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表现中年危机的电影似已成风,《杯酒人生》,《迷失东京》,《破碎之花》,甚至商业大片如《佐罗传奇》,也要以中年危机作为卖点和噱头。欧美观众经历了Superman,Batman和Spiderman之后,似乎已对那些飞来飞去有超能力的人厌倦了,他们终于开始关注自己,关注中产阶级光鲜表皮下酸涩繁杂的俗世生活,并时刻不忘自我解嘲。于是便有了这部《The Weather Man》——《气象员》。
又是一出让人笑着看完的戏,和《杯酒人生》不同的是,它不是像《杯》那样企图摆脱现有的生活,寻求希望和慰藉,而是将这不堪的生活完完全全地呈现。在《杯酒人生》中,主人翁放逐了自我,终于得以体味一种向上生长的明媚力量;而《天气预报员》自始至终都是沉下来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而哪一个似乎都不好解决,但是必须要面对,并且努力解决。而两部片子一样的是,生活在主人翁那里都是意味着密集持续的尴尬。
尽管影片的整体氛围是沉下来的,尽管一直都看不到谁有过什么灿烂的笑脸,但是我实在不得不笑个不停,至少在前三分之二是这样。这样把自己的乐趣建立在他们的痛苦之上的确显得不那么人道,但是谁知道呢,也许我们只是发现自己和他们如此相似,自己在别人眼中也许也是一个可笑的可怜虫吧。
老婆离开了,和一个比自己还丑的胖子住在一起,老婆成了前妻,还对着自己破口大骂,毫不留情面地说自己的身体令人厌恶,甚至说厌恶自己的那话儿。正在作为男性的自尊饱受摧残的当口,肥胖的女儿出现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面前的父母的争吵,面无表情。
这只是众多另人尴尬的事件中的一例,戴夫,一个中年男人,一个一家之主,一个气象员,面对这众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只是感到困乏无力,心力交瘁。你看到了吗,他的眉头从未解开,他的嘴角一直下垮,像一个茫然的苦瓜,无辜又无奈。他的家人,个个都有棘手的问题,他又何尝不是,那些时不时的猛然击中他的粘乎乎的快餐已让他够烦的了,那乏味的工作已让他够困的了。只是,他是个男人,他是家庭的中心,他不能只顾自己,甚至可以说,相比于家人,他是最微不足道的。
老婆诺琳走了,尽管她总显得缺乏女人味的强悍,但戴夫自知仍爱着她。在她的家门口,戴夫很想顽皮一回,就像热恋时一样,戴夫裹出一个雪球,向着诺琳扔去。这是多么浪漫的动作,真想看到她在雪花中绽开的笑靥啊。但是很不幸,诺琳恰巧回转了一下头,雪球正好击中她的眼睛,疼痛难忍的诺琳恶狠狠地咒骂着戴夫。为了重新开始,增进交流是必须的,于是他们去参加了一个瑜珈训练班,而正是在最有可能出效果的心灵交流环节上,戴夫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那个考验彼此信任力的纸条。他只是想弄清楚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而已,却又引来诺琳的一顿训斥。默契与信任难道已不存在于他们彼此心里了吗?
父亲罗伯特老了,得了癌症,在戴夫眼中,父亲其实一直是需要仰视的,他是如此优秀,作为一个儿子,不说要超过父亲,至少也不能让父亲对自己失望。所以又平添了一份不轻的压力。可是他只是一个气象员,虽然薪水不少,可比起父亲的作家头衔,戴夫真是一点底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和那些常常飞临他身上的东西一样,“我也是快餐。”每天出现在电视上又怎样,天气的事情,他也一样吃不准,而且也没什么兴趣。于是他写科幻小说,就算被斥为“狗屎”;于是他为能进“你好美国”而努力,让父亲“美国梦的实现”在自己身上重现,可父亲上车时并没能发现那张表单,让人惊喜总是戴夫的一厢情愿。被父亲当面看到被热腾腾的食物击中可能是戴夫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了,但这偏偏就发生了。除了楞在那儿一脸木然,还能作何反应呢?
儿子迈克总是沉默,是那种表面安静而内心叛逆的男孩,这比那些张扬的年轻人更让人担心,因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会偏离你心目中正确健康的航道,也许当你发现的时候,事情已无法挽回。不过,戴夫也并不愿意把情况想得太糟糕,迈克已十五岁了,不小了,也许他们可以做那种很默契的朋友呢,话不须说太多,眼神的交流便足够了。直到得知迈克的辅导员企图猥亵他并且还反咬一口告迈克偷窃时,戴夫才恍然,儿子仍是一个孩子。他愤愤找到那个欺负儿子的家伙家里,狠狠的揍了他一顿,这时我们知道,除了拿脏话发泄以外,戴夫还有刚劲的拳头;除了对儿子以眼神表现出的内敛的爱,戴夫还有直接而外露的表现。当优雅稳重的罗伯特也对戴夫的报复行为表示“Well done”的时候,这两对父子,感情不知不觉地交融在一起。
也许女儿雪莉是最为让人操心的了,她是家庭最小的成员,体积却又出奇的大;12岁本该是天真活泼的年龄,她却是出奇的冷漠,对爸爸说的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她拿着钱说去买文具,事实上却是买香烟;她练习射箭,却想着射杀动物而不是靶子;她在家里沉默,在朋友那儿却大吐脏话(是从戴夫那儿学来的吗?)。本是为联系感情,他们参加冰场的绑腿行走的比赛,到头来却使雪莉骨折,这一场,与戴夫诺琳的“纸条事件”如出一辙,雪莉似乎就是个小诺琳,戴夫拿她们两个都没辙。但是,爱是同样浓烈的啊,发现书包里的香烟,还不是照样跟着去玩;尽管得知女儿在学校被说成是“V”字形的骆驼趾——这让戴夫和罗伯特都是那么的难堪,可是到了纽约,还是想着要让雪莉看起来漂亮一点,对于成功地让她改变了形象,戴夫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最后,戴夫终于得到了“你好美国”的工作,尽管仍是无聊的气象预报,然而还想要怎样,难道真成为一个科幻小说家?难道成为一个射箭运动员?从惯常的角度来看,这个结果意味着戴夫的成功。可我并不认为这是又一个滥俗的大团圆结局。在父亲的葬礼上甚至没能念完悼词,对诺琳的再婚无能为力,雪莉还是那么胖,而迈克不知有没有走出心理的阴影。虽然背着弓箭走在大街上不会再被扔成垃圾人,但是生活中的尴尬,实在看不到可以熄火的迹象。我们看到戴夫的眉头还是没有解开,嘴角还是一直下垮,脸还是一个茫然的苦瓜,甚至还抑制不住地流了眼泪。
整部影片,我以为就是一部关于尴尬的集中呈现,而每一处都是可信的,可亲的,仿佛都曾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过,我们的笑,不是苦笑,不是耻笑,更不是痴笑。郁闷的戴夫正如郁闷的我,甚至他比我还要郁闷,既然我还能这么纯真没有负担的笑,就说明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既然尴尬都成常态,既然我们生命的本质就是尴尬,那还不如笑对尴尬,甚至可以让自己的尴尬逗笑别人。
尼古拉斯·凯奇的那张脸恰到好处地呈现给我们一个“茫然的苦瓜”,这对于他,实在是不怎么费力的,谁叫他的脸就是天生的苦瓜呢。以至于看到这脸从头至尾竟没变过,甚至在笑的时候,哭的时候,揍人的时候仍一以贯之时,我们因习惯而忘了质疑其夸张。
其实生活再怎么不堪,我们也有松弛的时候。正如我,在郁闷难耐的这段日子里,不就轻易地被这部同样呈现“郁闷”的电影救赎?
《我爱摇滚乐》有一期封面赫然大字标题:“到了18岁,每一天都是战争。”而罗伯特缓慢而深沉地对戴夫说:“困难的和有意义的事通常都是同一件事,‘容易’从不被写进成年人的生活。”但是他还说:“所以要放弃一部分东西。”
我早过了18岁,离中年还很远。可以预见的是,放弃迟早会发生,而战争似乎已经打响。
还好,我仍幸存,并且尚还完整。
在豆瓣里,我对这部片子的评价是“力荐”。这并不代表我认为它完美无缺,比如我认为结尾处的转变有些突兀。但是作为一部电影,作为可以介绍给朋友观看的影片之一,我的推荐度还是很高的。
当然开始还是冲着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否则实在不会熬到凌晨,结果证明并没有白白熬夜。很多人都惊叹他的戏路宽广,想一想确实如此,如果你喜欢看电影,又看过些美国电影,那么一路过来,他的片子着实留下一串痕迹,我的印象是:《蛇眼Snake Eyes》,《变脸Face Off》,《风语者Windtalkers》、《火柴人Matchstick Men》、《国家宝藏National Treasure》、《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战争之王Lord of War》、和这一部,一定还有其他被我遗漏的。
而这个“气象先生”带来的,就是一个噩梦,成年人的噩梦,这个我们正在期盼、等待、坠入的梦。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年男人,有着不满意的事业,糟糕的婚姻,两个看似听话实则问题不断的半大孩子,颇有声望而对自己造成压力的业已患病的父亲,一切都混杂到一起,看似问题不大却百般纠缠,造就了那种典型的紧张、焦虑、不知所措的性格特征。
我看着他,觉得自己离他并不远。和他一样,一点点自负一点点虚荣,不够积极也不够耐心,容易幻想却不善表达,常常把小事搞砸,经常自责却不知路在何方,面对机会取舍难当......
如果看电影看到自己的身影,起码是未来的身影,那就绝不是一个娱乐事件了,但是如果进行对于“意义”层面的剖析,又矫情得令人头疼。
回到这部电影,我觉得音乐配得很棒,另外有三段台词很欣赏,摘录如下:
你知不知道: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
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容易。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Do you know that the harder thing to do and the right thing to do... are usually the same thing?
Nothing that has meaning is easy.Easy doesn't enter into grown-up life.
对这种狗屎人生...我们必须扔掉一些东西。
我们必须扔掉它们...在这种狗屎人生里。
总是有要照看的东西。你还有时间。
This shit life... we must chuck some things.
We must chuck them... in this shit life.
There's always looking after.You have time.
我记得以前...我设想过自己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我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我想象自己拥有所有这些品质,优良的品质...可以让人出类拔萃的品质。
但是随着岁月流逝...这些品质我差不多一个也没得到。
而我当初面对的各种可能性,和我可能成为的各式人等...也在年复一年地减少...
最后终于只剩下一种...那就是现在的我。
那就是现在的我..气象先生。
l remember once...imagining what my life would be like,what l'd be like.
l pictured having all these qualities.Strong, positive qualities...that people could pick up on from across a room.
But as time passed...few ever became any qualities l actually had.
And all the possibilities l faced,and the sorts of people l could be...all of them got reduced every year to fewer and fewer...
until finally they got reduced to one...to who l am.
And that's who l am...the weatherman.
父子俩人在车里的对话,让我几欲落泪。
zongzi的四星小电影之(一)
《天气预报员》
《天气预报员》这部电影,前后我大概看过几遍,每次观影,都会平添些不同的体验。2006年我在大学宿舍第一次看这部片子,距离同样讲述中年危机的《美国美人》获得奥斯卡奖已经过去7年,记得当年看完并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人都还是少年,哪能理解中年人的愁苦,记得当时去豆瓣看这部电影的影评,大多是不咸不淡,想想也对,那时的人呐,甚至那时的中国,都还是春风十里的美少年,谁会想到自己有一天啤酒肚,猪腰脸,人生真的“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是恰巧别人在放,我在一旁偷看,彼时的我也正面临家庭、职场和情感上的烦恼,看着看着,居然就看进去了,这并不是什么早慧,而是我自己对于人生的苦难,有了一丝亲历和同感。
《天气预报员》的故事,表面上的问题是中年危机,背后的问题是沟通,以及精神层面的自我成长(如何放下执念)。长久以来,David与身为“国家财富”的作家父亲缺乏沟通,尽管一直在努力尝试模仿父亲(写了很久又删掉的小说),试图获得父亲的认可(将著名栏目的聘用函放在副驾驶座位上,满心期待父亲的发现),但依然无法和父亲做到熟络、热切地交谈(片子里的父亲从头到尾都没有对David展露过一丝笑颜,除了最后一番畅谈),日积月累下,David已经习惯了父亲对自己的失望,面对父亲时,始终是拘谨和尴尬的神情。
在许多介绍电影的书籍上都出现过这张海报
面对肥胖症的女儿和不谙世事的儿子,David只能利用为数不多的探视机会去亲近他们,然而生活中,复杂的学校和社会环境都在伤害着他们;对于前妻,David始终无法释怀当年放浪幼稚的自己,尝试复合,最终却被自己搞砸;而面对工作,这恰恰是David内心最深处的恐惧(虽然身为天气预报员,却David并不是气象专业科班出身),“我他妈也不知道星期三为什么要刮风,they just wind,wind”,从David时不时的抓狂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工作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荣誉感。
这生活简直糟透了,对吧?
面对糟糕的生活,David一直期待自己新的工作机会能够带来转变
接下来,片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亮点,是David带女儿去购物的时候,父女二人终于寻找到了能让女儿心情明亮起来的衣着;而诉诸暴力解决掉儿子的问题后,手上还渗着血的David揽过孩子稚嫩的肩膀,“长大以前,别让自己陷入成年人的麻烦里”,表现出强大的保护欲。
片中为数不多的明亮桥段
而最终,当父亲和自己在汽车中释然的畅谈时(我觉得是整部电影最完美的桥段),David居然像个孩子一样的,哭了,在自己的父亲面前。而一生彬彬有礼从不吐脏字的老绅士则眼含泪光的对自己的儿子,说出了作为一个父亲人生的遗言:“This shit life,we must chuck some things”(在这个操蛋的人生里,我们必须放弃一些事情),每次看到这段,从迈克凯恩最终吐出的每一个字,都如同扳动着我眼泪的阀门,伴随着《Like a rock》这首大音希声,大道至简的歌,父子间虽然保持着一贯地拘谨,却让冰封的关系流进了一丝暖流,David解决了自己孩子的问题,而自己的问题,也被自己的父亲解决了,“你总有儿女,是要你去照顾的”,父亲反复强调的这句话,David和父亲都做到了。
<图片1>
而关于自我成长,则是始终贯穿在影片之中的,曾经的David年轻气盛,丝毫不考虑妻子和孩子的感受,但人到中年,逐渐体会到家庭的重要,试图挽回妻子和子女,离开寒冷的芝加哥,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但影片的结尾,父亲去世,妻子终嫁人妇,与子女一同收看电视上David的节目,人们各自拥有了自己的生活,David也放弃了尝试,但同时,却也摆脱了牵绊,重新追寻自己的人生。
片中的David本来是带女儿去学习射箭,最后自己却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影片的结尾,当David在城市中负箭而行时,喃喃自语中,渐渐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就是在于不断的失去。失去曾经梦想的品质,失去家庭,失去人生的多种可能性,而最终被生活凿刻出的,恰恰就是眼前的自己,David学会了正视自己,优点和缺点,环境和内心,也终于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Weather man:
David的执念,在于以为人生总有一个“重新开始”的按钮,按下去,一切都会好转。但最后发现,执念似流水有情,落花无意,生命是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人生的无常才是常态。但同时,花随水走,水载花流,最后的David,接受了自己天气预报员的身份,也接受了“排在47号消防队后面,但在海绵宝宝前面”的安排,讲宏大一点,David实现了佛教里常说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回归”,成为了自己人生长河中的落花,尽其在我,随遇而安。
片子里凯奇叔的演技我给8分,老爷子迈克凯恩(最著名的形象莫过于蝙蝠侠老管家)我给10分。别人都去舔科林叔的裤线,我唯爱老爷子的眼袋,和徐如林,静如山的气质,去年大热的电影《年轻气盛》也是他主演的,因为追威廉勒卡雷小说的缘故,这几年还看了老爷子早期拍的一些电影,真的是影坛的一块瑰宝,历久弥坚。
迈克凯恩老爷子的几场戏,总有类似的金句产生
一直以来,我都是BGM的狂热爱好者,这部电影每看一遍,都会觉得配乐一定是大师所为,后来查到,竟让是Hans Zimmer(《加勒比海盗》、《雨人》、《角斗士》、《盗梦空间》、《蝙蝠侠》、《狮子王》)!也许这部片子是他配过最不出名的一部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子的导演Gore Verbinski,曾经执导过《加勒比海盗》……和美版的《午夜凶铃》……这些位大咖共同加持的电影,想必剧本素质一定会很高吧。
最终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力荐!
文/Jeff
一份虽然殷实却无聊,甚至经常被人嘲笑的工作;整理乱七八糟的家庭生活,以期离婚的妻子早日与自己复合;还有努力地去挽回一条逐渐失去的生命,这就是影片中主人公生活的全部。影片的题目是《气象先生》,但这却不是关于气象预报这份职业的电影,而是关于一个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的电影。
中产阶级,大抵都是中年人。在美国,少壮成功的精英比如比尔 盖资之流,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也都是通过青壮年时期的打磨,以及在众多地无聊之极的工作中拼命以后,才能在中年的时候讨得富足而体面的生活。上海话中的“讨生活”,用来描述这样的光景十足是恰当而形象的。中年,一个背负着太多东西的人生阶段。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家庭背景,让身处中年的那些人们,拥有更多的担心忧虑,于是,不得不放弃许多曾经拥有却还未竟的梦想与追求。记得毕业前,我的国际经济法老师在给我们这一帮面向未知的社会、依旧鲁莽的后生,讨论毕业论文的写作之余,谈到了职业的追求。他看着我们这些对国际经济法领域都有所觊觎、蠢蠢欲动的学生的时候,语气和眼光当中充满了羡慕。而在谈到自己的未来的时候更多的却是遗憾。是的,虽然自己仍然有机会,也仍然怀抱着对未来的幻想,但当想到自己对于家庭和半大不大的孩子的责任时,那一切的关于职业的、专业的美好愿景,也都只能最后如梦幻般飘逝。这就是中年人的悲哀。站在夏天末尾的酷热中,心底燥热难耐,却又已经仿佛看到秋天的逼近,人生即将步入尾声,最后的时光,最后的机会,却是最难的时间。
是的,这就是该死的人生,屎一般的生活(the shit life!)。在人生当中,为了得到一些,你必须付出一些。在听到父亲的这段话的时候,大卫才或许真正地理解和看到了曾经在他眼里似乎是完美的、令人艳羡的父亲的真实人生,也才真正地读懂了和学会了如何去讨自己的生活。妻子离开了和别人结婚了么,孩子们的问题令自己也是头疼脑热么,那份该死的无聊的天气预报工作依然让自己在大街上时常遭到路人的嗤笑、捉弄甚至快餐的轰炸么,这一切都无所谓了,因为这本来就是自己该死的人生的一部分。我们没有办法去逃避,没有办法去抹掉这些痛苦的记忆和经历,因为人生总不是按着我们想象地在往前行走,即使在自己获得了一份年薪百万美元的新的更加体面地工作以后。
我相信,不仅仅是父亲的这段话,还应该加上父亲的死亡,才让大卫最后选择了纽约的那份新工作。在那一刻,他父亲生命的衰亡,直至最后的死亡,让他真正懂得了不仅仅人生是一摊狗屎,而且连人自己最后也不过是变成了如粪便一样的肥料,进入到生态系统的循环链中而已。所以,人生在世,再多劫难,再多愁苦,再多不如意,那也只能笑看风云淡,面朝大海,不就春暖花开了吗,那么学会对自己好一些,别在自个和自个过不去了。所以,那些不得不放手的东西就放掉吧,享受好现在拥有的,趁我们还有时间,不是吗?
天气预报员 The Weather Man
导 演:戈尔·维宾斯基 Gore Verbinski
主 演: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吉尔·贝洛 Gil Bellows Mike Bacarella David Darlow 霍普·戴维斯 Hope Davis 尼古拉斯·霍尔特 Nicholas Hoult Anne Marie Howard
上 映:2005年04月01日
地 区:美国
对 白:英语
评 分:7.1/10( 4055票 )
颜 色:彩色
我的msn space:
http://spaces.msn.com/jeffyanguang
This shit life, we must chuck some things.
“我记得一次,想象我的生活将会象什么样,我自己将会是什么,但是当时间流过,很少是我实际有的品质,我面对的所有可能性,以及我成为的这种人,所有的这些每年都会变得更少更少,直到最后他们减少到一个,我是谁——那就是我。”
让人难忘的是我的TONNY!
人生本无易
冷幽默与真困惑
中年危机的东西都很感兴趣~难道我已步入中年了...
2012.06.07,非常好的劇本,拜託請告訴我NicolasCage到底帥在哪裡?沒有人覺得他的嘴唇很惡心嗎?
美国人都有中年危机
这演员 这故事
“面对这种狗屎人生,我们必须要丢弃一些东西。”
中年危机哦~~
看完我给爸打了一电话
6/10。谁也预测不了风会把云吹向何方,天气预报员感觉自己就像被扔的那些快餐食品一样,光鲜味美却被人当成没有营养的垃圾,虽然在节目上戴维可以永远保持着职业微笑、潇洒自如的肢体语言,但银幕之外的快餐社会生活中他只是一个小人物,没有谁愿意认真倾听,当晚宴的灯光再次亮起,无人记得戴维给父亲的致辞。正如戴维每天结束工作后茫然地靠在饮水机旁周围人群穿梭的光影,他只有当一个旁观者,手握弓箭、蓄势待发,却不敢射出拯救作为丈夫地位的那一箭。作为丈夫,对婚姻厌倦造成情绪紧张,戴维听妻子的话去买调料包却心不在焉,买回了其它两包东西,在靶场练习后逐渐反思自我价值的虚空和无处发泄的困境,找到猥亵儿子的辅导员痛打一顿、树立身为人父的威严,父亲为此在最后的相处时光中第一次肯定戴维,人一生获得最大的成就本应该是牵挂(亲情)。
很荒谬的剧情,有意思
哎哟这不是我的小tony嘛。。。
传说中的中年危机。。
典型的心浮气躁,人到中年还是这么冲动易怒。。夫妻两个交换秘密,男人的诚恳表现在他认为夫妻之间不应该有什么秘密可言,最好所有事开诚布公;而女人却需要保留私人秘密,相互之间建立信任才是诚恳的相处之道。。对于家庭的理解完全背道而驰。。凯奇的失败在于太执着于具体的事,而看不到实质。。
This shit life,we must chuck some things
中年危机~~大小Nicholas~~
昨天晚上在路上想什么是绝望的,地上毫无生气的水泥板?刺人的机器,还是漫天的阴霾?如果一部电影把所有这些放一起会是怎样的氛围?再来点绝望里透着一丝丝希望的音乐?今天我就翻出来硬盘里的这部电影看了。高潮在于他跑着追上那辆车把那个热狗塞回去,至于打人那一段就纯粹是一种宣泄了,fuck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