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 MAX第二部,开头介绍了整个背景,核爆之后的废土世界,混乱无序。 失去了妻儿的麦克斯在公路上进行着无休无止的战斗。第一部中的小镇生活没有了,整部电影除了一个因石油而形成的部落,没有任何建筑,全是漫天的黄沙。麦克斯为了燃料与这个部落与再次与公路骑士展开了战斗。 延续了第一部的一个经典镜头,用望远镜偷看黄沙中的野合。 虽然受制于时代的限制,一些道具不够真实,但是暴力血腥的镜头拍的很不错。 直升机队长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感觉挺有意思的,没想到后面开着一个小飞机渐渐地变成了部落的领袖。 感觉后来的很多形象都有这个角色的影子。 故事设定在未来的废土,但总是感觉像是远离文明,暴力至上的西部片。
牛逼,太牛逼了,在没有特效和威亚的年代,拍这种东西真的是拿命在玩(据说保险公司都不给这些家伙投保的…),而且考虑到年代限制,带给人的震撼甚至要远胜于被吹上天的第四部。 回过头来看,这个系列自始至终都披着动作片的外衣,讲了些很文艺很作者化的东西,这一直是我很欣赏的潜质。从第四部的塞隆,到第一部的麦克斯,再到第二部的油乡群众,所有人都在追寻着什么,那个遥不可及的世外桃源,远离弱肉强食的幻想乡。 是为了白日梦而白白丧命?还是为了理性而赴汤蹈火?一样的事情,不同的看法,那样的乌托邦,你会去相信么?看似丧尽天良的法外之地,还有这些人守护着人性的底线,这些追求大多不切实际,能否实现也常常没有定数,可是有了这些理想,外面的世界仿佛就不那么可怕,不那么难熬了。麦克斯其实一直在跟我们说这些,嘴上说着心灰意冷,却一次次为正义而战,冰冷的世界,有时只需要这一丝丝温度。 转眼间漫长的三十年已经过去了,麦克斯和他的故事却依然先锋,依然引人入胜,由其开创的废土风过了这么多年也依然盛行不衰,无数的游戏、影视,无一不是它的子子孙孙,它开创的美术、风格和主题,也成为了每一个后来者无法绕开的高峰,一部电影能有这样的影响力,足以。
主角的服装,飞车党的造型,废土末世的设定,几乎跟北斗神拳的世界完全一样。原哲夫的漫画几乎是形象照搬啊。还有搭档戴的风镜帽子也是一样。
喜欢北斗神拳的漫画迷与其说看各国拍的真人版雷人电影,还不如看看麦克斯系列更过瘾呢,除了主角不会使北斗神拳以外,场景活脱脱的北斗神拳世界。当初看健次郎的服装觉得非常酷,翻领夹克上有肩甲,紧身裤加长靴,反派们的鸡冠发型和面具,各种机车,各种设计统统来自这里。听说井上雄彦是照着NBA比赛照片来画灌篮高手的比赛场面,估计原哲夫是对着麦克斯的录像带画面来作画的吧。
我把四部全下下来从头开始看,熬过低成本的第一部,到了第二部真的很火爆精彩,不负所望啊。第一部据说只有60万美元成本,像西部小镇警匪片,几个服装普通的飞车党骑着普通的摩托,完全没展现出背景所给出的核爆末世的感觉。
第二部风格完全变了,蛮荒的世界,酷炫的飞车党,据说预算达到3000多万,成本高了50倍,当然令人耳目一新,最后的超长追车场面很刺激火爆,紧张热血。
估计这电影还影响了未来水世界,速度与激情,辐射游戏等。 写完感想,过两天继续看第三四部。
疯狂的麦克斯2 Mad Max 2 (1981) 3⭐ 核废墟上“玩”电影。 生命、能量、荷尔蒙都是用来消耗的,末日世界,一切都在破坏中,脆弱的强悍,强悍的脆弱…… 搞笑、轻松、怪异,这个导演很疯狂。 主题音乐一响起,便是劲爆飙车中,零件掉一路,人也掉一路。
又名《在公路上的百万种死法》。记得乔治·米勒说过现代动作片是最接近默片的片种,我看只有他拍的动作片才是,有些段落的配乐是从《大都会》穿越来的。这次比上部玩得开,但光怪陆离的风格仍是小众属性,荒原广漠与血肉横飞之中,只剩下吉布森的脸蛋没有偏离大众审美了。
一部斯皮尔伯格和凯文科斯特纳都想拍而没有拍出来的作品,太牛了!
相较之下第一部几乎小儿科。公路勇士才是真正的废土世界曙光初现,况且这个濒死的地球没有任何超出认知范围的幻想,残酷得每一寸荒野都无机可乘。有空真的得把Fallout再玩一遍,绝对处处是致敬,黑岛的那群人肯定每天上工前都要给乔治米勒跪拜一次。
没看出主角疯狂在哪。相比之下,坏人帮比男主疯狂多了。改叫“小强麦克斯”比较合适,因为总是死不了……另外,这部的节奏好慢。
绝对是留名影史的实拍公路斗车大场面!从上一集的复仇者,进化到这集的废土史诗,情节依然是凶狠无比
一人一狗独创废土,很有点辐射游戏的感觉呢,男主角造型比第一部顺眼太多了,电影整体也有点末世的废土的意思~故事并不复杂,就是汽油争夺战~反派有个穿露臀装的搞基角色,算是亮点。
乔治·米勒电影中所沿用的废土美学与蒸汽朋克相得益彰,那些画面与飞车时刻都在塑造着荒芜的未来,而剧本创作的灵感源自黑泽明的剑戟片,电影的内核也由此从麦克斯的个人复仇转向了济世救民:他像一个外表冷酷的救世主,在道德沦丧的时代仍坚守着人性的底线、挽救着心存善良的人们。结尾麦克斯站在雾中看着人类远去——事了拂袖去,深藏功与名。
Sound Basic Lecture..音效确实很好。。被僵尸吓到了吧。。
Crazy Car Chase。朋克末日情结,一方是资源(石油)耗尽,一方是僵尸病毒,Neil Marshall的Doomsday应该有向本片致敬的成份。相比第一部,有点Pitch Black的意思,第二部的世界观格局突然一下跳升到非常宏大(传奇色彩)。据说是北斗神拳的启示之作,在观看过程中惊闻动画版监督芦田丰雄去逝的消息。
第二部,那个年代商业片重复老套的痕迹依然明显,不过本片对废土风的成功尝试,确实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有了第一部打下的世界观,第二部所做的就是放开手脚去提升品质,确实能看出投资增加了,各种奇形怪状的车相撞仿佛不要钱一样。原来《公平游戏》里车头绑美女是在致敬本片啊,我还以为是原创呢,不过确实还是前者更让人印象深刻些,毕竟可是用了一大段的镜头在致敬哈哈。Max失去家庭之后,在追寻什么?或许在这样无序的世界里,一无所有的Max什么都不在乎,所以在行事前都在考虑利益换利益,但前期对飞机人的不经意善意对待,送给小孩八音盒零件,以及被部落救回性命的报恩,这些行为说明在经过各种挣扎后,依然选择正义善良的Max,才是他追寻的,也就是本心。第二部结束,Max又是一个人留了下来,永远在路上!
极具影响力的电影,《魔界英豪》抄得大概是这部,反派造型可能启发了杰森,但气场略逊,眼神和嗓音都露怯了,与前作相比,追车戏全面升级,剧本起承转合更为好莱坞范式,配乐依旧经常不搭正在发生的剧情
回过头来看,这个系列自始至终都披着动作片的外衣,讲了些很文艺很作者化的东西,这一直是我很欣赏的潜质。从第四部的塞隆,到第一部的麦克斯,再到第二部的油乡群众,所有人都在追寻着什么,那个遥不可及的世外桃源,远离弱肉强食的幻想乡。 是为了白日梦而白白丧命?还是为了理性而赴汤蹈火?一样的事情,不同的看法,那样的乌托邦,你会去相信么?看似丧尽天良的法外之地,还有这些人守护着人性的底线,这些追求大多不切实际,能否实现也常常没有定数,可是有了这些理想,外面的世界仿佛就不那么可怕,不那么难熬了。麦克斯其实一直在跟我们说这些,嘴上说着心灰意冷,却一次次为正义而战,冰冷的世界,有时只需要这一丝丝温度。
7/10。典型的汽车剥削片,既然是剥削类型,那就别对内容深度指望太多了,人物性格普遍平板,“大英雄解救人民于水火”式的老套情节,不如把关注点放在刺激上,比如大片翻车爆炸、演员怪异服饰,夸张的风格让人想起罗杰·科曼的低成本动作片,决战油罐车争夺是亮点,澳洲的本土景色很有未来主义的蛮荒。
纯粹成为争夺能源的战争。20世纪80年代初,如此的爆破和动作场面,值得向特技人员致敬。最后长达20分钟的高潮戏是动作电影的里程碑,而从第一部到第二部,其中反派的「Pure Evil」也把人性中的至丑展现极致。
《北斗神拳》的原型。《速度与激情》所谓的飙车跟他比起来就像碰碰车。
啥也不说了,《北斗神拳》就是从本片中找的灵感,健次郎与牙一族的村子保卫战的故事体系,朋克味的服装道具、末世风格、主人公不爱说话、冷酷的表情几乎一模一样。一部30多年前的电影,飙车场面相当有破坏力,摄影镜头也非常宏观,满满都是爱
第一部就像是一个概念预告片,定风格,定服装造型世界观什么的。这部则填补剧情和一些有特点的角色,并影响了之后很多作品。
7,看的第一部MM,废土世界的设定,西部片的套路,邪典片的风格,混搭出一种异类独特的怪咖片。不过总体温吞,如果能更血腥暴力点会更好
这集开始,邪典劲儿出来了,头尾对公路战士的缅怀充满传奇色彩,战车在蛮荒托出的长长烟迹昭示了美学风格的确立,庞克风格的汽车大战气势夺人。小时候看过的,对裸女和油井部分记忆犹深。
第二集风格聚变呀,那狂乱的头型,刺猬般的汽车。。。据说是《北斗神拳》的原型。。。那个小孩子挺好玩的。。。配乐不是一般的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