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 第五季

已完结

主演:安德鲁·斯科特,麦莉·赛勒斯,安东尼·麦凯,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托弗·戈瑞斯,戴姆森·伊德瑞斯,妮可·贝哈瑞,庞·克莱门捷夫,安格瑞·赖斯,麦蒂森·达文波特,林路迪,格雷格·克列克,莫尼卡·辛西娅·布朗,约旦·卡洛斯,克里斯塔·克拉克,莫妮卡·杜兰,朱利安·费罗,丹尼尔·英格斯,苏珊·波尔法,钱睿博,安布林·拉齐亚,弗朗西斯·肖托·道格拉斯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2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3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4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5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6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3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4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5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6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7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8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19黑镜 第五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当《黑镜》沦为宣教和鸡汤

(文/杨时旸)

几乎毫无争议,《黑镜》第五季彻底坍塌了。即便再死忠的粉丝,第五季播出之前有再高的期待,看到目前这样的水准都无法再找到什么辩护的理由。三个故事,一步一个台阶地稳步下坠,直至粉身碎骨。《黑镜》曾经的成功原因是明确的,它以科技异化作为切入点,以探讨人心异化作为目的地,而科技变异与人心变异到底是哪一个催生出了另一个,则是更深邃的谜,就是这一切成就了这个系列的经典之味,而这味道在第五季中都变得极其稀薄。

如果说,这三个故事中还有哪里残留了一点点“黑镜DNA”,那么可能第一集中的浓度稍稍高一些。深度虚拟现实的电子游戏,可以让人们穿越进游戏内部,直接成为游戏中的角色,意外的,这让两位男主角暴露或者说重启了自己都不曾知晓的深层欲望。当那两个多年好友在各自家中戴上小小的仪器开始游戏的一刻,我们看见了《黑镜》曾经数度出现过的经典桥段,但很快,这架势就松懈下来,变成了探讨婚姻、情感、性爱、厌倦与拯救,说到底,这个故事不过是从别样的角度为婚姻抓痒。它将就着挠到了一些痒处,模糊地碰到一些痛处,但总体而言也不过就是不疼不痒。这其中因为人物种族的设定,因为涉及性取向的探讨,让这个故事在当下这个愈发保守势力回潮,价值观狭隘的世界中,像一次小声的拷问,但看到最后,却发现,那些拷问不过都是我们作为《黑镜》迷一厢情愿地自我投射,远不是作者的本意,作者写作这个故事之初,似乎就是想说说婚姻中那些众所周知又无从解决的一声声叹息,不过是因为我们事先知道这是《黑镜》,所以,我们都预设了一些期盼,觉得它不会就这样堕入俗套,一定是用俗套松弛人们的心智,然后总会突然斜刺一刀凌厉地扎进血肉,但那一刀终究没有出现,它就这样默默的结束了。等到了第二个故事走到终点,人们连先前的那点期盼都没了,可能所有粉丝都开始疑惑,这是什么?一则警方发布的宣教软文吗?提醒每个人开车不要玩手机?而到了第三个故事,就变得更加尴尬,偶像和粉丝的胜利大逃亡,联手击败恶毒的阿姨,重新找回自我——劣质童话的现代变形,陈旧的鸡汤,最致命的是,这故事中连《黑镜》中最经典的黑科技段位都不可想象地下降,一个AI小娃娃,造型还不如中国电视购物中的那些监督孩子写作业的山寨机器人。这犯的着镶上黑镜的名头吗?整体看下来,倒是第二集中,男主角安德鲁·斯科特那一段癫狂的,神经质的,搅拌着忏悔,指责,控诉和悲悯的叫嚷独白更令人印象深刻。所以说,《黑镜》第五季更像是不自信的现实主义或者没入门的软科幻练笔。

不可否认,《黑镜》诞生之初,以一种极具开创性的方式令人震惊地亮相,如今回头分析,那时的《黑镜》为什么吸引人?是因为在此刻,我们在人类史上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被我们亲手创造出来的科技慢慢蚕食,逐渐吞没的恐惧,但是这种恐惧长久地没有被有效地表达,更多的作品都流于表面,但是《黑镜》截然不同,它冷硬又凛冽,看似荒诞不经,有时耸人听闻,但所传递出的恐惧却如此精准,如此不容辩驳,它把那些我们一直意会但不知如何言传的内容编织成了转合有序的故事,让我们所有想象中的一切恐惧得以赋型。当然,这一切还伴随着大尺度,重口味,毫不节制的嘲讽,没有顾忌的揭露,鞭辟入里的反思,它以大胆、锋利夺得先声,以深刻的人文关怀铺底。

《黑镜》只属于这个时代,科技以肉眼可见的方式和速度扭曲自身,加速异化,它们被发明的初衷很快就被背离,从一种对于人类的解放与协助变成了对人类的监视与奴役,这一切我们随时可以感知,从伟大的发明到异化的怪物之间的距离被愈发缩短,我们还未曾来得及欢呼,就已经开始哀嚎,从这个角度去看,同样聚焦此类主题的科幻剧《真实的人类》也好,《西部世界》也罢,都有着相似的精神指向,但是后面的两部剧创造的是一个完成时态的未来世界的设定,有一套已经可以自我运转的机制,而《黑镜》不同,它的美妙和力度在于它讲述的故事与我们当下正身处的世界相切,它呈现我们的今生,也呈现向前一步的来世,而那向前一步就是悬崖边沿,《黑镜》让我们抽离到半空,俯瞰自己摇摇欲坠的前夜,混杂着快感、刺激和极度恐惧的一瞬,那是预言和寓言的化学反应。但是,我们要知道,那样的创作高度是注定不可能持久的。如今,科技对于人心的啃噬和对人性的侵扰,无论形态还是可能的方向,其实种类有限,各种幻化、变形之后,我们也大都可以掌握其宗,再往后写,注定就都是套路,而套路之后,当故事不再引人入胜就沦为宣教。警世恒言一旦脱离了故事本身,总会让人徒生厌烦。

从差不多两年前,剧迷们就开始抱怨《黑镜》的质量滑坡,但客观地讲,直到上一季还是不错的,无论末日危机中只用一只机械狗塑造紧张感的创意,还是被困于监狱里的那场循环囚禁的报应,至少在科技的想象力和人性结合的层面上都是没问题,故事本身的冷峻黑暗色调也秉持着初期的水准,但是到了如今的第五季,一切的确难以维系,科技的想象力疲软,探讨的社会问题又如此老生常谈,刺痛人心的锐度和人文关怀的温度都不可逆转地下降,或许,它应该早一点结束了,趁着它本身还留有神剧的余温。

(本文首发《北京青年报》,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 ) 重新瞎构想了一下黑镜第五季的剧情

第一集,讲VR性爱,其实这个题材很有想象的空间。

故事发生在VR性爱套装非常流行的未来,因为你可以在其中虚拟出任意形象的虚拟性爱对象,也就是和任何人上床,套装还会实时监测你的生理指标,给予多维度的不同刺激,完全把控你的高潮,体验比和肉体凡胎的真人上床还好。套装还让人得以摆脱烦人的两性关系,每个人都朝三暮四的,今天选这个明星(可以付费购买),明天选那个路人(只要拍一段多角度的视频就可以让系统生成逼真的形象),而且,一个意外的结果是,艾滋病还没有治愈方案,但研究新药的公司已经倒闭了,因为越来越少的人出去买春和一夜情,传播途径几乎被切断了,每年新感染病例趋近于0。

唯一不太开心的是政府,因为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政府内部一直有人呼吁要限制或禁止VR性爱套装的使用。

好了,这是故事背景。

男主角也是一个16岁生日当天就买了套装的人,现在他是个科技公司的职员,白天看上去默默无闻,晚上就会沉浸到那个邪恶的小世界中,而且,他喜欢在现实生活中猎物,然后在虚拟世界中制作性爱藏品。

这天来了个漂亮的实习生,她很快进入男主角的视线,并马上成了新的下手目标,白天文静可爱的实习生,晚上成了供人泄欲的淫荡尤物。

但这次有点不一样,男主角似乎有点动了真心,实习生一直在她脑海里不愿离去,和其他虚拟形象似乎也没了以前的感觉,甚至让他有点莫名的愧疚感。

在现实中,一系列的事件也让男主觉得不对劲。他路过公司的健身房,看到了她柔美的腹部曲线。他们在茶水间同时伸手去拿一个杯子,肌肤触碰到一起。这好像是他成年后第一次接触心仪对象的实际肉身,那个仿佛触电后急速收回手的感觉开始不断在脑中重复,那个带点尴尬的腼腆笑容也一再出现在他的脸上。

实际上,女实习生也在套装中虚拟了男主角,两个人也隐约感觉到对彼此的感觉,但是大家都没有真正谈过恋爱,他们都不知道如何更进一步。而且真实世界中的浪漫关系是公司八卦中首当其冲被热议的话题,有些选择走进传统关系的人发现他们很快就厌倦了彼此,于是又回虚拟世界各过各的,曾经的情投意合变成了无可启齿的尴尬,这种尴尬是大家茶余饭后讥讽的对象。男主角和实习生也听到了这些八卦,这让他们更不敢开始一段实际的约会。

但是,政府突然查抄了生产VR性爱套装的公司,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封存了全部库存。很快,人们发现手上的套装用不了了,一打开就出现呼吁维护传统价值、鼓励结婚生子的口号。原本已少人问津的避孕套、验孕棒很快卖断了货,医院排满了要求节育以示抗议的人。

人们开始上街。作为科技公司的员工,男主和实习生也被人事部门组织到了街头。他们在人群中看到了彼此,有意无意地相互靠近。终于,人潮把他们挤到了一起,肉体贴肉体,鼻息触鼻息。在愤怒的反对强制恢复传统两性关系的呼声中,两人忘情了,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偷偷将十指紧扣。

男主角拉着实习生挣脱出人群,溜进一个后巷之中,这是他在虚拟世界也非常喜欢的场景,如今竟然要变成现实。两人激吻在一起,那个古老的欢愉体验即将脱去前卫科技的外衣,第一次真正呈现在两人的触觉细胞之上。

突然,一道意料之外的痛楚让实习生失声惊叫了一声,男主角不知所措。“慢一点,”实习生说。男主角笨手笨脚地摸索着,好不容易找到了前路,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处女地,但是发现真正的体验与想象中大相径庭,几乎是种不适感。可能是他们的阈值已经被VR提升得太高了,粗笨的人体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感官刺激。

两人同时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女实习生连说了几声“不对”后,他们慢慢停了下来。巷子外,人群在呼喊着归还VR性爱套装,归还人类的福祉,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他们缓缓分开,从墙上离开站直了身子,整理好衣服,一起向巷子外看去。

他们既无法继续探索彼此的身体,又无法走出巷子重新加入人群,在沉默之中,两人暗暗庆幸,还有人潮的声音让空气不至于完全凝固。


第二集,虽然是个关于安全驾驶的老套切入点,但至少剧本还不错,悬疑感是有的,结尾几个镜头也挺点睛,整个故事是吸引人的,没有大家说的那么不堪。


第三集,涉及到意识上传、梦境提取、全息影像、人工智能等一堆概念,给人一种刻意杂糅在一起扯出一个故事的感觉。

也重新构想了一个故事。

女主角是一个知名歌手,每年到世界各地巡演。对于这样的知名人士来说,肯定要买足保险,而未来人身保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每季度备份一次自己的大脑,一旦发生意外,肉身死了,精神还可以活下去。

果不其然,发生了意外,女主角在表演的时候意外摔下舞台,脑部严重受伤成了植物人,医生说再也不可能醒过来了,插着呼吸机可以勉强维持生命。

女主的姑妈兼经纪人无法接受这个噩耗,一方面是亲侄女变成了活死人,一方面是失去了摇钱树,她开始想办法借住备份的大脑让侄女复活。

法律上,必须要有死亡证明才能激活备份的大脑,但姑妈无法对自己的侄女下杀手,她贿赂了医生,伪造了死亡证明,在家中搭建了一个ICU,把侄女接回家,并限制访客来家中吊唁。

接着,她到保险公司激活了侄女的备份大脑,用全息投影恢复了她的躯体。姑妈欺骗这个备份说真实的她已经死了,她应该重新振作,继续当女明星。

但是女主陷入了消沉,再也没法上台表演,也没有办法创作新作品了。

经纪人姑妈不能眼看财路就这么断了,她又偷偷找来工程师,给侄女断电之后植入新的代码,人为操控她的情绪和部分记忆。

这个投影的侄女果然又恢复如往常的可爱甜心模样,复出演出一票难求,现场呼声震天。而且因为全息投影可大可小,可瞬间位移,可多处分身,舞台效果超乎想象,掀起了一阵娱乐圈话题热潮。

但舞台之下,姑妈的问题并未终结,虽然情绪问题解决了,但这个新侄女没法像以前那样创作音乐了,新写的曲子根本入不了耳。

姑妈又找来了枪手,写好音乐之后直接植入侄女大脑,还让她以为是自己在每次莫名断电后都会灵感迸发。

其实每次侄女从断电中恢复过来,都隐隐觉得困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姑妈只告诉她是这个系统还不太稳定,会间歇性自动重启,并无大碍,侄女也并不多疑,现在,她已经完全是姑妈手中的赚钱工具了。

也多靠姑妈的敏锐直觉和营销天赋,新的歌曲甚至比原来的更受欢迎,她还可以根据歌迷的线上反馈作大数据分析,在下一张专辑中创作出更投合歌迷口味的音乐,并把它们一一放入侄女的脑子。

侄女的演艺生涯进入巅峰,在家中演出即可投影到世界各地的场馆,粉丝多花一点钱买个定制的投影仪,还可以在私人会所零距离观看演出。

姑妈坐在控制室,看着世界各地的转播情况,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真侄女竟然从昏迷中醒来了,她震惊地看到另一个自己在屏幕中演唱着自己不熟悉的音乐。

姑妈也大惊失色,曾经她祈求上苍让侄女苏醒过来,但如今情况已完全不同,活生生的侄女就是一个行走的罪证,不但会让她的新事业彻底破产,也会让她锒铛入狱。

她想把侄女哄上床,并给她一针镇定剂让她继续昏睡过去,或许之后再给她安乐死。但侄女隐约中猜到了姑妈的心事,夺过针筒扎到了姑妈的身上。

她踉跄地跑出屋子,拦了辆车奔向警察局。

与此同时,侄女的投影完成了她在世界各地的完美演出,但转播间的门没有打开,只有一个虚拟影像的她只能留在房中空空地等待,最终等来了前来侦查的警员。

姑妈的罪行登上了头条。两个虚实侄女第一次照了面,因为投影的侄女只是个备份,而且被人为植入代码操控,法院判定她不具备生命权,应即刻被关闭并格式化。在惊慌的哭泣声中,她被按下了电源键。

因为担心同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富人们纷纷停止缴纳保费,并要求删除自己的备份。尽管保险公司发布了补丁,加入了防篡改防火墙和警报程序,但股价还是一落千丈。

一年后,事件余波渐渐平息,女主角发布了新专辑选择复出。但是,社交媒体上人们留下了毫不留情的恶评,媒体讥讽地问道为什么她现在的创作力还不如一个电脑程序?连粉丝们也毫不忌讳地表示更想念那个全息投影的女明星。

复出后的第一场演出,并不宽敞的场地也并没有坐满,一曲唱罢,掌声零星响起,路人粉丝们面面相觑,耸耸肩携手而去。

女明星站在台上,依然硬着头皮笑了笑,深鞠一躬。也许该回去看一下另一个自己的Live视频了,她想。


Anyways,我觉得《黑镜》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现代科技尤其是新媒体冲击传统人际关系后给人带来的无奈感。上面两个故事也是根据我自己的这种理解重新构想的。兴之所至,胡思乱想耳,供君一哂。

 3 ) Striking Vipers和X对比以及所有场景

初始界面

X版取消了具有年代感的火焰动画改为水墨流动

渐变背景显得更加简约

人物也从三维变成二维描边

并且数量从33个减少到12个(图标有遮挡)

选项栏也改成了X

老版初始页面

X的初始页面

FIGHT的标志要协调变成立体的

饱和度也降低了

FIGHT

X版

快拳

快拳

the leg

旋风腿

朋友吐槽打斗场面简直是网游一样的车祸现场

我个人倒觉得这说到底还是个游戏

可能是导演为了更加贴合那个年代的电玩故意做出来的机械化效果

并且设定只是11年后 就当游戏还不够完善也也情有可原

毕竟网飞不缺钱拍部武打戏

double

下面是游戏中的所有场景

水晶沙滩

水晶沙滩

熊猫山

熊猫山

熊猫山全景

街角

街角(个人最喜欢之一)

阁间?

天台

天台

全景

最后

祝天下所有好基友终成眷属吧

 4 ) 单独给第二集三星

也就EP2值得说一说。它讲的绝不仅仅是“开车不要玩手机”,而是着眼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人际联系的重塑,同时也串联起了前几季关于社交网络的讨论,比如社交网络信息复制人格(S2E1马上回来)和观看的“暴力”(S2E2白熊)等议题都可以找到呼应。只是编剧试图高屋建瓴地将这些议题纳入信息社会的洪流中,以绑架案为触发点,呈现的是信息社会的一块切片。在高科技的加持下,信息流拥有难以想象的运转速度:实习生如何逐层向上联系到总裁;社交账号被用来勾勒劫持者的用户形象,速度甚至超过警察;劫持者放出假枪消息到从社交网络上收到反馈,瞬间完成循环;劫持者被击毙的消息立刻被推送至每个用户,也可以想见因此会发生多少类似“开车看手机”的惨剧;在信息循环的过程中,观看的“暴力”也在时刻发生(手机、论坛、电视转播)。同时,我们的情感被编码被隐藏:母亲只能通过邮件了解自杀的女儿,而女儿的社交账号密码却来自与母亲的合照。当然,既然只是一块“切片”,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另外难能可贵的是这一集也保有了些许英式冷幽默:Why don’t you dress like a fucking intern!、放It’s my last day舒缓心情、灵修的总裁开口一句Oh fuck、I hear you等等。

 5 ) 第二集点睛之笔就在最后几个镜头

很多人说第二集就那么一件破事演那么久浪费时间,其实这集的主题就是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件互联网事件当中,你通过互联网信息流去理解事件当事人的行为。

还记得网约车司机杀害空姐这件事吗,过去也才1年时间,这件事对各位网友的生活产生了任何影响吗?

你看完第二集后关掉播放器,打开豆瓣或知乎或朋友圈,评价了几句“第二集就演了这么个破事浪费那么久时间,黑镜已经不是第一季的黑镜了”,然后你再被新的信息流覆盖,整个流程甚至不需要1分钟。

其实这就已经相当黑镜了。

回到剧集,第二集前面铺垫了那么多,Andrew神演技,把观众拉进了一个失败者的共情怪圈里。

这集点睛之笔就在最后的几个镜头,枪声结束后,最后几个镜头如下——

COO悬着的心放下来了,她一直在担心劫匪要赎金(会对运营KPI造成压力,我猜的)。

CEO沉默。(互联网公司的大佬们一致热爱灵修真是全球共识啊)

路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赶路。

年轻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打球。

小姐姐看了一眼消息,继续自己的生活。

司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开车。

CEO继续他的灵修。

男主折腾出那么大的动静,最后就像一粒米跌进大海,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你想想,上面这些,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交网络吗。昨天志玲姐姐公布结婚,新浪服务器如约而至地瘫了,是的现在连服务器瘫痪都能上新闻了,而且服务器瘫了才能说明你够红。不觉得很奇怪吗?明星出轨吸毒都不用担心负面,因为马上就会被新的事件盖过去;而更多需要被人们记住的英雄,却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流埋没了。

很多人在嘲笑男主,自己有问题偏要把责任推给互联网产品,实际上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为什么就不能放下手机多关注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呢。

本集最佳,吹爆Andrew神演技!

(说真的我们国家其实也应该拍一点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

(另外我对志玲姐姐没恶意,我也很喜欢她,祝她幸福

 6 ) 眼看他拆教堂,造起了迪士尼

从第一季第一集的首相在全国人民面前直播操猪,到现在两个teenage蹦蹦跳跳打败坏蛋拯救偶像,这他妈简直是拆了大教堂造主题公园,你说让人失望不失望?反感不反感?顶着这么个系列的名头,结果内芯全不是那么回事,真是毫无骨气出新高度的新一季。

我不相信是编剧没那个脑力,而是资本之下,安有完卵?其实从第三季开始,就有从入骨讽刺荒诞剧变成流畅编剧,贴心糖果的嫌疑。但“全网公敌” 或者 “黑函之舞” 之类的故事至少还是在试图带入有价值的话题,几乎每一集都有一个角度去贴合一种全社会,甚至全人类都有可能面临的,技术反噬人性的具体命运。可到了这一季,大大把时间线拖到当下,什么都不敢写透,点到为止,差不多意思意思就行了的玩意儿到处都是,此前一口气杀掉38万人的魄力烟消云散,三个故事全都俗套得乏善可陈,真是可惜了这些绝佳的题材。

前几季也不是全然没有毛病,但随便拆一拆各集涉及的主题和背后的学科逻辑,问题意识高下立判:

- 《天佑吾主》 讲媒体的嗜血效应,什么是今天社交网络下的“民意”? (社会政治,媒体与传播)

- 《一千五百万的价值》讲高科技下的人类为奴(社畜),爱情价值的彻底颠覆。(科技反噬,人的异化)

- 《你的全部历史》 隐私与亲密关系的本质。

- 《马上回来》真身与替身。

- 《白熊》高科技下的集权审判,作为法外之地的电子社会。(量刑)

- 《The Waldo Moment》民选政府的漏洞与政治娱乐化的极端前景。

- 《急转直下》社交评分系统下的伪善,评分机制下的信任丧失。(制度建设与人性)

- 《终极玩家》游戏中的虚拟和现实。

- 《黑函之舞》数据时代的犯罪排查与隐私兼顾之两难,网络私刑。(法律与公共空间的秩序)

- 《圣朱尼佩洛》现实世界的遗憾都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得到补偿,Again,现实是否还重要。

- 《全网公敌》仇恨言论付出的代价。(公共空间的话语讨论术)

- 《卡利斯特号星舰》虚拟人格为人的权利。(独裁者必死)

- 《Arkangel》一劳永逸的饲育方案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发展心理学,脑神经)

- 《鳄鱼》预防犯罪的手段成为了促成犯罪的动机。(传统的一连串行为导致极端灾难的模式)

- 《绞死DJ》数据匹配下的爱情。(现实意义)

- 《金属脑袋》 科技末日

- 《黑色博物馆》意识与人格之间的关系。(脑科学)

- 《圣诞篇》综合《白熊》(量刑),《卡利斯特号》虚拟人格,《急转直下》评分系统等。再一次的,一口气提出了至少三个问题,1. 在何种条件下,承认一个存在是person?一旦承认也就意味着,虚拟人格也具有人权。2. 用来沟通的科技不是增强而是扭曲了人和人自然的交流,一种更便利的方案绝不必然意味着更好的方案。3. 现实的人如果要为自己在虚拟世界的行为负责,那么反之是否亦然?

然后再来看看第五季讲了个啥?????

第一集拍了那么多软硬色情的东西,但都没什么鸟用。其实这集应该讲一个很有趣的事,那就是人的复杂性,人的存在的自由流动性和现实禁锢的两难,但整个讲坏掉了,妻子线和科技完全分裂不受影响,既然两人对婚姻的commitment都已经各自崩坏,最后你一炮我一炮,我们大家各自炮炮泯恩仇就简直没想象力得让人哑然失笑。我要看这么迎合保守主义的价值观的剧我去看漫威好不好?

第二集,真正值得被做文章的事,是一个科技公司追踪罪犯和询征信息的效率与能力其实已经远远超过执法机构这个点。而不是什么开车注意前方不要低头看手机的公益广告片。莫娘演得固然是让人潸然泪下,但根本就逻辑不通。何况这集出现的大bug,是基本设定错了。整个黑镜系列的根基都在于严守世上没有什么黑科技,有的只是科技,科技无对错,不站道德队,而只是让人类在这面镜子前面反观自己。但这集直接逮住上瘾App做文章,Excuse me?这摔倒了踢凳子都是凳子的错的5岁逻辑是什么意思……

人畜无害的第3集,不想评,再见九寸钉。

三部伦理大戏,一点开放的问题意识都没有,全是油腻得要死的封闭叙事和虚假谎言。

 短评

好看,就是好看。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不要跟我讲什么前几季的 bullshit,你比比市面上一水垃圾电视剧,再看看这是什么水平。

3分钟前
  • 菠萝君
  • 力荐

硬凹科技感,洗碗机、折叠屏手机、VR体感游戏,事实上一无是处,充满廉价感。我寻思你一个格斗游戏,为什么要模拟出男人变成女人做爱的快感,这情节岛国AV屡见不鲜。

6分钟前
  • 噗赤
  • 较差

2/3的设定基本是老生常谈,说烂不烂、说好不好。1的设定倒是有点意思——VR必然会被用于创造新的“性欲体验”,那么未来是否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同性恋→泛性恋→虚拟泛性恋的新型情感/婚姻模式?不过拍得也挺一般的。

7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第一集这啥虎扑步行街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女人怎么办?先给好兄弟爽一把…?(´・Д・)」?

9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这个评分太可怕了,《黑镜》还是原来的《黑镜》啊,内核一直是探讨科技改变生活的某种可能,个人喜欢这一季和第三季,是立足于美好情感而发散脑洞的生活哲理,不喜欢的反而是最引人注目的总统那集,完全的猎奇与黑化人性。这一季有非常喜欢的一集,因为就在上周我喜欢的一对电竞陈年CP发新糖了,我们都知道他们生活中不可能是真的,但游戏时他们就是有让人澎湃的CP光芒,大家都分得清游戏内外没有困扰,但见识过那种场面是一辈子的回甜。我想这就是《黑镜》带来的欣喜,戳中一些幻想中的情感,那是对现实适度的补偿。

11分钟前
  • 轻风羽
  • 力荐

这季给的分也太低了吧?三个故事每一个都保持了很高的水准。科技掰弯直男,再一次思考虚拟与现实模糊不清时我们会如何生活;第二个故事很深刻,让我联想到之前看过的一片文章说到,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讲,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组成人口普查时的那个数字而已,没有人在意你(表白下莫娘的演技,让这个故事完全的令人信服)。三个故事极度贴合现实,而现实的人性才最值得我们深思。

14分钟前
  • 苏打囝囝
  • 力荐

黑镜的自我毁灭就是最大的讽刺。2>1>>3。VR同性,科技成瘾,电子偶像。

19分钟前
  • 乍暖
  • 还行

S05E01:道德沦丧!老公沉迷网络性爱无法自拔,出轨对象竟是同性儿时好友!(第一季看到现在最烂的一集。)

22分钟前
  • 于连
  • 还行

E02最后二十分钟完全止不住哭,真心佩服编剧导演还有Andrew Scott我无法形容的演技。相信这集会在我心里比其他这部剧给出的新鲜ideas留存更长的时间,它不是在想象未来,而是在充满共情地观察现在的世界,但同时给出的观感又那么合理地契合这部剧的主题,让我意识到自己其实有那么多甚至不曾知道的情感边界啊。

26分钟前
  • 野人
  • 力荐

还是熟悉的味道!

30分钟前
  • 再来一瓶!
  • 推荐

第二集真好。讽刺辛辣,笑点诡异,结局又让我从大笑坠入难以抑制的悲情,想起了东木老爷子早年的旧作《完美的世界》。在这个“手机黏在手上”,人与人看似随时随地可以“互联”的时代,真相是,普遍的无法建立共情却成为常态。人人渴望着连结,却又形如孤岛。他人的痛苦,不过是网络上一截碎片、一点浮沫,大家抱着吃瓜心态蜂拥而至,消费完毕之后,便抹着嘴散去。互联网教主,兼具一重热衷于灵修和冥想的嬉皮青年身份,这可笑的人设,似乎也隐隐有所指,现实中不乏原型。而谈起自己创造的产物逐渐失控时,那种痛心疾首何其真诚。这无奈的异化,最终该向谁追责?每一片雪花,看起来都那么无辜。

32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不要随便拍了几部Tech-related就放上Black Mirror的片头然后告诉我们这是黑镜第五季可以吗?

37分钟前
  • 罗皆可
  • 很差

熬过无聊的二十分钟,你会看到养眼的亚裔帅哥

42分钟前
  • 自注销
  • 推荐

黑镜第五季第二集#给7.5分。有人说这集讲的是开车不要玩手机,去你妈的。黑镜的使命是,通过黑色幽默讽刺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一集依然有很多的讽刺在,比如生活碎片的那些高级助理,还有智囊团,FBI,看起来都很蠢。比如女儿死去了母亲没法获得她的社交账号密码,比如女警察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开枪最后她开枪了,还有实习生明明是想救他却杀了他,其实他才是凶手可是对方酒驾死亡就被认为全责。比如社交公司创始人到最后没办法控制公司走向,有一个专门部门研究怎么吸引人的注意力。黑镜依然在观察这个时代,科技带给你的影响。也许它的角度没有最开始给我们那种新鲜感,那种创意的刺激,但黑镜一直在践行探讨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仍然是这个时代,第一流的电视剧。

46分钟前
  • 做个普通人
  • 推荐

英國人討厭美國佬不是沒理由的...

49分钟前
  • Kei
  • 还行

第一集看他们进入游戏就立马猜到………我是不是太敏感了???第二集真的………莫娘辛苦了…这样的剧情不应该放到哪个情感节目???第三集最后娃娃的刘海儿都变色了啊哈哈哈哈哈哈

51分钟前
  • 十元本元
  • 推荐

ep1:你老公去游戏里做0了

53分钟前
  • 推荐

第一集又名:当猎鹰学美国队长退休养老,我觉得阿毛的角色算不上gay,日本漫画里直男幻想有天室友醒来变成女的先给自己爽一下。你们这格斗游戏自由度也忒高了,明明是虚拟角色约炮软件。我看着看着有种美国队长和卡特结婚后却在游戏里偷偷和冬日战士做爱的复杂心情。第二集又名:微博微信出来受死!就…很莫名其妙,人不要被工具所操纵。莫娘的角色像疏于陪伴孩子导致孩子沉迷游戏于是举报马化腾的家长。第三集还行,作为社会兴奋剂,明星为了成为榜样丢掉个性和灵魂,日复一日支撑着人设,“不要丧”“不要表达自我”,这不就是现在我们所处的娱乐时代吗,吸烟对养成系男孩来说是禁忌。故事结局粉丝如愿以偿干死经纪人拯救了明星,感天动地。但我同时看到了《未来学大会》,人人豢养爱豆的结局。

56分钟前
  • Syfannn
  • 还行

01 VR,女人的天敌; 02 社交网络老板不社交; 03 少女对抗大姨妈

1小时前
  • 爱影
  • 推荐

黑人演员的比重明显增加了很多,只拍三集还是让黑镜的水准稍微高一点。第一集,新时代的《断背山》怎么写,为什么男人会沉迷于游戏?比《月光男孩》精彩多了!第二集,发生在当代的故事,才是真的细思极恐。所有人都在碎片化的社交网络下被监控……会有人给你点赞,但是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第三集,明星是经纪公司的文化产物,怎么才能勇敢做自己,会唱歌跳舞打篮球的蔡徐坤2会有人买吗?

1小时前
  • kakakarl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