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身携带你这部电影基于真人真事,导演利用前半部分剧情片和与后半部分纪录片的结合创造出一种电影与真实世界融合的独特体验。同时影片中的角色常常会在中年,青年或幼年的人生不同时刻里,以及美国和墨西哥的时空里,甚至幻想与现实中同时出现,这样的方式模糊了客观世界的所有理性边界,比如时间与空间,真实与虚幻。当这些客观与理性的部分溶解时,冥冥之中命中注定的感觉就会更加清晰与真实,而命运也是主角Ivan无论作为剧中角色或者真实人物提到很多次的一个词。
厨师学校毕业的Ivan在墨西哥的餐厅里端盘子洗碗打杂,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变成厨师。与未实现的理想伴随着的还有生活里的经济问题,儿子的抚养问题,自己的同性恋身份等等。所有这些Ivan生活中面对的困境都在挣扎着寻求一个出口。直到一个大雨的夜晚,这些问题全都被摊开,暴露在他与相关的人物面前。而朋友以前看似玩笑的一句穿越美墨边境,偷渡到美国就变成了他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答案,在他期待的美国里,他可以很快当上厨师,赚钱寄回来给家人,以及可能他与男友在一年之后会得以团聚,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但是Ivan偷渡到美国之后的日子并非如他所期盼的,他洗车送餐,做着各种杂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跟自己在墨西哥一样,难以触及理想的厨师工作。直到有一天一个助理厨师被辞退,他才得以真正走上厨师之路,一直到拥有自己的餐厅。事情发展到这里,Ivan似乎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是,美国似乎没有一次性地解决他所有的人生问题,几十年过后,儿子已经长大,在一次又一次儿子来美国的签证被拒后,儿子决定放弃。在父亲离世前Ivan也无法回去墨西哥见他最后一面。这时候,他的愿望是回到墨西哥,回到他的亲友身边,回到他那些记忆里。很戏剧性地,与他早年不同的是,这次他人生问题的答案却在国境那头的他一早就逃开的墨西哥。
Ivan在美国当上助理厨师直到拥有自己的餐厅,这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在于谁都不会预料到那个助理厨师会在他送餐的那晚被辞退,必然性在于他的确是有烹饪的才华,否则纵使有了机会,他也不可能会一路走到现在。既然这其中有偶然性,这就说明如果他待在墨西哥,没有偷渡来美国,他也可能会得到类似的机会,从而也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在一年后他和男友还没有团聚的情况下,男友放弃自己在墨西哥的一切偷渡来到美国,这也是偶然性,因为他自己也说了让男友忘了他,所以他并没有期待男友会过来。但是如果在墨西哥的话,他们是在一起的,同时他也不会同家人分开。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初留在墨西哥反倒是他解决人生问题一个更现实与合理的方法,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
早年生活在墨西哥的他,他的现实在墨西哥,而他的理想在美国。现在生活在美国的他,他的现实在美国,而他的理想在墨西哥。所以从人生的层面来看,Ivan现在的结果也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是他成功偷渡到了美国。必然性就是如果他还在墨西哥,他人生到了这个阶段,依旧会望着国界另一端那个被他寄予厚望的国家。而且现在在美国,因为他是偷渡的关系,他必然无法获得合法身份,那他肯定无法回到墨西哥。人生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各有差异的,对于Ivan而言,他总是没有从自己当下所处的现实生活里寻找解决他人生问题的答案,而他总是渴望从现实的另一端,理想或者他无法控制甚至无法触及的那一端寻找答案。所以无论在墨西哥还是美国,他必然而且一直会重复出现生活在一端的现实里,而渴望着另一端的理想来解决自己问题这种得陇望蜀的状态。
相反地,他的男友在墨西哥时就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在Ivan决定偷渡来美国前男友就告诉他来美国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同样的,在男友来美国后,男友也很快地开始学习英语,在Ivan常常想回到墨西哥时,男友也对现在他们在纽约的生活感到满意,不想改变。对于他的男友,这里也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在于他偷渡来美国,而必然性在于无论在美国还是墨西哥,他更成熟,他的现实感更强,所以他都在自己现实的生活里去寻找解决自己问题的答案,而当下的现实往往相对触不可以的那一端是自己可控,所以他在生活中的安定感就更高。
这就是他们各自命运的必然性。
世界是客观的,但是每个人看待世界与解读世界的视角和方式是主观的,所以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对错之分。那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一种人主观提取的世界或人生运行的规则,它其实来自于人的潜意识。潜意识无形中的运作推动了人生的种种选择,塑造了人当下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这就是命运使然的感觉。换句话来说,所谓的你怎么过你的一天,你就会怎么过你的一生就是这个意思。
伊万在美国有了事业以后,想回到墨西哥,是不是因为小时候被父亲惩罚过有关系,也和他的离婚有关系。伊万的问题不是因为自己是同性恋,而是真实的自己长期得不到父亲的承认,他为了讨好自己的父亲才被迫结婚,离婚很可能是再也装不下去了。
同性恋和平民出身,仿佛是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一样,是困扰青年伊万的无法解决的问题。首先,他是平民出身,他认为,没有人脉介绍的他很难在一个严重内卷的墨西哥社会获得正式的工作机会。其次,他是同性恋这个事实,他的家庭、朋友是都知道的,这困扰了他对外的表达,他对自己的男朋友讲过,他从不与人发生冲突,每次都是混过去,他不想惹麻烦,让别人有借口翻出他的同性恋事实,扩大他身上的污点,这也让他觉得他很难在墨西哥的熟人社会通过竞争获得正式的厨师工作。注意,这都是他自己以为的,他并没有真正的通过比拼厨艺去试图赢得工作机会。然后,他幻想,去美国可以解决他的问题。美国在他的想象里,有更多的工作机会,第二,美国是一个陌生的社会,没人知道他是同性恋。这样,他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像其他人一样表达自我,去赢得工作,赢得未来的更好的生活。所以,他偷渡去了美国。
事业得到成功以后,他又想回到墨西哥,我认为,他是想光宗耀祖,父亲虽然死了,但为父权为中心构建的评价体系还在,他要回去,让家人、朋友重新评价他,认可他作为一个同性恋所取得的事业成功,更多的是,认同他成长成了一个健全的人。这说明,他认为偷渡之前的那个自己是不完整的,有严重瑕疵的,尤其想得到儿子的认同,是想重建父权。
作为对比,同样身为同性恋的男朋友,就没有过多的纠结。他虽然也是同性恋,但少年时期没有受到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他家有农场,衣食无忧,他受过高等教育,研究生学历,自己有一份教师的工作,他纯粹是因为爱情,才追随伊万的脚步去了美国,他不需要在墨西哥重新获得补偿。伊万说他已经很长时间困扰于是不是回到墨西哥的时候,他说他不想回去。伊万的犹豫在于,他害怕自己一旦回到墨西哥,事业如果不成功,那么光宗耀祖,重建父权的理想就又破灭了,而他已经没有信心用另一个十四年来开始了。他的犹豫,看似一个死结,偷渡美国,得不到合法身份,同性恋,无法通过与异性恋结婚的方式得到合法身份。这算什么死结,十四年了,跟男朋友讲清楚,找个美国女人假结婚,不就可以得到合法身份了吗,不就可以自由穿梭国界了吗?是他不敢回去而已。
他纠结的根源,就在于,他太想太想得到墨西哥主流价值观的承认,以至于不敢承受哪怕一点点得不到承认的风险。他遗留在墨西哥的孩子,类似一种旧时代的价值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时代已经前进了,价值评价体系已经更新了,但他不愿意接受新的价值体系,他就想让旧的评价体系等着他,等他获得成功,等他心理成熟,旧的评价体系最重要的一部分父亲已经死了,不太重要的一部分儿子,他十四年来费尽心力的养着,保持联系,因为一旦儿子脱离他的生活,他就算回到墨西哥,也与陌生人无疑,还回的什么劲?
那么他努力奋斗,得到了什么呢?他享受到了美国自由幸福的空气了吗?以后的人生依然是纠结中度过吗?
我带着的,不是你,是“我”……
离异,8岁儿子跟着前妻生活,偶尔可以一起过个周末,有厨师学院证书,但是只能是在后厨左洗碗工,对了,他喜欢的还是男人,这就是男主伊凡,因为一次酒吧逡巡,电石火光之间遇到光芒四射坦坦荡荡的多杰,一夜暧昧之后互相吸引的魔力让两人的禁忌之情终难掩藏,雨夜母亲前妻的意外拜访坐实了前妻的推测,伊凡失去了与儿子相处的机会,而在餐厅的后厨,看起来老板的侄子可以“随意发挥”自己却可能已经看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的自己依旧只能是两手在泡沫里面无法拿起雕花刀……毅然决然的他选择违法跨越美墨边境这条不归路,几年之后杰多为爱而来成功移民美国两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伊凡已经成为纽约知名厨师拥有自己成功的事业,但是他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他带着的是自己对于故乡的回忆,对于那边留下的儿子的点滴,还有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家族,感谢现代科技,当然可以连线可以视频,但是他永远也无法去当那片土地上吧,只能带着那些回忆在纽约继续生活……
总的来说,导演选择了三条故事线穿插,伊凡现在的纽约生活,伊凡在穿越边界线之前墨西哥的生活,还有伊凡童年的生活,三条故事线中现在的纽约生活比重很小,但是在接近尾声的时候故事又转化为类似于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因为这个故事本来就是根据纽约的名厨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可以说这是一个没有“盖棺定论”的故事,当事人还存在,他的故事还在继续,个人觉得伊凡并不是带着一个人,片名中的“你”不是指自己的爱人杰多,毕竟杰多已经在这个时空和自己在一起了,这个“你”个人更倾向于是指“碎片的伊凡”,注定的伊凡是不完整的,他在边界线的那一边,丢下了自己的童年羁绊,丢下了自己的血脉延续,丢下了自己的屈辱,也丢下了自己的一些勇气,但是整个故事中看到的并不是伊凡的努力改变,也许他本来也没有分外强烈的动力去“补完”自己,注定的,在墨西哥的那个同性之爱不可见光的年代,那爱情,那自由,那美国梦,相互交织的苦甜滋味,那依然如梦的故乡光景,那花火四射的邂逅,那难以割舍的亲情,那青涩懵懂的少年时光,注定只是浮光掠影,午夜梦回,打开灯,现实也许是自己更加舒适的存在吧,个人评分7.6分,推荐指数三星半。
影片的两个线索,感兴趣的是“非法移民”这一支。川普兴建的隔离墙,以及当今依然抽刀断水、前赴后继的局势,可以看做剧情在现实中的延伸——实际上,电影是根据纽约名厨的经历改编,确有生活的真实依据。问题是,故事的铺排未免潦草,如果说移民的冲动,除了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向往,还夹杂着难以言说的个人情感因素,那么,在实现过程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譬如越境、谋生、情人重聚乃至创业成功,都是即兴的简单化处理,在故事的厚重方面打了折扣。在人物塑造上,妻子的丰富性应该更强,但与“胖女友”相比,由于对后者着墨更多,反而呈现了立体感。两个父亲对待他们儿子(Lvan、Gerardo)的性向问题,暴力抑或包容,都对他们的人生打下深刻的底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惜失之肤浅或直接。即便一笔带过,其实是值得细描刻画的。至于时空的转换,影片的“现在”部分采用了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冷静旁观而更趋理性化,但对情感的推进则有不小的折损。
“主流”大众荧幕片
追求事业,追求真爱,追求自由,都很难,但是他都实现了。
拍的啥啊,最精彩的应该是如何成为大厨如何创业的吧,几乎没提。
索尼经典收了。赶在下映前最后一天给看了,有好有坏吧。一个逃出去又回不来的故事,多多少少有些代入感。一个身份问题,一个认同问题。三个年代跨度,从故事片到类似伪纪录片的转变也倒是并不突兀。有初见的美好,更有的是对人生的无可奈何吧。
后来我们永远分别生死茫茫的漫长余生,就是为了相遇一瞬电光石火的短暂时刻存在的。
5.5/10,#NYFF2020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拍出来应该更有力量。导演的功力明显不足。时空交错之间让故事的色调明暗交错。像烩饭。完全没有拍出时间跨度和每一部份应该有的独特的故事韵味。到后半段索性放弃叙事。完全像纪录片一样的更是让人不解。以及前半段隐约感觉到镜头叙事和色彩调子有借鉴春光乍泄。
90/100。#NYFF线上第六场#墨西哥的天空和美国的天空并没有什么区别,正像我们在这两个地方所遭遇的一切苦痛和磨难也没有什么区别。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我们开出的那朵爱情之花禁不住风沙的摧残,于是我们望向墙那边的世界,那里看起来风调雨顺,可以肆意生长。可是当我们费尽心力终于冲破那道屏障,却发现这一条没有回头道的路。我们紧紧抱团抵抗了这里带给我们的全部风雨,一边艰难呼吸着一边发现自己早已找不回那片只能出现在梦中的风沙。我知道你会永远在我身旁,但我知道我们早已回不去我们曾经的青春年少;我随身携带着我记忆中所有关于那片地方的全部模样,却发现自己拿出时它们已经化为烟尘散开。那里是我的家乡啊,我的爱在的地方,即使我现在看似平稳,却再也无法拼回那最美好的过往。 @2020-10-03 10:37:31
抛开结尾处过于涉及政治话题的内容不谈,真是本年度看过最佳的爱情片
#2021 Inside Out 用3个不同时间点的记忆去重拾这个真实故事,童年的他们经历着相似的挣扎与伤痛,青年的他们成为彼此生活中的惊喜,给他们一路向前的勇气,而现在的他们拥有彼此的陪伴,一起实现属于他们的梦想。这样的转变注定艰难,就算放下对过去的怀念,也难忘记原生的亲情,只能作为一个父亲的遗憾伴随终身吧。但还是感激那天那夜的那场舞会那样遇见你,感激那天回家时那样再见你,从此坚定地陪伴彼此,去爱去梦去向前看,彼此不分离。
8.4 纪录片和剧情片穿插就像是回忆掉落在主角口袋的各个角落,随身携带的不仅仅是回忆,还有身份标签,这里罕见的是不仅仅聚焦于同性这一个身份标签,但是同性恋身份无法避免会带来一些的生活规划改变,而这些改变的东西就包含其他的身份标签,电影最动人之处便是处理身份兼容的内心煎熬,如何处理多重身份的兼容不仅仅是酷儿们的难题,更是人类面对社会属性的难题
一个墨西哥男孩的厨师梦,在墨西哥,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想要去美国实现自己的厨师梦,最后他成功了,还赢得了爱情。
哪门子carry了…?…Christian🉑
男主的童年、青年、中年三个时期不断穿插,最后与纪录片相融,手法不错但处理得有些乱,那些传统的美好与糟粕一并被留下来,青年的迷茫困顿与中年的出走奋斗,去另一个地方寻找希望,却又发现被困在了一个新的地方,人总觉得远方才是好的,得到一些的同时总需要舍弃另一些。不单只是环境与爱情的损坏与压抑,还有移民他乡的奋斗与挣扎,个中心态可能要在外面的人才会更有共鸣吧。3.5.
跨越四十年的同志爱情史诗。从童年、青年到现在,从墨西哥到美国,温柔的镜头里有平凡人物的爱与别离,哪怕历经千辛万苦,都有爱随身携带着。开始还奇怪为什么是纪录片导演来拍这个,看到第三段恍然大悟,剧情片和纪录片的墙被推倒得很自然。摄影功不可没...
未曾想象的波澜壮阔的小型史诗情节。本来只以为是个小甜饼或者小虐恋,没想到指的是移民心中那回不去的墨西哥。过去与现在多个时空的交叉闪回有种平行时空同时进行的错觉,在那幽绿色的田野黄昏下如沼泽般的迷梦记忆,我们相识相恋,共同为了美好生活努力,痛苦会过去,生活会继续。不管是恋爱的细节还是孩童的偷摸与压迫,都极其有代入感,非常戳心,而偷渡与从头开始的辛酸也非常真实细腻,很感动。
前半段,很老套的LGBT与社会、家庭抗争的故事,也没拍出新意。后半段,说实话,没有感触是假的,生活在另一片天空下故土难归的惆怅与乡思,倒是拍得很有感觉。有些记忆永远携带在身上,难以忘怀却早已支离破碎。导演的掌控力度明显不足,各种主题之间的篇幅没有做很好的规划,也就是没有主次。
太混乱了,男主三个阶段的故事线穿插,疯狂切换,还一直怼脸手持晃动画面,就显得很乱。完全没法集中注意力。
墨西哥厨房打杂离异有子男人遇到心爱的男人,被前妻撞破,决定远走他乡非法入境去美国发展,终成一名厨师,男友在一年后也跟着非法入境与他汇合,两人幸福美满快乐生活,但是啊,始终是回不了家乡的非法移民,这总让他遗憾和悲伤,还好,有他在身旁。
好特别的电影,看之前完全没有想到,后1/4导演会选择用真实的纪录片段来呈现,当回忆和现实切换的那一刻,整个故事变得更接地气了,非常喜欢转接时的这段两个人日常生活的蒙太奇,配乐选得超棒。感动于Ivan和Gerardo跨越几十年的爱情,从见面的那一刻,或许就注定了一辈子,不管多艰难,永远紧紧相随,能真正做到如此极致的,在这世上又有多少人?Ivan最后说,I don't know if destiny exists. But what I do know is that life gives us all a surprise. You are my surprise. And I'm yours. #NYFF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