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速递》(Taxi)是1998年由法国知名导演吕克·贝松编剧的知名动作喜剧电影,该片当年在全球席卷4000多万美元的票房,随后又有四部续集作品,1部美国电影版翻拍以及一部美法合拍的12集剧集来继续延续该系列的的士风潮。
1998年的《的士速递》由吉拉尔·皮雷(Gérard Pirès)指导,吕克·贝松担任编剧,讲的是一个拥有超高赛车技艺的的士司机丹尼尔(Daniel)和一位笨拙的警官埃米利安(Émilien)合伙一起对抗一群银行劫匪的故事。双男主讨喜的设定加上吉拉尔·皮雷稳定的导演功力、吕克·贝松操刀剧本护航,流畅的动作赛车场面加上有趣的喜剧桥段,使得《的士速递》着实为这个系列开了个好头。
当年的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还是水嫩与性感集一身的新生代明星,通过本作中的表现获得了第24届凯撒奖(César Awards for 1999)最佳新人女演员(Meilleur espoir féminin)的提名,对男性非车迷观众而言,本片的一大亮点基本上非她莫属了。
2000年,《的士速递2》(Taxi 2)带着同样精彩的剧本,再升一级的笑料和原班人马回归,故事则由银行劫匪转到了日本国防部部长女儿绑架事件,很显然剧情的升级(国际化)意味着格局的扩大,同时导演热拉尔·克瓦兹克(Gérard Krawczyk)和吕克·贝松合力增加了动作场面的描写,也很好地控制着全片的节奏,使得其与第一部相比更加紧凑,高能部分也相对来说比较集中,观感会因此适当提升。
当然同样的套路玩得太多也未必是好,热拉尔·克瓦兹克将同样的元素带到了接下来的两部续集:《的士速递3》(Taxi 3)和《的士速递4》(Taxi 4),某种程度上也能算是好事,毕竟同样的主创坐镇能够保证成品的质量不会太差,而事实上也证明了《的士速递3》并不会是系列最差,但也不会较为出色,因为其大部分元素的光芒都已经在第二部中玩了个遍,即便是增加或替换了一些动作元素,其核心主线依然是两位主创插科打诨般顺利破案。
而当来到《的士速递4》时,明显可以感觉到主创已经玩过界,双男主的戏份比例明显失衡,由最初的赛车与警匪纠缠两个元素的完美融合,到第四部大量的刑侦破案的桥段以及其他角色的戏份,这虽然对系列的老观众而言未尝不是另一种新的故事,但对整个系列本身却是自戳轮胎;勇敢的丹尼尔退居二线照顾小孩,笨拙顽固的埃米利安和系列常青树吉伯特局长(Commissaire Gibert)充当大部分亮点和戏份的执行者,届时的玛丽昂·歌迪亚早已意识到该系列正在越拍越烂而选择退出,这种种的暗示仿佛都是在提示该系列已逐渐走到尽头了。
事实上也基本上确实如此,直到11年后的《的士速递5》(Taxi 5)出现后,这个结论才真正实锤。2018年,年轻导演弗兰克·盖思堂彼得(Franck Gastambide)重新捡起这块不太明亮的招牌,决心给其抛光上色,重启系列,但除了能够召集回部分配角之外,吕克·贝松也只是回归制片位置,导演、主演、编剧等主要位置都由弗兰克·盖思堂彼得亲自担任。
然后弗兰克·盖思堂彼得抱着如果第五部卖得好,那么还会继续拍第六部的心态,最终拍出了“我只是暂时在这里待着,很快就走了”的作品。也许是缺乏经验,《的士速递5》整体故事的碎片化严重,前后逻辑不搭,更像是剧本往喜剧风格方向一昧妥协最终完全变形;同时人物设计方面欠缺打磨,双男主中的一号人物由原本的的士司机变成了警察,而二号人物依旧秉持着前几部埃米利安一样笨拙的性格,但某种程度上更像是把这样一个二号人物由“笨拙但却想做好每一件事”写成“弱智且丝毫没有行事动机”;当然最主要的问题依旧是双男主的矛盾核心驱动力欠缺。
尽管《的士速递5》最终票房口碑都没有激起大浪,但是弗兰克·盖思堂彼得依旧打算开拍第六部,而前四部丹尼尔的饰演者萨米·纳塞利(Samy Naceri)则表示如果吕克·贝松能够召集老团队回归重拍,他会选择继续饰演丹尼尔,但他也坚决表示不会与弗兰克·盖思堂彼得合作,因为他认为弗兰克会再次把这个系列给毁了。
最终《的士速递6》会以何种形式、何种阵容呈现在大银幕还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从这个系列曾经焕发光芒(甚至吸引了好莱坞进行故伎重演)到逐渐走下坡路,到无力重启进一步砸招牌,无论是谁想要去重拾这辆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电影中都已经渐出观众视野的的士,未来都会面临着一条极其困难的路。
学学速度与激情,找帮俊男美女不好吗,来个真正的美女警花当搭档,和美貌修车工搞点暧昧。再来个插科打诨的配角组成铁三角。在弱智局长的带领下误打误撞的破获了案件,穿插着飞车与爆炸,再加来点特技。只要 TAKIX一出现还是能拉拢一批寻求情怀的观众的。
我实在不理解满脸麻子的肥婆,侏儒,神经质的秃子对电影有什么正面帮助,尤其是开头肥婆喷屎的镜头,真是惨不忍睹。如果跟你讲个笑话说某人走着走着掉粪坑里了,你会觉得好笑。但是把屎尿屁直接端到你脸上,你肯定笑不出来了。憨豆先生也丑,但是人家丑的可爱,丑的有特点。没有萌点的丑是毫无意义的,一切表演都是为了形成达成某些目的,形成对比。
开头10分钟我就在想,这部电影是不是换了导演了,节奏感觉和前四完全不一样。出来一看果然换人了,由一个完全没听过,百度都查不到资料,估计家里有矿的家伙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所以说这部片子烂的有道理。主演为了衬托自己的英俊潇洒,而把队友丑化的不像个正常人。
被誉为全巴黎最会开车的刑警西尔万因为一个不小心睡了警察总监的老婆,被直接流放到马赛,迎接他的不仅仅是当地不拿警察当一回事的民风,以及一个小小的警局,还有一群堪比神经病一般的队友,和一个可能就是神经病本人的市长。
出场的人物包括但不限于:
唯一一个看起来正常,但很爱洒鸡汤的黑人老头,全场就出现了几分钟,撒完鸡汤就住院了。
因为怀疑自己老婆偷人而钻研了窃听技术的地中海型秃头男,若有人敢和他对视三秒就拿小手枪BIUBIU你~~
常年不擦鼻涕,爱好开冷笑话的大高个,具有把犯人照片变成漫画的隐藏属性。
身材矮小但是拒绝别人叫他侏儒的侏儒本人。全篇里的大英雄。
体重超过200斤的肉弹警花,附带可怕的花痴属性。
还有一个一直没啥台词眼睛直勾勾的路人甲刑警。
以及说话不着四六,脑袋和被驴踢了一般的市长,和他的矮个子男秘书……
都说出现异能人士必定天赋异禀,但是这参差不齐的身高和造型一出场,不知道为什么我脑海里就出现了欢乐喜剧人的音效我滴妈呀!几乎每个人物都自带笑点,我是没怎么看过法国幽默电影,但这样的角色多了,你还怕不搞笑么?
小西同志搭档是一位快车男小埃。一位个子不高,但开车很溜的老司机。
一位开车666到见了警察都不停车的老司机。
一位见了警察不但不停车,还撞上去的老司机……哎妈呀!这一撞,撞出了一出孽缘。
小埃内心里一直都有一个英雄梦,为了弥补自己的身高,也为了让女友看得起自己,主动请缨要和警察联手,而警察小西则要一方面要看在小埃的叔叔拥有的全世界最能和歹徒抗衡的这辆出租车,另外一方面也的确是无人可用啊!!
白雪公主注定不能和小矮人在一起啊!哪怕是个矮个子的王子也能凑合~~
在小埃没出场之前,我一直都觉得,男主小西绝对是个话痨的逗比。
一出场的那段逼供的戏码,和睡了总监老婆之后的叨逼叨,让我一直以为他。就是。话痨。本尊。
然后,小埃出场了,话痨正式交棒。
后面三分之一的情节都是,小西负责开车,哈哈大笑,小埃负责高潮式的喊叫。
这部戏应该叫做《镇魂出租车》。
总之呢,一个警察搭配一个地头蛇型的出租车司机,在马赛这个城市和一群抢劫珠宝的黑手党开始赛车,外带两个黑警助战。
男主当然不可能上来就旗开得胜,一出手就获胜后面还演个屁呀!
肯定是先遇难遇险,有点山穷水尽,然后在朋友的帮助,队友的小宇宙助攻下,获得胜利嘛!
小埃在里面全程充当了交警队,哪条路飙车就让一群司机朋友把哪条路清场。这可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戏。
看久了小西这个光头造型还挺可爱的,尤其是追小埃妹妹时候频繁吃瘪出糗的时候。
查了一下演职员表吓了一跳!
原来这是导演本人啊!!!
我的妈呀!又导演又主演的,这么牛啊!难怪我看你印堂饱满脑门锃亮,都是智慧的光芒呀!
飙车的戏码几乎是全片的高潮,法拉利和兰博基尼对战堪比007标配一般的出租车,酸爽不言而喻。
黑手党还是很有钱的,赛车都是好车啊~~~
赛车的戏码不用想也知道,就是超车,超车,别人翻车我不死,超车再超车,机枪突突你也不死,然后你来追我呀!你追不上我呀!贱兮兮又黏糊糊的。
顺带说一句,全片最让人无差别级喜欢到底的,是那辆白色的出租车。
这车不但能加速,能防弹,还能上天。真的是人间少有的极品车。
看完我都想拥有一辆。
当然好马配好鞍,好车配帅哥,所有会赛车的帅哥都死不了,因为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做【主角】。普通老百姓还是乖乖遵守交通指示的比较好。
这部戏,情节简单,主角有戏,一个卖脸,一个卖嘴。
配角虽然搞笑但是不抢戏,关键时候出现叨逼叨几下,但不影响整体情节。
坏人都一副坏人脸,好人最后都开车不死,泡妞成功。
有惊无险的特效,情结里有点儿味道,有点香艳,【是真的很有味道哦~~~】建议在基友或者女友的陪伴下观赏。
不仅仅是烂,而是恶心,考虑到外面太热,强忍着看了一个小时,死活扛不下去了,离座走人。 上一次有这种看电影看得恶心的感觉还是港囧,以至于直到现在每次看见包贝尔出来还是会有那种记忆犹新的恶心。但毕竟全片只有一个包贝尔,徐峥之类的尚可看,于是忍着看完了。相比之下,的5里只有主角一个正常人,每个配角都是一个拙劣平方级别的包贝尔,像一堆长着翅膀的绿头包贝尔嗡嗡嗡规模作战。我还想活下去,实在扛不住。
所有笑料都生硬拙劣得简直像对观众的侮辱,包贝尔好歹只像失败的小丑,这片里所有配角都像成功的神经病,情节莫名其妙且拖沓,表演做作得欠揍。而且我特别奇怪一点,就是欧洲不是讲政治正确吗?这电影里登峰造极肆无忌惮地丑化侏儒,丑化身材肥胖的女人,甚至把后者描绘成一个纯粹弱智加花痴加贪吃鬼(暗示肥婆都是吃出来的?),简直堪比纳粹,真的没问题吗。这一点连赵本山的小品都难望项背,无语。 可惜了一个悠闲的周末下午。刚看完摩天营救,意犹未尽,碰巧下一个放的就是的5,想着之前四部带给我的不错印象,于是决定连着看,想着看个喜剧片正好松弛一下紧张刺激情绪。靠,恶心得我连摩带来的美好享受都赔进去了。
专门来注册豆瓣账号就为了吐一口恶气。吕克贝松若在眼前,恨不得拿马桶搋子狠揍一顿,很想问问他,珍惜一下羽毛会死吗?
☞8月三号观影,写于8月四号☜
作为一个从小看着这一系列长大的观众,无论上映前评价有多糟糕,在走进影院的那一刻我的内心还是无比激动的。如果要说这部电影真的一无是处的话,那么走出电影院的我应该是失望透顶的。然而事实上这部电影仍给我留下了一些值得回味的地方。这意味着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并不是糟糕透顶的。我想,我仍然愿意为它,为前四部电影写一篇影评来记下我此刻对它的一点看法。
1.以梗为怀
出现的系列元老阿兰对神车与我们的老搭档的描述配上前四部的闪回片段十分惊艳、漂亮,即为一段新的历险保留了传奇元素,也唤起了老粉的怀旧唏嘘。本片还存在让老粉惊喜的内容,甚至包括局长难以察觉的12点五分梗。这些老梗成为了一部分观众给出高分的理由,但遗憾的是,作为一个没有看过前面任何一部电影的人来说,这些梗就变成了不好笑甚至让人迷惘的桥段。例如出现的连环撞车场景,明显地复刻了第二部警车叠罗汉的场景,但前作通过诙谐的配乐、恰到好处的剪辑、水深火热的情侣和警察的笑衬托出了法国人对生活的欢愉和热情,而后者只在追车戏高潮刚起的时候给人一种刻意煽风的感觉,轻佻的装疯卖傻,反倒凉了气氛。
2、飚昏头脑
该片的确是五部的士速递里飙车戏最好的一部,但其不像一二部的士速递那样用大量的第一人称镜头,乘客的反应,计速器与警察的无奈来展现速度,很令人惋惜的,导演运用了好莱坞常见的剪辑手法与场面调度来拍摄这些飙车戏。这些处理不能说毫无作用,但确实使的士速递历来一直避免的好莱坞化在这部电影里留下了痕迹,不仅减少了的士速递飙车镜头粗糙狂野的魅力,也使得观众误认为该片是速度与激情狂潮下跟风的烂片,加上男主长得实在很像范迪塞尔,给电影扣上了低配速激的帽子。话说回来,能看到心目中的神车大战现在最被人追捧的兰博基尼超跑还是很激动人心的,不知道如果丹尼尔重出江湖,能否与男主一较高下?
3、变味喜剧
要人笑得出来就算成功,这显然不是大家评判的士速递中的法式幽默的标准。在这部电影中,法式幽默惯用的戏剧冲突、大摆乌龙少了,网络段子式的“爆笑”多了。单看我观影时只有周围的熊孩子在喷粪那段笑得前仰后合,就可以知道这种简单粗暴的笑点有多不被接受。作为一个老粉,我同样也对这样低俗的笑点不满意,但我还是笑了,我不会笑完之后来豆瓣装个逼打低分,笑料干瘪不是我扣分的主要理由换句话说,这盘法式大餐虽然变了味,但还保留着快餐那种廉价的美味,虽然价位低了太多,但主要还是因人而异,看你接不接受。
4、恶俗结局
这部电影苦心打出的情怀牌被结局毁于一旦,好似前面的牌出的一遛一遛的,突然间发现自己只剩下一张方块三打不出去的那种感觉。结尾男主开上了非法征收的兰博基尼带着基友与女友开始了刺(gou)激(ri)的飙车之旅。请允许我换一种吐槽的口吻表达我的愤怒,这tm几个意思啊,说好的的士还能抢救一下,转眼间就换片场开拍速度与激情之马赛篇了啊?幸好电影还没把故事说死,我们仍然可以认为丹尼尔并没有抛下他的爱车去迈阿密,而是开着换下来的406与家人一起继续狂飙去了,那或许才是最好的结局。
“的士速递”这个贯穿二十年的“神话”主要以马赛为故事背景。马赛,是法国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西濒地中海,三面环山,水深港阔,风景宜人。马赛曲、塔罗牌,作为欧洲最古老的港口之一,马赛地区人口复杂,有来自地中海和欧洲地区的,也有来自非洲的,还有为数不少的穆斯林人种。三条高速公路将马赛和西班牙、意大利和北欧联系起来,哥特的线条隐藏在闹市中,随处可见的张牙舞爪的彩色涂鸦。它被选为《的士速递5》故事的发生地也是有充分理由的,解释了马赛警察局里令人叹为观止的人员配备,贡献了蔚蓝海边和陈旧小巷或开阔或逼仄的追车场面。
“的士速递”从98年上映,到今夏的第五部,整个系列已经持续了二十年。法国人的确恋旧,作为飙车电影,“的士速递”比“速度与激情”上映时间要早。法式喜剧与好莱坞喜剧风格完全不同。好莱坞的喜剧往往有一个老套但完美的套路(营造氛围-矛盾出现-笑料和噱头交织-解决矛盾的时候发生新的误会-矛盾终于解决-大团圆结局),高逼格的华丽阵容,心跳加速的动作场面。笑料主要体现在视觉;法式喜剧则是浪漫的随意发挥,无限可能的喜剧冲突,外加各种无厘头的恶搞,以豁达的法式幽默消解权威,将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赋予新的意义。笑料主要体现在台词。
回溯一下整个的士系列。第一部是改装的标致406PK改装奔驰,法国人VS德国人;第二部是标致406PK三菱,法国人VS日本人;第三部是标致406PK改装巨轮车,法国人VS亚裔;第四部是标致407PK陆虎SUV,法国人VS比利时人;第五部是标志407PK法拉利,法国人VS意大利人。第一部中的断桥飞车和第二部里超敏感标致手拍后爆开的安全气囊让我记忆深刻,整个系列让人对标志汽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48年,阿尔芒别儒在巴黎创建了一家生产拉锯、弹簧和齿轮的工厂,1896年,别儒在蒙贝利亚尔创建了标致汽车公司。标致的商标是小狮子,把猫科动物的英武和灵活与企业文化联系起来,历届法国总统的座驾也多是雪铁龙和标致。法国人对自己汽车品牌的自豪在标致大战外国车的桥段中显露无疑。第五部的汽车没有用经典的406,而是第四部中新上场的标致407:换车轮,换车牌,生出翅膀,这些脑洞充满90年代的回忆。
沙漠独行,街道追逐,轰鸣的引擎声,同样节奏强烈的音乐,很快就让人进入前几部的回忆。男主换角,蜜糖肌肤在阳光下发亮,笑起来甜炸。这是个魅力四射,喜欢飙车,每次出警都要换次轮胎的警察。工作之中,不忘耍帅和泡妞,马上要被发配出巴黎,还喋喋不休的反问上司:是要调我去黑豹突击队吗?男主西尔万发配到马赛,迎接他的是明媚的阳光和彪悍的民风,第一次出任务就被掉了车门的超速出租车直接撞飞,这个新开始充满了沮丧。
作为一部警匪电影,影片毫不客气的嘲笑了法国警察。西尔万有一群极品同事:爱充当人生导师的黑人中年警官,在壮志凌云的制定了计划后,倒着走路不看车的他直接被大卡撞飞;怀疑自己戴了绿帽子,在工作时间里刻苦专研窃听技术的秃头男,如果你和他对视,会有非常可怕的后果;爱讲冷笑话的大高个,热爱艺术,两张照片放一起竟没有看出是同一个犯人,拿着照片画侧写的奇才,还不揩鼻涕;身材矮小的侏儒,有非常悦耳的歌喉,开着他的玩具摩托车迅猛无比的执行任务;参加过警局选美比赛的警花,众人心中的大美女,体重超过200斤,出任务时总是在吃汉堡包;还有说话像打了鸡血,总是沉浸在自己小世界的脑残市长。这样一群乌合之众,去对抗有名的银行劫匪‘意大利人’,胜算只有老天知道。
影片中笑料密集,法国人自黑起来无人能及。市长揭起蒙在车上的布,音乐响起,一脸严肃和自豪的向他的上级,女部长介绍‘城市之光’,一辆专门打扫和清洁狗便便的车。市长洋洋洒洒的介绍便便车的各种创新和优点,那高昂的鼻子和下巴,不看台词还以为他在介绍卫星呢。讲到嗨处,他向众人演示,这辆新发明是如何粉碎狗便便的,按钮一按,屎尿喷射而出,部长和陪同人员脸上身上都是厚厚一层翔。他还在一旁贴心的提醒:不能张嘴喔,会渗进去的。谁能告诉我,这个市长明明是前几部中的警察局长,这样的傻缺竟然还升官了!小混混当街打劫,举着枪来到市长的专车,市长淡定的拿出一罐喷雾,喷得小混混倒地捂脸痛苦。电影中,警察们遇事第一反应是拿喷雾,喷雾的用处比枪大,不由让人想起《国产凌凌漆》里面,达文西的终极杀器西瓜刀,十足的讽刺和反差。还有那位警局之花,为了阻拦追击男主的内鬼,从小天桥上一跃而下,用自已丰满的肉体彻底压爆了内鬼的车。执行任务时,一辆警车被撞击,然后,后面的一长串车玩杂耍似的,一辆接一辆跟着撞上去,市长和秘书眯着眼睛数数。时速300的追车中,劫匪超车失败,准备射击男主,结果探出车窗后被罡风把脸都吹变形。总之,笑料多多。
那位袭警的出租车小哥,和西尔万不打不相识。在黑人同事不停的安利之下,他知道了出租车小哥的叔叔是一位传奇的出租车司机,就是前几部里的男主角。那辆神奇的出租车,时速超过300,能自由切换驾驶模式,能长出翅膀,可以从飞机上跳伞阻击罪犯 ……总之,那辆车是罪犯的终极克星,有了它,一定可以对抗开着法拉利的劫匪。于是,西尔万和小哥组成了搭档,一起保护马赛市的和平。小哥利用开出租车的人脉关系,在男主和黄色法拉利飙车时,用各种好笑的方式堵住路口,在马赛老城为男主清空道路。片中最精彩的片段当属男主和兰博基尼在峡湾山路上追车,悬崖边的弯道上,时速飙到300,完美的漂移过弯,弹弓效应超车,你来我往的竞速,最后出租车飞上游艇,十分精彩的视觉享受。
除了动作,该片的爱情元素也是满满。爱情线分为两条,一条是小哥和富家大小姐;一条是男主和小哥的妹妹。贫穷小子和富家大小姐是喜剧中经常用到的设定,本身并不稀奇。不过大小姐的身材容貌的确不错,那句贯穿整个的士系列的梗:‘我已经欲火焚身,你要再不过来,我就要找个消防员来灭火了’让人忍俊不禁。法国女人的霸气和率性,单刀直入的爱情模式,让人有几分羡慕呢。女主是位丹宁女孩儿,高高束起的马尾,牛仔背带裤,平底鞋。她是位汽车修理师,满手机油,笑容灿烂,这个角色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男主的伙伴,她丰富的汽车知识帮助了男主。男主每次撩女主时,女主总是一笑,然后淡定的告诉他,巴黎的花花公子那一套在南方可不管用,在南方追女孩你要想点别的办法。男主想啊想,在车库里发现了一个小水晶玩具,机智的猜到了女主喜欢海豚。然后,夜风中的海边,男主牵着蒙着眼睛的女主,要给她个惊醒。‘你不是喜欢海豚吗?’欲言又止的孤男寡女,告白和接吻还没来得及出现,女主就被水池中的猛兽一把拖入水中。原来男主看错了,这里不是海豚馆,而是禁止入内的海豹馆!看到状况百出的男主和男配,这简直就是注定孤独终身的体质啊,换哪个女人都会抓狂。但是,法国人不一样,他们总是保持着一种矜持的乐观态度,在最坏的状况里找到好的一面,在闯祸的情人身上看到他们的可爱之处。
影片的最后,钻石完璧归赵,意大利劫匪被捕。西尔达跩跩的对劫匪说:嗨,这是你们2006年欠齐达内的!2006年世界杯大赛法国点球输给了意大利,但是今年夏天高卢雄鸡终于在世界杯大赛上赢回了自己的骄傲。电影和现实交相辉映,球迷们少不得会心一笑。作为一部轻松的喜剧电影,《的士速递5》没有拯救世界的野心,没有大道理的说教,有的是满满的法式幽默,在这个夏天,开心一笑。
傻逼编剧就不能好好复刻前四部的设定吗?真他妈浪费我前四部二十星的心情!
络腮胡男们的屎尿流版速度与激情!?
重启之后姑且可以算是个全新序列,就不去和相对出色的前两部去比较了;不过要是把主角换成文·迪塞尔和凯文·哈特、地点换成迈阿密,看上去似乎一点问题都没有。
蠢出天际
原本还很担心这种经典翻拍,能做到向经典致敬已是难得,往往多以砸招牌收场。看完这部意外的有惊喜,既有满足老影迷的经典桥段重现,也有自己所特有的搞笑风格,几个老面孔的出现也令人倍感温暖。剧情当然经不起推敲,几个搞笑的点足以达到全场爆笑的程度,很适合周五晚上放松一下迎接周末的来临。
还行,法国电影比较放的开,各种地域黑、政治不正确。
法语捉急 好多听不懂
法式喜剧搞笑片,轻松幽默。
法国人果然很记仇哈哈 06年世界杯那次记恨到现在 把意大利人黑出翔了。话说如果晚几个月他们满屏幕的法国球衣就可以多一颗星星了。
预期之内,还算好笑。最后高潮戏不小心睡过去了。
电影一开始,看了一眼男主角,就认出他来了,满脑子都是他在【新郎嫁错郎】里的甩吊舞,上下左右甩圈圈的可爱技能。这个系列的后面几部就是随便拍拍的圈钱作,这一部更加的随便,小格局低成本,飙车飚出的不是荷尔蒙而是屎屁尿,风格上也是典型的法式喜剧,喜欢男主角这款萌版范·迪塞尔的,倒是可以看看。
20年5部,虽然主角都换了,但情意结还在,挺喜欢法国片的幽默,就是有点无聊但又好笑,胖女人把车子压扁简直笑疯了,但还是前三部经典,看了好几遍
在剪辑上总慢一刀或者场景转换上少了几笔,剪辑手法比好莱坞电影显得不那么紧凑。标签化的人物类型,废柴警察和专车司机的崛起,但是处处都显得十分油腻和假惺惺,几处飙车游戏的剪辑都十分无力且装逼,反派老大特别像隔壁家的傻胖子一看他做坏人只想拎回家打屁股,吕克贝松公司每年凑业绩片
有点傻,但是很搞笑!某人说:好傻的电影!但我俩却笑成了傻子!作为一部喜剧片,我觉得OK了。喜剧演员真是不动我都觉得好笑,虽然有些地方挺夸张,以及不符合常识。En tout cas, c'est trop marrant!
这才叫喜剧电影,才算幽默风趣吧,不是非得硬咯吱你搞笑!
吕克贝松是啥 监制吗?
1.你们不是开得太快了,是飞得太低了。2.胖妹简直是人肉坦克,你是红坦克的妹妹吧?警察为了抓捕歹徒竟然使用如此大杀伤性武器,汽车表示自己很无辜。案发之后,市长在第一时间赶赴市人民医院,组织救治汽车并慰问汽车的家属,目前汽车和汽车的家属表示情绪稳定。3.从《的士速递》到《速度与激情》《玩命快递》,这年头不是光头都不好意思开车了。4.无人机的牌子可能是三星,还可以发射导弹。5.大反派的侧面照像胖版星爵。6.放下那辆兰博基尼,这是国家的!【片尾无彩蛋】
这年头,情怀有些泛滥。时隔11年(距离第一部则有20年了),《的士速递5》来了。除了摆出“前任”的那辆改装出租车引起观众些许记忆外,整体乏善可陈。飙车戏平淡,无创意无激情,熟口熟面。搞笑戏则愈发往挤眉弄眼的低俗浮夸方向去了,比如那些屎尿屁,还有通篇拿侏儒、肥胖、人种大开玩笑,很不合时宜。总之,该片对不起“法国搞笑版《速度与激情》”的称号。。。
音乐和色调都是我喜欢的,节奏很好,男主也帅,身边的小姐姐笑的花枝乱颤,哈哈哈,是很喜欢呢~
就当看情怀了,主角全换但功能不变,依旧是一个万能另一个万万不能,只是把身份对调了一下;老局长升官回归,有前几部的传承;法国人把马赛和意大利黑出翔,警局跟马戏团一样;故事薄弱全靠插科打诨弥补,虽然搞笑但过犹不及;出租车是系列存在感最低的一部,且用的是第四部的标致407而不是最经典魔改406,很遗憾;内地海报与稿件中全程未提制片+编剧吕克贝松,应该是因为丑闻被封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