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好赌的人很多,但是有价值的赌博不多,哥伦布选择了一次最有价值的赌博,于是,大航海时代到来了,全球化开始了,世界因之发生巨变,全球因之加速发展。
《征服四海》这部电影非常简洁地刻画了哥伦布的成功发现新大陆的历程。从一个小小的船上制图员到统领探险舰队的海军司令,这个巨大的飞跃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要干一件与众不同的大事,需要具备刚强性格坚定意志,这是不必说了。除此之外,还要具备很多条件。
首先,得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才能突破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才能构思出探险计划。多年的航海经验,足够多的阅读量,为哥伦布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电影中虽没有展示哥伦布读书场景,但有很多细节侧面展示了哥伦布爱读书会读书:一是宗教审判人员和哥伦布谈话时亲口说“看来你读了不少书”,二是哥伦布和宗教审判人员对话时对圣经内容引用自如。
其次,要有认可这个探险计划的重要人物。哥伦布先找葡萄牙国王,但对方不认可。后又找了一个认可探险计划的西班牙大臣,才见到了西班牙女王。
再次,要有人资助探险计划。探险耗费巨大,那时出海探险大概和如今登月探险一样。经历很长时间的考验,西班牙女王才下定决心,排除异见,资助出海哥伦布探险。
最后,自己还要有统领舰队的能力。要有一批熟悉航海的朋友追随支持,自己也要在团队遇到困难时能指明出路方向。凑不够出海人数,怎么办?到监狱里找不怕死的人。走到半路,大家迟迟看不到希望,要求返回,怎么办?哥伦布说:“谁第一个看到陆地,赏金一万!”在和西班牙女王的丈夫针对探险回报谈判时,哥伦布曾施展计谋:“如果法国或热那亚或威尼斯人答应了我的条件,而我成功了,他们会比你拥有更多的财富和力量。”
经历了千难万险,最终哥伦布成功了。这段传奇,值得后人永远铭记。但是据说因为哥伦布家族和皇室产生纠纷,以致哥伦布的功绩在很长时间内被埋没,直到后来历史学家给他恢复了应有的历史地位。
哥伦布的探险给世界带来了新大陆,中国人类似的探险也有几次,唐僧西天取经,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还有几次根本不出名,总体看来,成就似乎都不如哥伦布。尤其是《西游记》,影响甚众,但不如哥伦布的故事激励人心。中国文化喜欢突出宣扬除恶扬善安定天下的品德,缺少激发人们雄心勃勃探索自然奥秘的主题。
美中不足,这部电影偏于简短,没有完整交待哥伦布后期探险活动,不如电影《哥伦布传》交待得全面。
几年后,萨尔金德夫妇请我出演《征服四海》( Christopher Columbus: TheDiscovery)。我答应了,因为我希望趁此机会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让电影接近于史实。讲述哥伦布生平的电影肯定会在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之际放映,但我不希望人们把哥伦布当做英雄纪念,500年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那一天不应该是一个纪念日,而应该是一一个哀悼日。我想暴露真相,通过电影讲述他和他的部下怎样残酷地剥削和屠杀盛情欢迎他们的印第安人,可是剧本把他神化了,他成了一位伟大的水手和探险家。 我给伊利亚●萨尔金德打了电话,我说:“伊利亚,愿意的话,你可以按照剧本拍摄这部电影,不过我认为,如果你按照剧本拍摄,电影会遭到惨败。这是我见过的内容最无聊、结构最松散、情节最愚蠢的剧本。”我让他相信,如果他们不忠实于史 实,他们父子会输得很惨,我劝他把故事彻底改写,哥伦布应该被刻画成一个薄情寡义、野心勃勃的男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甚至抡起屠刀,大肆灭绝把金子和粮食送给他们的厚道单纯的印第安人。别的演员对剧本也很不满,我也说服他们同意了我的观点。伊利亚请我按照自己的构思把故事写出来。我重写了自己扮演的托奎马达的场景和对话,这个人物是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宫廷里的大审判官,我给他设计的形象是戴着假牙,眼圈发黑,巨大的帽兜垂下来,遮住了半边脸庞,看起来好像死神降临。我为他设计了个性鲜明的服装和化妆。
在影片开拍之前,一切都很顺利。拍摄的第一天,伊利亚的父亲亚历山大●萨尔金德从东欧某个国家乘火车到达西班牙,他不喜欢乘飞机,到达拍摄现场时已经很晚了。他看了我写的剧本,一口否绝,并执意采用原来的那个愚不可及、虚假不实、了无趣味的故事。他犯了一个大错,因为后来这部电影遭到惨败。 我十分沮丧,想一走了之,但我知道,如果我违反合同,亚历山大会起诉我。我知道别无选择,只好机械地表演自己的角色。我和其他演员不知道该干什么。他们很卖力,恐怕我没有那么卖力。扮演角色的时候,我故意含糊不清地讲台词,演技之拙劣连我自己都感到难为情。不过报酬不菲:我只工作了5天,赚了500万美元。
记得看西部世界第一季时,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错误!上帝创造所有的生命,只用了一个工具~错误。”是呀,演化源于基因变异,绝大多数的变异其实是有害的。
哥伦布算错了距离,误以为越过大西洋就到中国了,结果发现了美洲,这可比和中国通商利益高多了。当时的明朝的兵部侍郎刘大夏,认为航海劳民伤财,将郑和航海资料付之一炬,免得又有哪个皇帝“犯错误”。
所以改革开放以来,要提倡摸着石头过河,因为今天的发展,是历经无数错误的尝试而来的,以前的某些错误,却是今天成功的基础,也许有人会哀叹今天的中国人到处横冲直撞,哪有文明古国温柔敦厚,谦谦君子之风?但是这种进取精神,却才是民族的活力所在。
最近杨振宁反对建粒子对撞机的言论又风靡一时,认为不如去扶持几个贫困县为好,这种想法颇有儒家传统,和明朝的刘大夏如出一辙。粒子对撞机也许建了也出不了大成果,但不建高能物理就无法提升,没有人才愿意走这一行,也许这些人才里,就孕育了未来的重要发现呢。
现在地球已经探索得差不多了,只能往太空这个极大的空间,和量子这个极小的领域两头去探索了,希望中国在新的探索中不会错失机遇。
從西方電影人的角度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背景
文明先进却可怕,对他者可能是灾难,长着一张魔鬼的脸,甚至披上了信仰的袈裟。
中国人(郑和)出海是为了虚荣,西方人(哥伦布、达伽马…)出海是为了贪婪,都跟伟大没啥关系。btw,泽塔琼斯真是艳绝天下
年轻时的泽塔琼斯真漂亮
从电影本身,我觉得不错的,想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么低的评分。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电影,讲述了哥伦布出海寻找新大陆的整个故事,反映了当时地理大发现的一个历史大背景。马龙白兰度很帅,特别有绅士风度和男子气概。一场航海,也反映了人性。为了财富,为了黄金而推动的,但是,这何尝不是推动整个历史的前进的举动!
印第安酋长的女儿实在太美了 叫Tailinh Agoyo 身材那个棒啊!3星只给她!不知道是不是在影视界受到了排挤 一直没有受到重视 查了下资料 好像现在开始经商了 开了网站卖些印第安的工艺品
篇幅有点短,在中美洲群岛的考察没有详细描写,尽管如此还是把殖民者虚情假意的礼貌(阻止把金质鼻环装饰扯下来–狡猾)、贪婪(强迫土著人交出黄金)与形式上的传播基督教的“福音"(强制传教)清晰的刻画了出来。
和雷德利·斯科特的版本相比更喜欢这部,氛围很欢乐
主题很宏大,拍得有点凌乱,姑且一看。
挺好的片,就是太短了,很多要表达的东西都出不来,三小时以上还差不多(电影海报好奇怪,马龙白兰度在里面是个纯配角,却在卡司里排第一位)
比较平淡。倒是伊莎贝拉女王雍容大度,酋长女儿惊若天人
看这片引发了个思绪,为什么印第安人会被屠杀。
这么经典的电影,中国居然没人看过,就因为裸体太多,封杀原因?
去查了一下马龙白兰度饰演的角色,托尔克马达,恶名昭著,15世纪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大法官,中世纪最残暴的教会屠夫,平均每天烧死一个异教徒,把17万犹太人全部驱逐出境,制造了中世纪最著名的排犹灾难。
情节简单,航海发现大陆后返回。血腥的殖民历史由此展开。降维打击,百战不败。所以外星人若发现地球,地球必被奴役。
白兰度的戏份好少啊,被骗了
唯有带上认定的信念才能扬帆远方
好题材拍烂了。海上景观还是有几个镜头的。
高阶价值往往是正义与邪恶,动力与阻力相伴而生的。哥伦布冲破教廷阻拦航向新大陆,与他登陆新大陆之后展开的掠夺杀戮,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ps白兰度打个酱油名字还排第一位?不能因为德高望重就随便排序啊
115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