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IMDB上一个评论:The Snowman may not be the worst film of 2017 but it's clearly the biggest waste of potential。
看过好几部奈斯博的书,大多都是哈利警监。他的书里凶手大多不难猜,但是书里的气氛,情节,主角的性格都非常对胃口。雪人在看书的时候就觉得太适合改编电影了,尤其是结尾那句话," 霉菌就是这样,你看不见它 , 但是它的确存在 ",画面感强的我都直接脑补出电影片尾了。书里很多片段压根不用改,直接用在电影里就行了。考虑奈斯博另外一本书猎头游戏就改编的很成功,我对雪人的电影是有很高期待的。
但是这个最后上映的电影简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这个导演后来也抱怨说因为播出时间限制,拍出来的电影完全不是他想要的样子,大部分的剧本都被删掉了。这个我也理解,因为小说内容确实太多,而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确实太短。但是这个不是你拍出一整部故事支零破碎,情节沉闷乏味的电影的借口。
先说人物,主角嘛,哈利至少在雪人里不止一次说过他挺丑的,至少确认过比马地亚丑, 而且满脸皱纹。但是主角明显太俊俏了。而且发型和根根直竖的平头也差了点,另外也感觉不到书里说的那么瘦。演技嘛中规中矩,说实话剧情砍了这么多也没太大发挥空间,但是那种颓废的感觉还是差了一点。
配角的话几个女角都选的很不错。萝凯我挑不出任何毛病。卡翠娜虽然从哈利最欣赏的女干警被演成了一个傻白甜,但是外形是很棒的。马地亚演的非常出彩,拉夫托也很符合书里的形象。老上司哈根基本没啥戏份,书里最闪亮的那一幕也被砍了。其他几个配角就没啥戏份了,除了斯托普从我想象的克林顿的形象变成了秃顶老头的形象以外,其他的都中规中矩吧。演员这一块其实没啥好挑刺的,这也是我给2星的主要原因。
但是剧情真的是问题太大了。改原著不是问题,电影基本都得改。而且这书内容太多不砍根本拍不完。但是导演简直改的莫名其妙,该砍的东西不砍,不该砍的瞎砍,还往里加一堆没用的原创内容。啥都想说一点,结果啥都没说清楚,最后观众看得一头雾水,满脑子的Excuse Me?原书里几次转折都没有了,还莫名其妙加个冬奥会的内容……卡翠娜的支线全部被砍,被塑造成了傻白甜不说,还直接给人整没了。偏偏还加了个警局高科技设备的戏,莫名其妙占了不少时间,感情人家就是从卑尔根调过来推销新设备的。整个故事最核心的遗传病,也就是皮肤硬化病也直接给整没了,凶手的动机给刨掉了大半。霉菌清理这个本来是天生的开头和结尾,结果硬生生整成了一个二逼维修工小青年,估计没看过书的群众看完了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整这一出吧。然后基本所有的推理情节都没了,比如鸡舍的部分,医院的部分,大体的部分,我都不知道这电影的定位是侦探片还是悬疑片还是惊悚片,因为这片既没推理也不悬疑更不惊悚。最愤怒的就是我期待了好久的萝凯和哈利的几次羞羞的事情也没有了!坐身上蹭蹭一次就打发了!不能忍!结果还给欧雷克这小子莫名其妙搞什么父子露营的戏,然后又说了个开头就没了。整个电影基本就是这个样子,想表达点啥,结果想想没时间了算了都砍了吧然后说下一件事,然后观众就看的莫名其妙。至于片尾强行扯上猎豹更是不想吐槽,卡翠娜姐姐你都给整没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然后这电影整个的气氛也是平平淡淡,本来书里很多紧张十足的推理,追击,逆转基本都没了,变成了整个白开水一样说到哪是哪的节奏,哈利也就是跟普通警察一样,接到报案去看看现场,回警局聊聊天,晚上回家睡觉,然后灵光一现突然就发现怎么回事了,什么事情都按部就班的节奏,简直看得想睡觉。
借开头引用的那句话,去年的电影里比这部片烂的大有人在,至少这片地异域风情和演员的颜值放在这里。但是这么暴殄天物浪费原著的片真的是想不出第二部了。
刚沉迷哈利霍勒系列就看到这部片,当新故事看,是挪威风光悬疑探案片(?)哈利马地亚和欧雷克都是心中的形象…but,神探加吉特的铃声真的忍不住翻白眼
以下是来自书粉的愤怒,完全不公平公正纯粹情绪化:
这个小棠菜设定的卡翠娜怎么回事!明明是猎豹的卡雅啊!还我酷炫狂霸的疯子工作狂!这个中年危机的萝凯是怎么回事!明明是凭笑声就可以让哈利想结婚的明媚女子,跟蝙蝠里不甘平庸跑去自杀的克里斯汀一个画风…故事主线和献祭感终极pk,gone with the wind…按你胃,很失望,但是还是点了一张券去看[愉快]
电影改编自挪威作家尤·奈斯博的同名小说。
尤·奈斯博是挪威史上最畅销的作家,没有之一。他有文坛贵公子、乐界摇滚巨星、欧洲罪案天王之称,其18部作品全部登上挪威畅销榜第1名,并且多次将各种图书奖项收入囊中。
《雪人》原著小说是尤·奈斯博以奥斯陆侦探哈里为主角创作的第七本小说。
如果《雪人》反响良好,尤·奈斯博的另外六部关于哈里的小说也将有机会登上大银幕。
但是,这个计划可能落空了。
《雪人》一经上映,就收到如潮差评,烂番茄新鲜度只有8%,均分3.1,
metacritic评分只有23,
3500万美元制作成本仅获得4267万美元票房,票房分账之后根本收不回成本,可以说是口碑、票房双双扑街。
《雪人》的制片人是马丁·斯科塞斯,他执导的《禁闭岛》《愤怒的公牛》《华尔街之狼》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佳作。
《雪人》的导演是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他在2008凭借《生人勿进》扬名立万,获得各种电影节大大小小的奖项,2011年执导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也入围了奥斯卡,发挥还算稳定。
而《雪人》的编剧有三位,分别是霍辛·阿米尼、彼特·斯特劳恩、尤·奈斯博。
其中尤·奈斯博是原著作者,而霍辛·阿米尼、彼特·斯特劳恩都曾提名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
除此之外,《雪人》的主演法鲨、科洛·塞维尼、J·K·西蒙斯都曾在奥斯卡提名或者获奖。
如此强大的班底,拍出这样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非常意外,也非常遗憾。
电影的问题很多,最直观的一点是太平淡了,愧对剧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的定位。
法鲨饰演的是一个名叫哈里的侦探,他和前任拉克尔分手后仍然保持联系。
而拉克尔如今和马蒂亚斯生活在一起,他们还有一个孩子奥列格,但奥列格的父亲并非哈里或者马蒂亚斯,他也并不知道亲生父亲是谁。
哈里和搭档卡特琳(丽贝卡·弗格森 饰)
三番两次接到成年女性失踪或死亡的案件,共同特点是案发现场都有一个雪人。哈里和卡特琳发现这是连环杀人案,凶手总是在下雪的时候作案。
诊所的威利森医生有重大嫌疑,因为有两位受害者都是他的病人。后来,哈里在木屋发现了身首异处的威利森,以及多名受害女性的尸体。哈里怀疑威利森是他杀,警局却认定威利森是自杀,并宣布结案。
哈里没有就此罢休,最终发现凶手是他的前任拉克尔的现任马蒂亚斯。
原来,马蒂亚斯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所以他要杀死所有因为出轨而让孩子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女人,或者是因出轨而堕胎的女人。
马蒂亚斯和哈里在冰面上对峙,持有手枪的马蒂亚斯掌握着哈里的生死权,然而他正要开枪的时候,一脚踩破冰面被活活淹死。
电影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手法,支线剧情很多。
比如,9年前有个叫拉夫托(方·基默 饰)的警察在调查这宗案子,最后却在木屋中自杀。
事实上,拉夫托和威利森都是被马蒂亚斯所杀,并且制造了自杀的假象。
电影中还有一个叫阿尔夫(J·K·西蒙斯 饰)的商人,他是犯罪嫌疑人之一。
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故事还是相当复杂的,而以上剧情还仅仅是电影的一部分。
观影的第一感觉就是两个字:难看。
作为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 / 犯罪类型的电影,
本应该有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给观众紧张、刺激的体验。
优秀的悬疑片,可以非常吸引人,让你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分不出心思做其它事情,甚至都不愿意去上洗手间。
而《雪人》是毫无波澜,淡如死水,整部电影过于平淡、枯燥、沉闷,没有高潮迭起,没有一波三折,满满都是尿点,唯一能看的也就是风景了。
如果这是一部文艺片,那么平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悬疑、惊悚、犯罪类型的电影让人感到平淡就非常严重了。
其次,电影无论是剧情、人物、线索、细节都非常多,全部浓缩在110分钟内的结果就是许多铺垫、伏笔都是轻描淡写、蜻蜓点水,刚开始很唬人,后面却没了下文,无法做到前后呼应,导致虎头蛇尾。
比如,凶手多次在作案后堆雪人的行为,并没有被成功打造成一个独特的标志或者图腾。
再比如,哈里收到的恐吓信,以及拉夫托也收到过的类似信件,也是故弄玄虚,虚张声势。
汉尼拔喜欢吃人,小丑作案后会留下一张扑克牌,《V字仇杀队》的V怪客始终戴着一个面具,《电锯惊魂》是戴着面具骑三轮车说“I want to play a game”,《七宗罪》是在案发现场写下受害者的罪行……这些行为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标志,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看完电影三年五年后仍然记忆犹新,这就是成功的案例。
但《雪人》中无论是堆雪人,还是恐吓信,都沦为可有可无的元素,没什么实际意义。
《雪人》的角色太多,篇幅又有限,再加上导演和编剧没有发挥好,导致全片没有哪个角色的形象塑造是足够成功的。每个角色出现几分钟,东一下西一下,完全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由于哈里被拉克尔甩了,我们可以推测导演想对哈里刻画一个重视工作、忽略家庭的形象,但哈里的行为至始至终都很普通,无非是有那么两次酗酒的经历,况且酗酒之后也没有做出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仅仅是露宿街头而已,让人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被抛弃。
导演也想塑造哈里和奥列格的父子情,打造一种奥列格不知道亲生父亲是谁,但哈里对他视如己出的效果。
然而哈里从头到尾就送了奥列格一张音乐会门票,以及看了一次他的球赛。
哈里答应了以父亲的身份,参加奥列格学校组织的父子露营活动,最后也并没有去。
观众设想的电影结尾哈里会心生愧疚,陪伴奥列格参加什么活动作为弥补的桥段也并没有出现。
电影最后完了就完了,仅仅给了一个拉克尔和奥列格幸免于难的镜头,其它的再无交代,就像拉克尔和奥列格这两个人物不重要一样。
拉夫托和阿尔夫的形象塑造更是几乎为零,落入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境地。
这两个角色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给人一种“还不如去掉”的感觉;但去掉这两个角色,电影确实会缺少许多线索,导致剧情不够丰满。
作为悬疑片,幕后黑手一定要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并且能让人耳目一新,大呼过瘾。
然而当你知道凶手是马蒂亚斯之后,并不会觉得剧情多么精彩,只会觉得:这是什么鬼?
感觉就是浪费了两小时,得到的是一个很平庸的答案,而马蒂亚斯的作案手法和犯罪动机也非常普通,甚至显得很有槽点。
如果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早就猜到凶手是谁,那就更没有看点了。
他掉进冰湖的结局也着实可笑,观众想看的是《猫鼠游戏》那样警匪之间互相拼智商,而不是警察还没来得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罪犯就已经被自己蠢死了。
法鲨曾经凭借《为奴十二年》和《史蒂夫·乔布斯》分别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男主角,足以证明他是实力派演员。
但他近期出演的《刺客信条》《歌声不绝》《雪人》口碑都很差,《异形:契约》口碑不错,但票房也不如预期,导致“异形宇宙”前途堪忧。他最近的电影生涯屡屡受挫,实在是让人心疼。
前面我们说到,《雪人》从制片人,到导演、编剧、演员都是很强大的,最后集体发挥失常,也是所有人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一名演员最可怕的就是重复自己,导致戏路越来越窄,尤其是商业片或超级英雄电影的演员。甚至给人留下固有印象,被贴上类似“万磁王”这样的标签,让人觉得他仅仅是万磁王,忽略了他的其它电影。
如果没有其它优秀作品,意味着一旦不演商业片,或者合同到期了,他就只能去演烂片了。
(这两段并不是在说法鲨,只是用法鲨来打个比方)
这也是为什么加里·奥德曼、马修·麦康纳、克里斯蒂安·贝尔在出演商业片的同时,也不断出演各种电影、各种角色来拓宽戏路,从而良性循环;而布鲁斯·威利斯、尼古拉斯·凯奇演过几次烂片之后,再也接不到好剧本,从而恶性循环。
一直以来,法鲨都想演一些《X战警》之外的其它佳作,证明自己什么都可以演。
结果他最近演了好几部电影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全都不如《X战警》系列,翻来覆去还是演《X战警》最稳妥。
就像王晶认真拍的电影,票房往往都不高;而他票房高的作品,往往又是烂片,这样的结果使他自己都很迷茫。
冯小刚也愤怒过,甚至还曾多次向观众和市场抱怨,称自己认真拍的电影不好卖,“瞎拍”的却总是能买大钱。
正如网友所说:很多文艺工作者的苦闷就在于,他们最受欢迎的作品,很可能并不是自己想创作的。
《X战警》系列固然口碑、票房都不错,但法鲨明白,他不可能演一辈子的万磁王。
只能祝他早日结束水逆,再出一些《无耻混蛋》《为奴十二年》《史蒂夫·乔布斯》《兄弟连》这样的佳作,证明他不仅仅是万磁王。
改编自 挪威尤·奈斯博 2007年的同名作品。我之前阅读尤·奈斯博“Harry Hole哈利·霍勒”系列小说的顺序是,《警察》、《幽灵》、《猎豹》,这个顺序正好跟作品发表的时间顺序,同时也是作品内容的时间顺序是相反的。这几个故事的源头仿佛都指向《雪人》,甚至在《猎豹》里还写到了“雪人”给予哈利霍勒帮助以及“雪人”的结局,因而对于《雪人》还是相当期待的。 看片子没有看书费劲,所以先睹为快。BUT,WTF,这是什么鬼? 制片,导演,编剧,演员,以往都有不俗的作品。这么好的阵容,怎么会拍出这么一个Shit来?居然还是花了好几天时间下了一个30多个G的4K高清。
毛主席说过,北国风光千里冰山万里雪飘!毛主席没有去过北国,但他描绘出来的北国风光一点也不差!单看这个电影,我要给五星,摄影很不错,音乐也蛮到位,甚至让我有种荒野猎人的感觉!没看过原著小说,因为实在是没有时间看小说。电影目前看了一遍,亦有很多细节没有看透,值得再看一遍。有些人说这个女警蠢……其实她也不是蠢,只是在查案的时候带有自己的情绪,毕竟她父亲被这个杀人魔给枪杀了,可以理解她这种心情。就像我们做一件事情带有情绪,往往就不会和别人配合。比如罗斯维尔当地居民相信有外星人,因为她们亲身经历了这件事,身在其中,情感丰沛,无论政府怎么解释,她都觉得是假的,非要自己去弄个明白不可!甚至不惜在政府结束调查后,还要独自深入调查。我想,这怕也是人之常情。
前面几桩案件铺排得都很好,不看到最后都无法知道谁是凶手,而那个雪人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北欧人民可能对符号学和音乐特别在行。影片后面有一段不错的电子乐,就是男主躺在地上,而他的前女友想和他交合那场戏,感觉是alt—j的音乐,不知道我感觉对了没。
影片绕来绕去,杀手最终还是一个医生。感觉很多电影也好,真实事件也好,医生杀人还真是溜得很。毕竟他对人体很了解,杀起来也就很方便,我们中国也有句古话:庖丁解牛。杀得简单点的,就像这部电影,颈部大动脉一拉,人就没了。不过我有点疑惑,人头真的像影片里面描述的那样容易被锋利的铁丝削下来吗?我感觉颈椎还是比较牢固的,有好几层韧带以及关节加持,至少也要用砍的吧!也有电影杀人就比较优雅了,比如汉尼拔教授,要掏心掏肺掏肝掏胰腺掏膀胱掏大脑的……必须做得相对精细一点才行。
北欧的雪景风光一片苍茫,美不胜收,电影虽然剪辑上有点问题,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感觉还是改编成剧,精雕细琢一下更好。
导演到底是不是单亲家庭???
天,这么烂的电影也是很久都没看过了。凶手去法老师家蹦迪那一幕彻底崩了,哈哈哈
事实证明十集北欧剧的模式不适合被压缩成电影 还是要说法鲨的气质和挪威冬季还是很配的 ps Rebecca在这部里简直可爱到不敢认
7.1/10 給高分純給面子 女主 弗格森小姐
那么好的故事拍成这种鬼样!原著党太生气了
人物繁多,凶手易猜,剧力不足,全靠雪凑。编剧想要传达的讯息太多,前面故布疑阵,都是混淆视听的假线索,两条时空的交叉对应剪辑的也不好。导演和摄影又太醉心于雪景,拉长了正常的节奏,以至于最后突然加快步伐,重要线索不断出现,仓促收尾。ps, 方基默的脸似乎也动了。
这不是那本书!!!!这不是!!!!
看到最后,我看到同伴脸上写着are you fucking kidding me
没看过原著不觉得有评分那么差。犯人是医生,不知道爸爸是谁就觉得是妈妈的错,复仇心扭曲。法鲨演了个神探嘛。所有雪景都让我心旷神怡。
故事很错综复杂... 电影的改编并没能把事讲清楚...但老戏骨们的表演都很厉害...感觉,需要拍成电视系列剧,才能有足够时间展开。
英国上映第一天跑去看,太虎头蛇尾了,对原著掐头去尾省中间,人物动机阐释不充分,双胞胎姐妹梗太臭,最后掉进湖里什么鬼,全剧根本没有高潮???
完了
其实比想象的要好上一些,还是有点不尴不尬的。冰天雪地的制造悬念感已经屡见不鲜了,虽然我还是很吃这一套。整个片子整一个低成本电视电影的感觉,关键是叙事实在是太欠了,且结局大boss这么一摔锅对不起片长啊。法鲨再美也挽救不了这电影,强行秀美腰和内裤,没有船戏给个差评…
镜头美是美,没啥意思,我法鲨老喜欢拍这种东西...我说心里话,看之前也十分担心会看到无证之罪的原版,然而看完了,发现像的只是皮毛的皮毛,氛围外面的氛围。越想,像的地方越少。放心了。
被书剧透了的我表示这是什么烂玩意儿?
室外景致实在太独特了,非常美。剧情也没有问题啊。减分项就是法斯宾德真的太没有北欧气质了。
前面节奏挺好的,配乐也很棒,到最后……杀人动机???你鲨又露了腰,满足=v= 打酱油的大喜哥可真帅气,大长腿可真好看。
在电脑里存了很久,一直没看(评价不高)。抛开原著来说,此片还算合格,尤其是整个环境,大雪纷飞,那么厚的积雪,把那种北欧冰冷感烘托的很到位。但是最关键的凶手杀人动机和行为模式讲的非常含糊,比如凶手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给哈利霍勒提醒,杀人的真正动机之类的,而这个其实很重要,导演没有讲清楚,很遗憾。另外,萝凯的扮演者太糟糕,没有美感,有点儿老。
鲨腰救不了烂片,心疼全方位好阵容一秒,2049仨小时没感到无聊的连环杀手爱好者我竟觉得这不到两小时十分漫长。斯堪的noir的精髓可不只看着冷,惊悚氛围也不能只靠冰天雪地来营造,不合时宜的闪回会分散观众对悬疑主线的注意力,最可惜的是这个杀手,不够可怕又不够可爱,高潮对峙真是一点快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