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主角谈情时,不会有花里胡哨的臃肿衣袖”,简单和格调是他的签名,结果成了好莱坞的典范,三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柯里基利是同性恋,哪怕在好莱坞最恐同的年代也拒绝活在柜子里。
当然少不了老好莱坞那些异常欢乐的八卦。贯穿全片黑点无数的前男友加里·格兰特;喜新厌旧的贝蒂·戴维斯被着重吐槽其胸部;威廉·海恩斯因拒绝深柜生活被米高梅开除,从男演员转型做了室内设计师,颇为成功……
“最值得羞耻的是你居然还有羞耻心!”柯里基利总让我想到王尔德,美与天才是需要一个能够欣赏的社会去培育的,而汪洋恣肆的艺术表现,则需要一种相对宽松的道德环境去容纳。
米高梅奢华,派拉蒙异域风情,华纳嘛,看他们的男明星就知道了——片中对30年代三大制片厂风格的总结没错。镜头略过柯里基利设计的席席华服,就像翻看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百科全书。他把明星的第二层皮肤缝成天衣,让梦露、葛丽泰嘉宝、英格丽褒曼、贝蒂戴维斯等明星的亮相如此炫目。谁又能忘掉梦露那袭反地心引力的裙子?
而本片拍摄纪录片的方式诡异而精彩,画面既轻盈又厚重。直到最后才露出柯里基利本人的真面目也令人忍不住微笑。导演找到昔日助手、今日美指大师,以精彩片段解说柯里基利的完美。
在香港电影节看完这部电影已经是晚上12点了,观影不多的影厅里纷纷响起了掌声,那些曾让我们迷恋不已的东西,月光和雨丝、精彩的对白、悲伤的音乐、浪漫的爱情也都不是真有灵魂的吧,可他们那么美,让我们也总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些期望。
这不是评论,只是八卦精简版,之前打了一堆没来得及发电脑就死机了。
一、黑点数不尽的ex
虽然电影前面铺垫了半天Orry-Kelly和他的英国小男友Archie Leach,但是对熟悉Cary Grant的人来说,只是多了点笑点而已。
ex黑点贯穿全片直到片尾字幕,最渣的两处可能是在合作《毒药与老妇》的时候在片场对Orry-Kelly的性取向恶意讽刺,和假装恢复社交联系实则打探回忆录内容。不过黑点列了太多,这两点是不是最黑的也是仁者见仁。
二、制片厂,女明星与设计师
MGM奢华,Paramount有异域风情,WB嘛,看他们的男明星就知道了(不要看Errol Flynn)——片中对30年代几个制片厂风格的总结没错。以现在的眼光看,有着最靠谱的contract directors的华纳电影质量恐怕要比前两家公司好不少;但是给Garbo和Dietrich设计造型,和为Bette Davis设计戏服,前者会比后者存在感高多了这点完全不需要解释。
看30年代老电影的时候很容易就注意到Adrian和Travis Banton的存在感,而华纳这边,虽然说Kay Francis的外号是"clothes rack",可她最漂亮的造型恐怕还是在派拉蒙的时候拍《天堂里的烦恼》。
Orry-Kelly与Bette Davis合作愉快,在他被华纳炒鱿鱼后,Davis还坚持要请他为自己电影做服装设计。不过这次合作后没多久Davis就认识了Edith Head,也就没再和Orry-Kelly联系。这部记录片里有一段着重吐槽了Bette的胸部(没错,就是那个尺寸傲人以至于
Joan Crawford十分嫉妒,拿她内衣去做垫肩的胸),异常欢乐。
<图片7>
Banton当年在派拉蒙一手打造了Dietrich的造型,但在38年被Edith Head排挤出公司,后来陆续在环球和福克斯短暂工作过,58年去世。Adrian则是在结婚后没多久改行,于41年离开MGM,50年代的时候死于心脏病发作. 对比之下,Orry-Kelly作为电影服装设计师的事业比他们长得多,职业生涯晚年也成功得多。
离开华纳后,Orry-Kelly在福克斯工作过几年,主要精力用于为Betty Grable设计各种方便秀美腿的衣服。他本来有机会为《剃刀边缘》(1946)设计服装,但是Gene Tierney坚持要请自己的服装设计师丈夫Oleg Cassini来做设计。
《热情似火》带给了Orry-Kelly他的第三座奥斯卡,他在片中为梦露设计的服装让人印象深刻,按照Jane Fonda老师的话说,“在那个场景里,你没法把不注意到梦露的胸,虽然我不是gay,但我每次看《热情似火》的时候,看到梦露的胸部都想……”
Jane Fonda在早年和Orry-Kelly合作过几部烂片,同样参演了In the Cool of the Day (1963)的Angela Lansbury也接受了采访。
三、其它
按照纪录片里的说法,Banton和Adrian都是深柜。Adrian后来和奥斯卡影后Janet Gaynor结婚了,Irene Mayer Selznick的自传里还写过他俩的故事,颇为有趣。顺便一提,IMS的自传,Myrna Loy的自传,David Selznick的备忘录和Ben Hecht的回忆录是我觉得最值得看的几本黄金时代好莱坞“周边书”。
<图片2>
片中提到Orry-Kelly对Marion Davies的描述是出色的喜剧演员,但是经常低估她自己的能力,基本和其他各种传记里评价Davies的内容相符。对比一下《公民凯恩》里的女主角也是无奈。
片中提到了William Haines,MGM旗下的一位男演员,因为拒绝深柜生活,被LB Mayer开除了。他后来转行做了室内设计师,颇为成功。Haines和Carole Lombard关系很好,讲过一个Carole换衣服的段子,有兴趣的可以搜来看看。
最后提一下被黑成煤炭的ex,studio era的八卦从来都是不能只看一方言论的,不过我没怎么看过CG相关传记,这里也没法做推荐。
【补充点图片】
<图片3>
<图片1>
<图片5>
<图片6>
戏服已看花眼。看这些电影厂牌的八卦真有意思!
道理我都懂,但这么黑exbf真的大丈夫?
并不是普通的纪录片,已经是一部剧了,只差投资就能拍成文艺片。最惊艳的是简方达,年轻得不像话,15年的时候她已经78岁了
Glamours 感觉他生错了年代
他成功了他没有
只有男同性恋会看这部片子了吧,Bette Davis的每一件衣服都好美,她的每一部戏我居然都看过……God I'm so gay
服装设计师的才华和八卦,资料、采访和戏仿的叠加的纪录片。
加里 格兰特的男朋友!
「He kept a secret to the grave, even though he had a very big mouth.」「He was out. He was definitely out. Having to hide what you are is nothing short of tragic.」「Ann asks me what I want to say. The truth. Just the truth.」「That was something wonderful about working with a great talent who built clothes specificly for this characrer, for you.」
上流社会嘛,自然是薄凉的,旧情人加里格兰特这种纯粹白眼狼的也罢,姐妹知己贝蒂戴维斯,一遇到新合作伙伴也立刻变路人,成功的人大都是好胜的、难搞的、自私的。
采访戏仿和讲述 既像小说又像传记 就像Orry Kelly的一生 既真实又浮华 | 片中很多精彩的照片和片段 摄影好美
奥雷.凯利(Orry-Kelly)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服装设计师,完全可以和当时派拉蒙的班顿和牧高梅的阿德里安比肩,他前期在华纳工作;这部纪录片里大量八卦,尤其因为奥雷是同志,所以涉及好莱坞最恐同时期的同志明星们的各种心酸和隐藏:加里.格兰特(刚进入美国时他竟然和奥雷同居;后来与伦道夫.斯科特)最终戴上面具,三次结婚;米高梅当时一线男星比利.海恩斯却在工作与男友间选择了后者;奥雷也是毫不避讳,顽固到底……这一管窥就能看到即使在那个违法时期,人们依旧按自己的意愿生活着,勇敢之人勇敢,苦涩之人苦涩;电影最后展现了奥雷当初所写的自传手稿,看来最近能出版了,当时格兰特对其内容很紧张,这么多年当事人大都去世了,也能面世了!
和贝蒂戴维斯合作的衣服太好看了
#经典好莱坞# [宽衣解带]:一部原本是来描述奥雷-凯利生平的纪录片,却被拍成了黄金时代好莱坞“八卦大全”。(笑) 对着贝蒂·戴维斯的胸部大做文章,嘲讽只会在电影里露大腿的贝蒂·格拉布尔,同时又来了个好莱坞Gay圈大揭秘,前男友加里·格兰特,加里·格兰特的前男友兰道夫·斯科特......
Jane Fonda真是个活化石
用真人演绎来串起这部纪录片,想法不错,效果也达到了。从澳洲边缘小城到浮华的好莱坞,Orry Kelly的立身之技在于对diva风的把控,如果说Adrian的女神风传达出的还是高贵典雅甚至一丝冷淡让你臣服的气质,那么Orry Kelly的设计则总是有种更加明显的性诱惑和戏谑在里面。
三奪奧斯卡,我都想回去把他拿獎的片子看一遍,非常牛逼。
2018广州LGBT电影节最后一场。几个画面极美,节奏明朗。看到了一个天才的创造力和直面生活的坦然,在这个审美灾难,观念取代思考的世代,后仰感太强,不妨像Orry Kelly一样,自在一点,坦白一点,再去追求那些被称为“价值”和“意义”的东西。
三夺奥斯卡的服装设计师奥雷-凯利,哪怕在好莱坞最恐同的年代也拒绝活在柜子里,与改名换姓的巨星前男友形成鲜明对照。“卡萨布兰卡”等无数经典因为他的一双手而蓬荜生辉,可惜这样一位毕生追求美和真实的人,“因为加里·格兰特的阻挠,自传从未得到出版”~
喜欢资料扎实的纪录片,加上人物本人传奇又有趣,总之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