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惊啊,竟然让我发现了这些《埃及艳后》剪掉部分的照片,这些镜头被剪掉多么可惜啊,都是安东尼的戏份。这么看来凯撒葬礼和安东尼的演讲是完整拍摄了,而且凯撒遇刺时安东尼在场,这是怎么剪得他从未出现过的?
图一是两个人正在排练,伯顿手里拿着匕首,应该是演刺客逃走之后安东尼出现,捡起了刺客落在现场的一把匕首,哈里森扮演的凯撒蜷缩在庞培雕像下面。穿着托加的伯顿怪帅的。
图二是凯撒葬礼的排练,大晚上拍摄的,好冷,人人都裹这么厚实,伯顿也冷得裹着毯子。
然而到了图三,伯顿进行演讲的时候站在台子上光着四肢好冷啊,属他穿的最少,羡慕可以盖被子扮尸体的哈里森。这么冷还得大段大段说台词,能控制不发抖也不容易。
图四图五是女王入罗马的盛大仪式上,安东尼在调戏女王的侍女们,当众从大象上抱下来亲吻。
图六图七不清楚是什么场景,正片里没有出现过。
图八图九是安东尼死后,艳后和侍女们把他放在台子上整理遗容。
大部分情况下不对剧情进行描述,只对本片中出现的女王装进行采集和点评。 尽管这部高额成本的电影当时不仅没有取得很好的市场效果,还险些让福克斯公司破产。但其豪华的场景布置和不带重样的演员服饰也不是毫无成绩可言,在1964年第3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Cleopatra》斩获了“彩色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布景”、“彩色片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视觉效果”、“彩色片最佳摄影”等四个非表演类奖项。在没有特技的20世纪60年代初,片中的布景几乎是搭建了一个罗马城和埃及宫殿,除去片中士兵等大规模群演的服装雷同之外,几乎每位演员的服饰都不一样,而主演艳后的Elizabeth Taylor更是频频更换各类华服。据称伊丽莎白·泰勒在本片拍摄期间的化妆和装饰费用高达194,800美元,其中包括了65套戏服,其中有一套戏服竟然是用24卡拉的黄金布料制成的(数据来源:百度百科“埃及艳后”词条)。 下面向大家展示本片中艳后穿过的服装,正文开始了:(都是我截的,720p截图上传可能会缩画质,评论为个人观点。 1)
女王出场的第1套服装,由仆人把女王伪装成进贡的地毯带给凯撒(企图色诱凯撒帮助女王恢复埃及王位)。裙子以红色主打,裙摆间配白色,v领完美展露事业线,简约大气。 2)
第2套服装只闪了一个画面,和第一套相似,不过是纯白色的。领子看起来偏u领。 3)
“皇帝的新衣”
按摩后的女王躺在床上的一瞬,一套丝绸和纱布斜拼的睡衣。 4)
一套湖蓝色睡衣,或者是女王的居家服。充分凸显身材优势,好胸好腿。脚部还有当下也很流行的绑腿鞋。 5)
正在接受按摩的女王诱惑凯撒,衣服只有一块布,应该是丝绸。注意看后面侍女的服装,7位不带重样。 6)
听闻凯撒烧了亚力山卓(埃及海港城)的一个图书馆,女王怒气冲冲来找凯撒的出场服。单肩削肩款长裙,纯灰棕色,左手臂上的金镯和右胸下的金色水晶别针呼应。 7)
与女王争王位的兄弟的手下威胁女王的中国侍女洛托斯毒死女王,被其他侍女发觉,这时女王请洛托斯以身试毒。女王身着穿的是刺绣长纱裙,闪亮部分应该是银线制成,v领上有打结的流苏。根据左边的人像头,女王应该正在练习画眼妆。 8)
从远景看这套服装的缺点是显矮,另外泰勒的手臂确实有点粗了啊..但胸是真胸。
这张图能比较清晰地看到女王的眉毛和法老式眼妆。眉毛可以当现在比较流行的画眉教程示范,眉头对齐内眼角,眉峰大致在眼珠(伊丽莎白 泰勒的眼睛是紫色的,据说全球不超过100人)斜上方,眉尾和外眼角、鼻翼边成斜直线。另外还可以隐约看到女王的事业沟扫了金粉。这套衣服更像是某种法老制服..仪式感高于美感,连头盖都用金线缠的。 9)
第九套衣服是女王的加冕服,胸前交叉拿住的是国王的权杖(图右弯钩图左连枷),权杖一般为国王和法老使用。款式是当下也很流行的单肩吊带连衣裙,不过裙子材质应该是比较厚重的材料,银粉金粉显高贵,下半裙有两条绶带一样的东西,也是仪式感更强。如下图圈出部分。
10)
这套衣服很像香奈儿春秋高定的风格,里面偏粉,外层偏蓝,气质很仙,还显胸。总之女王的服装离不开性感和贵气(
脱下外面的披风躺在床头,性感而肉欲,凯撒的眼睛直勾勾转不开方向,当然可能也含有女王色诱凯撒希望他迟些回罗马的因素吧。 11)
个人认为不好看。紫色是很高贵的颜色,但是这一身真的显老又显矮啊..全身已经很保守了,头盖的贵气显得浑身非常厚重..但和场景需要有关系,当时女王和凯撒正在法老墓里看尸体,女王希图劝凯撒扩大野心通过埃及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 12)
女王正在接受女巫的施法,在保佑生下来的儿子顺利光荣。这套风格很宫廷,还有个头纱。可能是配合女王的地位,紫色这种高贵色使用次数很频繁。在此基础上还要着力表现女王的性感美艳。 13)
如果产子的服装也算作是65套戏服之一的话,这套功能性强且素朴。 14)
女王在本片中所有的服装都是长款,但是以泰勒157的身高似乎不太适合这种又长又厚重的着装(虽然有时候显修长大部分时候显矮)。里深青外牙白的搭配还算小清新了,v领和金色元素是少不了的。头饰还是很重的感觉啊啊啊啊如下:
15)
少有的彩色刺绣长裙,颜色像粉橙色🍑🍊。这次还露了胳膊,没有厚重的头饰,清爽利索了不少,头饰和手镯还是有呼应。但站起来有点像木偶,风格略僵。
16)
凯撒回到罗马成为最高执政者之后,远从埃及而来的女王以豪华的阵仗来到了罗马,也正是这次机会,女王赢得了大部分罗马民众的爱戴(除了一些执政官。作为凯撒的第n个妻子,带着凯撒的第一个儿子来到罗马,架势不可谓不高明。一方面,是庆贺凯撒的功绩;另一方面,以这种方式来获得作为凯撒妻子的合理性(凯撒在罗马有一个妻子)。在她出场之前,还有一系列非洲风格的表演铺陈,作为压轴的女王和小王子全身着黄金色服装,来显示埃及女王的尊贵和其国家的富足。除了尊贵感和仪式感巨强之外想不出别的词汇了。 17)
凯撒正在教授三岁儿子一些王的礼仪...女王在楼上窗子上向下望。衣服颜色的拼接感觉还是蛮现代主义的,比较好看。在埃及的传统服饰里,黄金是配饰中运用最多的材料,比如女王发饰辫尾的坠子啦,再比如女王左手上的臂环。人们相信,如果宗教符号融入服饰中,佩戴者就将会获得神的庇护,图上看来这个臂环上的动物是蛇🐍。这个场景只闪现了一下,下一次出现的时候看到了全身照。颜色的冲撞活泼又不失庄重,而且不冗长,可以看到黑色高跟鞋。造型感还是很优雅的。
18)
这套衣服的颜色很显年轻~鹅黄色的裙子给女王添加了一种少女感。v领再加上鹅黄色的配色大胆又清新。如果把女王头上沉重的头饰取下,齐肩短发散开,眼妆再清淡一点,应该就是又性感又可爱了。但人家是女王嘛,这样也很端庄大方啦。
19)
正在与凯撒对话的女王,又是高贵紫2333,加了大红色头巾来撞色。这次比较保守,没有露胸也没有露手臂。 20)
凯撒遇刺,女王打道回埃及,这个时候安东尼在和女王调情。纯黑的衣服和灰色头巾配合了哀悼的情绪。腰上的金色绳子应该是衣服的配件,不然就要走光了ww。
如果我们从感情线索来看,电影上半段的剧情着重点在凯撒和女王之间,那么下半部分则是围绕安东尼和女王之间的种种来展开的。但女王的总体服装风格并没有因为伴侣的不同而有多大的改变,总而言之仍是华美精贵,大气得体。本篇接细数《埃及艳后》中的女王装│上,继续细数其服饰之美。
21)
后面那个戴黑纱的雕像是凯撒的纪念像,女王正与手下谈话。难得出宫门,头顶需要渲染出王的气质。
22)
请大家观赏皇帝的新衣,金色小船是女王的沐浴玩具,也是配合剧情需要。随后就乘着金色大船来到了安东尼附近的领域,出场的服饰如下...真的不是替身吗...只好赞美胸了。
23)
安东尼上船会见女王,衣服柔和了很多。颈上的金币头像是凯撒,作用可能是刺激安东尼。但这个发型加服饰看着像....老鸨???
下图是上图的内衬
24)
好的干练女王又回来了。
25)
听闻安东尼在罗马订立了婚约的女王强装笑容,但是衣服很好看
26)
法老+王的服饰即视感
27)
大红色的美艳扮相,女王正在与安东尼谈话,注意下面的对话是连贯的,所以女王后面的戏份几乎是一个场景换一套衣服,头饰还是闪闪。
28)
变成白色服装了,速度太快了!
29)
道士女侠即视感
30)
安东尼最终没有娶屋大维的姐姐屋大维雅,与女王结婚了,开始商讨与屋大维作战事宜。女王的头发是爆炸💥头??整套服装超出了我的审美力..
31)
土黄色裙子款式挺好的,眼睛好看!
32)
安东尼与屋大维开战,选择了海上作战,女王的作战指挥服(其实没有指挥
33)
双方作战时,女王以为安东尼已经败北,开船回埃及,安东尼看着远去的女王无心作战,开着小船跟上了女王的大船,上船后后悔了,身为战士却临阵逃脱群龙无首,安东尼郁郁寡欢,女王心情也很是忧郁。橘色还是比较适合女王的颜色,灰青色的外套、波浪卷呢的发型,如果现场看应该气场更强吧。
颓废的安东尼,安东尼和女王最大的区别就是,女王是为了权力财富而爱,但安东尼认为爱高于一切。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安东尼在看到女王驶船归去的时候不顾一切地追上了,但对士兵和战事造成的伤害也是实实在在的。
34)
女王的保守装
35)
女王的议事服
36)
经典的红与黑配色,这样还是好看的
37)
女王的家居服
38)
橘色🍊加白色,下图是cosplay麦当娜造型吧..
39)
安东尼以为女王死了自杀,女王追随其后自杀。浑身金色的服装是她第一次见安东尼穿的衣服,是为了让安东尼在另外一个世界能把她给认出来。也就是凯撒在位时,女王从埃及到罗马城的服装。
严格说来,如果我没数错的话,伊丽莎白泰勒在《埃及艳后》中的服装有38套,和在网上看到的65套差距还是有点大。如果真是65套,四个小时的电影平均4分钟左右就要换一套衣服。但就38套来看,平均6分钟就要换一套衣服,有些画面仅一句对话的功夫就换了一套衣服还是太失真了。可以肯定的是以现在的审美去审视这部电影中的华服们还是很失偏颇,毕竟时代和历史的原因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伊丽莎白在本片中的演出显得很僵硬,把女王塑造成了一个比较面瘫的人物而且失之生动...虽然这不妨碍她在3年后凭借《灵欲春宵》获第3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但是《埃及艳后》里的剧情是很对得起史诗大片这四个字的,剧情和史实没有太大的出入,作为了解历史的教育片有很大价值!细数其中的女王装嘛,也是一时兴起的事啦。
图片来自电影截图,欢迎指正。
《埃及艳后》这部电影因为是女主的关系,强行洗白女王,把安东尼编排成了一个女王的附庸,弱化了他。实际上罗马三巨头加东方总督的身份和权力比女王高多了,埃及只是罗马的一个附属国,如同清朝和朝鲜,只不过埃及富庶,掌握地中海和东方的贸易航线,是罗马的粮仓和金库。
前三头和后三头时期的罗马共和国是空前强大的,东方列国都只是罗马的钱袋罢了,女王想要恢复亚历山大时期的帝国是完全不可能的,然而她错误地以为女人只要征服男人就能征服世界。实际上罗马人的荣誉感和爱国心是爆棚的,就算安东尼把整个罗马送给她和她儿子,她也不可能统治得了,野心太大能力太小。
而且影片篡改了女王历史上的两大黑点,其一是女王在战况最激烈的时候背弃安东尼擅自逃跑,洗成女王以为安东尼战死所以只能回去保护儿子;其二是女王派人谎称自己已死骗安东尼自杀,洗成那人因为暗恋女王而故意欺骗安东尼。
关于历史上的埃及女王,其实是个被严重高估的人物,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完全没有影视剧里那么神奇。 没错,她作为一个女人来讲是极其富有魅力的,美丽聪慧,高雅风趣,才情横溢,通晓多国语言。然而撤下光环看看,她只是凭借勾搭上凯撒和安东尼这两大伟人而扬名于世罢了。 凯撒只是把她当个情妇,什么也没有留给她和他的私生子,可谓无情。真正成就她的传奇之名的只有安东尼。安东尼因为她而堕落,最终因为她而失去了江山,甚至因为她而丢掉了性命,这样的祸水魅力古今中外都会津津乐道,渲染为传奇的。 如果安东尼在四十七岁那年死在帕提亚(今伊朗)的征战之中,她就根本不会有这样大的名声,人们提起她也只会说这是两位罗马统帅的情妇罢了。 女王所精通的不过是后妃之于君主的邀宠献媚之术(她和屋大维娅争夺安东尼的手段极其厉害),如何讨好男人和吹枕边风倒是蛮厉害的。 然而她不了解罗马人的规则和底线。她的政治才能和战略眼光也完全撑不起她庞大的野心。 她根本不懂罗马的政治,所以她引诱安东尼把几乎半个罗马送给她和她的儿子,和她这个外国女人结婚,做出在埃及办凯旋仪式,遗嘱葬在埃及等卖国行为。 她又是个军事白痴,却不甘寂寞,控制欲强大,屡屡插手安东尼的战略和战术安排,软硬兼施撵走了那些从罗马赶来支援安东尼的元老。最后又在亚克兴海战时因为畏惧战场残酷而擅自逃跑破坏了安东尼的阵型,引得一部分海军进退失据,不得不阵前降敌。安东尼丢下鏖战中的将士去追赶她,最终全面崩盘。 最不可思议的是她在最后屋大维即将进到亚历山卓的时候还妄想和屋大维谈判,用安东尼的死和托勒密王朝的财富来交换她儿子的王位,因此把安东尼骗得自杀。 结果呢,她被屋大维涮了一把,最后啥样没有落下,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另外,我觉得安东尼对她也不是一见钟情,尤其是在她生下龙凤胎后也一直没有去探望她,而是和屋大维娅在他最喜欢的雅典安安稳稳地生活了三四年,并且生下两个女儿。 女王对他的曲尽迎合和温柔小意之所以能吸引他,多半是因为女王这个身份和财富的加持。一位女王能够如此放下身段,像普通女人一样伺候他,能够满足他的虚荣心。屋大维娅可以给他带来声望,女王可以为他带来金钱,让他有可能借此实现征服帕提亚,成就凯撒未竟事业的梦想。所以人生得意之时的安东尼游走于两个女人之间,并没有偏心哪一个。 女王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能引起他征服欲的强大挑战。只是女王很会玩,很会哄他开心,能给因为在罗马和元老院和屋大维勾心斗角太久,而对政治感到心力交瘁的安东尼一个安宁舒适的避风港。当屋大维娅同样能给他这些东西时,他也就把女王抛在一边了。 真正的变数在于征帕提亚的失败,他在撤退的27天里尝尽了各种痛苦煎熬的滋味,甚至濒临绝望,差点把命丢在那里,加上盟友的背叛,更是让他愤怒和心冷。在这样的时候,女王的赶到抚慰了他的身心。 而屋大维娅的失宠也在此时,原因是屋大维对他的背信弃义(他老老实实地给了屋大维两百艘船打赢了西西里的小庞培,而狡猾的屋大维答应给他征帕提亚的两万步兵却根本没有兑现),让他恨屋及乌,加上女王的温柔乡和枕边风,让他最终蒙蔽心窍,和屋大维娅离婚,从此走上不断作死的不归路。 应该说,他后来彻底坠入爱河已经不是正常而纯粹的爱情,而是意志消沉破罐子破摔之后对于女王的依赖,他从女王那里能得到极致的享乐,能够让他借助醉生梦死来逃避政治军事上的失意罢了。
英雄气短之后,免不了被儿女情长所累。 亚克兴的逃离战场让他的锐气全部丧失了,在女王的船尾坐了三天不吃不喝也不同女王说一句话,他有理由痛恨坑害他这么深的女王,但他从始至终一句对女王的责备都没有,这是彻底的心灰意冷,连愤怒都懒得了。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他还爱着她,所以从始至终都没有和她争执过,更没有像这部电影里那样打她骂她。
第二年屋大维给女王写信,说只要杀了安东尼,她的儿子就能保住王位。她就派人和败退回城的安东尼说自己已死,骗他自杀。
她大概并不知道,在之前不久,安东尼曾经写信给屋大维,要用自己的死换女王的王位,被屋大维拒绝。显然屋大维是故意涮女王的,就是想向世人证明这个埃及女人根本不是真心爱这个罗马男人的。 历史上凯撒从未承认凯撒利昂是他的儿子,遗嘱中只字未提她。而安东尼在遗嘱中把他的一切都给了她。
垂死之时在她怀里还为她操心,做后续安排,希望能让她在屋大维那里好过一些。他说他是个罗马人,最后也是被罗马人征服的。这说明他心里还是以自己是罗马人而荣耀的,然而他还是为了女王放弃了他的荣耀。
我觉得美剧《ROMA》里女王的形象其实更符合历史,指的不是外貌,而是头脑和行为,并不是一个女政治家,只是一个野心勃勃却无大略的女人罢了。63版《埃及艳后》主要是以莎翁剧为蓝本创作的,对女王美化太过,以至于观众对她的印象定格,反而难以接受她的不完美一面了。 再说屋大维娅。 屋大维娅和屋大维一样总是一副白莲花形象,道德的光环笼罩全身。然而到底是真圣母,还是腹黑,抑或是屋大维的宣传需要,目前没有办法确定。只不过她表现得越是贤妻良母,就越衬托得安东尼抛妻弃子无情无义,侧面打击了安东尼在罗马的人望。 安东尼一生娶的四个女人都不省心。安东尼娅和他朋友通奸给他戴绿帽,富尔维娅野心勃勃勾结他弟弟叛乱,屋大维娅圣母白莲花衬得他成了污泥,克娄奥帕特拉坑害得他又丢江山又丢命。 妻子本应该是他身心俱疲之后疗伤休憩的港湾,然而这些不省心的女人总是给他拖后腿,损名声,最后更是毁灭了他。玩弄感情者,最后总会被感情所反噬,也是报应不爽。
亚克兴海战,影视剧和纪录片总有各种给女王洗地和推卸责任的各种解释,昨晚在b站看《埃及艳后》的时候弹幕里出现了大量骂安东尼是垃圾懦夫渣男配不上女王之类的言词,忍不住想说点什么。
以下内容基于史料而非剧情。 没错,安东尼的确是昏庸作死负主要责任,但能说这场海战的失败女王没有一点责任吗? 如果不是女王坚持要海战,贿赂安东尼的手下,逼走安东尼的朋友,再三劝说安东尼弃用自己强大的陆军,而在不擅长的海上用不适合的战舰,在缺少熟练水手和正规海军的硬件劣势下与海战天才阿格里帕对敌,安东尼会在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吗? 当然,既然肯定会失败,那么能不能不要以那么令人蒙羞,毁掉一世英名的耻辱方式战败呢? 战前安东尼部署军队的时候一个百夫长对他呼喊,“您为什么不信任我们身上百战的伤疤,而把希望寄托在一堆烂木头上呢?” 一生善于雄辩的安东尼在听完这句话之后的反应竟然是无言以对,只用眼神和手势示意对方听从他的命令,然后离去。也许在大战之前,他就知道自己是错的吧,然而为了取悦女王,他已然放弃了理智,开始听天由命放飞自我了。 女王坚持要海战,无非是想要显示自己的存在感,证明自己的价值,炫耀埃及的威风,以便把安东尼牢牢地捏在自己的手掌心儿里,来实现她的儿子继承王位,共治埃及罗马的雄心壮志。她已经让安东尼在遗嘱里把半个罗马都送给埃及了,然而她还是觉得缺乏安全感,所以她要操控安东尼和屋大维的决战。 具体过程就不说了,就说说女王为什么突然撤退。 影视剧和纪录片里的洗地主要是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女王以为安东尼已经战死了所以她只能回去保护她的埃及。 这个说法根本不见于史学家的著作。而在史料里,战事处于最残酷的胶着状态,安东尼只是初露颓势。然而第一次亲眼目睹血肉横飞,浓烟滚滚,惨叫震天的残酷战场,女王作为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女人,胆怯了。 她根本不和安东尼联系,也没有冷静地从容撤退,而是冒冒失失地带着埃及的船队从安东尼船队的阵列里冲出,破坏了原本安东尼再三命令要保持住,听指挥才能行动的阵型,导致他的船队措手不及,开始陷入失败的泥潭。 第二种洗地则是说安东尼在战前就决定借着主力和屋大维主力接战的机会掩护后方的女王船队撤退,自己负责断后,一前一后撤离战场。 这种说法更是经不起推敲。如果真是战略撤退,那么女王船队为什么要冲坏安东尼船队的阵型?安东尼看到女王离开的时候为什么会突然失魂落魄,抛弃自己的军队,放弃一切,只紧紧地追随女王的旗舰而去? 安东尼登上女王的旗舰之后,一直不肯和女王说一句话,见一次面,只一个人捂着脸坐在船尾,粒米未进地坐了三天三夜。 他明知道陆地上还有他的十几个军团原地待命,等着他的指挥,那还是他剩下的最后一个翻盘的机会。然而他从始至终也没有下达任何命令,完全放弃了最后的机会。甚至在海上的残兵败将和他的朋友们坐船赶上女王旗舰时,他把一船的金银物资都分给了他们,叫他们各自散去,不用再追随他了。 可以说,在他眼里爱人对他的背弃,是比失败甚至是死亡更可怕的东西。为了紧紧追随爱人不被抛下,他抛下了自己的一切。 从他的这些反应看来,说女王的逃离是两人事先约定好的撤退,是多么的不值一驳。 即便如此的愤怒和痛苦,他也始终不肯开口责怪女王一句。在躲着女王三个月后,他最终还是释然了,失去一切,输的不能再输,不如在女王的怀里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温馨时光。 爱情让他如此昏庸,如此堕落,如此颓废。然而在屋大维军一路进发向亚历山卓的时候,他还怀有自己一贯的天真,写信给屋大维,想用自己的死来保全女王的生命。自然,被屋大维拒绝了。 然后天真还在持续,众叛亲离,穷途末路的时候,安东尼最后又被女王骗了,还被骗的自杀。他说,女王的死让他失去了活在世上的最后一个理由。 随后又得知女王根本没死,是故意骗他的。这个时候的他连一丝愤怒和怨恨也不再有了,有的只是可以看到女王还活着的喜悦。 他最后对女王说:“请多回忆我们在一起度过的那些快乐日子,为那些美好的时光而高兴。不要因为我遭遇厄运落到如此下场而怜悯,毕竟我曾经辉煌过。即使最后的结局也是死得其所,作为一个罗马人最后被另一个罗马人打败而已。”(出自《希腊罗马名人传第21篇》) 安东尼并没有对不起女王,所以女王的粉丝们,还是对他稍稍宽容一点吧,毕竟他只是个因为爱着女王而倾尽所有,葬送一世荣光的可怜虫。少骂两句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凯撒,都能当奥古斯都的。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男人的爱与雄心从来不可兼得,这个女人太贪了。
姑娘。我想说你真美。当你带着那100个LV皮箱、52个Hermers皮包、30个Chanel手袋、5条狗、15个造型师、10个秘书出现在1957年的嘎纳时。你真是个女皇。
三天终于看完。罗马建筑,埃及风情,极度奢侈,史诗巨制,华丽外壳内里却苍白无力,感情戏腻腻歪歪十分不喜。看点都集中在艳后变装秀,一个场景一套衣服,还有在罗马见凯撒埃及王后的排场壮观得我下巴都掉了。最后自杀穿的黄金衣美艳绝顶。泰勒的身材事业线都恰到好处真是赏心悦目。
电影美术史上的里程碑,场景确实美轮美奂宏伟震撼,但是很多穿帮细节让人调戏。比如前半场女王跟凯撒讨价还价时候居然提到玉米,古埃及时候哪来的玉米?用近代欧洲礼仪去套古埃及和罗马的礼仪反而让人疑惑。本来该完美的作品在后期海战火拼的时候直接让人出戏,古埃及时候海战就拼火炮了??
伊丽莎白泰勒是独一无二的埃及艳后
太长了。。演员很好看啊,虽然有点无聊,不过放在那个年代算是很好的了
如果凯撒是秦始皇,那安东尼就是项羽,而刘邦自然只能是渥大维,艳后是吕后与虞姬的综合体。从这个角度说,东西方政治的本质是差不多,弱肉强食的规则没有因为文化语言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凯撒和安东尼的区别在于能否分清楚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政治,而渥大维不需要爱情。可怜的艳后唯一的武器只是美貌。
开头竟放了足足有两分半的音乐才出现20世纪FOX的标志,大片的大排场。。Cleopatra is a confusing woman, 不能否认,她带有政治目的的诱惑中还是有爱情成分的。尽管这片子不是很有意思,不过鉴于是60年代的彩色史诗巨片,演员演得也很好,所以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嗯,场景很华丽。不过,这片子竟有4个多小时啊。。
精致无比的服装和场景,满足了我的视觉享受。看本片之前最好先维基或百度百科一下三位主人公(埃及艳后、恺撒、马克安东尼)的大致生平,这样你会更喜欢本片。克娄巴特拉是古希腊的最后一位君主,但本片并没有把她写成红颜祸水的荡妇,她用智慧让苟延残喘的古希腊多存在了十几年。
从此对埃及神话、传说很向往了就 特别是她死的那段
再次上演凯撒必须死,从凯撒到安东尼,埃及艳后在片中的地位渐渐提升,并逐渐主导。泰勒各种换装、换发型和头饰,尤其是那套黄金衣真炫啊。几个大场面不错,也玩起了人海战术,不过海战那场虽然是实景,却打得乱七八糟的,一点也不帅。
“多高贵的君主,最后都不过如此。”“我的一生像一场梦,一场别人的梦,如今,我要做自己的梦,一场永不醒来的梦。”
已经无法形容了,虽然不是史上投资最高的,可也够烧钱了,烧衣服烧建筑烧装饰可是也没忽略了情节感情和人物,虽说凯撒被神化了安东尼变废柴了可是克里奥佩特拉饱满了就足够了,玉婆啊玉婆。。。。那锃白锃白的皮肤还有那圆润的小身材,美呆了美呆了
前半部挺好看的,普遍玩家比较高版的GOT什么的~但后半部突然智商水准急降,艳后一手好牌都不知道怎么作死的,最后还愣是变成了个真爱狗血故事是怎么回事。。。以及,埃及每次出场都充斥着一种拿钱砸人脸的土豪感,难怪这部把人家片场都差点拍破产了~
大量的古代宫廷、战争场面,在没有特效的年代采实景拍摄,奢华壮阔程度空前绝后。但叙事平庸,像四小时的流水账,凯撒、安东尼、克娄巴特拉等古代风云人物都缺乏真正的魅力。
伟大的道具,老娘就玩真的,就是你福克斯破产,老娘也爽过了
奥运会开幕式的排场
【古埃及托斯密王朝/Cleopatra/8.8】失权后的政治牺牲品。虽聪慧过人,政治手腕高明却被后世归名为“妖女”;满腹经纶却因罗马政治需求塑造成“毒妇”。说到底是个懂七国语言、精通科学文学艺术、挑战了传统道德观的女权主义者。因不同才吸引了凯撒和安东尼的目光,多了的还有份尊敬。
50年纪念版,4个多小时。这片至今仍是历史上投资最高的电影,60年的4400万美金,相当于现在的22亿人民币,虽然当时差点害的福克斯破产,但片子公映10年后竟然回了本,好莱坞电影的盈利模式还是禁得住考验的啊。泰勒当年开出100万美金天价,最终靠打官司拿到700万美金,在今天看来竟然觉得是良心价了。
Cleopatra作为一个女人,带着她的爱,处身在这个男人必争之地,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甚至美过了她本身,美过了她的爱情故事以及她的身世和宿命。Cleopatra is a confusing but also amazing w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