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糟糕的事情发生后,人们总将问题归结到深处,一是世界的错,二是时辰的错,三是他人的错。
但在这个故事中,我更倾向于是杜十娘个人原因所造成的悲剧。(当然人物的确是大环境所造成的,但个人始终钩连时代网络的节点,在时代画卷中为自己点染色彩,她总应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微光会吸引微光,然后一起发光发热,才能把压榨的阴霾照亮。)
我在这只是想提供一个我对这个小说的另一个视角,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立体而柔软起来。当然被误读是表达者的宿命。但这也跟我的观点阐述不清,太个性化了,或者浅薄有关,还需指点。
下面开始我的表达: 杜十娘,看似完美的,却不为世俗所认同,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无人倾听的孤独日子,这些人生与生活的“暗面”,让她的心早已千疮百孔,只有步履不停,不断寻找,才能填补这破碎的人生:幻想拥有一个强大的堡垒,与世俗抗衡。这是一场有关罗曼蒂克的梦。(私认为她的人生底色是悲哀,她所做的就是不断地进行冲淡)
李甲只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十娘的波心,她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因为转瞬间云朵便消失了踪影。然而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只当一夜风流撞见“一见倾心”(这里的情并不纯粹下面我有解释),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从一开始便注定了罗曼蒂克的消亡。
我们很容易犯跟十娘一样的错误,当身处在社交关系弱势或低层时,我们会根据大家的反应来判断这个人是否是最优的,亦或是最有魅力的,然后会想伴侣应当也是如此了吧。而当你这样做时,你的动机就不在于真正区分谁是适合的,而是想通过这个人来改变整个关系等级上的一种位置,或者是一种相处的姿态,所以这更像是在抄捷径。一个社会边缘人迫切想要被社会所接纳,被平等对待。她本一半厌世,一半渴望。而李甲放大了这份渴望。十娘想保有爱的神与魂,使之存活在她的肉体中,熬过那副肉体蒙受屈辱的漫长岁月而不死。
而这使她在这段感情中患得患失,十娘的疑惑无非就是因为觉得自己爱的太多,对方爱的不够,所以通过各种方式去窥探,证明,索取想要对方更在乎她一点。而对方让他疑惑的点,也无非就是,李甲或许看穿了这一切,但是又开始怀疑十娘是否是他最喜欢的那一个,是否应该给她足够的爱,是否应该揣着明白装糊涂,看着她自导自演这场戏。
安全感还是来源于自控,而不是找别人讨要。
十娘因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害怕对方的离开,就想尽办法对他好,让他“有恃”,但人在“有恃”之后,自然就会“无恐”,他的“无恐”让十娘更加缺乏安全感,然后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偏执就会导致缺爱,缺爱又会让人更加偏执。可感情不是一个人的拉力赛,而是两个人之间的博弈。
李甲单身时不太自由,结婚反倒自由得多,因为十娘惯坏了这份爱吧,把胃口养大了,情缘似流水,覆水总难收。她敏锐的感官总是不由自主地全涌向他,在他眼中找存在。她明明值得被爱,可她却美而不自知,总是把自己放在弱势位置,带着妥协,牺牲,取悦。这段感情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有很多个前提,不公平的付出,还要选择性的无视相处中的问题。
倾尽全力的热恋的确令人着迷,然而当恋人的世界变得极端僵化和狭隘时,这样的爱情经不起一点拒绝和挫折。直至最后面目全非。
她太极度渴求有一扇为她敞开温暖的门,可她自己却没有打开心扉去扫除积压已久的尘土与消沉。恋爱不只是恋爱,也是正视和了解自己的过程。
这段关系,某种意义上像是买了一支股票,然后这支股票并不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股票,但是因为十娘一直往里投钱,所以到了现在就会觉得好像放不下,她对投资所寄予的想象,一厢情愿的要实现兑现,但到最后只是不断的进行自我内耗。从这点看,她更像一个不考虑失败和退路的策划者,只是一个情场赌徒。这种极尽绚烂,几乎要溢出画面的不计后果的张扬之感,就好像怒放的杜鹃,因为最后的结果总是要凋谢,所以拼了命的盛开,竭尽所能的开放。
这也跟她性情中的亮烈,反骨有关。她本是为承载情爱而生的幻象,步步为营走在情路,不动心固然寂寞,一动心却难免血本无归,爱人是地狱,被爱亦是,靠美色生存更是。
不同的经历构成我们对生命的不同态度,但不变的是过程中的甘甜喜忧,亘古流传的诗篇故事,也正是因为诠释了共通的人生感悟,才得以收获一代又一代的感动。爱真的是给别人足以摧毁你的力量,且相信那不会发生。以他人经历为鉴,让自己不再是生命的独行者,在同情共感中收获启示,感受生命之河的交汇。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身,不是能力,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
看了些评论和弹幕,觉得很多人对李甲有误解,觉得他嫌弃杜十娘是妓女,又贪图其钱财。其实不然,这全部因为李甲自己的身份处境有关系。
第一,作为官宦子弟从小到大一切都是别人给的,物质条件包括感情从来都不是自己努力争取而来,不会像普通人一样珍惜自己努力争取到的一切,自然也就不会把杜十娘看得比杜十娘看他一样重,这就是两人的情感冲突。其实从李甲四处借钱、偷拿白眉手帛到想要放弃家业去私奔还是能看出来李甲真心爱着杜十娘的。
第二,李甲在外看似花天酒地自由潇洒,但他实际上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没有什么主动权,没有财政权也决定不了任何事,关键他花了那么多钱考试还没过,考试是一件可以让李甲在父亲面前有话语权的事,这个很重要,如果他考试过了就有了主动权也不会如此在意所谓门当户对娶妓女的事,这一点可以从李父第一封信和自我独白的剧情可以看出来。
第三,李甲如此家境,并不会对十娘的珠宝有所贪图,可能都对这些东西的价值没有太明确的概念(这里可以从孙富对珠宝的态度可能看出来)。但毕竟李甲还是有文化,无价珠宝和一千两哪个更贵他还是知道的,两者对比主要是用来羞辱李甲。
另外一提李甲不具备盐商孙富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练就一身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他可能从小都没有什么人与他对抗,只有一个具有压倒性力量的父亲,如此生活环境造就了这样一个容易听信他人的性格。不然也就不会一个设定成商人,一个设定成官宦之家的书生了。
这部电影的道具、场景都很精致和华丽,特别是字画和吃穿用度的细节方面,极具古风古韵。细节还是看老电影,用心还考究,导演有文化。演员气质佳。
潘虹长的太过咄咄逼人,没有青楼女子的风骚,更像一个严厉清冷的女老师。李甲的演员气质非常突出,演的很像一个耳根子软的美丽富家公子哥,中国传统懦弱渣男。
最后的高潮剧情就是十娘投江。
想想看她确实绝望。自己的命运如何可悲,小时候被卖。长大了自以为有了自由身,还是被卖。(还是被老公卖掉的!)所以财富美貌智慧都拥有的她依然不能活上自由快乐的生活,财宝男人都不能给她保障,活着有啥意思?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艾玛。老电影啊,导演都是文化人,水平立意就是高!
死亡是悲剧永恒的主题,中国人的为爱而死,为情自戕,是吹熄蜡烛的最后一口气,是解脱,更是新的开始。 祝英台死在梁山伯墓前,相较于西式罗密欧的殉情,情景上更绝望,由此显得死亡反而更有希望。梁祝是个人情感与集体传统冲突下的悲剧,化蝶是民间对这个故事所能想象到的最好结果。有多少不圆满的中国爱情戏文里,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但又不只是死亡,他们化蝶或者成仙,终归是脱离了凡世,传达的是中国独特的死亡观:并不是为了爱与自由,我愿付出死亡的代价,而是唯有死亡,才能带我走向真正的爱与自由。
哪吒剔骨还父,剜肉还母的故事家喻户晓。李敬泽在《作为哪吒的文学》有写到,《西游记》里有孙悟空大闹天宫,那是革别人的命,很好,而哪吒这个少年是革自己的命。他剔骨还恩,他抛却已有的一切,走出他人的庙宇和城邦,进入广阔原野,越过种种界限,获得一个新的心。他脱胎换骨,然后在原野中,摘一枝荷花,或随手摘一枝别的什么植物,就以此作为自己的身体,获得一个新的身体。 这种自我毁灭的行径,往往蕴含着追求自我超越的本质,实际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就像今天观的这部影片1981版的《杜十娘》。杜十娘童年无奈被卖、母亲绝望自尽,数十年苟延残喘,八年青楼受尽屈辱,以为幸遇良人,孤注一掷携珠宝万两与李郎远走高飞。谁知李甲以家世和前程为重,转手将十娘以千两纹银倒卖给盐商孙富。而后杜十娘闻知,如雷轰顶,自己痴情追求的理想全告破灭,心如刀绞。电影高潮,正当李甲与孙富双方人银过手时,杜十娘打开百宝箱,指点着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尽吐满腹哀怨,倾诉世间不平,怒骂孙富,痛斥李甲,将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长江的滚滚波涛。
“我杜十娘虽出身卑贱,却是个堂堂正正的人。八年多少王孙公子,朱门豪富,车马盈门,万两黄金,都没能买到我杜十娘半点真情!”杜十娘船前投江是坦荡自尽,更是向死而生。一个人抛弃所有去追求内心最渴望的最珍贵的,这样的孤注一掷是另一种形式的对自我的坦诚相待。杜十娘的悲剧是封建时代赋予的既定结局,杜十娘的死比她生前无数的莺啼婉转和翩翩起舞还要美而壮观。 无论是梁祝的化蝶还是哪吒的自刎抑或杜十娘的自尽,有着同样的情感核心——一种身份与自我的割裂,一种面对庞大社会的无力,一种熊熊燃起的、无处可去的愤怒,于是举起了剑,不知刺向哪里,只能转向自己。 漫长的历史和集权,成就了高度统一的社会共识,依旧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旦凭自我意志行事,便极可能成为脱离纲常的异类,自己乃至亲友都要承受来自整个社会的弹压与抨击。此时社会的压力和亲情的绑架达成了同盟,完成对自我的共同绞杀。亲情血脉绑架你,周遭舆论压制你,公序良俗束缚你。你心里知道一切都不对,但是表面上看去一片风轻云淡,一片井然有序,所以最后只能“挥剑向自己”。
就像《牡丹亭》里,杜丽娘说良辰美景奈何天,好像人是命运的人质,一切故事的暗线必定指向此恨绵绵无绝期。由此可见,中国人的爱恨情仇全部指向自己,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胜与和解,只剩“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杜丽娘离魂时一改病容,鬼魂披鲜红的披风出来,神采奕奕,比活着时还像活着。我想她此刻才是个活人,才是“姹紫嫣红开遍”,从前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这样的死之咏赞是中国人才能理解的家与国的悲剧,忍耐与克制是秩序紫禁城下每个个体生存底色的暗与哀。
记得和妈妈一起看的,当时我妈是鼻涕一把泪一把了,我还在看笑话。等到上了高中再看才看到潘虹的美和杜十娘的决绝。
近日看潘虹主演的《杜十娘》,发现里面演纨绔子弟孙富的娄际成,居然就是娄烨导演的父亲。一个始乱终弃的风尘故事,近乎哀感顽艳,杜十娘在知道自己被情人李甲转手卖给了孙富的详情后,潘虹演出了哀莫大于心死的悲戚、绝望,这种悲不是歇斯底里那种悲,甚至带着一丝毁灭性的理智和自嘲,心死,是确凿无疑的。潘虹形神内敛,收放自如,情绪酝酿极佳,船头怒斥之后幻灭,先是沿江心抛弃珠宝首饰,直到携百宝箱只身投河自尽。1981年第4期的《电影画报》上有介绍这部电影,彩色印刷,美极了,小时候经常对着杂志发呆,猜想剧情走向。
为潘虹阿姨的美貌打三颗!如此交际名媛白富美因为被一渣男辜负了于是携巨款投江自尽。。。胸中顿感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
记忆中故事是拍的挺好看的,虽说当时(90年代看的)没觉得女主多美(确实是个漂亮姑娘就是了),但怒沉百宝箱的一段真的带动情绪。现在看演员才知道,原来我是看过潘虹版的哎………我脸盲,到她《股疯》之后N年40+重出拍剧总演恶女人才认得她~
中国古典电影美学的高峰,可惜再往前是戏曲衣箱,往后是港台歪风,80年代本可以往更系统化发展的古典影视审美成了无以为继的独苗。
孙富谋夺美色,轻掷千金,固非良士;李甲不识杜十娘一片苦心,碌碌蠢才,无足道者。独谓十娘千古女侠,岂不能觅一佳侣,共跨秦楼之凤,乃错认李公子。明珠美玉,投于盲人,以致恩变为仇,万种恩情,化为流水,深可惜也那名姬姓杜名媺,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生得: 浑身雅艳,遍体娇
电影里同样的发乎情止乎礼,对比爆剧真的讽刺啊。当时的娼妓有几个是心甘情愿的呢?这是我杜薇八年的心灵血肉,八年的买身钱呐,握拳颤抖的手太难忘了。想到梦华录美化官妓,不正视她们的苦难就痛心,还是2022年。潘虹老师扮相好美,身段也绝👍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观看时间:2007年。观看地点:高中文科楼13班教室语文自习课。
加了太多有的没的配角 杜十娘也是哆啦a梦的一种 什么宝贝都藏着掖着
潘虹当年真是绝代佳人,而且演技确实出色,很赞的一版,告诫深情善良女子切勿爱错人。
先看的故事,后看的电影。忘了电影结尾是否保留了最后托梦赠宝箱给船夫的段落。潘虹真的太美了。
伤害杜十娘的不是爱情,是那种人生走到绝境、终感社会容不下自己的绝望,她恨的不只是这个男人,更是那个吃人的社会,她只是用死亡嘲笑这个社会,死亡是她的反抗。
小时候好多年都忘不了杜十娘最后往江里扔宝石、项链、玉镯的桥段。
小时候看的,当时好想跳下河去打捞杜十娘扔进水里的奇珍异宝哦
规矩,认真,老片气象。服化道值得玩赏。选角非常成功。台词多是来自冯梦龙的原作,而电影里的人物则更扎实。潘虹是我喜欢的一类演员,有贵气。有趣的是,大陆和香港的杜十娘,分别选择了潘虹和李嘉欣这两位混血美人出演。或许下意识里,名姬就该是一张明艳张扬的面孔?
儿时看《杜十娘》,应该是在村里的某个晒谷场。后来又读了“三言”“二拍”,很长时间算是树立了我对中国古代女性若干天真的想法,和一个不太正确的女性观。女性崇尚爱情,拒绝物化,却只能以死相争,想起那些不愿被侮辱被欺凌最后决然喝药上吊跳楼自戕的美丽尸身,悲乎!后来略经过一些人事之后,才发觉中国古代女性,《诗经》之后,若还能发出一点真实的声音,只能是泼妇、妒妇、娼妇、悍妇者流了。那些所谓的贤淑秀慧,被宝塔镇着,被牌坊压着,早已发不出任何声音了。如今回过头再来看这部电影,明珠暗投,又岂止十娘哉?她们一样在苦熬。
经典~。。乃至小时候自导了许多遍囧 = =。。。
高中语文老师上课时放的,全程目不转睛盯着潘虹。
友邻提到杜十娘,第一想到的就是潘虹的这部电影,不得不说当年潘虹还是个美人演戏也张力十足,但现在所有形象都是一个模子可出来似的,十足不通人情世故的恶婆婆,她也不是不会演戏,但为什么不挑一下剧本呢,完全想不通,就算入老年也可以有自己的戏路,她完全是把自己封死了。。
很喜欢1981年版《杜十娘》的仕女画风,这部电影的制作真的很走心。在古代聪明成熟的杜十娘以投江自尽表当时赞颂的女性贞烈之志,如果是现代杜十娘应该用自己的百宝箱把自己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