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春期的爱情我们之所以怀念是因为纯粹,之所以纯粹是因为脱离现实不用考虑买房和孩子,不用考虑工作和未来;同时,青春期是叛逆的,叛逆就是反秩序,青春期的爱情更是越反秩序越难以忘怀。那时,我们以为相爱就可以在永远在一起,以为承诺就是永远不变;接吻、拥抱、做爱永远不嫌多。所以爱情本质上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逃避。特别是年轻时,爱情中浪漫感与脱离现实程度成正比,越是富有想象力的、脱离生活的行为就越会认为浪漫。 2.当开始投入全职工作后,生活的压力改变了一切,甚至性格和性欲,更可怕的是学会了欺骗,连自己都骗的那种。青春期爱情的反秩序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结婚程序。梦想不断被现实挤压,直到破灭。自己也慢慢变得和周围人一样,成为标准化齿轮。回头看,青春期的爱情不过是寂寞的谎言,对于青春期的男生还是精虫上脑的冲动。脱离现实的爱情一去不返,恋爱都要看看家境是否般配和未来经济潜力、未来规划,恋爱从青春期的体液交换盛宴变成了现实中的利益交换狂欢,恋爱本身和长期约狍几乎等同,恋爱是长期狍友的合法外表。大家都在怀念过去纯真的同时,继续着现在的“恋爱”。 3.深情深意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容易被看到的,我们总会被表象所欺骗,这是人性的自我麻醉、对现实高压的短暂逃避。梦想也是一样。这是我理解的电影想要探讨的问题。但表达方式和呈现效果不符合我胃口。 4.男人就像蓝牙,你在身边,他就处于连接状态,但你一走开,他就搜索其他外围设备了。女人像wifi,她们可以看到所有可连接的设备,但会选择信号最好的一个。发明这句话的人也是人才。这句话其实是说成熟男女的。其实青春期的男女正相反:女生就像蓝牙,你在身边,她就处于连接状态。但你一走开,她就搜索其他外围设备了。男生像wifi,他们可以看到所有可连接的设备,但会选择信号最好的一个。影片中的两男一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5.影片虽然引起了我一些回忆,苏博文那一段也很煽情,但是整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不是特别突出,黄修平的爱情片不像叶念琛,每一部都主题明确。对于香港年轻人梦想与迷茫可以拍的更有深度些。 6.片中余凤芝说:梦想应该是当你快要停止呼吸的时候,仍然想要做的事情。我是不同意的,大部分人呼吸快停止时都想健康活下去,可这能是梦想吗?梦想就是字面的意思,做梦都在想的事情、做梦才会想的事情。梦想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会变,梦想也不傻,自然会变。梦想的实现需要运气和毅力。
7.周星驰说做人没有理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分别。谁没有理想呢,可有几个能实现的呢?每个人好像都要成为自己青春期讨厌的那个样子,每个人都想好好做人,但绝大部分的时候只能做社畜,越底层的人越是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看看别人梦想的实现就能给自己打气?不,只能让我陷入深深的回忆,充满痛苦和悲凉,甚至想哭,想放声大哭。不仅仅是因为今日的失意和困苦,最可悲的是,我相信这样的日子会一直到死。哪一天我们会飞?不,哪一天都飞不了,死后还要去地府报到,那里也有一套秩序,天堂也有天堂的规矩,飞向哪里呢?爱情和梦想一样,是我们给自己的安慰剂,是吊在驴子眼前的胡萝卜。我希望爱情和梦想可以成为现实的避风港,但愿每个生灵都能找到这短暂的逃避……
从方丽娟、余春娇到吕慧红、余凤芝,以前总是被千fa逗笑,现在都是被她搅哭。“我哋有边个唔系谭玉瑛由细睇到大的呢?”,好久不见的赵学而钟丽淇。老夫老妻的沉默比什么都熟悉而可怕,好想问林海峰和Cass、杨千嬅和丁子高也是这样的吗?凤凰木、纸飞机,香港没有梦想可言。
明媚的蓝,青翠的绿,是影片的色调,很喜欢这种清新的味道。杨千嬅大概是香港比较年轻的女演员中最拿得出手的了,去年的可爱的你到今年的哪一天,她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曾经的大笑姑婆已经成熟了。
黄修平用青年演员还是颇有想法的,整体是一个挺舒服的青春回忆电影,不过还是在其中藏了不少其他的东西
當片尾曲一出,全身心寒,黃修平眼高手低,電影的故事和人物價值混亂矛盾,這是香港電影新希望?這是一部明明確確說香港是一個沒有夢想的地方,這是我今年看過最恐怖,最恐怖的電影,電影那有關夢想?有夢想的人早已遠去,留下來的,就是一個留下沒有夢想,只願務實的人,在懷念一個虛幻的甜美舊日..
又是97情结,感觉像极了《情书》《阳光姐妹淘》,虽未落泪,但依旧被打动。香港人的惆怅与无奈我懂,所以特别能理解影片里的某些东西:那些梦想、自由、政治,和飞行视角下充满曙光的香港、对香港的“梦遗”。
缅念青春的一年。台湾《我的少女时代》梦幻清甜,内地《夏洛特烦恼》直男遮天,到了香港的《哪一天我们会飞》回归青春“遗失”的本色。梦想陨落,爱情失色,想要飞出去的人为远方死去,留下来的人哪怕务实也并不快乐,青春使得日后的残酷都神采奕奕,那天我们差一点就飞了。
港式青春。不同于台湾的清新,日本的伤痛,大陆的意淫,以梦想为主题,在这个梦想被高楼大厦压得看不到光的弹丸之地,狮子山前飞起的纸飞机,是一种无处寄托的青春梦想。
因為發現“手工王”老公出軌,於是惦記起“飛行員”男神,幸虧“飛行員”死了,可誰他媽能想到”飛行員“的女友就是老公的出軌對象。。。好好的一個香港青春片非要加入這麼狗血的劇情嗎,點解啊
3.5;90年代部分拍得相当美,日系色调唯美倾向,那个忧郁少年苏博文全片最佳,可惜非要以死亡作为青春创伤的注脚;现代戏有点脱节,两个时空的转场缝合有待更自然些;非常规的青春题材,其实有一个悬疑核心在推动,香港或许没有梦想,但也有祖与占。
香港人真是拍不来青春小清新啊。。。
若非现实无奈,谁会忆起曾有动人情怀。
看完这个有点后悔给王家欣打五星,相比王家欣的痴人说梦,这个是正经的白日做梦。里面很多台词似乎牵扯上政治都很讽刺,却是一部不错的青春电影。现代戏有些跳跃,感情处理失当。三位年轻演员表现极佳。不知道外遇女的演员李敏是不是香港编剧和前梦剧院组合的那位李敏?
我們在擁抱那些我們虛構的過去。其實我不相信蘇博文真的會存在,不相信憶起二十年前的某人時會痛哭,不相信九十年代的香港是如此美好。其實我們很清楚身邊沒有蘇博文,初戀也不是余鳳芝,自己極其量只是成熟的彭盛華,也其實沒有飛過。但我們需要虛構的過去來撫平現在的傷痕。
7分,但为片中实现了那些可操作的奇思妙想而加星。就跟《科学睡眠》一样,故事简单但有很多可爱之处。纳新的黑板、用后螺旋桨吹干头发、漫天飞的彩色模型飞机。青春里有点理想和动手能力还是挺可爱的。夫妻关系处理得没问题,但后三分之一的剧情好假。学校回忆有共通之处,青春片也可以不打胎嘛!
比《狂舞派》好了些,但導演上的積弱也依舊存在。在香港,一個導演善良竟然也成為了罕見的品質,ending在獅子山下放飛飛機,對城市的寄語誠摯深情,願意為此多加一星
我约大家九七那天,回港相见。仍然要相信,为何还要相信,这里还有想象(梦想、希望)?!对于一部青春片,导演诉求太明显了,然而不少段落拍得实在乏味扁平。纸飞机和墓冢的意象都极端悲凉。生于9月12日,死于2003年4月1日的飞行员。不算出色的青春片,却真正在延续香港电影的血脉可能,推举新人。
3.5 没有美腻泡沫,没有俗套拼叠。热爱被烧成灰烬,梦想被积满尘埃,一切都回不去,回归的香港,青春就如同黄粱一梦。疏离的中年夫妇亦是意有所指。
小成本的清新文艺剧很好看的!
最感动的一个镜头是苏博文在草地上等待余凤芝,身边有一架滑翔翼。那个时候的他内心充满着期待,特别美。
九十年代香港情怀,希冀与迷茫,狮子山下的《大时代》已不在,承载梦想与初衷的纸飞机不知所踪。引用北岛一句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千嬅其实挺会接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