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呢,是因为我大学关系很好的女生同学跟我现在单位关系很好的女同事的孩子都是自闭症。
我也见过那两个特别帅特别可爱的小男孩。
我女生同学的儿子算是相对比较高功能的,偶尔发出一些怪怪的声音之外,还是可以跟着说几句话,偶尔交流一下的。
女同事的儿子就严重很多,常常大吼大叫,还常常自残。
我很同意另外一个剧评里面的看法,看完第一集,太美化这个病症了。大部分,绝大部分的病人很难很难在社会家庭不给予非常非常多的帮助的前提下独立去生活。
塑造这样的形象的确可能会纠正社会大众对自闭症的刻板印象。但是我觉得社会缺乏的却正是对这个病的严重程度的正确认识,缺乏的是更多的社会资源倾斜和对这样的家庭更多的帮助。
人间美好《禹英禑》
自从三月份闭门以来,连续居家对我的生活产生了两个深远影响,一个是在家办公导致久病不愈的颈椎问题,第二个是已经延续半年的对韩剧的迷恋。在上周迎来的《非常律师禹英禑》的大结局中,我获得了短暂观看韩剧生涯中的最佳体验,幸福满满地在豆瓣上给该剧打了五星,并给予短评:领先国产电视剧一光年。
《非常律师》讲述了高功能自闭症(自闭症中罕见的具有某方面极高天赋的患者)律师禹英禑在进入韩国首屈一指的律所后,与年轻同事们一同努力维护法律尊严和个体权益,并实现共同成长的故事。感谢出色而富有情怀的编剧,和出彩的演员(禹英禑扮演者朴恩斌和所有配角),使《非常律师》一剧的每个观众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美好观影体验。该剧豆瓣评分至今高居9.1分(最高时一直保持在9.3分)。
该剧的出色之处体现在,真的满足了每个观众对“美好”的期待。喜好律政剧的观众,得到了十六场庭审斗智。关爱自闭症等残障人群的观众,收获了一个社会对生活有障碍人士的最大的善意。热爱职场斗争戏的观众,斩获了高智商律师们的办公室竞争。连爱好办公室恋爱戏码的观众,也获得了甜甜的四组CP。更别说剧中还隐藏了高能的律所豪门世家之间的身世秘闻,上能牵动青瓦台司法部长选举,下可开启济州岛美食猎人拉面之旅。
以至于,我熟识的法律学者们已经发表了两篇长文,点评这部韩剧的精彩之处。葛翔《<非常律师禹英禑>,非常神话》;刘振宇《禹英禑的童话和法学院的悲歌》分别从特纳仪式结构的角度,探讨了该剧的喜剧效果,以及从该剧中韩国法律教育体系还原的角度,讨论了韩国律政剧在法律层面的真实性。但让我有些意外的是,他们都没有特别涉及片中的16个具体案例。而这是让我对该剧给予最高评价的直接原因。
既然法律学者充满热情地讨论了该剧中的戏剧张力和艺术表现力,那么也请允许社会人类学者来谈谈本剧的法律和社会意义。
从剧情看社会
先将禹英禑律师这个最大的看点放在一边。的确,该剧深深吸引我的,是16集中所涉及的16个案例本身。每个案例可以归纳浓缩的关键词,恰好涉及了一个现代(东亚)社会的基本层面。我们知道,人类学家研究法律的核心意图,就是通过法条或案例的具体判罚,勾勒一个社会的文化边界。那么,《非常律师》一剧就用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即两位法学研究者提到的神话或童话——描绘了韩国编剧心中,一个进步的值得人们向往的社会的模样。
接下来,我就用关键词归纳的简单方式,迅速分析一下该剧的案例究竟涉及了韩国社会的哪些具体层面:
1、老人伤害/杀人未遂案(丧偶独居老人赡养)
2、婚礼受辱索赔案(同性爱人)
3、自闭症儿童救自杀兄长案(自闭症儿童、高学历人口自杀)
4、三兄弟土地征集款分配不均案(土地征集)
5、自动提款机知识产权案(知识产权)
6、北韩逃犯暴力催讨及受害者长期被家暴案(家暴、南北统一问题)
7、市政建设拆迁索赔案(政府拆迁)
8、市政建设拆迁及不可移动文物安置案(不可移动文物)
9、补习班儿童诱拐案(东亚儿童教育内卷)
10、与智力缺陷人群恋爱诈骗案(智力缺陷人群)
11、巨额彩票奖金及离异财产分配案(离异财产分配)
12、夫妻辞退一人涉性别歧视案(两性平权)
13、寺院征收过路费案(文化遗产归属权)
14、网红店抢注商标案(恶意商业竞争)
15、黑客勒索案(电信网络敲诈)
16、用户信息泄露案(侵犯个人网络信息安全)
《非常律师》涉及案件非常广,基本一集一个小时多就能解决一个案件,节奏紧凑、水分很少。上面是我罗列的十六个案件大致内容,括号内是我归纳的案件涉及的核心议题;案件名称是我自己起的,不准确的部分,请法律研究者不要在意。这些案件为何让我看得如此上头,且看后面归纳的议题部分——因为这十六集内容几乎可以填满一期《社会学研究》期刊的全部目录和内容,而且任意一集的主题,都值得一个封面推荐。
当然我没进一步调研编剧的知识背景,但我必须赞叹一下,这位编剧大人可“太会”了。我在研究人类学的业余,也给许多媒体写过时评文章,时评选题讲究紧跟社会热点,紧贴重要社会议题。我以过来人的身份,负责任的说,片中的议题在养活十个社会学系、人类学系的同时,还能喂饱至少五十个专栏时评作家。
而且这部剧中的案件,没有一个是陈年旧案,凶杀、性侵这种古早律政剧猎奇风格的案子,都是非常与时俱进,贴近当代社会,且对中国来说甚至有些未来感的案件(这种未来感不是说中国没有类似案件,而是说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少有媒体跟进报道)。所以,这部剧集对我来说的最大吸引力就在于,要看看韩国的律师、检察官、法官、媒体、公众在面对这些案件时,是如何认识和应对处理的。
从影片内容可见,韩国司法界对这些案件的处理方式非常硬核。在平衡人情法理的过程中,绝不和稀泥,不论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都能做到有理有据,让人眼前一亮。拿最不敏感的“第九集补习班儿童诱拐案”来说(怕深入讨论其他案件,会威胁公号存续)。这件案子有点类似彼得潘式的童话。反对孩子上补习班的孩子王,偷偷开走了接送补习班学员的巴士。带着一群孩子去野山玩了一个下午。于是被当作诱拐犯送上了法庭。虽然这只是编剧借孩子王之口表达对东亚儿童教育方式的抗议,但案件的结尾,依然没有因禹英禑的努力而让孩子王脱罪。没有为了取悦观众,获得一种廉价的道德感和满足感。反而用这个案例让主角领悟法庭的正义并不体现在辩护的胜负,让观众明白到,实现社会的进步,除了口号,还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第十二集两性平权案件的编剧处理方式。同样是输赢并不重要,表达本身就是正义的胜利;法庭上的一小步,就是社会的一大步。
向吴律师致以人类学的敬意
因此,纵观整部剧集的观看体验,我要说,编剧不仅“很会”,而且太有情怀了。首先,总共16集的社会关怀,全部拉满,为我们全面了解韩国社会打开了十六个切口。从性别平权到同性婚姻,从家庭暴力到老人赡养,从残障人士权益到儿童教育,尤其是对少数人群、弱势群体的关注度,让人看到了韩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影视作品固然有理想化的一面,但人没有梦想跟咸鱼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次,案件的设计非常巧妙,不但和主角的成长紧密结合,丝丝入扣,每一案都给主角提供了成长的空间。而且非常合理,通过市政动迁、不可移动文物处置、知识产权纠纷、网络信息安全等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案例,让人不由自主地接受了主角灵光一闪的过人之处。甚至要说,对这些案件的处理,对我这样缺乏法律经验的观众来说,都起到了触发思考的作用。习惯于跟着主角的闪光,探索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希望从他山之石中获得新的智慧。相比之下,国产律政剧情的虚浮——成天商业并购——让人不忍直视。
最后,尽管在我只有短暂的半年韩剧观影经验中,已经习惯韩剧编辑大胆的尺度,然而如此密集的社会热点,仍然是头一次。让长期接触社会人类学训练的我,也倍感震撼。所以,与其说《非常律师禹英禑》是一部极其优秀的律政剧,一段法学少女成长记,不如说通过禹英禑的成长之路,为我们上了一堂难得的公民教育课。
首发于“法律人类学世界”公号 2022-08-28
最近周三周四都在追《奇怪的律师禹英雨》,似乎大家对于要不要有感情线以及上司是否更好磕的问题蛮有争论。今天来试着分析一下,本剧为什么必须有感情线,以及为什么男主(这里称作男主只是为了行文方便,其实不太准确,下文会解释)更适合禹英雨。主要分3个部分讨论。
1, 男主不是暖男或者中央空调人设,相反他比较难以接近。
2, 诺兰式时间线串讲——两个走出舒适区的小可爱开启的反套路直球爱情故事。
3, 本剧的定位是女主作为绝对主角的打破偏见的律政剧,感情线必须有。
1, 男主不是暖男或者中央空调人设,相反他比较难以接近。
本剧在网上最有争议的问题是男主的人设,有人觉得他就是常见的韩剧中的暖男形象,过于完美。
当然男主一些显而易见的性格和品质笔者就不多赘述了。比如他很擅长社交、很有耐心、当然还有连禹英雨也认可的帅气长相。
但是他并不是暖男!他是一个和每个人都保持安全距离,不冷不热的人。
证据就在第一集他第二次出场的画面中。一个女同事来给他送巧克力。他满脸微笑的收下了,但是下一个镜头中,他把礼物放在了抽屉中,同时我们可以看见他其实是把所有收到的了礼物都放在了这个抽屉中。
这一方面当然是说明他因为长得帅性格好而在公司具有的超高人气,但是同时也说明了他和每个人都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的,任何人的礼物他都会收下,但是从来不会真正的去用或者吃掉。
这样的暗示线索还有很多,比如在第二集中展现的禹英雨和他说鲸鱼相关话题的时候,他都是不失礼貌的听着,但是观众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时候他还没有喜欢禹英雨,于是只是假装感兴趣的听着而已。(下文会分析男主前后的变化)。
对于男女问题他也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在第七集禹英雨回忆崔秀研和李俊浩互动的画面中,崔秀研用手触摸了李俊浩的胳膊,这明显的身体接触当然是为了表示好感,但是男主却下意识的低头看了一下自己被触摸的部位,很明显他感觉很诧异和不习惯。这一举动超出了他平常和女性社交的亲密度。
再比如即使和室友权敏宇,他也不太说心里话,不但不说自己喜欢的人是谁,即使因为权敏宇背后说禹英雨坏话而故意撞倒他的时候,也不明示原因。
(9/10集加更部分)
在最新播出的剧集中男女主已经开始约会,路上碰到了大学时期的朋友,这些人都说的是,俊浩好久不见,看见他并不是和所有人都维持很紧密的联系。
所以说当他意识到自己喜欢禹英雨的时候,对他也是一种要走出舒适区的挑战。因为恋爱中的两个人无疑关系要非常的紧密,这和李俊浩非常熟悉的安全社交距离下的互动是截然不同的。
2, 诺兰式时间线串讲——两个走出舒适区的小可爱开启的反套路直球爱情故事。
我会把前8集前后发生的有联系的事件放在一起讲,这样方便理解。第一集两个人在旋转门前相遇其实就有很多东西是需要前后勾连在一起解读的。
A,理解和耐心
禹英雨被旋转门难住的时候,注意右边走过来的男主,他没有任何停顿的就来帮助,除了可以确定这个人很温暖乐于助人外,这么快的反映速度说明他之前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而答案的揭晓来自第三集,经由男主大学后辈之口,我们知道了男主以前有做义工的经历。可以合理的猜测男主之前就见过各种有身心障碍的人,知道该如何耐心又有效的帮助他们。
更为重要的是,他因此有了耐心和理解。比如男主克制住自己通过身体接触来安慰禹英雨的动作。在第五集钞箱案中,禹英雨因为自己无意中让真相差点被掩盖而伤心,男主站在旁边抬起的手又放下了。
如果想和自闭症的人有长久的恋爱关系,这种理解和耐心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B,禹英雨主动对视
另一个一闪而过的细节就是两个人刚一见面就有对视。下面这组镜头可以看做是禹英雨的主观视点镜头,她在盯着男主的眼睛,下一个反打镜头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而且我们通过整部剧禹英雨的表现可以发现她是几乎不和别人对视的,即便是和父亲的对话戏,也很少。而且第五集中她也明确说了,对于自闭症的人而言对视是最难的了。
但是这都没有耽误她接下来的多次对视,比如第四集在落日下,两个人也有深情对视。
C,“肤浅”的帅哥和美女
而禹英雨之所以还是对视了,如果说的“肤浅”一点,原因当然是因为李俊浩长得帅了。这是禹英雨自己承认的,而且是两次。一次是第四集闺蜜要知道李俊浩的特征,禹英雨说他帅。
紧接着第五集,闺蜜说权敏宇帅,禹英雨马上纠正说,长得帅的是李俊浩不是权敏宇。
而且禹英雨还“肤浅”的馋帅哥的“肉体”。在车里她一直盯着李俊浩结实的手臂看个不停!
当然李俊浩也“肤浅”的因为看见了穿上婚纱美若天仙的禹英雨而开始动心。这对帅哥美女就是如此“肤浅”。
D,直球式恋爱
男主动心之后表现就和过去截然不同了。
动心之前他是礼貌性的听禹英雨讲鲸鱼的科普,表情和更其他人交流时没有变化,但是动心之后眼中充满爱意。
而且很多细节都可以表现出这种爱意,只举几个例子。比如第二集大家会餐的时候,由于禹英雨坐位关系,大家碰杯的时候和别人的杯子距离较远,这时候只有李俊浩特意和禹英雨碰杯。
再比如李俊浩送的好几个和鲸鱼或者大海有关的礼物等等。
而禹英雨也很直球,问李俊浩喜不喜欢自己的是她,想通过触摸确定自己心意的也是她。虽然她有自闭症,很多时候和普通人行为举止迥异,但是她反而比普通人还要勇敢。无论是恋爱问题还是和生母的问题,她都是勇往直前的直面问题。
F,共同话题
当然能让她这样勇敢的原因自然是和男主李俊浩在一起很舒服的关系。而这种舒服来自于男主明白她奇奇怪怪的点。
比如第一集中男主听到禹英雨自我介绍马上说出了她名字正读反读发音相同的点,又说出了熨斗外型神似抹香鲸的话,这点连女主都震惊了。
因为上面的原因,两个人才能在第七、八集明确自己的心意。名台词,“难道你不触碰我心跳就不会加快吗?”,让官配的大旗永远的树立了起来。
所以只能是李俊浩来展开这条感情线。
3, 本剧的定位是女主作为绝对主角的打破偏见的律政剧,感情线必须有。
一部剧首先要知道它的分类或者说它的类型是什么。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部典型的律政剧。
因为韩剧或者是国产剧对这个类型涉猎的不多,很多人不甚熟悉,相对来说美剧拍这种一集一个案子的律师为主角的剧就比较多。像大家比较熟悉的《傲骨贤妻》、《金装律师》或者《法律与秩序》都是此中代表作。
既然是以案件也就是事业线为主的律政剧,那么其中主角的感情戏以及其他戏份就都是作为副线存在的,正如本剧中每集分给感情戏的时间都不多。当然这类律政剧也可以完全没有感情线,这里只是想说感情线一定是本剧的副线。
当然还要看到本剧从绝对主角的数量上属于以女主禹英雨为绝对核心的剧集,这也和普通的韩剧有所不同,因为日常的韩剧都是以恋爱线为主线,所以一般男主女主戏份差的不多,是以两人为核心的剧作,比如《金秘书为何那样》。但是本剧男主戏份不多,只是作为女主除去事业线以外剩下的亲情线、友情线、爱情线中的一条线索存在。这也是我上文中提到,把剧中李俊浩称作男主不太准确的原因,因为他相对于其他韩剧的男主戏份实在太少。
另外,上司也不可能成为恋爱对象的原因也是为此。如果剧作中上司既是领导和照顾你的对象,又是恋爱对象,那就和其他韩剧没有区别了。(而且如果上司是男主,那就会出现30岁不到的人在律所担任资深律师的画面,不太符合本剧想要的贴合现实的方向)
既然说了这么多为什么男主只是副线,为什么又说本来在普通律政剧中可有可无的感情线在本剧中却必须有呢?那就要说本剧第三个也是最重要和独特的定位——一部要打破世人偏见的剧。
为什么下这个结论呢?
第一,女主患有自闭症,但却是一个极有天赋的律师。这个设定本身就是在打破偏见,她虽然有自己的难题但是她也有非常闪光的地方,可以做很多普通人都做不了的事情。
第二,编剧没有就此打住,因为如果只有这一层,本剧很有可能在打破大家对自闭症刻板印象的同时,创造另一种刻板印象,也就是自闭症的人必然在其他方面有超出常人。直到我们看到第三集,编剧描写了一个更具一般代表性的自闭症患者的故事,让我们对这个群体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掌握。
第三,其他许多案件中也都藏有打破偏见的意味,比如第二集的同性情侣、第五集中看似真诚实则谎话连篇的委托人等等。
说回男主,其实给女主安排感情线本身也是符合这个设定的,因为当我们想起自闭症患者或者其他任何身心有障碍的人的时候,即便我们没有歧视(这已经很难得了),但是我们还是会下意识的认为他们是没有恋爱的需求。
例如剧中本来非常聪明的权敏宇律师,在男主告诉他自己有喜欢的人了的时候,他居然在已经多日看见李俊浩和禹英雨在一起吃中午饭的情况下,第一个就排除了他。
所以为了打破这种偏见,让大家意识到很多有自闭症的人也会喜欢上别人,也有恋爱的需求,那么本剧的感情戏就不是可有可无了,而是必须要有。
在第二集女主试穿婚纱时,男主被迷住的桥段,反而证明了有自闭症的女生也可以和其他女生一样让男生着迷。看似是偶像剧中的俗套烂梗,但是因为女主身份的特殊性,反而有了新意。
当然还有些人质疑自闭症人士是否可能拥有恋爱关系,因为对这个领域笔者也不甚熟悉,只是简单的搜索了一下。应该是部分自闭症的人是可以拥有家庭的,而禹英雨作为阿斯伯格综合症理论上应该也是可能拥有稳定的恋爱关系的。
(加更9/10集分析)
在最新的第十集中的案件,就是关于有轻度智力障碍的人是否也可以恋爱的讨论。当公诉人陈述被告“罪行”的时候,法庭上很多人都是震惊的。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有轻度智力障碍的人是如此的类似于纯洁的小孩子,怎么可能想要和被告度过“火夜”呢?
当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看身心障碍者的个人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为了让大家不至于有男主利用禹英雨弱点的观感,我们看到在这场刚开始的恋爱关系中决定性的关系进展都是禹英雨主动发起的,无论是表白、还是照顾对方、还是亲吻,男主李俊浩都是回应者,不是发起者。
当然这也符合禹英雨一贯的正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性格。
最后想以两张两个人跳华尔兹的截图来结束分析,希望两个小可爱奋力走出舒适区后,能在新的人生体验中越走越好。
(ps.看预告下集就是甜甜的社内恋爱桥段了?)
更多剧评请移步至WB:shadow七曜
奇怪的律师禹英禑能封神,除了回忆的穿插很自然,剧情的反转很合理,朴恩斌的演技太传神之外,最吸睛的还是对人性、情感的细腻刻画,以及自闭症者与普通人之间世界的同与不同。
整个剧情非常的流畅细腻,酣畅淋漓后再细细回味,会有很多的感悟和反思。
在禹英禑的世界里,法 律是她与这个世界接轨的纽带,一切满足于条条框框的事,她都可以在其运行法则之下,良好的应对,活灵活现的运用。她的律 法世界是非黑即白的,用法 律捍卫的是真实,而不是对错。
因为情感的不敏感,因此对于各类an 件的那些显而易见的证 据,她反倒是不会参杂进自己的主观臆 断,可以做到很客观的去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这是一个优秀律 师应该具备的非常卓越的思维方式,而她天生具备这个条件,再加上她超凡的记忆能力、对于法 律条文的极度敏感和单纯善良的品格,使得她在短短的几个案件之后,就突显出了她的特别。
因为有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禹英禑其实一直是在成长的,从不说一句话,到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认为正确就无条件行动,她用这样的方式打开自己,让别人了解她。
当看到会长的女儿找到了自己的爱而露出了幸福的表情时,她就会重新认定婚姻与幸福的关系,甚至渴望婚姻和爱情,渴望成为一个大人,渴望传递幸福给父亲。
她一直在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方式长大,勇敢面对内心的胆怯慌张,靠自己的力量站在法庭上。她用她的行动和坦率影响着周围的人,任何时候都有正视自己缺陷的勇气,让郑律师抛弃了偏见,成为了无时无刻不护着她的头号粉丝,也让同事们被她的一次次干净利落的庭审折服,开始接纳她,认可她。
自闭症者的处事方式是先接纳而不是试图先理解再改变,这其实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学习的处世之道。金延勋的父母其实代表的就是觉大多数人,用自己的认知去判断定义他人,往往都是偏颇的。
在看待大儿子小儿子的事情上,他们都是想要试图理解他们,用自己的认知去判断改变他们,而不是先接纳他们,从而导致了与儿子们之间情感交流的缺失,酿成了悲 剧。
但他们又从英禑的身上看到了很多的可能性、未来和希望,懂得反思自己纠正自己,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真实且美好的那一面,关联自身,无形中就能够接纳自己的过错和不完美,有了知错就改后仍是一条好汉的坦荡。
不太理解情感不会表达情感,但不代表她不会悲伤。当她发现她与生俱来的缺陷是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的时候,当她发现她的缺陷甚至会让人产生误解,给他人带来伤害的时候,她也有无力感和脆弱。
情感的不敏感让禹英禑不会陷入坏情绪之中裹足不前,她一但接受了现实,一但想清楚了,就是妥妥的行动派,立马递交了辞呈,回到了她的世界里去。
不扰人也不自扰,让自己自由傲游在她最喜欢的天地里,在那里做一只强大但温柔的王者鲸。
可当她发现她能用法律保护朋友捍卫权利的时候,她又会选择重新站到弱者的前面,用她擅长的事当武器,毫无畏惧的继续乘风破浪。
没有被过多情感束缚的禹英禑,有着可以把复杂一针见血简单化的魔力,她带给同事们的不仅仅是化繁为简的方法,而是简单化之后的畅快和自由。在她的身边,一切的疲惫似乎都能被她的简单纯粹冲散,郑律师看到她回归后,就感到了轻松满足,笑得不要太开心。
禹英禑不需要乞求被爱,凡是进入她空间里的人都会不自觉的被她童真般的快乐感染,爱上她。李俊浩大概也是喜欢她的那份纯真吧,看到她因为开心而热泪盈眶的时候,炙热的幸福感胜过了千言万语的愧疚感,所有的语言都是多余的,沉迷于这份幸福中他,不是禹英禑的爱慕者保护者,而是被她治愈了的人,还有我们!#剧综评论人#
只怪我实在不喜欢看职场剧谈恋爱。男女主那个慢镜雷到我脑内瞬间至少回想起了三部国产烂片的强行插入慢镜……题材滤镜让我强忍关闭欲望坚持了下来。
职场部分跟good doctor也差了挺多,案件本身过于简单甚至说有些……弱智,医生草率到这地步得滋养多少刑事冤案,没有太多让人能看得进去的展开,所有的转折又单纯又好猜。 取快递那里就已经猜到了所有剧情,再煎熬着看他们弱智而慢节奏地推进……如果不是女主可爱就要大喊折磨了。案件不行+慢节奏对律政剧简直是灾难。
对女主和男主朋友同事之间互动的着笔倒是不少,好在也不难看,就是拖了整个节奏。
可爱加一星。 另,自闭症分很多,只是被拍那么多剧的天才型(阿斯伯格综合征/学者综合征)少之又少,但也不过是跟其他所有类型片一样主角天赋异禀罢了有什么可讨伐的。海洋天堂这类公益片和良医非典型非常律师这类逆袭爽片并行又何妨呢?
作为一个短暂照顾过孤独症患儿的人,希望所有迫不及待想为孤独症群体发声的人,可以从自己先了解孤独症有各种类型各种程度开始。以及先明白电视剧不是纪录片。这类爽片其实也都会有其他没那么幸运的孤独儿作为插曲,告诉大家不是所有患者都像主角那么幸运。
(22.07.31,22.08.21在文末分别更新了「对评论区质疑的统一回复」和「对此剧社会意义的反思」)
【说在前面】
面对负面评价,不在少数的此剧剧粉们都有出奇一致的想法: “实际什么样重要吗?我们觉得可爱和赏心悦目就够了。我们更多关注了、努力做到不歧视了不就很好了?” 格格不入并不赏心悦目,它往往因为歧视而显得满目疮痍。
所以这句辩解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倘若我们所有表达的主语都是「我们」,倘若我们仅仅用「我们」自以为存在却压根不合理的标准(可爱)去衡量和理解自闭症,那「我们」表面上的关注,带来的只会是更加深刻的误解、更加困难的沟通。
那么,歧视又怎么可能不随之加重? 在少数群体试图沟通时,最让他们无助的莫过于,你一面以自以为懂为由张开了原本闭着的嘴巴,一面以你不关心为由捂上了原本打开的耳朵,并为这种全新的状态自我感动和满足。
-----
22.07.07初评:
我在上一篇剧评里提到,最近的韩剧不过是矮子里面拔高个儿,客观来说,这部作品的水平只能达到7分上下。(考虑到它描绘的刻板印象带来的恶劣影响,我现在甚至觉得这个分数都太宽容,具体见22.08.21更新。)
其实,如果把这部剧的前两集做成电影,再稍加修饰,我倒觉得不失为一部佳作。不过电视剧的分量时长不同,用后面的14集稀释内容,反倒让这部剧的节奏变得拖沓,注水剧情也缺乏紧凑合理的逻辑,整体略显拉胯了。 剧情中最大的败笔在上一篇剧评里也稍有提及。其实从观众的反响中,也能够看出,男主和男二的设置也是一个很大的bug。
戏剧性,向来是确定人物在一个故事中重要性的核心因素。戏剧性何以体现?看的就是人物所背负的戏剧冲突的丰富性。而戏剧冲突最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人物的心理成长曲线。
这部剧中,女主的成长自然十分重要,但是,周围人因为她的出现,逐渐消除偏见的过程,也同样是十分重要的看点和泪点。倘若两条线都兼顾到了,这剧的治愈指数肯定爆棚。
所以,这部剧的理想配置是,除了自闭症女主之外的另一个主角(无所谓男女),最好是冷血且自恋的天才型律师,或是不学无术的降落伞型人才(总之应该在律所里有相当的话语权),从完全不理解女主,阻碍女主的律师之路,到逐渐认可、钦佩她,消除偏见,不但用自己看似毒舌、但其实中肯的批评挖苦帮助女主逐渐融入真实的社会,也让自己也变得更加包容、更加谦逊。由此,两人的经历形成互文。
而主角三号,则承担起爹妈系宠溺任务,得益于过去的一些自身经历,可以设身处地理解女主的难处,随时呵护女主强大的内心,推动剧情,也保证人物类型多元化。但是由于这种人物,在电视剧所展示的故事主线上,是不存在成长空间的,除了回忆中可能有一些让ta懊悔的小故事,也就没别的太多亮点了,所以注定不能是核心主角。
其他配角自然可以分为两类,理解女主的和不理解的,且后者理应多于前者。这样才能照进现实,表达少数群体的不易,制造泪点,感化观众,增进大家对于少数们的理解。
然而此剧败就败在,不但人物设置完全跑偏(几乎全员大好人),而且主要的冲突都用前30分钟全部讲完了。。。
原本最具戏剧冲突的设置,也就是对少数群体的偏见,被主要安排在了男二身上,(这就解释了为啥大家反而狂舞女主男二cp,理由就是男二其实承担了此剧的主要戏剧冲突,更有看点,吸引眼球)。
可要命的是,男二从拒绝到妥协,只听了上司的几句话,前后用了不到2分钟。随后为了导入第一件案例,直接以试用的名义开始实操。普通律师进入律所以后,尚且还要有数月甚至数年的实习和打杂经历,一个沟通存在问题的女主,居然进来就直接上手接案子了?这真的是一个所谓的国内数一数二的律所的运作模式吗?
正是因为剧情过于悬浮,所以其中的很多真正打动人的细节,比如,女主怎样在成长路上被人无端取笑,怎样经历了无数次的面试失利,怎样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沟通不便造成误解,怎样在最初的几次案件中(因为既无经验又太特别)被委托人嫌弃拒绝,全都被略去不表。偶尔穿插的一丢丢回忆,完全是杯水车薪,整部剧的泪点仍旧大打折扣。
比如我泪点这么低的人,看到现在只有第一集的旋转门有一丝感动,但都没有掉泪。其实这个旋转门情节,我也觉得编剧把它放错了位置。
我倒觉得这个情节放在最后一集的结尾不错。在此之前女主始终只会走侧门,甚至可能会因为拒绝走正门而耽误工作(戏剧冲突就又有了)。而当两位主角真正消除了隔阂、真正彼此认可后,也在两个人都变成更好的自己之后,用共同跨过正门这样一个委婉的方式,暗示她们未来也合着彼此的节拍,共同进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不过为什么编剧要把这个放在第一集呢?很明显,他在偷懒。电视剧虽然是艺术品,但也同样是商品。编剧自然希望开局有利,所以把卖相最好的情节赶紧全都祭出来了。(换句话说,他能想出来的高光情节也就那么几个。)
编剧的偷懒,也可以从男二这个真·男主快速妥协里看出来。男二很快就同意给女主安排案件,可以用他在律所的话语权不高来解释。但是从剧情设置来说,这本身就消解的戏剧冲突,冲淡了剧情的浓度。
倘若他话语权多一些,就可以让女主经历更多的委屈,也能更好地体验骨感的真实社会。毕竟现实有多残酷,是不是全员皆善人,看剧的社畜们心里明白得很。
但是,如果剧情要这样编,就需要有更加严密的前后逻辑和人物关系网,难度自然变大。这显然不如十几分钟交代剧情,随后写十几个松散的、彼此没什么关系的、每次一小时都绰绰有余的法律小故事来得轻松。
因为编剧的偷懒,这本来很好的立意,就被编成了四不像。既没有深刻写实性的感染和教化意义,也所讲的案件也完全达不到真正的政律水准,案情同质化严重,全都以温情为导向。三个案件下来,我都是在案情讲述阶段就已经猜到结局,毫无悬念可言。一方面,观众看到第三集已经略显审美疲劳了,另一方面,还是那句话,顶级律所的律师能力就这?难道还赶不上观众这些外行?
比如,第三集,男二需要和自闭症被告沟通,竟然主要依靠新手律师的知识。我一个法律小白都知道,律师都分不同领域,而他作为一名相关领域的身经百战的老手律师,既没接触过类似的被告、原告和涉案人员,也并未通过自主学习,对这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做到基本认识和了解,甚至在手下招到这样一个员工之后都不知道搜搜百度百科,居然连名字都说不全(男二第三集里的原话),这样的学习能力,是怎么在顶级律所生存到30多岁没被辞退的?
最后,为什么要提1988呢?因为1988是申氏爽剧模式的鼻祖,是韩剧量产肤浅的温情的开始。申氏爽剧的一大特点是用“人间有真情”包装高度同质化的内容。
其实申导演的特点,我一开始并未发现,甚至一度十分享受这份感动。这把温情牌逐渐把申导演推向成功,让韩式温情彻底火了一把。
不过因为他几部作品拍下来毫无进步,所以在不断他炒冷饭的过程中,短板便逐渐暴露了出来。
申的作品,概括起来无外乎是“有一个地方(无所谓胡同,监狱或者医院),有很多好人,偶尔还有一两个坏人,但是这些坏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好人都相互帮助,也不会变坏,而是越来越好,大家皆大欢喜”。
这一点,在申元浩的机智系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也正是这一点,让他的机医二扑了,第三季直接流产。故事中的人物没有冲突,没有缺点,也就自然被剥夺了成长的空间,以及自我成长的独特性。
在胡同中的人,医院里的职员,还有监狱中的罪犯,他们的心路几乎并无二致。让几个医生变成几名其他公司的职员、或者医学生、普通大学生,我相信他们想要组乐队还是要忙里偷闲。让一群罪犯变成一群员高中生、住集体宿舍的公司职员,来一个机智校园/公司生活,似乎也毫不违和。
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程度,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偶像剧。校园偶像剧里都还有个能搞出事来的恶毒配角来推动剧情,申剧中的恶人甚至完全成了衬托一众出厂即顶配的主角们的背景板。结果就是一整部剧下来,从头到尾都如老太太的裹脚布一般,没完没了毫无意义地来回重复:“好人们真好,心也好,命也好,实力也好,好人们好就是真的好”。
就算心地再善良,实力再优秀,在社会上的经历也是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才是真是的人生。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没有人出生即顶配,任何进步都是用痛苦换来的。像这种出场自带光环、不需要自我成长就能走到最后的电视剧,只能是主角开了金手指的二流爽剧。
新手律师英宇,借助编剧的金手指,在前二十分钟之内成功收服律所所有相关职员,在日后的剧情中作为团宠左右拼杀,依靠同行衬托,头顶光环解开一个个毫无悬念的案件,成为所谓的顶级律所的中流砥柱。这样的设定,恕我有些吃不动。
在这种强行温情的语境下,再耐心的细节堆砌,再细致的演员演技,也不过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毕竟,缺乏真正个性化的世界观和自恰的人物成长路线做基础,所谓的拍摄细节和演员演技基本不体现导演和编剧的创作功力,那充其量只能算与创作无关的匠人精神。
申元浩和1988的成功,让韩剧尝到了这种廉价的、没有高潮、缺乏冲突的温情爽剧模式的甜头。
不过,温情让观众入坑,没有厚度的温情也很难不让人快速下头。往后的韩剧想要突破这层创作舒适圈,在之前已有的创作高度上更上一层楼,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
22.07.31更新
我不是经常上豆瓣,今天上来发现居然有挺多人关注这篇影评,在下深感荣幸🙏
所以顺便更新,回复几个我觉得有必要回答一下的质疑~
1. 对于商业剧不必构建冲突的质疑:
怎么说呢,我觉得作品商业价值的高低,完全掩盖不了它艺术价值有限的事实。更何况,商业剧也不是没有更加厚重的作品,单看之前更加成功的韩剧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说实话,因为自己不感兴趣,就说人物逻辑和艺术价值不重要,把是否解压当作评价作品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而用“没有必要”也“没人关心”来否定我这种视角的讨论,我觉得这样说挺没道理也挺霸道的。
有人看剧就是为了解压,而我更偏向于边看边想,这完全是个人需求偏好。所以我尝试从我关注的视角去评价这部剧的bug,和你不关心它艺术价值高低,貌似并不矛盾吧?
不同人关心的视角本来就是不同的。看评论区就能发现,也有人是喜欢借助影视作品代入思考的,虽然可能大多数都和我一样,不是从业人员,不完全专业,但也愿意去讨论艺术手法。所以以偏概全地说大多数人看剧都不思考背后逻辑,我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所以说,我比较抵触所谓的「普通观众焦点」的说法。我觉得大家都一样是普通观众吧?我也好像也并不算什么特殊观众啊😂打着「尊重」之名行不尊重之实的各位,实在让我有些看不懂了。我虽然不喜欢对线式的一一反驳,不等于我看不懂阴阳怪气啊。
如果仅仅看法和你不同,而就要在潜台词里被打上【太挑剔】的【异类】标签,受到各种奇怪的侮辱和攻击,那这部剧仅剩的一些意义--告诉我们尊重不同--岂不是也被抹杀了?
2. 对于所谓的好故事不应该有冲突,有冲突就会狗血的问题:
热知识,真正的好故事,就是从戏剧冲突中来的。没有冲突就没所谓好故事。没冲突就像是流水账,平铺直叙缺乏戏剧张力。可以说本剧有的就是这种流水账特质。 必须要澄清的是,狗血是说塑造的冲突低劣、不合逻辑,我觉得这和没有戏剧冲突完全是两回事。冲突设置不高明不算成功的好故事,戏剧性不足也同样不能算,两者并不矛盾。 换句话说,狗血的确不能与高质有效的戏剧冲突相提并论,但也同样不能用狗血给平铺直叙的流水账作挡箭牌。
看到不少评论指责我的设想很土,我觉得咱既然都是观剧达人,大可不必睁着眼睛说瞎话吧。且不说古早的、非韩国的,就说前不久的Move to heaven,里面不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降落伞空降遗物整理公司引发的故事吗?只不过他空降的资本不在于有真金白银钱,而在于和小男主之间曲折但独一无二的血缘关系--他是唯一在世的亲人。这其实也不过是降落伞类型某种变体而已。只要编剧功力了得,把人物设定得巧妙合理,观众自然吃得下。怎么会土嘛~
毕竟艺术的本质,本来就是人与人之间由于各种偏见产生误解冲突,之后在双方努力下逐渐化解、共同成长的过程呈现。我还真想不出来哪一部优质作品不是这样展开的。如果一定要说我设想的冲突是套用了哪部剧的情节,那我大概套用了所有好剧共同的情节吧。
3. 对于剧情设定的理解:
说女主是全方位第一,这我可就要笑了。。咱评价的时候可别双标哦。
评论有说到,旋转门情节是为她后来进门数数做铺垫的。如果说她因为进了几次旋转门,就开始害怕公司内部所有的门,那我很难不怀疑她的智商有问题。可是,稍微关注一下自闭症谱系中的分类就能知道,女主患的是沟通能力低、但智商高的自闭症类型。可剧中的她连旋转门和双开门都分不清,莫名降智,和高智商人设相冲,这难道不是剧情bug吗?符合她全方位第一的设定吗?
(根据最新评论更正:女主数数是因为上学时候被80过。不过个人觉得这也不影响结论。我觉得高智商的人,初中经历过80,她也许一辈子会都对「人」有戒心,但是不至于经历了高中大学,到了上班的时候怕「门」。连这么简单的因果关系都搞不懂,好像还是有点太降智了。)
而在工作能力方面,剧情设定她就是沟通存在障碍的。沟通能力又是律师的必备能力之一,就算不存在歧视,她在这方面也理应接受比普通律师更多的磨炼,才能达到差不多的水平。走马上任怎么也说不过去。 换个角度说,如果女主连沟通方面都比常人优秀了,那请问设定为自闭症的意义何在呢?是为了告诉大家,自闭症的沟通能力也可以比普通人还好?这科学吗?
4. 对于人性:
有人说,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时候,人总是适当善意的。这点我十分认同。但是问题是,如果认为剧中女主没有危害到其他人的利益,这个想法本身就太天真了。
精英阶层的一大特点,就是永远保有一种莫名的社会优越感。接触过法律圈就会知道,这个圈子就是一个典型的精英圈。他们那种中产阶级的布尔乔亚式思维,决定了他们十分热衷于在心中自主规定社会强弱秩序。而他们对于弱者的关怀,只有在弱者处于劣势的时候才会呈现出来。这份关怀其中暗含的,就是他们对于本阶层的优越感。
在剧中,这样一大群精英之中,突然进来了一个行为古怪思维跳脱的异类,成为了他们同阶层的一份子。那么,这个进入的行为本身,就已经足够被看做一种对他们的社会边界的侵犯。因为这严重破坏了他们自认为强的心理边界。
换句话说,他们一看到这位非常律师,会马上在心中响起警报:怎么回事?我们是精英的群体,为什么会有这种看起来如此不同的人混进来?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圈子里,岂不是拉低了我们这个圈子高大上的精英形象?
面对这样的侵犯,这个群体一定会排斥异类以保障自己的心理防线。而他们在和女主的交往中逐渐“破防”的过程,本来也应该是本剧的一大看点。剧中这种集体无动于衷,毫无波澜的温情职场剧走向,至少我个人看来,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5. 最后,我之所以写这个影评,是因为这部剧从立意来讲多少有些可取之处。我的初衷,是希望未来的作品能够更深入、更真实地让大家理解少数群体,进而思考如何给他们提供更加实际可行的帮助。
所以,我的很多评价,都是在尝试探讨如何通过戏剧的方式,呈现消除隔阂、相互理解的某种可能。要问我的很多设想是不是最优解?我觉得这肯定不用说啦。我一个外行,怎么能赶上专业编剧呢?我吐槽的原因,是因为觉得现在的逻辑水平都赶不上我这个外行的想法。
我相信这类作品的设定初衷绝不是为了说明,自闭症不需要任何社会的耐心帮助和理解,就能做到比普通人更好。但是反观这部剧,呈现出来的却除了开挂还是开挂。女主的工作过程中没有真正深刻的误解也没有真正棘手的困难,有的都是三两句话可以化解的纸老虎。 可是,如果自闭症们真的有这么优秀的生存条件,那还需要我们去关注和关怀什么呢?
-----
22.08.21
实在是服了某些所谓的剧粉了,我甚至搞不清你们到底是剧粉还是剧黑。这部剧有没有社会意义?我觉得激起讨论就算是有。但是它能够吸引到的粉丝真的是和剧本身一样让我大跌眼镜。评论区骂猪的,讽刺我自以为是井底之蛙的,以及抱团喝倒彩的,你们确定不是在给这剧招黑吗?
试问这部剧的积极意义是什么?难道不是在试图告诉你们要尊重异类吗?怎么写一个和你们意见不同的剧评,就开始人身攻击了?剧里面因为你们女儿和别人不一样而欺负她的反派,你们是怎么评价的来着?
真是不好意思,需要提醒你们一下,你们现在就在做和剧中反派一样的事。
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明白一点:异类之所以为异类,并不是真有什么不一样。他们之所以「显得」不同,是因为我们已经在拿着「大多数」作为参照系和他们比照了。没有对比,就没什么所谓的同与不同。所谓异类,不过是每个人心中自己规定了「自己」的边界,进而规定了边界外的「异己」。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没什么真正的感同身受,也就没有人心中没有「异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更加宽容,努力去正视每个人背后的心酸,尽可能去消除自我边界,消除心中的「异己」误区。所以真诚奉劝恶评们,不用总是高高在上地自认为看得最懂。我们看法不同,不过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同一部剧的一体两面而已。不存在谁的说法更对,没必要阴阳怪气,好不好?
另外,说实话我自己的性格有点类似于好多人提到的谢耳朵。所以,作为一个某种程度上的异类,我的确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个编剧对社会异类(非贬义)的浪漫化有多么让人不舒服。
社会异类也有对生存的渴望。他们和任何一个人普通人一样,也都一样渴望得到周遭的认可。所以那些被你们称为可爱的动作,对于一个真正的异类来说,可能是他想做又不想做的纠结、想改又改不掉的痛苦。你的一个不经意的笑容,你一个随随便便的不耐烦的表情,在对于努力融入他人的异类眼里,都是一把刀子,狠狠地割在他们存有无限不安的心上。
把他人的痛苦浪漫化,就好像你闺蜜把你刚刚失恋的痛彻心扉(注意:并不是你已经满血复活云淡风轻了之后,而是在你还刻骨铭心伤心欲绝的时候),轻描淡写地当做谈资讲给别人听。亲眼目睹那一刻,看到朋友把你想要忘记爱人却无能,想要追回旧爱却无法的苦楚,像一个浪漫故事一样若无其事声情并茂地讲出来,你会觉得温馨吗?
当然不会。轮到你自己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这种所谓的浪漫化处理方式,只会让你觉得你的感受从根本上被忽视了,你被别人当成了一个笑话!因为你希望得到的呼应是,哪怕一句话不说,却对你的感受给予发自内心的正视。什么叫「正视」?正视是说,虽然我可能不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你的想法,但我知道,你也是一个合理存在的人,你的想法基于你的生活,它一定有迹可循;它对你而言,就和我的想法对我而言一样,也具有合理性。
用不明所以且不容置疑的“可爱”来定义对方的行为,并不是一句夸赞,而是对对方的痛苦做出的最恶毒的亵渎。因为它看起来充满善意,却全然不基于对你痛苦的理解之上。这话对于说话人而言,也许是自认为充满善意的,可对于听话人而言,却是毫无真情实感到令人可怕。它甚至比一句虚伪的客套话更加令人感到无力。因为它建立在一种自以为是的共情之上,进而让你的试图辩驳,都变成了对所谓的善意的曲解。
它用看起来最充满善意的方式,彻底抹杀掉了你试图沟通的所有努力。用自以为是的态度,让你感受到无尽的恶意与凉薄,让彼此相互理解的最后一点可能性,都消耗殆尽。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真正接触过、经历着自闭的人,往往会说这部剧完全没有促进沟通,反而加深了彼此理解的鸿沟。
所以看到这部剧后来的走向,我觉得说它消费少数群体一点不过分。且不说编剧对自闭症的理解连皮毛都算不上,刻画出的女主表征在重度和轻型自闭之间反复横跳。就说少数群体受歧视的问题本身吧,距离解决还有十万八千里呢,这边就先安排上这种隔靴搔痒的电视剧了?
所以至少在我个人看来,它所谓的积极意义,有是有,但我还真看不到太多。因为它虽然能引发讨论,却并没有能力将讨论引导上合理的方向。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你能在这部电视剧下看到如此两极分化的评论。其实这种分化和割裂很难不让人思考,为什么一部旨在促进理解的电视剧,却把「自闭相关群体」和「无关群体」完全隔绝在了两个阵营,让后者无视前者的真实经历,反而拒绝倾听前者的真心倾诉,对不认可所谓「可爱」的言论加以讨伐辱骂?
比如我这里就有最生动的例子。请看我这篇剧评下的评论。这算得上与本剧最直接相关了吧?各位恶评剧粉,你们电视也看过了,还自认为比谁都看得明白了,认为自己心中充满善意了,所以,受到感化了吗?如果真被感化了还会对我这个异类的剧评毫无尊重恶意满满吗?至于为什么有这么大恶意呢?
我可以给各位提供两个思路:第一,你们根本没看懂剧里所谓的包容;第二,这剧压根就没告诉你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包容。
哦,当然,也有可能你们明明啥都懂,但调皮的你们偏偏要玩高级黑。
面对负面评价,这部剧的剧粉的话术出奇地一致:
“实际什么样重要吗?我们觉得可爱和赏心悦目就够了。我们更多关注了、努力做到不歧视了不就很好了?”
格格不入并不赏心悦目,它往往因为歧视而显得满目疮痍。
所以这话本身就是悖论。
倘若我们所有的表达,出发点都是「我们」,倘若我们仅仅用「我们」自以为存在却压根不合理的标准(可爱)去衡量和理解自闭症,那我们关注带来的只会是更加深刻的误解、更加困难的沟通。
那么,歧视怎么可能不随之加重?
当「我们」自以为是的理解,让他们原本就铺满荆棘的生活,迎来更多猎奇的侧目的时候,当「我们」自以为是的呵护,给他们原本就无处安放的内心带来更多压力的时候,
由这部剧错误的描绘和歪曲的导向引来的,我们的关注,积极意义又何在?
在少数群体试图沟通时,最让他们无助的莫过于,你开始一面以自以为懂为由张开了原本闭着的嘴巴,一面以你不关心为由捂上了原本打开的耳朵,并为这种全新的状态自我感动和满足。
所以,我还想再问你一次,这部剧到底是促进了理解,还是在加深了隔阂?
一个连什么是死都不懂的傻瓜,却生怕我会死,这竟成为了我的安慰。
暖心治愈+证律小案件 目前为止都好喜欢 女主的演技一点也不突兀 (自闭症让我想起了海洋天堂…眼泪哗啦哗啦)律师领队因为刑法民法那点对女主改观的时候 bgm一响直接泪奔…氛围塑造的太好了 没有赘言 想要表达的尽出 节奏恰到好处!我们自立自强可爱善良 简单纯真的喜欢鲸鱼的女主 偶尔还很好笑kkk(女主竟然是죄송하…完全没认出来!!剧抛脸
片头便是取向狙击!时不时冒出的🐳😇朴恩斌饰演记忆力超群的自闭症律师,台词功底很棒!自我介绍那段好可爱哈哈!被普及好多🐳知识🥰谁能拒绝🐳控的可爱少女呢---自从男主被分手起人设在我心里开始崩盘…编剧想将男主神化(比如深思熟虑才开始交往),可是被分手时的“无能咆哮”让人觉得这前期的思考有些肤浅,以及后期的冷战多少给这个人设拉低分…再加之男主的演技越看越拉胯…后几集真的把前期积攒的好感拉没…不过最后还是有圆回来,猫咪和猫奴的说法用来形容男女主间的关系再合适不过。猫奴愿意无条件对亲爱的小猫咪好,只因为喜欢;而猫咪在这无条件包容的爱护下学会了喜欢,亦是希望能让对方幸福,不感到孤单!再加之与第一集的呼应,我又开始期待第二季了!不过希望第二季里男主能精进演技或编剧扎实研究事业线🙏🏻
感觉8分合理,9分也太高了……女主演技好、人设好,也就这两个优点了。其他角色过于脸谱化,为了突出女主,同事、上司、检方,都显得业务能力不足。
我想大声对我们的导演和编剧说,不要什么火拍什么,仙侠剧,大女主戏,拍的都是千篇一律。就不能拍点不一样,十几亿发生的故事还不如人家几千万故事多。
看之前:这么高分?看之后:祖国的恋爱片编剧跪下来向中国观众道歉吧!
喜欢豆瓣这个译名《非常律师禹英雨》,看了好多平台上的译名都是“奇怪律师禹英雨”。自闭症不是“奇怪”。
朴恩斌进步最大的一部戏,要得奖。
黑吃黑、多伦多、石榴石、文言文、盐酸盐、王中王、大哥大、奥利奥、卡夫卡、花非花、乔琪乔、高乐高、盖中盖、美廉美、人上人、天外天、黄记煌、北海北、圆明园、碟中谍…
每次过旋转门都是和你跳的一支舞,天哪好喜欢这种细微的浪漫。
看到鲸鱼在车厢外飞的画面,就觉得韩剧真的好厉害,总是能给我新的悸动。
好可爱好可爱好可爱呀!我已经爱死了朴恩斌这个娃娃头,企鹅步和2倍速噼里啪啦说话的调调!感觉跟李帝勋那部遗物整理师的男主人设好像哦。超高的智商,小孩子的行为举止。又可爱又暖心又治愈。/恩斌的演技再再再一次把我狠狠地惊艳到了!怎么会把一个患有先天性自闭症的律师演绎得如此惟妙惟肖!以至于我都忘了她叫朴恩斌了!她就是禹英雨本人啊!!超可爱的禹英雨!超可爱的朴恩斌!超可爱的电视剧!!
不愧是你啊,必须五颗星的朴恩斌!全员演技在线,收视率屡创新高。cp线说实话接受无能 ——不能说烂尾吧,只能说后劲不足了。不过这才是正常韩剧效应。话说,希望导演编剧们能给朴恩斌一次正常的恋爱,别无所求。
女主台词发音很好 演技大发 法庭戏热血 节奏很快 恩斌真的是剧抛演技 搞笑又温情的治愈轻喜剧 很适合打工人下班看~希望后续剧情稳住
妈呀,女主太可爱啦🥳其实姜其永也可以演男主的呀🤓他俩都很可爱
律政剧最重要的是:案子吸引人或者发人深思!第一集还可以,女主和谁都可以组CP的节奏……同僚关系要比隔壁吴秀才幸运的多……
让我看看 磕耿直🐳小可爱和怨种上司朴轻率的还有谁?( ・ิω・)ノ
好暖啊!自闭症天才女律师的故事,比以往的暗黑系律政剧好看多了!
过于浪漫化自闭症,也是一种暴力和反向歧视。和机智医生系列相似,近年来这种抽离现实的、去政治化又极度政治正确的温情作品总受到过分的追捧。追捧背后两国相似的心理机制反倒更让人感兴趣。
唯一有点bug的是案件太简单好猜了 每次刚陈述完案件观众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了还要看一群“顶级律师检察官们傻乎乎的看不到盲点最后被天才女主一点即破”,感觉在侮辱观众智商。当成无脑剧看的话演员的演技在线,有搞笑有爱情蛮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