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老爸

HD

主演:王砚辉,张宥浩,龚蓓苾,李俊浩,鹤男,赵亮,李彧,刘金山,冯文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2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3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4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5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6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3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4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5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6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7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8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19了不起的老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眼泪之后,再无其他。——评《了不起的老爸》

影片里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片尾出字幕的时候,画面左侧出现的一些真实镜头,是视障人员以及陪跑人员参加马拉松时第一视角的记录,电影里的戏剧化表达跟现实里的画面比起来,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如果只是纯粹的记录镜头,不足以构成一部电影,电影是虚构的艺术,考验创作者的地方就在于如何给真实的生活披上一层电影的外衣,使其具有电影的特性。

本片想要传达的主题非常明确,即我们如何拥有在面对逆境或者面对生活时的勇气,至于父与子之间的情感,并非本片所要讨论的主题,它只是引子,正如同本片里的其他感情关系一样,比如好朋友之间的情感(方墩和肖尔东)、老伙计之间的情感(肖大明的同事们)。

按照我自己的标准,聊聊本片的几大罪。

罪之一:强行煽情

这是大多数导演惯用的伎俩,他们想要操控观众的情绪,于是在某个时间点,他们用特定的方式,告诉观众,该哭了、该笑了、该羡慕了、该同情了、该骂人了、该唱颂歌了。

肖尔东在钢琴考试的时候,是盲弹,因为从小他爸逼着他这么做,他习惯了,但是他的水平很一般,这时,评委席就有了交头接耳“什么水平啊还盲弹?”如此生硬的操作,只为了想要唤起观众对肖尔东的同情。想要体现肖尔东的弹琴水平不好,有数种方式,导演偏偏选择了最拙劣的一种。

父亲对儿子前后态度的转变,也是本片的硬伤之一,肖尔东想跑马拉松,父亲从坚决反对到绝对支持,硬到有点硌得我牙疼,而在转变之间发生的种种小事,比如儿子推倒父亲、父亲陪跑摔伤、买菜的时候也不忘练习高抬腿,同样是强行凑出来的剧情。一出出苦情戏能赚来的,不过是一些廉价的眼泪。

在山城马拉松比赛正在进行的时候,画面在出租车师傅们、暗恋肖尔东的女友、方墩和他父亲、以及街坊之间来回切换了几次,前面的场景都是合理的,唯独街坊聚在一起看电视转播我无法接受,整的像是奥运会转播一样,所有人放下手头的事去看肖家父子俩的马拉松比赛。这也是导演想要营造氛围、调动情绪的方式之一,但让人很出戏。

配乐同样过于煽情,这点也在操控观众情绪的范围之内,好的配乐应该给人留有可以想象的空间。

罪之二:滥俗的幽默

肖大明拉了一位乘客,一位肥胖的、急于求偶的单身女性,下车之前想要扫一扫的情节设置,加上女乘客本身的形体特点,无非是给影片增加了一点烂俗的幽默,这时弹幕上往往会出现一大片的“哈哈哈哈哈”。

在片尾肖大明为了三轮车钥匙被迫去见相亲对象,然后发现买猪肉的堂妹就是他拉过的那位女乘客,并且堂妹上演了做眼保健操的桥段,好吧,滥俗的幽默又增加了一点。

方墩父亲在马拉松现场的出现,不过是说了一些对剧情毫无价值的口水台词,实在是多此一举,况且,导演又一次用方墩和他父亲肥胖的身体,让影片又多了一些滥俗的幽默。

罪之三:表演不自然

马拉松比赛开始之前,参赛者们的几个镜头展现了路人般的演技,画左的女子,表情动作极不自然。这是没用好非职业演员的案例。

一直都很喜欢王砚辉的演技,但在这部电影里他的演技并没有得到发挥,或许是角色本身的问题。

其他人的演技表现同样尬,方墩为最,女教练次之。

整片里演技在线的唯一一个是默默喜欢肖尔东的女孩,他的练琴搭档,也可以理解为角色跟演员融合得足够好。

罪之四:局外人

肖大明在比赛中跑到一半,身体条件不允许他继续的时候,他用力扔开连接绳,让儿子独自一人完成比赛,慢镜头加上声音上的处理,让这个镜头变得很有感染力,父亲扔开绳子的另一端,也象征着给了儿子一片自由的天空,给了儿子可以自己做选择的权利。但这个镜头好也仅是单个镜头好,没有融进影片里,在整体的剧情衬托下,这个镜头显得像个局外人。

罪之五:不提问

眼泪之后,再无其他,这是最大的问题,廉价的眼泪之外,导演似乎没有提出任何问题,而是给观众一种假象,这种假象就是,父亲跟视障儿子一起参加了马拉松比赛之后,父与子之间的所有矛盾突然就消解了,儿子练琴,父亲也重拾小号,父子二人开始和谐的生活,不再有往日的频繁争吵。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满是戏剧性,看不到真正的生活。

 2 ) 别人家的爸爸让我动了心

1

有人说,每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其实都是一个拼命逃离父亲式人生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华语影坛,似乎鲜少见父子情作品。我们常见到讲述母爱比海更深的文艺作品,但中国式家庭里的父亲往往沉默、寡言、声微,像一张模糊的脸。我也逐渐相信,那个从我的父亲角色缺席的人,永远都是空白键。

导演周青元却要拍这样一部《了不起的老爸》。

他说,“这是一部讲述父子情的电影,我常常觉得父子之间的情感非常含蓄,彼此都爱着对方但说不出口,所以我想用不一样的方式作为两父子沟通的桥梁。”

《了不起的老爸》教我看到:他们,那些被称作爸爸们的男人们,或许也曾是,或依然是比山更巍峨坚韧的存在。

2

陪伴我的只有一个“李焕英”。

我的父亲从没告诉我,怎样像一个男孩般长大。所以我曾经在香港电影里学习,古惑仔或英雄本色,他们教会我什么是父子兄弟,什么是男性情谊。

《了不起的老爸》让我看见原来父子之情也是可以细腻绵柔的。

电影里的父亲肖大明、少年肖尔东,一个是社会底层开出租车的司机,一个是患先天视障却怀有“马拉松梦”的儿子,他们的关系却是让我“嫉妒”的。

导演周青元的表现手法很是贴肤,拍了许多场让我很喜欢的父子戏:

他陪他点燃第一根烟像两个男人那样,他共他喝光第一瓶酒在醉醺醺的马路勾背搭肩,他与他夜色下踢倒一排单车哈哈大笑相搀扶着溜远,他伴他一起给车轮胎放气像顽劣孩童捣蛋撒野,他推着他的轮椅车超越一个个弯道不顾声嘶力竭,他同他在起跑线手系红麻绳并肩奔跑向前......

电影里这些父子之间的相处戏点,是他们走近彼此、相互融合、彼此谅解、双向成全的过程,饱满的细节呈现让我心湖潮生,浸湿得想哭。

导演周青元还拍了两场哭戏,他让王砚辉和张宥浩,各自在片中人生的难关恸哭,却又不得不走下去、活下去、奔跑下去,让我看到男儿柔情的一面。在这一瞬间,这对父子的生命线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

中国作家汪曾祺写,“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直是我无法想象的画面。

《了不起的老爸》里的父子也是一次从“对立”到“黏合”的过程。

父亲放下执念,不再言“我这是为你好”,他学会了放手,学会了“不必追”;儿子也放下怨憎,不再与父亲对抗隔阂,他顺着命运的河流游了下去,明白往后的人生是自己的;当看到片中的父亲用力将手上的红麻绳一甩,把儿子甩向前方的那一瞬,我一下子没绷住,不小心哭湿了新换的口罩。

“花如果要开,拦也拦不住”。“跑起来,自然就有方向。”“相信心中有光,就能跑出自己的一段路。” 借片中父亲之口,导演周青元表达了我很喜欢的人生观。

而越看到最后也越明白,陪跑的,不只是这一段短短的马拉松,也是往后那一段长长的人生路。他不要他多么谅解他,只要这一段长跑是与他趋光而行;他不要在他的世界里回想起是多么了不起,只要这一段夜色下短短的人生路,他从不曾孤单上路,“一路有你”。

短暂赛道,漫长人生,他都陪他不再孤单上路。“跑出你人生”,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祝福,也是父爱的诠释——没有肉麻啰嗦的表白,只有一句坚定有力的,“我陪你啊”。

跑出你人生,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深爱与最绵厚的宽广山麓。

4

周青元虽身为一位马来西亚导演,却拍出一部非常“中国本土味”的父子亲情片,加上重庆方言的使用,完全打破了任何距离感。

也许这就是天下华人骨血里对于亲情关系的那种共通性吧。

其实翻开导演周青元过往作品列表,会看到他一直在亲情叙事片道路上耕行:

2011年《天天好天》,讲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孝道、亲子和养老议题;2014年《一路有你》,诠释马来华人生活的中国式亲情;2016年《辉煌年代》,借足球题材在民族高度一个大构架里讲述的依然是家庭关系。

《了不起的老爸》作为导演首部在中国大银幕上映的院线电影,依然是周青元所擅长的亲情、家庭和运动题材,在他对此类电影题材娴熟的掌控力下,在细腻、真诚、治愈、温情、励志的叙事里,他想要讲的并非什么大道理,而是最简单、最日常、最烟火、最家常的中国式亲情,传递的是东方文化的价值观。

而往往最轻柔的,最有力量。

比如,这样一对世间寻常的,父子。

5

贾樟柯的电影里说,“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所以导演周青元也没有拍漫长的儿子以后的人生。

片中儿子的父亲迟早会要提前退场的,但我想,片中的儿子,他已经学会了怎样活下去了。这是导演周青元留给肖尔东的道理,也是给予我的共鸣。

所有的单亲家庭,都并不值得庆祝。

但无论是李焕英还是肖大明,他们都是我们人生里最重最重的那一小撮人。

我在看完《了不起的老爸》之后,突然就顿悟了。其实,我和我的父亲也只是在人海告别了,仿佛两个陌生人过着各不相干的日子而已。我也已经不恨他了。

是这样一个“别人家的父亲”让我动了心,让我明白我了我自己。

谢谢你,导演周青元。

 3 ) 从马拉松跑者角度讨论这部电影

我从2018年开始跑步,参加过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越野赛20多场,也算是一名资深跑者。

虽然跑得不快,但是我觉得跑步给我带来的能量很正面,所以今天的文章从跑者角度谈谈观后感。

电影的核心是设定,如果《了不起的爸爸》是以下故事,那这部电影我会打3星。

男主母亲是一名非常有前途的跑者,却因身患疾病而去世,错失人生最重要的比赛。儿子继承母亲优良的运动基因,却也继承了母亲的遗传病,虽从小热爱跑步,但终究敌不过病情恶化后对生活丧失信心一蹶不振。
父亲为了让儿子振作起来,开始训练跑步,为的是在赛场上做儿子的陪跑员。儿子也看到父亲的努力,与父亲训练的同时,终于体会到父亲的不易,也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同父亲共同完成了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场马拉松。

之所以打2星,就是因为电影本身的设定出了问题。

槽点1:男主是一名专业运动员

我注意到最后赛场上的背景板是2020年的山城马拉松。假设男主进队训练是在2019年,根据当时田径运动员技术水平标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是310(跑完全马42.196公里用时3小时10分),那成绩在250才有机会进地方专业队,或者是专业跑团或俱乐部。

那男主的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335,能进专业队,这个设定本身就有问题。

通过男主的跑姿判定,他的确是天赋型跑者。他可以用他的步幅和步频在马拉松长跑中获得优势。这点毋庸置疑。

导演设定男主的母亲是市马拉松第二名,据2019年重庆马拉松女子全程第二名成绩是227来算,男主继承母亲的运动天赋,没理由经过专业的训练却还是一个大众业余水平。

如果只是大众业余水平,那电影里所有的意难平,根本就不成立!!!后面还会提关于成绩的问题

槽点2:参加马拉松没那么难!

参加比赛证明自己并没有那么困难!

马拉松比赛不是奥运会,错过一界等四年。在2019年全国大大小小的马拉松比赛高达一千多场,其中金牌赛事高达118场。只要是在田联登记中的赛事,比赛成绩都能够作为你评选专业马拉松运动员的资格。

剧中,爸爸的公司赞助马拉松,获得赞助名额。首先这个名额是可以转让的。赞助商赞助马拉松某种程度也是为了自己公司能在马拉松中有较高的关注度,所以配速较快的马拉松运动员易获得赞助商青睐,同时有机会可以获得赞助商的免费名额。

除非是有门槛高度的比赛,需要有专业队推荐资格,比如男主在发病前参加的那场锦标赛,不能随意转让名额。

编剧为了剧情设置这个名额不能转让,只能身为赞助商员工的爸爸自己参加。爸爸为了儿子能参加比赛,自己和儿子互换身份,自己作为视障人员,儿子作为陪跑。这件事情在比赛中属于作弊。被举报后,儿子和爸爸成绩都作废,并且有可能被禁赛!

所以,大家不要以为这种行为感人,这种作弊行为不提倡!

回到设定:除非这场比赛是儿子生前的最后一场比赛,错过了很难等到其他比赛。

然而设定并不是这样!比赛前爸爸的衣服从短袖到羽绒服,至少经历了四个月。而10月-12月整整三个月,每周末都有各种各样的马拉松比赛等你参加。

槽点3:爸爸第一次跑全马!

马拉松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训练运动,一个从零开始的跑者,跑完全马的确不易。

除了要经历大量的跑量训练,训练模式也需要非常科学。简单来讲,日常训练一般有间歇、混氧、有氧等等的的跑步训练,和核心、耐力、心肺的体能训练。

长跑需要大量腿部肌肉耐力来支撑,否则以男主爸爸的体重和年龄,用男主的速度来跑,且不说心肺能不能撑得住,不出一个星期膝盖就废了!

爸爸年纪很大,日常也没有运动,为了求教练能继续训练儿子,自己跑了个42公里。

且不说这种跑法非常伤身体,一个不小心,极有可能像剧中那样直接倒下,猝死。不建议大家没经过体能和长期跑步训练,直接参加全马。半马都不建议!

槽点4:出戏的肚子

爸爸前1个小时的出场都顶着那个大肚子。设定很合理,爸爸以前是出租车司机,经常需要开夜车,喜欢吃肉,吃饭!没有运动习惯,人到中年,这些事情都很正常合理。

但是爸爸为了能陪儿子一起奔跑,看着他从训练的短袖一直穿到羽绒背心,再到冲锋衣(穿冲锋衣这个事情虽然很想吐槽,但是没那么重要),时间线上至少陪了3-4个月。再加上他在饮食上开始忌口,体重和体脂是非常容易降下来的。

但是经历了四个月,爸爸体型没有明显变化,参加马拉松时,跑步的步频和步幅也没有明显提升。

有的时候,设定出了问题,很多桥段和人设就立不住。励志如果只是活在台词和剪辑里,真的无法深入人心。

槽点5:山城马拉松里334的PB成绩 🙄 🙄 !

对于一个普通选手来说,335可能是这辈子也跑不到的成绩。

但是男主的设定是天赋型选手。我认识的天赋型选手,从2019年3月开始接触跑步,经历了一整个夏训(5-9月),把全马成绩从320提升到258。

有一些人可能会说,男主有病看不到呀~~~~!男主生病后身体很虚弱呀~~~~~!男主没经历那么长时间的训练呀~~~~!每个人提升的能力不一样呀~~~!

说回电影设定,男主是继承母亲的运动基因,除了自己热爱,身体本身就自带基因。而这种天赋型跑者在一定的训练后,是非常容易跑出好成绩的!老天爷赏饭吃,使他们的体能和心肺天生就比普通跑者强。

所以男主曾经的PB335,经过很努力的训练后334,真是没办法让我感觉他在马拉松上多有天赋!

槽点6:爸爸身后的收容车!

国内全程马拉松比赛的关门时间大多数在6小时。也有一些国外的比赛会把关门时间定为7个小时。

马拉松比赛中有一辆收容车,会跟在关门兔(600配速员)身后,每个5公里一个CP点。如果比关门兔慢的人就会被接到收容车上。一是保障选手安全,二是尽快清理赛道,恢复交通通行。

男主最后冲刺的时间是334,他跟爸爸一起跑完30公里。爸爸到30公里后跑不动了,他独自跑完剩下的12公里

假设最后12公里用了一个小时,也就是说前面30公里花了2个半小时。

爸爸哪怕最后12公里按15分配(一公里用时15分钟)走完,180分钟,三个小时,应用时五个半小时。理论上是绝对看不到收容车的

大家如果对15分配没概念,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吃饱饭逛公园的速度,就是15分配。途中可能还可以停下来赏个花,看看风景拍个照。

编剧导演不懂马拉松,为了煽情,不顾剧情合理性!

情感之所以动人,在于努力的过程不易。

但为了展示不易,忽略了努力所带来的结果,除了失望,应该还有些许无奈。

原本爸爸和儿子的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面的互相体谅,并达成和解是一个非常治愈的过程。

编剧在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必定没有深入马拉松这个场景,单纯根据故事版把一个一个桥段放在男主和爸爸身上。这种感觉就像被揉过的锡纸,虽然还是完整的,看起来却已支离破碎。

 4 ) 迷住我的居然不是鲜肉而是大叔,而且抓的不是“眼球”是“心”!

有笑有泪,一部感人又燃的好片子!看完整部片子后,在电影院观众席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好久没有遇到这种“片尾大家自发集体鼓掌”的情形了。

看完整部片子后,在电影院观众席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好久没有遇到这种“片尾大家自发集体鼓掌”的情形了。

我先“高能预警”下,下面高剧透内容,个人认为先看片子在跑来看我的影评然后大家讨论比较好。

其实有时候,只要故事好,人物形象够丰富又有深度,不需要各种电脑特技、三维技术,一样能抓人,而且抓的不是“眼球”是“心”!感觉这部就是我说的能抓住人心的片子。

我个人有个习惯,就是不管电视电影还是漫画,看的时候一般都不喜欢主角,习惯性的会拿主角吐槽。(好比《圣斗士星矢》里最讨厌星矢,这种吧!)不过这个片子看完,我发现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欢这个男主“老爸”!

这个故事里的老爸肖大明特别特别能代表中国的典型父母的那种矛盾心态。(虽说这是个讲父亲的片子,但特别是对孩子各种担心又不知所措,还会以过来人的气场压人,想尽办法让孩子往自己认为对他(她)好的路上推,真的是父母都会有的,和性别无关)。

一开场的时候,我并不喜欢这个“老爸”的登场形象。

特别是开着出租车到处乱窜,上人行道、窄路,不停按喇叭什么的,我要是他儿子肯定会对自己老爸这种“低素质”行为感到难为情的。

但后面看着看着开始有点理解这个老爸了。就是那种“小老百姓”的生存智慧。可以为了抽一口烟和邻居大妈磨嘴皮子,为了能让儿子跑步,堵在教练家门口送礼,为了中途接儿子回家给后座客人便宜点,为了给儿子买好钢琴,和老朋友面片撕破脸皮放低姿态千方百计讲价钱……那些有点市井却真真实实存在的小老百姓的为人处事的“智慧”,在这个中年大叔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突然就觉得这个人物其实就是你身边认识的谁谁谁,有一种莫名的熟悉和亲切感。

肖大明这个老爸的形象也不是刚开始就很了不起的,这个“了不起”还是根据故事的发展,一层一层被“逼迫”着展现出来的。

大概算算有“老爸”、“朋友”、“战友”再回到“老爸”这么四个阶段吧。

首先在第一个层次的初期的“老爸”阶段,他带着父亲的“长辈权利”和对儿子的镇压与不理解。

而且,这还是个又当爹又当妈的父亲。

经历了一次爱妻生离死别的痛苦后,“儿子也有这个病”这件事儿对于肖大明来说和“定时炸弹”没太大区别。站在一个成年人角度上来说,他肯定现实地分析过儿子未来的可能性:

如果不发病,最好。

如果发病,会失明,最后像妻子一样在失明中走向人生终点。

那问题就在于儿子什么时候会发病呢?万一儿子发病以后自己不在人世呢?失明后的世界,儿子能适应吗?能顺利生活下去么?

所以从妻子过世后,他就开始训练儿子走盲道,盲弹钢琴,连变成盲人后继续以音乐为生这条道路都给铺好了!

在肖大明和几个司机一起吃饭的时候,有段对话,其他司机嘲笑他说“养儿子、学音乐、讨老婆,老肖,你要养儿子一辈子”,而他的回答是“老子养他两辈子”。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他把他和他死去的爱妻两人份的关爱,都通过他一个人来表达给儿子。

有句俗话“养儿100岁忧心99”,即便是健康的儿女,父母一辈子都操心自己的孩子,更何况儿子身上有个“定时炸弹”的病情呢。

但退一万步来说,当然是不发病最好了,最好永远都不要发病!

作为父母,所有人都会这么想。所以……肖大明这个小老百姓也用尽了所有的办法来防止儿子发病。

其中包括片头一开始的“给老子好好做眼保健操”!还有那个有点吓人的羊眼睛汤偏方!

隔三差五就带儿子去医院检查。

当然还有就是“不许跑步”!

为什么“跑步”和“发病”会在肖大明心里挂钩呢?作为一个有丧妻经历的人,故事里有一段内容是:妻子发病后,休息了,然后继续训练为了再次参赛,最后未能如愿并且去世了。

对于肖大明这个一直伴随着妻子走到人生终点的见证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他心里一定有着“绝对不能让儿子以后这样”的想法!

影片一开始,送儿子考试那段就有了“老爸,我自己下车跑过去”,可老爸偏偏要开车送,还到处开不进去的拧巴场面,多一步其实这个老爸都不希望儿子跑!

而后面渐渐的,随着影片的推进,“要跑步”和“百般阻挠”就成了一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父子对抗的交流方式。

特别是“把孩子锁家里”这段,我估计很多身为孩子的人,都在小时候有过类似经验吧!不过说真的把鞋藏起来这一招真的是够……阴损的。

所以后来看着儿子的脚伤又心疼的老爸,其实儿子的这个脚正是他的“高压反对”和儿子的“拼死一搏”共同导致的负面结果,也就是说这事儿变成这样,老爸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就是这一幕,把那种作为父母的矛盾心态以及矛盾行为表现得非常的贴切。

有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父母,你会觉得父母是“相当不可思议的生物”,因为他们一会儿拼命反对你,一会又可以突然间站在完完全全相反的立场上,无条件支持到你觉得不知所措。

其实儿子发病后,肖大明的“伟大”才慢慢开始真正的显露出来。这种“了不起”首先就在于他开始站在儿子的立场上想东西了。

反正已经都发病了,再继续让儿子自暴自弃的走后半生又有什么意义呢?当他和医生商量“停药”的时候,肖大明就已经开始站在儿子一边了。能放下“老爸”的身份而带着套袖抓着手机伪装“赵师傅”的时候,这对一个身为人父的人来说,是一个特别巨大的改变!必须放弃作为父亲的“威严”甚至“自尊心”,而成为儿子的朋友、护工,并且顺着儿子的心意折腾。

甚至帮着儿子“抽烟”、“喝酒”、“给自己车轮胎放气”。

大桥下推倒一排车子然后一起逃跑的那段,肖大明才真正的体会到儿子那种“奔跑”的快乐。

也才开始认真思考,是不是能让儿子开开心心的做自己想做的。而不是作为老爸设计出来的安安稳稳的下半生。

电影里有一句很热血的肖尔东和教练的对白“我没有十年的时间,可我想跑赢我自己”。这句话超燃,超热血,能马上燃起所有拥有梦想的年轻人的热情。

但……这句话放给被现实压弯了腰的中年人听的时候却完全不是这个调调的。

因为……特别是像肖大明这种已经经历了人生中的生离死别却还无奈的苟活下来的小人物,会很清楚人生其实比我们年轻时想象的要长很多,辛苦、病痛等等无奈的现实,会把不顺利变现的具体而难挨,恨不得让你觉得1天比一年还长。

所以……能让一位在现实生活中挣扎的肖大明热血起来,真的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

为了让儿子能再燃起对生命的希望,他也豁出去了,从跑教练家送礼到自己决心跑全程马拉松,这个转变的跨度是非常大的!

一个体重超标还有三高的中年大叔首次完成马拉松全程,身体其实绝对是吃不消的。

这个是全片中我最喜欢的场面之一:司机工友们半夜助阵,超暖心!但在这个暖心时刻来临之前,身体超负荷昏倒下去的肖大明却更真切地感人。那是一个父亲咬着牙关,为儿子拼尽所有的样子。

马拉松也真的是一个让很多人痴迷上瘾的东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你在超越了自我极限的后面的状态里,似乎突然找到了自己存在某种意义!

这个的确就是马拉松的魅力所在。在自己最极限的时候,选择坚持下去,然后居然挺过来了!!!发现自己以为的极限真的就在自己努力下超越了!

当肖大明完成了自己的马拉松全程,并决定当儿子陪跑的时候,他的这个老爸的心态又升级到第三阶段了,已经从儿子的朋友变成了儿子的“战友”,为了儿子的梦想可以豁自己命出去了!

而且这对父子的梦想能够实现还是要感谢影片中毒舌女教练,是她用专业的力量,保障了这对父亲并肩作战的冒险,她反复强调“心率不许超过170”,马拉松的终点是安全回家。

然而,毕竟儿子和老爸年龄上有巨大的差距,这种大叔“视障选手”的速度在正式比赛中,肯然是影响小鲜肉“陪跑员”选手发挥啊!

也正是因此,最后“放飞”这一段才达到了是全片的高潮的“了不起”的最终级。

肖大明从“父亲”、“朋友”、“战友”的角色再次回归“父亲”的角色。

这一次轮回不是回到原点而是螺旋上到了更高层次的“父亲”角色:相信儿子、放飞儿子,并不忘最后叮嘱指引儿子“沿着白线跑”。

和前几个层次是完全不一样的,之前肖大明都是儿子的“保护者”(比如体育场小店临时床铺那段,老爸先把墙给用软垫包起来了,这个保护6岁下儿童在家不受伤害的有效方式……)

儿子下楼梯这段也是,虽然看着非常感动,但……同时也是父母不敢放手孩子自己走路,不相信孩子的表现。

最后在赛场上大胆放手的那一瞬间,肖大明才真真正正的回归到了一个“了不起的老爸”的地位,他终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奔跑了,并给予自己的孩子足够的信任与勇气让他完成自己的梦想。

不知道其他人会不会有这种想法,就是:一边看一边感动着的同时,一边会偷偷在想,我要是有这种老爸(甚至老妈)该多好啊?作为孩子来说,肯定是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的,但那些所谓“过来人”的父母,为什么他们曾经也年轻过,却偏偏变成父母以后就一定要端着父母的“威严和架子”来指导或镇压自己的孩子梦想呢!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我特别能理解这个肖大明的经历让他形成的影片最开始的“父亲”的这种性格,但这个是电影,逻辑清晰,道理也明白,可现实生活当中的父母却并不是那么容易搞明白的不是吗?有时候你完全就搞不懂父母这种生物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矛盾,而他们也不会讲给你听。我在想,应该找机会带着自己的父母去看,然后在片后和父母好好讨论下?说不定能解决我自己人生中很多关键时刻,为啥父母对提出那些令我不解且愤慨的反对?说不定能让我和我自己父母的关系更平顺一点?

对了,看片子胡思乱想的同时,突然让我引起了去看看重庆的念头,这个片子里重庆的取景实在是太奇幻了。如果未来有机会,特别想自己去看看。不知道有没有看到我的这个影评又同时了解重庆的人啊?能不能告诉我那个特训的雪松林真的是在重庆不?

还有就是这个看起来无尽长的无障碍通道,真的有这个地方是不?

难道这里没有其他便利设施(比如电梯?手扶电梯?直升电梯?)。

因为这个“无障碍”设施的严峻程度实在是:我觉得可以让所有“有障碍”的人望而却步。除非你是电动轮椅或者轮椅篮球手专门练习臂力的?

有没有谁能指点下我这个地儿是在哪里啊?为什么会有这种设计?太……不可思议了。

不好意思扯远了。

说回电影上来,我挺欣赏这个片子“有笑有泪”的这个拿捏度的,因为很多片子一旦涉及到“病痛”这个主题,一般就是“感人”和“哭哭哭”,反正不消费个一两包纸巾你就无法离开电影院,而我这个人眼浅,挺害怕看病痛题材的片子的,常常看完了有一种对人生巨大的无力感。

但这个片完全没有,并且笑点多多!就是那种即便生活是个巨大沉重的包袱,但包袱里也仍然裹挟着很多的欢乐的小分子,时不时冒出来让你开怀一秒钟。这部分实在是应该点个大大的赞。特别适合我个人的口味。

当然负责承包笑点的除了父子的对手戏以外,“方墩儿”还有两个司机同事以及卖肉的,(包括胖表妹哈)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很多配角的一言一行都带着“烟火气息”,让人感到幽默的同时也心里踏实。在日常的“相声段子手”对话里,你就轻轻松松的笑出来的。

电影对白我知道肯定是“设计对白”,但听着特别顺、特别平实,自然的甚至觉得不像是设计出来的,而就是真实生活中存在的。这个部分真的是很厉害。

最后,没看的推荐大家看哈!看过的欢迎过来讨论,另外,有没有好像我这种希望有机会带着长辈二刷的人啊?有的话请举手,这样我至少感觉自己这种拧巴着长大的小孩不孤独哈。哈哈哈。

最后的最后,了解重庆的小伙伴,欢迎跑来答疑解惑!!!求地理讲解!

 5 ) 观影体验

在《了不起的老爸》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父爱,通过长跑这个项目作为沟通的桥梁,长跑也代表着我们的人生道路,在这个道路中我们需要有亲情、友情的陪伴,并肩奔跑。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很多相处不好的亲子关系,在父母的爱意中往往带有强势与控制欲,总是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最好的,将自己的想法强迫放在子女身上,但这种爱意太沉重了。 在我的生活中,父亲也很少表达对我的感情,但是每次他都会在背后支持我、尊重我的选择,他可能不会像妈妈一样,会关心我的日常生活,例如会问你最近怎么样呀,天气变冷要多穿衣服这类的话,但是他总能在我没有生活费的时候及时给我发钱,在天气变冷之后给我寄衣服,这就是我父亲的表达方式。其实《了不起的老爸》也让我们明白了作为子女,要多跟家长表达自己的爱意,让父母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得更好,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比赛之前的上山拉练

 6 ) 观影体验

在《了不起的老爸》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父爱,通过长跑这个项目作为沟通的桥梁,长跑也代表着我们的人生道路,在这个道路中我们需要有亲情、友情的陪伴,并肩奔跑。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很多相处不好的亲子关系,在父母的爱意中往往带有强势与控制欲,总是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最好的,将自己的想法强迫放在子女身上,但这种爱意太沉重了。 在我的生活中,父亲也很少表达对我的感情,但是每次他都会在背后支持我、尊重我的选择,他可能不会像妈妈一样,会关心我的日常生活,例如会问你最近怎么样呀,天气变冷要多穿衣服这类的话,但是他总能在我没有生活费的时候及时给我发钱,在天气变冷之后给我寄衣服,这就是我父亲的表达方式。其实《了不起的老爸》也让我们明白了作为子女,要多跟家长表达自己的爱意,让父母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得更好,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比赛之前的上山拉练

 短评

都2021年了还有这么俗烂的剧本,配角全是无怨无悔给主角服务的工具人。另外,非小众文艺片请用普通话作为主要语言,不是谁都喜欢听某些地方的方言的。

6分钟前
  • 歌鳥風月
  • 较差

唯一让我觉得有点违和的是,老爸跑了这么久一点没瘦,还能跑下30多公里,速度还这么快。我减了那么久肥,几乎天天跑步,跑了半马20几公里,花了2小时40来分钟,还躺了一个星期。😂

9分钟前
  • PAMBO
  • 还行

过于煽情...不明白女同学的作用是什么...

14分钟前
  • 爱电影的咩
  • 还行

8.0/10,太意外了,去看之前根本没想到居然这么好看,应该是六月目前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华语电影,不出意外可以进入我2021院线华语电影年度十佳,后半段眼泪根本止不住。导演和剧作团队都值得夸奖,选择用重庆方言打破了距离感,加上主演朴实的表演,所有人物都很接地气;剧作结构上父子关系的拉扯和推进都做得很棒,剪辑上整个节奏推进也蛮舒服的,结局部分一些慢镜头可以让正在抽泣的你缓一下,挺好的。最喜欢楼下老奶奶那段,是全片最有灵气的部分。 影片两个彩蛋,字幕前一个字幕结束一个。PS:由于电影结束的很突然,当大家眼泪还在流的时候,影院突然开灯,几个泪人面面相觑,各自慌忙擦眼泪,社死现场😖

17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最大的bug难道不是,他爸爸用出租车公司员工的名义参赛,但又以视障人士为理由让儿子作为陪跑吗。出租车司机怎么可能是视障人士

21分钟前
  • 万万没想到
  • 还行

两星半。高度正向的励志故事,以父子亲情为依托,实际要讲的是马拉松中盲人选手和陪跑者这样的特殊群体。但导演在处理父子亲情和体育运动间的比例上有些失调,父子亲情讲得很啰嗦,止于一个又一个时间节点明显的动情片段,运动精神升华较为片面。给张宥浩安排的感情线部分完全可以删去。倒是张宥浩表演非常松弛,和王砚辉对戏甚至有点压过后者,毫不油腻,算是为影片挽回了一些分数。

23分钟前
  • HarperDie
  • 还行

王砚辉用力将手上的栓绳一甩,把张宥浩甩向前方的那一瞬,象征着无数坐在底下观影的父母亲,勇敢地将爱子女推向未来成长前进道路的盼望,是全片最燃情感高潮之镜。(借此短评表白一下本人对张宥浩的喜爱:这角色适合他,少年感顶格,寸头帅,颜值痞、奶,辨识度高,加一星。宝藏男孩快快红!)

27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感觉剧本很一般啊,马拉松pb335,还想进专业队?235都不够啊亲,票房堪忧

28分钟前
  • 🐳
  • 还行

拍的很细腻的亲情电影,演员之间的默契也不错。原本以为会泪洒电影院,但离场的观感其实更多是温暖治愈。中国式父子之间无言的陪伴其实比拥抱和流泪更让人心颤,哪怕生活再艰辛,只要有亲人的陪伴都能一一度过,人生原本就是一场长跑。王砚辉真的是教科书级别的表演,自然平实,人间烟火。

30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推荐

看完除了感动。剩下的就是遗憾。遗憾什么呢,遗憾我长这么大没有为什么事这样拼过命,以后大概也不会这样拼命。遗憾我也从没被人这样照顾过鼓励过。

32分钟前
  • BlankEpoch.
  • 推荐

近期看到的均衡度最好的一部作品,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共鸣,就如同片中小号与钢琴的齐奏,从两条交叉线逐步交汇,煽情却控制得当,最终形成动人的共鸣。人物形象鲜明,节奏清新有力,配合重庆特有的火热辣劲儿。这种电影里升腾的地气儿,看得非常舒服。摄影师朴松日继《过春天》《风平浪静》之后再次奉献绝佳的影像刻画,特别是暗光下的人物造型处理,尤为突出。在“平躺学”弥漫网络的今天,电影中励志向上、乐天知命的达观,尤其是我们所需要的。推荐。

37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应该能拯救一下低迷的电影票房吧,整个故事很完整,讲的很明白,好好讲故事的影片碾压形式主义!王砚辉真是好!

40分钟前
  • 叁贰三两
  • 推荐

前半部分尚算合理地讲述了一个颇有悲剧性的自我毁灭之旅,到后半部分就不出意外成了标准的“温暖”结局

45分钟前
  • _5yc
  • 还行

出租车公司派出视障员工参加马拉松……

46分钟前
  • kfk
  • 推荐

几场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对话写得不错

50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讲到底这是一个讨论生命长度和浓度的电影。肖大明骨子里传统、刻板,从儿子小时候就开始盘算如何让他走一条最稳最实在的路,不太一样的是,多数在这样教育下长大的“肖尔东”是很难像片中的儿子一样,把个人的agency开到最大值,哪怕没有鞋,哪怕冒着生命长度被影响的风险,也要全力活一次。个人感觉在这个片中,老肖和小肖从立场到情感从来不是对立面的关系,这种中国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浪漫化处理后,还挺让人动容的。

55分钟前
  • 子皿与舟
  • 推荐

密集音乐密集煽情都是次要的问题,最主要的不适感可能还是来自这个父爱的核:换成是母亲为了儿子如此付出我完全能相信能理解,要说咱东亚爹能为小孩付出一切……就感觉这故事特别架空特别虚构,抱歉代入不了哈

56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可以让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回想起高考作文的电影。作为类型片来说非常的工整,密集而明显计算过的感动点让人不适,而核心情节不出意外的是一出拉长的春晚小品。我不禁想:如果给了郭达、郭冬临、潘长江那些狗血的小品足够时长,是不是也能把东亚观众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东亚的父亲就是你想在外面时把你关在屋里而你想呆在屋子里时把你往外撵的人,因此影片最必要的一幕:父子间的明确碰撞,始终是缺失的。

1小时前
  • 路西法尔
  • 还行

像极了高考优秀作文,优缺点极为明显,视听层面常规到平庸,剧情上前半段信息非常分散且钢琴女孩的戏纯多余,中间视角转换成父亲突兀,关于肖尔东对马拉松的执着甚至是偏执没有效地铺垫,以至于母亲幻象出现时显得更加突兀,父亲的几次转变也过于简单潦草,整体应该再聚焦一点会更好。王砚辉成为整部电影的主心骨和灵魂,张宥浩皮相上下了功夫,内在上还是欠缺了变化层次,龚蓓苾演得糟糕出戏偏平。后半段父子之间的相处戏份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在中国银幕上老老实实讲体育题材的剧情片不多了,希望这是个好的开始。

1小时前
  • 一匹马赛克
  • 还行

很可能是中国首部马拉松题材电影。是勘了景的,找了圈内人(马孔多),美术也参考了几个有力量有美感的跑姿,可敬的尝试,可惜的结果。对父子冲突(父子关系)的挖掘不足够,吃梦想还是投现实的矛盾被极大地削弱,套之以温情外衣,再佐以大众很吃的cp套路(给主角身旁生硬安插一位暧昧女同学),最终沦为寻常可见的行活儿,成为疯狂兑水(增加溶剂)且移花接木(更换溶质)的稀汤(不良溶液)。长跑与田径,仅余其科普成分,成为叙事的起点而非支撑点。引起我兴趣的是,这部影片为何(能)出现。是这带有独特意义的一年呢(当下院线影片数量、影片主题远超同期,也远超商业影院的容纳意愿),还是文旅发力。我以为,这会是一个非常小却有意义的迹象,它很可能承前启后,开启下一个十年的经济潮。

1小时前
  • 妍春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