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他们的痛苦,一处是被日本人欺凌的朝鲜人,另一处是女儿和朝鲜人好上了的日本母亲,他们捶胸顿足,痛不欲生。好像是两种痛苦,来自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种族,但是,痛苦的情致别无二致,而痛苦的原因也是一个,那是一个标签,种族。我看着,说不清楚惋惜或是愤懑的一种心情,只知道的,是人类作茧自缚的类似悲剧还会一再上演,换个对象,换个话题,换个标签,好,我们从头来过。 痛苦——为了人为的规则,我们痛苦不堪,我们郁郁成结,我们以为是天大的事,可是过了50年,再来看,不过是种族,可那毕竟是我们的经过。该怎么说呢?我们又该怎样看待今天解不开的那些结,或者可以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审视,以为一切从远处来看,不过如此,都会过去的,那些痛苦,不管当时怎样磨折我们,长远来看,如此微不足道,以至于自己也要哂笑不已,真是那样吗,可当其时,那些标签,甚至可以要人的命。 那位日本母亲,因为女儿坚定的跟着朝鲜人,离开家,而郁郁而终,英年早逝。不可挽回。她捶胸顿足的痛哭流涕今天看来多么可笑,女儿不是对她喊出来了么,这是她的幸福,可是母亲不肯给,因为时代,那个时代朝鲜人在日本是低等的,通婚是要被人看不起的。 一切还不都成了过往烟云。但是今天,还是会有很多的事,束缚我们,而那些事,在若干年后,会被那时的人哂笑不已。当其实的我们,却被百般磨折。付出去的那些情感、那些怨恨,可曾值得?种族问题,在今天依然存在,也许改头换面,类似通婚这样的事,已经可以被接受,但是,在不同的地域,可能依然在束缚着那里的人们。罗素曾经因地域不同则规则不同而对道德的标准进行过质疑。今天可以宽容处之的,当时却是伤风败俗。同理,今天无法调和的,是不是有一天就可以相逢一笑呢。希望那不要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 在小栗康平的这部电影里,还是一如既往看到动作缓慢的人,也许那是那个时代的人独有的,今天我们习惯了步履匆匆,我们有了更大的视野,我们看淡一些事,看重另一些事,但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倒退。我们只是在身不由己的走着,走着,越走越快,越走越停不下来,走向一个以为也许是好的未来,也许不是。 同事朋友去了玉龙雪山,拍回来的照片已经看不见覆盖的皑皑白雪,那些雪稀稀疏疏。我们猜是温室效应,全球性的物价上涨也与温室效应和能源短缺相关,地球正越来越不堪重负,北方的家里30多度,我在南方凉风习习——不知道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而我们还在往前走,会走向哪里。我只知道那些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设置栅栏的,常常就是人本身。 看雪,在这电影里,白茫茫的,霸道的占据了画面,只有雪中央缓缓移动的人依稀可辨,那雪多美,人多么渺小,可就是觉得美,只有在电影里看么。 电影故事并不出奇,因为种族而有波折的爱情,因为偏见而郁郁早逝的母亲,在今天看来只是提醒着一段历史,在今天,同样束缚我们的,又是些什么呢,我很想想明白,却看不到未来,也看不清现在,对于历史我们只有嘲笑吗,又从中得到了些什么呢,人类的偏见与愚行在今天又以怎样的面目翻云覆雨,也要过若干年才幡然悔悟吗。 在小栗的电影里,自然总是那么美,大海、树、木屋、雪,每一次出现都像是绝美的画。还有那些神情肃然、行动凝重的人们,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滞,袅袅的炊烟在斜房顶的木屋上缓缓地吹动,站在村子前的两个人,脸上没有欲望,那是那个年代才有的清醇。 在大街上,两个人伏下身子,学着水管工,倾听地下流水的声音,伽倻子的泪珠缓缓地滑落,他们想听见的,是不同种族的人的心声,听见了吗。这泪水是喜悦还是苦涩,什么时候才能流尽呢。
或者對小栗康平期望過高,《爲了伽倻子》和《眠之男》都差強人意
war never ends, love never fades.
拍了三年
6/10。运用细腻的表情变化和小幅度的动作塑造人物心理,片中朝鲜族的老夫妇每每想到战争中失去母亲的孙子,老头只能强忍伤痛、低头拿着烟杆不语,听身着白衣的老太太哭诉。当伽椰子告诉相俊他们是化小的事情,走到屋外,清脆的鸟叫、浪花拍打岸和海风吹动菜园子的声音层次分明,酝酿空气中静默的美感。伽耶子对相俊的告白如平静的宣泄,他们将头贴着地聆听象征爱意翻滚的地下水声,看着相俊的伽耶子眼角滑落泪水。小栗康平的森林情结最令人难忘,冷寂空灵的树木光秃秃的连皮也掉光,将暗夜的树林与结尾处白雪皑皑的列队行走形成一番对比,木质颜色的房屋、特意把群演放置于构图水平线正中央,构图和谐融洽,这部虽然没有《梦幻森林》中将折叠小船放在河面的小女孩,或《睡男》山间浓雾上挥手道别的光芒人影等仪式感,但将历史揉碎进细碎日常的效果柔和。
愛是凝望又離開,小栗康平的手法很高,但姿態就有點低了 with Anana
小栗康平导演和小津安二郎,侯孝贤拍戏是同一个路子。美好的爱情在现实面前无法继续,拍得比《山楂树》强多了。能把青年演员调教成这样,小栗导演很不简单。景色很好。女主角南果步是渡边谦的现任老婆,曾经出演田老师的《吴清源》。
地下水渗出流经沙砾的声音,原来就是热泪滴到地面的声音。听不见,又听得见。
相見好。
3.5;战争阴影笼罩下的爱情夭亡,个体始终为历史沉重的包袱所碾压,无法丢弃的家国意识,无法直面的身份认同,在民族沟壑和地缘屏障的双重作用下,即使再浓烈的感情也无法拯救。小栗康平作品虽不多,但质量稳定,风格一如既往的沉郁顿挫,充满漫长的凝思。
为了伽耶子。
代死我了
所处家庭存在着战争殖民遗留下来的身份认知问题,并由此引发的下一代年轻人爱恨情仇的故事。节奏散漫、剪辑跳跃,难以入戏,难以动情。而这也是这位导演一贯风格,除了处女作《泥之河》让我深爱,其余作品我都喜欢不来。
3 268 有关流亡朝鲜人的电影总是阴暗的
造型化的人,造型化的物,造型化的空间,造型化的表演。导演是什么?当心跳暂停,船也在屏幕边缘停住。拍一段突兀的床戏仅仅是为了拍鲜红落日下赤裸的人体。该如何找寻空间,如何等待时刻,如何选择角度。导演是大地的听诊器。
和平万岁。
本来不错的电影差不多要给字幕毁了。小栗康平导演的,上一部宫本辉的作品泥の河,字幕里满是小龙小凤的,而这一部李恢成的居然靠猜剧情把字幕翻译到了condom方向去了。在满是错误的情况下,靠着部分的日语听力结合英字给看下来。朝鲜养父母不愿让女儿再经历他们所经历的,竭力地阻止一段情缘,而被时代和民族捆住的爱情,只有放手才能各自自由
同样的题材,小栗的讲述没有崔洋一跌宕曲折,更多的是他一贯的平缓,潺潺中孕育着时不时的冲击,一如掌心的纹,纠结而延伸。当伽椰子说为何我们的爱情不可以只是我们两人的事?阴霾的天空下墨出沉重的主题。导演御用的安藤摄影和毛利配乐还是那么出彩。三星半。
留在日本的朝鲜人。
爱超越仇恨
画面很美,感情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