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是独生子》(My Brother is the Only Child)是义大利籍导演丹尼欧里路查提(Daniele Luchetti)的作品,同时也是编剧萨多皮查哥利亚(Sandro Petraglia)和史蒂芬诺卢利(Stefano Rulli)继《灿烂时光》(The Best of Youth, 2003)之后,另一部同样以兄弟为主题的作品。
皮查哥利亚与卢利的前一作品《灿烂时光》,将近七小时的片长和横跨将近半个世纪的故事线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两位编剧对于角色个性细腻的刻划、以风趣又平易近人的口吻道出深刻的人生体验的叙事风格,更是令观众回味再三的原因。皮查哥利亚和卢利在《灿烂时光》中不疾不徐地叙述兄弟间的深厚情谊和他们各自的故事,也慢慢带著观众看见角色们从学生时期到壮年之间,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事件和心路历程。《灿烂时光》虽然有著小品般恬淡的风格,但它同时也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史诗。在同样叙述一对兄弟间故事的《我的哥哥是独生子》中,我们将会发现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原来也可以是一个时代下国家社会的缩影。
弟弟阿西奥自小就是个充满热情又愤世嫉俗(cynical)的人,身为工人之子,自小立志要为社会弱势族群奋斗,但因家人对他人生方向的多方限制及不满,相较于对哥哥马利歌的信赖,更加深他愤慨的心情。阿西奥觉得哥哥就像是独生子一般受宠,这种不满使他处处与哥哥做对,并更激进地寻找改变社会的方法。但是这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希望—法西斯党、共产社会主义—双双都让他失望了。经过了一番闯荡,他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不仅为家人、乡亲要回了属于他们的那份政府未兑现的承诺,也守住了自己童年的理想。
就政治议题来讲,“救赎的力量”是本片所探讨的核心:到底哪一种方法,才真正能为义大利人民生活带来救赎?路查提的电影最广为人知之处,是对于义大利政治的各种批评与讽刺。《我的哥哥是独生子》也运用剧情、摄影、与剪接等多种呈现方式,嘲讽六0年代之下的社会势力,包括教会、政党、尤其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等,这些以解救同胞为己任的组织,如何因拘泥于理念与现实的衝突、陈腐的体制、和彼此不断的攻讦对立等困境,而与民众渐行渐远,对解决人民当下困境反而显得无能为力;随著阿西奥的摸索,我们发现:最后只有最单纯、最原始的那股强烈的行侠仗义热诚,才是最强而有力的救赎力量。
然而,透过影片刻画生活风趣的风格,则淡化了剧中严肃的政治议题,并将观众对本片的焦点从政治转移到一个年轻男子的心境成长,以及当时义大利的生活光景。阿西奥与爱慕对象间纯情而暧昧的互动、和兄弟间的争吵打闹,让男性观众似乎看到自己青涩岁月时的影子。此外,影片也带著观众走过六0年代义大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小镇到大城,完整地呈现当时各地的生活风情,和种种居家生活细节,让人如有走进时光隧道之感。同时,透过朴实的服装与场景,加上义国观众对六0年代社会的共同回忆,路查提与编剧皮查哥利亚和卢利,塑造出了一部属于义大利人民的电影。
对于导演丹尼欧路查提的一贯的题材风格而言,《我的哥哥是独生子》是他作品中政治意涵较薄弱的电影;但对喜爱两位编剧皮查哥利亚和卢利以及《灿烂时光》的观众而言,《我》片相较之下,则是让观众看到编剧对于义大利六0年代政治社会情势含蓄的批判。而本片不变的,是他们作品一贯风趣又贴近人心的写实风格,和他们塑造角色个性精准而细腻的功力;但其关注的焦点,则由个人生命旅程扩大到社会与人群的生活经历,也因此我们看到皮查哥利亚和卢利两人在本片中对于关注人道议题所展现出的高度热诚。
假如非要在欧洲大陆内找一个像中国的国度,我会选择意大利。同样拥有历史上的辉煌;同样被“后生晚辈”超过;同样喜欢家庭聚居;同样爱好大声讲话;同样的以大国自居。不同于看完好莱坞电影后有与现实分离的虚无感,意大利电影始终给人一种真实。我想是因为艺术本身的真实,加上意识形态上的认同吧。
但是,毕竟,庄子不同于但丁,王家卫也不能和安东尼奥尼相提并论。文化的差异容易带来理解上的困惑,就好比本片片名就很令人溷沌:“我的哥哥是唯一的儿子”。观影者不禁要问既然有“我”的存在,“我的哥哥”怎么会是唯一的儿子?只要浏览过本片的人都知道第一视角“我”是个男性,不仅“我和哥哥”是同根生,而且还有个“嫡系”的姐姐。所以,“我的哥哥是唯一的儿子”根本是个病句。
暂且慢下结论,仔细思索一下我们会顿悟,这个标题不仅不会荒谬,而且是非常的精准!Unico在意语中有唯一的意思,但和英语一样它也有独特的意思。Figlio-儿子一词所指的是母亲的儿子,更深层的则是指祖国母亲的儿子。所以,本片名准确的翻译应是“我的哥哥是祖国母亲意大利独特的儿子”。片名虽然释然了,但并不表示影片也能领悟。一位导演尤其是艺术的导演数年来凝结心血的作品,不是一时三刻能明白的,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的。艺术是一种缘分,听到了、看到了、读到了,并不表示你感受到了。可能是你只记住了她一个名字、一句诗词、一副画面;可能是你直到碰到某些特定事物前永远无法理解;也可能是你由于得过且过而忽略了她特有的深刻…总之,取决于人的千奇百怪,形而上的艺术也化为万态千姿。
不扯远了。继续说如果想要理解本片就必须知道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意大利究竟发生了什么。1960年,意大利发生了反对政府的群众性罢工斗争。更在1969年秋季发动了两次规模空前的全国大罢工,分别有1800万和2000万人参加,罢工持续了3个多月,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意大利“热秋”。影片中工厂前的工人示威就是这场“热秋浪”的缩影。之后的过程少不了一位重要的角色:意大利“红色旅”。堪比恐怖组织的“红色旅”成立于1970年10月28日,正是工运的高潮期。在这种情况下,“红色旅”的创建人和最早的成员有的是米兰工业城市中西门子工厂中的工人,有的是都灵市特伦多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片中我的哥哥Manrico就是这样的一员。他们从当时颇有影响力的南美洲的格瓦拉城市游击队的模式中获得启发和鼓舞,从传统的意大利共产党的革命思想中取得经验。红色旅的组织极为严密,它的最基层单位是小组,成员人数不超过5个,其中只有一个人同上级联系。每6个小组组成一个“核心”,在各大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再由各地的“核心”组成旅部。从而形成像金字塔一样的组织系统。平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一个小组的成员落网,绝不会牵连到其它小组。一位意大利的官员形容说,红色旅的组织机构活像一条被切成数段的蚯蚓,每一段都能蠕动。
“红色旅”中的学生们在工厂策动罢工,并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革命”的思想,力图促使意大利发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与此同时,“红色旅”进行最初的战斗就是名为“使权力机构残废”的活动。在罗马的国会大厦前,一个高级官员刚从汽车里出来,突然从斜刺里冲过来一个青年,举起手枪对准他的膝盖连发数枪,然后逃走。在那不勒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相继发生射击官员膝盖的事件。“红色旅”认为,政府官员是为权力机构效劳的,官员的残废象征着政权的瘫痪。除此之外,“红色旅”还纵火烧毁或炸掉一些私人企业,袭击保守派政治家和右翼活动分子。这解释了为什么Manrico会袭击工厂主的膝盖。“红色旅”这个组织似乎有理论,有纲领,鼓吹走暴力夺取政权的道路,并标榜为“真正的马列主义”组织。这一切强烈地吸引着社会各阶层中对现实不满的人,特别是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Accio 正是由于这点吸引而在别人门前放置炸药,但他并未加入组织。“红色旅”特别擅长的是绑架活动。1973年12月,它由于绑架了都灵的菲亚特公司的人事部长埃托雷•阿梅里奥而大出风头。而最臭名昭著的行动是1978年3月16日“红色旅”绑架了意大利当时的总理阿尔多•莫罗。这次绑架震惊了意大利,也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红色旅”在绑架了莫罗之后,不断地发出公告,要求同政府对话,要求用莫罗交换其被关押的领袖库乔。但遭到政府的拒绝。失望的“红色旅”感到莫罗失去了要挟政府的作用,就在扣押他56天之后,将他枪杀。这便是Manrico出事后为什么会消失几年,并且极为隐蔽,连他的未婚女友也不知道行踪。而作为反叛甚至加入法西斯组织的弟弟Accio只是通过非常手段来达到引人注目,并不是什么“纳粹”,也不是左派。所以,他也当然不知道Manrico表面下的真实。巧的是,Manrico女友Francesca是法国人,而上面提到的意大利“热秋”大罢工就是师承法国的“五月风暴”。意大利的“热秋”又是“红色旅”的催化剂。所以如果说,意大利的“热秋”和法国的“五月风暴”是“红色旅”的父母也毫不为过。
作为只是记述历史而不带有政治色彩的本片来说,无论是法西斯还是红色旅都有着人类最根本的需求和爱。一向认为冷血的法西斯分子对Accio却情如父子-Mario,而一向标榜廉洁的无产阶级却实实在在是个登徒子-Manrico,而无论是左派青年还是右派青年都对Robinson夫人的色诱无法抵抗-Accio。是啊,真理一句话,谬论作千言!不知相较臭名昭著的红色旅和震撼人心的东欧剧变以及如今掌政的越南共产党,再相比高潮时的法西斯和现时的法西斯,要怎样感叹世事的无常。只能归于本文的题头了,成王败寇。
[By Vincentspring]
一直要革命的共产主义的哥哥被警察击毙在街头,号称法西斯主义拥护者,小混混的弟弟倒反而最后做了一件共产主义的事,把被官僚主义扣着的公房给发了。
意大利七八十年代的政治不稳定气氛,之前只在初中和高中的课本里了解过,通过这部电影也懂得稍微多了一点,一个时代的悲剧.
兄弟情仇两种立场,独裁统治和反抗思潮的兴起。颓废也可以魅力满满的。
你们居然能看得懂?
干革命也搞得那么浪漫至极
对意大利的历史和文化有点感兴趣。
La prima regola è onore, voler dire: Non tradire l'amico, non tradire la patria, non tradire l'idea. (Meglio "l'ideale".)
比较令人迷惑的是这个片名翻译,片里内容倒是还挺不错的,年代限制,社会表现,普通家庭,不普通的生活。人们竭尽全力,理想却总有距离,甜美的、苦涩的,种种都脱离不出,有时候看多了这类型也觉得腻,那种生存之苦的腻。
{★★☆} 当意大利导演决定把自己国家的政治运动作为电影的背景时,他们心里想的就是单纯的背景--不管是加入法西斯还是共产党,这里每一个人物做出选择时都仿佛不经思索。或者他们有过,比如男主角一直遭受着家庭且尤其是哥哥的无视。但如果他们能更像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非一连串剧本里的符号我会感到稍微不这么无聊一点。
A grand carnival of overwhelming youth passion for politics, sex and liberty.
20080321so much alike to the Best of Youth. but still like it.
罗马是个永恒的城市;造一个新城镇需要8个半月,但造人需要9个月;墨索里尼发明了理性主义建筑,这代表着他永远正确;脱离了人民的艺术是手淫,我们将贝多芬的欢乐颂的诗歌去法西斯化了;爸爸那样的人才是工人阶级,你能想象他拿着枪的样子吗?……
21/3/2008 - HKIFF 32th
哥哥和弟弟为了自己心中对的东西多么不顾一切啊。思想统治人的行动,为了心里认为对的东西,连亲手足都可以是敌人,连家人都可以抛弃。在那个时代,大家都搞不清楚什么是对的,都在摸索到底什么才是值得信的,什么才是对的。到底该信什么?信耶稣,还是某个党派,信什么才能让自己有一个房子住呢?
沒感覺
很棒的剧情 很真实的人性
意大利人拍社会矛盾,总喜欢以家族内部思想阵营分裂做切入点,而大部分都是成效显著的。无论什么年代,爱,政治和艺术都是年轻人荷尔蒙的主要流向吧。BELLA CIAO!!!
意识形态壁垒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谓的东西。意大利的战后史让我见识到这一点。
低配版的璀璨人生,目测剧作者立场中偏左
撿燦爛時光剩下的資源回收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