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温了一遍孤独的幸存者,突然发现我把它和这部特种部队搞混了。印象中这片子爬雪山的剧情很是唯美揪心,于是又找来看了一遍。
好的地方就不说了,延袭法国电影一贯的唯美文艺范,哪怕这是一部血腥的战争片。
可是战斗和战术过于魔幻,有点对不起王牌特种部队的称号,主要原因有:
首先第一个不舒服的地方就是,解救人质前眼睁睁看着塔利班枪毙人不作为。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反正已经要发起突击了,把他们救下来怎样说也是可信任的助力。如果说是因为还没准备好,或者不在射程内来不及,剧情好歹也由队长交代一下,而不是简单说一句我们不是来救他们的。
第二,这帮特战队员可是全部头顶夜视仪的,请问整剧这玩意起到任何作用了吗?
事实上这个神器是可以发挥大作用的。要知道他们被塔利班追击那么多日夜,一个训练有素的小队难道没有想过在路上夜间设伏?甚至大胆点,直接在夜间突击一下追击者的营地,这可是单方面屠杀!不比你们大白天站撸强?说到站撸,第一次大规模正面冲突时这几个简直了,全部化身兰博以密集队形站着突突,最神奇的是居然连个受伤的都没有。我且不说趴下找掩体是常识,你们要么占据山头,要么就离山头远点!你们都是有瞄具对面全机械瞄ak,你告诉我冲到山头边沿10米处贴脸突突是几个意思。。没有一种地形比这更差了。对了,全程的枪榴弹未见一发,不如拆下来扔了算球,带着累不累
第三,几人架着一个半死的队友过雪山在山顶玩团团坐,旁边千沟万壑的非呆在风口。不能找个山洞生个火烧点热水喝?我不信那个地形下一个山洞都没有。就算实在没有,找个避风的地方生个火总不是难事,这样子那个受伤后来冻成老冰棍的搞不好还有一线生机。
对了还有,最重要的通信设备竟然连个简单备份也没有,这么大一个营救行动撤退路线上既没有提前规划多个撤离点也没有空投补给,你们这是什么野鸡特种部队。最最最操蛋的是连放个烟雾给飞机指示大致目标的情节都看不到,看的直捉急。
不过话说回来,一般人看电影可能也不会想那么多。
关于特种部队题材的电影很多。多数都是侧重火爆的场景和比较血腥的战斗场面,很少有对具体的人物进行细致的刻画。这部法国电影在编剧和拍摄手法上还是有不少独到之处。除了展示激烈的战争场面,对于特种部队在艰苦环境下的生存也有很多的描写。作为特种部队的成员,每个人都在尽全力与恐怖分子战斗,同时又不惜自己的生命去保护被营救的记者,自己的队友,甚至是阿富汗的平民。队友之间感人的友谊,让人性的光辉在残酷的战争和自然条件下依然十分耀眼。而在西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恐怖份子的头目,在开始的时时候也表现出了对被俘女记者一定程度上的怜悯,这也符合真实的人性。电影的摄影角度也比较独特,高原,荒漠,雪山,从高空俯拍的镜头,都十分唯美。真实地展现了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而正是这些渺小而微不足道的生命,相互扶持,不言放弃,最终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阿富汗战争中,一支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法国特种作战小分队奉命前往巴勒斯坦山区营救一名被塔利班武装劫持的法国战地女记者。交火中,卫星定位通讯设备被打坏从而失去了与总部基地的联系。小分队决定徒步穿越被誉为死亡之谷的兴都库什山返回阿富汗的军事基地,在景色壮美的山区中,特战小分队在塔利班武装的围追堵截中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突出重围,女记者成功获救,这是法国影片《特种部队2011》为我们讲述的故事。
自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法国一直是住阿联军中除美国以外人数最多的国家。萨科奇政府的这种行为一直受到来自国内各方势力的质疑,撤军呼声从未停止过。本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电影宣传战争的所谓正义性和人道主义精神一直是西方国家惯常使用的方法。只是这部电影看完之后真是让人有些无语,不说却又真的堵得慌。
我们先不探讨这场战争的正义与否,既然是战争,单纯对于其中的一场局部战斗也就是影片中表现的一场解救人质的战斗,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说,只有成功与失败。对政治家来说,解救人质是第一位的,军人是可以被牺牲掉的。这是军人特别是特种部队的军人每个人心里都是很清楚的。影片中关于救一个人而牺牲那么多人是否值得的争吵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对于军人来说,完成任务是第一位的,成功解救人质安全返回是你的根本任务。可你看片中的特种部队的军人:没有战前部署,没有研究地形,没有B计划,没有设置第二第三集结地点和时间。拥有完备的夜视装备却要在大白天发动进攻,特种作战部队无视自身优势像普通作战部队一样与熟悉地形的塔利班武装进行阵地争夺战。在村庄内与居民狂欢却不设警戒哨,巷战时不找掩体不占据有利地形只知道直着身子一味开枪射击向前冲,你当这是玩CS呐。山区行军永远走在光秃秃的山脊上,你欺负人家塔利班没有狙击手吗。雪地中几个人围在一起为伤员取暖,您倒找个背风的地方啊,大场景广角长镜头拍摄山区雪景真是很壮美,可你不能因为拍摄方便就违反常识吧。一个特战小分队就这么丢了,最后女记者凭记忆凭肉眼都找到队友了,你一个舰队司令掌握巨大资源居然会找不到。
基本可以肯定导演没有一点特种作战常识,法国军方估计出于保密安全的考虑也没有给本片以基本的军事指导。据称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我想法国人民看了这种影片一定不会再让自己的儿女参军了,这哪是特种作战简直就是送死。反正我要是法国人誓死不当法国兵。
电影中的一个镜头很虐心,当塔利班进村搜人时,那位村长似的人在给塔利班头领寒暄后,沉闷的枪响,老人死了。他们是屠杀者,真的,视生命如蝼蚁。都是在真主保佑下的土地生活的人,枪口在老人、妇女、小孩面前,毫不犹豫。
记得在《第一滴血》还是什么有句台词:“阿富汗民族是不会被奴役的。”曾几何时,我对恐怖分子是不那么恐怖的。他们原有的自由、秩序、家园、信仰被别人破坏了,被人有形无形地奴役了,奋起反抗,即使用恐怖的手段,在所不惜。真主和上帝谁都不属于谁,谁也无权对谁指手画脚,但信奉上帝的子民想用自己的那一套去强加与人,即使在我们这种局外人看起来也很反感。
但《特种部队》虽不彻底,但也在一定程度的让我改变这一看法。暂不说西方大兵用枪械去破坏人家的生活,然后再去平复人家的秩序,展现自己救世主的角色。我们单单从人性和悲悯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切。也不说这是不是西方人用影片的技术去拉拢人心,只是凭电影自身的角度出发。
塔利班在屠杀自己同胞的时候就真的如魔鬼一样。AK47喷出的火舌吞噬着人民对他们的信任,甚至走向他们的对立面。以致我们在影片中,法国兵进村时的受欢迎与塔利班“同胞”进村时人们的恐惧、失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此刻,他们不是为自由,为信仰而战的斗士,而是无情屠杀自己同胞的魔鬼。拯救这些村民的人恰恰是曾今破坏他们生活的大兵,比起自己的同胞,这些大兵更能给他们带来真主的光芒。
我似乎看到,一旦在追求时失去了初衷,整个过程就变味了。手段是否恐怖我不去管那么多。因为在对待敌人时,有时候多么恐怖的手段也是仁慈的。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老人,心毫不撼动,这种已经是兽性大发了,这种对信仰的虔诚度已达到变态的度数了,相反在法国兵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更容易让人感动。
在人性这点上,法国兵诠释的淋漓尽致。战友的牺牲,强烈的求生意识,团队合作,不放弃的精神,只想说铁汉柔情。对影片那位很帅气的狙击手真的很喜欢,对团队,战友的付出,当击毙杀死自己战友的对方狙击手时,那鼓红脸的长啸。从那眼神看出太多太多的情感,只是不知怎么用语言去表达。说到这,我发觉我真的有帅哥情感,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双性恋倾向,但确实对他的演艺极度喜欢,少有的镜头给我极大的震撼,特别是在最后那跑不完的路上被击毙,让我真的很闹心。
晕晕厄厄的说了那么多,关于电影的好像没说,只是把那一点感觉说出来。如果真的从自由和人性的角度去说,真的太泛了,对于这段历史与背景不熟的我更无从说起了,所以就只单单从我对电影本身的理解去抒发感想了。
最后,对这种“肌肉片”向来不怎么感冒,都比较偏向爱情文艺片或深重题材片什么的,但对字幕的强烈依赖感,在昨晚看了下这部电影。唉,最近总心烦意乱。
最后的最后,还是想说一下。第一次看法国电影,感觉还不错。阿富汗,巴基斯坦什么的其实是个美丽的国度,从电影的背景就知道。觉得那位叫拉斐尔佩尔索纳的帅锅真心帅,连男人都被他深吸了,我醉了,嗯。
法国特种部队都站着对敌人射击么,都不带找个掩护的?
战术动作不错,情节不可信。#20120610
向战地记者致敬。
总是为了一个人而死了很多人。
兴都库什之泪。
谨以此片纪念那些牺牲的军人们
虽然看特种作战不习惯听法语。。。
把塔利班妖魔化了吧
励志好片
上一秒他们的装备像模像样,下一秒他们的任务形同儿戏,人物塑造很无力,加上剪辑点的怪异,影片在节奏上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和谐感,看到最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这部法式主旋律就和我们当年的红色电影一样,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鬼子的坦克大炮,敢情塔利班组织傻啊。★★
大哥,虽然有两人质做拖累,但好歹你们是全副装备啊,别为了耍酷寻死不用手榴弹和榴弹行不?尼玛你们五个人每人挂着的M203不用的?尼玛你们每人打几发,早就秒了那群只会AK扫射而且还扫不中主角硕大站立打法的2B了,我在屏幕前都替你们捉急啊
很真实的片子,真实的有点残酷。背景很好,场景很好,音乐很棒。如果一定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法军应该找个掩护~
枪战场面节奏不错。
可惜人物个性上的刻画不足导致说服力不够
法国现代女版大兵雷恩 黑绿教
法国主旋律战争大片,没拯救大兵,拯救的是记者美女。战争场面超强,绝对使命召唤级别,严肃推荐;场景巨大,几乎布满广角镜头,认真推荐;其余不推荐,因为任何主旋律都无法让人真的深刻,即便这些哥们儿真的都是好汉。军迷别错过。
拍的不错~
看的无比烦躁...
这样的经历换来的泪水 是最可贵的。
如果当做风景片加幼儿模拟战争体验片看,可以打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