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安宰贤和具惠善的《新婚日记》,非常喜欢他们的生活,有一个小木屋,有好多的猫和狗,是好多的猫和狗。从前我就有一个设想,等到以后,我要有一个大房子,我要养狗,要养猫,要养鹦鹉,要养乌龟,要养金鱼,要养兔子。为什么说是以后呢,因为妈妈并不喜欢猫和狗,虽然我知道她并不会真的讨厌它们,可是我希望家里的每个人都真心的爱他们,是不是太矫情了?
我知道,养这么多宠物,每天的清洗工作就会花费很多时间,家里还很有可能被他们搞得一团糟,我还得为他们考虑他们能不能在一起相处,要不要带他们去结扎,如果他们到了发情期怎么办,万一他们生了什么大病怎么办,以后的工作是否允许我每天都抽出时间来陪他们呢?我知道,如果你不是把他们当作玩具,那么养宠物,就是像结婚一样,会有甜蜜,也肯定会有麻烦,有时候甚至会给你血淋淋的伤口,因为怎么也躲不开的是,结婚是现实。
所以,我想好了,我不能想养宠物就养宠物,我得打包票,我愿意养它一辈子,无论富贵,无论贫穷,无论生老病死,只要我还能照顾它。而且我不应该一下子就把我想养的都养着,也应该听听他们的意见不是吗,就好像不是你想生二胎就生二胎,你得问你老公的意见,得问老大的意见,现实就是现实,只拥有一个人的爱,活着其实还是挺艰难的.
等着,等着我为你取名的那一天。
是纪录片形式的电影,整个剧情真实又令人动容,虽然我今天被两条狗追着咬但仍不影响我喜欢狗。影片中有很多话都让我十分印象深刻“如果行动被限制,那只会永远一事无成,要破釜沉舟去试试看,只要愿意投入下去,自然会走路可走”“诞生到世上的生命,就要全力守护下去” 。突然让我想到了之前刷抖音的一个热评,“不准备把小狗带回家就不要摸它的头”当时破防是因为从感情角度产生了共鸣,但放在这部影片来看也一样,很多人因为一时兴起养狗或者猫,养腻了之后又把它们丢弃掉,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的行为,没有希望总比给了希望又掐灭了好。 影片的最后讲到了一个叫细细粒的小狗,原主人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将小狗领养回家,细细粒因为核辐射的原因精神上产生了问题,会一直追着自己的尾巴咬,凶狠的狂叫,但回到主人身边时又会变得温顺而乖巧,分别时老人一直望着它离开,然后一个人默默的留下眼泪。
还有那个老奶奶,一直在说,“为了它我要活得久一点”,狗狗真的成了她活下去的唯一动力了,每个月一次的看望让她对艰难的生活又充满了希望,想到了生存下去的理由和动力,人和动物这样相互依靠的感觉太美好了,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到小动物,不要再有那么多的流浪狗和流浪猫,希望可以用领养来代替购买,减少消费刺激的残忍交易,愿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柔对待
人类是自私的,我们无法全部投报给另外一个物种,当自己遇到灾难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将“别人”抛出去。可是这些所谓的宠物往往是将自己的生命全部寄托给了人类,人类几乎掌握了它们一生的命运,是幸福,是不幸,是流浪,是安居。片子中的宠物们都是不幸的,只是其不幸程度的差异多少而已,而其不幸的源头都是由于人类的原因,有些原因可能是被迫的,但是也对于这些动物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是我们当中却只有极少数的人看到了这些问题,而其中又只有极少数的人开始去用行动来改变这些问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弥补人类所犯下的错误。我想最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能不能以长远的眼光来对待这些宠物们,而不仅仅只是自己的一时兴起和满足一些人的利益,而去饲养它们。把“朋友”当做“自己”来对待,我想这样才不至于会有如此多的生命被枉杀。电影不仅仅给人类以惊醒,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两点:第一点我们该如何完整的长远的对待宠物,从生到死的一种解决方式;第二点我们该如何让宠物更好的融入我们人类生活。
女主有一只叫小夏的金毛,因为小夏去了天国。她想要为小夏做一些事,前辈鼓励她拍一部关于狗的电影。因此她也了解了更多关于狗的事情。 在日本,救助站里的猫狗如果一星期没有人愿意领养,就会被安乐死。 救助站的那些狗狗,看着他们我感觉他是希望自己被救出来的,眼睛里含了水一样,亮亮的。但是女主到中谷小姐家的时候,那些为了繁殖纯种而近亲繁殖的畸形的小狗。眼神都是木木的。中谷小姐说它们连生气都不怎么会,感情对于他们来说是坏处。狗确实是很有灵的,但是他们的主人,唉。这部纪录片里面的副会长小姐,义工,还有中谷夫妇都是很有爱心,很有毅力的人。 这部纪录片还有一点特别好,不仅采访了救助站,狗的去留。狗狗相亲会。他们会很负责的为狗狗选择主人。还有就是猫狗的绝育,不能让他们无限繁殖。那样怎么救都就不过来。很多时候不是只管猫狗吃饭就行了。如果只管狗吃饭,那是完全不够的。狗狗也有情感需求。
有个义工提到,要把狗送到被领养的新家。狗的眼神里会流露出你怎么不要我了啊的眼神。我看到这感觉心都化了。我家的狗就是无论什么时候回家,它都会迎上来,往人身上扑。嘴里呜呜咽咽,就像阔别已久的亲人重逢,见面落泪哭泣一样。
以前看到一句话就是,狗对人来说就是一只宠物,但是对于狗来说,你就是它的全世界啊。
所以在为狗取了名字的时候,就意味着你们之间有了羁绊。要负起对它的责任来。
我们和宠物的感情是真实的,但他们的生命却可以用钱就买到。怎么想都是有些残酷的吧。”人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不能继续养这些小动物,或者把他们送去安乐死。我相信在做出这样的决定的时刻,大部分人心中还是难过的,为很多很多幸福快乐的过去而难过,也为未来里不再有它们的陪伴而遗憾。 但人是很容易遗忘的。失去宠物的第一天,失落感很大,房间里少了一直习惯的存在,觉得不能容忍;第二天,工作上的会议填满夜晚的空间,在工作疲累到极致的时刻突然想起曾经毛茸茸的陪伴,难过的哭出声来;第三天,暗恋的人来访,开心幸福的同时想到了一下它。但很快被别的事情吸引走了;第四天,第五天;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人类太容易习惯了,一如之前习惯宠物的陪伴,之后也很快会习惯没有宠物的牵绊。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生命失去名字。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自愿分离或者强制分离,都是要被迫接受的事情。
看哭了,细细粒与爷爷那段简直泪奔。虽然是老套的题材,但是还是说到了一些我可能故意回避的问题,等到养喵呜的时候先去收容所看看。
虽说这是一部救治动物的纪录片,但背后却是每年十几万条猫狗被处死的事实.没有主人的狗就没有生存的资格?估计只有极度变态和脑残的人才会有这种想法.不过话说倭人曾经还有过一项习俗: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被扔进深山任其自生自灭,想来“漠视生命”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由来已久的传统,人尚且如此,狗又岂能幸免
细细粒和爷爷见面的时候,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狗狗的眼睛会说话。
有泪点,以纪录片手法作外套,部分情节安插稍显刻意,整体还是略微平淡,以宠物为题材的电影从来不缺少卖点,以地震为背景,讲的仍旧还是永恒的人与动物的话题,还是有一定的治愈功能的吧,也能给人一些思考
从给它命名的那一天起,它的一生,都将只属于你一人。
来源于现实并赋予之艺术 发自内心万分感动。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人也好动物也好 所谓的平等真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啊 希望狗能得到人的重视 人能学会狗的坦诚 行善积德 领养代替买卖!好人一生平安!
老老实实拍纪录片不好吗,总要抒发浅薄的中年妇女情怀,前夫出现的情节又是什么鬼
跟十二夜比起来稍弱,但是不妨碍它给你带来思考和温柔
哭成狗
特别希望该片能被更多的人看到,会慢慢看到鼻酸泪流。除了那些被主人温柔以待的宠物狗,别忘记还有成千上万只流浪的狗狗们正在经历人类所掌控的世界最残酷的漠视。向片中那些为收留狗狗们的人们而致敬,如此决心和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行动,几乎并不是平凡的人所能达到的,在我眼里,已是圣人了。
接着《九条命》看的,果然比起猫派,我更接近犬派啊~狗狗都好可爱,工作人员好辛苦好有爱心,人和动物是互相依存的,它们需要的只是多一点,再多一点的爱啊~
观影之前还以为是剧情片电影,看的时候一度以为是纯纪录片,后来才晓得原来是剧情片与纪录片结合的形式:中谷小姐和田原先生真是善心爆棚的好人,竟然花费那么多时间与精力拯救了那么多生命,不晓得我们中国有没有像他们那样的“人间天使”存在?……宠物有生命,如果决定饲养,请认真对它们负起责任。
一部不错的公益宣传片,但不算是一部好的电影
生命不是任人买卖的东西,既不是包包也不是衣服,更不是首饰配件,有人要黄色的,那我要红色的,绝不是这种层次的存在。
跟十个约定这类的剧情片相比,这片以记录为主,拍的很寡淡,其实无需渲染,只要默默讲述每一只被遗弃生命的故事和结局,就足能让你重新思考对宠物的态度。
用拍电影的动机去记录流浪猫狗以及救治猫狗。没有主人的狗是没有生存资格的。为狗取名的那一天,狗就有了主人,有了主人,狗就不用安乐死。没有买,就没有卖,从领养做起。不过,狗的价值全看外观,看脸的时代,在收容所丑不拉机的狗难逃一死。
对弱小的爱,才能让我变成更好的人类。
“这只猫是?”“一只中年大叔”“大叔很温柔啊”“对 大叔很温柔的”“他也是刚出生就被抛弃了 现在已经是中年好男人了”“ 帮忙带小孩 顺便偷喝牛奶”
当你为一个小动物取名字的那一刻,就产生了一种无法割舍的羁绊。虽然是有剧情的,但我更愿意倾向于这是部纪录片。以收养代替购买,一旦决定多出一个毛绒绒家庭成员就要负责到底,不要因为客观原因而遗弃它。收容所的规定“没有主人的狗狗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太过残忍,狗狗不会讲话,但它们是有感情的
为宠物取名之时是我们之间真正建立联系的瞬间。宠物不是衣服首饰,怎能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