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连着看了高仓健的两部电影,《追捕》和《远山的呼唤》,对逝者的缅怀,也有由衷的敬意。因为是看原版字幕,和原先的翻译版本不同,不过,看过多遍的我,也不去细究那些版本删减。
《远山的呼唤》还是如此感动我,音乐、自然和其中人物的细腻感情。当你真正理解女主人公民子为了亡夫,独自苦苦支撑着小而简陋的农场,亡夫祭日乃至受伤住院时,亲戚朋友的劝说,其表弟在探访后离开时候的眼泪,其矢志不渝的坚韧和顽强,实在打动人心。而在片尾,卖了当初一直坚持着的农场,带着儿子去镇上工作,为的是等待一个让她值得等待的戴罪之人。就如同《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女主人公那句最后的独白,“我找到了你,找了好久,好久”。这样的情感起伏,不由得观者潸然泪下。男主人公耕作,一个在父亲去世时候都能强忍悲伤、收住眼泪的汉子,在最后,也没能坚守住既感动又幸福的泪水。
一年四季,夏收冬藏,影片饱含着庶民的生活气息,小到生活摆设、背景声响,大到天地变迁、风雪落日,镜头的运用朴素而简单,构图又是精致而自然。我想,以后很难再有这种人与景,情节与自然,完美和谐的作品了。
看完影片,难言的感受,就像是触碰了世上美好事物后,胸臆间,留有余香,久久回味。古希腊的美学把人看做最美的事物,那最美的无形的风景,就是人性,当人性的善良和真诚闪耀着光芒时,宇宙都该为之黯淡。
20.02.18
高仓健主演的电影从《追捕》开始,又先后看了《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海峡》,都堪称经典,名副其实屏幕上的硬汉形象。但是,高仓健真正的魅力却是他的“少言寡语,沉默寡言”。少言寡语让他战胜了顽敌,沉默寡言更让他收获了爱情,少言寡语方显男儿英雄本色,沉默寡言尽显硬汉侠骨柔情。少言寡语中孕育着激情澎湃,沉默寡言下预示着地动山摇,借用鲁迅先生一首诗中的两句来表达比较贴切: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女主角倍赏千惠子在剧中和高仓健搭戏一点也不逊色,尽显柔中带刚的女中豪杰本色,不过他俩人主演的另一部电影《车站》大概是剧本的平庸,人物塑造就比《远山的呼唤》逊色了很多。
(摘自本人公众号“铁稻米”原创文)
这部日本70年代末,由山田洋次导演,高仓健和倍赏千惠子主演的经典爱情影片,是很多50、60、70后们温暖的影像记忆。
影片故事简单,北海道一私人牧场里,寡居、勤劳的牧场主民子和儿子武志收留了(因误杀高利贷人而逃难)希望在农场工作换食宿的耕作。民子与儿子在与耕作日常的劳作互动中产生了如家人般的亲情,最后耕作因与民子母子一起参与镇上的赛马比赛被警察认出、带走。
在北海道静谧的牧场中,时间在日常繁重的劳作中静静流淌,流淌的还有耕作和武志间如父如子般的相处,民子和耕作在劳动中产生的微妙情愫,似亲情、似爱情。就在民子欢快地获悉耕作愿意一直留在农场、而自己也暗示早把耕作当家人的当口,耕作却因被警察发现、不得不离开。影片最令人动容、意外又情理之中的伟大结尾,在耕作被警察带走的冬天的电车上,温暖上演。
结尾告白之前,要先提提剧中的虻田先生。他和民子、耕作是不打不相识的朋友。丧妻的虻田一直垂涎丧夫的民子,几次到民子家,借送食物的机会欲求欢民子,都被民子抗拒,最近的一次是被耕作赶跑。虻田随即找了自己另外两个弟兄与耕作算账,三人却被耕作一通教训。虻田服了软,还因此与耕作成了朋友,甚至民子伤腰住院期间,他还带着弟兄开着割草车来帮忙。
电车里,茫然的耕作和两个护送他的警察等待着列车的离站。因被耕作杀死的高利贷者本身也有责任,耕作只被判了4年。电车即将驶离,耕作突然看见虻田在车窗外向他挥手致意,表情显示他就是来找耕作的,还在向什么其他人招手示意。车厢里,耕作惊讶地发现民子居然上了车,两人对视、无言寒暄、欲言又止。民子同紧跟而来的虻田一起坐在邻座,至此电影接近尾声,平凡人伟大的爱情告白也借虻田之口展开。
不知是虻田和民子事先策划好了对白;还是两人来送别,告白只是自然的临场发挥;总之虻田和民子的一问一答,完成了民子对耕作的亲情、爱情告白。
虻田问的大意是:太太,好久不见,听说您不养奶牛,到镇上去工作了。
此时,民子望向耕作回答:对。
虻田又问:听说您跟您儿子在等您丈夫回来,要等他好几年,这是真的吗?
民子笃定温柔地点了点头,临座一直望着民子的耕作早已眼含泪光。
虻田回复并又问:真了不起啊!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呐?
民子答:有虻田先生照顾。
虻田:啊,那混蛋,是他呀,是他在照顾你们啦?
民子又肯定地答到:是。
虻田:那好啊,太好呐!
说完,虻田却忍不住掩面而泣。虻田的哭,是感动于民子、耕作的爱情;感动于民子的对耕作情谊的坚定;感动于自己能在以后作为朋友照顾民子母子的荣幸;感动于自己帮助民子完成了对耕作的告白;或许还有一丝丝,自己不能成为民子丈夫的遗憾。
而此时泪流满面的耕作已完全收到,明白民子视他为夫、等他出狱的决心和决定。然后民子更进一步,递了一块表明心意的黄手绢给耕作。耕作接过手绢擦干眼泪、对着民子郑重地点头,接收、接受了民子的告白,然后望向白雪一片的车窗外。电车继续急驰,驶向民子和耕作等待的未来。剧终。
整个告白过程,耕作没有一句台词,情感却一直在眼睛、眼神和最后的黄手绢间随着虻田和民子的问答流转着。他先是吃惊虻田和民子的到来,后来听到民子不养奶牛了,更是震惊和感动。因为民子一直不顾亲戚们劝她卖掉农场的建议,执意辛劳经营亡夫留下的产业,现在却因自己的缘故不再经营农场。最后,听闻自己服刑期间,虻田还可照顾她生活上的困难,再加上民子递的黄手绢,一向寡言、硬汉的耕作也泪流满面、感动不已。电车窗外白色的大地,像极了民子一片纯粹的真心。
如此含蓄、简单、又温情的告白来自导演山田洋次对电影情节匠心的把握。没有刻意催泪,他只是在情节的自然发展中,把东方人对爱情的表白,用最生活、最朴实的仪式感呈现出来,是东方式的;是非常契合整个影片北海道牧场天高云远的基调的;是符合民子、耕作这样在日常劳作中情愫渐生、但又羞于言语直接表达的人设的。朝夕相处的日常已让耕作成为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再含蓄的民子,在面对即将得到却又马上要失去的爱情的时候,她也必须要做点什么以告慰自己内心的呼唤。哪怕这意味着等待,但有等待就有希望。于是,在虻田的帮助下,她告白了耕作,这样的告白是属于普通人也许一生一次的伟大之举。
欢迎关注作者的公众号!
夜深人静的时候,宿舍,把台灯关了,看完了这部电影还算比较高清的版本,最终觉得还是要写点什么,胸中之“气”不吐不快,这也是我第一次写那么长的影评。如果不是其他两个室友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相突然继醒来聊天(是蚊子叮的,绝不是我看电影影响的,我保证——),对有点神经衰弱的我看片产生了一点点干扰,否则有些完美主义的我可能会在影片的最后留下一点点的眼泪。
东方人拍的片子,又是那么基于真实生活,相比好莱坞某些有些远离实际生活的大片,看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最起码演员长相看着就亲切。
一、总体安全的环境下的不安是一种令人痴迷的意境
影片太美了,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意境美。意境美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风景美,二是人美(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美)。
故事发生在北海道。北海道给我的印象总有一种天涯海角的孤僻之感,但又不同于勘察加半岛、冰岛、格陵兰这种冰天雪地人烟极为稀少的地方。北海道是世外桃源,虽然有严寒的冬天,但也有可爱的夏天,而且是日本重要的农牧业基地。《非诚勿扰》也选择在北海道拍摄,但展现的只是活泼时节的景象,看似完美,却有失偏颇。北海道气候恶劣的一面也一定要展示。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人能够呆在屋内,喝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或咖啡,听着窗外的寒风呼啸,如果身边又有喜爱以及可信赖的人,这种感觉则是无比温馨而又有安全感的,是最美妙的,比风和日丽时感觉更幸福。影片开头的风雨,就是在这种大环境安全的情况下的一个小小的寒冷与不安。
人的一生一直在寻求安全感。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它的意境美体现在于隐隐的不安中最后依旧给人安全感。上面提到的北海道的自然状况就属于这种情况,以下要分析的是影片中“人”所带来的不安与最终安全所感。
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末,正是日本经济进入最黄金时期的时候,当时日本的农民,只要肯干,日子是可以过的不错的,这就是一种大环境下的安全感。我们不用担心民子的奶牛场因为奶价狂跌而日子不好过,经济问题,也就是钱——保障基本的生活,不会是大的问题。
田岛耕作的到来,最初是带来一种不安,但观众会相信他一定会给农场带来更大的安全感,因为可以清楚地预期农场在他的帮助下能发展得更好。但同时又预设下了一种终极的不安全感,即他的秘密:他为什么孤身一人农场。观众会预期之后肯定会发生什么不太好的事情。我本来就已经预期他可能是一个逃犯,但猜测可能只是打伤了人而已,没想到最后田岛突兀地说出了“我杀了人”。根据有些电影的套路,我接着估计可能是田岛自己以为杀了人,其实那个人没死,所以期盼田岛最后不会被判重型。但一想,他哥哥都来过,那么他杀人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了。好在日本的司法制度帮了个忙,田岛属于过失杀人,只判了两年以上,四年以下(这是怎么一种刑期,令人有点捉摸不透啊,不知道日本的刑法究竟是如何的;另外即使过失杀人,这个和车祸撞死人也不一样,判的是不是有点轻?)。
另一个让我有点揪心的地方就是骚扰民子的虻田,我本以为他和他的弟兄最后肯定还会闹出点事情来。因此看到在民子生病时他们开着拖拉机来帮忙我还担心会出什么事,赛马大会上看到有人带着警察来指认田岛我第一反应也以为是他们。但没想到这伙人彻底变好了,甚至最后在火车上虻田帮助民子“唱双簧”。
影片的结尾更是给了人最大的安全感:田岛、民子和武志最后一定会幸福的。
二、男女主角都是我所欣赏的类型的人
田岛耕作这样的男人,我很欣赏,因为他话不多,基本都在干活。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很多电影中那些所谓讨人喜欢的很有幽默感,也就是非常能说会道的开朗阳光的男人。而倍赏千惠子扮演的民子,更是我最欣赏的女性。虽然民子在片中已经有点老了,眼角的鱼尾纹甚至清晰可见,但作为一个终日劳作的女子,这反而更令人觉得可信。倍赏千惠子本人就适合扮演这种外表柔弱,内心坚强,但到最后还是有些柔弱(要真是硬到底女人就不可爱了,呵呵)的女性,内敛又非常的贤惠,比如《寅次郎的故事》中的樱花。我们不会期待她平时用明显的言语向田岛表达感情,但在母牛生病的那个雨夜,田岛又要走了,她真的是快挺不住了,此时她感情突然地迸发,扑到田岛怀里要他不要走,表现的是那么恰到好处。
三、影片情节的推进恰到好处
全片的情节推进基本是平稳的,不快不慢,但也恰到好处地展现了高潮。田岛的来历这一悬念也足以撑起大半部影片,使人看下去;田岛被捕后民子和武志会怎样,则是之后的悬念。也许没有《疯狂的赛车》或者《潜伏》那样情节紧凑,但影片本身的美绝都对能使你看下去,这一点我看过的的片子中只有《金色池塘》能做到。
四、其他有关影片的东西
在看《寅次郎的故事》相关资料的时候,就知道渥美清在此片中有客串。但是他客串的部分没了中文配音,所以我只看出他是个兽医之类的人,但没能看出他干的活是给牛人工受精,还以为是在给牛灌肠,因而对民子表弟和他妻子当时的一些列表现也没留下太深印象。后来看了别的影评才知道原来是做的这个工作,理解了民子表弟的妻子为何如此反应,才知道这本是很搞笑的很轻松的一个片段,只可惜当年的中国还是有点放不开,把这个无关大雅的玩笑给删除了。
毕克配的高仓健真是太好了,把任务性格的内敛完全展示出来。丁建华配的民子(是她吗?)声线好像有点老。给倍赏千惠子配音的人中,我更喜欢长影版《寅次郎的故事》中的青年配音演员牟珈伦,她配的樱花,声线和倍赏千惠子很像,声音比较柔弱,但又显出性格的坚强。但总体来讲,上影厂对《远山的呼唤》的配音很完美。
影片的配乐,真是越听越好听!不仅是田岛骑马的那段主题,还有田岛与民子交谈时经常出现的那个主题也非常经典!
五、最后的一些感想
(1) 有时真的很向往影片中这样一种生活,在风景优美人迹稀少但又不荒凉的地方,有一个农场,各种基础设施是齐备,干活可以累但又有机器帮助,因此只要肯花时间,是可以胜任的。最重要的是,整个经济形势是好的,经济收入是可以保证的。这样一种简单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但现实恐怕是达不到这样的。在当今的中国,地少人多,要有个农场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东北和新疆),从事农业依然是高风险的事情:一是技术水平还不高,有点靠天吃饭,养牛羊鸡的话也经常会遇上瘟疫;二是过山车般的农副产品价格;三是国家对农业的保护还很不够。事实上,即使今天的美国,开农场也不是什么太安全的工作,即时遇上号年景,粮价或奶价也会随之下跌,虽然国家补贴,也只能保证微利。
(2)山田洋次真是鬼才,从《寅次郎》到《远山》到《黄手帕》,全给他包办了。《黄手帕》不如《远山》,因为故事本身就是基于美国乡村歌手所唱《老橡树上的黄丝带》一歌,比较老套。另外听名字,“远山的呼唤”也更有意境,给人美感。唯一有点期待的可能是倍赏千惠子在《幸福的黄手帕》中更年轻,应该更好看,可惜这片子中出场时间很少。但要知道,她在《寅次郎的故事》最初的几集中,那可真是漂亮,但还是一种给人温馨的美,肯定不像范冰冰,虽然漂亮,但就像一只花瓶,没有亲切感。倍赏千惠子永远是贤惠女性的代名词。
(3)我们需要虚心像日本学习,期待我们的农业早日实现全国范围的机械化。
永远忘不了,那个小时候教弟弟做男子汉不流泪,在乡下见到落魄的弟弟立马流泪的哥哥;那个笑着祝福表姐,转身开车离去默默留下泪水的表弟;那个在雪地上火车内爽朗地说着话,笑着笑着哭了看向窗外的虻田
永远忘不了,像马一样默默奔波于风尘,偶尔停下来看看风景的田岛;像奶牛一样任劳任怨,坚强撑起一个家的民子
永远忘不了,暴风雪中的抖动的窗纸、振动得令人心惊的木门、蓝天里棉花糖一样的巨大云朵、拖拉机的轰鸣、衣服背后的汗印、汽车经过黄沙飞扬的草地、阴凉的牛棚、可以趴着看书的草堆垛子、被田岛修好的木门、蹭着民子的小奶牛、火红的天空、黄铜色皮肤的民子、雪白皮肤无忧无虑的弟妹、被告诉要做男子汉的武志、拎起行李箱告别时的雾凇弥漫、要用双手拿着擦泪的手绢、暴风雪中的破碎的窗纸、只有一块木板斜钉着的门框
也永远忘不了,那个回味着田岛人生在电脑前听着音乐“遥かなる山の呼び声”哭成泪人的自己
早年的山田洋次真好啊…非常的质朴、含蓄、隐忍,且一直到《黄昏的清兵卫》都保持着这种真挚的力量,人性在苦难中兀自高贵着。近年的《家族之苦》却只是娴熟的商业片套路。以为了不得的是高仓健,看过才发现惊人的是倍赏千惠子,那么精准的教科书式表演,如无必要,绝不会轻易给角色加多一毫,几乎是吝啬的演,甚至不稀罕让女主角“美丽”,但格外有力量。片尾流着泪看完,简直爱上了这个素朴坚韧的民子。
通过电影频道看的,好久没有坐在电视机前被一部电影所深深地吸引,但这部日本经典爱情电影,让我深陷其中。没有小鲜肉,没有耍帅卖萌,更多的只是男人的血气方刚,女人的独立贤惠,孩子的天真无邪。一切都是那么简单干净。这才是爱情最原始的样子
武志去问叔叔名字,结果被叔叔夸了自己名字起的好,一高兴,回来先跟妈妈说被夸的事,然后想不起来叔叔的名字。探望妈妈时,跑到旁边玩,不懂怎么表达感情。大妈这会儿还在偷偷议论,立马又换了热情的笑脸跟耕田打招呼。表弟开心地祝福打趣姐姐,驾车离去后一扭头眼泪就下来了说,姐姐真不容易。这些细节都好生动形象。充满温度。就像在我周遭的生活中一样,很能体会。真诚质朴,辛苦的像暴雨,微弱的希望就像片头的那盏灯,温暖着我们的双手。幸福的黄手绢也是他俩主演,特别期待。
我妈说,她们年轻的时候,对高仓健的迷恋不亚于现在的小姑娘。后来能看中我爹,大抵也是因为我爹老实话少,有几份神似。故事很简单,就是舍不得落下一帧。一直龌蹉的想着男女主该发生点什么,可这种遗憾反而更体现出山田的精明,越克制越迷人。再有,没落的不止港影,日影也是再拍不出来这种收敛的雄性
前半小时北海道温情散文画,戏剧冲突一点点出现端倪。想见见不到,想回不能回,好人好不了,坏人坏个透。生活的感情一点点压进饮马养牛的大草场,环环解开悲剧谜底。最后一幕是必需场面,山田洋次把观众情绪压迫到最低点再引爆眼泪。哼,老妖精。以及高仓健真帅啊..
補習。倍賞千惠子最後又遞上了”幸福的黃手帕“,那代表著「等待」,霎時紅了眼眶。看起來老舊的通俗劇,感情卻可以如此隱忍與質樸,每個人都善良得令人感到溫暖
这么一个男人,温毅寡言,如松如山,男人标杆。女人,敢爱敢担,不畏艰难。叙事朴质动人,含蓄悠远。
如果现在那些阿猫阿狗能被叫做男神女神 那年轻的高仓健一定是宙斯级的
“太太,听说你不养牛啦?到镇上去工作啦?”“对”“听说你跟你儿子要等你丈夫回来,要等好多年,这是真的吗?”“嗯”“真了不起啊,生活上有没有困难?”“有蒙田先生照顾”“蒙田,那个混蛋!”说完蒙田和坚强的母亲民子甚至是耕作都哭了,我也哭了。适合在深冬的夜晚一个人静静地看这部电影…
原来是“民子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以时间线索排列,应为:《故乡》《家族》《远山的呼唤》。依时间顺序可以横向比较。但本片在气质结构上与《幸福的黄手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纵向剖析。大气磅礴的庶民情节剧,每一帧都流露着天然的美感:五湖四海,人情冷暖,四季轮回,世间百态,皆一气呵成。
苍茫的北海道是我的家,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
再次感受到了自己对现实生活题材电影的偏爱,仿佛跟随影片的故事短暂地去经历或体验不同的人生。特地选择观看上译国语版,也让我找到了观看老电影的亲切感,不过台词之外的环境音要么削弱要么变质还是有些影响观影效果。另外,国配音轨 40:56 的镜头没有声音、49:35 民子刚住院躺在床上有人来探望她 / 65:00 给牛人工授精 / 73:54 学校唱歌以及武治回家扔下书包想去骑马 / 88:28 转场至马事竞技大会 等段落要么直接切换成日语要么听出了音质的变化,猜想可能是当年引进略有删减的缘故?…附注:-太太 你好啊 好久不见啦!听说你不养奶牛了,到中标津镇上去工作了。-对。-听说你跟你儿子在等你丈夫回来,要等他好几年,这是真的吗?(-点头)真了不起啊!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哪?-有虻田先生照顾。-啊 那混蛋。是他呀,他在照顾你呐。-是。-那好啊,太好了…
这简直应该写进电影史! 这太高级了 ! 我确实不知道如何描述了 。 这片才8.6分 ?
1.这才是中国式的感情表达。比较而言,我们自己见得更多的则是病态。2.温暖 ,安静
高仓健作为父母辈那个年代的国民老公,被了解得太多,其实倍賞千恵子,才是历久弥新的贤惠之妻的代言人。雨夜,最会产奶的母牛生病,而清晨你就要走了,再过坚强也抵挡不住现实的冲击,从那一刻到结尾,精彩叠呈。中年人的爱情,竟可以如此坚定而美好。“你不要走,好不好”
完全可以想象这片当时对中国观众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就是瞬间把所有国产片都秒成渣渣且从此之后再也不想看国产片的痛心疾首感──表达情感的方式中国观众生活中很熟悉,但中国电影里没有。现在来看,慢镜拍高仓健骑马之类的镜头是有些老套了。有些情境的设置过于理想化,夕阳镜头多了点。另外发现高仓健的魅力,除了人所共知的铁骨硬汉、侠骨仁心外,其人身上还有一种纤尘不染的纯净感,这也算是一种日本特质。3.5
(1)相遇而相识,相识而相助,相助而相知,相知而相爱,相爱而相随——隐藏在内的因果链条很清晰,外部情节不复杂,戏剧冲突不激烈。(2)细节到位:第一次虻田来纠缠民子,民子进屋,门却关不上;第二次时,耕作教训了虻田,民子脸红,门砰得关上了——耕作把门修好了。耕作第一次离开民子家,画面背景是一棵孤零零的树;民子看耕作骑马时,画面是三棵树相依。(3)北海道之于日影,相当于西部之于美国西部片。北海道的风物美,田园诗。骑马的高速摄影好。(4)适度的喜剧性,适度感伤。(5)武很可爱。问叔叔的名字,“忘了”;不让和妈妈说叔叔打架了,“说了”。(6)脱离任侠形象的高仓健出演山田洋次镜头下笨拙腼腆的重体力劳动者正合适:彼此相爱却无法告白,东方的隐忍含蓄。(7)生动的生活、劳动场面。(8)理想化的人情、善良、坚忍,桃花源(9)黑泽明推荐
许多叙事结束后的留白真好,尤其新婚弟弟开车走后哭着说姐姐可真苦那段,好在结尾太经典治愈了。好多风景的空镜自然又有人气,北海道美被遗忘有故事的人和乡亲人物的塑造背景有着日本特有的风格,反派有漫画人物的喜感。对犯罪人的态度和法律制度在那会儿对观念的冲击会更大吧,上译配音胶片版。
风吹草浪北海道,骏马飞驰高仓健。山田洋次的故事一直是沉郁的,他总是在结尾处把所有的感动释放出来,他的电影没有善恶,只有爱。
结尾火车一幕直接泪奔,这就是真正的爱情吧,大爱高仓健和倍赏千惠子这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