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静的《看见》,第一次注意到媒体行业,了解到媒体行业。而《导火新闻线》有再深一步的了解。
一直以来,媒体作为第三方的存在,是传播新闻的媒介。关于这个行业的影视作品也不多。如果要把镁光灯照射到这个角落,势必也会有一些负能量释放出来,而这,也许也需要勇气。
无论是媒体或者记者,对于新闻的报导都应当具有其准确性,真实性,时效性。我记不住《看见》里的原话,但记得柴静要表达的意思,记者不应当把个人的感情带入到新闻中,是非对错是由公众去评判的。但是能做到的少之又少,也许还没开始开始就淹没在洪流中了。
Alma为了吸引公众眼球,要求新闻有爆炸性。女明星可能只是被狗咬了,结果被她写成"明星人狗交"。
回到七年前,那时的Alma还会去关注流浪汉,想要帮助他们,与主编争论。带着方凝去没什么媒体肯去的新闻发布会听其哭诉,教她用别人不会注意的视角去拍摄关注。也在酒醉后发誓要成为主编,做自己想做的新闻。可是在她扔掉水壶,写下啊贤好友感染艾滋的新闻后,署上自己的名开始,她的目标就变了,她要的是成功,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新闻。
七年后,她确实是主编了。可是再见方凝,立场却常常是不同的。她为的不是新闻,而是利益。通过重口味的新闻,甚至扭曲新闻本身去博得公众的眼球。
可是要做好新闻本身也不是容易的,有时候记者也是高危行业,去挖掘一些爆炸性的新闻,去探寻真相,可能不小心也会触碰到别人的利益而由此付出自己。最后王子死的时候真的很难过。
剧是好剧,结合着电影版的去看也许感受会更深入些。这部剧反应的不只是香港,是所有人的人性,事实是媒体为的都是迎合大众口味,为了生存,不自觉的去迎合,然后又不断的把大众带到一条更歪的路。
不久前刚把剧追完。微博上看到白晓燕事件,心里再一次觉得很不舒服很难过,便突然想来写剧评。她的女儿是死于谁?绑匪?警方的消息泄露,公众的好奇,媒体的穷追猛打,绑匪的惨无人道!(题外)
其实是新闻在引导社会的价值观呢?还是社会的关注点在引导新闻的产生?
最后留两张图片,来源于电影版的导火新闻线~
首先我把看这部片子的人较为笼统的划分两类,一类是经常看港剧的人,一类是冲着百合线去看的人。无可厚非我就是属于后者。有时候看到一些人的评论说会到觉得最后方凝对阿咩的表白突兀,好像显得为了哗众取宠才搞出这个一条线。因为我本身就是抱着知道最后感情走向的主观观念去,所以在看的时候就会特别在意这些东西。 个人观点,这条百合线可以说是我觉得这部片子最成功的一条线之一。
如果有人说这片卖腐,那毫无疑问大家都明白现在到底是卖BL吃的人多还是百合的比较多,完全没必要为了增加卖点加上这一条。其次如果说是卖腐是将感情停留在我们大多数人YY的皇阿玛和方凝身上,而没有个定论,可能我也会有这一点的倾向,毕竟大家都喜欢看更美的两个人停留在相互扶持之上,甚至连台词都有如果你们两个有一个是男的早就结婚什么的了。有些人会觉得这条线是从20几集开始突然出现,确实这是一个情感分界线,冲突一下子爆发的地点。记得阿咩后抱方凝的时候有说一句类似于几个月前对我还是冷冰冰什么的。确实,在我看来其实这个感情的出现在方凝第一次暴走辞职后,阿咩为她做了那么多事开始的。其实想想也是,如果一个人在你自己都放弃后仍然为你奔波,给你写了那么多东西,能不感动么?虽然事后越发证明其实这只是阿咩的性格,但是 以这个为契机师姐开始逐渐注意到了这个师妹的闪光点,逐渐爱上这也无可厚非。个人觉得最早对于感情开始困惑是在12集时候,阿咩半夜为辉爷查案后方凝点拨。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理解最后阿咩奔奔跳跳离开,留下方凝这一复杂的特写。在我看来无疑就是对感情的困惑,看着阿咩那么在乎辉爷的复杂感情。在这之后不时有阿咩和辉爷两人打情骂俏却有一人在旁边吃醋镜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为我个人是冲着这个来看的,肯定有人会觉得不赞同。但是我还是想表达,在美剧英剧里似乎不会有人因为增加同性元素大叫突兀、哗众取宠,而在我看来这条情感暗线虽然让人心疼但是处理的却是最好的之一。最后就想喊一声撇去这个略显BE,官方发糖其实也是很厉害的,又有亲脸又有后抱,更有甚者还有同床戏码,对于我这种百合控来说其实对于这种处理也是满意了。
关于媒体人的良心与报纸销量之间的取舍。关于这两个哪个更重要,我的立场一直在皇阿妈和方凝中间摇摆。如果你写的故事,只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而去忽视了那些社会上最需要你为之发声的人,那你只不过在用你的笔去扮演哗众取宠的小丑而已;但是,相反,如果你的报纸连销量都没有,纵然你一颗赤诚的真心摆在那里,也没有人来看啊。
关于编采自由。第一次听到还是在TVB的《毕打》,当时的感受和现在完全不同,当时以为所谓的编采自由,不过是不受出钱给你的boss的限制而已,现在看完《导火》之后才明白到,原来所谓的编采自由,应该是不受任何人的限制。关于我们现在的报纸,杂志是否有编采自主权,我只能说,我还记得09年南方周末开天窗事件。
关于LGBT。方凝对阿咩的表白,把所有的观众炸出了水面,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从剧中的细节展现,我可以看出方凝喜欢上了阿咩,但是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成熟干练的方凝会喜欢上傻傻幼稚的阿咩,可能只是因为,爱是没有理由的吧。撇开上述不谈,能带来热议,已经是编剧成功的地方。
唔,嗯,最后说一句:插曲意外的好听!
没有拖泥带水的感情戏,没有传统的合家欢结局,每个故事都贴近生活发人深思,但把讲媒体的电视剧拍成刑侦片也是有点夸张了。
太理想主义了,真实社会远比剧情复杂,桥段也老套路无新意,不过比更老套的TVB还是值得褒奖的
以后再也没有这种题材的港剧了吧,即使有,也不会是这样的剧情了。香港的高度自由与高度不自由都得到了体现。看完之后,再看现在的网络新闻版面,会打开崭新的视角。
“我们的核心价值,就是捍卫港人的核心价值”,故事太好看,HKTV的剧本和TVB相比真是英剧和大陆剧的差别,只是演员和美编包装跟不上所以还不能没有打五星的程度。
信息量挺大的一部片,虽然到后面剧情也是有点狗血了,漏洞百出不想多说,不过有很多探讨的问题是很不错的,值得深思~
很精彩的香港電視劇,水準遠遠拋離CCTVB的
剧情其实未到五星,可是吹爆梁小冰
剧情精彩,技巧成熟,HKTV的尺度、深度与敏感度在港剧里鹤立鸡群(官媒商黑幕勾结&边缘群体&新闻自由&媒体生态等社会问题)。最惊喜在于塑造了三位有血有肉、坚强独立的女性角色且全程状态极佳。仅凭去年的玛嘉烈与前年的这部就足以证明周家怡之前留在TVB简直是屈才。梁小冰在里面很惊艳。
前几集相当惊艳,中段有点掉线,狗血的感情戏一出简直是观感杀手,但是最后几集又迅速回到了状态,23集超级燃!结尾收的也让人满意!我目前为止看过最棒的香港连续剧!
故事脉络抽丝剥茧,人物性格层层递进,以叙事带人物,摄影风格电影化,配乐干净利落,编剧很明显比观众智高一筹,这才是正常的值得看的电视剧啊,更难得的是他传递的价值观如此正向,还能引发多层次的思考,比大银幕上的那堆垃圾耐看多了
劇集應該是反映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氣息,而香港電視HKTV<導火新聞線>終於讓小生有這樣的感覺,當中將各記者眼看各種事情,扞擾新聞自由、新聞總編輯被砍、富豪亂倫爭產的每一小集題,都最近警察濫權,都倍有共鳴,可能當中有所誇大,但若身處此城中,都對以上有關題材毫不陌生。想看真實一面的香港請看
hktv的剧水准很高,不拖沓,喜欢周家怡的干练与专业。
HKTV當年開台力作吧。無論劇情,節奏,思想深度,演員,都堪稱良心製作。看梁小冰柔弱了10幾年,想不到相夫教子多年復出之後,女強人的氣場是相當驚人,演技也比過去提升了好幾個級別。周家怡仍欠缺女主的氣質,演的也算很努力。而作為新聞工作者,這部作品在新聞採寫方面的技巧和手法,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美国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说过 传媒未必能够成功改变人的想法 但往往能够成功引导读者 我们吸引读者的方法 不是色情 就是煽情 本来传媒是行政 立法 司法以外的第四权 有监察政府和社会的功能 但如果有一天 传媒连自己都监察不了 身为新闻工作者的我们 该如何自处 或者我应该庆幸我们还有机会反省、改正
上半场我们的确做错,下半场我希望我们可以纠正错误重新出发。——看的时候几次眼湿湿,HKTV的剧真是比TVB要有良心的多。其实不算喜欢阿咩这个角色,总是给他人添麻烦,而辉爷这个形象也不够帅。很喜欢汪海蓝这个角色,有血有肉。记者,真的就当如此,让真相照亮这个世界。致敬。09.18
看剧中新闻从业员满腔热诚充满理想的做新闻,真振奋人心!梁小冰、周家怡是里头演得较出色的。
HKTV又一神剧
对娱乐至死、官商勾结、传媒失实的景观社会啪啪打脸,剧情一路紧张推进,在阴阳人婴儿的新闻中达到高潮,又在一封道歉信中发出了最掷地有声的道德呐喊,一点不说教。梁小冰和周家怡的演技炉火纯青,光看她们的表情就过晒瘾,只是结局还继承着tvb的尿性,莫名其妙就死人了
赞赞赞!!!HKTV目前为止水平保持最好的一部(周家怡担正用惊艳形容不为过)
光是主题曲就有5颗星啦!虽然结局收得太快,感觉很多事情都没有交代清楚,但真的非!常!好!看!考虑出第二部好吗!ps:好喜欢方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