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反”派》看下来是一部让人觉得很轻松的电影,故事呈现和演员表演都是无厘头、喜剧化,是一部观看下来无负担的喜剧片。
有些电影,还没开始看已经开始笑了。 比如这部《大“反”派》。
光看演员阵容就会和家人去影院看一看。从主角到配角都是熟悉的喜剧演员,宝贝儿、魏翔、贾冰、尹正、王迅,还有参加过一喜二喜的演员,从主角到配角,都会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
电影的故事内核也是建立在“错位信息”上的喜剧故事。一个十八线小演员,妄想靠着“脱裤子”博出位,在事业和家庭都没有顾好时意外失忆,误以为自己真的是一个坏蛋。
影片主角在这种错误认知下从迷茫,怀疑,到接受的过程,虽然搞笑,也体现了小人物的心酸。
当毕超认为自己真的是个反派,开始行动绑架时,各种阴差阳错,让他看起来又怂又勇,喜剧冲突拉满。
不得不夸一下电影的蒙太奇剪辑,让故事并行叙事也不凌乱,值得夸一夸。
关于喜剧电影的梦幻联动,在这部电影里也有不少,比如看到尹正开出租,立马想到《飞驰人生》,看到魏翔是大腕,会联想到《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我觉得国产影片里这种联动和致敬以后可以多来点,喜欢这种非常有意思、跨次元的互动。
这部电影给到我一些惊喜的点是:
1、这部电影最令我激动的点是,电影中集合了多位曾参加过国内知名喜剧综艺的喜剧演员,喜剧配角阵容之强大,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比如开心麻花的魏翔、常远;欢乐喜剧人中的贾冰;一年一度戏剧大赛中的天放、酷酷的滕、吕严等,都在这部电影中有客串。所以,倘若你也曾看过欢乐喜剧人、一年一度戏剧大赛这类的喜剧小品节目,一定能懂,隔几分钟就能看到一个喜剧演员出现时的心情。说实话,真的有种“爷青回”的赶脚。
2、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本身走的是一种轻喜剧的路线,这个电影像一个大“小品”中包含了很多小的“sketch”的片段;而每个小的“sketch”的片段单拎出来都是一个很好的段子。比如:一开场,毕超对着导演试戏,投入进去后,随手抓起了桌上的手枪,以为是道具,就对准了导演的头发就扣动了扳机,结果其实是个打火机,把导演的头发燎着了。旁边人一句吐槽特别精辟:“本来是悬疑惊悚片,现在改‘烧脑’片了”,类似这样搞笑的小吐槽和片段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到时去影院自己体会,在这里就不过多剧透了。
3、最后想说,电影中,毕超作为一个不知道几线的小明星,他那种特别想出名、特别想有个像样代表作、对他的演艺事业特别热衷的心情,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看后是真的挺有感触的。因为这份热忱和投入,使得他在努力挣扎向上爬的过程中,逐渐模糊了生活和事业的边界,也才导致因事故造成失忆后,引出种种无厘头的笑料。而看完这部电影后发现,我这样一个普通人,有时也会犯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的问题,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不但自己失掉了生活中惬意的部分,让自己变得很辛苦,同时也没能让自己变得更富有亦或更快乐,那这又是为了啥,何必呢?电影结尾其实也给了每个观众一个很好地去反思自己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的切口。而我也希望每个正在经历生活或者工作“毒打”的人,都能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以及拥有美好的生活~
补充一点:电影中有很多“致敬”经典电影的桥段和片段,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模仿《教父》和华金·菲尼克斯版《小丑》跳舞下楼梯的桥段,你还看出了他“致敬”了哪些电影的片段呢?欢迎留言讨论。
很荣幸在现场看到了一众影人,导演,和演员.今天的观影体验极佳,电影《大“反”派》成功的从喜剧类电影中脱颖而出,在观影过程中能够看到本片致敬了一系列经典影片,其中个人认为尤为突出的一部分是犹如诺兰导演导演的影片《记忆碎片》一样,主角均失去记忆,且通过手段来达到目的.细腻的剪辑手法和导演精湛高超的制作水准,将本片推向高潮.本片将于今年4月4号上映,推荐大家前往观看.
看了这部清明档唯一喜剧,一票堪称囊括半个喜剧圈的豪华阵容的喜剧人联手奉献了这部充满了荒诞和幽默的合家欢喜剧电影,带来的不仅仅是笑料百出的状况和状况百出的人格切换,还有一个普通人的梦想和现实的激烈碰撞。 这是一个十八线底层演员的拼搏史,这是一个普通人苦苦挣扎的心酸泪,毕超,作为一个自以为有天分的演员,在演艺圈混迹了二十年仍然没有自己的主演作品,名片上的代表作后面是无言的空白,为了戏中的角色,在红毯之上自导自演了一场疯狂的闹剧,然而在拍摄现场得到的只是导演无尽的嘲讽和否定,于是他开着那辆禁止驾驶的道具车,就此驶向了一条状况百出的荒诞之旅。 作为一个演员,毕超是有梦想的,他看着同期的演员功成名就,票房30亿,自己却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角色,于是他梦想着自己获得成功,他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对着镜子苦练台词,磨炼自己的演技,然而如他自己所说:“我长了一身腹肌,却手无缚鸡之力”,抛却他那个自以为是的演员身份,除了自己的女儿,他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同,剩下的只是一个底层的LOSER,和那车祸现场遇到的拉货三兄弟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入戏太深也好,头部撞击也罢,车祸之后的他成了“通缉令”上赫赫有名的通缉犯,还有了一个必须完成的“绑架大富豪”任务,于是他沿着脑中支离破碎的记忆开始了这段现实中的“大反派”变身,开始了这段充满了轻松和搞笑的“绑架”之旅。 纵观全片,作为一部适合全家老少一起观看的合家欢喜剧,男一的包贝尔自不必说,各种影史上的经典角色附体,把一个失忆之后入戏太深的演员演的入木三分,戏中设定的“莽”和现实中的“怂”2个人格称得上是一秒切换,堪称川剧中的变脸,作为对手戏的其余各个喜剧人也都各自演技在线,贾冰的“自燃”,李嘉琦的“认清现实”,魏翔的“大牌”,克拉拉的美艳动人,尹正的“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还有周大勇、马旭东、王喳喳三兄弟的索赔人生,称得上是千人千面,称得上是笑料云集。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毕超的“大反派”变身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演员的荒诞入戏失忆,而是一个普通人对于事业对于家庭的的错位关注,本来是为了家人能过的更好,没想到却在忙碌的生活中忽视了对妻子、对女儿的关心,不得不为之感到唏嘘,正所谓半生追逐名利,回首已成云烟,失败的事业自不必说,原本和睦的家庭也蒙上了一层阴影,只有认清自己,回归初心才能重新获得家人和孩子的信任。 一个不入流的演员,一场阴差阳错的车祸,就此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大反派”的诞生 ,每个人都曾经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是喧嚣过后认清自己,当走到人生岔路口的时候回头看看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家人,那久违的会心一笑才是最大的幸福。
电影名字叫做大反派,其实是一个一点都不反的大反派。一点都不恐怖肃杀,还很搞笑,是关于一个演员的入戏太深闹出的一系列笑话,我在电影院看笑得肚子都有点痛了,笑点安排的非常密集,到最后还搞得挺感人的。 喜剧片嘛,图的就是一个轻松哈哈一笑而过。真的很少有几部电影是讲关于片场的故事的,这个故事就是讲的演员入戏太深的故事。俗话说得好,不疯魔不成活。这是不封魔不入戏啊!当周围的演员都认为主角是疯了,也就意味着他的形象彻底活了。也是因为这一次失忆一般的入戏经历,让他彻底认清了自己。之前他为了拍戏博出名连裤都脱了,为了争夺一个反派角色结果就差把枪指在导演脑袋上了,时常不在家,也没法顾家,这次拍戏让他真正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温暖。一间小屋一头犬,老婆女儿热炕头。两个人相爱的时候,连在矮小的出租屋里一起嗦方便面都是快乐的,在大海边许下誓言,生下女儿。然后一声枪响,回归现实,让人清醒,也是好戏一场。 电影人值得回味的东西还挺多的。真的很喜欢魏翔老师的表演。不知道为什么,我看他咧着嘴露出两颗大板牙,都有点想发笑,真的是喜剧角色担当了! 场景里面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家庭和三个小喽啰的对决,哥仨cos超级英雄,一家子cos西游记,来了场英雄大PK,也是很有意思的。 到最后千万不要错过后面的花絮,不看这电影真的不知道,原来在片场也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有这么多的特效厅,有这么多的绿幕以方便后期,在某些特殊场地表演真的很容易让人笑场啊!原谅我入戏太深!笑了很久!出了电影院,嘴角还是勾着的,看这个电影心情是很容易好的。
观看包贝尔新片《大“反”派》的一大乐趣,就是在银幕上寻找喜剧人的脸。
除了包贝尔和小辣李嘉琦两位主角,贾冰、魏翔、杨皓宇、于洋、尹正、王迅、常远、张百乔,还有露脸试水的文章,从喜剧大赛脱颖而出的吕严。以及一些可能叫不出名字,但早已是国内喜剧电影“配角钉子户”的王成思、周大勇、马旭东等等。
感觉包贝尔靠着圈内的人脉,竭尽所能拉来了所有演员,陪他完成了这部袒露心声的作品。
有关该片的观感“可大可小”,从“小”的说,全片围绕着包贝尔的事业、家庭和离奇遭遇展开;从“大”的说,通过追逐梦想、求而不得,感受了真正的罪恶与杀意,演员包贝尔终于理解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所有的捧腹大笑都是铺垫,从不被看好到默默行动,包贝尔亲身示范了如何从低谷奋起,逆袭反转为人生赢家的全过程。
《大“反”派》有一个简单清晰的故事架构。
前半部分是融合了当下热点的《喜剧之王》。混迹于影剧圈底层的小演员毕超(包贝尔饰),苦苦追寻着成名走红的机会,甚至不惜干出“红毯脱裤子”这样的损招,结果却因为呆萌个性屡屡与机会擦肩而过。
过分投入逐梦演艺圈,却忽视了对爱人吴雯(李嘉琦饰)及孩子的陪伴。
开场一段试戏的闹剧,毕超拿着道具手枪把导演的头发点着,已经营造出轻松欢乐的氛围。贾冰演导演,杨皓宇演助手,于洋拿着灭火器一顿狂喷,顺利引来台下一阵阵哄笑。
这之后,魏翔、王迅依次出场,对应的角色都是各自最拿手的戏码,自然是驾轻就熟。
魏翔饰演当红男星,几乎就像从《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片场走过来客串一把;王迅饰演的场务,延续着《八角笼中》《我们一起摇太阳》等作品一贯的“冷面笑匠”风格,承担起了建立剧情转折的关键功能。
笑星扎堆,搞笑金句简直是随手拈来。
“我长了一身腹肌,却手无缚鸡之力。”
“我有眼不识东山。”
“你在教我做人吗?”
韩国美女克拉拉也多次露面,本次继续承担着赏心悦目的功能。
反而是小辣女士,完全跳脱出以往的搞笑形象,演绎了一位严谨独立的现代女性,也与包贝尔配合完成了家庭情感的冲突和转折。
最令人惊艳的莫过于尹正的“Call back”表演。
他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呼应了《飞驰人生2》,几段出场均是有效笑料。
因为乘客没钱付车费,他直接把人又从目的地拉回起点;
因为孩子懂事乖巧,他一边抹泪,一边直接为乘客免单。
这份混搭戏谑的风格,让观者想起了过往的喜剧经典。一开始的《喜剧之王》,演员带来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飞驰人生2》《西虹市首富》,好些段落又有当年港片的气质。戏仿出来的“小丑”段落,则是完美call back影迷心中的诺兰。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所有的笑料之下,自然有五味杂陈的人生底色。
演艺圈逐梦的曲折艰辛,是第一层面的黯淡底色。
就像《喜剧之王》《红毯先生》,毕超也在混迹影剧圈的生活中,体会到这个行业的人情冷暖。
他梦想着像片中魏翔那样众人簇拥,拥有光环与名气,而后进军好莱坞,成为全球知名的国际巨星。
可是眼前的现实却是无人问津,甚至做出种种“惊人之举”,仍然得不到一个够分量的角色。
当毕超在撞车后失忆,故事进入到第二个层面,那便是真正的罪恶与杀机开始出现。
也就是“送鱼三人组”开启了敲诈毕超、绑架女孩的行动。
影片由此获得了更具张力的饱满悬念,欢乐桥段也自然引向真正的悬疑正剧。
尽管毕超仍然在两种人格间无缝切换,带来诸多笑料,不过三人组制造的阴影,已经是无法忽视的叙事内核。
也是从这里开始,毕超开启了自我审视的进程,以及对过往人生的反思。
他所焦虑的“求而不得”“房贷车贷”“事业困顿”,在真正的危险降临时,突然显得浅显得可笑。
特别是女儿被绑架,爱人被追杀,他才体会到生命与生活本身才最有价值。
女儿拿出乐高积木搭建的奖杯,劝慰毕超回到爱人身边,不要去好莱坞,追逐虚幻的名利光环。故事由此获得升华,包贝尔也借此表达出该片真正的主题。
那就是关爱家人,接纳自己,踏实平和地生活,有梦想固然可贵,但是也决不能因此放弃生活,甚至为此激动疯狂,最终得不偿失。
很有意思的是,包贝尔在《大“反”派》的叙事中,建立起了多维度生命体验的格局。这也是“反”字被打上双引号的隐藏思路。
片中毕超人生的第一个维度,自然是焦虑局促的现实生活。他混迹影剧圈却寂寂无名,背负着生活诸多压力却难见希望,大红大紫、冲击好莱坞的梦想更是遥遥无期。
反派角色,“三人组”中的老二不断抛出:“我不想过得像一只蟑螂。”道出了这个维度的生活真相。
第二个维度,是毕超想象中的戏剧世界。
对现实人生失忆后,他依靠着剧本,为自己架构出了“邪恶反派”的自我认知。
服装、富豪、通缉令、道具尸体、全家福,都成为他进入角色的佐证。
毕超由此获得了两种人格,戏剧人格中的阴鸷、暴戾、嗜血,与他现实人格的善良软弱,开始不停冲突交战。
直到在楼顶上一场戏,与魏翔、克拉拉的“假戏真做”,在飞扬钞票中狂舞的“小丑”戏份,将戏剧人格推动至高潮。
放在悬疑电影中,这就是极为饱满的叙事张力及要素;放在喜剧电影中,则是各种混搭戏谑的原初设定。
还有第三个维度,就是真正的罪恶与危险降临。
与毕超撞车,损失掉价值不菲的金龙鱼,面包车还被开走,正如片中台词:人跑了、车掉了、鱼死了、水逆了。
惨烈的遭遇,引发了“送鱼三人组”,特别是老二内心的真正恶意。
杀机由此产生,直接指向毕超及家人。
还在经历人格交战的毕超,直到面对真正的杀机,才察觉到温暖的生活表象下,真正生冷坚硬的本质。
三个维度的架构,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结构完美契合。
“本我”代表着与生俱来的欲望和本能,遵循“快乐原则”,在片中是以“戏剧人格”做出展示;
“自我”代表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和决策,遵循“现实原则”,在片中则是毕超在现实生活中的状态和反应。
直到经历了真正的危险,才激发出了毕超内心中“超我”的部分,他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深层次的审视,更准确地理解了社会伦理及生命内在的道德判断,通过“至善原则”获得了体悟生命的深层次感受。
包贝尔并未迷恋于任何一个维度,他试图理性并准确地呈现出“本我”“自我”和“超我”层面的生活图景,片中自然将“超我”定位成崇高的目标,但是这个呈现本身,已经为观众提供了选择的可能。
由此,《大“反”派》获得了超越喜剧的力量,悬疑部分和哲学架构,让它拥有了更为沉厚和悠远的意蕴。
包贝尔自导自演的《大反派》在清明假期档位上映,集齐了好多眼熟的喜剧er,辣目李嘉琦、魏翔、贾冰、杨皓宇、尹正、王迅、常远、周大勇、马旭东、喳喳、克拉拉、于洋、魏翔、贾冰、杨皓宇、尹正、王迅、常远、文章、王成思、张一鸣等等,大伙的碰撞之下,产生了很多的笑点。 又因为设定是演员,所以借助这个职业特点,“致敬”加“恶搞”了很多过往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影作品,也创造了很多笑点。 第三个则是因为失忆导致的身份的错位,演员变成戏中人,出演大反派转化为担任大反派,做个坏人的途中又和真正的坏人三兄弟结识,这样的碰撞也产生了很多笑点。 而欢笑之后,电影以喜剧的形式呈现,却隐喻了人性的蜕变与重生。 “人生如戏,我以为我在演戏,却不知生活本身就是一出大戏。” 男主角在追逐名利中逐渐迷失,又在意外和挫折中找回自我。他的身份错位和内心挣扎,仿佛映射了每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迷茫与探索的我们。 用一个小人物的蜕变与重生,探讨了如何在逆境中找到自我,如何在挑战中升华人生。
电影基调比较轻松,喜剧演员齐聚一堂,为这个假期添加一些欢快,让上班族在享受假期的同时,可以释放些许压力。
电影设定比较新奇,讲的是18线演员毕超(包贝尔饰)为成名不择手段,因意外而部分失忆,又因入戏太深,误以为自己是头号通缉犯,在此过程中毕超在发狠和秒怂之间完美切换,说笑就笑、说哭就哭,虽然有点无厘头,但却承担了电影的很多笑点。 下面就讲讲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细节,一是毕超去霸王加油,问工作人员汽油是否“保纯”这个谐音梗;二是打车没钱付款,让司机(尹正饰)又给拉回最初打车的地方;三是药店买药,要了所有有利于提升记忆力的药,但却因没钱付款而引发店员说的一段搞笑台词。这几个片段都是前后对比鲜明、影院笑声不断的地方。
失忆期间的毕超与一伙歹徒有很多对手戏,最后还因此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陷于危险之中。但也因为经历了这些事,让他重新拾得初心,更加珍惜老婆和女儿。让毕超明白,其实名啊利啊,都不如一家人平平安安的生活在一起。即使现实世界中的自己很渺小很普通,但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却是不可或缺的。哪怕生活中只有茶米油盐酱醋茶,只要能够和家人幸福生活在一起,就已经对得起自己的付出与努力。
有一说一,包贝尔的真朋友是真多,被万人唾弃烂大街了还有这么多人来给他捧场。《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票房大卖是不是让魏翔觉得自己行了,咋现在参加活动这么喜欢摆臭脸,真人如其名,喂翔!
清明档期唯一的喜剧了,包贝尔和一众人的卖力演出,也算是众星云集了,希望喜剧能越来越好吧!
包贝儿的电影用三个词来形容就是:努力、用力、费力。每次都想为自己塑造出一种敢演、想演、会演的银幕形象,每次都竹篮打水一场空。作为一个演员和导演,最怕的就是没有印象和刻板印象。当一个演员成为烂片代名词时,想要扭转舆论,就要脱离既有套路,脱离舒适圈,显然这部影片并不在此列。当缝合痕迹过于明显,当造梗能力过于孱弱,一部喜剧片用的都是别人玩剩下的包袱,它所剩下的也许就只有批判价值和警示作用。不过有一说一,包贝儿在喜剧圈的人缘应该还是不错的。即使很多时候有关他们的画面都是一闪而过,但是只要看到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就会不禁嘴角上翘。也许这才是支撑我看到最后的最大动力。
包贝尔又导演翻拍
整体观感还是不错滴,从头笑到尾的喜剧电影不容易。演戏可反派,人生别反派。
一人血书:建议彻查包贝尔和他身后的投资方!
包贝尔尬演,拉着一群喜剧人尬演,小成本,就会大喊大叫,克拉拉颜值和身材缩水这么严重吗,包贝尔这个“大”系列是不是终结了,到底大陆哪些资本在给包贝尔注资
多一星给喜剧大赛熟人。。2024年还能看到剧情如此歹毒(手动失忆手动康复)的电影,是我的遗憾。真的烦透了演员用戏暗戳戳卖惨,说自己生活不易没几个钱,“我不是明星,我只是个普通演员~”,糊弄谁玩呢?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要在清明祝我节日快乐???
6.6.居然不烂是没想到的。借了原版《谁是超级英雄》的壳,内里还是包氏喜剧的魂。从《陆垚知马俐》《胖子行动队》到《大红包》《动物园里有什么?》,“包贝尔喜剧”几乎成了一种亚类型片:还算密集的笑点,亲民的故事和题材,包贝尔卖力又略显尴尬的表演,到了这部《大“反”派》算是又一部炮制范本。各种迷影梗和喜剧类型的结合非常有效,抖包袱也是不管质量只管频率,各种笑料一齐上阵。故事节奏到中段开始紊乱,人物太多太杂略显闹腾,好在结尾收得比较稳。还挑战了不少动作戏,有点韩国电影的意思。这种笑星云集的喜剧小片还是多多益善,比较解压。
毕超的异想世界太有趣了,这部电影简直就是喜剧版的盗梦空间。
起码扣题,包贝尔继续用作品让他的口碑雪上加霜。从上映到下档这速度,良心啊。
巴贝尔的戏路还是一样,但比起以往的很不喜欢,这次算是还行了。这就是一部著名配角大集合啊。
神金啊!害得我笑了一下
哈哈,好久没有这么效果了,顿时心情舒畅很好的一部戏剧
真的,大家全部都是喜剧熟脸!成绩也是非常在线的,看着就很想笑呢!
以为是超级烂,还好是普通烂。
拍成短视频没啥问题,但拍成电影让人感觉这剧组有啥违法勾当的感觉
包贝尔的翻拍速度,韩国供货商已经断货了,法国供货商紧急补位一部《谁是超级英雄》。
为什么还在有人投钱给包贝尔拍电影 匪夷所思
这部剧又让我想起了全场消费的赵公子,果然是坏坏的大反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