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影片开始时角色们连珠炮式的意大利语把我轰炸得很晕,男主角像个快乐的疯子,他张扬,不拘一格,向每个人转播着他快乐的信仰,他调皮地耍弄语言,像个孩子一样,我甚至感到了不自在,噢,这就是这部经典影片的主角么?
我的不自在又来源于什么呢?这位可爱的圭多要是在现在可能会因扰乱秩序引来警察,就像《魔法奇缘》中那位闯入现实社会的莽撞的公主,圭多就像是童话中的人物,他的对话像是童话的剧本“早上好,我的公主”。而我这位坐在电脑前目光呆滞的看客,已经太习惯于在生活中摆出老成庄重的姿态,或者偶尔对着天花板感悟生命的那些忧伤,或许这时我看圭多的感觉和影片中小心得体的贵妇人没什么两样。
当他骑着那头绿色的大马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下巴多拉带走时,我感到了一种像是自我毁灭的快感,对,圭多用他特有的方式戳穿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看客的伪装,我顿时感到了大快人心,这是童话的情节么?像是王子骑马从邪恶势力那里带走了公主,可他又显得那么的不端庄不得体。可从多拉幸福而坚定的表情我们便能看到,圭多早已用他的真诚和快乐,得到了他的公主的心。然后把所有的虚伪打碎,潇洒地走开。
这是一种高傲的姿态,面对生活。哪怕在社会的下层,也能够真挚地喊出自己的心声,大胆地向爱人表到爱意,由衷地为生活而快乐着,普通人多少能做到?我们不仅不敢向别人宣扬自己的感情,更常常压缩自己的情感,让生存或是什么扯淡的压力来提供消沉、悲伤、忧郁的借口,对外指指点点,对自己哀声叹气,然后,被圭多的大马冲倒,只剩下一脸惊愕。
圭多是真正的传播者,他试图感染每一个人,妻子,儿子,他要保护他们内心的真诚和快乐,所以,他能在儿子面前一脸轻松地走上开往集中营的列车,他的妻子能毅然决然选择和丈夫儿子一路。当然,还有那个为儿子编织的谎言,那是父亲为血肉搭建的保护所,隔开血腥和残酷,宁静地伫立战火纷飞的年代。
集中营中生死只在转念,但影片把所有的紧张都平静地处理过去,没有节奏加快的音乐,没有凝结的空气,绝望转瞬即逝,恐怖只停留几秒,因为多拉的眼神,儿子的笑容,圭多的童话,集中营的日子就像旅行,虽然在归途已经物是人非。
圭多为了保护儿子的童年所产生的力量是惊人的,冲破了恐惧和残忍,在圭多看来,维护儿子的心灵比坚持自己的信念更重要,影片中多次出现圭多在集中营干活时的抱怨、绝望,但这些都是在儿子不在场的情况下。圭多为了儿子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也许是影片下半部分最值得思考的部分。
我们不知道圭多的童年是怎样度过,但我试图猜想,他的童年应该不会有巨大的痛苦、压力,战争的阴影,他的父母、叔叔,给他了一个自然而快乐的童年。他称自己儿子为小顽固,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大顽固呢?坚决做诗人,夸张的言行举止,我感叹,他和他儿子太像了,甚至他们一家人都像(多拉也是那样的坚定而顽固)。一个人的性格来自天赋更来自环境,圭多在战火中为儿子做得巨大努力和牺牲,何尝不是在培养一个小圭多呢?
他是伟大的父亲,不拘一格,甚至荒诞不经,却坚定而顽固地维护着快乐的血统,用自己的牺牲,让快乐传承下去。
和他在一起,总有神奇的事发生,心那么自由。
一定是骨子里有共振的基因,她才敢在桌下亲吻他,穿着华服跳上桌子,坐上他滑稽的绿马扬长而去。
影片甚好,没有赘述他们如何如何与家族抗衡这不登对的爱情。花房里径自走出可爱的孩子,时光跳跃,此间的幸福顺理成章。
不论后来多么狰狞,在这个始终乐观的男人口中,种族屠杀也只是一句淡淡的,“他们不喜欢而已”。
终于等到那声著名的用扩音器喊出的:早安,公主。
每天做着苛重的劳务,他从没忘记早安公主和晚间音乐。惨绝人寰的集中营被他们过成自己的家。
这个精灵一样的男人的退场,只是一声枪声。直到最后一刻,都记得呵护孩子的梦想。
这是一部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哭过的二战影片,然而悲伤是反差出来的。
我真的很敬佩影片中圭多这样的人物,无论遇到什么苦难,他依然可以绽放出大大的笑容。在他和儿子因为是犹大人被关到监狱后,他对儿子说,这就是个游戏,最后的胜利者能赢到坦克。他使尽浑身解数,安抚儿子,让他即使在阴暗残酷的监狱里,依然能开心的度过。我想着就是父爱的伟大吧,为了不让儿子担心,当他被一个士兵抓住要将他枪毙时,他依然能对躲在垃圾箱里的儿子调皮的眨眨眼,一蹦一跳的向前走,不让他担心,还以为是在玩什么好玩的游戏。躲在垃圾箱里的儿子看到爸爸,也眨眨眼,开心的笑了。
可是我们都知道,圭多自己也清楚的明白,他即将面临的就是死亡。士兵的一枪,圭多就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儿子,妻子。无法和儿子做游戏,玩闹,无法和妻子说:“早安,公主。” 他死了。但他的笑深深的映在我的脑海中。他直面苦难的勇气和豁达也深深感动着我。
在影片结尾部分,真的有一辆坦克开到儿子面前,他开心的笑着。圭多给他撒了一个最美的谎言,你看,连老天也在帮他圆。
我也看了些国外的评论,基本观点是那就是个普通的谜语,没有什么隐藏的含义,因此我把百度美丽人生吧的一篇帖子转到了这里
导演本人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的回答是,这个谜语没有解,目的是为反映那场战争的荒谬。因此大家的争论可以告一段落了。
http://tieba.baidu.com/f?kz=411284373看过了吧内相关的一些帖子,我觉得大家的分析都有一些道理。
可是,最重要的一句话却被忽视了。所以,我想来说说我的看法。先把原文再理一下:
在餐厅里面,德国医生故意把叉子弄掉在地上,基多过来帮忙捡了起来。德国医生对基多说:“我有话要对你说,很重要。”基多回答:“在哪里?什么时候?”“我晚些给你信号”医生说。基多点了点头离开了。
后来,一个德国女人和医生说完话走开了。基多很机灵的上前帮医生倒酒,并说:“医生,我的妻子也在这里。”医生轻轻的“啊”了一下,还没来得及说出下面的话,就被一个德国军官强拉走了。
这个时候基多悄悄的走到儿子的身边,他蹲在儿子旁边,轻轻地说:“嘿,乔舒伟,吃慢点,这样对你不好。我们可能需要早一些离开这里。游戏也许要比预期的早结束。不要犯错啊!吃慢点。”
再后来,医生一个人站在吧台边。他假装打翻了酒瓶,基多就顺理成章地过去帮医生擦拭。(重点来了...)
医生对基多说:“认真听我说。”基多很严肃的点了点头。医生继续:“我胖胖的,不是很漂亮,我是黄色的,人们从远处就能看见我。如果你问我我在哪,我回答说:‘呱呱呱’。我边走路边拉屎,但拉得不多。我是谁?告诉我”这时基多的眼神有几分迷茫,但是仍然集中精力在听医生的话。医生接着说:“我应该是一只小鸭,不是吗?”基多点点头。医生忽然激动了起来,眼神带有几分委屈得说:“嗯?是小鸭不是吗?…根本不是!这是一个维也纳的兽医出给我的谜语。我解不出这个谜语的话,就没有权利给他出我的谜语!”这时的基多非常失望的闭上了双眼,垂下了头。医生又说:“我也想过可能是鸭嘴兽,可是鸭嘴兽不说‘呱呱呱’,鸭嘴兽说‘呲呲呲’!昨晚我替你翻译成意大利语,你怎么想的?所有的一切都显示谜底应该是小鸭。帮帮我,基多…我连睡也睡不着了…”医生说完伤心的侧过身去,嘴里重复着谜题,然后大叫一声“应该是小鸭!”,一拳打向吧台。而此刻的基多,早已无奈的离开了。
从基多一开始暗示医生的话和后来他对儿子说的话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基多一直认为医生愿意帮助他把他们救出去。因为之前医生就救了基多一次,并把他安排到了餐厅工作。可是基多完完全全的想错了。德国医生之所以救了基多并把它调到餐厅,纯粹是希望基多能帮他想出那个让他夜夜失眠的谜底。这是一个完完全全对猜谜走火入魔的德国医生。他会因为猜不对谜底而睡不着觉,会因为自己猜的“小鸭”不正确而感到委屈和愤怒。他甚至像小孩一般牢记游戏规则:“我解不出这个谜语的话,就没有权利给他出我的谜语!”而这个游戏规则显然成了他的心病。(这一点是我觉得在一些相关贴内被忽视了)
所以我认为,这段猜谜就是一段猜谜,不包含任何隐喻。医生一开始说的“我有话要对你说,很重要。”,不难猜到,对医生来说“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他的那个未解开的谜题。而当基多说起妻子也被关在这里的时候,医生只是“啊”了一下,而欲言又止的可以想到仍然是他的那个谜题。最后一次医生索性就开门见山,谈来谈去的还是他的谜题。基多到最后看到如此这般的德国医生,也只能无奈的走开了。他以为德国医生可以帮助他,没想到这位可怜的德国医生竟然反而在等待基多的帮助。
当基多在为家人的生命安全想尽办法的时候,德国医生竟然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谜题而睡不着觉。真是有够讽刺的。
当人们都在看《梅兰芳》《叶问》的时候,我看97年的《美丽人生》,是不愿意追风,也是因为最近一直被一种回忆所笼罩,看些老电影,体验那种曾感到很多人的画面,这种感觉,挺妙不可言。好电影是经得起时间的洗涤的,好电影是会让人过目不忘的。
《美丽人生》这部电影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可导演自己却说,不希望看到人们看完这部电影后流泪,换言之,导演愿意把它当做一出喜剧。可我跟大多数人一样,看完这部电影还是流泪了,不管它的拍摄手法再怎么喜剧化,我还是哭了。为爸爸跟儿子玩的游戏,为爸爸最后走过箱子时的表演,为最后缓缓而来的那辆坦克。
故事发生在二战的时代,整个世界都被一种阴霾所掩盖,到处是硝烟,哭泣,死亡。可是导演却始终没有将镜头直视战争的残酷。而是将镜头下的人生演变成快乐幸福而又充满情感的。
从一开始,主人公奎多就喜遇从天而降的女主角朵拉,接着便是一次次的巧遇,一次次啼笑皆非的经历,奎多用从好朋友那学来的叔本华的意识理论让朵拉一次次的张口结舌,最后更是在一次宴会上骑一匹绿色大马带走了朵拉。一直到这里,整个故事都洋溢着快乐。
奎多带朵拉来到了住所,他们进了一个充满鲜花的房间,紧接着,镜头一转,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从房间里走了出来。这已经是5年后的世界了,爸爸,妈妈,可爱的儿子,他们拥有自己的书店,拥有自己最快乐的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镜头接着一转,还是那个原来充满欢声笑语的房子,此时,却已一片狼藉。因为奎多的犹太血统,他和儿子都被抓走,送去集中营。
什么东西越多就越看不见?——黑暗
奎多不愿告诉儿子真相让他过早接受苦闷的人生,设了一个最大的骗局,告诉儿子这仅仅只是个游戏,而游戏的奖励就是,谁最先得到1000分就会获得一辆全新的坦克。
在接下来苦闷,甚至残酷的日子里,奎多一直在儿子面前乐观,微笑。他跟儿子捉迷藏,带着儿子跟德国小孩混在一起吃饼干,把纳粹种种残酷的迫害犹太人的手段当做游戏规则告诉儿子:搬东西,做苦力,毒气浴,焚烧......这种种残酷与黑暗都被奎多巧妙的谎言所掩盖,儿子一直快乐的成长,一直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是一个多么恶劣的时代。
什么东西越多就越看不见?答案是黑暗。残酷,迫害,死亡,每天都在发生,据统计,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
整个二战中,大约580万欧裔犹太人被纳粹德国杀死,是欧洲犹太人人口的三份之二.
多么一个庞大的数据,多么触目惊心的历史,在当时的欧洲,法西斯的黑暗笼罩一切。而因为儿子,因为有爱,因为有希望,伟大的父亲把这种种黑暗都巧妙的化成了游戏,化成了光明。人是伟大的,正义是不朽的,叔本华说,意志的作用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有了这意志,便克服的了一切黑暗。
什么东西一提起便会消失?——沉默
正在玩捉迷藏的父子俩被德军发现了,分别前,父子一再告诉儿子要沉默,并让儿子发誓。只要儿子一开口,就会暴露自己是犹太人的身份。父亲所做的这个让儿子沉默的决定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无奈。因为沉默,儿子逃过了屠杀。
影片的最后,父亲再次让儿子沉默,让他躲进小铁箱,并且一直不能出来,直到外面一个人都没有。当德军押着奎多走向死亡的时候,经过儿子藏身小铁箱的时候,父亲滑稽的走过,为儿子做了最后的一次鬼脸。父亲被带到了一个角落。枪声响起了,我们还是只听到了声音,没有见到奎多最后被射死的画面,这也是一个巧妙的安排,我们没有亲眼见到父亲的死,我们没有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我们没有经历过迫害,屠杀。但是即使没有亲眼所见,我们却都知道那段历史,那些酷刑没有被遗忘,那些历史也没有被遗忘。什么东西一提起便会消失?答案是沉默。
最后,法西斯失败了,纳粹党流窜逃跑了,美国人的坦克开了进来,沉默,一经提起便会消失,人民用反抗代替了沉默,正义最终取得胜利。父亲用自己残酷的牺牲换来了对儿子的承诺——一辆崭新的坦克。
导演不把这部影片当做悲剧,是因他想让人们看到希望,看到快乐。曾听人说,成熟不是在你遇到悲伤的时候不哭,而是你心里在哭,脸上却在微笑。我想,这是一个哲理,更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临的难题。
人生本就苦闷,内心愉悦并且怀着希望,即是最大的胜利。
转自本人博客narcissustt.blogbus.com
我以为如此智慧的一个人,在那几声枪响过后,必定是会走出来,继续对他的公主说早安的...
对我说:“早上好,公主”吧
从天而降的钥匙打开了她的心房,却打不开奴役的枷锁;骑马逃离婚姻的羁绊,却逃不出法西斯的束缚。现实残酷,他就用温柔回敬现实。战争凶猛,他就用父爱打赢这场战争。做一块蛋糕,他就融化了她的心窝;铺一张地毯,她就走进了他的生活。一句广播,一首音乐,让妻子重新看见希望。一个善意的谎言,一个属于父子之间的游戏,给孩子一个没有阴影的童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你却让我做了公主。我只是想要一个玩具坦克,你却让我坐上了真坦克。他默默无闻,但他又无所不能。纵然身在地狱,他也能将它变成天堂。以生命为代价,给家人一个美丽人生。
不敢相信男主死了,总以为他能活过来
看了这个不要看《辛德勒名单》或者看了《辛德勒名单》不要看这个。时间:2005
喜剧的开始,悲剧的结束,满满的亲情,无限的父爱
绝对难忘的一部片子----影片结尾美国大兵的那句 hei! boy! 叫人已经凉透了的心又感到了温暖。
在真实的历史面前,不可能有这样的轻松与浪漫!
如果谎言可以这样美丽,我也情愿生活在谎言之中
即使是悲惨世界,也要大大的笑着.
看过很多遍,我会背很多台词:我想和你做爱,我见你的第一眼就想和你连续做三次爱。如果你违反了三条规定中的任何一条,你的得分就会被扣光:一、如果你哭,二、如果你想要见妈妈,三、如果你饿了,想要吃点心!想都别想!第一句爱情性感,第二句父爱如山 最爱的还是那句:早安,公主!
很久以前看过的,永远难忘片中父亲的鬼脸
人生,就是喜剧,就是一场1000分的游戏。千万别哭,不然那个迈着正步去赴死的犹太人会笑话你的。
这是父亲所作的牺牲,这是父亲赐我的恩典。★★★★☆
世界上最美丽的谎言与微笑。Surprise her, forever!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绝对被过誉的电影。前半部还不错。后半部集中营里男主继续各种作死还能安然无恙,就太扯淡了。正好最近在研究《古拉格群岛》。这种事在苏联劳改营不可能发生,在纳粹集中营应该也不可能。浪漫感人但也虚假。胶片放映中途,机器多次故障。看来胶片电影真要看一部少一部了。唉。
该给 1000 分的电影
三刷了。记得上学时跟父母吵过,中国的父母经常想让小孩相信这世界的丑陋,而国外的父母即便身在地狱也要让孩子相信在天堂,让他们开心的活着,你们为什么要让我的童年的这么痛苦。哈哈,大概就是受这剧影响吧。
父爱构筑了一场温馨的战争,没有在孩子心里留下任何阴影。故事分裂成两部分,前半是圭多对公主的追逐,用智慧战胜了强大的求婚者,抱得美人归;后半是战争风雨飘摇时对亲情的忠诚,在迈开大正步赴死,努力保护孩子时,父爱如山,界已成神.
前后如同两部电影。前一半有多欢脱,后一半就有多苍凉。我特别在意那位执着与于猜谜的军官,善与恶,竟然最终抵不过一道谜题,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况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