊!这姑娘的手上还没戒指呢!还不借此机会赶紧问问。对于康纳的提问,埃莉诺的内心里,马上有了回答。“也许吧”,于是她顺势脱下高跟,与康纳上演了一出“金蝉脱壳”。

2.对于埃莉诺的跳江自杀。当看完一大半时也许你还在疑惑,埃莉诺为什么要跳江自杀,还选在白天?这就是压缩版的不足之处,观众只能从茫茫的时分秒里去找那一两句稀疏的对白。

3.其实爱着的人都一个样,孤独的人都“奇形怪状”。就像Lillian老师对埃莉诺说的“如果你开始逃避了 就会一直不断逃避下去”。埃莉诺对于自己的任性终识苦果。当两人在曾经的小窝再次相遇时,回忆的痛楚已将他们折磨的疲惫不堪,苦涩的泪水洗不尽恋人心里巨大的虚无。康纳学会了责任和坚强,埃莉诺学会了理智和包容。

那夜的大雨下了很久将城市彻彻底底地洗刷了一遍,街上空无一人。

4.影片在技术方面做得足够细腻,将纽约实景拍摄的优势做到了最大化。背景歌曲的选择有好有坏,来自纽约的另类嘻哈乐作曲人Son Lux的作品是个亮点。有些令人意外的是,披头士那首与女主人公同名的《埃莉诺-里格比》并未出现在影片中,不过,其实这也并不重要:因为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你会在心里不自觉地哼哼起这首歌。

对于这部几年前的片子,零星地画面还是会跳进心里。很多孤独的情事,总会在男男女女间传播。一格格一帧帧都像旧电影,每一幅都是刚退色的你。

加油!走出去吧!

 短评

叙事格调可媲美《阿黛尔》,细腻真挚但不滥情,全程处于压抑但哭不出来的境地。一美和查斯坦都很有灵气,表演大赞。

3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Ah look at all the lonely people.

6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本片有一个男主视角版本,长一小时三十分;还有一个女主视角版本,长一小时四十分。然后导演发疯了要把这两部剪成一部于是就有了时长两小时的新版本。而且全部在院线上映了。导演你知道所有嗷嗷长的流水账文艺片都是耍流氓吗。结尾No Fate Awaits Me伴着女主跟踪一美的步伐响起的时候还是有点力量的。

11分钟前
  • ANNA
  • 推荐

麦卡沃伊真是个奇妙又迷人的男人。电影一般。

12分钟前
  • 阿柳扭
  • 还行

一开始就没带期望值去看,结果连刷脸都没刷痛快.....柔情脉脉的歌、纽约风情、存在感强烈的于佩尔、现代人的孤独感全是蛮有调调的,可依然难掩影片本身的苍白扁平。还特意告诉一美的死忠粉菇凉要放这个一起看呢,现在觉得超级对不起她。

17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还行

#戛纳电影节#

19分钟前
  • 黄灿灿
  • 还行

又臭又长 太难看了 莫名的手持摄影 毫无快感的剪辑 还有于佩尔的口音!!!难受得想自残 全靠谐星一美挽尊 白瞎一群好演员 倒是很期待him/her会是什么样的 肯定不会难看过这锅粥

21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还行

用情绪讲故事,编剧导演同一人,深陷自己的世界,难免自作聪明。大部分对话枯燥而干瘪。无论心碎,无奈,不甘或怎样的暗流汹涌,都不是你情景摆在那里观众就能怆然泪下。情绪要通过一点一滴的构筑才能最终刺痛他们心里的细微处。听了Q&A才知道有各自视角的两部,应该会更加完整细腻,但也不打算再看了

23分钟前
  • Line
  • 较差

看预告以为是清新唯美的爱情故事,正片讨论的东西其实是当下80后年轻夫妻共同面对的:啃老、爱情瓶颈、事业不顺,外加一些意外的打击,人的确很容易崩溃的。有时候生活过着过着就不知道怎么走下去了,这一点感同身受。但同时想说的东西说得不够深,故事的起点又有点狗血啦。总之总体感觉挺好

2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爱情脆弱一面如无法挨过季节更替的萤火虫,而那些在玻璃瓶中活下来成为美丽样品的案例却总令人神往,在她想放生的一刻才遗憾地发现有些东西早已窒息。从格调到氛围都令人惊讶地与<Her>如出一辙,只是唯有恼人孤独,却不见动人情事,一些台词亦有生拉硬扯之嫌,更别提被合版破坏了大半的两性视角。

28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故事波澜不足以打动人心,介于想走/看看也可以之间——去年AFM观影时的感受。但是James本身有一种魅力和光芒,穿透了角色的平淡。

32分钟前
  • J
  • 还行

去年多伦多的时候没有赶上这个,但是参加了讨论会。。今年 戛纳看了,james和导演坐我前面两排。。其实我觉得。。拍出来的效果和当时说的理念有些不大一样。。。

35分钟前
  • 管理豆豆
  • 推荐

先看了“他们”,不喜欢~~~~这样一个关于婚姻危机的电影我觉得太矫情了,我有种想抽他们的冲动,你们就是闲的。婚姻危机的触发点是孩子的离世,但是无论是哪方都没顾忌对方的感受,随即上升到婚姻本身,其实在我看来婚姻只是他们没有认清自我的炮灰,请不要把一切都归咎于婚姻,人才是重点。说白了,自

40分钟前
  • 画瞳
  • 还行

Cannes Day 4 放映的时候麦卡沃伊就坐在我正后方啊正后方!

42分钟前
  • 鸡头井。
  • 还行

Them. 看完听到美国奶奶们也莫名奇妙我就放心了。我觉得问题在于本来这个片的感觉就是淡淡的,但是好不容易堆砌起来的那种淡淡的感觉全被Jessica Chastain令人震惊太有钱和她无数美丽的衣服给盖住了。其实为什么不拍一对再平常不过的夫妻呢。总有种再大的苦难但是你的疗伤方式真的太给人距离感的感觉。

43分钟前
  • 么什叫定决能不
  • 还行

大多数人觉得它在讲述婚姻危机。我觉得它试图展示一个人生命里永远无法释然的重创与悲伤,强大到、有力到可以撕裂任何一对以为有爱就可战胜一切的伴侣。本来这么沉痛的一个主题,竟被导演拍得作作的、全无说服力,以致于看见劳模姐那张半死不活的厌世脸,我就想打她。

46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我觉得这电影还是完美啊

49分钟前
  • yoshimi
  • 力荐

我很好奇“他”和“她”的版本,以夫妻俩各自的视角展开,会不会看到更多那件悲剧本身的细节和男人女人处理婚姻危机的不同,又见婚姻中因为缺乏沟通让彼此成为陌生人的故事。单独看这个“他们”的版本,全靠对白在叙事,片子被拍的有点干瘪,也许变换一下视角和细节会更加的有趣。★★★

5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双版本对比来看很有意思 对话的进行甚至衣服的颜色在两个人的记忆里都有偏差 Her情节更饱满更抓人 Him就贪婪地看他胡子拉碴也迷人的脸 There is only one heart in this body. Have mercy on me. 这句一出就心碎成渣

52分钟前
  • #流岚#
  • 推荐

开始时他们吃霸王餐一美倒地弄疼了左臂,而劳模跳桥则弄伤了右臂。看到这一部真的是觉得这三个片子是非常坑的。尤其是“她”中我特别喜欢的涂鸦和扭打在这里没有了。特别收获:william hurt 追过芙芙,上过Sandrine Bonnaire ,阿姨跟San姨演过冷酷祭典,芙芙和San姨演过东方西方,及联想到其他八卦。

57分钟前
  • vivi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