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的可挖之处不要太多了
说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吧
那个房上山坡间隙
不断过推车的那个间隙
是空间的入口
所有的事情
绝大部分发生在房区
而那个位置
简直就像是回家的入口与通往外界的出口一样
视听语言是看不出空间感的
只能“脑补”出空间感
六间房的房区和“出入口”的完美搭配
让空间感十足
最后尿裤子还是要回家
正对应了有的人改变了
有的却没变
真是个好天气啊!
平民百姓的家庭生活是小津安二郎电影中永远的主题。《早安》讲的是一个日本社区几个家庭生活的故事,没有起伏跌宕的剧情,也没有激烈的感情冲突,一切都是由许多精心安排、富有含义和舒缓的情节表现出来。电视机是串起这个故事的唯一线索:以林敬太郎一家的两个儿子吵着要买电视机开始,结局是两个孩子的愿望得到实现。赘诉情节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真正关注的应该是小津安二郎如何用他的电影手法来表现日本社会中的家庭矛盾。
日本受中国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较深,这点在片中那个常常拿着佛珠念经的催生婆的母亲就可以看出。日本人在书法和茶道上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无论是想要写好一篇书法还是沏上一壶好茶,没有一个安静、平和的心境是无法完成的,而在观看小津的影片时同样具有这种安静、平和的体验。在小津的这部电影里一切都很平静,人们都十分彬彬有礼,见面都要问声好,然后再谈谈今天的天气,日子平淡如水。
小津在他的电影中的画面构图上也显现出独特的民族特性。纵观这部《早安》,摄影机的机位好像永远在人的腰部以下,而且基本上没有运动镜头,摄影机永远是以一个微微的仰角来观察人物。关于其中原因,日本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这样解释:“日本人惯于前倾着上身坐在草垫上,因此,以仰角拍摄这种姿势,就可以使它显得稳定、威严……随随便便地坐在草垫上这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恰恰是最普通、最乏味的一刹那。”而且他电影中的镜头大多处于静止状态(这和侯孝贤的静止长镜头不同,他的静止镜头有着连贯性和富有节奏感的切换),这时摄影机的机位就和一个盘腿坐在地上静静聆听剧中人物对话的倾听者完全吻合。
看完这部影片之后让我想到了田壮壮最近说过关于他的新片《小城之春》的一句话:“浮躁的人别看这部电影。”是的,小津的电影是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很幽默的一部片子 林敬家的兄弟俩因为父母不给买电视,赌气不再与任何人说话。这让邻居原口太太有了“充分的”理由到处嚼林敬太太的舌根。林敬家为了给富泽先生面子不得已买了他推销的电视机,孩子们开口说话了,富泽太太对林敬太太的观感也随之改变。表面上彬彬有礼、把“早安”“今天天气真好”挂在嘴边的太太们,却会因为与钱有关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在背地里掀起波浪。而这礼貌的问候语也成了有口节子和英语教师爱情发展的阻碍,越是重要的事情反而越不知道怎么说,只能用客套话搪塞过去。 而当客套话都消失之后,人与人之间就陷入失语状态,暴露出人们其实多么不善于理解别人。 这不是《请回答1988》里的温情,而是更琐碎平凡的真实,尽管有孩子们的逗趣打闹当做调剂,还是得以窥见下层百姓为了生计焦头烂额的残酷。失业和退休的阴云盘旋不散,而彼时的日本正值物质生活高歌猛进的时代。孩子们要买电视的愿望因为家庭的拮据而不能实现,为了面子买下电视换来孩子天真单纯的喜悦,笠智众饰演的父亲脸上的皱纹却越来越深。
开头小儿放屁,结尾大人聊天气。
这片竟然评价如此高,不能理解啊亲!小津这部片基本回归三十年代喜剧(但是最有喜感的段落便是老太太削铅笔呀),色彩上以无处不见的爱克发红为标志(他有多迷恋红色哇)。本片的精华在于最后月台上的那段看上去毫无意义的对话(恰似侯麦的绿光时刻)。片中还有少见的平行剪辑。但是此片确实乏味得紧
好欢乐的作品,看完后整个人都舒坦了。小津难得一见的晚期喜剧作品,与早期《我出生了,但……》首尾呼应,里边的小正太是要萌翻世界么?不能再爱~
小津放屁也富有诗意。
语言之无用乃至恐怖性——但你又说,这个社会上的一切都是必要的:早上好晚上好天气真好。并且可爱的事情也常在无聊中发生。清醒至此,小津啊小津……
1.放屁与尿裤子;2.街坊四邻的闲言碎语生存嫌隙;3.小孩与大人赌气不说话,童年似曾相似;4.你好、早安、天气好,是废话,是客套,是润滑剂,也是一种乐趣。
日常邻里桥段,及其琐碎,咋看以为是令人无聊的繁琐,回头看各个家庭家长里短流言蜚语人情客套相互影响,引发连锁反应,结果令人莞尔一笑。结尾一句早上好让心中无限温暖。细节是琐碎的,格调是小调皮,骨子里是温吞的生活鸡汤,活脱脱一股子生气。有意思,妙趣横生呢简直。8.7
#重看#4.5;色彩明丽如沐春风,然则生活表象之下的无序暗流才是人生况味——邻里之间的揣测与比较,家庭内部的长幼尊卑,社会环境的影响,物质条件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爱情的滋长发生,种种复杂心绪岂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能理解。窄窄街道夹缝中来往的人们,无不在人情世故中冷暖自知,寒暄是世界的润滑剂,我们都要在这顺流逆流中饱尝失望,然后如这般可爱的娃一样长大。
高级喜剧。买电视机在小津的情节序列中功能等同于嫁女儿。阿宝萌死人不偿命。
经由小津提醒,或者说是点拨,或者说是重重地按在地上锤,我们终于发现生活中那些没用的话其实是最有用、最本质的,而且随后我们惊讶地发现,小津的电影里——不光是《早安》——他所有电影里全都是没用的话,因此某种程度上说,他打破了电影的叙事规则,更重要的是他也把自己摊开了,并且是用一种喜剧的方式。最令人震惊的是,当他在自己的电影里,也就是《早安》的中部点明了这个问题之后,他还可以若无其事地写剧本,所有人还是那么说话,作为观众的我们还是滑水般地看过去,感觉不到任何刻意的痕迹,但是某一个时刻,他的所有电影突然都*2了。 2021.05.23 @电影资料馆 二刷。《麦秋》变体,元电影!
2014.1.5. 第三次。小津最有趣味的电影没有之一。大人的世界和小孩的世界,邻里的舞台和配乐。2019.6.15. 空间即舞台,上演一幕幕重复和变奏,家长里短、人生百味。消防员片段真的是笑到抽筋。散场之时听到有人聊不知道小男孩长大之后怎么样了,很想告诉她“飾演林家小弟弟林勇的島津雅彦, 童星長大後恢復本名原田龍三郎, 現為精於紫微斗數的命理學家”。小津的电影真的是让人希望每天重复看,永远都不会厌。
父亲吐槽电视会让社会变傻;英文老师也说日常敬语乃社会润滑之必备,可发生在坡下小区的实际情形,至少是小津重点摘录的那些情形却非如此:母辈们围绕着电视、房费、记恨的各种算计闲话此起彼伏络绎不绝,未因所谓智商或早安而有所缓解,足见恋旧未必和谐。其理更由老师的姐姐道明:日人太讲究礼数委婉和心思,眼见重点却绕道而行,生生把个简单事情给复杂或耽误掉。英文老师如也能像童稚却直率的小勇那样抛掉天气直言一句“我爱你”……所以此片可被视作小津对日本文化与国民性的善意温讽,以轻喜诙谐风格徐徐道来,连戳脑门放屁的笑话都透着让人受用的愉悦声调与节奏。(青木放屁,日本童星,生卒不详,演过小津的长屋绅士与风中母鸡)
太棒了。小津是怎么把普通生活拍得如此盎然生趣?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描摹这种美好时光流逝之后的忧伤,这一点费里尼用一部《阿玛柯德》作了异曲同工的呼应。
1.小津安二郎最逗趣的作品之一,亦是人物关系最为丰富驳杂、叙事节奏相对最快的,短短90分钟就呈现出50年代日本都市百姓众生相,令人叹服。2.色彩极美,全片浸润在木材的棕褐底色之中,各种颜色浓而不艳,恍若戈达尔的亮丽原色与莫兰迪色相调谐中和,衣着与室内陈设的配色无与伦比。3.一部关于(日常)语言的电影:孩子们不了解大人看似无用的寒暄实则有调味料与润滑剂的意义,遂赌气不再开口说话,惹出各种笑料;而邻里间的关系竟真的因为少了一句问好而被猜忌所损害,主妇们的谣言与闲言碎语威力不可小觑;小儿出门时总将“I love U”挂嘴上,而两位互有爱慕之情的男女见面却重复聊“今天天气真好”,真心话难出口啊。4.孩子们的放屁游戏太有趣,还有那个呼啦圈。5.西方消费文化与现代性的影响:电视机,洗衣机,西服,推销员,学英语。(9.5/10)
早安这些寒暄语,孩童不懂其无意义的大意义。大人却也不明小孩对点头放屁的仪式感以及串门看电视的重要。主妇们闲言碎语着别家好坏,眉眼都扬得乖张。男人下班后喝酒,乜斜着走进别家的宅门。细细碎碎窸窸窣窣,近距离的邻里讨厌烦心又热闹非凡。小家伙很可爱,到那一男一女客套起来,别样美好。
1.和以往中产阶级的男士们在料亭里插科打诨不同的是,本片对准的是庶民阶层里几户家庭主妇之间的谣言是非,还有婆媳之间的毒舌,但没有一个人物被丑化,反倒是充满人情味般的可爱。2.最可爱的是两位小朋友。大哥和小弟为争取看电视的无声抗议。大哥的每次动作之后,一定会有跟屁虫小弟的模仿。这种由反复带来的延迟与期待发生的搞笑效果,可追溯到松竹无声片传统。3.彩色搭配,自然与否,精心几何构图,符合现实与否,在形式上的赏心悦目面前,显得并不再重要。
双11啥也没买,一个人跑去看电影。没想到看了这么一部好长时间以来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我要买电视》!😂索尼大法不买不行了,连笠智众都低头了。。。突然发现笠智众在小津的故事里总是扮演低头的角色,忍让的兄长,向夫权低头的父权等等。。小津从《我出生了但》时期的两个不同阶层的孩子的友谊,到这部《早安》里大家其乐融融平等富足地生活在小社区,记录了几十年间日本的变迁,用一个幽默的故事来描绘普通日本家庭面对消费社会和美国爸爸的冲击。用一个手势来形容这部电影吧:非常OK!👌
首先是若干琐碎的平行事件,然后,叙事逐渐显现,同小津的其他影片类似,《早安》同样揭示了日常之重复的价值,而非不可忍受。在孩子与成年人形成的平行关系中,某种程度上,小津对自己早先的黑白默片《我出生了,但....》进行了一次翻拍,只不过在彩色、有声影片的语境中,他更关注的是声音,放屁声是对日常生活机械重复的幽默性暂停,同样,也是孩童世界中秘而不宣的仪式,代表着一个成年人无法进入的空间。尽管我们不能严肃地宣布小津是一位语言学家,但是《早安》通过两个孩子之口,我们的确发现了习以为常的问候语中的元能指,尽管我们可以找寻意义,但不代表这些关于天气之类的话语本身就具备意义。
那个小家伙很可爱很可爱,"i love you"...
两段式故事,第一段以会费为由引发的各种猜测流言,第二段以兄弟二人要电视而引发的赌气行为,两段故事由于小幸母亲的流言再起而自然地衔接起来。ps:中景固定机位镜头,如同剧情一样平淡朴实,充满东方式繁复的人际关系,女人和孩子走出来,男人成为背景,尤其是以孩子的视角展现大人的世界更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