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见乌鸦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喜欢这部要胜过第一部,因为作为一部纯正的爆米花电影,《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尽管片中神龟们与当年的记忆不同,尽管在这个超级英雄、花样美男横行的时代,片中塑造的角色是那样的另类。但是电影突出的一点,就是用好莱坞娱乐产业的一流工艺水平,为我们这帮神龟粉提供一个可供追忆过去的平台。
《忍者神龟》并不像《变形金刚》或是《特种部队》那样,是流行文化的产物。或许原作者根本没有想到过这个随意之作如今在全球的影响力并不亚于前两个品牌。《忍者神龟》诞生于1984年,由幻影工作室( Mirage Studios)出版,但真正风靡形成品牌还要等到1987年。
忍者神龟出自当时两个默默无闻漫画家笔下,凯文·伊斯曼和彼德·拉特。其中凯文·伊斯曼当时只是一位画四格黑白搞笑漫画的小角色,他在一个休闲的晚上信笔涂鸦,灵感迸发创作“忍者神龟”的形象。 当时伊斯曼的出发点完全是由于山寨,用特定的词来形容就是“parody”,意思为“变调的模仿”,“parody”也是美国娱乐界的一种特殊文化。即对那些成名作品的进行一些“别有用意的戏仿”,如今parody,最常见的形式就是《环大西洋》这类电影,以及《加勒比女海盗》、《女超人》等等各种成人版的“大片”。
当年凯文·伊斯曼创造了忍者神龟,将模仿对象锁定80年代特别流行的四部漫画,分别是: ★漫威漫画《X战警》(新变种人,尤其是金刚狼) ★《夜魔侠》 ★DC漫画《浪人》(由漫画家弗兰克·米勒创作) ★戴夫·西姆创作的未来主义调侃漫画《Cerebus》
为了避免版权问题,他们将四位主角的形象换成了海龟,因此如今审视《忍者神龟》,就会在里面发现不少金刚狼、夜魔侠等知名漫画英雄的影子,因为当时《忍者神龟》的出发点就在于山寨。 凯文·伊斯曼用自己积蓄和从叔叔那里借来的钱,还贷了一部分款,自费将这套漫画出版,1984年5月,凯文·伊斯曼和彼德·拉特以“幻影工作室”的名义在一套廉价杂志上刊登了忍者神龟的黑白漫画,当时仅仅发行了3250册,并且还在一些杂志上刊登了一些广告(漫画指南和推荐),但在美国地下漫画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几个月之内,漫画大受欢迎。
PS,“幻影工作室”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因为当时凯文·伊斯曼和彼德·拉特就老哥两位光杆司令,根本没有所谓工作室,所以取了这么个名字自嘲。 值得注意的,正如parody文化中别有用心的戏仿一样,早期的忍者神龟漫画是一套血腥暴力为主的成人向黑白漫画。 随着漫画书的热销,真正令海龟们名声大噪是由于黑马漫画(美国著名漫画商)代理了《忍者神龟》的玩具,在1986年生产了大量手办,成功将海龟推向主流文化。次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购下动画改编权,像《变形金刚》一样,同样本着买玩具的目的,制作了几集动画迷你剧,此后便一发不可收。
此外,当时的剧作家和动画设计师为了市场需求,剔除了原著漫画中的暴力情节,只保留了角色形象,并加入了相应的诙谐元素。忍者神龟中著名的口号“半甲英雄”(Half Shell)与“海龟的力量”(Turtle Power)就是这个时期确定下来的。
短短几年之内,四个海龟带着它们的口号“海龟的力量”(Turtle Power)走向了全世界,甚至掀起了一股拿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名字开玩笑的热潮。
1990年,《忍者神龟》真人电影面世,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和香港嘉禾联合打造,香港著名动作指导刘家良担任动作设计,神龟的形象则是由四名香港龙虎武师穿着神龟头套扮演(演员其实是四名老外,但动作场面换成了龙虎武师钻头套),粤语配音更是由beyond乐队四名成员亲自上阵,当年票房狂收2亿,位列当年北美票房榜年度第五位,随后几年又出了两部续集。
此后多年,关于《忍者神龟》的品牌文化不断扩张,2003年又重新开发了新的动画系列,2007年中国意马工作室与美国华纳又联合开发了CG动画电影。
可以说,电视上播放的系列动画片和电影是使神龟拥有强大粉丝团的主要原因,虽然当年的已经长大成人,但当初的情怀是不会改变的,即使如此,神龟仍然需要开拓一种全新的方式,以便能够给这些人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
《忍者神龟1》让我感觉有些五味杂陈,积极的一面在于作为童年最喜欢的动画之一,在大银幕上以全新的姿态登场;但另一方面呢,平心而论,神龟们的形象实在太丑了。 动画与真人电影的区别就在于此,在动画世界中,我们可以将海阔天空的想象力强加于各种不同的角色上,通过拟人化的表现造成真人电影所达不到的观影效果,即便电影CG技术发展多么成熟,二者之间的鸿沟是永远无法填补。试想一下,米老鼠与唐老鸭完全真人化的效果会是如何呢?
在这方面,动画的魅力此时便凸显出来,高度拟人化之下,配合生动的外表和夸张的行为动作,一个个可爱的卡通角色便出现在我们的记忆中。 而所谓的真人化并不是用CG将其表现出来,而是真正的用真实模拟的效果进行演示,因此,当年电视上四个可爱、激萌的小海龟,真人化之后,在电影《忍者神龟2》中就变成了四只可以直立行走的真“海龟”,真实模拟下海龟的皮肤与纹理足够以假乱真,况且顶级的动作捕捉技术和3D效果能够带来顶级的视觉享受和流畅的动作,让观众仿佛在看一部真人武打电影,也是当年特技演员穿着笨重的龙套所无法带来的观影效果。 当所有技术环节得到近乎完美的展现之后,观众却发现,心中的忍者神龟并不是这些过度追求“完美”的形象,这对怀念第一代忍者神龟的人们来说,这四只很丑的家伙样子着实不惹人喜爱。或许,当好莱坞电影技术层面无法挑剔,但观众需要的并不是这些逼真到毛孔的技术,而是一个童年的回忆。 你们考虑过威少的感受吗
但话又说回来,回到上文之中,《忍者神龟》当年被创造出来,主题就是重口味,是后来动画电影变调之后才给观众带来的谐趣之感。当年的90版电影和07版CG动画,对“忍者神龟”的塑造,还是以当年动画中的形象为主,但在如今的作品中,随着超强动作捕捉和CG带来的就是神龟们真实的质感,或许,这样的形象才是对当年原版漫画的最正统的诠释。
因此,在这个花样美男当道的时代,这样的“丑角”横空出世,看似另类,却带出了《忍者神龟》系列的作品的精髓——下水道中的超级英雄。 电影中,出现了利用变形液“回归人类”的噱头,最终由拉斐尔将其扔到了墙上。作为怪物一般的存在,忍者神龟不受大众待见,是贯穿当年动画版的一条暗线,随着而来的,就是下水道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亚文化。忍者风、蒙面英雄、变种人都是代表元素。可以说,本片在边缘文化的挖掘上,比第一集更有深度,但也因故事空间不足而点到为止,《破影而出》这个副标题说明了一切,让丑八怪真正走出下潮流化变成了主流消费。 让忍者神龟变漂亮?恐怕就会丧失了这套作品的精髓。
解决了角色方面的问题,从电影的角度,第一集电影《忍者神龟》选择了迈克尔·贝的嫡系导演——乔纳森·理贝斯曼。这是一位非常会省钱拍大片的导演,《诸神之怒》《洛杉矶之战》风格化满满,可称之位“穷人版”的迈克尔·贝,他的优势就是狂轰滥炸的视觉效果,劣势就是画面晃动且阴暗,无论什么时候都感觉脏兮兮的效果。
第二集换成了《地球回音》的戴夫·格林,这位别的不谈,单单是《忍者神龟》粉丝这一条,就足够了。 本片的故事几乎直接来源于原版动画,体量依旧不大。第一集的故事充其量就是当年动画一集的水准,《破影而出》有了提升,是两集,没错,真正的两集水准。 作为粉丝,俺能明确的说出,故事改编自87版动画中的《破土而出》与《大获全胜》(由于当年对该动画几季内容拆分引进的原因,这几集大概是60集左右出现,不知道原版动画是发生在几集)。 原版故事讲述朗格的老巢大铁球(也有翻译成科技大厦)从地下钻出,与X空间建立时空传输,准备传递外星军团占领地球。而且没记错的话,原作中是神龟们第一次正式与人类军方合作,最后大铁球底部被神龟装了火箭,在时空之门关闭一刻,发射回了X空间,结尾朗格与史莱德发生内讧大打出手。 没错,本片的故事正是来源于此,这就是一个粉丝导演拍电影的好处,他能抓年动画为自己带来的美好回忆,一同分享给我们这般粉丝,凯西·琼斯、牛头、猪面、朗格还有与原版动画形象非常相近的大铁球,甚至算是还未变异苍蝇人的巴斯克特。这些熟悉的角色和设定,恐怕是非粉丝观众无法体会到的一点。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会产生一定的劣势,因为粉丝导演在电影中的表现,多数情况是以一个粉丝的角度去完成电影拍摄,片中很多故事情节,包括史莱德与朗格之间纠葛,凯西琼斯的出世等等,都是当年动画版中的常见的情节,粉丝们自然会get到其中噱头,但作为非粉丝的观众,可能会产生理解上的缺失,不知道这些没有铺垫的情节如何而来,没错,《魔兽》中的邓肯·琼斯也是这样滴。
剩下的内容,就交给电影的画面来完成,本片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式爆米花电影,其中充斥着大量电光火石般的打斗和炫目的动作场面,为了就是要挑拨你的肾上腺素,辅助大银幕的失调效果,能够达到瞬间欢愉的观影感觉。
其一,善于调动观众情绪。从电影画面到故事节奏,《忍者神龟》始终处于一个高速运转的状态,故事发展采用欲扬先抑的模式,让神龟们陷入一个无比危机的境地,突出重围后奋起反击,期间加入大量调动情绪的情节,比如结尾处大铁球之战,背景高光和慢镜头之下,更是带来非凡的效果,能够让观众的心情始终紧随着角色的处境而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忍者神龟》漫画版是一部以血腥暴力为主的成人向黑白漫画,多亏动画版只是借用了原著角色,将原本的凶残部分完全舍弃,取而代之的轻松幽默的情节,促成了该品牌的大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搞笑与美式文化是《忍者神龟》的一大标志之一,别看真人版中诸位形象上有点惨,但精神内涵还是一脉相承,披萨饼、滑板、嘻哈乐全部囊括。 其二,就是对动作场面的驾驭能力。这一点电影深得迈克尔·贝真传,利用快速剪辑和快速的运镜,大量动作场面凌厉而又具有视觉冲击。就拿“速度与激情”那一场戏来说,远近景切换,环绕摄影,大到整体自由落体小到飞机驾驶舱内,充分显示了导演不凡的场面调度和镜头感,单凭这一段内容,在好莱坞没几个人能够拍得出来。而这一点也正是迈克尔·贝的长项。
最后,当结尾《Hero"s in a Half Shell》的主题歌响起的时候,我很激动!
一直都在期待着四小龟变成人类的样子,还和朋友讨论眼睛龟应该是变白人,其他三小龟肯定变黑人,结果最后把紫药水扔了……在美国电影院看见片头阿里巴巴影业和片中小龟们喝的蒙牛牛奶有点出戏……exo me?你都在美国了你喝兑了防腐剂的蒙牛?!
第一次说动老妈和我一起去看电影 原因是我在豆瓣上收取了50元优惠券 老妈说好就好了
保持了以往欢乐的节奏,相比第一部,更注重原著精髓,动漫感十足,同以往的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相比,起码现在来说是最好的忍者神龟电影。
惊天魔盗团2,独立日2,忍者神龟2,拜托你们别再拍了。
做为爆米花电影还算及格,跟朋友一起去看的,看完能留给我的实在太少太少了。
我喜欢这部,比第一集强,无论从怀旧情怀上还是临场观感上都有提升。牛头猪面、朗格、大铁球等昔日经典动画中熟悉角色和道具纷纷亮相,更换导演之后,虽然依旧是爆炸贝的调性,但画面略显明亮,故事依旧体量不大,但更多与原动画靠拢的噱头,如果你能接受人设的话,会从中找到不少值得怀旧的地方
嗯,看得出剧组经费应该增加了不少,动作戏比第一部好看多了(飞机那段碟中谍即视感)。以及,从主角到反派一众丑cry的角色中,还好有梅根这一股清流。。。
拍的很蠢,剧本编得也太潦草了。紫色药剂带来的团体矛盾,吵个架,随便就又团结一致了。片子太聒噪,所有人都是话痨。野猪跟犀牛又蠢话又多。不过也算热热闹闹,没啥致命大毛病,有票补的话就凑合看吧。
Megan Fox甩寡姐十条大街
所以...大boss也会被冷藏(literally)
感谢豆瓣送我两张免费免费观影券…嗯,唯一的印象就是电影院里一个小朋友大喊一声“好大一只老鼠”
去电影院看得~角色还是那么不讨喜~不过绿箭侠来这里好像穿越了~看不习惯~
Angelababy大概做梦也要想演成梅根·福克斯那样的花瓶吧.....
剧情弱智,打斗和场面倒是良心,看的时候就想某人肯定爱看,一阵心酸....
剧情与动作处理比1有进步,但仅仅浮于表面,包括神龟外形上的微整形(牙齿和下巴更圆润,及头巾的剪裁)。与漫威、DC本质区别是没能与时俱进,始终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青少年思维,人设和故事都潦草老套,没迎合当下主流观众,空有神龟的性格塑造缺乏内心挖掘。只有片尾曲唤醒了我的童年记忆,哎
梅根福克斯。。。😍 什么时候能有视频流出啊
嘻哈四将忍者龟。昨日纯粹有幸参加糖哥见面会然后顺便看了IMAX版。Megan Fox过了这么久依旧女神,可惜我对她早已没了热情。每次看见她总有股变形金刚随时要出场的感觉,每次看见Stephen Amell总有种他“箭”拔弩张随时发射的感觉。觉得不如07动画版,依旧是BGM很好听,Punk风显著。吴靖萱的帅气警察满满港剧风!
豆瓣分数偏低了,作为爆米花片,比第一部好看,虽然套路,但影片全程高能,BGM炸裂,节奏飞快,特效始终上线,看的人热血沸腾,嘻哈四龟战士帅爆拉风,话唠幽默的精妙对白也让人忍俊不禁,两位变异怪胎也是亮点所在,梅根福克斯依然韵味犹存,绿箭侠始终逃不出英雄形象,比无脑的《独立日2》优秀很多
梅根都有点老了,岁月啊
梅根再次不幸地喧宾夺主,卖拷贝再次成功将变4的剧情完美移植到王八身上,完全程式化英雄故事扁平到塞牙缝都不够,从角色到对白都赤裸反应出影片核心观众年龄和智商及审美,像这类愚蠢单细胞故事也只能靠卖弄情怀和特效来糊弄娱乐至死的天朝观众,也的确很适合在天朝院线上映,尤其喜欢变4的更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