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一生

HD

主演:陈雅伦,罗冠兰,李思蓓,莫家尧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她的一生 剧照 NO.1她的一生 剧照 NO.2她的一生 剧照 NO.3她的一生 剧照 NO.4她的一生 剧照 NO.5她的一生 剧照 NO.6她的一生 剧照 NO.13她的一生 剧照 NO.14她的一生 剧照 NO.15她的一生 剧照 NO.16她的一生 剧照 NO.17她的一生 剧照 NO.18她的一生 剧照 NO.19她的一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永恒的主题,永恒的骗局,永恒的悲剧

别跟我扯什么存在主义,别扯什么民主、自由,别扯什么马克思。。。

骗局,统统都是骗局。

近二百年来,人类唯一的“进化”,就是发明了一大堆华丽的辞藻,来粉饰自己的欲望。

难道不是吗?“理想、梦想”——你不就是想要台兰博基尼吗??“马克思”——打砸抢烧你还有理了是吧??“民主”——你丫不就是想痛痛快快骂人吗??“爱情”——不就是下半身觉醒了嘛??有种你领证啊

你要自由是吧,good, 你可以。随心所欲吧,live your life吧,你是自由的。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

事实上神偏偏没给人装上翅膀。没错,人只有一双腿,人注定只能劳苦一生,奔波忙碌,汗流浃背,换取口粮。

你要“自由”,可以啊。但是,得到这“自由”的同时,你也失去了人的身份——不再是人,不再享有人的待遇了。

“别以为我不会向那女孩开枪。”“我忘装子弹了,你来吧。”黑帮分子与其说冷酷,不如说不耐烦。因为,不过是个“妓女”,不是嘛?没错,你再怎么清纯无辜,再怎么楚楚动人,你终归不过是个妓女,是特殊身份的人。对你,实在难以激起同情心枪下留情(我脑中闪过那句老生常谈”命运的礼物和标价“)。

你自由的同时,你也变成了一个“物品”。你可以不理神,但你不能指望神仍眷顾你吧?

 2 ) 话语失效,巴黎街头伫立的巴别塔

在资料馆观看了这部戈达尔的名片,当场座无虚席,我与朋友坐在最后一排,看人头翕动。随着电影发展,大家纷纷开始小声交头接耳,原因比较明显,看不太懂。

我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影视园区,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影视方面的创业者,会来光顾这家资料馆的想必也是同一批人。恰恰是这部分观影人群,更容易被本片误导,把握不到其中的核心意图——这里的对话要推进怎样的剧情、表达怎样的人物关系?这个镜头语言要表达导演怎样的含义?这个人物对核心表意有怎样作用……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表达的是语言的失效。当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重要手段——语言,变得不可靠时,一个美丽至极的女人将经历怎样的人生。

首先,影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都用在了对话上,而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这些人物间的对话大多数都是莫名其妙、言不达意的。答非所问,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情,说到痛处,只能重复——影片中出现了两次非常不自然的重复。

“这关你什么事?这关你什么事?这关你什么事?这关你什么事?这关你什么事?这关你什么事?”

“别这样,娜娜。”

中间娜娜在餐厅中和那个萍水相逢的老人的谈话,直接点题地说出了这个主旨——语言的效果,关于谎言和言不达意。有趣的是,就连这一段表达中心思想的对话,两人大多数时候还在自说自话。语言在这里也是失效的。

其次,声音上。影片中出现了数次突然的消音,有时甚至是角色或旁白还在说话的时候。这时就会看到空有嘴唇翕动、字幕告诉我们她在说什么,但声音全无。失声和失语的类比。

最后,配乐是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段重复,这段忧伤的音乐片段不时出现。除了另外两个地方用了影片中场景内出现了的歌曲作为场景配乐,这个选段是本片唯一的配乐,从头到尾没有变化,没有渐进。这也暗示了娜娜的境遇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在这个语言失效的世界,她的结局从一开始便已注定。

本片的节奏非常稳定,将娜娜无奈又颓唐的生活娓娓道来。因为对话的段落非常之多,我们便欣赏到了戈达尔除了正反打外,对对话场景的各种有趣的处理方式,其中很对是有开创性的。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娜娜站起身,用手量自己的身高,天真可爱简直要溢出荧幕。我将来也要给我喜欢的姑娘拍出这种感觉的电影。

 3 ) Vivre sa vi

Vivre sa vie: Film en douze tableaux-1962
   序幕:将你借给他人,但把自己留给自己。
  娜娜只是一个普通的巴黎女孩。普通得,不觉得她能够成就什么。

  影片的第11幕很好玩,娜娜在餐馆遇到哲人。“突然间我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我常常出现这种状况:我知道我想说什么了,我在想那是不是我所想的,但就当要说的时候,我就说不出来了。”这是娜娜的开场白。
  事实上,类似的话,娜娜在第1幕也说过,关于说话和思想和行为:我们谈得越多,便越没有意义。你说爱我但你不觉得我特别,我已经不太喜欢你了但却依然觉得你很特别。
  餐厅的哲人跟普通人娜娜说康德和黑格尔,从《三个火枪手》开始,当Porthos突然想起要思考一下怎么跑,步子要怎么迈,他就突然忘记了该怎么跑,于是他便被自己放的炸弹炸倒了。
  娜娜也不止一次说过,万物皆本色。或许说话就是说话,思考就是思考,行为就是行为。然而,每个人却要为自己的说话行为所负责。即便你忘了要负责,依然要你负责,这负责依然会担到你的头上。

  第2幕的娜娜在唱片店,Godard给她的标题是“随心所欲”。当时她在为一位客人寻找唱片,然后带客人去埋单。这是娜娜的工作,有点单调,有点轻佻。“万物皆本色”,娜娜想做女演员,然而却一直在做普通人。娜娜可曾看清自己的本色呢?娜娜又是否真的无路可走?

  第3幕,娜娜看的电影是圣女贞德。贞德获悉自己要死的时候她说:上帝知道我们最终的路途,但我们最后才会知道。贞德的上帝没有把她救出“la mort”,只不过我们又没死过,怎么知道死就一定是不好的呢?

  我还蛮喜欢第8幕的,想不到Godard能把这个故事说得如此“有营养而不色情”。蔡明亮拍《天边一朵云》的时候,包括他自己以及李康生陈湘琪杨贵媚都陷入了一种困惑,就是自己拍的究竟是不是A片?我想,喜欢新浪潮的蔡明亮不可能没看过这一幕,妓女是一个行业,就跟唱片店售货员一样。有自己的规则。当城市街灯亮起,莺莺们开始新一轮的绝望。夜晚是绝望的,就像阮玲玉的神女一样。这些以妓女为职业的走投无路的巴黎女子亦然。

  第9幕,娜娜怀疑自己是否幸福。在俱乐部,点唱机,她跳舞,然而却无人回应,在场的三个男人,惊异而拒绝的眼神。

  第11幕是很多人的挚爱。这个老人家很可爱。他为这个巴黎普通妓女娜娜讲哲学,讲思考、讲谎言、讲爱情。
沉默中言语背叛我们,而我们又背叛言语。说话的生命,无声地死亡。

  第12幕,Godard所说的“不是新的起点,而是终点”。我们看到大幅的电影海报“祖与占”,同样一部关于生活最终爱到绝望而死的电影。当然,这是特吕弗跟戈达之间彼此心照不宣的话。
  娜娜倒在员工餐厅的门口。
  这一幕的开始,是一个画家和妻子的故事。画家沉溺于自己的画,画中的妻子是如此完美,而当画作完成,募然回头转看身边真实的妻子的时候,发觉她已经死去。

  这部影片的音乐特别出色,节奏也很有逻辑。戈达当时的女神Anna Karina演绎得很精彩,演员一直回避镜头,然而也有那么一些偷瞄镜头的俏皮。
  喜欢这部影片,因为当中就包括了很多个故事,圣女贞德、三个火枪手、画家……万物皆本色,逃离不了命运的娜娜,生活给她的不幸,她回应生活的随性和美丽,就跟戈达的超然一样,让人难忘。

 4 ) 台词摘录

桑塔格说这是戈达尔所有电影中文本做得最到位的一部,的确如此。


——什么都很好

——但是没什么意思

——生活很沉闷,但不是我的错

——我想我们总是要为我们的所作所为负责。我们是自由的。
     我举手——我有责任;
     我转头——我有责任;
     我不高兴——我有责任;
     我抽烟——我有责任;
     我闭上眼睛——我有责任;
     即使我忘了我有责任,可我仍有责任。
     我想告诉你是无处可逃的。凡事都是好的,你需要的仅仅是对某事产生兴趣。毕竟,东西就是他们本身。
     消息就是消息,盘子就是盘子,男人就是男人。
     还有生活就是生活。

 

 


——突然间我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我常常出现这种状况:我知道我想说什么了,我在想那是不是我所想的,但就当要说的时候,我就说不出来了。
——是的,当然。你读过《三个火枪手》吗?
——我看过电影。为什么?
——因为,Porthos——这已经是20年后了——Porthos,高大,强壮,有点傻。他一生中从没思考。他必须把一枚炸弹安置在一个地窖来炸掉它。他做了,他安放了炸弹,点了导火线,当然了,然后他跑走了。可突然间他开始思考,怎么样?怎么才能在迈一只脚前先迈另一只脚?你一定也会考虑那个问题的。所以他停了下来。不能继续前行,炸弹爆炸了,地窖塌了下来,他用他的肩膀去顶。可一天后,或许是两天,他就被压死了。他第一次考虑事情就害死了他。
——你为什么跟我说这个故事?
——没什么,就是说说而已
——人为什么总是必须交谈?人不应该常常交谈,而应活在沉默中。说得越多,话意味着更少。
——也许吧,可有人能做到吗?
——我不知道。
——我发现我们生存离不开交谈。
——我想离开交谈地活着。
——是的,那应该不错,不是吗?像更爱彼此一样,但是不可能。
——但为什么?话应该表示一个人正好想要说什么。
     他们背叛了我们?
——但我们也背叛了他们。
     一个人应该能表达自己,它已经被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试想:像柏拉图那样的人,还是能理解的,但是他的东西是2,500年前的。没人真得懂那些语言,至少,不准确。然而某些事情通过了,因此我们应该能表达自己。我们应该能。
——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呢?相互了解?
——我们必须思考,思考使我们需要说话,没有其他的方式去想了。为了沟通,人必须交谈;那就是我们的人生。
——是的,但很艰苦。我认为生活应该是轻松的。你说的《三个火枪手》会是个好故事,但它不是。
——是的,但它是个指针。我相信,只有当一个人暂时已经放弃生命时,才学得好交谈,那就是代价。
——那么,说话是致命的?
——说话是几乎关系到生命复苏的。说话是来自当一个人不说话时的另一个生命。那么,生活在对话中,人必须无声的通过生命的死亡。我可能没说清楚,但有一种禁欲主义的规章是阻止人交谈得好,直到有人能超然于世。
——是人每天的生活不能……我不知道。
——超然于世。
     我们平衡,那是为什么我们从静默到谈话。我们在两者间徘徊,因为这是生活的运动,从每天的生活中提高的人我们说他们是优秀的。想想人生,但这生活预示着人每天都在被谋杀,很基本的生活。
——那想和说是同样的事情吗?
——我是这么认为的。柏拉图也这么说;这是个老的观念:人不能从说的话中分辨出思想,想法的瞬间只能通过话来抓住
——所以就有人说话并冒着说谎的风险?(谎言也是我们寻求的一部分,错误和谎言是极其相似的。)
——我所指的并不是普通的谎言。就像本来我答应你明天会来,可是没来,是因为我不想来,你知道的,那些都是套话。但一句精妙的谎言与错误还是有少许不同的。找来找去还是不能从中找到真的话,那就是你为什么不明白你要说什么,你担心找不到真话。这就是解释。
——那人怎么才能确定找到了真话?
——必须靠实践,需要努力。人一定会用正确的方式说话的,不去受到伤害。说他不得不说的,做他不得不做的,来远离伤害。
——人一定会尽力表现得真诚。
     有人这么对我说:“凡事中皆有对的成分,即便在错误中。”
——那是对的。在17世纪的时候法国人并没意识到。他们认为人能避免犯错,更有甚者,认为人能一直活在真相之中。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德国的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说过:让我们回归生命的本质,让我们明白只有认清了错误才可获知真相。
——你对爱有何看法?
——那是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莱布尼兹提出了随机性的概念,随机真相和必要真相构成了生活。德国的哲学家给我们揭示了,在生命中,人只考虑生命的劳苦和错误,那人定会设法应付真相。
——爱不应该是这唯一的真相吗?
——那么看来,爱应该会总是真的。
     你知道任何马上知道他所爱为何的人吗?不。当你20岁的时候你不知道。你所知的都是些零碎的东西,你会武断地做选择,你的“我爱”是不纯的事务。但要完全的去爱你所爱的,你需要成熟——意思是探求。这就是生命真谛。
     那就是为什么爱就是个解决的办法,如果那是真的话。

 5 ) 思辨的妓女

影片分为12个章节,通过12个生活片段的组接呈现了一个追求演员梦的年轻女孩在电影梦碎后为了钱成为了妓女,与嫖客产生感情后想要过上正常生活却被杀死的故事。戈达尔几乎舍去了一切外在的戏剧冲突,用大量安娜.卡里娜的脸部特写,动作和招牌式的旋转横移镜头在各自成立的片段中将内在戏剧张力逐步呈现。急起急停的配乐依旧延续着戈达尔反常规的试听语言实验。

开头女主娜娜在咖啡厅与男友分手的片段两人始终背对镜头,这一省略人物信息的反常规影像在挑战观众观影逻辑的同时也加深了影片的无望气质。她在唱片店柜台双眼无神吊儿郎当的工作状体在横移镜头下将工作细节随着角色的移动充分展现。她因为没钱被房东赶了出来,无家可归的娜娜在影院看徳莱叶的《圣女贞德》,圣女贞德被宣判后流泪的脸部大特写与娜娜流泪的特写交相辉映,现实与电影同时被审判。她成为了妓女,她为自己工作,她拒绝接吻。她为了赚到更多钱,跟随陌生男人加入了有组织的卖淫团队。在化妆,揽客,脱衣,收钱的蒙太奇中画外音以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播报着妓女守则和价格清单。戈达尔是用蒙太奇表现幽默的高手。她在桌球厅里的独舞俏皮可爱,旋转横移镜头一气呵成,文艺的妓女。她在咖啡厅与哲人的对话:

人为什么总是必须交谈?说得越多,话意味着更少。

生存离不开交谈。

我想离开交谈的活着。

那更不错,但是不可能。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相互了解?

我们必须思考,思考使我们需要说话。

是的,但很艰苦。

只有当一个人暂时已经放弃生命,才学的好交谈。

那么,说话是致命的?

说话是几乎关系到生命复苏的,说话是来自当一个人不说话时的另一个生命。生活在对话中,人必须无声的通过生命的死亡。有一种禁欲主义的规章是阻止人交谈得好直到有人能超然于世。

我们平衡,所以我们从静默到说话,我们在两者间徘徊,因为这是生活的运动。但这生活预示着人每天都在被谋杀。

想和说是同样的事情吗?

柏拉图说人不能从说的话中分辨出思想,想法的瞬间只能通过话来抓住。

所以就有人说话并冒着说谎的风险?

谎言也是我们寻求的一部分,错误与谎言是极其相似的。一句精妙的谎言与错误还是有些许不同的。找来找去还是不能从中找到真的话,那就是你为什么不明白你要说什么,你担心找不到真话。

怎样才能确定找到了真话?

人一定会用正确的方式说话的,说他不得不说的,做他不得不做的来远离伤害。

凡事皆有对的成分,即便在错误中。

康德与黑格尔说让我们回归生命的本质,让我们明白只有认清了错误才可获知真相。

你对爱有何看法?

这是人都要面对的事情。随机真相和必要真相构成了生活,在生命中,人只考虑生命的劳苦和错误,那人一定会设法应付真相。

爱不应该是唯一的真相吗?

爱应该会总是真的,你知道任何马上知道他所爱为何的人吗?不,你20岁时不知道,你只知道零碎的东西,做出武断的选择。你的“我爱”是不纯的事物,要完全的去爱你所爱的,需要探求,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她爱上了一个嫖客,她停止了接客,憧憬爱和未来。她违反了妓女守则,倒在了枪口下。

 6 ) 人生在世

它就像你在午後三點半灑滿初秋溫煦陽光的空闊大街上漫步時驟起的一陣小雨。你本能地知道你應該隨便找個街邊的商店避雨,但這雨卻溫柔而毫無進攻性,不論你穿的衣服是不是防水是不是會因沾水而脫色,這些考量都被這雨的輕浮死死按在原地不能被你的大腦調用。於是你安心地被這雨包裹住,陽光換成了聚光燈在無垠的這條街上準確而迅速地定位到了你身上。你已無從逃離,你並不知道十分鐘后這小雨會突然轉為暴風雨。這就是你的生活。

 短评

戈达尔第3部长片,威尼斯评审团大奖。1.12幕分段,依镜头次序拍完并只取初拍镜次,镜头运动宛若人眼般活力四射,好奇主动。2.内外多重文本,女性欲脱离边缘地位"男性化"只有死亡,一如[圣女贞德蒙难记][椭圆画像]与火枪手波尔多斯。3.中断的配乐与突然静默,机关枪抖动式跳接。4.第11幕,语言与爱。(9.5/10)【2021.1.9.上海影城2K修复版重温】还是在玩混搭与解构,如纪录片式拍摄风格+各种游戏式间离手法;分章节/分幕制造断片感,却又在每一幕开头写明情节、人物或环境的关键词;突兀却点题的哲学论文式探讨,对语言的反思与声画分离实验上承[女人就是女人],妓女议题则下启[我略知她一二]。消去配乐的[圣女贞德蒙难记]与咖啡馆窗外的假街景很间离。从后方与侧面多角度拍卡里娜,果然真爱。其他迷影梗:露易丝·布鲁克斯式发型,[祖与占],墙上的泰勒。

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本该给观众留下些什么情感的故事,最终却给观众留下一堆思考,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吧。但是,戈达尔本人无疑也是个矛盾体:他一方面强调着语言和交流,另一方面又显而易见地拒绝着观众,无论他怎么诡辩;一方面让一切都发生在最表象的画面上,拒绝给予解释,另一方面却又因为他的影评人身份作祟,不断地通过引用/反对他者来构建自身。不如这么说:当他试图站在电影反面的时候,也一定丢掉了一半电影。

14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2021-1-9重看;特写、移镜、长镜、空间、构图、阴影。开场酒吧里背部的来回凝视,《圣女贞德》的面部互文,谈论《基督山伯爵》波多斯的哲学家,跑过《祖与占》的海报,爱伦坡的故事,结尾与《精疲力尽》的呼应。十二个章节的结构与随性灵动的调度设计。

1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圣女贞德受难记》的片段——对肩上脸部的突出、《朱尔与吉姆》的海报,遮挡乃至背对观众的对话与消除环境声配合主角的思考和给观众留下空隙。和哲学家对话、爱伦坡的故事,以及爱上想要摆脱后的突然死亡,都完美的融合在影片的叙事氛围中。当然此片最动人的还是Nana的神情——如此神秘如此迷惘。

19分钟前
  • xīn
  • 力荐

所谓才华,就是做什么都对。

22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安娜卡里娜乃至全片那种令人难以抗拒的优雅与忧郁,台词间的微妙联系,圣经般的摄影,极简却细节丰富,戈达尔精确的调度水平可见一斑,和精疲力尽时期区分开来但还完整保持了自己的风格,美妙。

26分钟前
  • TWY
  • 力荐

戈达尔让观众忘记了女主角的妓女身份,就像卡拉克丝让观众忘记男女主人公以外的世界一般,两人都拥有专注的叙述力量,叙述,叙述~

27分钟前
  • Kyle
  • 推荐

法国新浪潮时期各种刻意标新的手法看着真是特别烦。

29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她说:"我举手,我有责任;我转头,我有责任;我不高兴,我有责任;我抽烟,我有责任;我闭上眼睛,我有责任.即使我忘了我有责任,可我仍有责任.我想告诉你是无处可逃的.凡事都是好的,你需要的仅仅是对某事产生兴趣.毕竟,东西就是它们本身."其间,不经意地舔着嘴唇.

33分钟前
  • June
  • 力荐

桑塔格那篇著名的影评,其实也只是点到为止,开了一个小小阐释的角度。但是结论却很清楚,这是一部除了结尾,几近完美的电影。

35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戈达尔对其跳剪、宣言等独特手法最为节制的一部电影了吧。可能真是太爱安娜,以致于不舍得“随心所欲“的雍破坏一切的新浪潮思想和政治化电影做法,去破坏贞女与妓女的形象平衡度,以及那些从中蔓延开的完整悲剧。

40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人生在世”。戈达尔镜头里的安娜卡丽娜永远美丽又充满灵气,她就算变成卖淫女我也觉得她纯洁得像天使。。“把自己借给他人”原来是这个意思。。。天啦噜一天之内看了两部这么不同却各自精彩的电影,我愿意死在影院!

4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黑短发大眼睛,懂电影会跳舞,聊哲学谈情感,爱抽烟性冷淡,有个性多薄命”

47分钟前
  • 李香菜
  • 推荐

[2019年10月戈达尔√] 奖项收割机时期的戈达尔。可能做得最有趣的还是声音,技巧用的比较节制(跟他最具挑衅的片子比起来)但是不少地方依然很新颖(旁白、音乐、完全静场等等用的都很不错,皮条客朗读法国妓女现状那段太讽刺了,戈达尔应该自己还担任了一段配音[imdb显示未署名])。除了有趣的小标题之外还用到了字幕技巧。把女主角的脸跟德莱叶的[圣女贞德的激情]混剪非常好。最后拐到存在主义哲学探讨上其实有些跑偏了。

4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Godard月,16号晚在BFI终于见到了我多年女神Anna Karina,一位健谈、和蔼可亲又有趣的女士,对了话,如梦似幻……

52分钟前
  • GA
  • 力荐

疙瘩儿的娼妓——黑短发大眼睛,懂电影会跳舞,聊哲学谈情感,爱抽烟性冷淡,有个性多薄命

54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8.4 十二幕剧,正侧面看个遍,就后脑朝着你,妓女行业介绍,绕台球室独舞。她看圣女贞德看哭了,她不是个妓女,她是个存在主义妓女。

59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说话越多,没有意义的话也就越多…不用说话也能生活,一想到这点我就觉得很惊讶” 第二部戈达尔,感受好一点了…喜欢“吹气球”、“桌球室跳舞”、“妓院抽烟”三场戏。娜娜的美,是镜头都不足以构画的!

6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资料馆…看到好几个戈达尔哲学退场的朋友…还有好几个戈达尔美学屏摄的朋友…还有好几个在戈达尔式只有画面没有声音时义务配音的呼噜兄…

1小时前
  • 四两白干
  • 还行

透析生活的娼妓,命运如纸薄,禁不起这么执着的追问。形式感更强,零散碎裂,又精光毕现。

1小时前
  • 鬼腳七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