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回家

HD

主演:赵亮,葛玟希,关德辉,方清平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2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妈祖回家 剧照 NO.1妈祖回家 剧照 NO.2妈祖回家 剧照 NO.3妈祖回家 剧照 NO.4妈祖回家 剧照 NO.5妈祖回家 剧照 NO.6妈祖回家 剧照 NO.13妈祖回家 剧照 NO.14妈祖回家 剧照 NO.15妈祖回家 剧照 NO.16妈祖回家 剧照 NO.17妈祖回家 剧照 NO.18妈祖回家 剧照 NO.19妈祖回家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海峡两岸一家亲,妈祖建起连心桥

每一个人应该都对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并不陌生,尤其是末尾的情感升华部分: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将大陆这一头和海峡那一头连接起来的是什么呢?电影《妈祖回家》给出了解答:正是妈祖文化,沟通起了两岸的信仰桥梁。

电影《妈祖回家》一开头,就牵引着观众穿越回到了一个悠然自在的过往时代:阳光和煦温柔,路人闲庭信步,二层小楼的阳台上,有位佳人正吟唱着莆仙戏。此时,男主人公阿桂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只不过一出场就被泼了一身的水——恰似他接下来极为戏剧化的悲喜人生。

阿桂全名吴天桂,是个福建莆田的小船主,虽说不上是家产万贯儿孙满堂,但也着实称得上是个不一般的“俗世奇人”,只因他有三房太太——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个大事小情全操持,还有一个盘亮条顺姿色俏。在此之前,阿桂一直成功保持着三房太太之间的微妙平衡,然而,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新《婚姻法》对阿桂来说却宛如晴天霹雳——一夫一妻制规定他只能留一房太太,消息一出来整个家里瞬间炸开了锅:大太太不声不响跑到楼顶上寻死觅活,三太太穿得一身素净整整齐齐跳了河,二太太自然也不甘示弱,让儿子昭告天下说自己吃了老鼠药——别管真吃假吃,气势上首先不能输。急得阿桂一筹莫展,真心没了法子。

当然,暗藏在喜剧外表下的是不折不扣的悲剧内核。阿桂试图带领全家私渡台湾,过上阖家团圆的美好生活,奈何命运造化弄人,不仅落得妻离子散的结果,而且家财散尽,只得当起了黄包车夫勉强维生。归家已然无望,一湾浅浅的海峡,就这样隔绝了阿桂和自己的故乡,徒留终生无可排遣的乡愁。直到阿桂出走半生,归来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他还是最爱捧着收音机听温润婉转的莆仙戏,一边听一边就回到了从前,把和三房太太之间的爱恨纠缠重新经历一遍。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啊。莆仙戏的文化传承,成就了贯穿整部《妈祖回家》的动人亮点与情感泪点。

故事的最后,妈祖文化建起一座坚固桥梁,阿桂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足以见得,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妈祖回家》这一电影名或许寄寓了更加深沉的和平统一愿望:是啊,唯有妈祖回家,才意味着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终于迎来久违的团圆与重逢。

 2 ) 《妈祖回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上世纪90年代,在家中彩电里看到过关德辉站在海边唱歌的MV,深深记住了他。彼时他出道不久,四大天王风头正劲,关德辉出道被誉为“小郭富城”,从外型条件来看,关德辉确实与郭富城有几分神似。到了新世纪,网络下载开始盛行,唱片行业的急速衰落,关德辉也鲜少推出新作。想不到无意看到一部电影《妈祖回家》,他居然在片上出演男二号,看过电影不免有些激动,尤其是这部电影,也正好讲述了海边的故事。

电影《妈祖回家》讲述福建沿海小船主吴天桂与台籍老兵林奇伟阴差阳错交换了命运的故事,里面的台籍老兵林奇伟正由关德辉饰演。解放后,林奇伟因思念家人,想方设法回到台湾与他们团聚,然而却苦无机会。另一边,由演员赵亮饰演的小船主吴天桂也试图偷渡到台湾,原因说来有些无奈,因吴天桂在解放前娶了三房太太,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村委会找上了门,要求他的几房姨太太离婚分家,因为颁布的新《婚姻法》里要废除一夫多妻制。至此,吴天桂与林奇伟在妈祖面前发誓,结为异姓兄弟,决心一同前往台湾。

我们身外内陆地区,可能对妈祖不太了解,这是一位诞生于莆田湄洲岛的海神,也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在台湾,有着1500多万信众,庙宇超过一千座。电影《妈祖回家》中,吴天桂与林奇伟正是依托着对妈祖的信奉,才最终得以与家人团圆。

得益于福建作家王鸿的中篇小说《台北来信》对妈祖文化的诚挚,电影将两位信奉妈祖的结拜兄弟故事讲得曲折动人,也将一段特殊背景下的台海历史精彩呈现。相较于老兵林奇伟的机智,影片中吴天桂的憨厚更引观众有共鸣。

吴天桂虽娶了三房妻子,且三房太太都时常给他脸色看,但他绝不厚此薄彼,始终对三位太太忍让,正因此,三房太太不愿与其分开,吴天桂无奈之下携全家与林奇伟一同踏上了私渡台湾的危险旅程,不料在海中遭遇事故。

初到台湾,人生地不熟,吴天桂做着苦力工作维持生计,即便如此,他仍拼命找寻自己结拜兄弟的亲属,四处打听其家人的下落。有人说吴天桂太傻,他却说:“我们在妈祖面前发过誓。”因为信念,因为对亲情的感同身受,也因为义气,吴天桂从未来放弃过找寻,哪怕流落街头,他也不失信心和勇气。

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终吴天桂完成了自己的承诺,找到了林奇伟的家人。时光如梭,1989年流落台湾的吴天桂终于借奉妈祖像回内地谒祖进香的契机,回到了故乡,这一别已是三十七年。回到故乡,家人重聚,观众也因此等共情潸然泪下。

纵观吴天桂这个人物,虽称不上有勇有谋,但是他以一位平凡的信众的身份,完成了极不平凡的使命,度过了自己颠沛流离却也精彩纷呈的一生。吴天桂的人物性格,让我想起了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诗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哪怕是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抑或是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顺其自然,坚持信念,时间自然会给人们想要的答案。如此说来,《妈祖回家》里刻画的小船主吴天桂,即便是小人物亦不乏诗意。

 3 ) 我说她是国民女神没人会反对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妈祖,相信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名字。

然而如果你不是成长于东南沿海,可能对这位国产“海上女神”并不算太了解。

妈祖实际上起源于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根据文献记载,在宋朝年间,福建莆田湄洲有一女子名为林默,不仅乐善好施,还通晓天文、医理,曾帮助过过往出海的不少渔民与船员。

传说之中,林默甚至曾点燃自己的房屋作为灯塔,去指引暴风中找不到航向的船工们脱险。

在记载中,林默也是因为救助海难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时她年仅28岁。

为了纪念这位勇敢又善良的女性,民间将她奉为“通灵神女”供奉了起来,自宋朝始,湄洲便修建起了妈祖庙宇。

到了明代,妈祖已经发展为庇佑出海者的最重要神明,就连受命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也是妈祖的忠诚信徒。

《三宝太监西洋记》中提到,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路遇惊涛骇浪,整支船队险些被逼返航,征程还没有开始就要划上句号。

郑和因此拈香向妈祖祈祷,诚心打动了妈祖,她显圣立于桅杆尖上,施法让大海与狂风归于平静。

“喝声风,风就不见了风;喝声浪,浪就不见了浪。”

随着时代的发展,妈祖文化也不再只是庇佑出海者风调雨顺,更成为了我国东南沿海最受认可的神祗,甚至连求生育也成为了妈祖的“分管业务”之一。

当然,到了今天,妈祖已经不只是神明偶像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以及无畏艰险、以善为本的精神象征。

湄洲传承至今的妈祖祭典,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时至今日,妈祖庙宇已遍布46个国家和地区,数量高达上万座,敬仰者超过3亿人。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

妈祖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金身巡安仪式,如今也扩展向了全世界的华人聚集地。

就在去年,妈祖首次坐动车买实名车票登上热搜,前往江苏昆山巡安。

妈祖甚至有一张专门定制的实名车票,不仅姓名为林默,身份证号里还体现出了她出生的公元960年。

从妈祖选择一等座来看,她的经济状况应该不错。

在此之前,妈祖已经乘坐飞机去过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妈祖文化同样盛行的东南亚地区。

2018年,妈祖前往菲律宾巡安时甚至是乘坐的游轮。

在实名乘坐动车之后,妈祖又因为实名购票坐飞机前往泰国再度登上热搜。

不仅如此,妈祖的脚步如今已经跨过赤道,同样是在去年,澳洲悉尼举办了首届南半球妈祖巡安庆典。

但要说史上最知名,意义也最为特殊的妈祖巡安,还得是湄洲祖庙金身妈祖横跨海峡前往台湾的两次盛大巡安。

1997年,从未离开湄洲祖庙的妈祖金身,在台湾进行了长达102天的巡游活动,这让极其信奉妈祖的整个宝岛彻底沸腾,这次盛大的巡安也成为了台湾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20年后,湄洲祖庙的妈祖金身再次来到了台湾,这次妈祖共巡经11个县市,91家宫庙,超500万人次的信众朝拜,再一次调动了全岛民众的热情,妈祖所到之处必是万人空巷。

台湾人的妈祖情结,正是源于他们对乡土的眷恋。

两岸第一次民间直航,当时正是以祭拜妈祖为契机开展的。

这也留下了所谓“两岸不通妈祖通”的说法。

如此重要的全球华人文化符号,对很多内陆地区长大的国人而言却是知之甚少,这无疑是一种遗憾。

终于,在11月20日,华语电影史上首部讲述妈祖文化的电影《妈祖回家》,将登陆全国大银幕,相信这将成为更多人了解妈祖文化的一个窗口。

影片改编自小说《台北来信》,以轻喜剧的形式,从小人物的真实生活故事出发,讲述上世纪50年代,福建小船主吴天桂被台籍老兵“哄骗”,历经艰难来到台湾,而又因妈祖之缘回到故乡的故事。

这跨越几十载的一来一回,串联着乡土,维系着两岸人民的情谊。

吴天桂在解放前娶了三房太太,在那个年代无疑是小日子过得很滋润的人生赢家,但三个争风吃醋的太太,也让吴天桂不得不随时化身“端水大师”,令人啼笑皆非的日常故事让吴天桂头疼,也让观众开怀。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新《婚姻法》,废除一夫多妻制。

面临着“三选一”的窘境,吴天桂难以抉择,而三个老婆也没有哪个是省油的灯,各出奇招争夫,让影片的前半段显得妙趣横生。

这样的场面,在今天大概也只能在电影中才能看到了。

为不与妻儿分开,吴天桂全家与台籍老兵林奇伟一同踏上了私渡台湾的危险旅程。

终于抵达台湾的吴天桂,为了信守在妈祖面前许下的承诺,苦苦寻找林奇伟的家人,从未放弃自己的诺言。

吴天桂经历了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甚至一度沦为乞丐,穷途末路之时,他走进宜兰的一座妈祖庙中,受妈祖圣像的庇佑,吴天桂的生活开始迎来转机。

中国人都有“归根”的情结,年纪大了难免会思念故土,吴天桂也一样。

1989年,离家36年的吴天桂捧着当年带去台湾的妈祖圣像,和200余名妈祖信众乘渔船前往莆田湄洲岛谒祖进香,实现了他回家的夙愿。这个时间节点,也是两岸隔绝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民间直航。

虽然故事颇具传奇色彩,但毫无疑问无论是吴天桂还是林奇伟,都是在大时代下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与我们银幕外的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共通的。

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去呈现大时代的动荡变化,是《妈祖回家》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它告诉银幕外的观众,两岸同胞一家亲。

除了当之无愧的“隐藏女主”妈祖外,影片中还呈现了另一种地方特色文化莆仙戏,让影片展现出了从未在大银幕上出现过的闽南风情,而莆仙戏的传承,也在影片之中成为了一个贯穿全片的重要符号。

导演在谈到影片创作缘由时说:“现在能将两岸同胞的内心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是文化,一个是乡情。”

《妈祖回家》正是以文化为纽带,着重刻画了每个普通人心中都难以割舍的故土乡情。

在豆瓣上,《妈祖回家》的短评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评价就是“出乎意料的好看”

很显然,《妈祖回家》并非一部主题大于内容,形式大于意义的影片,而是主创们走心、用脑拍出来的一部真正能让人更加了解妈祖文化的电影。

妈祖文化一方面是博大中华文明中备受世界认可的绚丽组成部分,一方面也是联结两岸民众故土乡情的一条线索,不论是文化本身,还是文化背后所代表的精神,都值得被更多国人所看到和了解。

就像《冈仁波齐》曾经藏传佛教中的朝拜文化带向全国观众,11月20日,我相信《妈祖回家》也能让更多人真正感受到妈祖文化的魅力。

 4 ) 信仰是人与人间最好的纽带,《妈祖回家》掀起两岸原乡情

妈祖文化是中国两岸百姓的集体乡情记忆,在沿海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渗透力。

电影《妈祖回家》选在这个时期上映意义深远,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安居乐业,中华文化的“原乡召唤”也体现在对祖籍的重视,怀乡情节一直是两岸民间交流重要部分,这部电影恰好符合以上特质。

在电影《妈祖回家》中就有代表妈祖文化的镜头,吴天桂为躲避一夫一妻制的约束,他带着全家坐船出逃台湾,一路奔波手里不忘捧着妈祖佛像,这处情节很好的解构了莆田渔村的风俗习惯,也为他后来的怀乡情节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妈祖回家》以福建小船主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建国初期阴差阳差的人生故事。

对大家来说,最先注意到的可能是妈祖文化和封建后期一夫多妻的宅院色彩。但如果你看完全片,可能更发现它充满了各种啼笑皆非的情节,非常有黑色幽默喜剧气息,并不是大家印象中刻板单调的“离乡到归乡”式叙事,整片始终有着浓浓的烟火乡情

在中国,关于妈祖的影视作品并不少,近年来的有《妈祖》、《天后》、《妈祖外传》等数十部影视作品。

关于妈祖文化的传说,我最早是通过三十年前的电视剧《戏说乾隆》了解到。剧中,不仅写了乾隆的爱情,还有他的政务、武功,和失意与失落。其中在《戏说乾隆续集》中有一段情节就是妈祖庙的贺寿礼被盗,引发乾隆下江南邂逅民间子女的爱情故事。

而在《妈祖回家》同样有关于家族、夫妻的伦理文化情节。解放前,莆田的小船主吴天桂娶了三房太太,大的出身名门,二的持家能干,小的温婉娇可。新中国成立后,改革春风也吹到了小渔村,新的婚姻法颁布,只能一夫一妻制,这下让吴家上下炸了锅。出人意外的是,让女性自由是为了让女人们获得更平等的空间,岂知吴家这三位太太谁都不想离开家,谁也不想跟吴天桂离婚。

相比时下年轻人的“端碗”功力,我提名年度“端碗大师”头衔颁给吴天桂。既然家里闹得鸡飞狗跳,谁也不肯退让,吴天桂只能另想高手。有次,他从别处听说台湾仍可以一夫多妻制,连夜灌醉三房太太糊里糊涂的跳上了大船,踏上了异乡漂泊之路,这一去就有了他后来阴差阳错的命运。

不管你能不能理解,在信众心里,妈祖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相传,祖建沿海地区一个基层派出法庭,审理一件民间借贷案。面对原告的起诉,被告矢口否认借过钱。审判长对被告说,你敢不敢对着妈祖发誓你没借过钱。被告是个渔民,沉默良久后,老实承认借了钱。

在电影《妈祖回家》中也有这样的信仰内涵。片中有多处细节体现了妈祖文化中仁爱和救民于难的精神。吴天桂在海上遇难,后来他和老三被冲到海滩上。虽然落魄上岸,他怀里仍捧着妈祖像,这正是“妈祖会救百姓于危难之中”的信仰符号。而在吴天桂得知林奇伟骗了他,原来他千里迢迢想投奔的台湾并没有一夫一妻制,回看他的出逃实则是一个悲剧。这时,吴天桂本应恨他咒林奇伟 ,但他却仍不忘帮助林的家人,因为他始终记得林为他挡了一枪。

这说明,在信众心里,仁爱的道德观念是潜移默化的,这也就有了后来父子重逢的因果关系

老把头、妈祖、关公是民间信仰中的人物崇拜,究其原因,是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人提供良好的道德选择和精神力量。本周五11月20日,电影《妈祖回家》在各大影院的上映。无论是乡土身份的认同,还是心理愿望的传递,它值得被更多观众看到

 5 ) 《妈祖回家》海峡遥相望,此心安处是吾乡

文/桃妖不是妖

小时候看电视,闽南人都喜欢拜妈祖。出海捕鱼、婚丧嫁娶、金榜题名,每一个重要的时刻,祭拜妈祖都是重头戏。那时候,只觉得吹吹打打的祭拜场面很有趣。后来才知道,妈祖是我国国家祭典的三大神明之一,与黄帝、孔子齐名。妈祖文化,从“八姓入闽”、“三王治闽”,到“海上丝绸之路”崛起,历经朝代更迭却长盛不衰。妈祖,是海运保护神,更是许许多多海内外华人的精神支柱,代表着东南沿海一带华夏文明的变迁和中华文化的绵延……

如今,在大银幕上看到《妈祖回家》,真觉得很惊喜。电影改编自福建作家王鸿的《台北来信》,影片以“妈祖文化”为引线,讲述时代震荡中被裹挟着的小人物的命运沉浮,牵扯出了一段尘封在岁月里的温情故事。

上个世纪50年代,福建莆田的一个小渔村,娶了三个老婆的船主吴天桂赶上新社会的婚姻法宣传“一夫一妻制”。于是,从旧社会走来的小人物每天都被时代的电波反复轰炸、批评教育。村长告诉他,三个老婆,只能“三选一”。可吴天桂的三个老婆,哪个也不是吃素的。大老婆要跳楼,小老婆要跳水,二老婆气得要吃“老鼠药”……全家被搞得鸡犬不宁!真的小看了这部电影,原本以为会有点闷,可看过之后才知道,欢乐的喜剧氛围,把这份人间烟火气演绎得惟妙惟肖,非常有看看头儿。

看电影的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遇到林奇伟,吴天桂一家人的命运,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呢?吵吵闹闹,争风吃醋,每一天都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斗志”。只是,这个故事里没有如果。为了一家人不用分开,吴天桂在老兵林奇伟的怂恿下,决定铤而走险,漂泊渡海。只是,谁也想不到,在妈祖面前结拜兄弟的两个人,会因此过上了错位的人生。林奇伟带领着吴天桂一家人穿越海峡,却在坞丘屿遭遇伏击。林奇伟中枪,吴天桂和三老婆秀莲也跟家人失散了……林奇伟骗了善良憨厚的吴天桂,他一个人被迫在外漂泊,经历诸多生活磨难,可吴天桂始终信守着彼此在妈祖面前的承诺……

海峡并不宽,等待却太漫长。影片中,三十几年的坚持和守望,吴天桂终于在妈祖的指引下,带着林奇伟的儿子踏上故土。当老年的吴天桂叩开自己的家门,故事的结尾,藏着意想不到的转折,让人感怀至深。而影片之外,在东南沿海,这样的故事,或许每天都在上演。同根同源,同样的信仰,浅浅的海峡遥相望,此心安处是吾乡。其实,无论时局如何对峙,民间一衣带水的深厚感情,是永远无法阻隔的。

电影很好看,妈祖回家,更是妈祖的信徒们渡过海峡,彼此团聚。整部电影,就像一封意趣盎然的家书,娓娓道来,轻松诙谐,满屏欢乐,充满了人情冷暖,也更让人看到了民间对团圆的渴望。

影片以小博大,让人重新看懂了妈祖。妈祖,是心中的信仰,是一生不忘的承诺,更是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对妈祖的承若永不改,对祖国的热爱永不忘

 6 ) 看完你会更理解底层人物

哭成泪人预定2020年最佳 全场抽泣😭 完全颠覆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建构的“一夫多妻制”的冰冷面貌,它不仅仅应该表现为关于性的争夺,其实是更琐碎日常的、体现了某个时代各得其所的求生方式的家庭联结。以“新婚姻法”社会制度变迁的阵痛之下,具体到一个家庭的取舍,对亲情和团圆的追求使得影片里阿桂的偷渡行为极其合理,连奇伟其中的欺骗和顺水推舟,所有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都显得哪怕不光彩却也不可耻。全篇所有人物的动机都因为简单的生存需求,他们彼此的体谅和观众对他们的理解也是因为这样真实的人性。于是那些被说倦了的乡愁、文化、亲情和信仰,都在最渺小的人物的普通选择、恐惧、祈愿和希望里体现出来。最记忆深刻的镜头是三太太不甘清贫重操旧业和军官私奔后,阿桂站在寂寥长街中,镜头拉远慢慢显示出各色的坤伶和交际花广告,我们看不清阿桂的表情,但都理解了那个自己做不得主的洪流里女性的身影。

 短评

理解了民心所向 天下太平的含义,跨度巨大的时间线,因大环境的动荡而受影响的小人物,一尊妈祖像是联系两岸的情愫。两岸终属一家,愿漂泊在对岸的同胞,早日回家。

5分钟前
  • boyi999
  • 推荐

#标放观影#全方位的离谱,如坐针毡连映后交流都不想看了

10分钟前
  • 一壹1口鸟
  • 较差

从电影艺术看,真的挺一般的。人物很单薄,工具人明显,一些人物形象甚至很莫名其妙(阿兰自杀那段很奇怪,长久地等待结果发现痛失所爱确实很绝望。可是对作为母亲抚育幼子,作为未亡人完成爱人的嘱托,她怎么会自杀呢?没头没尾的,好突兀啊)。剧情交代得也挺不清楚的,不仅仅是提问中提到的女性角色剧情缺位,本身故事很多一些该说的都没说明白(阿伟的逃生作为暗线,总要有些暗示吧,大团圆好突然啊)。演员倒是挺好的。最喜欢田玉莲这个角色,她太美了。到台湾后玉莲的转变很合理,人物终于有些现实感了。电影中的莆仙戏也很有意思,暗喻有点明显。最令我触动的是普通家庭在一夫多妻的背景下对新婚姻法的应对。面对既成的婚姻事实,面对人们对家庭团圆的渴望,强制劝分是残酷的。而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也不像想象中的冷冰冰吧。

12分钟前
  • 木田
  • 较差

由于不停递纸给导师擦眼泪可能有些内容不客观。二次看完这个电影和听完导师的评价,想起来乐队夏天里高晓松给小乐改歌词的建议。提到修改一个词能让句子拥有多重寓意,但是小乐选择要那个单纯的意义。这个电影在我导师这个上世纪文化氛围熏陶的文人眼里,简单直白的多重隐喻让他控制不住想要具体分析这些隐喻。符号隐喻在很多程度上就是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期待。因为他们渴望各样的双重表达。但是我自己更喜欢不那么圆融的东西。

17分钟前
  • MayXday
  • 还行

老师拍的,打个四星。

22分钟前
  • 王饥民
  • 推荐

比想象中好,也比海报要好。

26分钟前
  • 不脱袜子同学
  • 还行

绝对好玩,3个老婆。一个都吃不消了。

31分钟前
  • 吴佳禧
  • 力荐

全片是如此的无聊,感觉就是一个人站银幕前跟你念了一遍故事。把这个片子和前段时间有相同感觉的《喜宝》对比了一下,发现导演美术剪辑高出了简直不是一个档次,仔细想想应该是剧本出了问题。整个就是电视剧思路,要什么给什么,漏了信息就硬塞。留白的美学思想还是很有用的。最重要的是,故事内核就是很旧的东西,一夫多妻,人物再怎样做都会很成旧。这剧本搁李少红陈凯歌拍相信都一个味道。想要上一层楼,要不就往《一江春水向东流》那种把人物命运往最极致做,要不就和现代结合紧密做做结构。仔细想想,上世纪40年代的《一江春水》都把一夫多妻做的和现代都市情感大戏没有两样,那当代导演拍摄时就更不该过于保守了。

33分钟前
  • 必烈
  • 较差

我喜欢有生命力的人

37分钟前
  • Jing
  • 推荐

感觉像是在赶工赶出来的作品,五湖四海混乱的口音已经很出戏了,服化道景又给人失真感,就很离谱。

39分钟前
  • 歹喜虎
  • 很差

被名字耽误了,抱着大烂片的心情看居然意想不到的还可以,甚至比今年上映的很多国产电影都要好,看之前以为是讲妈祖的神话故事结果妈祖只是个符号,本质还是海峡一家亲的主旋律电影。导演是中传的老师,基本功倒是挺扎实,能把历史融入到人物的故事中体现,而不是浮于台词口号的假大空也挺难得。

40分钟前
  • 喵老师2333
  • 还行

当一个社会学题材来看,还是很有意思滴!虽然拍摄得很简陋、又没有任何技巧(就像学生作品),可反倒有种拙朴老套的美(可能这么说有一丝丝诡异但确实是真实感受)。渺小的人类与历史的洪流…

45分钟前
  • 阿蛮
  • 还行

值得一看的片子,故事完整度很高,妈祖文化也刻画的恰到好处。主角吴天桂这个角色很饱满,演员赵亮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46分钟前
  • 捌柒
  • 推荐

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意念是好的,手法是简陋的,刻画是粗糙的,情节是不能推敲的。看在理念的份上,算行吧。

49分钟前
  • 乖怪娃
  • 还行

平庸的学院派作品。单看故事文本的话,造成骨肉分离的直接原因是新《婚姻法》?

54分钟前
  • 于成
  • 还行

给里面的莆仙戏一颗星。人物口音混乱,画质很像电影频道自制片,结尾有点雷。

56分钟前
  • 视觉植物
  • 还行

#2020.11.20 NO.40以小人物作为剧情基础,用莆仙戏和妈祖作为渴望两岸统一的线索,服化道也做得挺到位的,主旋律片子就怕拍得索然无味,已经比想象中要好一些了。前半段还是挺有趣的,可惜吴天桂到了台湾之后剧情就开始变得套路了,而且很多事情没交代清楚......

1小时前
  • 开平彭于晏
  • 还行

不曾想竟然还是不错的,拍得很用心很细致,能看到一定的导演功力。为了在这样的题材上下功夫的人们加分。

1小时前
  • 干煸鸡丁
  • 推荐

服化道全方面的不合格,怀疑没当电影拍,就是电视剧水平。剧本挺好的,换个导演拍会更好,都不好意思说是我院导师拍的。

1小时前
  • bravado
  • 很差

意外有些好看,透过人物来表述大环境背景下的悲喜,带到妈祖文化两岸一家亲

1小时前
  • 一小片
  • 推荐