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小组刷到,以为是纯糖爱情片,结果不到五分之一就开始刀... 整部片子下来算是老套的love story,但又带点神乎。男主去世后寄存在水中,女主只要唱起初次约会的歌就可以召唤男主... 男主最开始出现的时候,还以为是要走向女主精神出现了问题,被困在男主去世的阴霾中难以走出去,逐渐堕落... 不过嘛,人家毕竟是个爱情片&奇幻片,最后让男主以灭火的形式在众人面前出现,灭完火之后出现金光就成佛了... 怎么说呢 真的挺神奇的哈哈哈 前期的描写满足各种爱情幻想,中期男主离开却又未离开的部分,还挺牵动的~悲中喜吧 最后女主在水中呼唤男主,但却再也见不到,放声大哭&一年后的圣诞祝福的时候 才是真正的刀片 以为要结局,结果片尾又狠狠一刀... 汤浅是很懂怎么刀的ww 里面最喜欢的一句话 “一直潜在水里的话,是无法乘在海浪之上的”
很幸运能借上海国际电影节之际赶上这波《海浪》。刷了21和23日两场,论效果,最喜欢新华路上影的巨幕厅,在宽阔的弧形大屏前欣赏海景,感受环绕立体音响,非常舒爽,2D动画能安排到这样的影厅实属难得。论氛围,23日舞挨场,可能由于片粉、导演粉以及川荣妹子和健太郎弟弟的粉丝占比更多的关系,观影中观众的反响更生动,笑与泪,甚至小小的惊呼明显比21日还多。
这是一个围绕着刚报考了海洋学专业、热爱大海和冲浪的大学生日奈子(也有译为雏子、日菜子)展开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拯救与重生的故事。日奈子和港的生活中本身就有很多施救的经历,而在二人产生交集后,影片人物之间(日奈子与港之间,港的妹妹洋子与日奈子之间,洋子与山葵之间)发生了实际意义上的以及心灵层面的“救助”和“推波助澜”。
作为半个汤浅迷和一个片粉,无论他人对本片有怎样的评价,还是先表达一下影片中我个人最喜爱的部分(剧透预警!!):
- 演员们的声优出演:
很多观众反应本片因剧情设定的原因,导致主题曲重复过多,听觉感受疲劳。我也有同感,但还是很喜欢凉太在配音中提出的二人随性带笑清唱的部分,港与日奈子恋爱中的甜蜜画面在这样的歌声中展现,自然不做作,稀释了密集撒狗粮片段带来的甜腻和观众可能的厌倦。
几位演员的声优表现都非常符合人设,港生前的声线俊朗不失温柔,变身“水精灵”后声音加了特效,少年音更添清爽冰凉的灵气;日奈子的情感起伏最大,川荣妹子把人物的喜怒哀乐都驾驭的很好;健太郎弟弟原本的声音就有点呆萌,搭配工作和感情上都有点笨拙的山葵毫无违和感;松本明明外表是个大家闺秀型的软妹子,没想到声音蛮刚强,搭配倔强毒舌的妹妹洋子给人惊喜不断。
- 汤浅电影中比较少见的静态镜头:
汤浅以迅疾的动态镜头见长,他作品中因快速奔跑或飞升而身体变形的人物,总是和我的梦境很相似。也非常善于用快速和夸张的镜头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或思想斗争。
而在《海浪》的情景设定下,我们看到了不多见的静态大场景,在阳光下闪烁、翻着层层波浪的大海和海上的落日余晖,以及唯美的近景微距,比如以二人所在的虞美人花田为远景,近景聚焦在花上采蜜的蜜蜂;帐篷告白里出现的两次雪花特写,通过雪片静落的镜头,来表现仿佛静止的时间和触及心底的誓言。
- 几处特别的意象:
尽管本片的想象力没有特别出人意表,有几处设定还是很可爱和特别的。
江豚和小海龟:江豚最先出现在了日奈子的冲浪板上,是港心目中的日奈子,是港对她最初的记忆,后来成为了港魂魄的载体;而通过港的儿时回忆,我们发现港手机锁屏图里的小海龟是奋勇向前的图腾,是港的“座右铭”,因其喜爱而出现在了幼年港的沙滩小裤裤上~
圣诞树:电影中出现了两个圣诞树,一个是虚拟的,即港塔上的灯光圣诞树,而港塔是二人恋人圣地巡礼、港最后告白以及日奈子最终释怀恸哭的地方;一个是实体的,即片尾废弃大楼里枯萎的圣诞树,这里承载了影片最超现实的想象,死去的巨型大树如同失落在现代社会里的古老遗迹,被叛逆青年们狂欢的烟火点燃,日奈子在这里放下了对港陪伴的执念,召唤了他,在拯救二人的过程中也让港与妹妹和山葵重逢告别,最终使港在救火后得到了灵魂的解放。
冲浪:在狂欢与毁灭中,终于出现了汤浅迷们期待的长风破浪式的镜头,日奈子完成了一次极致的摩天冲浪。也呼应了港对她说过的话,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如果无法像在海里一样游刃有余,就把岸上想象成海里吧。
日奈子利用冲浪带着洋子脱险,在冲浪中与港最后一次牵手。大浪褪去,一切归于平静,港的灵魂终得超脱飞升。而日奈子也终于在港的圣诞留言中放声恸哭,接受了,放下了,才能“重生”。
电影以日奈子冲浪开始,以待浪结束,同样一片海,视角不同,片头冲浪的日奈子是在阳台上的港眼中的她,好像从那时起,港便希望像港湾一样默默庇护着这艘小船。而影片结尾,被夕阳染成橘红的大海,是日奈子眼中的海,伏在冲浪板上、眺望远方等待最后一波海浪的她,仍如一叶扁舟飘零,但经历了爱与死亡,重拾了待浪的耐心和蓄力冲浪的勇气,对于已经能在生活中独立驾驭风浪的她来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 含蓄的情爱场面:
在家中浴缸的那个片段我认为是一个比较含蓄的情爱桥段,在华尔兹式的音乐中,日奈子缓缓走向港的水立方,两人拥抱、接吻、水中共舞后,港消失了,镜头随着一股带着气泡的水流从日奈子的腿到胸前掠过,港化身成水,抚遍了爱人的全身。。。
浪漫的音乐和明亮的色彩淡化了无法触碰的恋人的悲哀。。。看似快乐的鸳鸯戏水,但两个尝试亲密的人最终并不能肌肤相亲。
- 《露之歌》彩蛋:
看过《宣告黎明的露之歌》的观众会马上发现这两部片的共同之处,与其要分个高下,不如说《海浪》和《露之歌》是一个系列的作品,编剧相同,都有水和音乐的元素,港操控的带有重量感的水立方也沿用了《露之歌》中的设定。大概因为这些共通之处,导演特别在片中让《露之歌》里小狗鱼出镜了两次,一次出现在海洋馆纪念品的包装上,一次出现在日奈子带着江豚娃娃里的港逛街换装时的T恤上。可见导演并没有避讳观众把本片与《露之歌》相联想和比较,它们之间原本就是有所继承。
《海浪》的普遍观感都认为本片是一部非典型汤浅电影,没有了导演最为人称道的犀利快速的镜头和节奏感以及把抽象的人物心理活动和脑洞具象化的特征,想象力也不够夸张大胆。吉田玲子的剧本从《露之歌》到《海浪》似乎把汤浅导演棱角分明的头脑给磨圆了,温润有余光泽不足。汤浅的节奏慢下来了,但对他个人而言,从动到静未尝不是一次突破性的尝试。从《心灵游戏》到《海浪》,汤浅电影里的人物和场景更精美、细腻和拟真了,并尝试了静态镜头和更加开阔的场面,但拟真似乎要以几何抽象的缺失为代价
纵览汤浅的动画电影,我认为他是一个能够圆融的导演,他凭借自己的脑洞可以自导自编出《心灵游戏》,虚实之间,游刃有余;在森见登美彦的漫画原作基础上可以拍出《春宵苦短,前进吧少女》,把看似普通的少女心事拍的灵气十足、上天入地;在网飞的邀约下可以联手永井豪改编出致郁系的《恶魔人》;和吉田玲子合作又能拍出较为婉约的《宣告黎明的露之歌》和《海浪》。可见无论是刚性还是柔性,犀利还是和缓,他都能驾驭
吉田玲子的故事(她初期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作品是吉卜力的《猫的报恩》)在情感处理上有着女性的细腻敏感,比如在《海浪》的故事里,日奈子与港在咖啡馆约会时紧张到不小心把杯盘摔到楼下,日奈子在港死后的痛苦和克制,妹妹在港死后外在表现出的倔强,妹妹对山葵的暗恋,姐妹淘与妹妹的毒舌,日奈子从失去、依赖、害怕失去到放下的情感推进。
《海浪》不是最好的汤浅,它的获奖我认为是时运使然,是如今的外交形势下,中国电影市场对日本动画电影抛出的橄榄枝之一。尽管如此,作为影迷,我愿对他付出像日奈子待浪一般的耐心。在温吞水下潜游的汤浅,未尝不是在静待下一波浪,而直挂云帆之际很可能是2021年《犬王》上映的时候(根据小说《平家物语 犬王卷》改编,讲述了能乐师犬王的故事)。
和《言叶之庭》很像,孤独的女孩,雨或者水,遇上爱情,得到爱情,爱而不得。
1.约会时,滨海公路上,白色江豚造型轿车,上面两块帆板,车里的挂饰是一只江豚和一只海龟,男孩女孩聊天听歌…
2.男主死后,妹妹打开他的房间,是满屋的书,和一些健身器材。她向女主介绍,哥哥看起来什么都会,都很轻松的样子,但是背后很努力,包括一开始照顾妹妹,吃饭很难吃,但是他不断看书和看烹饪电视节目,厨艺慢慢变好了。
3.男主死后,随身带着水杯,对着水杯说话和他共渡冬秋春夏,阳光再次照在女主的身上……
4.还有谈恋爱情节,背景是两个人伴着吉他🎸哼唱,不时笑场,一起学习冲浪,水面上女孩踩在了一只帆板上与他背后轻轻相拥;互相发和朋友在一起的搞笑照片,惹得手机对面的人傻傻地笑;以花为前景,特写到全景交代赏花;蓝天白云,椰子树夹道,女主从副驾伸出手臂迎风欢笑;两人在餐厅挑战各自的巨大汉堡,胃口大开;在河豚馆里挑选江豚挂件;夕阳余晖下,伸进海里的桥上,两人手握余晖(全景+手部特写+远景相拥);夜晚飞机闪着银光划过,两人在酒店阳台看烟火,女孩把男孩伸来的手拉到身后,人物在偏右,烟火在画面中心升起;白天海滩上两人提着鞋子奔跑,然后被男主追到,相拥而上;绿草地上,两人一起坐降落伞一样的户外项目,爽着腿,俯瞰大海;花店里,男孩被欧巴桑调戏,女孩在一隅扶首叹息;晚上烟火满天,他们穿着名族服饰在人群里仰望星空,在人群里牵手向前走(背影);明亮的金黄色被子里,两人69轻吻💋;逆光下,在海边与海鸥嬉戏;阳光下,女孩一个人帅气冲浪;夕阳下,女孩平躺在帆板上遥望远方,男孩在水里陪伴,海浪轻轻地涌动;小小的爱心蛋糕上插了4个蜡烛,还有帆船的造型,在KTV环绕灯下,女孩拿出大大的充气江豚礼物,充气,两人把江豚放在中间,拿出同款手机壳的手机,伸长手臂,45℃角同步自拍;男孩弹吉他,女孩抱膝摇摆唱和;冬天的夜晚,两人都戴着帽子走在圣诞节的路上,玩亲亲,女孩被亲代的一霎那,突然有了狗子的表情。
题目起得略大,但也表明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强推吧。本篇含有剧透,有兴趣的希望看了电影再回来看本文。
说这是一部“划时代的爱情作品”,因为它的立意超越了东方文化中传统爱情观、两性观,甚至可以说,意在进行一种“启蒙”,展现了汤浅老师的美好与温柔。
女主日菜子出场时,是个日本动画中常见的“什么都做不好”的女性。最喜欢吃的蛋包饭也做得一塌糊涂,男主做好蛋包饭让她把蛋切开她都会切偏。打碎杯子、捅出篓子家常便饭。除了会冲浪这一长项,似乎一无是处。此类女性在日本动画中属于广受欢迎的一类角色,如在著名的《命运石之门》、《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中都属于男主为了保护她会拼尽全力的“文眼”式角色。在我看来,这是一类能够唤起男性保护欲的“男性向service”类角色。即便在前述两部自身量级极高的作品中,她们也只是简单地因为“纯洁善良”、“为人着想”等受到肯定而已。
而男主雏罂粟港则与女主恰好相反。什么都能做得特别好。他是一名非常优秀,受到晚辈敬重的救火员。非常会打理日常生活,蛋包饭也做得无可挑剔。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看似就是这种搭配中最经典的爱情形式。“我会永远在你身边,照顾你”。但是,男主在跟女主说 “我会永远在你身边时”,他在前面多说了一句话,“我希望你能站立在自己的海浪之上,直到那时,我都会永远在你身边”。
后来,男主为了救溺水的人,死在了冬天的大海中。很长一段时间,女主总能在有水的地方看到男主的幽灵。只要她唱起他们当年最喜欢在一起唱的那首歌,男主就会在水中出现。于是,女主总是随身带着装满水的玻璃杯,或者拖着被她装满水的她当年送给男主的充气海豚,就这样继续跟男主生活在一起。
又过了很久,经历了一些事,她终于来到男主家中,看到了他的卧室。整个卧室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原来,男主小时候,父母都忙于工作,只有靠他照顾妹妹。他现在所拥有的各项技能点,都是自那时开始,依靠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练习,才逐步积累起来的。
女主得知了男主的秘密,他为什么那么想跟自己在一起,因为小时候他溺水时,是比他更小,但水性好会冲浪的自己救了他的性命。
女主看清了自身无可替代的价值,“即便什么都做不好的我”也拥有的无可替代的价值。也看清了做一个像男主那样能够独当一面,打理好自己的人生的人的方法:像男主那样努力。片子的结尾,她经过不懈努力,考取了海上救生员的执照,同时也做出了完美无可挑剔的蛋包饭。
而全片我最触动的地方是在这后面,女主已经能够站立在自己的海浪之上,男主的幽灵也消失了。圣诞之夜,女主听到了男主去年圣诞给她留下的祝福,她不由对着面前的水潭唱起了那首歌,水潭里什么也没有,只有她自己的影子。女主一时间哭得撕心裂肺。这就是“独立”的阵痛吧。从依赖走向独立,都必须经历的,撕心裂肺的疼痛,仿佛初生时的婴啼。不过这一关,你就无法走向独立。
在我看来,日本是一个在女性解放的意识上远远落后于男性的国家。虽然身为发达国家,人权意识远远超前于中国,但他们的女性观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落后于中国的。和中国一样,在传统的日剧、动画中,宣扬的也多是“我会永远保护你”的“爱情”。女性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必做好,被男性保护就行了。所谓“好男人”,也就是“会保护你一辈子”的男性。身为一名男性导演,汤浅老师借男主之口,提出了对自己深爱的女性的期望:愿你站立在自己的海浪之上,直到那时,我都会永远和你在一起。他甚至还教给她们方法:谁的技能点不是通过不懈努力积累起来的呢。你以为比你强大,你永远赶不上的人,其实谁不是靠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做到的呢。这才是对女性真正的祝福吧。也是一个真正温柔善良的人的愿望。
看完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感觉就是普通的讲故事的动画片,我就想说你是个动画片就要有动画片的样子!再大胆一些啊!搞什么现实主义啊……听故事的话我看电影看小说就可以了,我还是觉得想象力不够!不够突破!
干巴爹⁄(⁄ ⁄ ⁄ω⁄ ⁄ ⁄)⁄
⁄(⁄ ⁄ ⁄ω⁄ ⁄ ⁄)⁄
⁄(⁄ ⁄ ⁄ω⁄ ⁄ ⁄)⁄ 没有140字还不能发了……
前几天在小组刷到,以为是纯糖爱情片,结果不到五分之一就开始刀... 整部片子下来算是老套的love story,但又带点神乎。男主去世后寄存在水中,女主只要唱起初次约会的歌就可以召唤男主... 男主最开始出现的时候,还以为是要走向女主精神出现了问题,被困在男主去世的阴霾中难以走出去,逐渐堕落... 不过嘛,人家毕竟是个爱情片&奇幻片,最后让男主以灭火的形式在众人面前出现,灭完火之后出现金光就成佛了... 怎么说呢 真的挺神奇的哈哈哈 前期的描写满足各种爱情幻想,中期男主离开却又未离开的部分,还挺牵动的~悲中喜吧 最后女主在水中呼唤男主,但却再也见不到,放声大哭&一年后的圣诞祝福的时候 才是真正的刀片 以为要结局,结果片尾又狠狠一刀... 汤浅是很懂怎么刀的ww 里面最喜欢的一句话 “一直潜在水里的话,是无法乘在海浪之上的”
被喂了两个小时的狗粮,虽然导演这次黑人问号似地走了韩剧的偶像剧操作,又蠢又白痴,但是我滴妈真的太甜了啊,老阿姨我看完想恋爱了卧槽!
蛋包饭要煎得恰到好处,才能完美包裹米饭。过滤式咖啡出现大量气泡,才证明咖啡豆新鲜。我们的爱情总要经历考验,才能天长地久。别人都能手牵手,我却只能把你封印在水瓶里。这样也好,想你的时候,歌声就是咒语,你会在充气海豚里,在救火水枪里。只要你足够思念一个人,他就会出现在任何一滴眼泪里。
关于彼此拯救,从爱中汲取勇气和力量的故事。冲浪手和消防员的爱情像极了水与火的合奏。废弃大楼的烟火,切割分开的海浪,以你为名的夏天,永远不会遗忘。片尾人工彩蛋字幕“愿你也能乘上自己的海浪”加一星。PS.松本穗香配音比演戏好多了~
我们仍不会写那天爱上的人的名字。
太多戳到我的点:蒲公英蛋包饭,手冲咖啡,海浪,烟花,成年人之间健全的亲密关系,普通人之间的心灵相通,失去与不承认失去。即使主线俗套至此也不得不说汤浅的演出太强了。关吉田玲子什么事,只能说制作人为什么要浪费汤浅的才能做这种糖水片
差么?不差。但是汤浅政明上一部可是拍出了春宵苦短啊…相比之下这部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是最乏善可陈的一部吧。不过歌是真好听,全片大概也就唱了个八百来遍吧。。
3.5 可能是我要求太低&感动阈值太低,竟然觉得还不错看。虽然仍旧沿袭了上一部《露之歌》的同质化元素,且同样是过分圆润、安全的故事,对汤浅而言是在做彻底浪费才华的“快消品”而已;但是,这个片真的还蛮合我口味。从甜腻→痛绝→虐恋→释怀,四步走得结构上很简单,但就是牵引人心。大量《水形物语》式的浪漫奇幻色彩,中后段每每对于“水”元素的运用都沁人心脾(那首曲子也很洗脑)。属于一部哪怕有点烂,但真的是能在周末时光看得很愉悦,而且也很应景的“圣诞电影”。
4.5 汤浅政明倒数第二的作品都这么好看!!!这么不汤浅这么商业化的作品,还是有好多只有汤浅政明才能拍出来的惊艳段落!!!赶着转场的我,依然蹲到了最后一刻出现“监制 汤浅政明”然后疯狂鼓掌!!!爆吹汤浅!!!/ SIFF第24场
都是奇幻爱情,总觉得逻辑上比《天气之子》更能让我接受。十八年前的《千与千寻》女主小时候被男主拯救,十八年后是女生小时候救了男主,还依旧有写不清名字的剧情。一年后的圣诞祝福让人泪目,最爱摩天大楼冲浪,后辈和妹妹也看见了男主,让那个水中的幻影变成真实的存在而不是女主的臆想,与你乘风破浪,完成人生的相互拯救。
超浪漫、又有感动的高甜虐狗片,音乐真好听。剧情并不意外,好在画风出色。这样的故事,仍然能保持独特画风与自由度,导演个人风格仍然很突出。
最后海浪从高楼泻下,就像蛋包饭切开的一瞬间。了不起的画面感和想象力!
不能理解豆瓣分为啥这么低,仅仅加了个消防宣传和糖水小清新的壳就看不出这还是本质的汤浅政明么?大概是汤浅情感最饱满细腻的一部,中间一小时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接近完美的,很有打五星的冲动。开头和结尾二十分钟较弱。ED很好听,适合调和情绪。如果你对汤浅所谓的变化不满,那我只能说他不仅本质没变而且某些方面还变得更棒了。
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人人有责。
自兽爪后的沙滩撒狗粮第二弹……感觉连男女迅速确认关系的跳剪方式都如出一辙。当然,那边是直接跳到床上去了。这个人鬼情未了的题材,满让人想起同类型的今敏长期搭档演出家松尾衡的那部《夏雪密会》,而且居然都有花店打工的剧情。当然那部更容易让人脑补今敏式的蒙太奇……这部可能在叙诡上可以联想一下。不过汤浅还是汤浅啊,各方面都协调的很顺畅:老搭档EunYoung Choi做了本片制片,吉田玲子的本子完成度很好,一直合作的大岛满的配乐也很加分,因为《回转企鹅罐》的原画受到关注的小岛崇史自Flip Flappers后第二次同时担任人设和作画监督、当然之前在恶魔人中跟汤浅就有过合作,86年的,年轻有为啊…… 就档期容我吐个槽,为什么不干脆直接挪到圣诞新年档去!?
第一幕甜成那样(简直一度让我觉得汤浅OOC了……)就猜到后面有问题。第二幕一度在女主PTSD的主管和奇幻设定之间摇摆(其实前两幕几乎是部真人电影的写法……),但真正落实成一部奇幻片之后(召唤水精灵救路人),简直马上让人击节叫好。若不是最后非要为了大场面刻意编造那么一个奇葩的空间(大楼+树)这片就可以妥妥五星了,(虽说视觉上这个摩天楼冲浪还是蛮带感的)。结尾处理得相当动人。
“谁让你的姓太难写了”“真是的 不知道等你也成了这个姓该怎么办”电影院里发出了单身狗的哀嚎
想知道下雪天冲浪到底是个什么操作,果然纯爱起来就没有逻辑的吗??
四星半,节奏甚至比《心理游戏》还要好,而“事件之间微妙却具有决定性的联系”延续了《心理游戏》,看上去狗血内核实际上非常反套路,它通过两组不同时态的人物(情侣)关系论证着人与人之间无法相互依存的(却可以相互影响)存在状态,强调着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同时,面对伤痕的痛苦又是无法逃避的,这种无奈下的美妙和积极进取,才是最动人的。
#上海电影节#第十八场,狗粮电影,以及如何让一首歌听到吐……
我一边哭一边在心里默念wtf这都是些什么智熄操作……精准打击泪点 很甜很青春 但实在是非常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