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宁写于2008年6月11日)
虽然影片在部分剧情的衔接和个别角色的情绪转换等方面尚显功力不足,于中段还有那么点不顺畅、有那么点突兀,但作为导演处女作,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女儿艾莉森·伊斯特伍德已然显露出了她在导演方面的天分,在特殊情感的纠结处理上还有乃父之风,貌似于影界颇有未来。看来,伊斯特伍德家族有望和科波拉家族一样,呈现出父女执掌导筒皆出色的势头。
凭心而论,这部又译为《车祸情缘(Rails And Ties)》的07年影片,前1/3的节奏和架构都较为自如,各种情感和矛盾的碰撞也交织得合情合理,两个家庭、两条线索各自表述着属于自己的苦痛和无奈,在通往西雅图的列车沿线上,一场因自杀而起的交通惨剧,将这两个在形式上都不够完整、在情感上都各自缺失的家庭联系在了一起……
列车工程师汤姆·斯塔克(凯文·贝肯饰演)热爱他的职业,但近来他愁眉不展、心绪不佳,因他的妻子麦琪(马西娅·盖伊·哈登饰演)身患绝症,治疗后又多次复发,目前已进入“第四阶段”,将不久于人世;时日不多的麦琪承受着身体上的苦痛,她最大的遗憾是没生个孩子,她将这个遗憾归结于汤姆的自私,为了他的职业,他们总在搬家、总在动荡;11岁的小男孩戴维尽力照顾着他那患病的妈妈,而这位年仅27岁的单身妈妈,原本就精神脆弱,已然无法承受生活之重、精神之抑郁,于是,她在服了安眠葯后,车载着戴维,把汽车横在铁轨上,等待某辆不走运火车的到来,而这辆被选中的“杀手列车”便是由汤姆行驶的,戴维因早就吐掉了母亲塞给他的安眠葯而得以及时逃脱,然而无法救助母亲的事实和目睹了火车撞向母亲的惨景,让戴维的内心变得拧把起来……
这部分影片在展开故事的同时,更将每个人所面临的不幸逐一打开,且细节部分处理不俗,当然也和凯文·贝肯与马西娅·盖伊·哈登的出色表演分不开,特别是马西娅·盖伊·哈登,她将生命最后时段麦琪的虚弱、对汤姆的微词以及此生的遗憾拿捏得火候恰好,当她对着浴室的镜子,悲怆而颤抖地摘掉胸罩时,那开过刀的地方赫然眼前,立刻产生出一丝极具震撼力的视觉冲击效果,而对那块垫在内衣里的随即跌落在地上的伪装海绵的特写,更将源源不断的感触和潜台词输送给观众。之后,当麦琪看到戴维时,马西娅·盖伊·哈登又将那份自然、浓烈且绵长的母爱呈现得细致入微又感人至深。而这位天赋出众、勤奋努力、不断奉献出卓越演技的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总令人感慨,什么时候能获得最佳女主,这是人们并不贪心的愿望。
接着,影片那不够顺畅的一小部分便显露了出来,满腔怨愤的戴维从寄养家庭里逃出来后,出现在汤姆家,此时小男孩的情绪延展被表现得有点问题,从愤怒到缓和过渡得有点快,缺乏应有的细腻而微妙的心路刻画。另外,他和麦琪夫妇之间产生亲情的最初表达方式也有欠缺,这几处戏分就好似导演没想好、也没找到最合适的方式就匆忙完成似的。
影片的戏剧冲突除却显现在人性方面,还出现在人和法律、规则之间,在见到孤独绝望的戴维的第一眼时,麦琪那布有一层薄冰的心便立刻融化了,她决定抚养戴维,然而,这一决定遭到理智的汤姆的反对,因为这样做,将违犯当地的一项法规:肇事者不能以任何形式主动接触受害者亲属。这样做也会使汤姆丢掉工作。而对那起自杀车祸的处理方式,在原则上,汤姆是没错的——如果在急转弯处紧急停车,会导致列车出轨,引发更大的灾难。
当三个善良而不幸的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时,影片中最温情的部分便缓缓拉开了:一同外出游玩、一同应对排查人员、一同面对车祸听证会……逐渐地,戴维那颗受伤的心被麦琪的母爱感化,不善言辞的汤姆也释放出了内心深处的情感。然而,一切正如麦琪所言:“生活更多的是一些灰色地带。”她的病危让戴维再一次失控,他偏执地以为“上帝在惩罚我”,这是他在面临第二次失去母亲时的绝望,外冷内热的汤姆此刻肩负起了守护受伤心灵的责任……由此,想起了地震中那些幸存却在陷入深深自责的孩子们,让他们明白灾难并不是谁的错,继而获得健康正确的思维模式,是多么的重要。
影片自始至终弥漫着女性导演特有的感性和细腻,如真切地营造出了比死亡更难以应对的是对亲情的割舍的情境,在弥留之际,麦琪虚弱地向戴维表示自己无法再给予他更多的母爱时,戴维泪流满面,“如果你真的想,你可以活得久点……”诸如此类感情充沛的戏分在这段影片中得以充分表达,使得影片具有了相当的张力和感染力。而那个看似平淡的结尾,也被处理得十分真挚,生活虽无法完美,但还要继续,麦琪离去后,汤姆带着戴维去办理收养手续……一场因灾祸而起的亲情洗礼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落下了帷幕。
(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9985493_d.html)
翻译过来是车祸情缘。看到这个中文翻译的时候,我第一想到的是一场始于车祸的美丽邂逅,有英俊的男主角和美丽的女主角。其实是由一场卧轨自杀而联系起来的两个家庭之间的事。
一个是由于绝望而自杀的年亲母亲,一个是身患绝症而时日无多的中年妇女。
年亲的母亲把自己的生命葬送于铁轨,留下12岁的孩子Davey对列车司机的愤怒。“you didn't stop! you didn't even try!”这个可怜的孩子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亲在急速行驶的列车下丧生,唯一的亲人,自己的母亲。
Tom就是这位列车司机。"they turned us into executioners."他有自己的原则,他不能使自己的乘客陷于危险境地之中,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列车碾过一条年轻的生命。"she was suicided."他只能这么对自己说。
Megan身患绝症,连医生都不知道她还可以存活几日。也许几天,也许几个星期,也许几个月。她给自己买了一架钢琴,打算去旧金山旅行。她不希望把自己最后的时光花在医院,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是最好的选择。唯一的遗憾的是她没有孩子。她42岁,她泪流满面地对Tom说:"i thought i had all this time to be a woman, to be a wife, and a nurse,and a mother. then i found i didn't, i just didn't. i didn't have any time."于是当愤怒的Davey找到她家,当她与Davey相处后,她就决心要留下这个孩子。这是一个母亲的愿望和爱。
她是把自己当母亲的,他也是把她当自己的亲生母亲的。连Tom也开始转变。一个开始冷冰冰心中只有他的事业的男人,被自己的妻子和这个聪明善解人意的孩子打动。但是幸福是美好的,同时也极度短暂。Megan最后还是死了。
一个男人,一个男孩。痛哭流涕。
温馨的画面,悲痛的情绪。影片没有没有如何让我感动到流泪,却一直有一股淡淡的情绪吸引我看下去。我跟TT说这是一部无聊的电影,但是我却一直没有没有按下关闭。我想看着这个慈祥善良的母亲,这个漂亮聪明的孩子,这个英俊憔悴的男人发生的一点一滴。看他们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如何一起构建幸福的家庭,如何冲破悲伤迎接新的生活。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一点也不熟的导演,甚至有些拖沓的镜头,我却有点感动了。当生活支离破碎的时候,唯有爱让生活再次圆满。这就是精髓吧。
自然、流畅
真情才能打动人
淡淡的感动
感动
.......
母亲自杀,反而促成了一个重组家庭,缘乎?
很平凡,但是很真切
我很喜欢!!!
微妙的情感在脸部上的细微表现是片子的全部内涵 。临结尾那个歌好像是mazzy star的女主唱唱的,好听,但有点喧宾夺主。结尾平了些
老套了点 玛西亚盖哈登真棒~这片子居然只在5块银幕上放过,票房1万8
让我流泪的影片。
竟然比想象中好这么多,不错。不过大半部分功劳归编剧。
老套的剧情,沉闷的对白,拖沓的节奏
在伤痛中,也许我们更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夫妻
少女的祈祷
宽容就会有爱。。
贝肯的 照例多加一颗星~~~
太慢
可以再细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