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看完本篇已经过去了快四个月我终于把剧场版看完了,当时的我天真地以为这是冬夏的交往后小甜饼,现在看完直呼好痛!!!
一个小时的时长讲完了春秋的故事,有人觉得太短,应该做成第二季,其实我觉得剧场版更能体现出那种紧张的撕裂感。短小的时长与漫长的纠葛产生的对比令我心生无限痛意。我更情愿这样漫长的纠葛不要在剧情中占比太多,战线拉得越长越折磨,不如就这样在短短一个小时内把伤口撕开。
秋彦渣吗?一点也不。反而是他对雨月的感情太深太深让人心痛。他和雨月都爱彼此太深,已经明知在音乐的阻隔下两个人终究无法陪伴终生,却还是放不开手。他们都待在舒适区内,假装满足于毫无意义的陪伴,又不甘心对方的伤害,就这样彼此拉扯彼此折磨,没有未来也没有尽头。他们都早已陷入了依赖的深渊,尽管壁障、裂痕无一不在,一旦真正要剪断这根红线无疑是把两颗合在一起的心生生扯开。
但仍然如标题所指,GIVEN是被赠予的未来,是被救赎的未来。秋彦多幸运啊,有一个那样一直不求回报地喜欢着他的春树,会意识到他状态的变化,会偷偷在意他的同居对象,会说出愿意为他做任何事这种话。不平衡的爱,单向的爱,春树生气秋彦说“就算和你说也没有用”,实际上也是恨自己无法为他解难吧。想想本篇里他和秋彦两个人都秉持“乐队内部不易恋爱”的态度,大概他自己也不敢公开对秋彦的感情吧。但他的陪伴,他的包容为秋彦提供了一个短暂的栖息之地,让他有机会暂时脱离深渊。最后真冬的歌让秋彦和雨月两个人都意识到了这段感情早已走向末路。感情有多深,放手的一瞬就有多痛苦。
真冬的歌,唱给他自己,也唱给了春秋雨三人。
「君がいなくても 生きてゆける」
由纪的影子还在,真冬选择了最好的方式怀念他,带着他给过的快乐与伤痛开启属于夏天的篇章。
其实我认为相比真由,从秋雨到春秋的解脱过程更加痛苦。由纪已经不在了,真冬的解脱靠他自己。而秋雨是两个人的撕扯,一旦软下心来就会回到原点。
春树的爱意得到了回应,秋彦为他重拾生活,终于成长了不少,与他平等地相爱。
「ある日の秋に恋をした」
「とあるありふれた春のありふれた恋の話」
没看过漫画,TV版中只对春树和秋彦感兴趣可惜俩人戏份太少不但没什么进展反而在后面还冒出来一个雨月前男友,让三人的关系及前景更加扑簌迷离,于是我去看了剧场版。大概因为没看过漫画,只是TV和剧场版的内容让我对这三人各自的感情和彼此的关系有点迷惑。乘着记忆还新鲜就随便梳理一下吧。
这三个人中感觉春树和雨月的感情都很纯粹,很容易看明白理清楚各种行为也能讲出个所以然,秋彦的感情最为复杂,我放在最后慢慢梳理吧。先说春树,年纪最大最成熟很阳光虽然在乐队中音乐天赋最低,但他却是乐队中矛盾的调停者,是大家都可以依靠的存在。但春树大多数时候是非常不自信的,总觉得自己是拖后腿的那个。他暗恋了秋彦两年多吧,大概就是秋彦和雨月分手之后没多久他把秋彦拉进了乐队给了他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也给了自己一个飘渺的希望。为了这个希望他留了长发。我猜他应该是没打算要表白的,毕竟他只知道秋彦是个以前玩世不恭援交滥情现在已经有所收敛的直男而已。直到秋彦找上门那天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心意对方早就知道了。而那个人心里爱的明明不是他却在酒精和痛苦的作用下侵犯了他。即使被拒绝被侮辱春树依然表现得非常坚强,第二天他没有像受害者一样发狂他只是很成熟的拉开了彼此的距离。他剪掉了长发但是他心里依然爱着秋彦,而爱一个人不需要卑微当然也不需要回报。他甚至收留了无家可归的秋彦,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整个乐队。春树真的是一个各方面都很成熟的人啊。
再说雨月。他对秋彦是死ぬほど好きだった。但是他对音乐是愛している。他是个音乐天才,他不能容忍他爱秋彦超过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存价值是他的一切。但是他又真的很爱秋彦,爱到明明自己先提出分手却又没办法离开他的地步。于是他们同居他们互相折磨了两年多。从剧里能看出雨月是个很骄傲的人,他应该是从没和秋彦说过自己的想法,没有和对方讨论过就单方面下了分手的决定。这让秋彦也无法理解。如果不喜欢为什么要默许我的迷恋,如果是同情我又为什么非要分开?这纠结状况真的只能归结为俩人的个性,一个不说一个不问,一个想要逃一个没有追。当秋彦最后要搬出去的时候,雨月终于说了出来"我不允许""当初放弃小提琴的那个人难道不是你吗?" 小提琴代表雨月。秋彦和雨月在一起之后为了雨月一直在练习小提琴,但是我猜估计秋彦被雨月毫不留情的嘲笑过,毕竟雨月是个对音乐直来直去有啥说啥的人,他在第一次听真冬弹吉他就毫不留情的批评了更何况是对秋彦。后来他们分手秋彦就放弃了小提琴了吧。但是对雨月来说他还是希望秋彦能继续的,就像他们每次吵架他都会希望秋彦回到他的身边一样。自己无法放手希望对方主动离开,但是心里深处还是希望对方能跟上他抓着他的手跟他说我不会放弃你我也不会放弃音乐。你去追逐你的音乐我永远是你回来的地方。剧场版最后雨月不敢停下来,他看了他们的表演知道秋彦爱上了别人,知道秋彦是追过来跟他正式提分手,知道秋彦是那种一定要结束一段关系才开始另一段关系的男人,所以他不敢停。尽管他说他一直在等秋彦主动离开但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他又没办法面对。他舍不得因为他依然很爱秋彦。所以他看着秋彦的背影泪流满面。我不是天才没法对这种"爱情不能超越音乐"的感情产生共鸣,但我大概能理解雨月的心情,至少他对秋彦的爱一点都不亚于春树。
最后说秋彦。我看剧时有两个疑问,秋彦到底是什么时候喜欢春树的?他对春树和对雨月是一样的感情吗?TV版里秋彦刻意在春树面前保持形象,时不时的撩春树,找各种借口留宿在春树家里,第九集live时对春树说我有时候会感到经常被你拯救,你应该更加自信一点。【我当时看到有点懵逼,完全不明白秋彦为啥要说这句话,也许是只有他看出了当时春树的心里问题咱们观众完全没看出来吧,也侧面说明秋彦很关注并比别人了解春树】Live结束之后立夏的姐姐哭着剪头发说被秋彦抛弃了。所以当时她看出来秋彦爱上春树了?那当时雨月也在啊,怎么没看出来?嘛,就当作雨月当时被真冬吸引了注意力吧。总之这里我觉得逻辑挺牵强的,那按照剧的意思就是秋彦其实在LIVE之前就已经喜欢上春树了。所以秋彦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否则他那天受伤跑去春树那里时不会说なぜお前じゃなかった。他一直以为自己从头到尾爱的是雨月,哪怕分手了,哪怕互相伤害了两年。他把自己的行为当成了对春树的依赖,其实在他心里春树早就是他的帰る所。所以当春树提到要去帮前女友时他的反应才会那么大。他又要无家可归了。从秋彦爱上雨月的那一刻起他的音乐就只剩下了小提琴。为了和雨月站在同等的地位为了跟上雨月的步伐他一直在练习小提琴,但是才华就像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他们中间,所以当雨月提分手的时候他立刻就放弃了小提琴。在他那里音乐从此成了玩票一样的存在。春树说他是门门懂门门瘟,也很了不起。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放弃的不仅仅是小提琴。而这也成了他和雨月感情之间的缺口。雨月需要一个不会放弃追逐的人,可惜秋彦不是。雨月还没有遇到那个人,但秋彦遇到了春树。他不经意的在改变着,也许只是一时兴起玩的架子鼓却在加入乐队之后有了一心一意好好继续下去的想法。在和春树同居期间本来因为雨月的关系而放弃的小提琴也有了重新拾起来的勇气。同样是被抛弃后的同居,秋彦可以和春树看着远方的烟花说自己喜欢一个人但是很痛苦,可以心血来潮时和春树走一个小时回家。他曾经以为自己爱雨月无药可救,不管多么痛苦还是要回去他和雨月的家。现在他终于有了另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有时候放下就是鼓起勇气往前走一步那么简单。他是幸运的,遇到了春树,得到了救赎,而他把握住了,他和雨月正式说要搬出去尝试不同的音乐。是的,他的音乐里不止有小提琴现在还有架子鼓了。最后他终于在演出中确认了自己的感情,雨月也看到了那个改变秋彦的人,贝斯手春树。【所以为什么TV版音乐会时雨月没有看出来?】梳理剧情到这里,我的两个疑问都有答案了,是的秋彦在很久之前就喜欢上春树了远在他自己意识到之前。是的他对春树绝对不仅仅是依赖是愧疚而是和对雨月一样的爱情。毕竟音乐远比语言更加直击人心,雨月这样的音乐天才都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秋彦对春树的爱,我们作为资质平平的观众还怀疑什么呢?更何况秋彦最后自己都承认了想要成为配得上春树的人,并会为此一直努力。
梳理之前我其实觉得雨月和秋彦挺渣的,现在回看发现最值得同情的还是雨月。希望他也能尽快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那个人。
PS 关于每次真冬唱歌每次都不需要练习直接开唱还能完成度那么高我真是有点无力吐槽。
互相深爱的人也无法继续在一起 日复一日只是彼此消耗彼此沉溺 终有一日会失去自我 于是在彼此拉扯中呼吸着痛苦生活
可是谁也放不下 谁都在默许对方放不下
希望他先离开 希望停止彼此的痛苦纠缠 却又根本无法想象他不在的生活 却又在他说要走时疯狂不舍 却又在他还在的时候用尽全力伤害 却又在他转身离去时哽咽呼唤他的名字 却又试图伸手抓住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我爱他爱到骨子里” “我不会再更爱一个人了” 那就祝你离开我走向更好的未来吧
我没关系的
日本动画已经做到和真人出演无异了。真人出演也是导演按照自己对角色的想法对演员进行灌输,演员只是工具,在导演对角色心理的讲解下做出导演希望的反应,这样一个工具的存在。不管是虚拟的动漫人物还是真实的被指导的演员本质上都是导演和编剧理解的产物的表达载体。动漫做得好了居然可以让人闻到雨月身上毛衣潮潮的因为邋里邋遢长久不洗,让秋着迷扑脖的,浓郁的体味吗。
虽然我发现我理解不了发现自己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就放弃这一领域这种做法,可能此人热爱的不是音乐本身而是这个“做到顶尖”的所谓世俗判断的标准的认定吧。非常自尊的人。
果然影评不是小说,不会有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没有探索感,更不是创作。尊敬这种情感,犹如群众心理,真是让我丧失经受审视的勇气了。二次复述总是没有必要,干嘛复述第一次的感动呢,因为第一次感动我们是看的方式创作的,我们没有写也没有画,,第二次乏善可陈地复述有何必要呢,又不是第一次的激情澎湃。影评永远不会高于电影本身的原因,就是它永远不是第一次了,而我们不是创作者,第二次也不会造出新的“第一次”的东西,毕竟我们是在评已有的唯一的一个呈现品嘛。
果然科学在面对文艺作品的时候是感觉头大和束手无措甚至斥责它是假的。但是有些意淫的成分的确不是在天马行空下创造而是在作者在自己心灵扮演下促就的“真实”故事。春树究竟是如何喜欢的= =。但是够不够真实就看这个人物有没有复杂到让我们觉得有一丝接近我们对真实世界何谓真实的感触,即“我也不搞不懂”——这种复杂又迷茫的感触。拿小提琴依然忍不住练,是想 TA还是放不弃音乐?但是有的时候人物又凌乱得让人抓不住头绪是剪辑的问题还是篇幅省略了所谓的心理斗争让人觉得这个突然觉得“回来了”的决定不知所以。
秋不再钻研提琴,贝斯、鼓、提亲样样都懂但都不精,看起来充实又精彩,但其实每一样体会都有限,等于是这些东西并不是他目前生活的重心,已经是如果是朋友的话注意到这种变化会对他的这种快乐引起怀疑的关切的地步了,已经是放弃和重新找到SOUL里面的勋章了——雨月吗;犹如独生子女的我的母亲将我活成她的hoby一样,我妈没有其余业余爱好,和我在一起,体会养育一个儿子在家,和儿子这个身份的人共同完成家庭生活并体会其中每一片生活的拼图,感受每一片拼图的“诗情画意”就是她的乐趣,并不一定乐趣要是如SOUL那样是画画,音乐,心理学之类具体,可能就只是天上落下一片伴遮蔽了阳光但是阳光依然挡不住在它背后四晕的树叶那样,觉得很美,动心的那一瞬间,就可以称作这是“生活的乐趣”了。音乐已经退出人生舞台的秋,这可能就是以后许多普通人的生活,大家干的都不是喜欢的工作,外卖或者打字工夜以继日为资本的伟业奉献用生命化为一段不可或缺但是 犹如不断呼吸一样这样乏善可陈毫不精彩的“永动机”工作,但生活中唯有一个让自己牵挂的人,那可能就是自己生活的乐趣,我妈的乐趣是我,甚至极端到了,把她人生的乐趣,当婆婆抱孙子,也移植到我身上期望我去完成以满足她这种过分的不把我当独立一人格看待的行为,但范而论之,大多数也许没有找到燃起自己如秋最后 和雨月一直 一样热爱音乐的动心的话,是极有可能像秋刚开始那样,对着夜空的烟花手夹吊着一支烟,很爱很爱啊,但是很痛苦啊,犹如我妈那样,真的是很爱很爱啊,因爱而痛苦啊,但是我真的无法继续因配合而痛苦下去了,音乐已经退出人生舞台的秋,可能回归的就是这种普通人的生活,能够回到家,看到那个人,或颓丧或以一种他已经习惯了地等待他回家的样子,共同平静地接受了这种等待有一个人回家的已经平凡的同居生活的状态的样子,坐在床沿被他映入眼帘;没有了音乐,他就已经什么都没有了,他只有雨月,或者他觉得,还继续拥有雨月,就是全部就够了。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拥有音乐的间接方式?拥有雨月,就是继续还拥有着,和真正的音乐相接近,也许这就是喜欢雨月的原因,这就是他这么爱的原因,是喜欢这个人,更重要的是喜欢这个人化身的音乐。毕竟在公园里听到那么好听的小提琴,快乐的雨月失望地发现秋没有任何反应只是拿出手机快乐地拍自己,那一刻他是失望的。在一起只是互相耽误。爱我,或者爱我这种行为已经变成生活的乐趣,或者她追求的家庭之乐这个重要乐趣的重要图景,我不可或缺,或许(我没看过电视剧)雨月对于秋而言,也是追求的某个之乐,这个犹如SOUL里面可以成为生活乐趣的很能带给生活诗情画意之感的hoby里的一个重要图景,也许是这么天才的人物继续拥有他就是拥有音乐,拥有天才本身就是拥有这个领域嘛,没有了音乐,他就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或者他觉得,还继续拥有雨月,就是全部就够了。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拥有音乐的间接方式?反正我是没法想象,没有了我以后,我妈会怎样面对本来就按部就班乏善可陈的缺乏活力与精彩,一地鸡毛与不爱之人勉强共居一檐下的家庭生活,这就是想逃又逃不掉,悬在独生子女头上诅咒的东西,最后可能正是这种诅咒的诅咒氛围压罩着我们让我们活着越来越没有质量反而非死不可解之的地步无法阻止地加速到来。无非是通过自己全部代入角色用自己的性与心去全身心想象可能可以接近人物或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类似语境可以类而量之。这就是没有了一切,没有了音乐,什么都没有,只有雨月,只有音乐的秋,被雨月离开后可能会发生的事吧——生活将变得无法忍受只能处处感到痛苦。或许爱,已经是全部幸福的来源了,是所有都布满阴霾的,或者事实上从来就没有真正拥有过爱或者已经一无所有乐趣的生活(音乐之梦遇到雨月就幻灭,从小寄居他檐缺乏关爱,贫穷,也许收留他的雨月就是一直给予爱的存在?)中,唯一能让自己可堪继续忍受下去,觉得目下还没有失去与贫乏殆尽,且在忍受的过程中因为他在身旁就连忍耐本身都变成幸福的一个变奏的东西。
我也发现了,仅仅因凭外表的美和堪当炮友的身材和体力的喜欢,是达不到秋对雨月那种“很爱很爱”的程度的。
不过也理解雨月。像顶尖球员一样,能接受足球领域最杰出的人的影响,一般人不会有的机会,像古代培养一个帝王需要请进举朝廷之文采精华去灌溉一样,有幸身上能有那些人的痕迹,他体会到的快感,那方面的high,已经不是普通的快感,越深入越精致越与众不同,看起来他好像已经不需要爱情了,或者爱情已是锦上添花但是没有也不耽误他享受发泄精力,或者目前得到满足的极乐状态了。
原来真正的恋爱是会让自己的心崩坏到,要强的自己不忍看到的毫无缚击之力的软脆弱啊。恋爱终于不是经常电视银幕上看到的模糊的“爱”的样子,而以艺术家之间与音乐的牵绊展现。如果继续呆在一起,无法自由面对音乐和无法自信面对音乐的两者,对彼此的音乐造诣互相摧毁和彼此沉溺的恋爱关系的冲突这样;在千方百计寻找和制造令对方离开自己的机会又一次次容忍对方的放不开这样曲折百转的依恋和为了自己对音乐的追求的自私的揉碾中。说爱情是灵魂中另一个想要达成的自己,一旦自己达成就不再需要对方的源于自恋的投射,但雨月的才华恰好是秋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或者说有些,长久炽烈的爱情就是对方是自己想达成但是永远不会去也不能去达成的模样(古惑仔吗,或者金瑜无论如何也在家暴中无法离开扎西的原因是真的因为找到爱情,所谓想要达成的另一个自己但自己永远不会去成为的真正意义上的另一半吧)。本来继续坚持小提琴是想保持和雨月的关系,继续拥有小提琴和雨月,而不是音乐,从听雨月音乐第一刻起秋的音乐的自信和梦想就幻灭了,结果在乐队中重新也被其他音乐形式震撼,重拾对音乐之热爱,(人的心很大啊,就像人格缺陷之广一样,可以继续爱上,在无数个目前未知的时刻将会动心),放弃小提琴或者不再只陷入对古典音乐(以小提琴作为主要形式呈现)的依恋和钻研,不再把鼓只当做一个沉沦的通道,在尝试其他音乐形式的同时,忘不了也不丢掉以前的提琴,但至少有新的出口,至少有和第一次心动一样的能让人恋上的第二次心动的出现吧。
但至少雨月,小提琴对他的改变,(也就是以前从没遇幸过的新的人格于他),也以他拉小提琴的姿态,这样崭新,令春树一副从没见过,甚至感到陌生的模样出现,就是雨月对他切切实实的新人格的影响,“增益其所不能”的意思,那个不知道被谁改变了,指的就是雨月吧,原先以为只有自卑,退居幕后,无止境的追求和痛苦的恋爱——虽然没让自己人格欠失的另一半在失去对方以后也稍微更完整更多——但至少原来以为只有痛苦的恋爱冲走退朝后还有留下来的馈赠,是留给自己和后来将遇到的别人的,也至少对他另一面人格的增添有新的裨益吧。
最后发现一直沉浸在痛苦中的自己太糟了吗,摆脱雨月后才发现只有雨月的日子里自己做过多么逊和伤害别人的事情,不过也只有被乐队音乐从古典音乐的恋爱之伤都阴影中掏出来,才有可能看到的,音乐并没有抛弃他,是他抛弃了音乐了吗,曾经。——以前,雨月就成了音乐(他亲手抛弃的音乐)和他人格上缺陷但自己无心与力去达成的人格,两重力比多促使他爱的这么舍身忘死,奋不顾身,要死要活。——(赵英俊所说音乐是给别人听的,以及雕琢文字,不是只为自己,犹如外表,打扮,完成好了,不仅是给自己看着舒心,满足自己想要自己再青春中欣赏自己美好模样的欲念,被别人看到或欣赏,给别人带来幸福,莫不是也给自己带来了幸福,也是力比多实现的通道之一嘛。不过我现在发现了,以给别人看为主要乐趣来源带来的大多数时候是痛苦,那只能是让自己快乐的附带品,是锦上添花,如果作为主要的,经营账号营造虚假的自己,穿衣着装都格外过度自揣别人的评价,以此为为自己量体裁衣,得到的大多数时候是痛苦。所以这不能作为人生信念和性乐的主要追求,这只是偶尔出现或者作为附带品昙花一现之物,毕竟人,只有自己真正感受的东西才是最冲心碎脏的,为别人high而活终究于普通人讲只能得到隔靴搔痒的活感。其实没有必要必须要有“给别人看”作为创作和工作的动力,想着怎么把一首歌的歌词写好,怎么完成一个作品才能打动自己,如何才能做出一个打动自己的作品,以这个为动力努力,也能有创作之驱动力。(不过文学不像唱歌,唱歌能即刻感受到听众的即兴反应,是否陶醉,是否感动,写字嘛,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写得肝肠寸断,就算不知道对方的反应也能犹如红楼梦一样毫不担忧地留下它自己一个人平静地逝去,因为知道自己在看不见的地方凡开启者皆会心动)所以从别人的歌中听到“dai jo bu”。唱自己的歌,却要唱出别人的情,这么迫切地想表达自己心情的欲望,那个可爱的主唱,把唱歌当做表达,畅快倾泻的机会,这样年轻又炙热,珍惜的机会,和艾米那样刚开始很喜欢,但是在流水线的表演流程安排下,不是那种需要积攒激情留到巴巴等望着的登台演出机会,而是平乏的激情一有就立马泄出来,导致情感的水管一直没有积攒足够的情感之水的,从而厌倦的成名与成熟后的表演不同,这是热爱和青春下才有的表演,表达出来,和自己处于同样心境的旁听者,或者说正是善于从别人的素材中汲取营养的自己,获取灵感的来源的那个助我者(雨月)听来,似乎就能起到熨平伤口的作用,明明是用痛苦作养料的,表达倾泻出来后,竟然只有流水过后,窗明几净的洗练的干净吗)——沉沦太久,又捡起小提琴,是不放弃的意思,也是不因雨月而彻底对音乐幻灭,(以前拥有他就是拥有小提琴就是拥有音乐),不是逃脱不了对他的依恋的意思,也是从爱人,宠溺喜爱之物,离不开另一个人格的依赖和喜欢中拔出来的意思,分出一点心思到自爱上,——(的确爱情不只是电视剧上千篇一律地我爱你,为你奉献、为你牺牲、为你撑伞挡雨、为你做任何事情、为你驱驰心也甘情也愿,而是,真正的爱情,人在陷入的时候,在具体的情境中有各种复杂的心理和想法,日本这部片算是一个尝试,跳脱普众对爱发生时姿态的刻板印象,去细描写被爱俘获和正在渡爱劫的人们心中到底在想什么,才能让我们想办法看清楚,爱,究竟是甚么个细究模样),——自己的确也有音乐梦要追了,沉沦太久,的确有太多需要振作和改变的地方,不只是那个肉麻的“为了成为配得上你的男人啊”这样的理由。日本的爱情片也为了煽情开始令我惊讶地看到了在韩剧中的痕迹。
主要想说秋彦&雨月的关系,其实一年前看漫画的时候我还不能GET为啥这俩这么别扭,现在就明白一些(主要是自己也经历以及看到了类似的心境)
秋彦一开始对雨月的渴望是=“我跟牛逼在一起我也牛逼”的自我人格矮化,渴望的是作为天才的“能力”,不得不说刺伤老师的设定够严谨,爹不疼娘不爱无处为家的秋彦唯一拥有的音乐梦想,自我价值感也在天才雨月前一文不值,作为一个还没有拥有足够坚实价值感的人这么想完全可以共情。
在雨月看来他能感觉到秋彦不是“爱”他所爱,关系不对味,但秋彦又确实对他很好(作为天才的雨月居然这么重感情(等)可能因为是“初恋”(大概秋彦活够好【。)吧, 秋彦应该是日常一副“我对你这么好,就是不想要你说我不行”让雨月欲言又止【。无法有效沟通,关系里的空虚感与日俱增,雨月比起被“谁来提分手就是伤感情”的浅表想法困住, 他真正希望秋彦能好好面对自己,不要再以卑微舔狗的姿态情感绑架他【。却不知如何开口的无力感,只能通过破坏表面情侣关系的通常出轨做法来发声【。
所以真滴感谢真冬立夏两位后辈在他们身边,真冬跟雨月同为“天才”(或者说“创作者”)他首先要对自己诚实,才有余裕看到、理解他人,才能创作出有感染力的作品,以这种方式影响他人,又因为乐队这种组织模式让他们的来往更密切,所以真冬的作品当然是他们几个的一部分(他们被困于原有行为模式轨迹的经验作为创作的养分,发现本质并赋予新的可能性(“被赠与的未来”),所以春树说听了真冬的歌会想好好去爱,被理解,被看到,个体价值感由此而来。"GIVEN"👍
雨月不舍的泪水,想必情绪复杂,是对秋彦终于成为可以跟自己一起分享“音乐”的伙伴的不舍。 雨月有自己的路要走,真冬说得好”一切都会好的“。
秋彦和春树的心态都好理解,但雨月为什么明明深爱秋彦却要将他推开,这一点我就花了点时间去思考。我觉得应该二方面来分析吧。 一是为了秋彦的幸福选择分手。秋彦第一次听到雨月拉小提琴的时候,完全被震撼了。试想一个刚读高中,对拉小提琴以及未来都充满自信和希望的人,被天赋面前击得零零碎碎,知道这是穷极一生都无法达到的高度。自信心受到打击,有点自卑,有点迷失方向,嫉妒甚至是带点恨意。另外,从剧场版雨月直接批评冬创作不行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雨月是直来直去的。那对秋彦拉小提琴的时候,也难免会指指点点吧。对骄傲的秋彦来说,也是打击……秋彦内心的挣扎,雨月不可能感知不到的。两个人在一起,不可能一个人不开心,另一个人却开心的。这就是永远的一条刺。 二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选择分手。雨月爱秋彦,但更爱小提琴。试想,自己的优秀反成了刺伤所爱之人的一条刺,那在拉小提琴前进的这条路上,秋彦是不是起了反作用?在拉琴的时候,雨月会不会有所顾忌而不能尽情发挥?雨月需要的是为他的优秀而骄傲,引以为豪的人。 放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不管是雨月还是秋彦的行为都非常幼稚。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好好谈……说清楚。既然这么爱对方,雨月为什么不好好和秋彦说,自己非常爱他,也希望他爱弹小提琴的自己,同时也要好好肯定秋彦的才华(其实他是有的,只是还需要引暴),感谢他在生活中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自己不能没有他。总之,就是要给一个男人应有的肯定和尊严。而不是说分手,然后带别的男人来刺激对方。不过对雨月来说应该很难,因为天才往往是性情怪癖,生活无能,考虑自己多一点,需要他人迁就。让他这么的考虑对方比较难了。 还是春树最好。真的好喜欢春树。人如其名,恰似人间四月天……谁和春树在一起,都会幸福的。这就是人的另一种才能了,让人幸福的才能。 PS:另外,我见很多瓣友说秋彦渣,在和春树做完后说“为什么我爱的人不是你”。我就觉得奇怪,就翻回去又看了两遍。私以为这是内心活动,并没有说出口啦。他说出口的就只有“和你说了也没有用,对不起。”佐证就是,春树哭着在路上走,回忆这片断的时候,难过的也是“和你说了也没有用,对不起。”,并没有“为什么我爱的人不是你”。
比TV版差一些...不过还是可以四星,情感复杂细腻,人物讨喜,歌很好,能起鸡皮疙瘩。
我爱成人组!比TV版的别扭学生组剧情好看多了!成人组的恋爱即使看得纠结但更有爱~ 三人都好喜欢,不管秋彦最后和谁在一起都心疼另一个555
像剧版的一个番外或者说是延续 虽然还是很诱人 但其实可以做个第二季更好
最后二十分钟电影院里一阵抽泣,喜欢比自己强的人(还是在自己有自信的领域被完虐)真的就是开始憎恨自己和这段关系,还好有haru小天使
互相深爱的人也无法继续在一起,日复一日只是彼此消耗彼此沉溺,终有一日会失去自我,于是在彼此拉扯中呼吸着痛苦生活。可是谁也放不下,谁都在默许对方放不下,希望他先离开,希望停止彼此的痛苦纠缠,却又根本无法想象他不在的生活,却又在他说要走时疯狂不舍,却又在他还在的时候用尽全力伤害,却又在他转身离去时哽咽呼唤他的名字,却又试图伸手抓住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爱他爱到骨子里。”“我不会再更爱一个人了。”那就祝你离开我,走向更好的未来吧。一个乐队四个人还组两对CP,你们这乐队是要完蛋了吧?
春秋雨的故事才应该做成一季,短短59分钟根本不够深究;尤其是最好的春,在这里只能沦为一个温柔的强大的深爱着秋的退路。秋其实不渣(明明就是雨月提分手的),只是痛苦,仰望着天才爱人的痛苦、被抛弃的痛苦、无法放手的痛苦;可依旧太残忍,依赖着春却说出「为什么不是你」「告诉你也解决不了问题」这样的话,明明只在春面前伪装时就已经是对这个人与众不同,然而,到头来还是伤害了最无辜的春来埋葬那场始终互虐的藕断丝连。
小提琴手算是活活地把爱人推开了。尽管还爱,但最终无法在一起。
梶真的好帅 我爱渣男心甘情愿‼︎结尾场内都是抽泣声 我也😢 大人组比小孩子更吸引我一些 原来这就是大人的爱
雨月的魅力之强,从来没有看过这部剧的女孩,只发了一个他的片段就被他迷住了,向我打听番剧名。看过正剧的姐妹,如果错过这部剧场版要后悔死了。
秋雨分手那段漫画分镜太强了,别的都超乎我想象的好。这些年投入最多的漫画,能看到一路火成这样是真的bittersweet
完美再现雨月哭泣着回头的那一页分镜。一瞬间汗毛倒竖热泪盈眶。为什么不可以在一起呢,为什么没能坚持到最后呢。因为你一直习惯从他那里得到,却已经不会给他“春日”了吧。太真实,太细腻,太悲伤了。可是春树也卑微地让人心疼。为什么一定要变得积极,才能往前走呢。负能量的人格又有什么错呢……可是啊,想要得到救赎,只能看着黎明往前走。也只能往前走。
救命🆘
我只想吐槽一点 电影版学生组完全没有发糖 这不科学 虽然知道有侧重 但是这已经不是侧重的问题了 完全没有 让人好郁闷
看到中间的时候真的血压就上来了,秋彦雨月两个绿茶渣, 春树太可怜了剧情快进太多就算结尾是HE也没多开心
秋雨分手5555 太虐了!可是春秋又很甜,为什么!为什么你们不可以open relationship 渣男太幸福了吧有两个这么完美的人喜欢他
剧场版主要讲春树秋彦和雨月~很多人觉得秋彦渣,我不太觉得,他和恋人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出轨。当和父母分开和恋人分开为了生活而做了小白脸的他,他自己都在鄙视着自己。和雨月在一起放弃了小提琴,和春树在一起他努力做回了真正的自己,爱情真的会让人不一样。
是最令人心动的春秋呀。但之前看动漫的时候就觉得了,上色之后的动态人好像没有原漫画好看,人物更壮硕了一些,雨月也少了一点纤弱,因为很喜欢原作的这段剧情,稍微有点介意
一开始觉得这剧场版好难看,毕竟我最讨厌看这种修罗场史诗渣三角恋。不过结尾落得很好。此剧好在它不完全是恋爱剧,更多是关于失去和重新开始,关于寻找和改变,也完全没有落入“好的现在我们在一起了,接下来是无趣的甜甜的恋爱”这种窠臼,最终大家仍在爱和友谊交织的混沌不明状态中前行和寻找,是我喜欢的结局(虽说,冬夏交往以后居然比做朋友的时期更不像恋人了,这多少有点奇怪吧…)
春树和雨月两个人都很好,秋彦你哪里来的幸运被他们喜欢。春树,惨惨,哭哭,抱抱(球球中澤老师多在表世界发光发热吧。
雨雪只是四季的过客 可能心境不一样了 两年前我好心疼春树 现在反而能和雨月的痛苦共情 大人的情感就是 远离不舒适的爱情 尽管你很爱ta 但感觉不舒适的时候必须要望着更好的地方 拥抱下一个让你快乐和舒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