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10分

HD

主演:伊桑·霍克,朱莉·德尔佩,肯·韦伯斯特,威利·维金斯,罗蕾莱·林克莱特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梦醒10分 剧照 NO.1梦醒10分 剧照 NO.2梦醒10分 剧照 NO.3梦醒10分 剧照 NO.4梦醒10分 剧照 NO.5梦醒10分 剧照 NO.6梦醒10分 剧照 NO.13梦醒10分 剧照 NO.14梦醒10分 剧照 NO.15梦醒10分 剧照 NO.16梦醒10分 剧照 NO.17梦醒10分 剧照 NO.18梦醒10分 剧照 NO.19梦醒10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梦醒10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青年学生维利•维金斯(Wiley Wiggins 饰)童年时曾从小伙伴那里得到这样一个预言:“梦即命运”。长大后,他在恍恍惚惚间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维利走街串巷,经历各种各样的神奇体验,仿佛穿梭于不同的梦中。在此期间,他还遇到了各色人等:从开着船形汽车的司机到大学教授,从性感的金发美女到癫狂的眼睛男,从引火自焚的金发男子再到留着雷鬼头的四人团体……每个人都喋喋不休,谈论着人生、理想和哲学。而维利不发一言,俨然一个极具耐心的聆听者。恶噬力鬼井命运薄荷糖国语美少女战士第五季我们的绝地反击女皇之刃:王座继承者绑架危机欧洲欧洲真相与正义2017公园与游憩第四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年伤口特别多原子空想Waking Karma甲铁城的卡巴内瑞不老山异事午夜红裙烟波浩渺之相识舞魅天下第六季巴克斯特一家第一季心灵与智慧暴风雨环球广告社:推销你的人生!黄沙武士英语海军罪案调查处第十七季出口网球少女少年巴比伦守望2016一枝光棍走天涯(粤语)爆裂骑士该死的亚瑟东北告别天团挑战未来安娜·卡列尼娜1997过街老虎侏罗纪世界:混沌理论我的青春蜜友阿琼警官

 长篇影评

 1 ) 仿佛穿梭在梦中

本片由导演兼编剧理查德•林克莱特采用DV真人拍摄,并用软件将其“动画化”。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亦在片中出现。青年学生维利•维金斯童年时曾从小伙伴那里得到这样一个预言:“梦即命运”。长大后,他在恍恍惚惚间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维利走街串巷,经历各种各样的神奇体验,仿佛穿梭于不同的梦中。

电影运用了革命性的方法制造动画效果,试用了新颖的电影制作技术,真人拍摄转制成动画,并配以用大段独白或对白来表达哲理命题,如同一席抚慰性的话语,睿智、启迪、充满悬念又富于想象。影片色彩被简化,线条和色块像波浪一样蠕动,视觉明亮,形象鲜活。

 2 ) Nice try

非常粗糙的画风,非常枯燥的内容。这实在是我没有料到的。
        尽管是英语片,但却有着小众电影必备的贯穿始终的絮叨——没有联系的出场人物,没有前后文,没有基本的寒暄玩笑,就是这样一个个地直接对着主人公开讲。演讲内容多半是关于人生意义、梦境原理、伦理设想、哲学思辨……我开始还企图要跟上讲话者的思路,努力要弄清楚一个人和另一个讲话内容的主旨与联系。后来就彻底放弃了。我基本上就是那个不断醒来,发现自己在另一个梦境里的主角,能做的就只有面无表情地四处游走,面无表情地装作在听别人宣讲。
        我后来才弄明白为什么这个主题要用动画手法来表现——它明明是拍下真人之后,电脑特效作出来的。因为那些不断抖动的镜头,不断纷纷叉叉的线条,才能显出梦境的意味:不确定,不确定,不确定。
        片子基本上是在挑战普通人的忍耐力,以及“到底你可以坚持到几分钟的时候才睡着”这个实验命题。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那些人的絮叨其实都充满思想的力量,可惜是画面,画面之于文字,恰恰就短缺在这个引导别人抽象思考的部分。
        我只是想对编导们说:Nice try。

 3 ) 感受-自指的梦-电影

前言-预言(童年,种下的因,梦和现实的界限开始模糊) 前言-愿望(流星、愿望、超越平常体验的来自更大世界的不可逆的引力) 第一个梦-少年 第一个梦-旅途、列车上朦胧听到的音乐(被拉上了一轨列车,困惑的开始,脱离母体带来的不安全感,单向性的时间,自身的成长,少年。音乐是时间的具象,是人类对于时间最直观的感觉,某种创造随着低沉的古典乐一起走到终结,或开始了) 第一个梦-排练(梦是现实的演练,还是现实是梦的演练?戏剧感的爵士音乐,“do a bit slightly out of tune”) 第一个梦-现实(你到站了,被抛向彼处,毫无经验但有一些好奇,电话线仿佛脐带,联通了你和你当地的朋友,一个黑色眼影的姑娘穿着一身黑,坐在画面正中央,宛如命运女神,你回避了如此强烈的眼神,就像自己的秘密被看穿了。莫名其妙被好心人劝上车,但他开始像你倾售价值观:“少说些套话,行程是不需要旁白的”,而他做的恰好相反,呱啦呱啦说个不停都是些肤浅表面的东西,急于表明自身立场显得“独特”,就像他的车,就像大众传媒,虽然不会放过任何宣传自己的机会,但他懦弱伪善不敢做出任何实质有帮助的行为,一个一直沉默的乘客决定了你该下车了,“3streets 2blocks 1corner”,321,你该滚了。也许只是让司机闭嘴,去哪?他不会关心,就像一个只关心自己利益的政客。 【事实上,导演不仅把自己演进了电影,还把电影本身演了进去,Linklater 饰演的乘客就是导演,这整个难以醒来的梦的导演,演员(也就是观众,我们大家都是那个青涩的小伙子)是自愿参与的,只要你还在看,你就无法醒过来。】 第一个梦-命运(朦胧长大的青年的你,遭受现实重击。没有方向不会独立思考的那个“你”,死了,而且死的很没有尊严) ================================================= 第二个梦-梦(新灵魂吸取了教训,你来到了大学学习知识) 第二个自己-存在与责任(存在和责任都是物质层面的,都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概念,都应该被施行而不是做脑力体操。“做出选择,承担责任”,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把自己看成众多因素的牺牲品”【体制、种族、父母、性别等等】,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是你的责任,了解这一切也是青年的你的责任。) 第二个自己-创造、语言与感受(“创造来源于不完美”,语言可能起源于超越自我,想要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欲望,重点不是单词的发音或拼写,这种符号系统,或者更深入一些,是“让不同的人达到同感”,仅仅物质上的满足是不够的,人类还渴望着被理解,还渴望着超越,你又对自身多了一层认识) 第二个自己-过场(主人公进入教室、敲门拜访、穿行不息得追逐着知识和不同的见解,学习着概念,积累着,他的眼神不再是迷惑着,变得在消化在思索,他开始有点小小的自信) 第二个自己-新人类(在过去,进化是“群体性”的、为了“生存”的、“竞争”的、“被动”的,而现在呢,我们可以观察到,进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爆炸性不可预测的方向,也越来越偏向个体自发的需求,在此形成的新人类又成为新的进化螺旋的开始,直至到达某种顶峰,甚至可能改写当下视为公理的规则,也将赋予我们更良好的品格。有些理想化,但谁知道未来呢?) 第二个自己-回到住所(构建出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重新获得了安全感,音乐响起,个人认知上了一个崭新的层次,超越了从前的自我,你现在不局限于你个人的体验了,可你还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 第三个自己-禁忌和死亡(飞翔只能持续一会儿,最终我们回到现实,触及到了不可避免的禁忌,一个老大哥开始唠叨一些过去你能感觉到却没有能力表达的“社会黑暗面”,死亡、国难财、财阀政治等等,这些似乎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些被固定的未来,就像即将来到的老大哥的死一样压在你的心头,老大哥践行了自己的反抗,他走了,但给社会给你都留下了一个问题。你不再是从前的自己,你发现自己的命运与他人息息相关,你已经是社会人了) 第三个自己-超验、共同遗产和本能(音乐响起,一对青年男女在性事完毕后,也许回忆起了高潮时那种世界大同的感觉,谈论起了濒死体验,而由谈论引发的猜想又导向自身,我还是“我”吗,也许更准确的问题是,我是“我的感知”吗?前世,转世,“somehow i mean reincarnation is just a poetic expression of well collective memories really is. ”,我们继承下来的不只是这一世的体验,甚至可以追溯到生命体能够记忆那时(细胞记忆?),这种数十亿年的趋利避害形成了一种天生的“本能”,这种“本能”是超验的,无论时间距离。很好,你发现,潜意识里、本能里,“你”不仅与“他人”息息相关,“你”就是一个“人”,整个人类群体似乎就是一整个生命体) 第三个自己-自由意志(我们真的比牢狱中的囚犯更自由吗?嘿,清秀的主人公认识到人类大同似乎又回到了学校,倾听着困扰着一个科学家(?)的哲♂学♂问题:刨去基本的经典物理规则、数十亿年的记忆所灌制的“本能”、文化家庭背景,我们还剩多少选择的自由?【以下有不熟悉的内容,总结下教授的发言】如果这些物理规则是如此不可违抗,那么我们所谓的历史,所谓的发展不就是必然的结果吗,一切就像规则的叠加 1+1+1 这样运作下去了,一切都是可以被计算的?经典物理不行的话那么量子力学呢,教授觉得如果我们的“自由”是基于一种完全无序的机制的话,那还不如第一种一眼看到头的未来呢(经典言论“上帝不掷骰子”)。有没有真正基于“我”当下觉知从而做出选择的不受以前经验也不受经典物理规律影响更不是一种抽风似的毫无逻辑关联做出选择的那种自由?这位科学家似乎想要证明这种可能性。) ================================================= 第四个自己-潜意识与主人格之争 不谈那么不自由的自由了,退一步,我们承认有这种主人格可以做出”自由“的选择,但是潜意识仍然在暗处伺机而动。哪个会占上风呢? 现实中一位公放大喇叭发泄自己对于体制不满的中年男子似乎同样渴求着自由,情绪随着面部的充血也直线上升直至高潮,和性欲相通的本能似乎完全主导了他。 “从负面出发的问责,就只是我们对虚无自愿的顺从罢了。一旦你承认了那冲动,这种认同是会传染的,它毫无限制得繁殖着这种认同。如果你认同了某种冲动,那就准备迎接那所有的吧。”老人似乎永远不会让冲动主导局面,他应该有着严于律己的一生。 黑人说 :“当下的主流反而就是从边缘、从深渊去探索那些触及核心的隐秘,接受自身的脆弱,品尝、感受那种独特,汲取其中的养分,你的主人格和潜意识间的分界模糊了,尝试去达到一种更大的和谐,而借助这种体验从而进一步打开个人和宇宙连接的大门,在此间你感觉到的每分每秒都不再是空虚无意义的了,在此,自我、协调与独一无二从最根源生出。你就是它,珍珠居住在蚌肉一般,你可以感觉到宇宙仿佛是一个生命,而时间就是它的心跳。”感觉已经入禅了,自然的高峰体验绝对是无比美妙的,思考分辨是不是主人格什么的都已经太慢了,你只能感知。) ================================================= 第五个自己-作为个人所经历的时间对人格的塑造 (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根本没有啥共同性嘛~几乎每四年人体的细胞就全部更新了一遍,我和小时候的我还有啥相同?也许只有 DNA 和对自我的认同保存了下来。) 黑猩猩:我们做的不过是一件又一件重复的事情,甚至是重复“重复”这件事情,因为单调,因为数得清的选择 酒吧,无聊故事,“良好的武装是对暴行最好的防御”,无聊到死,你为什么不去死,结果死了两个。 广告歌曲中的歌词“Now i'm free to see the world” 第六个自己-梦,you're your own remixer,构建自己的宇宙 lucid-Louis,关灯,控制梦境 第七个自己-电影 holy mom ent 第七个自己-感觉 一个感觉总比时间快一步的人,一个活了两倍年龄的人 第七个自己-礼仪机制 发心,我们需要真实的情感,从心底涌发的,你不是一个其他,而是我想要和你交流的你,不是谁都行,只是你。 表演与生活 表演是什么?表演就是生活。你只能在事件上、或者表情或者什么别的表面上去模仿, 梦里的人物将自己想了解想知道想说的按做梦人的暗示说了出来,但这不对,做梦人已经知道了这些,那为什么还需要梦呢?为什么会做梦呢?梦又是什么?这里不需要什么科学的解释,这里的梦更多是自指的,而非身体上的一种机能或冲动,我想弄清这对于我有什么意义,而不是做出什么普适的解释, 参与者和观察者-永恒的矛盾 测不准 I would say that life understand is life lived.这也是一个自指,但这种永恒的矛盾能够得到解释吗,或者至少给出一个自洽的假说也行啊,爆炸头说了一个他的认识:“And as one realizes that one is a dream figure in another person's dream,that is self-awareness.”分明可以感觉到,在这种解释下,宇宙、自我、记忆、梦开始循环起来,谁是第一个造梦者已经不重要了,一切都在循环,而片中的小伙子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他就是导演脑中诞生的、真实的虚幻。 梦境会将你自己显示给你 as the pattern gets more intricate and subtle,being swept along is no longer enough. 而在此时,船长和那个政客就像两个先知 是你定义了你自己,就像你感知了你的梦境,时间是怎样作用在你的身上,梦已经对你说完了暂时要讲的,你得给它一个回应了。梦境就像你置身的音乐,你在其中,你能感知那音乐,但你却又不是那音乐,你是舞者,你随着那音乐起舞,或者你又“看穿”了音乐的动机,随着自身的节奏起舞,但无论如何,你得回应那音乐,而不是伫立在原地,一切虽然不像机器那么精确的反应,但那是氛围的调动,味觉的协调,虽然慢一些,但是,是整个的,不在任何别的地方别的时间,就在此时此刻,氛围,回应。 时间-幻觉-难以醒来的梦-死亡-预言-结局 在最后一段,导演把所有要素都推到了一起,导演将自己也塞进了这个梦中,作为全知的观察者,他告诉了他的造物一切的真相,幻觉,他也告诉了了他的观众相对的真相,电影。wake up, you know you should, it's easy. 小伙子回到了哪里呢,又会被谁捕捉进梦境还是开始了自己的造梦之旅呢?无从得知,但亲爱的观众们,你们该从梦中清醒了。 导演一开始就把影片的宗旨亮了出来,“重要的不是画笔的多少,而是那些颜色和线条,也不是套话,不是框架,不是系统,就是感受”。 所以,无论有没有看懂这部电影不重要,其中的乱七八糟的理论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的感受,这部电影有触动到你,这就够了。

 4 ) 对有些人来说也是梦魇

电影放到三分之二,我睡着了,以致不得不深夜把它从头至尾再看一遍。

这是值得的。这里头全是人生里讲不完的废话,而且它真的就敢用这样一种貌似无聊的宣教的方式讲了出来。也许为了老少咸宜,或者就干脆就是出于编织一个诡计的需要,它赋予自己以最绚烂的形式。但它仍然是一个诡计,对某些人而言,甚至是梦魇。

故事的结构,如同博尔赫斯著名的短篇《环形废墟》。博尔赫斯写道,一位逃亡的魔法师来到了一座庙宇的环行废墟中,他生存的意义就是做梦,为了在梦中塑造一个到达真实世界的“人”,一个将经历与他一样宿命的的幻影。唯一知道这塑造出来的人其实是幻影的,是世界上的火。某天,环行废墟再次遭到火焚。当魔法师走向大火时,火焰非但没有吞噬他的皮肉,反而抚慰他,于是,“他宽慰地,惭愧地,害怕地知道他也是一个幻影,另一个人梦中的幻影。”

《半梦半醒的人生》这部电影,说的则是一个稀里糊涂的年轻男子,在没完没了、如套盒般一个包容一个的梦中,与这样那样的人展开关于人生的哲学、生物学、政治学、符号学之类的探讨,间或参杂某囚徒在狱中的凶狠诅咒、某自杀者在街头的自焚、几男子在加油站中所遇怪事,以及一些童年印象的逝影倏忽,如此整整100分钟。这男子发觉自己无论如何都走不出这个梦魇。他迫切地想要醒来,可是,每次他都是那个无法控制电灯的开关的人——梦中遭遇的一个人物曾告诉他,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梦境中,只要看看是不是能够调整房间里的光源就可以了。我们这位可怜的梦境穿梭者,根本找不到梦的源头——也就是所谓现实中的那个他,于是只好倾听各色人等在他的梦里面,无穷尽和他谈论人生如梦的大道理。

确实是足够黑色幽默。这电影耍的是一个机智的阴谋。如果你还记得《爱在黎明破晓时》和《爱在日落余晖时》,你就会明白这是同一个导演(RICHARD LINKLATER)的惯用路数。在那被人戏称为“侃大山电影之最”的两部曲中,RICHARD LINKLATER让一对俊男美女在维也纳和巴黎的街道和河岸走来走去,相互诉说彼此对于人性、政治、文学、自我的感悟,用一种略带惆怅和忧伤的方式说尽了青春的梦想和中年的彷徨。现在,导演自己破了自己的纪录。他在一部以真人表演为水彩创作素材的动画片里到达了侃大山电影的最高境界,那就是:里头所有的人物都在没完没了地演说,连一个出租汽车司机都可以面对镜头大谈特谈自由的意义。

显然,100分钟的时间里,除了被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震撼,你还必须经历一场脑力激荡。整个过程中,不要试图抓住每个善辩的人物的话语意义,因为你终究会发现,你根本就不可能对其中涉及的话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他们似乎说了许多,说得足够深度足够真诚,然而他们又什么都没有说——梦境穿梭者在每一场深奥的言说中离开,发觉自己还是陷在另一场梦中;用脑过度的观众最后只能记住那个在梦里欲罢不能的倒霉蛋。

《半梦半醒的人生》以轻微的悲观主义色彩,展现了关于人之解释、人生之解释的无穷尽性。太多的意义被赋予到一场梦境的追溯中,最后却用以证明梦境的虚幻。看这样的电影是一个翻开心胸享受思维快乐的过程,但愿它不会为你带来痛苦。

PS.《爱在日落余晖时》的悬案在《半梦半醒的人生》中终于得到了解答。Jesse和Céline究竟上了床没有?上了,而且在床上还继续着他们机智的讨论。对于《爱在日落余晖时》的影迷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消息,呵呵。

 5 ) Life is not a dream, be aware, be aware, and be aware.

在豆瓣上溜达一圈,觉得应该有人好好说的说的本片,无奈只能由我这个懒人暂且充当一下这个角色了,咳咳。【欢迎潜下去的比我还懒的人来批评指导扔板砖】

这部电影一下抓住了我,我承认,是有很多主观色彩在里面的,对梦的研究,量子物理,自由论,关于生活,存在,还有人与人的交流方式,都是我非常感兴趣也是一直在关注的问题。所以看到这部电影真的非常想跪在地上,捧着盘,仰头45度,瀑布泪,还要在脑袋顶上打个光的。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种交流,像涉及语言起源话题的那个女的说的那样,人类有各种各样的交流模式,而这部电影就是其中之一,是导演在世纪交界之处希望传到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而如果你能接受到信号的话,就不会觉得这是满头雾水的对白了,而是,你也是对话之中积极的参与者。

首先,关于梦。

一段时间,我总是再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在飞,我可以控制气流,轻轻向下踩一下,就会上升,可以控制高度,控制速度,控制降落,一切,就像真的在飞一样。 一直对佛洛依德梦的解释很感兴趣,得知这叫醒梦,也就是电影里多次提到的lucid dream,这是梦一种比较高级的状态,在这种梦的状态之中,梦者是对自己的梦有掌控能力的,可以思考,可以判断,可以行动,并不一定是飞翔,飞翔是一种少有的状态,可以仅仅就像是电影里那样就是进入一个又一个日常生活的情节之中,但是对自己的梦有部分掌控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可以主观上得以训练,控制梦的能力也就更强,我一直在对自己做这些有趣实验,也确实有不少收获。

而关于梦与现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怎样才能确定我们不是从一个梦中醒来,却进入了另一个梦中,怎样才能区分梦境与现实?这个话题又可以被我非常主观的解释为——怎样才能有真正的存在感? 我看过两个对这个话题最有意思的探讨;一个是米兰昆德拉,他既提出了问题,也解决了问题,提问和答案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生活,永远在别处。另外一个就是这部电影啦,很巧妙的是,导演的提问和回答也都在题目里了,那就是Waking Life.

但其实这部电影的剧情不仅仅是一个个梦那么简单,若是真的要很客观的从电影内部的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的话,我偏向于整部电影都是男主角死亡之前的思想停留,跟stay的剧情框架是一致的。关于人死前的的意识存在的问题,片中也有简短介绍,简单说来就是当人的机体已经死亡之后,大脑还会有5分钟左右的生存时间,而这短短的几分钟,在思维的过程中可以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线,而大脑这段时间的运作其实于梦非常类似,都是潜意识的记忆空间的思维活动,能够反映出最基本的心理和渴望。

本片也正是如此,其中几处暗示有,1.电影刚开始男主角搭车后被撞,2.Jesse 和Céline在床上讨论人死前的意识停留,以及3.最后男主角发现自己无法从一个有一个梦中醒来,推断自己可能已经死了。这些都应合理的推理为,(加上我的部分主观推测),男主角车祸身亡,但是由于他壮年夭折,对生活抱有诸多疑问亟待解决,(好吧,这两句是搞笑用的)所以潜意识里渴望能够得到一个答案,于是在幻觉世界里产生了大量此类话题的对白,其中夹杂着一些生前的记忆碎片,和临死一瞬间的回忆。

在对具体内容展开之前,我想先提醒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知道在电影哪分钟里男主角的一句台词,(好吧,我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影评者,大概是跟那个地下道里遇见的女人的对话里),他说,他进入了很多对话之中,这些对话似乎都是在讨论一个主题。。。

当当当当~一个华丽的切入点。

所有这些不同的话题,你说他涉及了物理学也好,生物进化学也好,哲学,心理学,甚至法学,政治,民主,自由,等等似乎触类旁通,但其实仅仅是一个话题,导演只想跟我们说明一件事情,但这件事情之所以导演没有那么直白的用语言的形式明确表达出来,而仅仅是暗示,是因为,对于不同观影主题来说,会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而仅仅明确提出这个主题,就会把这个主题的范围大大狭隘化了。(貌似我现在就在大大狭隘这个主体,呃。。。)

如果让我总结的话,我会说,整个话题都是关于Life的,(我无法直接翻译这个词,因为译成,生命,生活,生存都不够妥当)也就是电影名字的后半部分。(关于前半部分,我会稍后说明)

如果要剖析每一段对话的话,这个影评就会有一个很难看的长度了,(这是我非常不希望发生的)因为导演在这么一部短短的电影中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就抓我认为的重点来说了。

整个电影最核心的一个人物,是在大桥上高呼:Life is not a dream! be aware, and be aware,and be aware! 的那位仁兄,并且据推断这个人物的形象很有可能就是导演本身。 其中关于认知和life他说,他并不完全赞同某某的观点(原谅我忘记那哥们叫什么了,并且很无知的不知道他是谁),而说,Life understood is life lived.(这也就正是本片的一个中心思想吧,啊,回到小学语文课的感觉真好啊)。

无论拥有怎样的人生,混混沌沌都是可耻的,就算是在清醒的”现实“状态之中,毫无知觉的渡日,如在半睡半醒之中,(所谓waking,电影名字的前半部分) 那又与真正睡梦相差几何呢?但是这世界上有多少人是在这种所谓的半梦半醒的状态之中的呢?

如果真的要去计数的话,得到的只可能是一个残酷的数字。地铁上多少面无表情的朝九晚五上班族,多少自觉欣慰穿着“白领”奔波的灵魂,早已忘了自己年轻时的初衷与梦想,多少大学校园里荒废时光的“新世纪接班人”。还有多少高考考场里渴望着自己理想的院校的孩子。等等,你以为这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么?

哦,不, 我们早就在社会中被摆弄了。整体的社会价值观就是,一个孩子,应该接受教育,应该在学校取得好的成绩,应该上一个一说名字大家都能知道的大学,应该在大学毕业之后找到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等等等等。

虽然不可否认这可以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轨迹,但是我们的人生,还是我们清醒的状态下(非梦的状态下)的选择么?这是我们的自由意志么?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么?还是这是我们从小就被社会灌输的一种所谓正确的生活观?或者说是在潜在的社会观念下的束缚下的非自由状态?

这就应了电影里另一位仁兄,谈及自由问题的时候问道:有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 连我们的思考都是在尊崇所有人一致的思考程序,无非不是大脑中几个电流蹦出的火花,那我们又怎样才能摆脱这些本身就赋予在我们身上的枷锁,获得真正的自由呢?

当然这种绝对的消极主义是不可取的,谁都知道大家微观的思维过程是一致的,但是主观意识却占有更主要的比重。毕竟苹果砸在有的人的脑袋上,能够发现万有引力,砸在我的脑袋上就肯定不行。毕竟有的人脑袋里就能突然显现出E=mc^2,在有的人脑袋里就只能是狭隘的金钱占有欲,嫉妒,贪婪与懒惰。

但是过分乐观也是不可取的,这种潜在的社会枷锁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束缚了自由意志,但却不能否认的保障了一定的社会秩序。换句话说,在现在的这个时代,这种有点扭曲有点病态的社会状态还是可以被接受的,借用马克思的话就是:还迎合现在所谓的生产力。只是有一部分人会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感到极端的孤独,有的人会觉得矛盾,有的人会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但是随着时间消逝,这一部分人中又有一部分人学会了接受和迎合,慢慢走近了社会的大圈子里,真正的问题仅存在于少数自以为文艺的青年中。

这部分人活在未来的时代当中,就像梵高毕加索不能被自己的年代赏识,就像艾米丽狄耿森的诗在自己的时代活不下去,就像一直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鲁迅,把时间狠狠往前推,就像公元前就在渴望理想国的柏拉图,像渴望完美仁君的孔孟,还有完全脱世的老庄。

在自己的年代中,都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是时代的问题,不久的将来或是很久之后的将来,当这种问题变成社会普遍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革命又将到来。你可以说我像尼采一样唯心,一样疯狂,但是这种你认为可取也可以认为不可取的意识本身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再回到电影当中,再回到梦的话题上来。

我也想站在桥上高喊:Life is not a dream, be aware, be aware, and be aware! 也许鲁迅也好,导演也好,我也好,都仅仅是想站起来,高声吼一下,就算能够唤醒一个“半睡半醒”中的人也好啊。

其实无论是昆德拉也好,本片导演也好,答案都是一样的—— 真正重要的不是区分到底是在睡梦中还是清醒着,重要的是能够自由思考,确定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为之追求,不被周围意志所动摇,并且能够时刻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还在自己原始的轨道上。这样,就算现在所经历的状态仅仅是一个梦,也不枉此行了。

Life understood is life lived! 我再加上一句,让它逻辑上更完整,Dream understood is dream dreamed!

PS 电影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地方就是,对白那么多!!!开头30分钟,男主角基本上没说过话。。。。。

 6 ) 值得的。喜欢的。

本来就从早到晚累了一天,看完Waking Life更是连脑子都累晕了。

冲着Ethan Hawke 和 Julie Delpy 才一直找这部电影,一买回来就迫不及待要看,没想到是动画片,更没想到是我非常不喜欢的风格的动画片,忍着看了几眼,实在看不下去,而且根本就看不到Ethan Hawke 和Julie Delpy 的影子,当时那个失望哦。今天突然很不甘心又重拾起来,因为豆瓣上的评价都是很好的,没理由那么难看呀。结果基本上是用快进在看,看到对白有点意思才停下来,因为动画画面晃来晃去的基本上都差不多,之所以晃因为表现的是梦境,说实话看久了头都会晕。结果是有意思的对白越来越多,后来就都能慢慢的看了。看完之后觉得很惊讶,没想到拍过那么浪漫的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的导演会拍出这样严肃的电影,而且是用动画。明明说的是一个人的醒不过来的梦境,却又每一句话都在说现实。

其中说到一个人如何能在梦中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可以抓住几个迹象,比如去关一盏灯,一直关不上,又比如自己在飞,再比如一直看不清钟表上的时间,当然这迹象大概都会因人而异。这阵子正读南怀谨讲的圆觉经,说到人要在梦中知道自己在做梦是非常难的。又说“一般人所讲人生如梦,那是在痛苦烦恼时偶尔的感叹而已,并没有真把人生当做是梦。”而电影里则说:dreams are real only as long as they last.
              Can't you say the same thing about life?

 

这是一部如果能坚持看完就一定会想很多的电影,而且也不会因为画面难看就给它打低分。除非在看的时候昏昏欲睡以致真的睡着。最后总算在花絮里看到一段真人出演版,感觉像赚到了。其实Ethan Hawke 和 Julie Delpy 演的那一段还是很意思的,虽然很短,录全文如下:

(A couple are in bed talking -- Julie Delpy and Ethan Hawke)

I keep thinking about something you said.

Something I said?

Yeah. About how you often feel like you're observing your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old woman about to die. You remember that?

Yeah. I still feel that way sometimes. Like I'm looking back on my life. Like my waking life is her memories.

Exactly. I heard that Tim Leary said as he was dying that he wa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moment when his body was dead but his brain was still alive. You know they say that there's still six to twelve minutes of brain activity after everything else is shutdown. And a second of dream consciousness, right, well, that's infinitely longer than a waking second. You know what I'm saying?

Oh, yeah, definitely. For example, I wake up and it is 10:12, and then I go back to sleep and I have those long, intricate, beautiful dreams that seem to last for hours, and then I wake up and it's ... 10:13.

Yeah, exactly. So then six to twelve minutes of brain activity, I mean, that could be your whole life. I mean, you are that woman looking back over everything.

Okay, so what if I am? Then what would you be in all that?

Whatever I am right now. I mean, yeah, maybe I only exist in your mind. I'm still just as real as anything else.

Yeah. I've been thinking also about something you said.

What's that?

Just about reincarnation and where all the new souls come from over time. Everybody always say that they've been the reincarnation of Cleopatra or Alexander the Great. I always want to tell them they were probably some dumb fuck like everybody else. I mean, it's impossible. Think about it. The world population has doubled in the past 40 years, right? So if you really believe in that ego thing of one eternal soul, then you have only 50% chance of your soul being over 40. And for it to be over 150 years old, then it's only one out of six.

Right, so what are you saying? That reincarnation doesn't exist, or that we're all young souls like where half of us are first round humans?

No, no. What I'm trying to say is that somehow I believe reincarnation is just a - a poetic expression of what collective memory really is. There was this article by this biochemist that I read not long ago, and he was talking about how when a member of our species is born, it has a billion years of memory to draw on. And this is where we inherit our instincts.

I like that. It's like there's this whole telepathic thing going on that we're all a part of, whether we're conscious of it or not. That would explain why there are all these, you know, seemingly spontaneous, worldwide, innovative leaps in science, in the arts. You know, like the same results poppin' up everywhe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Some guy on a computer, he figures something out, and then almost simultaneously a bunch of othe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figure out the same thing. They did this study. They isolated a group of people over time, and they monitored their abilities at crossword puzzles, right, in relation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they secretly gave them a day-old crossword, one that had already been answered by thousands of other people, right. And their scores went up dramatically, like 20 percent. So it's like once the answers are out there, people can pick up on 'em. It's like we're all telepathically sharing our experiences.

 短评

I keeps waking up while watching this

4分钟前
  • 冥想高潮
  • 还行

我不该在困乏的时候看它……

8分钟前
  • 不流ᝰ
  • 力荐

林克莱特你真会玩儿,这你都能拍。基本上可以当成初级哲学的动画解说,人存在吗,现实存在吗,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身处梦中。跟上片中人物的思考速度应该不是难事,那样就会发现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其实都很难站得住脚。

11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真人拍摄,动画呈现,形式非常独特;哲学电影,梦的解析,内容非常深刻。

14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大型新媒介云吸毒,花60块飞99分钟,上天入地,叨念人生。

1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选择CG动画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题材,在我看来,片中大多数场景和画面甚至可以忽略掉,光听一下那些谈话就足够了。也许读读剧本更有感觉,不觉得画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个题材用真人电影或者真人动画可能会更有感觉,那样才有超现实主义的味道。本片我猜是前期真人拍摄然后再CG重新绘图。

22分钟前
  • 私享史
  • 较差

说实话,最初我对这部电影没太多好感,虽然这种真人拍摄转制动画的方式我一直挺喜欢的,但一轮接一轮的梦,一轮接一轮的大道理,就算再有意思的话题也会让人心生烦闷的。但到了最后,还是打脸喜欢上了,尤其是PKD一出来,想表达的主题突然立体了,也好理解了,亲切了。

27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竟能听懂全部人所说的,并且还有机会嘲笑其中至少三分之一.这些并非极深的哲理,使用了演讲的方式来料理,虽然有时也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但其中深意却已为我们所理解:就是观念而已.关于自由意志、灵魂转生、量子理论、社会结构和进化论等的观点无触动,倒是自焚的人、开船车的人和监狱诅咒最得我心

29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非常特别的片子,将拍好的真人场景再由动画制作室改成动画。全片充满荒诞又不乏现实感的诗意,以及大量关于梦与现实、生活、存在主义、死亡、自由意志、社会规则、电影与文学、集体记忆的对白。虽然中间差点也“半梦半醒”了,但还是要强力推荐!爱思考人生、钟爱哲学的友友必看!

3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大概世界上最沉闷的动画片,除了梦中梦的结构,剩下的全是“哲学课式”的对话。但是这片子倒是让我想起了刚上大学那会儿的情形,就像片中那个主人公一样,我每天都几乎一言不发地听别人讲一大堆理论(一套一套的,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想一下,又好像什么也没讲),然后在夜里做各种奇怪的梦。

33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爱在系列隐藏的第1.5部。我也好想找人每天跟我神侃一些有的没的不着边际的话题啊,什么文学艺术科学哲学,大家每天一起瞎逼逼多开心啊,再不然每天聊八卦也好啊,昨天文章马伊琍,今天奶茶刘强东,明天单位狗男女。(ps.大头,这对你来说就是不知所云的话痨电影,请勿观赏)

38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力荐

喝杯浓茶,打起精神,继续再看。年度奇片,哲学教材 !7.3

43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感觉这是林克莱特的精神呓语,生活中总是会有各种困惑、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难得的是林克莱特将它具象出来了。信息量好大,每次低头咬一口西瓜都错过很多内容---足见话唠程度---

47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大概根据实际影像处理的动画,看不下去

49分钟前
  • boks
  • 还行

每晚梦境灾难大片奇异考夫曼,一醒来过的跟劣质自我中心白水欧洲片似的,情愿活在关不掉开关的世界里。

51分钟前
  • 推荐

探戈搭配对话,片头说的演奏上slightly detached, a little wavy, slightly out of tune也正是影像的质地。电影用frame启发观众发现holy moment, boat司机说的那番话挺阿巴斯的,无论是从电影还是人生的角度。无尽的梦是死亡,还是,无梦的睡眠是死亡?片中的梦境神神叨叨得令人羡慕,个人经验是梦中一般不这么话痨,也不会在梦里看到自己,train yourself to recognize a dream还是挺难的

54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按车轨边青年的说法,lucid dream大概不算梦?但是像我现在,就已经很少做那些没法控制,完全沉溺的梦了。通常梦开始没多久就会被意识到是在做梦,直接导演剧情,甚至都不用学主人公找个开关来验证。按照弗洛伊德引用Vaschide的说法,大概就是,想睡觉的愿望被其他愿望(比如说观察和享受自己的梦境)取代, wish-fulfilment以另一种方式进行。片里萨满是把lucid dream看作珍惜想象力的一种方式,但应该还有一方面是恐惧吧,恐惧失去控制,被卷入无法左右的梦域和情绪(Melanie Klein也有类似观点)。另外一点,主角穿越各种场景的floating是弗洛伊德的典型梦境之一,除了性行为暗示(erections or emission),还是一种退到童稚状态的,无干扰的愉悦感

57分钟前
  • coie
  • 推荐

很多地方看不懂,所以就不便評分了。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非常非常深奧,可是又很睿智的電影,探究人生、我、夢還有生活等等。問題是,我們有必要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如此的嚴肅的審視嗎?也許。只是我覺得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不同方式的挖掘,這是其中一個方向而已。我純粹是沖著J和C的結局而來。

60分钟前
  • StevenTong
  • 还行

“也许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只是一种幻觉。事实上,我们的整个人生和历史只是一个永恒的瞬间”。又是Richard Linklater的标志性哲理对话性独立电影。我发觉在我看过的这三部他作品里面,他在国内最负盛名的那部《Before Sunrise》是最差的。也许是《Slacker》和《Waking Life》的对白太过深奥,一般人看不懂吧。这个人已经开始逐渐变成我最饭的独立导演。

1小时前
  • 思阳
  • 力荐

扯淡的路上,林克莱特走得很远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