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用“体制内的天才”来形容好莱坞的鬼才导演,我更多的用它来形容杰西卡·查斯坦。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电影业…其实世界任何地方的电影工业都对女性不友好,一部女性电影,经常是披着羊皮的狼,表面上写着女性的故事,暗地里偷偷维护或输送着男权意识形态。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下,杰西卡不仅是我极少的可以明显感知到有明确女性意识、女性立场的好莱坞明星,也是一位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在黑洞中探寻着哪怕一点点可能性的女演员。
《良心护士》里查理(男性)是整个社会的威胁,我们无法得知他或许十分复杂,但也可能十分简单的杀人理由,他更是两位女性赤裸裸的威胁——前妻与艾米,对一个伤害后还要不停纠缠、索取,对另一个而言像一只趴在密林里的野兽,谁也不敢保证他会不会袭击你,即使他向你承诺过些什么,这样的设定在好莱坞中真是是罕见之罕见。反而在其中,杰西卡没有扮演一个传统的地母角色,当然也不只是一个需要被保护的受害者,我经常觉得,杰西卡的角色总带着某种女神灵的光环,从《茉莉牌局》、《猎杀本拉登》到这部作品,她看不得别人作恶,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犹豫,但她也看不得对“恶人”暴力的规训与惩罚,所以她也总是在争取机会,用女性的特质——比如更温柔,更有耐心的方式——我认为更进步、更可取的方式——(虽然我觉得这些特质也是文化的产物,但在更大程度上应该是宝贵的产物)在男性权力系统中,在国家机器中获得成就、站稳脚跟。我极爱她与查理在审讯室的对话,其实她一直非常恐惧,因为她怀疑或者确定查理最终的猎物一定会是她和她的女儿们,但即使在查理两天两夜经受着暴力却仍然拒绝招供时,她也没有选择把所有的怀疑、责难、盛怒一股脑儿倾泻出来,虽然她有资格这么做,她只是一直表现出对他的尊重、信任,帮他解下手铐、帮他披上衣服,因为她知道他也是一个会这样做的人,每个人都有柔软的地方,每个人也都需要被柔软相待,她是一个懂得温暖与爱的力量的人——我们这个世界正是太缺少对最美好事物的信任,花了太多精力斤斤计较不重要的事情,才会越来越糟、越来越糟——,最终他说“我从来没想要伤害你”,她说“我知道”,“我知道”是查理承认一切的原因,在“没有一个人阻止我”“没有一个人真正在乎我”“没有一个人爱我”的当下,“我知道”真的可以融化一个人。看《圣杯与剑》的时候,因为文化语境的塑造,我已经很难想象或者相信那段史前史了,但看Jessi的角色塑造真的就像文明的微光,持续的一点一点的击中我唤醒我。当然影片中的这一段落也与《绿洲》里的犯罪场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起繁复的犯罪解释,“他们没有阻止我”更深刻,这句话不仅仅针对国家机器,更在警醒世界。
神爱所有人,如果可以,她愿意给每个人机会。杰西卡是电影中的神明,她不仅给角色以机会,还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想象这个世界的可能性。
影片结尾,当字幕揭晓查尔斯·卡伦在16年间杀害的病人有可能接近400名时,相信所有观众在震惊之余,心中也会同时涌起一个巨大的疑惑——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本应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白衣天使,暗中却是个将屠刀伸向自己病人的冷血杀人魔。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而影片对此却全然没有解释。导演说,这是他有意为之。
在接受采访时,导演托比亚斯·林道赫姆坦言,影片“有意让卡伦的个人生活笼罩在神秘之中,拒绝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因为他“不想让观众对卡伦产生认同心理,或是对这个人物过于着迷……因此电影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正确的人身上,而不是敞开大门,潜在地推崇错误的人”。
这种影片的创作理念当然应当鼓励,但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而言,我不得不说,导演有些用力过度了。整部影片为了秉承“冷静客观”的原则,几乎除了再现艾米·劳伦视角中的故事以外,再也没进行任何主观表达。虽然这的确在表演方面给了小雀斑和劳模姐极大的发挥空间,但这种做法却也同时使得剧中角色终和观众隔着一层厚厚的窗纱,让人看不透,摸不着。
因此,为了满足自己朴素的好奇心,我翻阅了一些媒体对影片创作团队的采访,以及卡伦案相关的资料,希望从那些真实人物身上可以找到一些线索,也给同样有疑惑的朋友们提供一个解读的空间。
艾米·劳伦本人在接受CBS电视台的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埃迪(小雀斑)的演技令人难以置信,我仿佛又听到了他的声音,我的朋友查理又出现在眼前”。
“朋友”,时隔近20年,她依然如此称呼查尔斯·卡伦。
2003年,当查尔斯来到萨默塞特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时,艾米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害羞、敏感、说话轻声细语,不仅业务能力出色,而且与自己“臭味相投”,无论自己说什么笑话,对方总能接住自己抛出的梗,因此两人迅速就成了要好的朋友,谈论的话题也逐渐延伸至各自的家庭。
查尔斯向艾米讲述说,自己来自于一个爱尔兰天主教的工人阶级家庭,是八个孩子中的老幺。他的父亲在他仅有7个月大的时候就去世了,而母亲则在他十几岁时死于车祸。查尔斯说自己小时候一直被他的同学和姐妹们的男朋友霸凌欺负,童年生活“悲惨无比”,在他9岁的时候,自己就尝试着喝下化学试剂自杀。这种脆弱感激起了艾米的保护欲,她感觉眼前这位有着忧郁气质的男人和自己有几分想象,同样遭受着童年的创伤。
当然,让两人之间拉近距离的并不仅仅是相似的经历。
就像电影中展示的那样,艾米向医院隐瞒了她患有心肌病的事实。因为害怕被医院开除,失去医保,艾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得违背医嘱,带病工作。这种危险状态直到查尔斯的到来才终于发生了变化。在无意中发现艾米的病情后,查尔斯主动分担了艾米的工作量并帮她掩盖了病情。
艾米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查尔斯)是唯一知道这件事的人,他非常明白如果因为病情原因而无法工作的话对我意味着什么。在我身体无法继续工作的那些晚上,是他帮助了我。”
这种患难与共的经历让艾米与查理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当后来鲍德温和布劳恩警探找她调查情况时,艾米第一反应就是为查理辩护,她认为警方说的那些事情绝不可能跟他有任何联系。
因此,当后来种种线索摆在面前,证明这位平日里彬彬有礼,待人亲切的好友心中竟然藏着如此恐怖的阴暗面时,艾米心情极其复杂。她曾在不同的采访中屡屡提到一点,说感觉查尔斯的内心就像有两个人存在。她很内疚自己没能及早发现这一点,因为这本可以挽救很多生命。
“背叛我的一个朋友不是我的天性,但我当然知道我必须这样做。”这一点也使得她后来在餐厅约查尔斯见面,以及审讯室中劝解查尔斯时,对查尔斯说的那些话是发自真实的情感,而这种“真诚”也正是查尔斯最后之所以愿意坦白罪行的原因——至少艾米是这么认为的。
艾米同样想搞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朋友会有杀人狂的一面。在查理入狱后,艾米仍去监狱里探望他,但最终,她并没有找到答案。
后来在采访中,艾米曾经透露,尽管无法证实,但根据自己和查尔斯相处的经历,她认为自己这位朋友很可能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他如此痴迷于杀死自己的病人,这是一种强迫症的极端案例。查尔斯在童年时期被人欺负,他常说那是永远会让他感到悲伤和沮丧的时期。也许他沉溺于杀人的欲望从那时起就已经悄悄植根于他心底。饱受虐待的环境对他的情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逐渐开始从他人的痛苦中获取快乐,并最终通过杀死病人重新找回自信心。他在过去的岁月中其实曾经多次呼救(入狱前共计自杀二十多次,并数次接受抑郁症治疗),但是无论是社会体系还是医疗机构,却都没有为他提供有效的帮助。
《良心护士》的电影剧本改编自查尔斯·格雷伯2013年的著作《好护士:一个有关药剂、疯狂与谋杀的真实故事》(The Good Nurse: A True Story of Medicine, Madness and Murder),在格雷伯看来,以赚钱为目标存在的医疗体系才是这一切的根源——作为病人托付自己健康和生命的地方,医院却疏忽了他们作为保护者和治疗者的责任。
电影中当被问及作案动机时,查理只是简单地回答说:“他们没有阻止我。”但在格雷伯看来,查尔斯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其实完全是医疗系统长期纵容的结果。
查尔斯在十几岁时就失去了母亲,医院当时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并没有立即通知他母亲死亡的消息,然后擅自火化了尸体,没有给他最后一次见到母亲的机会。
这件事情对幼小的查尔斯留下了怎样的创伤我们不得而知,但作者认为,这很有可能对他的潜意识产生了影响,让他意识到医院能怎样利用系统漏洞来逃避自己在病人死亡中的责任。于是多年后,他利用同样的漏洞,杀死了自己手中的病人。他非常肯定自己不会被抓到,这并非是因为他的技巧有多么高明,而是过去的经历让他知道,医院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掩盖不利于自己形象的“丑闻”。
记者出身的格雷伯对查尔斯做过详细的采访,他说有时候查尔斯认为医院完全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至少其中一些医院对此有非常强烈的感觉,但是,无一例外的,从未有人去试图查明真相,也不会采取任何行动。他们的处理方式,往往就是给查理写一封正面或中立意见的推荐信然后让他离开,这样查尔斯就变成了别人的问题。这种实质上的纵容,使得查尔斯不断得逞,而每一次谋杀,都让他变得更加自信:医院以营利为目标的本质会让他们做任何事情来挽救自己的“声誉”,患者的健康和安危不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一线医护人员更是被当做可更换的零部件。
查尔斯看到了医疗系统的虚伪,他仿佛是在有意利用这种漏洞对制度发起审判——虽然查尔斯从没这样说过,但他好像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具有某种程度的正当性。
在格雷博看来,这简直就是对美国医疗系统最尖锐的批判。
当然,旁人的看法都是间接的猜测。当事人自己又是怎么说的呢?
2013年,62岁的卡伦在CBS的《60分钟》电视节目上接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采访。面对镜头,卡伦声称,他觉得自己的这些谋杀是在进行安乐死。
“这样人们就不会再受苦了,”卡伦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我在帮忙。”
他声称自己难以忍受医院在那些生命垂危患者身上所做的抢救措施。卡伦表示,他给病人“下药”,他们的痛苦就可以结束,不必再忍受医院对他们的不人道待遇。
但是,和他共事过的护士却在接受警方调查时却作证说,并非所有查尔斯的受害者都是临终病人,很多人在被他杀死之前明明恢复得很好,甚至已经有了康复的希望。
况且无论如何,卡伦也无权决定他人的生死。
卡伦本人在被捕后也承认,虽然他会花上好几天来观察病人的痛苦,但每次谋杀的决定其实都是一时冲动下做出的。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仿佛都生活在一团迷雾中,他不记得他杀了多少人,也记不起他为什么选择他们。有时卡伦会坚决否认他在某间诊所内犯下任何谋杀罪,然而在查看病历后,他又会承认自己的确对其中某些患者的死亡负责。
从上面这些众说纷纭的说法中可以看到,我们或许永远无法探明事情的真相。
也许正如导演所说的那样,卡伦案件中,重点并不在查尔斯身上。即便他的确是因为童年创伤而走上邪路,但这并不是任何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借口。发生在查尔斯身上的事情,更像是一个杂糅了社会和心理问题的极端例子,我们无法将其归类总结,也难以将其消灭殆尽,只能鼓励大家用无畏和爱来面对它们。
只不过,关于影片的主旨,我所不同意的一点是:如果我们把查尔斯变为连环杀手看做是个不具有社会意义的个例的话,那么同样用爱和温柔劝降罪犯的艾米其实也同样缺乏广泛的参考价值。卡伦案后,美国新泽西州在2004年的《患者安全法》中增加了医院报告“可预防的严重不良事件”的责任,并在后续增强法案中要求,医院要对与患者护理相关的投诉和违规记录至少保存七年——
这或许才是事件最大的价值:英雄人物的壮举值得称赞,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我们能依靠的,应该是一个可信赖的体系,而不是难以捉摸的个人。
参考资料:
|《时代周刊》的报道、《名利场》的报道 、BBC的报道、《人物》的报道、《卫报》的报道、DMTalkies的报道、《快报》的报道|
故事里头的劳模姐,为了能获得医保,必须在医院干满一年。
可是,异常繁重的医护工作,其实让劳模姐也不得不觉得劳模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不得不说,老外的医护,干起活来好像没日没夜的,劳模姐在故事里头,基本没有自己的生活。
也不知道她的女儿是如何生活的,在照顾孩子和处理工作方面,劳模姐并没有做好。
这种繁重的医护生活,终于“迎来了”小雀斑的加盟。
不得不说,狠抓预算的医院,这次也是下了血本,才决定多招一个人的。
小雀斑的到来,确实给劳模姐缓解了很大的压力。
其中,有一次劳模姐病发,如果不是小雀斑,估计劳模姐“骗保”的把戏都玩不下去了。
不过,在“抢救”劳模姐的过程中,小雀斑在劳模姐面前展示了一下“技巧”,这个,可能是事后的漏洞。
很快,劳模姐照顾的病人不幸去世。
在医院里头,这种事儿大概太平常不过了吧。
劳模姐安慰了病人家属,日子继续。
不过,奇怪的是,七个星期之后,医院协调了警方,重新“调查”此事。
这里头,感觉实在太奇怪了。
没有医患关系,没有线索举报,医院究竟是为了什么调查此事的呢?
难道就不知道小事化了这个道理的么?
不知道老美究竟是因为什么机制,触发了医院的调查,而且,医院还“主动”联系了警方参与。
不管怎样,这样的机制,都值得借鉴。
不过,此事的警方,也是一头雾水。
病人已经去世,尸体已经火化,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嘛。
不过,既然医院要求协助调查,这本身就非常值得怀疑。
而且,医院的态度实在是太暧昧了,“主动”要求调查,但在调查过程中又故意设置障碍。
这……,难道就是为了履行程序,要一个警方的签字吗?
可是,这次医院打错了如意算盘,故事中的警方是非常认真的,想走过场?
门都没有。
可是,调查的过程并没那么简单。
负责的警察,差点连饭碗都丢了,也不知道图个啥。
这事儿,就是完全没有纠纷的事儿,签个字不就完了么。
可是,具有“职业操守”的警察,还是一路坚持下去,其中,自然少不了劳模姐的帮忙。
说起来也是奇怪得很,不知道什么时候,“坚持职业操守”变成了一种高尚的情操,这,本来不是应该如此的吗。
当所有的线索指向小雀斑的时候,劳模姐其实也是天人交战的,毕竟,没有小雀斑的帮助,劳模姐可能无法“安全”度过一年考验,而且,如果没有小雀斑,劳模姐的家庭关系可能也是一塌糊涂。
这么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人,劳模姐要不要“出卖”他?
当事情快要“水落石出”时,小雀斑被医院开除了。
理由是申请表填错了日期。
这种荒唐的说法,貌似本身就欲盖弥彰的暴露了一切。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医疗系统出奇一致的保持了沉默呢?
是那个业内早就明知的药柜漏洞?
还是担心真相大白后的医患关系?
故事的最后,其实警方拿小雀斑没有一点办法。
然而,在劳模姐出手的情况下,小雀斑还是选择了认罪。
不完全统计,小雀斑通过类似的方法,杀死了大概400多人,这是个惊人的数字,而且,小雀斑杀人是无差别的,并没有具体指向。
这种疯狂,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没有人知道。
真相大白后,有没有引发风暴,故事里头也没有说,有点奇怪。
至于资源……其实公众号只是专注于影评,所谓的资源,均来自于网络。 可是接到侵权投诉,实在是诚惶诚恐。 再次声明,本公众号只是提供网络已有的分享,如果喜欢,请支持正版。通关密码见封面,你懂的。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点开才发现主演是小雀斑,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总是能够吸引我的注意。直到影片中段部分我都在纳闷为啥片名叫做good nurse,是反讽嘛,看完明白了,这个good nurse指的是Amy吧,但本片的主角到底是谁呢?
电影多采用黑色色调、背光效果和惊悚片的音效来营造诡异压抑的氛围,重症监护室的铃声响起,医生护士们紧急抢救病人,Charlie一个人躲在阴影里,冷眼旁观,知道自己又得逞一个。因为知道Charlie的所作所为,所以每次看到他帮助Amy、和Amy两个女儿玩耍的时候,心里总是很紧张,怕他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是最后Amy问Charlie为什么,Charlie回答“Because they don't stop me”,我第一反应是病人,我想不对啊,病人都已经病入膏肓了,怎么阻止,转念一想,明白了,他说的是医院吧。16年,9家医院,超过400个人遇害,每家医院都对Charlie产生过怀疑,但是没有一家医院阻止过Charlie,也没有一位病人对医院提起过诉讼,细思极恐啊,罪行是Charlie犯下的,但医院是帮凶。这个也是影片中让我非常费解的地方,为什么Charlie先前的医院都对Charlie三缄其口,不愿透露任何信息,是怕查到自己头上,自己有失职,怕病人家属来闹吗?就因如此,Charlie一直逍遥法外,他手法一致,其实很好查,可16年都没有查出来。另外,影片没有讲清楚的还有那为什么警察突然开始查安娜的死因了呢?什么契机让他们查起来的?为什么最后Amy的一番话能让Charlie开口,他不可能不知道他只要一承认,哪怕不是死刑,也一定会把牢坐穿,永无出头之日?影片最后结尾的字幕说Charlie一直没有说自己的动机,我觉得可能就真的没有动机,就像他自己所说的he just did. 单纯的恶、没有缘由的恶最可怕、最残酷。
是一个需要让大众知道的故事,演员的表演是到位的,但我觉得有很多事情没有交代清楚,所以6.9分也许不冤,不过就冲着演员的表演和这个故事本身,我觉得7分还是可以上的吧?下7好像有点苛刻了。
《The Good Nurse》
良心护士,死亡天使
再亮的灯也有照不到的角落,再安全的地方也有恶人出没,又怎能保证尽职尽责的一定是人畜无害的人间天使,又怎能保证温柔贴心的一定是以诚相待的生活密友。
《良心护士》一语双关的中文译名,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才算是“良心”、谁才配称作“护士”?他看起来是这样善良美好,总能找到幽默风趣的方式缓解他人苦恼,总愿意竭心尽力救人于生活水火,却对那么多无辜的卧床病人痛下死手……或许是家庭的悲剧,或许是婚姻的失败、抑或是个人的扭曲,Charlie的作案动机从未明晰,也无从得知。 而Amy的出现,打破了所有人不作为的寂静。很难想象她在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是多么恐惧,又是经历了多少挣扎。选择背叛好友做一个“良心护士”结果被万人歌颂,过程的痛苦却鲜为人知,幸好电影成功塑造了一个平凡英雄、良心护士。Good Nurse是对Amy的感激表扬,如果不是Amy,ICU里的杀戮怕是还要继续;也是对Charlie的深刻审视,如果不看杀人凶手,Charlie的友善是否真实? 结尾的一句“They didn’t stop me. ”,恶魔不受邪物召唤如何来到人间,医院正是这个故事中的邪物,杀人凶手辗转九家医院畅通无阻,行凶十六余年毫发无损,只留无数家庭破碎无整,资本体制视人命如无物的漠然,比恶魔杀人不眨眼的凶残更让人寒颤。 既然患有心脏病的Amy也能排除万难,用Charlie当初同样的真诚和关爱感化Charlie,人性的复杂难以参透,生活的仓促更舔混乱,我们依旧有理由相信,无光照到的角落也能被善良点亮,恶人徘徊的街头也能用勇敢驱逐,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偏爱乐观。
再谈谈劳模姐和小雀斑吧~影后影帝精彩至极的演绎赋予了这部片丰沛的感染力,尤其是几段心脏病发作戏与“I can’t”怒吼戏,Amy作为普通人的窘迫无力被愈发艰难的呼吸衬得窒息又无解,Charlie从冷静到偏执疯狂,一句句刺耳的“I can’t”也象征着心理防线逐步崩溃,恶魔的伪装终究是被揭得一干二净。他们都值得第二座奥斯卡。
一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关于一位名叫Charlie Cullen的护士谋杀了上百名病人的电影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眼球,但这里,来自丹麦的导演Tobias Lindholm,巧妙的选取了一个更人道主义的视角:护士Amy Loughren,探讨了护士Amy如何完成了制度无法做的事情,如何利用她的人性、怜悯和友谊感化了Charlie Cullen,结束了这一切的疯狂的杀戮。电影全程并无血腥镜头,更偏向于文艺剧情,侦破过程也比较纪实,如果你是想看一部传统的连环杀手电影,这部电影可能并不是你的首选。
而不同于传统的犯罪题材,正是这部电影所具备独特的地方。观众对于为什么charlie这么做,以及作案的过程有强烈的好奇心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charlie本人,至今为止,也没有完全交代过他这么做的理由。原著《the good nurse》(纪实小说)也只是对他做的理由和背景做出分析,所以电影里是无法明着展现他为什么这么做的,但是导演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设定和对话,暗示了他这么做的动机:如提到自己的母亲、自己失败的婚姻等。这些戏没有喧宾夺主,导演利用自己的理解给予charlie动作的一些解释。
导演和编剧在这里更想表达的是真正的good nurse amy。 导演Tobias在采访中提到amy让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也是一位默默无闻英雄。而做为电影的讲述者,讲述这样一件真实发生的犯罪故事,感觉自己有责任要考虑到受害者家属、事件中的英雄的感受。对于导演最大的挑战是,和以往的犯罪故事不同,导演试图在黑暗的故事中找到的“光”,而amy正是这个“光”。于是将重心转向amy,歌颂普通英雄,amy做到了system没有做到事,结束了犯罪,用自己的怜悯、爱和友谊对抗暴力,这正是现在所缺少的。
这里电影对制度和体系为什么没有阻止charlie也进行了探讨,Kim Dickens所饰演的医院公关人员其实早就知道了charlie的所作所为,但是在事情发生后7周才联系警方,此时尸体已经火化,并试图掩盖charlie值班时的用药记录,都是为了避免法律责任和金钱损失。医院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将charlie开除,但是什么也没做,这样他仍然可以继续在其它医院工作。通过两位警探对charlie之前的医院电话联系,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和现在的医院完全一样的,并且对他闭口不谈。kim dickens在这里将charlie开除这场戏表演很棒,将医院的所作所为以及她内心的知情,完全写在了脸上。同时两位警探的上司、包括检察官对事件不闻不问,也是导致他能继续工作的原因之一。
导演Tobias对故事完全追求真实性,医院的群众演员护士和医生,都是真实的护士和医生来演出,而我们的主演劳模姐和雀斑更是在电影开拍前进护士学校学习了两周,电影里两人展现的护士技能非常的真实。两位主演的表演不需要多说,这里几位配角的演出也很棒,包括两位警探Noah Emmerich、Nnamdi Asomugha以及医院官员kim dickens。
电影叙述看上去很平,但是节奏很抓人,有着很强的视听语言,吸引人看下去,这样一种slow burn的节奏在最后将主题破茧而出。电影全程冰冷、光很暗,加重了电影的压抑的感觉。电影全程唯二两场光比较强烈的戏,一场来自amy和charlie前同事交谈的戏,光全程打在劳模姐脸上,配着劳模姐语言性极强的面庞,就是这里amy对charlie的所作所为恍然大悟,决定帮助警探们;第二场是电影最后amy和女儿们躺在床上,一切得到了重生。
普通人中的英雄是导演的切入点,这部犯罪题材没有任何血腥的镜头,但从头到尾依旧抓人。amy和两位警探都是导演试图歌颂的,amy在生活中的难处和两位警探办案受到的重重阻挠,但如果不是他们,杀戮也许还在继续。
劳模姐几场心脏病的戏展现的恰到好处,这几场戏是展现amy普通人真实状况,以及她和charlie友谊发展的重要的戏,我们跟随导演的镜头和劳模姐的表演屏住了呼吸,同时amy的心脏问题也展现出了charlie好的一面,让我们对charlie这个人物有更多的思考,这么一个nice的朋友是怎么发展成连环杀人的呢,同时charlie的好的一面也和电影标题形成了对应,标题the good nurse显然是展现真实的英雄amy,之外也是对charlie好与恶的探讨。
很好的一个题材,但感觉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太多拉扯和纠结了。一边想把核心指向制度与医院,但又想给两位演员足够的表演空间,最终有点两头不都不挨着了,略遗憾。但表演部门确实强。
比想象中好看的是并没有做成正邪对立般的冷酷惊悚片 而是将重点放在Amy艰难的单身生活 医护工作和与Cullen的友情相处之中 反衬白衣天使连环杀人的撕裂感 Cullen有精神疾病及多次试图自杀的经历 我猜想他的内心是想要被抓到 被阻止的 人性深沉复杂不可探 但没有人该有权力扮演上帝
impressive,比想象中好很多!好几个场景想到了「囚徒」,导演玩suspense的执行度非常有效。摄影 配乐 剪辑各方面都很赞,特别是配乐,也谢谢北欧导演没搞好莱坞那套亮到眼睛疼的打光😂 最出彩的肯定是演技部分,劳模姐刚拿金人,感觉这边就是给她最好的背书说:我值得(more)LOL
看完一段超棒的演技诠释下意识转头看向创作者的情节也是没想到发生在了我和小雀斑身上。
导演略显平庸的叙事效果似乎和话剧改编作品类似,光芒最大化的压在了演员之间的情感碰撞,劳模接到了目前为止最为本色的角色,底层挣扎求生,气质可亲是演绎善良人母不二人选,倒是雀斑突破了以往的形象,审讯室二人精彩值得加分。
#ZFF 18th5-属于美国医疗体系的《杀人回忆》影片基本是二分的,前一半Amy与Charlie在心理上处于同一阵线面对内外掺杂的困局,而后一半转为了对立。惊悚的氛围漫布在有限的夜间室内空间里。(Amy心脏出问题那段现场放映意外中断20分钟,好像是出现了一些医疗状况,可见这个演得……小雀斑本人好帅好可爱
平淡甚至平庸,因为找不到动机所以不能追究犯罪根源,结尾的那行字幕又没有支撑,因为影片同样缺少对制度的深究与诘问,罪恶深埋这么久,但本作对此的表现简直就像那些不负责任的医院一样浮皮潦草;导演可能试图营造一种平静下的惊悚与压抑,而观众能感受到的大概只有略微压抑的平静吧。只剩下两位演员的表演可看,虽然飚戏的确精彩,但放在这样清汤寡水的语境下,能凸显的也有限,比如小雀斑的情绪失控真的没有让观众觉得莫名其妙吗?不是一次成功的改编,两位主演的粉丝可以看一下。2.5.
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我以为整个电影就是很密集的劳模雀斑对话中雀斑吐露了犯罪的事实,结果从一开始就有警察介入了……优点是suspense建立的不错,但感觉整个电影既没有面对杀人犯的紧张,也没有破案的快感,对抗体制也没有那种无力或者无奈感。雀斑这个角色很难演,电影为了不脱离事实,对这个人物的挖掘也不是很深入,总体还是围绕劳模姐来的。但因为雀斑的角色不好立,劳模姐的角色也没有着力点吧。
#TIFF2022#3.5.杀害400多个病人的是人,可真正让罪恶横行的还是institution和系统。故事本身虽然很有戏剧张力,但节奏感掌握不好就会plain,好在Krysty Wilson-Cairns编剧功底还是过硬的。然而电影本身确实透着Netflix近年同类作品的中庸之感,Chastain和Redmayne相对内敛的表演固然精彩,但显然对两人说难度不大。首映结束后Amy Loughren本人现身现场大概是最大的惊喜了。
再次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要是在我们国家,体制内搞个劳务派遣合同都得翻八代祖坟,被这么多家医院劝退还能找到正经工作?结尾真的特别泄气,他没说犯罪动机你们就不可以去挖掘下么,那拍的意义在哪呢,友谊万岁?
甚为冷静客观的视角,摒弃悬疑悬念制造,不掺杂个人思考,平铺直叙展现一段由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在四平八稳的叙事节奏中,劳模姐及小雀斑二人的表演显得尤为亮眼。尤其是到了临近结尾处二人两次对话的部分,劳模姐颤抖的手和喉头,拿捏得着实熨帖。面对高压问询,小雀斑面红耳赤、歇斯底里,爆发力十足。虽然到头来仍不知其作案动机,或许是童年创伤,又或许是对妻子的憎恶,但止于臆想,呈现真实,其实亦不失为一种冷峻客观的处理方式。
8.4 为电影的视角点赞,也许没有满足窥视杀手的猎奇心,但普通人的勇气更值得记载,电影阴冷的风格和amy的温暖折射出人性的善与恶,Slow burn 的节奏让主题在最后破茧而出。微妙、自然、动情—jess回归到她最好的表演方式,就像导演说的amy是我们普通人的superhero. And Chastain is a superhero too.
与其说是部不错的电影,更像是堂扣人心弦的“表演课”;Eddie和Jessica或许会被认为(有很大的可能)身背“金人魔咒”,但这里却成功解咒。试着在这个悬疑故事之外,揉入《疼痛难免》般的回响;喘息、无声、藏匿心绪、高压工作...气氛塑造一流,并且保持冷峻朴素的质感。当然本身《死亡医师》亦在推进相似故事,也有种很有趣的比照。尽管整个故事对于Charles的恶行没有更深入的捕捉与足够完整的动机分析,导致有种偏题之感;但扎实的演绎依然让人印象深刻。不过考虑到这是《战争》之后时隔许久的回归,本身也曾在《心灵猎人》短暂掌镜;导演的无功无过,或许背负了事前高额拿下项目所引起的期待。
叙事流畅,是很典型的奈飞喜欢的题材。但对于这个事件的切入点,我觉得可以有更带冲突更有转折的角度。
Eddie一张人畜无害纯良无辜的脸,演个变态完全不让人起疑心,倒是很符合这个角色,Jessica也贡献了很好的演技,然而就是故事有点平,看完发现导演是丹麦人,果然是北欧片子冷峻的风格。
改编得并不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俗套却滑向了平庸。可以看出导演有意让观众不要陷入反转而引起的刺激情绪,试图让观众更加靠近这种平静下的恐惧。两位的演技无法弥补过于单薄的人物,以至于男主从内敛温柔到歇斯底里也无法使这角色立体起来,观众看到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表演,仿佛存在于某堂电影课上,而不是具体哪部电影之中。做为创作者,一味把谜团和反思以及反省扔给观众,显然是一种不负责或者说没劲的行为。说到底还是男主人物没塑造好,以及他与体制的碰撞缺乏深度展现。就这么说吧,即便本片主打反转(目前观众对反转类已经审美疲劳了),也会比本片精彩。导演技法有亮点,比如女主犯病时仍在抢救病人,仿佛在抢救自己的人生一样,这段特写极佳。但也有一些不太成熟的空镜头和一些书本气的运镜,总体上不差。
阴郁暗黑的风格,非常适合这样的故事。感觉整个电影的风格,甚至到故事完全是在为两个演员让路,完全是他们俩在秀演技。
(人物特写剧)劳模姐和小雀斑的演技一流,把又一商业片/传记故事的人物随事件推进产生的心态变化呈现得惟妙惟肖,不得不钦佩大牌演员的演技功底。静待双人提名金球和奥斯卡。影片叙事也没啥槽点:《实习医生格蕾》等各种医患剧和《新闻编辑室》等新闻题材的结合体。
至少不烂,但是整体节奏还是太拖沓了,刚讲到重点,啪叽,没了……有时候真的是很害怕看小雀斑演戏,因为演得太好,入戏太深😂
真实案例的失败改编,编剧显然只是利用了这个原型人物,却没有提出半点儿他犯下这一罪行的洞见。也没能深入到社会议题中去,即为什么医疗机构没有人阻止他?让他在这么长时间内逍遥法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制度的缺陷,这才是背后值得说道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