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观影,4/5 一部完成度非常高的影片,节奏流畅,张弛有度,层次丰富。短短107分钟,展现了一个复杂历史大事件以及事件里许多个牵涉其中的小人物的细腻人性,足见导演功底,不愧是出自神剧《Narcos》导演之手。 影片涉及的许多主题都足以让人深思:英雄主义,人文主义,政治博弈,暴力对抗,革命。 电影自始至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或许这也是放映结束时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的原因之一。 这一次震惊世界的劫机事件,最终以以色列出动军力、劫机方(两个自称revolutionist的德国人,和一群自称freedom fighter的巴勒斯坦人)的全线阵亡结束。 结尾,一直在紧张等待军方行动结果的以色列总理及其同僚,在收到“102名人质全部安全登机回国”的消息之后,露出了释然的表情。可是对于银幕前的观众而言,看着躺在地上的尸体们,我(们)却无法释然,甚至走出电影院后,依然不能。 也许,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正义可言,但有时候英雄主义仍能让人热泪盈眶。片尾打出一行字幕:一直到2018年2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政府,依然不曾和谈。 好的电影,真的让人反思历史,以及人类存在的正当性。
大多数反恐电影以军人为视角,本片比较特别,主线在两个德国劫匪和以色列高层,男劫匪是个理想主义者,很天真,又胆小,这种人都能成功劫持飞机,可能劫持飞机并不像本狼想象中那么困难,也可能那个年代的安检没有现在这么严格,一直很好奇他们是怎么把枪带上飞机的,都不用组装,直接从包里掏出来就能用,女劫匪倒是有死亡的觉悟的,就是想表达出自身理念,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呐喊,平时的电影里看惯了劫匪们对待人质残忍粗暴,没想到这片子里的劫匪还挺人性化的,除了痛打了一个人质之外,绝大多数人有吃有喝有马桶,水管堵了还可以自己跑去屋顶修,以色列高层的压力很大,对于如何应对内部分为鹰派和鸽派,以总理为首的鸽派犹豫不决,担心这个又担心那个,前怕狼后怕虎,鹰派就一个字,打,到了最后关头,还是统一了意见,搏一把,算是很成功的一次营救行动,只死了一个士兵,四个人质,毕竟以色列的特种部队在世界上也很顶尖的,标题看还以为会从特种部队的视角来演绎,其实只给了十几分钟左右的时间,伴随着舞者舞蹈节奏,密集的鼓点与密集的枪声互相呼应,音乐得到升华,跳的居然是脱依舞,汗。胖机长的角色塑造得很好。 总评三星7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恩怨情仇本狼不大了解,从小到大新闻联播就没少提到他们之间的战争,当然了很多年也不看新闻联播了,了解得更少了,也没兴趣去了解
《火狐1号出击》电影更多的是反思,精神崩溃的人质、迷茫的左派恐怖分子、压力巨大的以色列决策者们。冗长有余,紧张不足,电影中提到“惊奇和速度是关键”,并没有体现出来。应该最紧张最精彩的突击行动那一段,却被那出看不懂的舞蹈打乱了。1976年7月4日,以色列特种兵长途奔袭4000km,突击乌干达恩德培,解救人质。有决心才有行动,行动总比坐等强。
看这个评分,本以为是因为这种需要一定历史背景知识储备的电影不适合小清新豆瓣众,起码前三分之二都还行嘛,比不上《慕尼黑》也和《红海潜水俱乐部》差不多。
(要补充一句,这三部根据以色列现代历史大事件改编的电影可以一起服用,做个比较)。
看到结尾,就这?那么牛逼的恩德培行动真正对战场面就这?为了给恐怖分子一点人性,连以军士兵用希伯来语喊“趴下”加丢闪光弹闪瞎恐怖分子狗眼的真实史实都改了?
其实吧,想拍得非常出彩呢,也难,中规中矩的《红海潜水俱乐部》评分也就那样,而本片人物、线索其实更多,肯定要有所取舍。然而导演一面取舍一面又想面面俱到,结果哪面都没讲好。
1.首先是恐怖分子,这方面算是拍得最好的了,西德红军派与阿拉伯方的纠结交待了,我觉得女恐怖分子在机场对着坏电话的一段独白是全片最出彩了,也彰显了演员演技。
2.人质。毕竟人数众多,换了我我也不会着墨太多,毕竟就是“工具人”的定位。不过可以重点突出一个人质(家庭)和身在以色列的亲属啊,不比用什么以军士兵和女友的故事好?
3.以色列zf。拉宾和佩雷斯这对事实上的长期盟友矛盾还不够尖锐,拉宾的多虑和犹豫还能再拍深些,至于佩雷斯,拜托,除了外形有些像,就是个面瘫啊。哪里有主策划的果敢?
4.乌干达阿明,这倒是中规中矩,毕竟不是主角,也有专门拍他的传记片珠玉在前了。
5.以军士兵群像。行动现场领导+唯一阵亡者+未来总理亲哥的大内塔尼亚胡也是个工具人啊,他的戏份明明该加一下,把舞蹈演员的男友戏份分给他和人质家属就好了。至于以军小哥,既然想多拍他,那也该多挖深一些,而不只是和女友舞蹈蒙太奇交叉,然后第一个冲进去突突突这么简单。
其实吧,我的观感就是从《红海潜水》姊妹篇到以色列《中国机长》,最后变成犹太《记忆深处》的大型宣传片,导演也不是不想深刻,但深刻得不够,故作深刻的部分就是强行说教,这个舞蹈当然一看就是战争+屠杀主题了,不过至于占用本就不算长的片长中那么多时间吗?
最后,这片子定位也有点不清,商业?纪实?还是啥,对于单纯想看爽片的观众来说,交战场景也不够啊。
电影中一直有舞蹈的穿插,其中的集体舞没看明白是怎么回事
影片的结尾,用了一段双人舞,或者可以说是跑者为背景的单人舞,原谅我对舞蹈一无所知
不过我想每个人对任何事情都有各种不同的解读
me too
我认为
跑者象征着战争,它总是一开始就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因为战争是解决纠纷最原始的手法,也是最简单的办法
男舞者象征和平,和平总是在战争中一点点萌发,开始的力量总是最弱的,因为它耗时长、见效慢、所得少
战争总是在一如既往的进行着,平淡无奇,但是不会停止
和平总是来的迟,但是一旦被接受,就会是印象深刻的,表现绚烂的,大众会被一时的和平吸引住眼球,其实每个人都渴望和平,渴望看见他跳着一段自己的舞蹈,在历史中留下短暂、美妙的时刻
战争总是在和平背后做好准备,人和人之间缺乏信任,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敌人
和平总是被不谋好意之人利用,也是被其推翻
战争一直都在
但是和平不知何时再会出现!
很惊讶这么多人喷这部片子,仔细读了他们的观感,发现不少人想看到详细的营救过程演绎,神秘的摩萨德特工如何搜集情报,优秀的飞行员驾驶运输机高难度低空飞行,精英突击队战士如何迅速出击和撤离……因为恩德培行动史无前例,太过于传奇色彩,所以来到影院的中国观众都带着自己对此事件的想象来消费这场表演,远离我们生活的表演节目,无可厚非。可惜,导演让他们深深失望了。有人恨恨的说巴以冲突的动作片,浓墨重彩两个德国劫匪干嘛?简直猪一样的队友 ! 红色旅,最著名的恐怖组织,在物质丰裕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最具理想主义崇高目标的革命青年组成。这个视角,恰恰是主创要表达的核心思想,真实反映欧美主流社会对这事件的态度,对近百年来中东世界和西方世界冲突的反思,真实再现了左翼政治思想对欧洲社会的剧烈震荡。和思想同样充满力量的就是现代艺术,片中现代舞蹈的强烈冲击力表达的真是酣畅淋漓……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能够想象上世纪70年代的世界有多么激烈,多么残酷,多么的浪漫……如果只想看自己想看的应该去看类型片,如果没有看到自己想看的就骂,就不要怕外人嫌弃我们国人素质低了
对恩德培劫机事件进行描写的一部电影。忘了在小学几年级的时候,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个事,当时就对IDF的千里奔袭印象深刻,此事作为反劫机甚至特种部队的典范事件。舞蹈很棒,虽然没看懂什么意思,但和剧情衔接得很好,唯一的缺点是最后的行动所占比例有点少,看的不过瘾。最后部分的灯光也很赞
丹布和裴淳华太有CP感了!然而居然不是鸳鸯劫匪。奶本太帅了嗷哇啊啊啊啊啊!本该是全片至精彩重头戏的机场突击营救居然戏份这么少且一笔带过,虽然中间穿插着象征意义的舞蹈甚为新奇精彩和惊心动魄。以巴问题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心中的痛和惋惜。
剧情我都懂,但是拜托导演下次别在大河之舞里穿插劫机了。
2018.06.13其实拍得不错,但这个题材太危险,现在的低分实际是意识形态几面都不讨好造成的。不过我还是蛮佩服主创从恐怖分子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的勇气的,各方观点(包括以色列内部的不同取向)都得到相当有说服力的展示,虽然是非很清晰,但并没有丑化哪一方的意图。
除了最后的行动拍的很水以外,其他内容都蛮不错的。最近一年巴以冲突再次升级,看的很令人心寒。拉宾遇刺是我记忆最深的新闻之一,如果当年他没死,现在局势肯定稳定很多。另外,看到末尾才知道原来牺牲的上校是内塔尼亚胡哥哥!!!
五星/五星又一个被傻乎乎的译名耽误的好片子。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片子,总是令人心生恐惧,心存敬畏。
每年电影节,总有几个导演自觉加入结尾炫技学派。
剧本完成度不够,有很多节点可以把气氛写的更紧张。历史上这是以色列千里奔袭营救人质最成功的一次案例,可惜了这个题材。
许多视角都露了一点线头,又没法再扯多一点出来,以致影片尽管铺了极广的面,人物的背景仍然暧昧。对比之下,女舞者这条线无论是剪辑还是视角本身都明晰立体,尤其它的舞台声音桥接到突袭现场,与现场搏杀的交叉剪辑又拓宽了空间视域。
导演想通过舞蹈表达的东西太晦涩,其他该认真表达一下的例如德国左棍的内心又匆匆带过,大概也是自己心虚
看介绍以为会是红海行动那范儿的,结果…对不起打扰了…整个节奏都很舒缓,史上最有涵养的一伙劫匪,满腹理想又通情达理,人质情绪也挺稳定,小孩们甚至出门嬉戏打闹去了...后方的领导人和军队看起来也优哉游哉的,可能反而贴近真实?不知道。反复穿插一段舞台歌舞其实挺烦的,观感并不舒服。
7.3/10 雖然大講他們的心理, 但......
(5.0)作为现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事件之一,恩德培行动从它的缘起、过程到影响都很有值得发挥的地方。这次似乎在爱国与人性罕见合一的纯动作片方面和民族冲突政治博弈方面没找好平衡,利落和深沉都不足。明显地前者被削弱,后者又不够深入。
7.Days.in.Entebbe.2018.1080p.WEB-DL.H264.AC3-EVO
德国理想主义赤军旅革命家小书商,巴勒斯坦国恨家仇民兵团,以色列总统内阁和实战小兵,一场现代舞……“人们要的不过是尊严,只要马桶就能带给人尊严,一个水管工顶十个革命家。”涉及角度太多,每一方都浅尝而止,有点靠台词喊口号之感;但作为《精英暴队》的导演,三观还是蛮正的
讲述以色列特种部队最著名的霹雳行动,之前已经看过纪录片,所以很多行动细节已经很熟了,但依然觉得非常精彩,特别是把行动全程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关联电影建议看下《巴德尔和曼因霍夫集团》和《慕尼黑》。
2018.02.20@Berlinale,7 Days in Entebbe又一部喜欢的电影,那段现代舞配上营救行动和每个人的内心活动太酷了!中立的从人的立场出发来看待这个事件,但中文译名有些失焦吧,这不是湄公河行动也不是红海行动 重点根本不在营救行动啊 重点是每个人在这件事中的why和what啊
在观众期待了一个半小时之后,营救行动伴随着脱衣舞?不可接受的白痴导演。
2位德国愤青民粹为了巴基斯坦解放和以色列干起来了。绝对的共产主义精神!从热血到冷静,随以明白,但已无退路,拍的很冷静!推荐
烂片,我想看的是:双方动机和筹划、事件进展的扣人心弦、交火时的激烈冲突,不是对两个白傻的性格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