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插画师的推荐,便惦记了这部片子,网上的资源也不多,找了好久才知道一个3、4g的资源。剧情简单,也没有什么波折,毕竟都是奔着好看的画面来的。全程截图看的电影,几乎看了三个小时,最后截下来的图竟然有快两百页了。挑选了其中最喜欢的81张(9*9朋友圈的数量),也发一下豆瓣吧。另外放一下我自己拍的三桅风帆战舰
影片用一组蒙太奇段落,配上萎靡不振的音乐,冗长地出现了这一改动的进程。从心思层面上去了解,只要这么的萨莎,才具有了出征远航的资历,做好了阅历风雨的生长预备。除去慈眉善目的酒馆胖老板,船主兄弟,少年海员,每一名主角都有着相称明显的抽象。特别弟弟一开端是个骗子,但厥后被萨莎所动,又和她息争。它表示着生存中虽有冷漠的一面,但也会出现暖和的好意人,而好意人的出现,需求你先以一颗好意展现给生存。海鸥回旋,厨师的菜很香。船上部件展现殷勤,海员生存气氛浓重。而此时影片的画面,不断在轻轻晃悠,足以见到创作者关于细节的存心。
打分大概是7分
整体画风还挺不错的一部动画,这种带一点肌理效果的色块风结合较宽的画幅,在表现大场景的时候表现很好,特别是海,冰川和天空,能很好的体现出这类比较辽阔的场景的壮美之感,这种少见的画风还是能带来很不错的视觉观感的。但是,画面再精美也不能减少作品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先不说很多人提到的青霉素和口对口呼吸的问题(这两个被发现的时间晚于电影的时间线)就放了几年的船不仅没坏还能开也挺神奇的,后面女主在一片大雾中突然就发现了爷爷也有点唐突,而且他还因为冰川断裂飘走了(主要是那段的刻画像是女主在做梦,但是却是真实的)。除此之外,影片因为时长较短,个人感觉节奏的把控和篇幅的安排有点问题,就以女主出发前为例,它将很多情节用在刻画家族的衰弱和王子对她爷爷的鄙夷,我觉得有点多余,这里的篇幅完全可以用于刻画爷爷和孙女的情感上,女主的远航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爷孙(爷爷和孙女的简称)的情感和羁绊,然而这部分刻画的太少了,有点铺垫不足,全片中这条这么重要的情感线表现欠佳,而且前面那个王子对女主爷爷和她们家族的敌视也很奇怪。再还有,我觉得女主和那个小船员的爱情线也有点多余,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需要“爱情戏”,我个人感觉这个爱情戏完全是为了对应前面的,大家想让女主和王子结成政治婚姻的反抗而已,表达所谓的“婚恋自由”,但是前面也提到了,这样的剧情放在一个本来篇幅就短的冒险篇中,有点多余。全片中,最打动我的,可能还是爷爷的那种探险精神,也很可惜,这条线也是暗线,描写的非常少,即使这样,在影片的彩蛋中,看着那个小旗在冰川上飘扬,还是挺感动的,但是!你居然给我吹走了?感动的情绪瞬间被打断,甚至有种被人踩在地上摩擦的感觉,人不应该,也不至于,真的不至于。
这个画风,超喜欢这法国动画的调调!有点类似于我们建筑生的插画风,简明的光影,绝美的配色(尤其是有天空的地方)。 剧情方面嘛,看法国动画,我们主要也不是看剧情。先不说那个狗带领萨沙找到祖父剧情比较扯,不知道是不是我太焦躁了,那一段什么风雪啊超级慢!等得急死我了……
画风真的很棒,色块之间没有了轮廓线,所有的元素好像融在了一起,人物胖墩墩的小脚,可爱坏了。
人类相信虚构的东西,因此区别于地球上的其他邻居。欣赏文艺作品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感受他者的经历。当然为了增加“虚构”的真实度,影片里也放入了一些真实的元素细节,比如船舶破冰时的细节描写——船员们用木棍推冰面、船舶搁浅、锯开冰面、船舶再次破冰时冰面的起伏、爆开。这些对于大多数没有目睹过破冰场景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冒险。因为随着剧情的推展,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待结果发生的时候,又在心默默得发出“哦!原来是会这样的呀!”的惊叹。然后对于后来发生的事情也就有了信任的基础,不再把看到的东西当作一个完全虚构的作品来看待。
除了大环境上对于细节的描写很用心之外,人物表情的刻画也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像是船长在悬崖上决定放弃生命,及后二副发觉船长的想法后无奈得认命时的表情。几秒钟的时间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表现了出来。再把人物放到大环境中去——冰山坍塌、挤压船只的果断无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不是这种感觉就出来了。之前破冰时的熟练,在自然的严酷环境里面根本不值一提。
在素描技巧里,亮部和暗部交接的地方叫明暗交界线,属于暗部的那一面,需要处理成最黑的一条线。这并不是符合科学逻辑的真实画面,但却符合人类对视觉的理解。看到影片里女孩在山顶看着原本应该有祖父的船只存在的冰原时候的一片茫然,我就感觉导演要对女孩使坏了。女孩已经很失落了,那就再描得黑一点,好迎接转折的到来。
《金枝》里记录过一个场景——在某个古代国度中,当国王的肉体衰老时,年轻的继任者需要用槲寄生的枝条刺杀国王,国王若是落败,那么神的灵魂将在继任者身上复活,继任者将作为国王开始执行神的意志。女孩在影片里第二次出走,这次找到了显然比一艘船更难找的东西——因为失落而在冰原里冻僵了的祖父。影片使用一个有悖于常理的象征性手法,因为这里的描写十分不符合逻辑,寻找的过程像是梦境,在宠物哈士奇的引导下找到了祖父。而后祖父的日记,让剧情发生了扭转。祖父的精神得以在女孩身上复活。
最有意思的是片尾。女孩被父亲拥抱时候的一脸错愕,真是可爱坏了。
作为一部电影,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平心而论,《漫漫北寻路》在豆瓣上的评分有些过高了。8.2的评分,离《功夫熊猫》8.1的评分没差多少。但是,作为一部81分钟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基本上是失败的。
这种失败的原因首先是导演在整体叙事上的薄弱。影片时长只有81分钟,掐头去尾也不过75分钟作业。想要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故事,就不能不要求创作者将故事写得削皮见骨,能省则省。毕竟,许多商业电影的时长往往是这部电影的两倍,却依旧讲不好一个故事。很不幸,本片的导演并没有在欧亨利那样在狭窄空间里那样闪转腾挪的能力,所以,本片叙事节奏的局促和失当就是在所难免了。
本片的故事其实非常老套:一个少女出于对幼年去世的祖父的爱而选择找回祖父当年出海的海船的残骸,一路上她受尽白眼和苦难,也遇到有心人帮助,放下了自己的傲慢,出色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最终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也越过了童年的心理创伤。平心而论,这样的一个故事虽然观众们看了无数遍,但若是前期铺垫和氛围营造做得好,未必不能够打动观众。很可惜的是,本片在这两点上基本都做得慌张而潦草。开头只给了两分钟不到的镜头来渲染离别情深,之后女主角的祖父很快就领了便当,跳到了女主角成年时的场景。这种生硬的剧情变化在片中比比皆是:女主角在舞会上被羞辱、离家出走、遇到能出海的船只、被好心人收留、出海遇险、冰川崩塌等等。导演基本上是心急火燎地推着女主角往前走,也拖着观众往前走,到头来,女主角是越走越远一路到了北极,观众却也就此离导演越来越远了。
这种共情的缺失不仅和剧情铺垫薄弱有关,也和本片的艺术风格有关。本片主要的绘画风格是没有明确棱角线的,大部分时间用阴阳色调来表现立体感,整体给人一种平面感(见另一篇影评//movie.douban.com/review/8344725/)。但是,这种艺术手法显得非常尴尬,它既不过分简洁,使观众注意力不总是集中在人物对白和必要的场景变化上,又不够丰富,使观众无法沉浸在这个冰雪世界里面。
这种艺术风格造成的尴尬感受也被影片的镜头语言所加深。尽管影片的一些镜头很擅长构图,但是本片大部分镜头同一般商业电影别无二致。片中有很多远景和中远景镜头由于留白确实可圈可点,但还没有来得及让观众赞叹,片中同样不少的中近景、近景、侧写和特写镜头就把这种氛围搅得无影无踪。必须强调,这些镜头一旦使用出来,就是捕捉那些细微动作和变化的。但是本片由于这种平面的艺术风格,人物脸部的波澜就几乎无法体现。当结尾女主角终于找到船的残骸,站在冰原上远望之时,导演给了一个人脸特写。在这个两秒的镜头中,女主角只是保持着一个表情,然后就随着船员跑过去了。
尴尬的自然不只有镜头,剧情方面的设计上也有很多不恰当之处。就艺术风格来说,本片很有那么一丝童话的味道。但就剧情而言,编剧显然是没有搞明白到底这部电影该是一个童话还是一部纪实。开头王子刻意选择侮辱女主的理由交代得相当现实主义,当年有过过节而后加倍找补倒也相当合理。就当大家猜测着女主会和这个本来看不对眼的王子擦出什么火花的时候,女主竟然就这么离家出走了。顺手就这么把有着红宝石的耳坠给了一个素昧平生的“船长”。看着女主角被收留的观众自以为找到了本片的故事逻辑,接下来想必就是女主一再要求而最终达偿所愿之时,导演突然又一个转弯,这个收了耳坠的二副居然还是个赌鬼。而到这里,影片已然过去了三十多分钟。如此颠三倒四的风格变换,又如何让观众有代入感呢?
无论如何,本片都是一部相当平庸的电影。如果没有它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样一部作品以真人的方式拍摄出来,就势必会碰上绝大多数观众的冷眼。不过,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本片总归还是能吊着一口气,甚至雄踞8.2的豆瓣评分,力压《功夫熊猫》一头。但恐怕无论如何,这部片子还是值不起这样的称赞的。
剧情bug多,但胜在画面和配乐。关于成长的故事,画面简洁明快漂亮,配乐相得益彰。
设定画面没得说了,构图严谨帧帧入画。感触很深的是,比起普世价值我们似乎更喜欢用“善恶”把人标签化。这个故事里,贵族小姐萨莎坚毅却也鲁莽,穷小子善良但绝望之际也选择叛离,痞子二副坑蒙拐骗但最终也是他扛起重任带着团队走出困境,没有伟光正,都是活生生的人。
7/10 如画一般的法国手绘动画。或许是因为偏向现实主义题材所以不能像凯尔经那样的童话故事一样具有形式感吧。但即便如此也是非一般地美了。喜欢她爷爷冰雕的那一段;就像是雕像穿过了时间将日记交到她身边,随后如梦醒一般在裂缝另一边远去。 #补mark
画风,简直完美,彻底打破这风格只能短片的历史
像是三维动画由于资金短缺而直接用原画制作成片的二维动画,一部不错的色彩搭配指南
极地前行,女性自强,很振奋
7.0
别具一格的画风在动画长片里真是少见,亲情冒险故事虽然不够新鲜,但途中遭遇的各种事故细节,还是足以见编导对在北极航船颇有研究,只是为了增加情节的起伏,而让冰川毁坏了挪威号后的冒险历程越加离奇得让人不可信度,然后,达瓦伊号在北极冰冻那么久了确定燃料还能顺利使用?另外20世纪才有青霉素。
Joli petit récit d’aventure classique sur le courage et la détermination épaulé par 1 animation au graphisme traditionnel et délicat qui joue bp sur l’ombre-lumière.A saluer le courage des animateurs français face à l’invasion des produits américains standardisés
色块清晰鲜亮,整体作画风格很像去除了大部分轮廓线的矢量图。这种风格的优点是简洁漂亮,视觉冲击力强;缺点则是即使用大面积阴影也很难表达出空间感,过于平面化无法产生很好的透视效果。人物塑造有点问题……女主几无社会经验,生存能力低下,出逃后数次有勇无谋,一船经验丰富的水手竟然还愿意被她牵着走……太不合理了。
1. 为什么动画比真人电影好看那么多,而且创作手法那么丰富,各具特色,最近几年就没有看过差的动画片,一个个都是惊喜,无论画风,还是故事本身。2.这个片子的用色太高雅了。
好喜欢这种画风还有色调啊。
手绘描本既视感,画面美到窒息,色块勾勒和明暗呈现相得益彰,很好的推波故事进程,衬托人物情绪,用一次任性的离家,漫无归期的冒险征程,克服种种困难,突破艰难险阻,来侧面叙述成长的寓言。祖孙之情和前行勇气,搭载细腻画风,让气氛渲染特别动人,但点到即止,绝无煽情之嫌。朴素极简风,自由浪漫
看看这样的好动画才是正经事
比起动画片,它更像是一部真人电影,比想象中要好。
应给19世纪的青霉素和人工呼吸,以及地磁北极的纬度扣分...
画面很美很美。但是故事本身很弱啊。两个时间上的bug青霉素1928才被发现,口对口呼吸被1957年才被确定为有效的心肺复苏方法(不过之前好像溺水也会用到,存疑)。ps. 剧情简介里面写“毅然决然放弃父母安排的婚礼”,我!????只是跳个舞而已呀~
爱与思念让你动容,因为它美得如此纯粹
每一口吸進肺部的冽氣都是勇氣的證明。女性切面遠比當代迪士尼作品(包括真人)更為豐滿且不避弱嫌。
现在除了期待日本手绘动画之外就是法国的,这部作品用色块来填充画面,配色很明快舒服,故事虽然老套了点,但依旧是上乘之作。双线叙事,少女追寻祖父冒险之路而成长为大航海水手;二副弟弟和船长哥哥之间从互不理解到最后可以包容对方。人一生总是要有些执念的,能放下的一刻就是心愿达成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